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理论主要探讨了人的无意识动机精辟150条

弗洛伊德的理论

1、弗洛伊德的理论自我遵循什么原则

(1)、口腔阶段首先发生在婴儿时期。婴儿是注重口腔的。他们出生时就有发达的哺乳反射,在生命的初几个月,婴儿的大部分快乐(以及生命的养料)都是通过嘴来实现的。

(2)、另一个学生写道:"厄勒克特拉冲突(Electraconflict)。当我们在课堂上讨论厄勒克特拉冲突时,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情况。我一直是"爸爸的小女儿"。

(3)、弗洛伊德的前期理论把人的精神生活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个主要部分,认为意识的部分是排除人的那些原始的、兽性的本能欲望,是不重要的;潜意识的部分则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深层基础,其中隐藏着各种永不停息的本能冲动和永不满足的欲望,这些对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以至人的全部行为起决定作用。

(4)、特点:原始欲力的需求,主要靠性器官的部位获得满足。认识到两性之间解剖学上的差异和自己的性别,喜欢触摸自己的性器官。以异性父母作为自己“性爱”的对象,出现“恋父”“恋母”情结),也因此是性别认同的重要阶段。(儿童在仇恨同性父母的同时又害怕报复,后在压抑自己的性欲,停止对父亲的敌视,逐渐接近、接纳、认同父亲,并逐渐发展起同性父母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否则,儿童就可能演变成同性恋或异装癖、异性癖等性心理障碍。)

(5)、这三个系统错综复杂,交互作用,从而产生各种行为和思想。本我要求自我满足其欲望,超我则要求自我将欲望压抑下去,自我则调和两方面,依照现实环境,采取适当措施。

(6)、在弗洛伊德看来,俄狄浦斯期的这个孩子和父母的三角关系,是终建立超我的关键。对男孩来讲,他想占有妈妈,而打败爸爸。但正常情形下,他知道,爸爸比他强大太多,是他打败不了的。同时,他也因为想和父亲竞争母亲,而感觉到罪恶。

(7)、他并不讨厌他的父亲,但与他没有太多的关系,而是跟着我。

(8)、例如,很少有男性记得在年幼时受到阉割的威胁,或者有任何关于阉割的担心。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但一旦恋母情结得到解决,这种恐惧就会被压抑。

(9)、弗洛伊德梦说体系的核心是他创立的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的精神结构。按他的说法,由于无意识的欲望受到超我(即社会上风俗习惯和法律、道德观念)的压制,他不能以自己的本来面目出来,为了通过超我的检查,它不能不化装以寻找自己的代替物,由无意识的欲望到它化装了的面目出现,就是"梦的变形",如何变形则取决于如何通过超我的检查。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层次,叫前意识。前意识虽也在意识阈限之后或之下,但可以通过记忆而随时进入意识。而无意识由于检验机制,却一直被排挤、被压抑,不允许进入意识,即使经过化装,也只能在梦中表现自己,即根据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梦是人的无意识得以表现和发泄的一种方式。 

(10)、弗洛伊德的理论是几乎所有学校都喜欢考的知识点,好在考得都比较简单,背就完事了。

(11)、弗洛伊德从他对于自恋型自我的记述中试图回答这些问题。这类自我联系的是早年婴儿时期的自恋,那时自我把它自身当成自己原欲(libidinaldrive)的对象。因而自我既是主体又是客体:这个主体所欲的是它在镜中映照出的、自恋式的客体或他者。这样看来,自我就不是一个整一的主体(如它在务实型自我中表现的那样),而是分离的主体。这种分离的自我概念,正是拉康在他关于主体性的研究中加以发展的。

(12)、阿德勒依然反对总是拿性说事儿,所以他对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了发展,提出了个体发展的另一层,人的发展是有动力的,但不应该都是生理上的动力,阿德勒关注的是人的社会性动力,即追求卓越,寻求社会地位和权力,他结合自己的经历,提出了超越自卑的概念,同时开始关注家庭子女数量以及出生顺序对人发展的影响。

(13)、弗洛伊德的侧重点在于将心理动力建构在性上,这是他所处的时代的特点,有人认为他的理论有点儿泛性论,心理动力或者心理能量,都是需要一个途径与外界进行交互,他选择的是性,并衍生出很多内容,比如说对性驱力的升华,于是文艺、音乐等各种活动开始产生并发展,所以他的影响不仅仅是心理学,而是文化、生活甚至医学等多个方面。

(14)、“否认”为避免去意识到对自我产生威胁的不快事实或现实。例如学生接到表现不佳的成绩单,而对自己说成绩并不重要——有早期研究者辩称,弗洛伊德的“否认”,与尼采归为奴隶或畜群道德的“愤懑”(ressentiment)和“价值的再价值化”(revaluationofvalues)等概念,相似性极高。

(15)、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人类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性欲,是指人们一切追求快乐的欲望,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当这种能量(力必多)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机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①口欲期;②肛门期;③性蕾欲期;④潜伏期;⑤生殖期。

(16)、此外值得注意处,为弗洛伊德早先认为歇斯底里症(hysteria),源自孩童时期之性逾矩(sexualabuse),但之后舍弃此称为诱奸理论(seductiontheory)的说法(参见其《性逾矩索引》(TheIndexofSexualAbuse)),直言许多案例中均发现,孩童时期性逾矩之记忆,并非出自事实,多源自于想像。转而重视俄狄浦斯理论,认为人潜意识均希望与双亲发生性关系。

(17)、弗洛伊德将我们的心灵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本我是心灵中放荡不羁的、被压抑的部分,而自我作为意识,是对其施加控制的。超我,正如这个词所提示的,像是凌驾于本我和自我之上的更高级别的,它在人类心智的运行中试图出演更具批评性的良知并以此去理解人类心智的运作。超我还被确证为内在于人类心智的“家长的”声音。对于男孩来说,超我代表的是父亲的内化。也就是说,他接受了(对母亲)欲望的压抑,以便在将来获取和父亲同样的权利。由此,父权便实现了其自身的再生产。

(18)、弗洛伊德是一个心理决定论者,他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严格的因果关系,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梦也不例外,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愿望的达成,在睡眠时,超我的检查松懈,潜意识中的欲望绕过抵抗,并以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可见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通过释梦可以调节神经症。

(19)、在考研的路上你需要耐得住寂寞,也需要有付出的精神。梦想有门,需要触碰,前路之上,一往无前。

(20)、防御机制的想法表现得更好。人们确实使用自我欺骗的技术,如否认、投射和合理化。

2、弗洛伊德的理论主要探讨了人的无意识动机

(1)、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将心理活动解剖为三个层次。

(2)、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这也是精神分析理论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3)、退行: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在高级阶段受到了挫败,就会退行到低级阶段,去寻求低级阶段的满足。人有时候并非是受挫了才会这么做,有时候退行,可能只是在留恋回味早期阶段的美好感觉。

(4)、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所谓前意识是指能够进入意识中的经验;潜意识则是指根本不能进入或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它包括了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

(5)、/iknow-pic.cdn.bcebos.com/8718367adab44aed01db5945bd1c8701a08bfbfe"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8718367adab44aed01db5945bd1c8701a08bfbfe?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8718367adab44aed01db5945bd1c8701a08bfbfe"/>

(6)、弗洛伊德认为,在肛门阶段之后,儿童终于发现他们的生殖器是快乐的来源。弗洛伊德表现出他典型的男性偏见,将这一性心理阶段称为阳具阶段,尽管它应该适用于男女两性。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大约从三岁到七岁--对自己的身体不加约束,直到他们从父母或兄弟姐妹那里学到谦虚的知识。

(7)、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人类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

(8)、潜伏期,6-12岁,进入潜伏期,而更重视和同性交往;

(9)、6岁前,孩子要进入学校了,这时学校和社会还是会把他们视为孩子,而给予优待和保护,但再也不可能像在原生家庭那样,可以得到很好的抱持性环境了。

(10)、第他把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生物属性,看成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对人类的未来引出了悲观的结论。

(11)、弗洛伊德以身体不同部位获得性冲动的满足为标准,将人格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其人格发展理论又称性心理期发展论。

(12)、“转移”为情绪从危险物转向安全物。例如击打枕头,以避免攻击某人。

(13)、人格结构自我、本我、超我。本我原始,与生俱来,是无意识,无理性的,比如婴儿的人格。自我是经过环境反复教训从本我分化出来的部分,是理性的,识时务的。超我是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和发展的一部分作用是按照社会道德标准监督自我行为。

(14)、除了我,他不会让任何人帮他穿衣服或做作业。在教学方面,他与我的关系比家里的任何人都要好。

(15)、“反应结构”为意识性的采取某种与潜意识的欲望完全相反的进向。例如某人强烈仇视某一种族,宣称其理由为该种族低下卑微,但潜意识而言,是其人感觉自身低下卑微才有此说。

(16)、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游戏中,他都会不遗余力地讨好我。

(17)、但弗洛伊德坚持他的理论,不同意对其进行任何修改。弗洛伊德的早期导师和同事布雷尔(Breuer)写道,弗洛伊德是"一个被赋予和排他性的公式的人"。

(18)、口欲期 1岁以前,此期原欲集中在口部。婴儿的吸吮和进食欲望若能得到满足,可带来舒适和安全感;若未得到满足或过于满足则会造成人格的固结现象,从而出现日后的吮手指、咬指甲、吸烟、酗酒等。

(19)、再详细地说,就是孩子可以亲近异性父母,让孩子自然表达,当他对同性父母表达竞争和嫉妒时,也不必大惊小怪甚至大加斥责。但是,也不给孩子这种感觉:你赢了!

(20)、费舍尔和格林伯格(1985年)进行了一次雄心勃勃的尝试,调查了所有检验弗洛伊德任何观点的科学研究,例如梦中充满性象征的观点,或者所有儿童都经历了恋母情结或伊蕾克特拉情结的观点。他们的审查报告长达近500页,参考书目清单长达75页。他们的结论基本上是负面的。比如说:弗洛伊德关于梦中性象征的观点"没有一丝"证据。

3、弗洛伊德的理论肛欲期的年龄阶段是

(1)、“合理化”为透过建构逻辑的正当性来作出某个决定,而此决定初的形成原因,来自完全不同于合理化的其他精神状态。例如甲为了听自我成长课程而购买MP3播放机,但却怕真正的理由无法被人苟同,而告诉友人是为了听古典摇滚才购买播放机。

(2)、这个避难所就是在这一个痛苦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所以,艺术家就如一个患有精神病的人那样,从一个他所不满意的现实中退缩下来,钻进他自己的想象力所创造的世界中。他的作品正如梦一样,是潜意识的愿望获得一种假象的满足。而且它在本质上也和梦一样是具有妥协性,升华,就是指我们祛除掉本能欲望中的性欲色彩,使这些能量变成能够被社会接受的样子发泄出来。文学创作实际上就是一种升华的过程。

(3)、那么对以上几个人对梦的本质的阐述,究竟哪一个是恰当的呢?这在梦的研究领域还没有一个明确地说明。但我认为他们对梦的本质的分析都只能代表某一个方面。弗洛伊德强调梦是对愿望的满足。但在生活中并不是全部表现为这种性质。比如,当你想去厕所而无法醒来时,你会梦见你到处找厕所,但都没成功,后还得醒来。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它们说明了梦有时只是体现了你的愿望,但并不能使愿望得以满足。由此我认为弗洛伊德的这一提法更加可疑,其他几个心理学家的提法也是一样的片面。 

(4)、和以前一样,人们可以在弗洛伊德的解释理论和他对行为模式的观察之间做出区分。弗洛伊德描述的许多模式确实发生在一些儿童身上。例如,年幼的儿童常常以一种色情的方式迷恋他们的废物。

(5)、当一个心理学家给弗洛伊德写了关于研究的好消息时,发生了什么?

(6)、本我产生能量,但如何使用能量则由自我控制。因此,有人把自我比喻为一个“执行官”。

(7)、“压抑”为下意识的将极度痛苦的经验(如战争创伤),强制驱离意识层次;“抑制”则为有意识的进行同样工作。

(8)、以上三人的理论都有自己的经历在里面,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心理学史。

(9)、②超我:价值观的储存处,包括从社会习来的道德态度,遵循道德原则。超我经常和本我出现矛盾,本我想要做感觉上快乐的事情,而超我则坚持做那些正确的事情。

(10)、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潜意识,下意识和三个层次,好像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11)、弗洛伊德初在19世纪80年代与布雷尔一起发展了这个想法。然而,正如关于压抑的那一页所讨论的那样,弗洛伊德后来改变了他的理论,认为童年时的性虐待记忆并不是真实的事件,而是本体产生的幻觉。

(12)、弗洛伊德区分了两种自我类型:务实的和自恋的。上面论及的起到规范作用的自我就属于务实的类型。它是追求快乐的本我和现实之间的中介。也就是说,在符合社会期待的前提下,它可以满足本我的部分愿望。而自恋的自我在弗洛伊德那里没有得到更多的讨论。这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因为务实的自我是追求自我进取甚至是追求的,而自恋的自我正好构成它的反题(Grosz,1990:31)。然而,拉康在他自己的分析中加以发展的正是自恋的自我,这也可以进一步解释弗洛伊德的相关概念。弗洛伊德也承认,务实的自我类型就其定义来看过于简单了。如果它是本我和现实的中介,这就意味着,从根本上说,它所顾虑的只是它的自我本能(既满足本我的欲望又符合社会的要求),但它就完全忽略了它自身的性本能。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如果自我的功能就是缓解本我及其需求与现实之间的紧张关系,那么务实的自我类型如何能够参与到它自身的性本能中去,从而成为其主体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自我是一个理性的、置身事外、与其欲望需求分离开来的中介者,那么它如何能构成一个整一的主体?

(13)、固着: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在某个阶段得到的满足太少或太多,都会导致这个人的性心理固着在这一阶段。也就是说这个人发展停滞在这个阶段,这个人会持续地寻求这个阶段的满足方式。

(14)、由于潜意识没有时间概念,也就是说,过去被压抑下去的想法在后来仍然可能出现在意识里。因而,我们要学会安抚过去,忘却过去,及时与过去的伤痛和解,以减少它对我们未来生活的影响。

(15)、因此,男孩将他对父亲新出现的恐惧集中在他的阴茎上。其结果是阉割焦虑(担心他的阴茎会被割掉)。

(16)、这使性问题是重要的和心理上有力的这一观点有了普遍的合理性。在文明生活的背景下,性也是奇怪和原始的。

(17)、⑨退化:个人遇到挫折时,以较其年龄而显得幼稚的行为来应付现实的困境。

(18)、虽弗洛伊德的论点受到关心女性平权人士质疑,然而朱立叶·米契尔(JulietMitchell)、南西·查德罗(NancyChodorow)、洁西卡·班哲明(JessicaBenjamin)、珍·盖洛普(JaneGallop)、珍·弗莱斯(JaneFlax)等女性主义理论家,认为精神分析理论与女性主义所谋者并不分驰,可面对如其他理论传统,将其纳为己用,去除其中性别歧视成分。另一女性主义者舒拉米斯·费尔史东(ShulamithFirestone),也认同弗洛伊德理论对女性主义运动仍有所用。在其〈弗洛伊德主义:误导之女性主义〉(Freudianism:TheMisguidedFeminism)一文中,认为弗洛伊德的论点基本上可谓正确,除一重要细节须作修正:即弗洛伊德写道“阴茎”处,都可换为“权力”一词。

(19)、当然,孩子也必须学会尊重界限的存在,其实就是学会尊重别人。也就是说,既可以释放自己,做自己,又能懂得尊重别人,这样的话,孩子就在原生家庭的练习场中获得了初的宝贵经验,然后,就可以进入社会大熔炉了。

(20)、在弗洛伊德看来,意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至于无意识则包括许多原始冲动、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和本能有关的欲望。无意识中的很多被严格压抑于意识之下却又在不自觉地积极活动,从而被称为潜意识。无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则是前意识。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与潜意识有所关联,可以用潜意识的相关理论去解释。比如说,对于做梦,我们可以看作是潜意识中的欲望在大脑放松、防守作用松懈之时,以化装的方式进入意识而成梦。有的时候,我们会突然间觉得某个场面、情景似曾相识,这可能就是之前藏在潜意识中的回忆被唤醒的结果。

4、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恋母情结出现在

(1)、赠送:4套押题卷,英语政治押题视频,考试工具,考试答题纸

(2)、(19届学员北电业务科一全校第一147分)

(3)、没有人支持弗洛伊德的想法,即肛门特征是由如厕训练中的困难导致的,或口服特征是由围绕母乳喂养的事件导致的。

(4)、弗洛伊德认为这一理论的哪一部分是重要的?弗洛伊德的早期研究伙伴们对他的想法有什么反应?

(5)、精神分析入门必须要知道心态防御机制理论。心态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本我,本我与现实,常会有矛盾冲突,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

(6)、弗洛伊德认为自我为解决超我与本我之间产生的冲突,会使用心理防卫机制。使用这个机制需要爱欲(Eros)——此为希腊爱神之名;罗马神话则名为丘比特(Cupid)。若适当使用,防御机制可减缓超我与本我间之冲突,但过度或过当使用,而不正视面对冲突,则会造成焦虑或产生罪疚(guilt),终将导致如抑郁沮丧的精神失衡。弗洛伊德之女安娜·弗洛伊德,在防御机制领域的研究相当杰出,但她将首开防御机制先河的荣耀归于其父。防御机制有以下数种:否认(denial),反应结构(reactionformation),转移(displacement),压抑/抑制(repression/suppression),投射(projection),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合理化(rationalization),补偿(compensation),升华(sublimation),及退化情感(regressiveemotionality)。

(7)、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分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部分,潜意识是被压抑到意识下面的、无法从记忆中召回的部分通常是被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法律所禁止的内容或人的原始冲动以及和本能相关的欲望等。每一个心理活动,没有偶然或碰巧发生的,是由先前的事情所决定,包括口误、笔误、梦、各种神经症症状比如强迫、焦虑、疑病等。梦是通过压抑的欲望经过伪装的满足。

(8)、流动而不成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让孩子的本我、野性自然流动,不去压制它,但也不会让它获得成功。

(9)、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精神分析理论由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大家对这种概念很陌生。接下来就由我带你了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10)、在理论上,弗洛伊德把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种力量描述为既相互独立又互相矛盾的心理过程,它们通过冲突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例如,本我要求愉快的愿望立即得到满足,而这经常会与超我的道德标准发生冲突,本我的冲动会受到自我和超我的控制。

(11)、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应付各种紧张性刺激时,减轻或防止焦虑、愧疚等精神压力,维护自己心理安宁的潜意识心理反应。

(12)、在美国,很少有现今的心理学家认为"家庭剧"像弗洛伊德所描述的那样普遍或有影响力。不过,在墨西哥和比利时等具有强大精神分析传统的国家,弗洛伊德的理论仍然被精神病学家们更加重视。

(13)、如果说,原生家庭是一个人人性初的练习场,那么生殖期,也算是一个练习场,但已经是接近社会的练习场了。

(14)、弗洛伊德的释梦理论是对各种神秘主义的占梦迷信活动的根本否定。他把梦视为一种心理现象,是正常的精神生活得表现,既非一种神秘力量所推动,也非一种未卜先知的因素所暗示。梦境是人内心精神生活得产物,不是外在的某种神秘东西活动的结果。弗洛伊德的释梦研究是对宗教神学的挑战,促进了人思想的解放。弗洛伊德提出的意识分类及内省法,为其他科学以很重要的启发,成为这些科学研究的一个课题。 

(15)、弗洛伊德相信人类由互相冲突的两种欲望所驱动:原欲能量爱欲与死亡驱力死欲。弗洛伊德所说的爱/原欲,包含所有创造性、及产生生命的驱力。死亡驱力(DeathDrive)(或死亡本能)代表一切有生之物内在的冲动,欲回归至平静状态,甚至终回到不再存在。弗洛伊德直到晚年才认知到死亡驱力,而这两种驱力的对照,代表了弗洛伊德思想风格的一大革命。

(16)、原生家庭,其实是孩子人性的练习场。我们可以这样来看待原生家庭的一个价值。6岁前,孩子主要是生活在家庭里,他要吸收营养,他要自主控制排泄,他还要学习竞争与合作。

(17)、自我:个体出生后,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遵循现实原则,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弗洛伊德说:“每个人都有一些心理过程的连贯组织,我们称之为他的自我。意识就隶属于这个自我。”

(18)、弗洛伊德指出,废物是儿童的第一个产品。它对孩子来说很有吸引力,因为它是孩子在一个由成人主导的世界中控制的第一件事。

(19)、思想背景: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莱布尼兹的单子论及其提出的无意识和意识的等差观念、赫尔发展的意识阈概念以及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思想对弗洛伊德都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影响。

(20)、弗洛伊德知道达尔文的理论。进化强烈地作用于任何与繁殖有关的事物,所以性和与之相关的一切在动物行为中都很重要。生存悬于一线。

5、弗洛伊德的理论包括

(1)、这不仅是禁忌,更是一种真理。毕竟,“我”是父母所生,如果“我”竟然仇恨同性父母,这在背叛父母的同时,也背叛自己。

(2)、“升华”是将冲动导引至社会认同的行为上。如以黑暗阴沉之诗描写人生的女诗人爱蜜莉·狄金森,其创作活动即为一例。

(3)、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是人格中后形成的而且是文明的部分,它反映着儿童从中生长起来那个社会的道德要求和行为标准,由原则支配,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理想部份。

(4)、梁宁建「心理学导论」第十六章第五节「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

(5)、生殖期,12-20岁,也即青春期,一个人的心理和生理都趋向成熟,终做好了生殖的准备。

(6)、除了极端反社会和反人类的群体,大部分人都具有在意社会道德伦理束缚,由道德律、自我理想等所构成的超我去监督与控制本我的冲动。超我是自我发展的高阶段,包含了孤独,博爱,信仰,完善的自我。

(7)、爸爸去哪里,我也去哪里。当我们一家人去购物时,我的姐姐和我母亲一起去看"女孩"的东西,而我总是和我父亲一起去。

(8)、未满足的后果:成人阶段可能形成相应的人格特征。(如贪吃、酗酒、吸烟等行为表现及悲观、依赖、苛求等性格)

(9)、父母需要让孩子清楚家庭的序位和现实。就是,我和你爸爸(妈妈)才是伴侣,我们是大人,大人才能一起去化解生活中的各种难题,我们还能保护你,而你就做你的小宝贝好了!掌握这个原则就好,有时候小小严厉一下,关系也不大。

(10)、在原始文化中,婴儿的哺乳期超过一年,有时甚至几年。嘴巴,一个与母亲亲密接触的点,是第一个情欲区。

(11)、本我 是人格主要的部分,是潜意识欲望的根源。本我受快乐原则支配,目的在于争取大的快乐和小的痛苦。

(12)、特点: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大小便排泄时所生的刺激快感获得满足。此时培养孩子对排便的控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孩子是至关重要的。

(13)、弗洛伊德称该是他"所有发现中有价值的部分",是他一生中只会有一次的"领悟"。著名精神分析学家鲁本·弗洛伊德这样评价:"《梦的解析》一书中所阐释的梦的基本理论至今仍然大体上未受到挑战,甚至任何值得认真研究的替代理论也没有出现过。"

(14)、这一阶段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和同性合作的能力,如果没法形成这一点的话,无论男人还是女人,以后都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15)、简述儒家思想的艺术观(课程重点讲解)14号第二段49分35秒

(16)、弗洛伊德相信个体原欲的发展,如升华(sublimation)概念所示,为不断转换客体。人生来即属“多相变态”(polymorphouslyperverse),任何客体都可能成为快感之源。随不同发展阶段,人会固著于特定欲望客体——初为口欲期(oralstage)(如婴儿因哺乳产生的快感),继之以肛欲期(analstage)(如小儿控制肠道产生之快感),随之为性器期(phallicstage)。孩童接着经历固著性欲于母亲之时期,即所谓恋母情结,但因此欲望有着禁忌的本质,必须予以压抑——较不为人知的恋父情结(Electracomplex)则是性欲固著于父亲。

(17)、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它的影响远不是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它的影响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

(18)、⑧固着:个体的行为方式的发展停滞和反应方式的刻板化。

(19)、人格适应论焦虑是自我遭遇危险的信号分神经症焦虑、道德焦虑、现实焦虑。自我通过两种方式应付本我的威胁:阻挡冲动和干扰冲动,这叫自我防御机制。有压抑、替代、认同、投射、反向形成、合理化、退行。

(20)、简述为什么说“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押题卷原题)

(1)、意识,就是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人的心态活动。

(2)、梦的实质,就是“一种愿望的满足”,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是由高度错综复杂的智慧活动所产生的。从前面的叙述中已经知道,欲望虽然被压抑在无意识(潜意识)中,但它仍在不自觉地积极活动,寻求满足,由于在意识的门口有“检查员”的检查作用而不能得到满足;但是,当人们在睡眠的时候,由于检查作用的松懈,无意识(潜意识)中的欲望得以绕过“检查哨”(或者说绕过抵抗),并以化装(即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成梦。所以,就是梦的内容,也并不是欲望的本来面目,还得加以分析和解释,才能寻得真正的根源。弗洛伊德他引用大量的梦的例证证明梦的意义在于愿望的满足。他指出,使愿望在梦中得到满足可用以维持精神的平衡,同时也是为了保护睡眠不受干扰。 

(3)、⑤升华:将不为社会许可的本能冲动转化为符合社会标准的行为。

(4)、超我对于自我的思想和行动起着判断和监察的作用。超我的一部分成为良心,反映着一个人的道德标准。当人的行为有违这种标准的时候,良心就会受到内疚感的惩罚。超我的另一部分成为自我理想,反映着一个人在幼年时受到父母赞扬或奖赏的那些行为。自我理想是一个人目标和抱负的源泉,当达到这种标准时,人会感到自豪。通过以上过程,超我以一种“内化的道德标准”的形式控制着人的行为。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一个缺乏控制力的超我可能使一个人成为不良少年、罪犯,或形成反社会人格,而一个过渡严格的超我则可能使人产生压抑感或难以承受的内疚感。

(5)、本我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组成,只受“快乐原则”的支配,盲目追求满足。人性的七宗罪傲慢、贪食、贪婪、愤怒、妒忌、懒惰、色欲某种意义上都能够代表着本我,能够为用户带来直接的快感。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能够满足用户本我的内容和活动都能够刺激用户进行有效活动。

(6)、都属于心理学流派中的精神分析学派,即心理动力理论,对人心理的认识都是从自身经历出发,其实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心理学的理论大多数都是个人经历的结果,。

(7)、通过对梦境的解释,可以发现精神病患者的终的被压抑的欲望。因此,梦的解释也可以成为调节精神病的一种方法。但梦的内容并不是欲望的本来面目,还得加以分析和解释,才能寻得真正的根源。

(8)、结语: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引文分析一直显示弗洛伊德是心理学中被引用多的人物之一。然而,这些引用中有许多是负面的。心理学家们在批评弗洛伊德理论的过程中经常提到它。心理(psyche)这个词指的是整个心灵。弗洛伊德认为心理的大部分是无意识的。他把它比作一座冰山,它在水面下有九/十。在他1923年的理论中,弗洛伊德区分了心理的三个部分或功能。一部分是完全无意识的:本体(ego)。弗洛伊德将其视为心灵中原始的、类似动物的部分。对弗洛伊德来说,它是性欲的来源,是心理的能量货币。弗洛伊德对性欲能量的概念可能受到了12年可卡因使用的影响。对弗洛伊德来说,自我是心理适应的媒介,大部分是有意识的,但受制于表面下无意识的防御机制。超我(super-ego)(字面意思是"高于自我")是父母和社会价值观的内化。它也有一部分是无意识的,有时会导致令人惊讶的自豪感或负罪感的涌现。弗洛伊德描述了压抑(repression)的现象,在这种现象中,被禁止的本体冲动通过简单的转身而被阻止爆发为可能危险或不可接受的行为。然而,被禁止的冲动并不总是被压制,可能需要性欲的能量来压制。弗洛伊德描述了各种防御机制,通过这些机制,自我对不愉快的想法、记忆或愿望进行自我保护。防御机制的现实已被今天的心理学家广泛接受。弗洛伊德认为他重要的贡献是性理论。他重视童年的事件和其中涉及的禁忌冲动。科学研究未能支持这些想法。

(9)、弗洛伊德不能正确的释梦是因为他在理智和本能之间划开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他没有正视意识对潜意识系统的控制作用。把无意识、潜意识描述成一个独立的发生系统。于是,梦的内容便复杂到用理智也说不清的地步了,只有借助于一定的精神分析的技巧。这种技巧在弗洛伊德看就是改装、替代、凝缩等作用。而它们是如何能够发生的呢?无非是告诉人们:有一个理智行为的叛逆者――它甚至和理智一样复杂,并且能够躲避理智的检查制度,自由地运用各种手段来实现满足梦者愿望的目的――终于,弗洛伊德便在理智与本能之间筑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从梦的材料中提炼出思想,从而把整个表面上显得无系统逻辑的梦象予以体系化。然而,从梦的发生本质来看,在梦中,意识的理智能力仍潜意识地存在着,但是,这种能力和梦中的联想等现象一样都是一种自然的本能属性,并且,这种微弱的精神活动和它的本能基础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正如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A.阿德勒在批评弗洛伊德学派的释梦理论时所指出的:“把睡眠和清醒,作梦时思想和白天时思想当作是对立事物的任何理论,都注定是不科学的。” 

(10)、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11)、1900年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问世,这本被誉为世纪第一的精神分析名著,标志着一百多年来的心理学探索之旅正式拉开帷幕。一百年来,弗洛伊德的理论,成为了无数人学习心理咨询的启蒙……

(12)、②投射:把内心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等在潜意识中转移到他人或周围事物上。

(13)、精神分析理论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14)、“退化情感”指行为回朔到较幼年期(较早发展阶段)中的愉悦及满足的行为,借此平衡心理冲突。其常见的例子包括咬指甲、吸姆指、过度进食、易怒与小孩腔调。

(15)、12岁后,孩子的身体和能量,都在急剧向成年人发展,他们所呈现出来的能量无穷,如果处理不好,就会进入所谓的“残酷青春”。

(16)、超我:遵循道德原则(至善原则)。超我是从自我分化出来、道德化了的自我,处于人格的高层。具有三个作用:一是抑制本我的冲动,二是对自我进行监控,三是追求完善的境界。

(17)、本我:遵循快乐原则。位于人格结构的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非社会化和混乱无序的。

(18)、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人格发展要想在性、心理和社会的方面都达到成熟状态,即达到生殖期人格的理想水平是很难的,很少有人能达到。因为人格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两种危机:一是固着,即不论在每个人格发展阶段满足过多或过少,都会使里比多停滞在那个阶段,从而使个体在成年后表现出该阶段的人格特征;二是倒退,即个体在人格发展过程中遇到挫折,从而从高级阶段返回到低级阶段,表现出低级阶段的人格。他认为固着和倒退是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

(19)、精神分析学派和一些人类专家认为,道德规范就是围绕着乱伦禁忌而来的,也就是说不能和父母发生关系,也不能杀死自己父母,这是任何一个成型的社会都设立的禁忌。

(20)、性本能: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人类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

(1)、意识:人格的表层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构成: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

(2)、在心理上,孩子这是可能会对同性父母产生竞争和嫉妒心。孩子偏爱父母中的一个,攻击性指向另一个,这是违反人伦的,也是对人类社会的挑战。

(3)、从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可以看出,婴儿的一切人性,都会展现在婴儿与妈妈乳房这一关系中。所以,需要有意识地,让小婴儿和妈妈的乳房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这样婴儿就会感知,世界以开始就是欢迎他的,一开始就是友好的。

(4)、超我:由自我理想和良心组成,代表社会道德标准,是人格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道德化了的自我,处于人格的高层。他是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育而逐渐形成的。超我遵循“至善原则”,监督管制本我活动,并指导自我,它具有下列三种功能:(1)抑制本我的不容于社会要求的各种行动,特别是性欲和攻击行为,因为这两种行为受社会谴责。(2)诱导自我,用合乎社会规范的目标代替较低的现实目标。(3)使个人向理想努力,达到完善的人格。

(5)、本我相当于人的本来面目,自我相当于现实中的我,超我相当于理想中的我。

(6)、弗洛伊德坚持认为他的性理论适用于所有精神疾病。弗洛伊德自己形容他的性理论就像"一面新刷的墙"一样受欢迎。

(7)、在肛门阶段会发生什么,弗洛伊德是如何解释的?

(8)、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9)、例如,本我就像一个双目失明的国王,虽然他拥有可怕的力量,但是其命令的实施必须依赖“执行官”。本我只能够决定一个期望行为的意象,而真正有权将本我的愿望落实为外部行为的系统是自我。自我是思考、计划、问题解决和决策的系统,是在人格的意识控制之下发生作用的。本我按照快乐原则行事,而自我则按照现实原则行事。因此,在本我的要求不符合实际或不合时宜的情况下,自我会对这种冲动进行控制,将行动拖延,直到认为它话官时再行动。、

(10)、弗洛伊德认为,一个成年人的人格发展程度和各种复杂心理,可以在6岁前找到各种对应。

(11)、婴儿需要用感知世界,他们对任何东西感兴趣,都会往嘴里塞,这未必是要吞进去,而是要用嘴感知。

(12)、⑥合理化:用自我能接受、超我能宽恕的理由来代替自己行为的真实动机或理由。分为两种:酸葡萄心理,当自己希望达到的某种目的未能达到时,就否认这个目的的价值和意义;甜柠檬心理,因未达到预定的目的,便抬高自己现状的价值和意义。

(13)、这个理论是说人的精神活动,也可理解为精神分析法,包括三个意识层: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

(14)、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本我不顾现实,只要求满足欲望,寻求快乐;超我按照道德准则对人的欲望和行为多加限制,而自我则活动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它以现实条件实行本我的欲望,又要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它不仅必须寻找满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所寻找的事物不能违反超我的价值观。因此,在人格的三方面中,自我扮演着难当的角色,一方面设法满足本我对快乐的追求;另一方面必须使行为符合超我的要求。所以,自我的力量必须强大能够协调它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否则,人格结构就处于失衡状态,导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

(15)、麦金农和杜克斯(1962)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的一位研究型心理学家,他满怀热情地给弗洛伊德写信,说有一项研究支持弗洛伊德的一个观点。弗洛伊德回应说,不需要这样的测试。

(16)、人格是一个整体,包括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每部分都有相应的心理内容和功能,三部分始终处于冲突—协调的矛盾运动中。

(17)、前意识:即当前未曾注意到,但一经他人提醒或自己集中注意、努力回忆即可进入意识的心理活动,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

(18)、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超我与原我之间,原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

(19)、进而,自我便与其自身具有一种对象性的关系,因而它能够投射到它自己的身体上,就好像它是一个欲望客体一样(Grosz,1990:30)。那么,自我以什么为基础来宣示它的身份、它的主体性呢?如果说务实的自我是一个自我包容的统一体,它起着斡旋本我和现实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因而具有能动性(agency));那么很明显,自恋型自我由于和现实没有直接的关系,就不是一个统一体,也没有那种能动性,而是“由它和他者的关系建构的。事实上,它的自我身份总是……由他者调节的”(Grosz,1990:29)。

(20)、弗洛伊德认为,“梦并不是无意义的,并不是荒谬的,并不是以我们的观念储蓄的一部分休眠而另一部分开始觉醒为先决条件的。它是一种具有充分价值的精神现象,而且确实是一种愿望的满足;它在清醒时我们可以理解的精神动作的长链中占有它的位置,它是通过一种高度错综复杂的理智活动而被建造起来的。”他说:“我必须坚持,梦实际上是具有重大含义的,一种释梦的科学程序是可能的。” 

(1)、意识:是当前注意到的感知外界的各种刺激心理活动。意识活动是遵循现实原则来行事的,即合乎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的各种观念才能进入意识界。

(2)、也许对弗洛伊德具破坏性的批评是,他的工作中他认为重要的部分,即性理论,得到的研究证据支持少。诸如本体幻觉、本体冲动的无意识压抑、对父母的淫欲或谋杀冲动等观点很难在进化论方面得到证明,而且它们缺乏研究支持。

(3)、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思维,幻想、欲望、判断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意识层次包括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

(4)、(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2)Admin.意识和无意识.http://www.sxgjzx.net.cn.2008-9-4 (3)吴琼.关于弗洛伊德梦的理论的分析与阐述.http://psycho.hebtu.edu.cn (4)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之四:梦的学说.http://www.jledu.com.cn (5)张昱.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http://tieba.baidu.com.2007-3-31 (6)舒婷.弗洛伊德对梦的解释.http://blog.1com.2008-12-17 (7)论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之三:梦的学说.http://www.jledu.com.cn (8)简介弗洛伊德及精神分析学派对梦的解释.http://www.conghui.com.cn.2009-0 4-04 (9)光中.弗洛伊德释梦理论述评.http://blog.ifeng.com.2008-06-09 (10)候鸿勋姚介厚编《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续编下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1)(美)埃里希・弗洛姆著《梦的精神分析》叶颂寿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5)、自我,德文原意即“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同时又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6)、所以这时候的父母好是提供一个抱持性环境,让孩子在原生家庭中相对肆意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就像我们之前谈到过的温尼科特说的那个标准——世界准备好接受我的本能排山倒海地涌出。

(7)、弗洛伊德据此把人格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他认为这五个阶段的顺序是不变的。

(8)、梦论:弗洛伊德认为,我们梦到的内容只是其表面部分,称为显梦;而我们真正要探究的,是他背后隐藏的潜意识动机,也就是隐梦。

(9)、(3)性器期(3—6岁):此期儿童性生理的分化导致心理的分化,儿童表现出对生殖器的极大兴趣,性需求集中于性器官本身。他们不仅通过玩弄性器官获得满足,而且通过想象获得满足。此期男孩会经历“恋母情结”(俄狄浦斯情结),对于女孩,则经历“恋父情结”(厄勒克特拉情结)。

(10)、“理智化”为在情感上让自我脱离压力事件。理智化通常不透过接受现实,而经由合理化解释来进行自我脱离。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弗洛伊德的理论主要探讨了人的无意识动机精辟15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