伏尔泰卢梭斯鸠鸣精辟97条

伏尔泰和卢梭

1、伏尔泰和卢梭

(1)、伏尔泰与卢梭始终互相关注着对方,带着仇视的眼光。1768年,日内瓦大剧院起火,伏尔泰写了篇匿名文章《日内瓦战争》,说火是卢梭放的,因为卢梭反对剧院文化。而当日内瓦民众发起捐款为伏尔泰塑造铜像时,卢梭则寄去2个路易金,以示嘲笑。

(2)、由于大革命不是一天完成的,这种分工也就是一种阶段性的分工。如在路易·勃朗那里,伏尔泰是18世纪的表达和总结,而卢梭是19世纪的预言者。或者是二人在同一个革命进程中有各自受青睐的阶段。在基内看来,伏尔泰的阶段是在革命之前。制宪议会推崇的是孟德斯鸠。立法议会和国民公会都是卢梭的阶段。

(3)、伏尔泰因此匿名写了《一个公民的情感》指责卢梭,而卢梭则以鸿篇巨制《忏悔录》作为回应,此后二人彻底闹翻,再也没有见面或者通信。

(4)、正是因为伏尔泰和卢梭所处的社会阶层不同,社会经历不同导致两者终的观点存在差异,卢梭的观点严重过激。

(5)、而是代表神明制订出哪怕一条这样的政治性法律,那就是不了解人类的心意。人都是为了一己的私利才欺骗别人的。伏尔泰认为,自然法是制定法的基础,就是在公正的观念上奠定法律基础。

(6)、康德极为推崇卢梭,他将卢梭的头像挂在自己卧室的墙头,卢梭的《爱弥尔》出版,为了一睹为快,康德甚至不惜打乱了持之以恒的下午四点遛弯的习惯。 这本让宅男康德爱不释手的《爱弥尔》,其实是一部教育学经典,卢梭重点讨论了当文明开始束缚人性,我们该如何教育儿童。在卢梭看来,一个婴儿从出生之日起,就处在不自由的奴隶状态,大人们拿竞争、虚荣、猜疑、贪婪、嫉妒等这些孩子们尚未形成的欲念去刺激和教育他们,孩子们每被灌输一次,心灵中就种下了恶的祸根。在书中,卢梭以小说的形式讲述了一个被隔离开来的孩子的故事。爱弥尔是一个被城市文化隔离的自然人,他的老师是大自然。卢梭以此来论证一个重要的观点: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对娃娃要实行自然教育,让他们使用大自然赋予他们的一切,对他们的身体进行帮助和补充,但不能纵容他们的欲望,鼓励他们表达和发展自己的天性。孩子们的第一个情感是自爱,第二个情感是爱周围的人。他们的教育应该远离腐败堕落的社会和文明,不受任何偏见与欲望的诱惑。

(7)、1778年5月30日,伏尔泰与世长辞,他在遗嘱中说:“当我离开人间时,我热爱上帝,热爱我的朋友,也不嫉恨我的敌人。”卢梭应当在他所不嫉恨的人中间吧?33天后卢梭也逝世了,他们两人似乎不能单独在这世间上活着。

(8)、1740年卢梭在里昂贵族官员马布利(启蒙思想家马布利和孔狄亚克的哥哥)家做家庭教师。次年,卢梭带着自己编写的《新记谱法》和歌剧《新世界的发现》满怀信心地前往巴黎,他结识了不少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如孔狄亚克、霍尔巴赫等人。特别是狄德罗,两人年岁相仿,出身背景相当,都爱好音乐、读书、写作,狄德罗也做过家庭教师,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9)、黑格尔(超级教授):我把你的正面清晰无码照供在书房了,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炷香。

(10)、伏尔泰比卢梭大18年,成名多年。小卢声称崇拜老伏,读了很多著作,对其思想自然不陌生。明知自己的观点与之针锋相对,还寄文章,就好比方舟子明知道崔永元反对转基因,还将提倡转基因的大作@崔永元,很难不被理解成挑衅。

(11)、1754年卢梭曾一度回日内瓦,重返加尔文宗,途中曾访问华伦夫人。1756年因厌倦巴黎生活,迁居埃皮奈夫人提供的蒙莫朗西的乡间别墅“隐庐”。1757年开始与埃皮奈夫人及狄德罗等人发生争吵,尤其达朗贝尔写的《日内瓦》条目,卢梭抓住达朗贝尔要在日内瓦建剧院发文《致达朗贝尔论戏剧的信》,正式与狄德罗决裂,并迁出隐庐,搬往马达斯先生提供的路易山一所小房子(就在蒙莫朗西)。卢梭在乡间隐居时,著作甚丰,1761—1762年发表3部重要论著:《新哀洛伊丝》、《爱弥儿》和《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被称为大革命的圣经,是卢梭为资产阶级革命创立的政治学说理论,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主张共和制,体现出资产阶级不再与封建贵族分权而独立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政权要求。说明卢梭政治学说的民主性和彻底性。《新哀洛伊丝》提出一种合乎资产阶级理想的家庭道德,提倡更健康的情感生活。《爱弥儿》则提出一种合乎自然法的教育儿童的计划。其中“一个萨瓦牧师的信仰自白”,则是自然神论宗教观的声明,卢梭认为宗教可以惩治恶人、富人,安慰人民,提出建立公民宗教的思想。

(12)、这种追求自由和追求平等的理念对立可以看做现代民主制度下左派和右派的雏形。

(13)、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万岁,万万岁):谁有楼主qq?我想去围观楼主真人!

(14)、伏尔泰说卢梭是满肚子坏水,卢梭回敬伏尔泰是跳梁小丑。伏尔泰说卢梭精神有问题,卢梭咒伏尔泰不得好死。

(15)、 今天的伏尔泰故居已经成为伏尔泰研究所与博物馆(InstitutetMuséeVoltaire),藏有两万五千卷关于伏尔泰与启蒙时代的著作和许多伏尔泰与其熟人故友的画作和印本。房子是一座漂亮的新古典主义别墅,白色和浅浅的米色外墙,带着一个小阳台和一个绿意盎然的花园。你还可以在图书馆中找到一尊伏尔泰的雕像。

(16)、Anyway,卢梭也不是省油的灯,回信反唇相讥,梁子就这么结下了。

(17)、共和二年花月18日,罗伯斯庇尔发表了一篇重要演讲,论述“宗教道德观念与共和原则之间的关系”,这份堪称他真正的哲学遗嘱的演讲明确地表达了他对伏尔泰学说的怀疑。这个被过分吹捧的伟人属于这样一个“派系”,它“在政治上总是罔顾人民的权利”,“在道德上远不止要摧毁宗教偏见”。他还是迫害让-雅克(卢梭)的人之必须承认,伏尔泰的这种负面形象(是路易·勃朗的解释的后盾)始终出自于与卢梭笔下萨瓦那位贫穷的代理神甫的对比,后者的《信仰自白》是以贝尔纳丹·德·圣-皮埃尔(BernardindeSaint-Pierre)为原型的。

(18)、在议会辩论中,很少有明确表示大革命受惠于伏尔泰的举措,甚至引用他的著作、提到他的情况也很少见。在关于教会财产的辩论中,人们对伏尔泰只字未提,虽然辩论的基调是伏尔泰式的,加拉(Garat)在发言中也有不那么隐晦的暗示,但他竟然是要否认这个问题与“新哲学”无关。贝尔加斯(Bergasse)关于司法权的报告中也没有提到伏尔泰,但报告中全都是伏尔泰思想中看重的措施,如预审的公开性和法官的责任制。

(19)、        那又如何,好与坏都是上天好的安排,这就是社会的本来。

(20)、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同时代大师中,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可互不服输,毕加索与马蒂斯相爱相杀,贝多芬和罗西尼老死不相往来,而卢梭与伏尔泰,则是名副其实的生命不息、撕X不止。

2、伏尔泰卢梭斯鸠鸣

(1)、叔本华(我家狗狗“世界精神”近老掉毛):连我的偶像康德都说好,楼主差不了。@黑格尔,黑傻蛋,你娃儿别整那些哲学垃圾了,赶紧过来膜拜大师吧!

(2)、卢梭认为高贵的德行在今天这个堕落肮脏的社会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回到人类社会的早期才能找到它。他极力赞扬柏拉图倡导的古代斯巴达社会。在卢梭看来,男女之间的关系好也要返璞归真:小男女心生欢喜,小树林里约个会,生了孩子归女人养,这样又简单又省事。卢梭这个观点倒是和咱们《诗经》里描述的情节雷同:“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卢梭虽然是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但他实际上是启蒙运动的一个异类:启蒙运动的大多数都出身名门望族,羽扇纶巾风度翩翩,毕业院校也是“985”与“211”,名专业大导师,走的是“精英主义”路线;而卢梭则是草根出身,社会底层,没上过学,连学校大门都不知道朝哪个方向开。除此之外,卢梭穿衣戴帽极为拉风,他经常裹一件亚美尼亚长袍,此举动在那群讲究鲜衣怒马、侧帽风流的贵族眼里,无异于秋裤外穿逛王府井西单。他们瞧不起卢梭,卢梭更看不上他们,他们强调理性主义,卢梭就强调感情至上;他们认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卢梭却认为私有制是不平等的起源,应该。1753年,第戎学院第二次开展有奖征文活动,这次的题目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尝到甜头的卢梭当然不能放过这样的机会,他再次跃跃欲试摩拳擦掌,投了一篇名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论文,可惜这回他老人家名落孙山,未能获奖。然而,正是这篇落选的论文对人类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卢梭认为人类的不平等有两种表现:一种是自然的不平等,如高矮,美丑,健康与否;而另外一种是政治、经济的不平等,而这是后天造成的,而私有制正是这些后天不平等的起源。

(3)、伏尔泰统治了男性的思想,卢梭控制了女性的心灵

(4)、为何会有这种分离,究竟是什么妨碍大革命的思想完全接纳伏尔泰,这仍然需要解释。有人想到,他并不倾向于民主。约瑟夫·德·迈斯特认为,对于大革命,伏尔泰大概只会喜欢其反宗教的一面,但“大概会憎恶其他的方面,因为没有人比他更加敌视一切形式的平等”。

(5)、伏尔泰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并不主张用暴力革命解决问题,他反对君主制,但对共和制也有所怀疑,更加喜欢英国式的君主立宪。

(6)、伏尔泰认识卢梭相对较晚,两人在许多问题的观点上针锋相对,经常展开激烈争论。也许是出于礼貌,也许是想打破两人之间尴尬的沉默,1755年卢梭把他参加第戎科学院竞赛的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寄给了伏尔泰。文章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人类的不平等是人类自身在社会化进程中造成的。这本来是启蒙时代思想丰收的硕果之与伏尔泰的理性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出于令人难以揣摩的动机,伏尔泰收到文章后却给卢梭回了一封很怪的信。信中第一句话便是:“先生,我收到了您的反人类的新著,谨表感谢。”一下子就把问题定了性:反人类。伏尔泰接着写道:“从来没有人用这么多的才智来让我们变得愚蠢,读您的大作让人想趴在地上四足行走。不过,由于我丢掉这个习惯已有六十多年,我遗憾地意识到要重操旧习在我是不可能的了⋯⋯”在伏尔泰看来,卢梭关于人类社会化带来的人性堕落的说法是要把人类拉回到史前野蛮时代去。卢梭的思想当然不是如此。伏尔泰的批评表现为一种半开玩笑半当真的讥讽,与两人的实际思想并无太大关系。伏尔泰何等聪明,不会不知道卢梭绝非其敌。伏尔泰在信中如此随便说笑,举重若轻,但卢梭却没有同样的心情。卢梭敏感而缺少幽默,不像法国人那样开朗。伏尔泰的信,本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对卢梭的心灵却是打击不小。他在9月7日给伏尔泰的回信里说:“现在轮到我来对你表示万分的感谢。我把我那本糟糕的书寄给你,不是为了得到你如此的‘恭维’,而仅仅是把你当作自己阵营的首领而尽的义务和表达的尊敬⋯⋯”语句充满讥讽,也满含委屈和痛苦。

(7)、或者用来提升革命战争的士气,尽管这对一个如此缺少爱国主义色彩的作家来说几乎荒谬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所有高贵的心灵而言祖国都是珍贵的”);

(8)、研究卢梭很到位的罗素曾写道:“从卢梭时代以来,自认为是改革家的人向来分成两派,即追随他的人和追随洛克的人。有时候两派是合作的,许多人便看不出其中有任何不相容的地方。但是逐渐他们的不相容日益明显起来了。在现时,希特勒是卢梭的一个结果,罗斯福和丘吉尔是洛克的结果。”卢梭激进民主主义理论的“主权在民”思想,正是法国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法国的《人权宣言》和后来美国的《独立宣言》,都吸收了卢梭的观念。法国大革命雅各宾派的罗伯斯庇尔就是卢梭的超级粉丝,他还曾去拜访过卢梭。如果说理性主义到了叔本华、尼采那里,已经病入膏肓,那么,从卢梭开始,理性主义就开始了有疾在腠理。卢梭反对理性主义,重视人的情感,学富五车的康德对卢梭这一点极为看重,康德觉得自己的哲学虽然严谨缜密,却唯独漏掉了卢梭笔下那活泼真实的人性。

(9)、 伏尔泰还致力于慈善事业,他在这座小镇中修建了剧院、学校、音乐厅、市集以及一座喷泉。在1771年的饥荒年月,他甚至喂养了这个镇子上的居民。费尔内小镇因此对伏尔泰充满了感激,当你步行在镇子里的时候,可以找到许许多多这位伟人的痕迹。在伏尔泰大街(AvenueVoltaire)上有一座5米高的青铜雕像,描绘拄着拐杖的伏尔泰,仿佛就是百年前他在这座镇子的黄昏里散步的情景。在主街(GrandRue)尽头的一个小喷泉上也有伏尔泰的头像,而费尔内小镇的旅游信息中心所在的建筑物就是伏尔泰所建的后一家剧院。步行在小镇中,仿佛到处都能感受到这位伟人的气息,就像在日内瓦湖的山野里,便会想到卢梭在小说里对湖光山色的描写。

(10)、回答问题, 赢取”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纪念精品!

(11)、        不要躲在几个人的小圈子里自饮自乐。

(12)、 有人认为,正是这篇东西促使卢梭写下了名垂后世的《忏悔录》。这算是两人争吵的的积极成果。读过卢梭的《忏悔录》,很少会有人怀疑卢梭的真诚忏悔。但是,在《忏悔录》中,人们更多地读到的是卢梭对自己小错误和小缺陷的忏悔,而对自己弃婴的大错误却避而不谈,这一方面说明卢梭的忏悔不彻底,另一方面可能也说明,由于这个问题是伏尔泰挑起来的,他不愿意从文字上作答。《忏悔录》没有忏悔自己的弃婴,这不能不说是《忏悔录》的一大缺憾。伏尔泰与卢梭始终互相关注着对方,尽管带着仇视的眼光。从某种意义上,两人的激战甚至成了他们生命的必要支柱。

(13)、其实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中国社会,也适用于整个世界,整个人类的历史。一个无权无背景的寒门子弟,想要出名,想要成就不世伟业,那他要走过的曲折必然要比贵族要多的多,比如伏尔泰和卢梭这对冤家,就是典型的例证。

(14)、有人这时会翻白眼了:中文世界三大忏悔录没一本合格,不要太狂妄好不好?

(15)、伏尔泰研究所与博物馆 图/GenèveTourism

(16)、第所有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都尽量克制自己,不要太冲动,太过激。

(17)、伏尔泰瞧不起卢梭没钱还做作的样子,甚至写了一本叫做《一个公民的情感》这种书来暗讽卢梭和他的女仆生孩子的故事来讽刺卢梭。卢梭自然之道,于是写出了巨著《忏悔录》回应,二人彻底闹翻,再也没有交流。

(18)、私有制当然也可以让没能力的人得到尊重,那么私有制是不是强大到能限制有能力的人无立足之地,从而造成不平等的境地。在一定期限内似乎是可以。但我们看下历史,即使是君王,如果没有能力也无法守住基业,那么就说明从长远来看,私有制并不足以限制人类才智发挥,不会造成长期的不平等。历史中的例子比比皆是,秦二世、西晋傻皇帝等,地主如果生了傻儿子,也会想方设法找个精明的小伙入赘。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财富要使用才会产生价值,而使用财富的始终是人,所以人关键,私有制无法完全限制人。

(19)、以上就是伏尔泰和卢梭这两个一生之敌的故事。故事结束后我们需要思考本应是密友的他们为什么会成为仇敌?他们俩之间的争吵到底谁对谁错?

(20)、那么是什么导致两者的思想存在差距,是什么导致卢梭的思想过激的呢?我认为是两者不同的生平和社会经历。即使两者都有被迫流亡的经历,但他们的生平和社会经历还是存在很大区别。

3、伏尔泰卢梭斯鸠鸣主张

(1)、1752年卢梭歌舞喜剧《乡村卜者》上演,获成功,国王决定颁发给他一份年金,他回避了,以保持自己独立不羁的人格。1753年第戎科学院宣布有奖征文,次年卢梭写出应征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这标志卢梭思想进入成熟期,他从经济上、政治上发掘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指出不平等的产生是进步,同时又是退步;文明前进一步,不平等也前进一步。体现卢梭辩证地分析人类历史运动的光辉尝试(征文未获奖,1755年出版于荷兰)。

(2)、日内瓦老城 图/iStock/antares71

(3)、此后直到1764年,伏尔泰与卢梭之间的冲突都限于一些“家常”的别扭。伏尔泰要在日内瓦建剧院,卢梭就极力反对,剧院建成以后起火了,伏尔泰又说是卢梭放的火;日内瓦要给伏尔泰立铜像,卢梭又讽刺地寄去2法郎。

(4)、各种小册子都在演绎同一个主题:伏尔泰像祖父一样教导自己的“小孙女”,即大革命。

(5)、孟德斯鸠一般指查理·路易·孟德斯鸠,他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律师,西方国家学说以及法学理论的奠基人。1755年,孟德斯鸠于旅途中染病,去世。

(6)、但相比于作为反基督教的伏尔泰形象,这个主题出现得要少一些:仿佛反民主的伏尔泰形象因为一场戏剧的影响而被平衡了,因为剧中欢呼的奴隶们是在向微不足道的平等暗示致意。同样地,作为1790—1793年受欢迎的剧目,《布鲁图斯》也因被视作共和主义的悲剧而让人忘记伏尔泰对开明君主的殷勤。

(7)、1758年,卢梭发表了一封致达郎贝尔的公开信,说剧院败坏道德,悲剧用刺激观众感情,喜剧培养嘲讽人的恶习,总之戏剧=庸俗、倒退、伤风败俗。这下伏尔泰不干了。老伏当年靠一部悲剧《俄狄浦斯王》成名,一生致力戏剧和小说创作,卢梭把戏剧划进三俗,这是要革伏尔泰的命啊。

(8)、收到伏尔泰的复信,卢老师虽然心里极不高兴,却象如今的后生小子对待北大贺教授那样一一嘴里“晚辈要请教贺老师”,实际上是来温柔一刀:把川普当五月花号,正确路线代表;贺教授则成了“白左”,也就等于小周同志、司马大师……可伏老师没有贺教授的“守正”风度,他很快撕下脸皮,大骂卢梭这厮犯有性病,生下五个孩子全扔孤儿院,是两脚禽兽……卢老师自认骂不过你为老不尊的老伏头,便在日内瓦市民为伏尔泰建造塑像时寄去两法郎以示“祝贺”……没料到,这对解不开的冤家虽生不同时,死却同年(相隔两月),死后还成了邻居一一法国大革命后,两个同时作为大革命的灵魂人物,灵柩并排安奉于先贤祠供民众瞻仰……

(9)、卢梭对伏尔泰也怀有复杂的感情。年轻时候是老伏的迷弟且不说,经过二十多年的怨恨和纠缠,当1778年传来老伏去世的消息,卢梭极为震惊和悲痛。他说:

(10)、这里可对伏尔泰与法国大革命之间的不相容关系做一点评估。革命观念本身意味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事变将彻底改造生活,这一事变可以改造人类幸福的条件,甚至可以改造人性中的各个要素。另外,就这一点而言,大革命显示了它与基督教观念的相似性,后者也是取决于一个不可思议的历史事件,这个事件能够将恶的存在转化为善。

(11)、1749年卢梭到文森监狱探望狄德罗,途中看到《法国信使报》登载第戎科学院有奖征文启事,受到狄德罗的鼓励,作文应征。次年,卢梭第一篇重要论文《论科学与艺术》获头等奖。文章从反面论证科学艺术造成社会道德堕落,认为科学与道德互不相容,表现出卢梭对法国现存制度的憎恶和批判。卢梭因此声誉鹊起。期间,卢梭作为音乐家和音乐理论家撰写了《百科全书》的全部音乐条目,他还曾撰写《论政治经济学》。他仍然以抄写乐谱为生,但与各沙龙关系逐渐疏远。

(12)、但更为出人意料的是被用来论证平等:“人都是平等的,人之所以有差异不是因为出身,而仅仅是因为美德”,《穆罕默德》(Mahomet)中的这两句韵文成了大革命期间的引用经典。

(13)、卢梭认为,艺术与科学根本不能敦风化俗,相反,正是科学和艺术的出现,人类的自由遭到了扼杀。卢梭的反其道而行之,果然吸引众多眼球,他的论文立刻拔得头筹,一夜之间,卢梭声名大噪。卢梭在《论科学与艺术》一文中的思想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九个字:反文明纯天然复古风。卢梭认为科学和技术源于人类的恶,人们迷恋天上的星星,于是有了占星术天文学;人们想实现自己的野心,于是有了雄辩术;人们因为贪恋吝啬,于是有了几何学;人们因为不切实际的好奇,于是有了物理学。科学与技术不是人类的福祉,而是对人类的诅咒。卢梭强调纯天然,推崇自然哲学。卢梭的自然包括清新的大自然界,但更多的是强调人的自然状态,即人在进入社会和文明之前的状态。人在自然状态下,人性本善,自由平等。卢梭的自然哲学,不禁让处在技术泛滥核爆炸整容成风时代的我们扪心自问:工业文明必然带来幸福吗?卢梭倡导复古风,一辈子哼着《想回到过去》,内心充满着对田园生活的无限遐想,他眼中的社会应该落英缤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活脱脱一个西方的“世外桃源”。

(14)、这是一座宏大的灰白色双层建筑,位于一片巨大的庄园中,花园里有许多雕像、一座礼拜堂和一座喷泉。走进宅邸,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伏尔泰买下这座宅邸后,亲自指导进行了一番重建,直到1762年才完工。房子内的家具、油画和其它装饰品,都是他本人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品位挑选的。伏尔泰好藏书,在他的图书馆里藏有六千九百多册著作和信件,只可惜在他死后,这些珍贵的书籍都被他的崇拜者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买走。伏尔泰晚年时常在家中写作,招待了不少的诗人、作家和学者前来做客,以至于将自己戏称为“欧洲旅店老板”。

(15)、卢梭在日内瓦城郊经一位牧师介绍结识年轻美貌的华伦夫人,她原名路易丝,贵族出身,后与丈夫不和,只身跑到日内瓦湖畔安纳西市靠年金生活。在华伦夫人建议下,卢梭到都灵一家救济院改信了天主教,他希望在此能找到一个赖以糊口的职业而无着落。后在一个贵族家当仆人,因熟悉古法语而受青睐。1731年卢梭再次回到华伦夫人家。卢梭受到华伦夫人许多帮助和保护,华伦夫人称他为“孩子”,卢梭则称她“妈妈”。他们经历过一段诚挚的爱情生活。1732年卢梭曾因人推荐到了巴黎,由于找不到合适工作,又回到已迁往尚贝里的华伦夫人家。一度他担任秘书工作,在空闲时间自学算术、几何、植物、化学和解剖学等课程,感兴趣的还是音乐。不久辞去秘书工作,一心从事音乐,上门求教的学生也多了起来。卢梭仍坚持博览群书,涉及历史、地理、宗教、生理学等各个领域。一段时期卢梭身体很差,他曾因化学实验而双眼受损,在华伦夫人细心照料下视力恢复,病体复原。1737年,他与华伦夫人曾搬到乡村居住,田园生活使他充满乐趣,后在华伦夫人劝告下,他到蒙佩利埃就医。回到华伦夫人家,发现家中多了一个年轻的男管家,视卢梭为情敌,再加上华伦夫人经济越来越拮据,卢梭决定离开华伦夫人。

(16)、更有意思的是政治上的划分。在路易·勃朗、比谢和奥古斯特·孔德眼里,伏尔泰的追随者属于“资产阶级”,是吉伦特派,有时候还加上埃贝尔派:这是消极的哲学派别,他们对罗伯斯庇尔的敌视本质而言是对卢梭的敌视。反过来,山岳派——但奥古斯特·孔德把丹东派排除在外,认为他们信奉的是狄德罗——则是始终不渝的卢梭的信徒。

(17)、认为在国家形成之前的自然状态下,人是自由和平等的,生命、自由追求幸福与财产是人的固有品质,也是人固有的权利。这种权利受到自然法(人类理性)的指导与规定。

(18)、之后他们的好几次交流之中卢梭和伏尔泰的关系进一步恶化,他们之间根本没有共同话题,毕竟一个是从小生活在城市的贵族,一个是村里来的大叔,你说能找到什么共同话题呢?

(19)、格老秀斯认为,由于自然法使人得以占有某一特殊的东西或正当地去做某些事情,使人具有了自由、财产和偿还债务的权利。洛克认为,自然法规定了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利,并指导人们不侵犯他人的自然权利。

(20)、伏尔泰虽然孜孜不倦攻击卢梭,当卢梭因《爱弥儿》一书遭到追捕时,还是热情地伸出了援手。据说伏尔泰向卢梭可能逃亡的七个地址都发出了信件,邀请他来自己处躲避。可惜卢梭好像没及时收到,此事就没成。

4、伏尔泰和卢梭谁厉害

(1)、1778年3月30日,在戏剧《伊琳娜》(Irene)再度上演时,人们在剧场里为伏尔泰的胸像戴上了王冠,当时他还在世;可以认为这是法国大革命的起始日期,是一个不为国王加冕而为文人祝圣的时代的开端。

(2)、伏尔泰是自然法学说的拥护者。他从自然法论的立场出发来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和教会的统治。他认为自然法就是符合人性或人的本能的,适用于所有人的,并且天下人都认为是公正的自然法律。

(3)、伏尔泰的宅邸位于费尔内的一座小山头,一旁便是墓地,小镇上的人们将这座宅邸称作“伏尔泰的城堡”。从日内瓦乘坐F路巴士,半个钟头便可以来到这座小镇,顺着指路牌,走上清幽的石级,一座宅邸豁然出现在眼前。

(4)、卢梭这一招是真狠,就好比紫龙自戳双目,自己把弱点毁了,看美杜莎还能怎么样。

(5)、曾被选为波尔多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柏林皇家科学院院士。1755年,孟德斯鸠于旅途中染病,去世。

(6)、        心殿的大门永远为朋友开着…

(7)、18世纪的法国曾兴起过一场中国热,伏尔泰自称是孔门弟子。伏尔泰盛赞“孔子是真正的圣人”,他二十余年如一日地在家中悬挂孔子像,伏尔泰在《论孔子》里说:“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8)、伏尔泰和卢梭是同时代的人,都具有那个时代思想家鲜明的特征,比如他们都憎恨腐败和迷信,反对暴政和压迫。

(9)、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被伏尔泰猛烈抨击,伏尔泰抨击得对还是错?

(10)、即使大革命过去之后,人们还是继续将大革命与卢梭联系在一起。而伏尔泰则和大革命脱离了关系,不过他的著作仅在1814—1824年就发行了160万册,这个数字在当时堪称奇迹。

(11)、在卢梭5岁的时候,父亲将这幢位于老城中心的房子卖掉,搬到了位于圣葛文区(St.Gervais)的房子里。这里生活着许多手工艺人,有铁匠、首饰雕刻工和其它钟表匠。卢梭很快喜欢上这些勤恳工作的匠人和日内瓦乡村的山野。宁静的日内瓦湖和周遭的林木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给予了诸多灵感。他也因此被称作前浪漫主义作家。

(12)、但上述观点的起源和核心:私有制是造成人类的不平等起源和基础,这个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13)、即使对个人权利做了某些限制,也只是使每个人的个人权利得到共同力量的保护;如果政府侵犯了这种权利,人民有权收回自己的天赋权利,推翻其统治,或个人有权反抗主权者。

(14)、在法国的百科全书派当中,伏尔泰比卢梭年长,登上舞台的时间早,活动的时间长,著作也多,因而在当时的欧洲影响大,被视为启蒙运动的泰斗。

(15)、第卢梭年少时在乡村生活过,他同情底层人物;在流浪过程中,他认为下层人士的良知、淳朴远超过上层人士。他没有理解到:不管是上层人士,还是下层人士,都有可爱善良之处,也无法避免地存在人性之恶。在不知不觉中,他对下层人士的同情超过了理智的界限,亦使得他的理论过激。

(16)、当时的送葬队伍混杂着各色人等,其中可以看到戴红帽的巴士底的征服者,寡妇,甚至还有一个穿着制服、被称为胜利女神的妇女,但教士被排除在外。组织者倒是想过让教士参加,而且有一项要求200名白衣教士参与的命令。但终这个计划被放弃,夏尔·维莱特的仪式虽然有“充分的宗教性”灵感,但它却成为大革命期间第一场没有教士参加的庆典。

(17)、伏尔泰和卢梭都倡导自由与平等,但对于用什么政体来保障“自由平等”却存在很大差异,伏尔泰提倡开明的君主制,卢梭提倡集权的民主主义。

(18)、“我收到了你的反人类的大作,谢谢你。在使人类变得如此愚蠢的计划上,使用这般聪明技巧,还是从没有过的事。读大作,人类一心向往四脚走路。但是,由于我已经不习惯四脚走路了,那种习惯我已经丢了60多年,很不幸,我感到已不可能再把它找回来了。而且,我也不能到加拿大去做探索野蛮人的工作,因为我生了疾病,我需要有一位欧洲的外科医生为我调节;听说那个地方正打仗;而且因为我们自己的行为,野蛮人已经坏得和我们不相上下了。”

(19)、“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20)、伏尔泰和卢梭这两位站在大革命门槛上的导师级人物之间建立了一种对等关系。用雨果的话来说,要想两人在死后实现和解,其难度不亚于将他们迁出先贤祠这样奇幻场景的出现:“两具头骨相互碰撞,撞出的火星兴许能让创作了《哲学辞典》的大脑和创作了《社会契约论》的大脑相互交流并实现和解。”

5、伏尔泰卢梭斯鸠鸣启蒙运动

(1)、即使对个人权利做了某些限制,也只是使每个人的个人权利得到共同力量的保护;如果政府侵犯了这种权利,人民有权收回自己的天赋权利,推翻其统治,或个人有权反抗主权者。

(2)、正因为如此,几乎在所有的《法国文学史》中,伏尔泰都被誉为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

(3)、还有一种信念也对伏尔泰不利,因为他在反驳孟德斯鸠——“一部著名作品的品德高尚的作者”——时说,美德“不是任何事务、任何政治责任的原则”。另一种具有伏尔泰色彩的观念是,人是从激情中获得动力的,激情是“驱动整个机器的”真正的“轮系”;但这种观念让反革命者和雅各宾派都很反感,对于他们,伏尔泰实在是个“品性败坏之人”。

(4)、卢梭忏悔录,并不是我之前所想那样:卢老师晚年感到这辈子做了太多坏事,要在耶和华老爷子面前认罪悔罪的忏悔书……而是在特定条件下精心谋划、布局的一部杰作,它的出笼有复杂的背景因素一一出身屌丝家庭,从小失去母爱,童年、青少年皆生活在漂泊不定、寄人篱下环境中,这些令天纵奇才的卢老师形成了十分倔强、敏感、自负、孤傲、自恋、清高、偏激、狡黠、多疑、自卑的矛盾多重性人格。进入中老年后,卢老师上述性格日益严重,这令他跟昔日的老朋友都几乎闹翻了,凑巧其作品这时又多处遭天主教和新教查封,卢老师为此变得越来越猜忌、敏感和多疑,甚至患了受虐狂的妄想症一一他总是怀疑法国,乃至欧洲大陆存在着一个旨在迫害、诋毁他的反卢梭联盟,而心目中的“反卢联盟”同盟主要成员一一曾经的老朋友狄德罗、霍尔巴赫、达朗贝尔、格里姆等人,在巴黎推出一个个破坏他名誉的阴谋。而后来,他又怀疑法国、欧洲文坛总舵主伏尔泰,以及先是恩人后成仇敌的英国大哲学家休谟也加入了“反卢联盟”……总之,临近老年的卢老师此时满眼都是阶级敌人,极为孤傲、倔强而又十分在乎生前身后名的他和一位出版商商定后,决定撰写自传体忏悔录,借机击毁“敌人”的诋毁阴谋一一也就是在忏悔录中有力地厘清他与欧洲“反卢联盟”那帮卑鄙文人的是非恩怨,还我老卢一个公道,让后世人知道我卢梭当年是怎样为真理孤军奋战,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一一这就是卢梭忏悔录出台的背景。

(5)、在对垒中,双方用词愈加尖刻。1760年,卢梭给伏尔泰写了一封信,这也是他给伏尔泰的后一封信。这封信后来被他附在《忏悔录》里。信的第一段说:“先生,我一点也不喜欢您,我是您的门徒,又是热烈的拥护者,您却给我造成了痛心的苦难。日内瓦收留了您,您的报答便是断送了这个城市。我在我的同胞中极力为您捧场,您的报答便是挑拨离间。是您使我在自己的家乡无法立足,是您使我将客死他乡⋯⋯”信是这样结束的:“总之,我恨您,这是您自找的⋯⋯别了,先生。”收到信后,伏尔泰不知作何答复,一直没有回信,但忍不住到处发泄。在给一个朋友的信中他写道:“我收到卢梭一封长信,发觉他是越来越疯了,这是很令人遗憾的事。”1764年,伏尔泰匿名发表了一本小册子《一个公民的感触》,公开反对卢梭的种种观点,并指责卢梭弃婴。两人彻底闹翻。

(6)、“我俩生命本为一体,我的生命无法较他为长。。。”

(7)、孤僻会让现实人生不幸福,卢梭晚年的凄惨可以说是由孤僻性格造成的。所以我希望所有有才华的人不要保持孤僻,多和朋友交流,玩耍,你会发现这世界很无聊,但也很美好。

(8)、卢梭的思想即使过激,但如果全盘通读他的著作,还是可以看出他的理论有温和之处,他是完全出于善意。但读卢梭著作的人,大部分只看到卢梭文章中的革命思想,而没有看到他的真知灼见。

(9)、他们的思想和理论对后世民主体制的建立起到极大的作用,但他们同时也要对后世的一些动乱负责。雨果在《悲惨世界》借用流浪儿童的两句嘲弄的歌词:“这是伏尔泰的罪过!这是卢梭的罪过!”,述说他们应对19世纪的动乱负责。但显然,卢梭要对动乱负更大的责任,因为他的思想太过激,太极端,相对而言,伏尔泰的思想则要温和许多。

(10)、罗素(我的《西方哲学史》已出版,大家请支持正版,当当亚马逊有折扣):楼主就是氓,楼主的思想导致了希特勒的极权!

(11)、一个胸襟开阔的人的思想和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心中的想法   

(12)、伏尔泰这种“中华文明崇拜论”搞得我们中国人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尽管伏尔泰的中国论有不客观之处,但伏尔泰却能借中华文明这种异邦文明去审视基督教文明,批判基督教的愚昧与迷信。其实,伏尔泰何止是借中华文明去审视欧洲文明,他还借外星文明来审视人类文明,伏尔泰想象力如天马行空,文笔又极好,他的科幻哲理小说《小大人》放在今天也是上乘之作。

(13)、 “收到了您的反人类新作,谨表感谢。从没有人用这么多的才智来让我们变得愚蠢;读您的大作让人想爬在地上四足行走。不过,由于我丢掉这个习惯已有六十多年,我遗憾地感到要重操旧习恐怕有点难……”

(14)、卢梭出身于瑞士日内瓦的一贫苦家庭,当过学徒、仆役、私人秘书、乐谱抄写员。一生颠沛流离,备历艰辛。

(15)、康德(阳光老宅男):沙发,激动呀,楼主你成就了我。俺为了读你的《爱弥尔》都忘记下午四点出门散步,柯尼斯堡那群傻子现在还以为教堂的钟坏了呢。

(16)、暴君依仗暴力蹂躏法律,人民就有权用暴力推翻他。这个观点也基本正确。

(17)、卢梭和伏尔泰都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都对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伏尔泰卢梭斯鸠鸣精辟9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