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认为什么是人的心理的终动力精辟120条

弗洛伊德认为

1、弗洛伊德认为把人和人联系起来的关键是

(1)、弗洛伊德的童年时代以至他的整个一生,就是在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环境中度过的。因此在儿童和少年时期,弗洛伊德的社会关系极为简单,更无法融入到主流社会圈子里,所以弗洛伊德很自然地厌恶“上流社会”的那套虚伪的形式主义的种种习俗。

(2)、29岁时跟着巴黎的沙可学习催眠术,一年后就自己创业,开了个心理诊所,赔得不行。

(3)、第五个阶段:生殖器区(12岁以后),随着青春期的都来,上一阶段沉寂了的性冲动又重新活跃起来了。

(4)、弗洛伊德是个“痴情汉”,他特别喜欢一个姑娘,叫玛莎,一见钟情的那种。他被玛莎迷住之后,就开始写情书和送花,这情书可谓是文采了得、热情洋溢。 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玛莎就彻底被“弗爷”征服了,打算跟他结婚。 

(5)、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是:意识只是前意识的一部分,二者虽有界限,但不是不可逾越的;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扮演着“稽查者”的角色,严防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闯入意识中;潜意识则始终在积极活动着,当“稽查者”放松警惕时,就通过伪装伺机进入意识中。而且他认为,潜意识的心理虽然不为人们所觉察,但却支配着人的一生。

(6)、总之,你做不了杀人放火的事,却也会通过私奔、逃离、耍酒疯、尖叫、性幻想……来偏离一点正常的轨道,实现那些莫名的冲动。 

(7)、肛门期(两岁至三岁左右):前期——排泄—解除内部压力—快感体验;后期——保持—痛与性刺激—引起关注

(8)、《梦的解析》通过对梦境的心理学探索和解释,不仅打破了几千年来人类对梦的无知,同时还标志着精神分析理论的初步形成,可以说弗洛伊德之前没有心理学。

(9)、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大小便排泄时所生的刺激快感获得满足。此时期卫生习惯的训练,对幼儿言是重要关键。如管制过严,可能会留下后遗性的不良影响。成人中有所谓的肛门性格者,在行为上表现冷酷、顽固、刚愎、吝啬等,可能就是肛门性格的特征。

(10)、同时,精神分析也带有明确的哲学目的:“认识你自己”。无论走了多少曲径通幽的小路,你终是要认知自我和整合自我。

(11)、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这也是精神分析理论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12)、精神分析疗法糅合了诗意和哲学。无论是聊天、催眠、梦境分析、沙盘游戏,这些做法都具有强烈的文学意味:招来深潜湖底的另一个灵魂,与之连接与对话。弗洛伊德创造的“自由联想法”,更是与“意识流文学”在时代上不谋而合。

(13)、你觉得是这件事导致了你对条纹的生理反应吗?

(14)、梦大的魅力就是自由自在、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和充满魔幻的神话色彩,与现实的刻板和规则形成鲜明对比。所以大多数人更愿意像说故事一样去说一个梦,而不想费神去计较梦究竟代表了什么意思。 

(15)、人格结构理论。人格是有自我、本我、超我三部分构成的,本我的功能主要体现的是人的本能愿望,遵循快乐原则。超我的功能主要体现的是人类文明所带来的道德约束,遵循道德原则,也就是说要看怎么符合道德怎么来。这样一来,本我和超我之间就是相互冲突的,那么自我就是负责来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

(16)、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允、咀嚼、吞咽等活动获得满足。婴儿的快乐也多得自口腔活动。此时期的口腔活动若受限制,可能会留下后遗性的不良影响。成人中有所谓的口腔性格,可能就是口腔期发展不顺利所致。在行为上表现贪吃、酗酒、吸烟、咬指甲等,甚至在性格上悲观、依赖、洁癖者,都被认为是口腔性格的特征。

(17)、这个理论是说人的精神活动,也可理解为精神分析法,包括三个意识层: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

(18)、梦的实质,就是“一种愿望的满足”。欲望虽然被压抑在无意识(潜意识)中,但它仍在不自觉地积极寻求满足,由于在意识门口有“检查员”,因而不能直接得到满足;但在睡眠时,由于检查作用松懈,无意识(潜意识)中的欲望得以绕过“检查哨”(抵抗),并以伪装润饰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成梦。

(19)、古人相信,做梦总要有原因的,王符就曾说“夫奇异之梦,多有收而少无为者矣”认为做梦总有原因可寻。做梦的原因已知的有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的原因,但即使是在人类已知的这两方面,人类依然无法解释梦形成的机制原理。

(20)、他多次拿自己的梦作为研究对象,做一个抽丝剥茧的侦探,反复推敲梦里出现的人、物、情节,甚至是一束花、一个单词代表的含义。如果你有心偷学弗洛伊德,你就会发现,要分析出一个梦的象征意义,必须要诚实地、不带偏见地面对你过去的经历。

2、弗洛伊德认为什么是人的心理的终动力

(1)、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

(2)、弗洛伊德认为,他的理论的很多部分都是“发现”是他在精神分析的各个阶段仔细考察患者的陈述后得出的结果。一些批评针对弗洛伊德理论强调的重点和他的理论色调。他们认为弗洛伊德忽视或低估了人格的一些重要影响因素。

(3)、在弗洛伊德以前,一般人对于梦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梦是来自鬼神的启示,可以预卜未来,可以指导行动;另一种看法则认为,梦是没有意义的胡思乱想,没法解释。

(4)、心理上的痛苦源自成长过程中爱不被满足的匮乏感,需求不被回应的孤独感,行为不被理解的无助感,一点一滴的压制进我们的潜意识,给我们带来很多负面情绪和感受。虽然有些创伤可能连我们自己都不记得了,但它们导致的痛苦却一直都深深地隐藏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以负面的能量的形式储藏起来。

(5)、原始欲力的需求主要靠性器官的部位获得满足。此时幼儿喜欢触摸自己的性器官,在性质上已算是“手淫”的开始。幼儿在此时期已能辨识男女性别,并以父母中之异性者为“性爱”的对象。于是出现了男童以父亲为竞争对手而爱母亲的现象,这现象称为恋母情结,同理女童以母亲为竞争对手而爱恋父亲的对象,则称为恋父情结。

(6)、看起来普通无比的“talkingcure”,在心理咨询的历史上却是革命性的,它无形中给予了“病人”极大的信任和自主权,颠覆了“医生高高在上—患者被动接受调节”的关系。尽管弗洛伊德本人是一个喜欢树立的人。 

(7)、即便如此,潜意识也不会直白地暴露自己,而是戴上诡异多变的面具,露出一点端倪却又扑朔迷离。 

(8)、意识层次结构理论阐述了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无(潜)意识三个层次,好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识,但隐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前意识和无意识却对人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9)、心理咨询界也逐渐取消了“病人”这个称呼,以“来访者”代替。 

(10)、意识是人格的表层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构成: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

(11)、弗洛伊德的家住在弗莱堡市内的一座两层楼小房子,很简陋,3岁之前弗洛伊德一直住在这里。

(12)、第二个阶段:肛门期(1--3岁),这个时期的快感区主要集中在肛门周围。

(13)、人是社会动物,不是狼孩,我们自打出生就活在一套社会规则中。社会规则推崇稳定和理性,因为这样才能实现所有人的利益大化。

(14)、在十位美国历史学家合著的《童年的历史》中,作者写道:

(15)、尽管我们对梦仍然知之甚少,但弗洛伊德让我们明白:梦是我们重要的一部分。

(16)、精神分析的方法有自由联想法、梦的解析法和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法。

(17)、啊!我小时候其实有个弟弟,在我五岁之前,有这么个人。

(18)、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世界是由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三种成分构成的。其中,无意识和潜意识占据了心理世界的大部分空间,并且无意识的冲突、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心理世界的发生和发展,也就是说,人类之所以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现象,心理的发展变化,心理的疾病及其调节,都与无意识和潜意识有关,并且无意识和潜意识才是这些现象或问题的根源。

(19)、弗洛伊德给他人解梦的前提,也是要问很多问题,或者已经很了解这个人的创伤和内心情结。 这个解梦的过程听起来很枯燥、很不浪漫,是不是?

(20)、弗洛伊德认为,人对难以承受的痛苦经历,有一种天然的逃避——不愿意想起和记得。特别是童年的难堪经历,会被打入潜意识的冷宫,但却又掌握了巨大的报复魔力,在日后每一个类似的情景出现时,当时的情绪和应激行为就会无意识地重现,形成一次次的锁链轮回。尽管,当事人不知道为什么,也可能早想不起当年的事件了。 

3、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什么组成

(1)、“精神分析”不是要剖开你的大脑,也不是给你开一大堆白色蓝色红色的小药丸;它重要的手段,是弗洛伊德称之为“talkingcure”的方法,这朴素得惊人,对,就是和你聊聊天。 

(2)、自我,德文原意即“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同时又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3)、欢迎于9月24日24:00前在文末写留言发表感言,群学书院将送出弗洛伊德代表作《文明及缺憾》七册。

(4)、性蕾期(四岁至五岁之间):恋母恋父性别认同本我与自我冲突激烈

(5)、我们常疑惑的问题是:到底什么才是真实的我?这就像我们在KTV里动情地唱着五月天的《你不是真正的快乐》,我们早就发现了“我”的分裂性和多面性。

(6)、这幅画成为在世画家昂贵的作品,打破了美国艺术家杰夫昆斯的《悬挂的心》2007年创造的2360万美元的纪录。

(7)、在精神分析心理学以前,传统心理学除了行为主义外,都以意识为研究对象。虽然历史上也有学者论述过潜意识问题,但是真正以潜意识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体系只有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打破了理性主义的传统,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了潜意识心理学体系。

(8)、弗洛伊德认为,人被原始本能驱动着,它是一种“性本能”,也是生命力量的源泉,你无法否定和阉割它,因为,那意味着生命本身的终结;这股原始本能,让人永远无法成为“理性”的主人,却沦为“本能”的奴隶——人常常做一些莫名其妙的、明明知道不对却又偏偏忍不住要去做的事。 

(9)、1990年出版《梦的分析》,精神分析心态学正式形成。

(10)、中国是早对梦进行研究的国家,早在弗洛伊德2000多年之前,就有一本关于梦的专著——《周公解梦》。但《周公解梦》里对于梦的解释并非是从科学的角度进行的。基于当时的社会科学技术条件,这本书对于梦的解释具有相当大的历史局限性。

(11)、由此可见,在弗洛伊德幼小的心灵中,早已有了奋发图强的决心。而且,弗洛伊德的心中也滋长着他父亲所没有的斗争精神。这种斗争精神和善良德性相结合,使弗洛伊德具备了比较完备的人格,足以承担在艰难而复杂的岁月里所遇到的一切挑战。

(12)、超我:文明、有道德的部分。按照道德原则行事。本我要满足专横本我的欲求,要应付严酷的现实环境,还要遵从神圣超我的规范。

(13)、精神层次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好象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14)、他是20世纪美术史中感染力强、个性鲜明的艺术家之一。

(15)、梦是愿望的达成,可是这个愿望只有想办法从潜意识层面进入意识层面,才能成功形成一个梦,并在梦里实现这个愿望。

(16)、雅各布·弗洛伊德心地善良,人很单纯。弗洛伊德曾经说:“他(父亲)像狄更斯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人物米考伯那样,是一个乐天派,始终都充满着希望地期待着未来。”父亲的性格对弗洛伊德的影响很大,弗洛伊德继承了父亲的善良和乐观性格。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曾说:“他(弗洛伊德)的突出的特性,就是他的单纯。”而他的单纯,正是从他父亲身上继承而来的。

(17)、弗洛伊德的父母都是虔诚的犹太教徒。他们生活简朴,严格地遵守犹太教法规,在家里,他们只讲犹太人的“依地语”(一种为犹太人使用的国际语),而不是讲“高地德语”(原为德国南部和中部使用的德语,现为标准德语)。不过,从小陪伴弗洛伊德长大的奶妈却是一个天主教徒。她年纪很大,又老又丑,但是心思细腻。奶妈会讲述一些宗教故事,以此来教育弗洛伊德。

(18)、好些作家都有记录梦境的习惯,他们把一个小本子放在床头,梦醒之后就飞快地把记得的情节写下来,因为梦总是溜得很快。心理咨询师也会借助来访者的梦境,破解这座冰山之下的秘密活动。 

(19)、本我即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态能量之源,按“快乐原则”行事,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其目标只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不被个体所觉察的。

(20)、“无忧无虑”的“童年”——这是多么不假思索又一厢情愿的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

4、弗洛伊德认为的俄狄浦斯情结期指的年龄阶段是

(1)、童年的历史是一场梦魇,我们只是刚从其中醒来而已;越是往历史上追溯,儿童得到照顾的水平就越低,儿童遭到杀害、遗弃、殴打、恐吓与性侵犯的情况就越严重。

(2)、时至今日,人依然迷信梦的预兆作用,试图通过一个梦解读出“我会不会考试通关”“我会不会发财”“我会不会表白成功”……之类问题的答案,因为人们更关心未来的利益,而不是过去的意义。

(3)、大约是在我10岁或12岁的时候,我爸爸开始带我去散步,并在闲谈中对我表示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在这样场合中,他对我讲了一件事情,借此表明现在比他曾经经历过的那个时代好多了。他说:“当我年轻的时候,有一个星期我在你的出生地的大街上散步;我穿得很讲究,头上还戴一顶新的皮帽。一位基督徒走到我跟前,打了我一顿,把我的帽子打在地上。他喊道:‘犹太鬼!滚出人行道!’”我听后,问道:“你当时怎么办?”他静静地回答说:“我走到马路上,捡起我的帽子。”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我没想到这位高大而健壮的、牵着小孩子的男人竟做出这样毫无骨气的行为。我把这种状况同很合我的胃口的另一件事加以对照——那就是汉尼拔的父亲在祭坛前让他的儿子发誓要对罗马人复仇的动人场面。自那以后,汉尼拔……在我的幻想中占据了一个应有的位置。(《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全集》)

(4)、飞机超重了,需要丢东西下去减重,否则就会坠毁,但谁也不知道要减多少才够。机上的其他人一个行李包都不愿意扔,却要来抢我的大蟒蛇。在梦中周围全都是人的声音,有的循循善诱,有的苦口婆心,有的挖苦讽刺,有的破口大骂,无不是在让我把蟒蛇丢掉。我小小的双手捧起它一段身子,哭得浑身发抖,心如刀绞,难以割舍,犹豫纠结到了极点。

(5)、直到有一天,我们的意识之光照到了那些可怕的念头,我们终于明白:原来我就是有这么原始、丑陋、邪恶的一面。当一个人明白他的局限和龌龊之后,他反而通向了更多的自由。 

(6)、弗洛伊德提高了梦的地位。他说:“梦是通往潜意识的途径。”从此,想要了解自我的人们学会了认真地去对待梦。 

(7)、弗洛伊德在精神病研究中发现,人的心理和意识并不等同,心理活动大部分是无意识地进行,而自觉的意识活动只是心理活动的一小部分。他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

(8)、是啊,在他之前,人们不知道怎么谈论内心的黑暗之处,在他之后,人们都会说潜意识、力比多、本我和超我、死亡本能,没有哪一个作家能让数以千万计的人熟知甚至掌握他使用的那一套语言,托尔斯泰做不到,卡夫卡也做不到,从这个角度来说,弗洛伊德简直是天下第一的虚构大师。

(9)、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意识就像一座冰山。 意识由三个不同意识水平的成分组成: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10)、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构成。

(11)、意识是人格的表层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构成: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

(12)、在欧洲中部、南部和东部流浪了两千多年的犹太人,在历史中饱尝苦难。自从公元前6世纪以色列王国覆灭、犹太人的神殿被烧毁之后,犹太人就成了没有家的孤儿,他们在中亚、西南亚、北非和欧洲四处流浪,像种子一样散布地球上,以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定居在异民族中间。

(13)、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我们不可能记得过去发生的所有事。远的,三岁之前的记忆是一片模糊的空白;近的,可能连昨天的细节也想不起来。我们很可能活了30年,但记得的不过是一些碎片的瞬间。

(14)、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精)》是一部改变历史的书,它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称为“导致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的经典作品”。作为世界上第一部以科学方法来分析研究“梦”的著作,它是现代人非读不可的具价值的杰作。

(15)、精神分析入门从人格理论开始。按弗洛伊德所述,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16)、梦的伪装有四种工作机制,分别是浓缩作用、转移作用、比喻作用、修饰作用。经过这四种工作机制的伪装和加工,梦的真实意图就被成功地隐藏起来了。

(17)、只要受理性灵魂支配,你就不会被生物或情欲的直接满足所牵引。

(18)、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1885年在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从事脑解剖和病理学研究。

(19)、《梦的解析》是一本划时代的巨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天体运行论》《物种起源》并列。 这本书本来1899年就可以出版,但弗老爷子认为,这本书太伟大了,一定会大卖,应该在1900年出,让它宣告新世纪的到来。 1900年,“世纪之书”终于出版了,但6年只卖了351本,平均一年也就卖了50来本。

(20)、飞机门打开了,是向下的门,地面上覆盖着广袤的植被,是一片热带丛林。树丛飞速后退,卷起的狂风吹痛了我的脸。蟒蛇静静地躺在我手心里,无力地垂落。我尚在哭,手不知怎的一松,它掉下去了,庞大的身躯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远,在空中盘旋出一道曲线,消失在几不可见的远处树丛。

5、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包括:自我、本我和超我

(1)、前意识界于意识与潜意识间,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觉、回忆等常被压存在这个层次,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控制力松懈时比如醉酒、被催眠或睡眠时,偶尔会暂时出现在意识层次里,让个体觉察到。

(2)、所以,没有谁知道一个人的童年心灵曾遭受过什么、意味着什么,连他/她自己也不知道。 

(3)、并把研究结果应用到人类社会生活和文化历史发展的各个领域中去,从而创立了新的心理学哲学理论。“精神分析”的含义有两点:指精神分析的一种调节方法和技术,它是以潜意识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科分支;指一种心理学的理论体系。该体系是弗洛伊德在叔本华无意识意志理论的启发下提出的,它是一种三层心理结构学说。

(4)、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本能”是指人格的推动性或者动机性的驱动力量,是身体内的刺激的源头。本能的目的是通过某些行为,如进食、饮水、性行为等,来消除或减少这种刺激。弗洛伊德把本能分为两类:生的本能(lifeinstinct)和死的本能(deathinstinct)。

(5)、从唯心的角度来说,我们的“生命”远远短于我们的物理时间。

(6)、精神层次: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无意识)三个层次,好像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7)、是人格结构中原始部分,从出生日起算即已存在。构成本我的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性三者均属之。本我中之需求产生时,个体要求立即满足,故而从支配人性的原则言,支配本我的是唯乐原则。例如婴儿每感饥饿时即要求立刻喂奶,决不考虑母亲有无困难。

(8)、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9)、在弗洛伊德的生命中有三个重要的女人——母亲、妻子和女儿。在这其中,母亲是占第一位的。

(10)、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有意义的精神活动,可以通过精神分析这种心理学技巧进行解析。梦境所演示的,其实是内心某种愿望的达成,即使连那些不那么愉快的梦也是,只不过真实欲望在这个时候被伪装起来了而已。

(11)、人格发展论包括心理性欲和早期经验在一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性。心理性欲有口唇期(出生后第一年)此期停滞的影响是咬手指,贪吃,爱冷嘲热讽等;肛门期(出生后第二年)此期停滞可能有便秘,吝啬洁癖,强迫;生殖器期(三至五岁)停滞可能同性恋;潜伏期(六至十二岁)兴趣被学习交友体育取代;生殖期发生于青春期。

(12)、人格结构:在早期,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在晚期,他进一步提出了新的人格学说,提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13)、第三个阶段:前生殖器阶段(3---6岁),这个时期的快感区集中到生殖器区。

(14)、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精神分析理论由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大家对这种概念很陌生。接下来就由我带你了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15)、口腔期(出生到一岁左右):前期(0-8月)——吸吮吞咽;后期(8月-1岁) ——吞咽咀嚼吞食产生对养育者的亲密感,把自己与现实环境相分离—自我

(16)、调查发现,为数众多的年轻的或经验丰富的心理调节师认为自己的取向是“精神分析的”。人们认为弗洛伊德推广了心理学的一些重要原理和概念并促进了它们的发展。心理学者今天研究的许多课题都源于弗洛伊德理论中的一个或多个概念,尽管它们不再具有弗洛伊德风味。

(17)、1855年,40岁的雅各布·弗洛伊德与年轻的犹太女子阿玛莉亚·那萨森结婚。

(18)、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Freud,1922—2011)

(19)、人格结构: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

(20)、弗洛伊德的影响力简直可以和爱因斯坦相媲美,两个人是同时代著名的犹太人,虽然有过合作,但互相不服。 弗洛伊德曾写信给爱因斯坦,希望给他做心理分析,但被爱因斯坦给拒绝了。

(1)、我在一架飞机上,飞机上很多人,但都对我不好,打我骂我欺负我,忽然机舱里出现一条蟒蛇,有三四米长,花盆那么粗,帮我甩开了那些可怕的人,盘在我身边保护我。我乱跑乱动,它会温柔地引导我,我寂寞了,它会理解地来陪伴我,我与它分享自己的痛苦,它会沉默地用身体贴紧我。我接受了它,只和它呆在一起,渐渐远离了纷扰浮躁的人群,沉浸在我们自己的世界中。

(2)、每个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并不单纯是为了受苦,但在现实生活中受苦似乎成了人生的常态,连佛教里也说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无论是运交华盖的王公贵族还是漏船载酒的乞丐平民,都逃不过这娑婆世界的煎熬轮回之苦。意识疗法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不是为了受苦,是为了自我救赎,是为了自我疗愈,一个被疗愈的人是不会重生出生到这个世上,他们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已经超越了轮回之道。—《意识疗法:成为自己的心理疗愈师:第47章》

(3)、我的父母都是犹太人。我自己也是一个犹太人。有证据表明,我父亲的家族在莱茵河(科隆一带)曾经定居过很长时间。五世纪中,犹太人遭受迫害,他们那时候开始向东逃走。到了19世纪中叶,他们又从立陶宛经加里西亚而迁回到德属奥地利。

(4)、他17岁就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25岁获得博士学位,并开始在医院工作。 

(5)、那个时候医生自己也会用点儿可卡因,他们对毒品还没有足够的认知。

(6)、如果被虐待的经历属于少数的“非正常”情况,那些看起来“正常长大”的孩子呢?

(7)、本能和欲望永远不会消失,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去抑制,你所能做的,不过是终于肯诚实地面对其中的一小部分。

(8)、少年不识愁滋味:红色世家出了个“小顽主”丨王健林

(9)、而现代人更重视性对象,为了满足力比多,他们必须要找到性对象,从而来达成自己的性目标。但他们会把本能的性冲动认为很低俗。

(10)、梦的四种工作机制的终目的都是为了伪装梦,让梦躲过审查,可是经过这么一折腾,梦就面目全非了,在改造和伪装的过程中丧失了原有的逻辑关系,梦很可能看起来混乱荒谬、扑朔迷离、难以理解,很难找到愿望满足的迹象。

(11)、这些负向的能量并不会随着我们的知识和年龄增长而自行消失;相反,一旦遇到相应的情境,它们就会某种思维模式某种行为方式呈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除非我们能意识、觉知并疗愈它们,否则,就会在我们生活中不断制造出各种矛盾、困惑和障碍,这就是心理痛苦的源泉。

(12)、如果我们仰望星空,会被那浩瀚的黑暗、微弱却美丽的星光所震撼,那是我们所知甚少的领域。

(13)、被漠视过、被打击过、被控制过、被践踏自信、被不公正对待,还有,或多或少见识过贫穷、猥琐、暴戾或死亡……也或多或少在孤独和恐惧中缩紧过自己小小的身躯。甚至许多看起来衣食无忧、在“温室”中的孩子,在长大后回想起童年的一些事情,也会忍不住泪流满面。

(14)、口腔期(出生到一岁左右):前期(0-8月)——吸吮吞咽;后期(8月-1岁) ——吞咽咀嚼吞食产生对养育者的亲密感,把自己与现实环境相分离—自我

(15)、人的内心有很多不光彩的甚至自私的欲望,这些欲望难以启齿或者见不得人,所以一直被内心的道德感压抑和排斥着,被关在潜意识里,为了从潜意识里跑出来并合理地出现在意识层面的梦境里,这些被压抑、被排斥的欲望会进行伪装。

(16)、弗洛伊德首先否定了上述两种对梦的看法,他认为把梦当成超自然力量的启示是迷信,同时,他反对把梦当成没有意义的胡思乱想,认为梦是充满意义的,梦和做梦者清醒状态的思想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重要的是,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可以解释的,用心理学技巧来解释梦完全是有可能的。

(17)、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此外,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

(18)、弗洛伊德始终热爱、尊敬母亲,母亲也特别宠爱弗洛伊德。巧的是,弗洛伊德和他喜欢的小说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的男主角一样,在他母亲生他的时候带出了胎衣。在欧洲,这意味着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弗洛伊德认为这是母亲给他带来的幸运,也一直以此自豪。他曾说:“一个为母亲所特别钟爱的孩子,一生都有身为征服者的感觉;由于这种成功的自信,往往可以导致真正的成功。”

(19)、毕竟,当时犹太人随时随地会遭受到敌对分子的侮辱和突然袭击。弗洛伊德在成长的过程中,始终受到反犹主义的威胁。这种环境使弗洛伊德慢慢地形成了坚强的反抗性格。他看不惯这种歧视,内心里燃烧着愤怒的火焰。

(20)、成熟期(青春期以后):心理结构平衡不需要多少心理能量来压抑自己的本我冲动。恋亲情结已经完全或几乎完全消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弗洛伊德认为什么是人的心理的终动力精辟12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