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论语名言【98句文案】

一、孔子的论语

1、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为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2、大意是:不担忧别人不了解我,应担忧的是我不了解别人。

3、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

4、白话文释义: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5、《论语》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被尊为“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元代延祐年间,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6、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阴谋欺诈不兴,盗窃祸乱不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这是一幅理想化的传说中的尧舜时代的原始社会景象,也是孔子憧憬的高理想社会。

7、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8、013在中国混岂能不了解这20条人性法则

9、翻译: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10、大意是:很会说话的,很善于表现的,虽然能让人高兴,但这类人很少具备仁德。

11、译文: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12、《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13、真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想让别人了解自己,高看自己,有一点点收获就开始炫耀。有人担心别人觉得自己水平差,于是想方设法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须不知这种表现,反而说明他水平差。

14、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孔子升为鲁国大司寇,摄相事,七日而诛少正卯,曝尸三日,鲁国大治。

15、读论语并不难,一个高级中文中学的学生,平直读其大义,应可通十分之四乃至十分之五。

1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7、翻译: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8、⑦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9、《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20、011不公平是世界真理(深度好文)

二、孔子的论语名言

1、⑤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这里所谓畏就是敬,南怀瑾说:“只有两种人可以无畏,一种是第一等智慧的人,一种是笨的人,可以不要畏”,人生无所畏,实在危险,孔子教我们要有敬畏之心。

3、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4、鲁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孔子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所以称自己虽然已经十五岁了,但志向在于做学问。

5、翻译:子夏说:“看重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6、解读: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书中有黄金屋,有千钟粟,有颜如玉,而是为了自我人格的。这是老师教给学生重要的一课。

7、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毅,因为他肩负重任而路途遥远。把实现仁德为己任,难道不重要吗?至死才停止,难道不遥远吗?”

10、尧曰第二十(主要记录古代圣贤的言论和孔子对于为政的论述)

1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2、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13、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孔子在卫国,孔子夫人亓官氏去世。

14、为了一次地震,冥界准备了整整五十年

15、六经就是《易》、《诗》、《书》、《礼》、《乐》(今佚)、《春秋》(鲁国编年史,起自公元前722年,讫于公元前479年即孔子卒年)。这些经的性质由书名就可以知道,唯有《易》是例外。《易》被后来儒家的人解释成形上学著作,其实本来是一部卜筮之书。 孔子与六经的关系如何。

16、洞悉政经大势解剖中国肌理集成治理智慧

17、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转发者及众读者···

18、鲁哀公八年(公元前487年),吴国讨伐鲁国,吴国战败。孔子的弟子有若参战有功。

19、中国有一句深入人心的话:“半部《论语》治天下。”足见其内容之丰富、哲理之深刻、价值之实用、道德之规范、应用之广泛。《论语》博大精深。

20、④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三、孔子的论语的教育思想

1、③人之过也,各于其党。欢之,斯知仁矣。

2、学“诗”可以启迪心智、陶冶性情,学“礼”则使人行为规范,树立人格,学“乐”则陶冶情操,修身治学。

3、解读:内心有爱,对外遵守规范,人生就可立于不败之地。而做到这些关键的是自我做主,不能依赖其它。这是老师教给学生立定根基的一课。

4、译文: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5、(内容来源于“教育部新闻办”,鱼羊密史编辑整理)

6、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7、(周日)非固定栏目//一部影视剧

8、大意是:年轻的时候,血气未定,应警惕迷恋女色;壮年的时候,血气方刚,应警惕争强好胜;到了老年,血气既衰,应警惕贪得无厌。

9、生活中被别人误解,算不算人不知?有人冤枉你了,你会不会生气?这些都属于“人不知”。绝大多数人在这个情况下,都会生气。要做到不生气,内心得很强大。

10、《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教育理论、文学思想、道德观念和处世方法等。孔子通过对君子和士的选择阐释了仁、礼、中庸、孝、天命等思想。

11、可惜的是,我们经常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忘了为什么学习。

12、信己可以成圣贤,故一心修行。

13、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14、孔子的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畅行,“天下为公”,因而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15、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6、因此,沟通和交流要注意采用恰当的方法。别人不理解的时候,要多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做好疏通、解释的工作。

17、⑦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谓之瞽。

18、信世人皆可以成圣贤,故诲人不倦。

19、白话文释义: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支学习,找出他们缺点加以改正。

20、①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四、孔子的论语是我国第一部教育文献

1、心存敬畏,言行高尚,这才是君子立身处世之道。君子有三畏,“畏天命”居于首位,是指敬畏自然,强调天人合一。畏大人,是敬畏有德有位者。畏圣人,是因为圣人之言万古不易。

2、颜渊请教如何行仁。孔子说:“能够自己做主实践礼的要求,就是仁。只要如此做,天下人都会肯定你走在正道上。行仁靠自己,难道靠别人吗?”

3、现在知道了:谋而忠、友而信、传而习。

4、014白岩松:不要拿别人的标准定义自己的人生

5、 颜渊 从前有句话说“盗跖颜渊”,颜渊是好人的代表 子路,还有曾子和颜回。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②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8、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春天,西狩获麟。孔子认为这不是好征兆,说吾道穷矣。于是停止修《春秋》。同年六月,齐国陈恒弑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三天,见鲁哀公,请求鲁国出兵讨伐陈恒,没有得到支持。又向季孙请求出兵,结果遭到拒绝。

9、译文: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10、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老;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11、《论语》的核心精神是仁。

12、泰伯第八(主要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

13、③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篇》

15、质朴多于文饰,就会显得粗野;文饰多于质朴,就会流于虚浮。文饰与质朴搭配得宜,才是君子的修养。

16、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17、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修养仁德。”

18、别人不了解我,我还是我,没有任何损失。我不了解别人,就不会学习别人的长处,就不能进步;不了解别人,就可能不清楚事实,容易出错。所以孔子提醒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9、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20、不在乎别人是否“己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可能是因为沟通的方法不对,导致别人不了解自己。

五、孔子的论语教会了我们什么

1、这句话实际上还蕴含着一层意思,就是别人不知道我的才能、优点,我不生气。自己的才华、能力不被了解、不被赏识,得不到提拔重用,这是让人郁闷的事情。

2、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3、孔夫子没恐吓人,把人生分了三个阶段,并且说了每个阶段要注意的问题。这里面的“戒”,就今天来讲,不是完全断绝。孔子不绝情,“戒”完全可以理解为控制。

4、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有过错时,人人都看得见;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5、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无比强大的意念能量,能调节很多疾病

7、(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8、任何人,倘能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不论枕上、厕上、舟车上,任何处,可拿出论语,读其一章或二章。整部论语,共四百九十八章;但有重复的。有甚多是一句一章,两句一章的。再把读不懂的暂时跳过,至少每年可读论语一遍。自二十岁起到六十岁,应可读论语四十遍。

9、述而第七(主要记录孔子的容貌和言行)

10、大意是:能谨慎办理父母的丧事,追念死亡已久的远祖,这样就能是百姓的德行趋归敦厚。

11、卫灵公第十五(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国时的关于仁德治国方面的言论)

12、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依靠,活动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1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4、②君子耻其言而过期行。

15、再从《论语》中关于孔子的传说来看,他从来没有任何打算,要亲自为后代著作什么东西。还没有听说当时有私人著作的事。

16、康熙在庭训格言中曾提倡看古人书,须念作者苦心:“后学读圣贤书,看古人如此血诚教人念头,岂可草草略过?是故朕常教人看古人书,须念作者苦心,甚勿负前人接引后学之至意也。”知识就是力量,面对前人以满腔的热诚、血诚,甚至生命写下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又怎么能等闲视之。

17、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8、图|电影《孔子》(2010)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孔子的论语名言【98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