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十则教案
1、⑦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第七则讲的是兴趣是好的老师。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
3、师(点击PPT):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原来啊,这是孔子的一句话!“而”是什么意思?(学生很犹豫,初一学生大概还没接触过“而”的这一义项)能揣摩出来吗?
4、扫一扫关注我们,初中语文有求必应。
5、生:我觉得还不是。高境界的谦虚应该是: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老师。
6、问3:对,就是文言文。很多同学很怕文言文啊,觉得根本看不懂它在讲什么,但是,要知道,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可不是白白度过的,我们那些先辈,那些古人的智慧,可厉害着呢!要是能学到一些,那受益的肯定是我们吧?
7、学而时习之——学习方法
8、演读《论语》视频展示。
9、生:我觉得人不能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别人不了解你,你要宽容别人。
10、师:看看这一则跟我们刚才说的三个方面有关系吗?
11、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12、试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将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分类。
13、《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春秋末期,周朝的礼制日渐崩溃,名存实亡的现象十分普遍,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组合阶段,人们本性中原始的欲望如脱缰之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念。在社会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下,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旨在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其重要观点记录在《论语》之中。
14、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5、(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6、师:椁是个什么东西呢?呵呵,咱们现在人死了要火葬,古时候的人死了是土葬,就要用到棺木。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死后棺木至少用两重,里面的一重叫“棺”,外面的一重叫椁,就是“内棺外椁”。颜路请求孔子把自己的车卖了为颜回置办外椁。结果孔子怎样回答呢?他说,无论有才还是无才,都分别是各人的儿子。颜回是你的儿子,孔鲤是我的儿子,孔鲤比颜回早两年去世,孔鲤去世的时候,孔子也没有卖掉自己的车来为他买椁,是因为孔子列于大夫之位,从礼仪上来说是必须有车而不可以步行的。我们看到,颜路认为好的,他想要的,孔子有没有给他?
17、译文:子贡问孔子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生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8、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19、(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已经删除,正在重新陆续发布中)
20、生:让我来告诉你关于知与不知的道理吧!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二、论语十则教案设计初中
1、师:孔子谈的是松柏吗?
2、生:通假字,通“喜悦”的“悦”。
3、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4、........................
5、师:是吗?再想想。替人出谋划策,到底是什么方面呢?
6、孔子说:“学了以后而又时常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会,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自己又不会恼火,不也是君子吗?”
7、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起胳膊当枕头,快乐也在其中了。非道义手段得到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
8、颜渊问仁,孔子答克己复礼(PPT)。
9、第八章: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继续,还是要自己去干的。”
10、(6)不逾矩(越过,超过)
11、(提示)结合文本内容,联系现实生活,谈个人的感受。
12、生:既讲学习,也有与他人的交往方面。
13、(2)《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寥寥数语中,蕴含着一个为人师者的胸襟、风范,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个师者的拳拳育人之心。
14、板书(简要提醒学生记下破折号右边对应的即可)
15、我们能看出君子还有以下特点:有智慧、知人善任、审时度势、通达、尚德不尚武,这些是可以明确的。当然,君子肯定不会只有这些,在《论语》中搜索“君子”,我们会得到八九十条,太多了。根据余秋雨先生的《君子之道》,倒是可以归纳出九种大家熟知的品质,学生应该做一点积累。
16、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理解并运用《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17、②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8、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1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第六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颜回清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三、论语十则教案幼儿园
1、教师范读第一章,强化解读文意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2、生(齐读):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师:“毅”是刚毅,“弘”呢?
4、生:不矛盾。正因为自己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所以需要以别人为参照,把那些“不贤”的人当作一面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问题。
5、师:“尔”是什么意思?
6、生:就是要能够将心比心,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加给别人。
7、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8、大战中的插曲长征胜利万岁
9、德育目标:引导学生体会十则语录的深刻内涵,带领他们学习古人高尚的品格。
10、但是内涵不好懂,文化更不好懂。
11、按照第二章的学习方法,分成十个小组,一个小组讨论、探究其中的一则。要求:小组上台展示,其中一人朗读,一人指出关键字词并解释,一人翻译,然后轮流解读。
12、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13、参考: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是君子(的所为)吗?”
14、⑤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5、经典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运用经典时要注意什么?
1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7、译文:孔子说:“看见有德行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心里反省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缺点。”
18、兴:激发感情的意思。一说是诗的比兴。
19、理解文意,理解各章主旨
20、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四、论语十则教案小学生
1、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
2、师:所以,人之所欲,也不一定能施之于人。不过颜回后还是被厚葬了(点击PPT):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进》)孔子阻拦不了弟子们厚葬颜回,于是感叹说:颜回把我看作他自己的亲生父亲,我却不能把他看作自己的亲生儿子啊!意思是,我终究作不了主,无法尊重颜回平生的素志啊!但这也不能怪我,要怪也只能怪他那些师兄弟啊。弟子们厚葬颜回,孔子认为他们做得对不对?
3、《十则》是教材第二单元“儒道互补”的第一课,条目不多,内容好懂。
4、师:很接近了,很好。自讼,就是自己审判自己,自己责备自己,也就是“内自省也”。孔子在这里说:“完了呀!”也有人翻译为“算了吧!”,“我从没见过能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且在内心自我反省自我批评的人”。前面说“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里却又说没见过一个能自省的人。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5、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贫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6、师:好,有一个问题你们一定能够回答:孔子名什么?字什么?
7、师:很好,这不只是孔子的看法,也是颜回一贯的态度:“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一生生活是简朴的,可能营养不良造成疾病,29岁就死了。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尚且不在意那些外物,死了又怎么会讲究那么多呢?何况颜回秉承孔子的礼法,也不会愿意自己的葬礼过分铺张不合礼仪。所以孔子在告诉我们什么啊?
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9、生:我觉得远方来的朋友和孔子之间会有一种互补,双方都能从对方那里学到东西。
10、生:因为他教导了他们。
11、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2、孔子重视《诗经》的教化作用。在《论语》中,孔子不仅多次引用《诗经》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还多次强调《诗经》在为人处世上的重要作用,教诲弟子要学《诗》。在这里,孔子再次向弟子提出学《诗》的重要意义。学《诗》至少有上面所列举的六种好处,因而孔子特别强调要好好学习。
13、你是如何理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的?
14、(交流点拨)这句话说的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也就会全面崩溃了。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了。这种宁死不屈的烈士事迹,可歌可泣,在历史上不胜枚举。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气节,志向不坚定,则很可能在关键时刻经受不住诱惑或高压而屈膝变节,成为人们所鄙视的叛徒。
15、师:我们学五言古诗,七言绝句,这个“言”是指什么?
16、仍未达成一致的疑难问题,由提交者统一在全员解疑环节提交求解。
17、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忠实守信)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顺心而为)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安贫乐道)⑤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安贫乐道)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坚守志向)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仁德)
18、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缺点,要及时改正。”
19、《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0、师:就像颜回,孔子曾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颜回对孔子的话从来没有一句反对和违背的,顺从得近乎愚蠢。所以有了从远方来的朋友,就一定会有一些新鲜的学术空气。
五、论语十则教案ppt
1、请提交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讨论探究,尝试解决。
2、高中学段的学习难度升高了挺多,尤其近开始学文化经典研读这本教材,备课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了:自己还有很多要学。
3、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4、上节课我们从《论语>十二章》学到了很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识。这十二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此外,《论语》是出成语多的文化典籍,我们就更不能小视对这篇课文的挖掘。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学习它。
5、刚才我们讲了“习”的方法,不仅指巩固所学,而且指要能悟出新意,跟第三则谈到的意思很相近,我们就先看第三则。
6、但孔子在《论语》中对君子的道德品行的要求使得后世人们对于君子的要求不再是血统与身份,而是言行品性。出身不再决定你的本质,而是你的选择。
7、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8、谁可称君子?“身份君子”到“道德君子”的转型
9、师:真好,你的学识很渊博!我们继续看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什么叫“愠”?
10、(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11、字词。鼓励学生课前预习,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等自行理解、记忆。
12、生(齐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3、师:不错,孔子还是照顾了子贡的情绪的,陪着子贡谦虚:我们俩都比不上他啊!孔子是一个很亲切的人,很善解人意的人。他告诉我们,做学问是应该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的(点击PPT):“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就是说,不懂得举一反三的人,就不用再教了。旧与新,是可以互生的;学与思,是需要并举的。一起来读下面一则(点击PPT)。
14、当然,大家一定还有很多疑问,比如还是有些字词的注音和解释不懂,还是不太理解古人说的话到底有什么深刻含义对不对?没关系,我们现在就一起来解答。先看第一则。
15、师:对。让朋友们都信任我,是什么呢?
16、孔子说:"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bǎi)是后凋谢的。"
17、而:表假设,如果。如…何:固定句式,译为:怎样…呢?
18、(反思3:在一个班直接讲了三种境界,另一个班让学生谈了自己的三种境界,果然还是学生谈了之后效果好,下次不能忘。)
19、生(很兴奋地):是的!有一个故事叫“曾子杀猪”!
20、古人认为,君子有三种基本品德,那就是仁爱,智慧和勇敢。引申可理解为一个人要是有足够的道德修养,内心足够强大,没有什么能扰乱他平静的心态。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初中【100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