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人格结构三部分精辟133条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三层次

1、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的三个层次

(1)、本我:人格结构中原始部分,生来就有。由人类的基本需求构成,如饥、渴、性三者均属之。遵循快乐原则,要求欲望的即时满足。弗洛伊德说:“我们整个心理活动似乎都是在下决心去乞讨快乐而避免痛苦,而且自动的受唯乐原则的调节。”

(2)、除了极端反社会和反人类的群体,大部分人都具有在意社会道德伦理束缚,由道德律、自我理想等所构成的超我去监督与控制本我的冲动。超我是自我发展的高阶段,包含了孤独,博爱,信仰,完善的自我。

(3)、弗洛伊德是一个心理决定论者,他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严格的因果关系,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梦也不例外,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梦的本质是潜意识愿望的曲折表达,是被压抑的潜意识欲望伪装的、象征性的满足。他把梦分为“显梦”和“隐梦”两部分。显梦是指人们真正体验到的梦。隐梦则指梦的真正含义,即梦象征性表现的被压抑的潜意识欲望。对梦进行分析就是从显梦中破译出隐梦来。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通过释梦可以调节神经症。

(4)、例如婴儿看到东西就伸手去抓,无论这东西是否属于他或是否有害。

(5)、(1)口唇期(0-1岁);(2)肛门期(1-3岁);(3)性器期(3-6岁);(4)潜伏期(6-11岁);(5)青春期(11岁以后)。

(6)、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间的矛盾。

(7)、意识是人格的表层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构成: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

(8)、(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密切的人格特征,它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

(9)、因此,只有使三者保持平衡,人格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三者关系失调乃至破坏,就会导致人格障碍甚至神经症。

(10)、3~5岁 主动对内疚 成功的欢乐,主动性,方向性,目的性对深思的目标和取得的成就感到内疚

(11)、听到这些问题后,我们会通过回忆、思索调动出来平时没有存放在意识里的资料,问题提出前,这些资料就位于你的中层潜意识。而一个反问就会让你从中层潜意识进入意识,所以意识和中层潜意识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若潜藏在低层潜意识就很难察觉,这也是心理调节者的难题。

(12)、其次,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我们应该注意根据他们发展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适当的教育能够有效地培养儿童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发展,而不适当的教育,则会阻碍儿童的发展。由于人的身心发展是连续的,且每一发展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征,所以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我们可以根据他们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年龄特征对他们进行教育。

(13)、投射测验。有罗夏克墨渍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

(14)、催眠大师廖阅鹏老师曾经分享过这样的高峰体验:“多年以前,我在静坐时,忽然整个人的身体感觉完全消失,融入无边无际的喜悦中,好像一粒水分子满入了海洋,与宇宙合却清清楚楚觉知自我的存在。那时候,我感觉众生一体是如此明明白白,人类应该相亲相爱,宽恕并爱你的仇敌是不言自明的平常事啊!虽然这美妙的境界只维持了一夜,却成为影响我未来人生方向的关键。可以说,那一夜,我接通了高层潜意识。“

(15)、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正式形成的标志。

(16)、皮亚杰将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要素进行了分析,将之归纳为四个基本因素。

(17)、七岁以后的儿童,儿童开始转变兴趣,从对自己的身体和父母感情,转变到周围的事物,故而从原始的欲力来看,呈现出潜伏状态。此一时期的男女儿童之间,在情感上较前疏远,团体性活动多呈男女分离趋势。

(18)、(1)能力是指成就水平;而风格是指认知方式。

(19)、这种时候,我们可以理解成他们接通了高层潜意识。一旦接通了高层潜意识,艺术创作、深刻创见、科技的突破、人格的转变、忘我的奉献、献身的热情等都源于此。

(20)、而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社会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持续影响人格的发展。(2)

2、弗洛伊德人格结构三部分

(1)、自我是面对现实的我,它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的,是意识结构的部分,自我是本我和外界环境的调节者,它奉行现实原则,它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反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法律的行为。

(2)、(答案)B。解析:性器期(phalliastage)。此期儿童性生理的分化导致心理的分化,儿童表现出对生殖器的极大兴趣,性需求集中于性器官本身。他们不仅通过玩弄性器官获得满足,而且通过想象获得满足。此期男孩会经历“恋母情结”(Oedipuscomplx,俄狄浦斯情结),对于女孩,则经历“恋父情结”(Electracomplex,厄勒克特拉情结)。故答案为B。

(3)、第一阶段:口唇期(0一1岁)也称口欲期、口腔期。

(4)、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其作用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遵循现实原则。

(5)、物理经验是关于客体本身的知识,是客体本来具有的特性的反映,是通过简单的抽象活动而获得的直接经验。

(6)、默菲后没有逃出疯人院,但当酋长砸烂窗户越身而出时,他已然光芒万丈。他帮助酋长找回了自我,就代表他的精神已超越个体,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已经成功了。

(7)、第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受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调节。心理发展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

(8)、弗洛伊德认为,支配个人道德行为的原动力来源于()。

(9)、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

(10)、第三阶段:性器期(3一6岁)也叫生殖器期、俄狄浦斯期。

(11)、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间的矛盾。

(12)、超我不仅要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惩罚,它还为自我提供榜样,用以判断一个人是否优秀,一种行为是否应当受到赞扬。

(13)、正因为埃里克森的理论缺乏科学的严谨性,所以罗森告诫我们:“……要认识到他提供给我们的是一套理论,而不是一些事实。正是部分地由于他承认自己缺乏理论意识,才使许多读者在读完他的著作后去掉或破除一种信仰,尽管他表白过他的意图,但他仍然揭示了一门必然性的学科,而不是建陶了一种有价值的观点。”(19第120页)

(14)、(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

(15)、第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人在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个体心理都会有不同的冲突,因此,我们应该好好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他们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所遇到的人格发展的内在冲突,使他们把握好人生的方向,并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认识到要想解决冲突,就要发挥好自身的主动性。对于知识的学习也是如此,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掌握到的知识,才是他们自己的知识。

(16)、是人格结构中原始部分,从出生日起算即已存在。构成本我的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性三者均属之。本我中之需求产生时,个体要求立即满足,故而从支配人性的原则言,支配本我的是唯乐原则。例如婴儿每感饥饿时即要求立刻喂奶,决不考虑母亲有无困难。

(17)、每个人的意识就像冰山的一角,而海平面底下都是彼此相连的大陆,这就是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也包含低层和高层部分,而高层的集体潜意识可以说就是“上帝“了。

(18)、本我:遵循快乐原则。位于人格结构的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非社会化和混乱无序的。

(19)、是当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时,就要改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的过程。顺应使图式得到质的改变。

(20)、超我:由自我理想和良心组成,代表社会道德标准,是人格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道德化了的自我,处于人格的高层。他是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育而逐渐形成的。超我遵循“至善原则”,监督管制本我活动,并指导自我,它具有下列三种功能:(1)抑制本我的不容于社会要求的各种行动,特别是性欲和攻击行为,因为这两种行为受社会谴责。(2)诱导自我,用合乎社会规范的目标代替较低的现实目标。(3)使个人向理想努力,达到完善的人格。

3、弗洛伊德人格三分结构论

(1)、在本章前面已经提到,埃里克森运用他的理论剖析了几个著名的历史人物的生平,例如:希特勒、乔治·肖伯纳,默哈特默·甘地、马克西姆·高尔基和马丁·路德等。他的成就导致了一门称为历史心理学的新学科的诞生。

(2)、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3)、(1)家庭环境。家庭的差异和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和人格差异具有不同的影响。首先,家庭的差异对孩子人格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在以后的择偶观和婚姻观上会更容易走向极端,且大多数孩子性格过于孤僻、内敛,缺乏安全感等等;贫困家庭的孩子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而一部分富裕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滋生骄傲自大的情绪。其次,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孩子人格的发展和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占据的主导地位,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来控制。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放纵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出现失控的状态。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惟我自尊、蛮横胡闹等。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当中,父母尊重孩子的自我发展,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地指导。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能使孩子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真诚、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富于合作、思想活跃等。

(4)、65岁以后自我整合对失望有秩序感和意义感怕死,对生活及生活中已得到的或没发生的事情感到痛苦、失望

(5)、自我:个体出生后,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遵循现实原则,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弗洛伊德说:“每个人都有一些心理过程的连贯组织,我们称之为他的自我。意识就隶属于这个自我。”

(6)、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思期,ConcreteOperational,7-11岁)能根据具体经验思维解决问题,能使用具体物之操作来协助思考,能理解可逆性与守恒的道理。

(7)、(3)能力是一种单极变量,由高低或好坏之分;而风格是指一种双极或多极变量。无高低与好坏之分。

(8)、皮亚杰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早的动作是与生俱来的无条件反射。儿童一出生就以多种无条件反射反应外界的刺激,发出自己需求的信号,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随之而发展起来的各种活动与心理操作,都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起着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中介作用。

(9)、(2)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

(10)、本我是人格中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无意识的部分。它像一口本能和欲望沸腾的大锅,具有强大的非理性的心理能量。它按照快乐的原则,急于寻找出路,一味追求满足,而不受物理的和社会的约束。

(11)、口唇期(oralstage)(0-5岁):此期婴幼儿以吸吮、咬和吞咽等口腔活动为主满足本能和性的需要。

(12)、潜伏期(六岁到12岁左右):学习、活动、性本能受到抑制、种族系统天赋

(13)、『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提出人格特质理论。他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是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个人特质是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个体特质以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14)、2020年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

(15)、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其作用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遵循现实原则。

(16)、超我是后天习得的社会道德态度,是个人价值观的源泉,包括良知和自我理想。超我受“道德原则”的支配,是个体将特定文化下的道德伦理、社会规范及价值标准等内化而成的人格部分,代表道德、良心和理性,管制不容于社会的原始冲动,让个体因错误的本我冲动产生自卑感和罪恶感。

(17)、5~12岁 勤奋对自卑 能够被生产性的工作吸引,因完成工作而自豪不适合感和自卑感,不能完成任务

(18)、弗洛伊德被公认为建立心理调节体系的第一人。没有弗洛伊德,心理调节不可能发展成今天这样。诸如自由联想、催眠和释梦之类的方法,已经成为许多调节师的标准工具。

(19)、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20)、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的顺序,依次分为五个时期。

4、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论文

(1)、道德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认识。皮亚杰对儿童道德认知的研究受到普遍重视,他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得到普遍的认同。皮亚杰采用含有道德判断的对偶故事,对4—12岁儿童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他把童年期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2)、超我:遵循道德原则(至善原则)。超我是从自我分化出来、道德化了的自我,处于人格的高层。具有三个作用:一是抑制本我的冲动,二是对自我进行监控,三是追求完善的境界。

(3)、12~20岁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对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有信心,生活充满憧憬角色混乱,没有固定的标准,感到伪

(4)、这其中的问题在于太过弱小的自我无法对抗强大的超我。

(5)、0~1岁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内在好的感觉,信任自己和他人,乐观坏的感觉,不信任自己和他人,悲观

(6)、弗洛伊德认为,存在于无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根据力比多的发展,他把人的心理发展阶段划分为五个时期:

(7)、如果身边有人一起考教师,请一定转给需要的Ta~

(8)、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高层。是道德化的自我。它的作用是: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遵循道德原则。

(9)、自我。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是个体出生后从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的。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一般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就必须顺应现实,并学习如何在现实中获得满足,因此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此外,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与超我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

(10)、自我是人格中意识结构的部分。它是在生命的头两年里,经过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才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对外部世界的知觉系统。它代表理智和常识。自我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按照现实的原则行事,充当裁判的角色,对本我实行监督,既使本我的要求得到适当的满足,又不违背超我的道德的原则。因此,自我既是仲裁者、监督者,又是调解人、和事佬。

(11)、●百天百点|第76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相关知识点

(12)、性器期(3岁到6岁)其性感区在生殖器,出现了性格分化,在这一阶段容易出现恋母情节和恋父情节

(13)、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所谓前意识是指能够进入意识中的经验;潜意识则是指根本不能进入或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它包括了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

(14)、同化表明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顺应表明主体得到改造的过程。通过同化和顺应建构新知识,不断形成和发展新的认知结构。

(15)、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3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本我不顾现实,只要求满足欲望,寻求快乐;超我按照道德准则对人的欲望和行为多加限制,而自我则活动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它以现实条件实行本我的欲望,又要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它不仅必须寻找满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所寻找的事物不能违反超我的价值观。

(16)、(态度)是个体对社会、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一种心理倾向,他包括对事物的评价、好恶和趋避等方面。

(17)、弗洛伊德认为,前三个阶段是人格发展的重要的阶段,为成年后的人格模式奠定了基础。他主张,人格的初形成应是在5岁左右。

(18)、特点: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大小便排泄时所生的刺激快感获得满足。此时培养孩子对排便的控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孩子是至关重要的。

(19)、24~65岁 繁殖对停滞 能投人工作,有建立亲密人际关系的能力失去对工作的兴趣,人际关系贫乏

(20)、口腔期(出生到一岁左右):前期(0-8月)——吸吮吞咽;后期(8月-1岁) ——吞咽咀嚼吞食产生对养育者的亲密感,把自己与现实环境相分离—自我

5、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层次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核心

(1)、口唇期(0到18个月)在这一阶段口,唇,舌是动情区这一阶段容易出现依赖和攻击性

(2)、人格发展理论(personalitydevelopmenttheory)是阐释人格的结构、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和学说,目前比较流行的理论主要有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八个人格发展理论等3种。

(3)、在通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的,从而了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就会产生心理障碍,危及人格的发展。

(4)、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间的矛盾。

(5)、儿童认为规则、规范是由人物制定,不能改变,必须严格遵守

(6)、人格测验的方法很多。典型的有:自陈量表、投射测验、情景测验、自我概念测验。

(7)、如果我们能把歇斯底里的痛苦转化为寻常的不愉快,收获就相当可观了。

(8)、埃里克森并非为研究者创立理论。他力图从概念上对与人格发展有关的几个条目进行分类,任何一个人可以认为它们是清晰的也可以认为是模糊的,可以认为他的理论对了解人格是一种有用的引导,也可以认为是毫无用处的。“理论的证据存在于调节者与病人之间”不断进展“的交流过程中,从而引起新颖的和令人惊奇的顿悟,使病人对自己承担了更大的责任”(19第5页)。

(9)、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

(10)、自我:派生与本我,理智和符合现实的部分。帮助本我根据现实可能性来满足。

(11)、埃氏理论指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HErikson)的八人格发展理论。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HErikson,190015—19012)美国精神病学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他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阶段的特殊社会心理任务;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

(12)、弗洛伊德以身体不同部位获得性冲动的满足为标准,将人格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其人格发展理论又称性心理期发展论。

(13)、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它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14)、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其作用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遵循现实原则。

(15)、弗洛伊德是一个心理决定论者,他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严格的因果关系,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梦也不例外,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愿望的达成。

(16)、例如,西厄欧(Ciaccio1971)要求一百二十名白人男孩用五幅图画来编造故事。儿童相等地分为五岁,八岁和十一岁三个组。在几名裁判者的协助下,对儿童所叙述的故事按照它与哪个发展阶段一致来逐句分类,并把每个儿童所使用与埃里克森前四个发展阶段相联系的句子的百分比作了记录。这些数据结果明显地支持了埃里克森的理论。四岁儿童表现的主题与第二发展阶段相关性高(46%),其次为与第三发展阶段的相关(42%)。八岁儿童表现的主题与第三发展阶段相关性高(56%),其次为与第二发展阶段相关(20%)。十一岁儿童表现的主题与第四发展阶段相关性高<;“%),其次为与第三发展阶段相关(26%)。

(17)、其实这个知识点大家理解性的去记忆就行了,曾经有一个网络小故事也是来说明这个的,就是每个人头脑中都存在两个小人,一个小白人和一个小黑人,其中那个小白人就相当于我们这里说的超我,小黑人儿相当于这里所说的本我。进场这俩小人都在我们脑子中打架,为了缓解这俩小人的矛盾,所以每次都会有自我出来调和他们俩的矛盾。

(18)、逐渐运用公正的标准——互惠考虑人际关系。既考虑自己的利益,也考虑他人利益。这被认为是自律道德的核心。

(19)、超我和本我处在直接的冲突中,超我总是阻止或延迟本我得到满足。自我则是本我和超我之间的调停者。它既要千方百计使本我获得满足,又要受超我的监督,遵循自我的现实原则。弗洛伊德认为,以上三部分如发展平衡,就是一个健全的人格,如不平衡就是一个变态人格。

(20)、尽管埃里克森的理论缺乏科学的严谨性,但他的理论被许多人看作是所提出的人格理论中有价值的一种。因此,在你碰到心理社会发展、自我强度、历史心理学、同一性、同—性危机和生命周期等这些术语时,请记住都是爱利克·埃里克森的概念,自此之后它们成为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高层。是道德化的自我。它的作用是: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

(2)、超我,是道德化了的我,它也是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人在儿童时代对父母道德行为的认同,对社会典范的效仿,是接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理想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它由道德理想和良心构成,是人格结构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是一切道德限制的代表,是人类生活较高尚行动的动力,它遵循理想原则,它通过自我典范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通过良心惩罚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使人产生内疚感。

(3)、●百天百点|第74天:《癸卯学制》那些事儿

(4)、性蕾期(四岁至五岁之间):恋母恋父性别认同本我与自我冲突激烈

(5)、自由联想(freeassociation)。弗洛伊德认为浮现在脑海中的任何东西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借此可挖掘出潜意识中的症结。自由联想就是让病人自由诉说心中想到的任何东西,鼓励病人尽量回忆童年时期所遭受的精神创伤。

(6)、影片处理这一问题的途径是引入了象征本我的默菲。他进入疯人院后,与病人们打篮球、溜出去乘船钓鱼、聚会等,千方百计地让病人们感觉到自由是可以获取的,欲望是应该得到释放的。默菲的举动无疑触动了他们,病人们开始有了生气。体验到一种反常规的活力冲击下发自生命本身的愉悦,使得他们在面临这种非暴力的压抑时,可以产生新的反应——大声哭泣着要自己的香烟、质疑护士长的规定……

(7)、我们将带领大家共同去学习人格发展中的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的学习。这一部分在考试中其实考察的相对比较少,但是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的地区喜欢考察这一部分的知识点,这一部分的知识点一般来说考察的题型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别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结构,这三个结构在人格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具体知识点如下:

(8)、C.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动力特质是指具有动力特征的特质,它使人趋向某一目标;能力特质是表现在知觉和运动方面的差异特质包括流体和晶体智力;气质特质是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速度与强度的特质。

(9)、(1)人是一个受本能愿望支配的低能弱智的生物。

(10)、低层潜意识是犯罪及暴力行为的源头,因为它是人类原始本能的、兽性的部分。被意识排除在外的压抑,都潜藏在低层潜意识里,恐惧症、强迫性的思想行为、妄想、幻觉及噩梦便应运而生。低层潜意识中此部分远离逻辑和理性,如笼子里的困兽,焦躁而不安,激烈而隐讳。

(11)、弗洛伊德认为,他的理论的很多部分都是“发现”是他在精神分析的各个阶段仔细考察患者的陈述后得出的结果。一些批评针对弗洛伊德理论强调的重点和他的理论色调。他们认为弗洛伊德忽视或低估了人格的一些重要影响因素。

(12)、控制过严后果:如果排便训练过于严格,儿童会形成过度控制的行为习惯,如洁癖、吝音和强迫的人格特征,也有可能造成儿童的反抗,从而形成过度铺张浪费、越轨的人格特征;如果排便训练过于随便,儿童在成年后容易形成肮脏、浪费、凶暴和不守秩序等人格特征。

(13)、佛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中,总离不开性的观念,所以他的发展解释,就被称为性心理发展。

(14)、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具有很强的原始冲动力量,弗洛伊德称其为力必多。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非社会化和混乱无序的。它遵循快乐原则。

(15)、皮亚杰(JeanPiaget)认为智力的本质是适应,“智慧就是适应”,“是一种高级形式的适应”。他用四个基本概念阐述他的适应理论和建构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16)、低层潜意识包括人体的生理机能。身体里血液按照自己的规律流动,心脏自己会跳动,肠胃自己会消化,脑下垂体自己监管各种荷尔蒙的分泌,免疫系统自动防御入侵体内的细菌、病毒。这些身体的机能都没有意识参与管理。

(17)、第主体和客体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先天遗传因素具有可控性和可变性,在环境的作用下,可以改变遗传特性

(18)、自我防御机制是指个人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常在无意识状态下使用,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如下表所示。

(19)、对答案|2020泰州、淮安教师统考解析已出!

(20)、人格的本我、自我、超我的结构,是在人格的意识三层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结构更加紧密,关系更加清晰,更能表现人格的特性和整体功能。在这个结构模型中,人格具有层次性、动力性和发展性,对我们认识人格内在的心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是有价值的。但是,弗洛伊德的这两种人格结构模型,都没有全面反映人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1)、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高部分,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超我有两个重要部分:一为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为符合自己理想的标准;二为良心,是规定自己行为免于犯错的限制。因此,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超我的是原则。

(2)、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高层。是道德化的自我。它的作用是: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追求完善的境界。

(3)、前道德阶段属于道德判断之前的阶段,儿童只能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此时,儿童道德认知不守恒,也不懂规则对社会行为的约束性。

(4)、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其作用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遵循现实原则。

(5)、成熟期(青春期以后):心理结构平衡不需要多少心理能量来压抑自己的本我冲动。恋亲情结已经完全或几乎完全消除。

(6)、弗洛伊德认为,自我防御机制是个体无意识或半意识地采取的非理性的、歪曲显示的应对焦虑、心理冲突或者挫折的方法,是自我的机能。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在其父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心理防御机制理论”,主要包括8种自我防御机制:否认、移置、投射、合理化、反向作用、倒退、压抑和升华。否认指个体拒绝承认引起自己痛苦和焦虑的事实的存在。移置指个体的本能冲动和欲望不能在某种对象上得到满足时,就会转移到其他对象上。投射指把自己内心的不为社会所接受的欲望冲动和行为归咎于他人。合理化指用一种自己能接受的理由代替原来的理由。反向作用指用相反的行为方式来替代受压抑的欲望。倒退指当个体遇到挫折时用早期发展阶段的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目的是获得他人的同情,减轻焦虑。压抑指把引起焦虑的观念和冲动压到潜意识中去。升华指把本能冲动转移到社会赞许的方面。

(7)、首先看弗洛伊德的精神层次理论和人格结构理论。他对潜意识的发现和研究开创了心理学的里程碑,但是他的潜意识主要在低层潜意识,缺失了高层潜意识和灵性(神性)的内容,只看到了病态的小我没有看到创造性的高我(大我、真我、自性)。

(8)、本我是原始的无意识的本能,是人格结构的基础。本我包括许多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本能或欲望(如,饥、渴、性、攻击等),其中以性和攻击冲动为主。本我遵循“快乐原则”,以寻求原始动机的满足为原则。

(9)、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10)、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非社会化和混乱无序的。

(11)、单方面遵从,有一种遵从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

(12)、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所组成:检查功能,不许那些使人产生焦虑的创伤性经验、不良情感以及为社会道德所不容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进入意识领域。

(13)、总之,低层潜意识是生理机械反应、本能、冲动、驱力的世界。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三部分精辟13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