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散文中引用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1、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2、方法: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3、对于简答题,除了采用上面介绍过的答题方法来答题之外,答题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4、写夏景的有“绿树阴浓夏日长”(释义: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写秋色的有“青女素峨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释义: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5、(1)什么人+干什么;
6、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7、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8、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9、(2)倒叙(先写结果或事件过程中的一部分,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10、对比论证。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11、虚实:虚实相生、以虚写实(以实写虚即化抽象为具体)。此种手法常和想象、联想联系在一起。
12、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
13、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14、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15、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16、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17、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18、(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19、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20、问好!作者引用尼采的话来说明:家是平凡的,再温馨的家也难免有俗务琐事、闲言碎语乃至小吵小闹。应该是《家》吧!
二、散文引用的作用答题技巧
1、①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②末段的作用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③末段也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2、本文主要说明(说明对象)的构造、形态、性质、特点、变化、成因、工作原理、功用等方面。(视具体说明对象的哪些内容而定)
3、1)《背影》充当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
4、散文赏析词语答题格式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技巧如果是分析加点字词,分三步走。把字词原意解释出来。解释字词在句中或文中的含义。整体分析字词包含的作者情感。如果是分析句子,也是分三步走判断句子是否用到了修辞手法,或者其他的表达手法(如描写方法、说明方法等)。说出此种写作手法的作用(如某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什么)。还是要分析句子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情感了。从词语角度赏析句子技巧第一步:阅读句子,这个句子中运用了哪些词语。第二步:写出这些词语的特点作用。第三步:写了什么(文本的主要内容)。第四步:表达了谁的什么感情(赏析句子前一定要整体感知)。
5、③引起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6、(2)抒情手段:
7、F.制造气氛,借以传情达意
8、6)如果把课文题目《小巷深处》改为《我的母亲》或《母亲赞》之类,你认为效果好吗?为什么?
9、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观点、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有说服力。
10、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11、(5)展示文章脉络及过渡衔接的词语;
12、(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13、以写景抒情为主的记叙文,要理清写景的顺序,找出观察点(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
14、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15、④立意: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16、虚实结合 :如《雨霖铃》正侧结合:如《口技》
17、(1)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18、探究性的题目,问题往往设计成:你是如何看的,或你的感受如何,或谈谈你的理解等。因此,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应题,要用“我对这个问题是这样看的”,或“我认为““我觉得”等句式来表述;其次,有序地写出自己的几点感受或理由。角度与层面应属两个不同的纬度,当它们彼此不交叉时,可以分别表述。而且不管哪个“角度”和“层面”,都要善于由浅近到纵深这样地有序排列,且在每一条的前面,都尽可能地用一句纲领性的语句作个提示,这样就自己的陈述条理清楚,层次井然了。另外,要注意的是不论选择“角度”还是“层面”,都要选定两到三个,这样可以充分满足“不同”的要求。
19、★文末引用俄罗斯民谣有什么作用?
20、E.用于篇末,余音不绝
三、高考散文中引用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1、①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要找出几则材料的共性,然后用一句话表达。
2、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3、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4、首先增加了本文语言的美感,吸引着读者继续读下去。另外,渲染了本文的气氛。答上这两点即可。
5、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6、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7、②材料事实编写在卷面上也要抓句段主干内容来写。
8、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9、(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议论抒情句中)
10、一是丰富文章主题,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三是言简意丰。
11、说明文学家(或文学作品)风格。
12、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其价值在于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体验,而不在于结果本身。所以,评价探究题关键看考生是否进入了问题情境,是否有一个真实的探究过程,所答文字是否显示出探究的意趣。这就要求我们在解读文本时,一要从多个角度、多面人手,对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把握;二要在把握作品深刻内涵的前提下,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三要在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前提下,表达出对文学作品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即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解答探究性题目我们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13、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14、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15、表达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慨叹。
16、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17、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铺垫、伏笔、照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首尾照应
18、一般来说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
19、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0、这是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四、散文题目作用题
1、诗中的“易水”二字使人联想到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筑,置千金于台上,宴请天下奇才。引用这两个典故,是对天子信任重用将士和对将士浴血奋战精神的称颂。
2、其他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映衬烘托对比、悬念、类比、用典、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
3、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4、描写(表现)对象(内容)+手法(修辞格)+分析+表达(艺术)效果(情感、语言等)。另外,此类题型还需从以下角度思考: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虚实:虚实相生、以虚写实(以实写虚即化抽象为具体)。此种手法常和想象、联想联系在一起。顺序:时间、古今、春夏秋冬、早晚空间:远近,、表里、俯视、仰视与平视,整体与局部,感觉:视觉、触觉、味觉、听觉、嗅觉(这个角度要注意“通感”手法的运用)
5、事件概括要考虑文章中心,句式是:
6、B.第⑤段中,“注视片刻”“静静地”等词语细致地描写出索尔仁尼琴表面的平静和镇定,衬托出他内心对故乡炽热深情的怀恋。
7、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8、(2)文章是分几个方面、几个阶段来写的,或者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要求概括说明。
9、(3)修辞方法的选用。(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借代、顶真、反复反语等)
10、虚实:虚实相生、以虚写实(以实写虚即化抽象为具体)。此种手法常和想象、
11、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
12、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引起读者思考)的作用;如果开篇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内容)
13、()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某人形象的内在特点。
14、①、写景的顺序:如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等
15、今天分享的答题技巧总结,覆盖了阅读理解技巧、方法和各文体解读,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快速掌握阅读理解要领。
16、(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17、要明确语言特色包括词语的表现力,句式特点,语言风格,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等。其中语言风格有含蓄与直接、淡雅与华丽、庄重与幽默、典雅与通俗、柔美与朴实等;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指语言符合人的身份、展现人的性格、表现人的情感,有时体现地域特色,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乡土气息)等。
18、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19、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20、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五、散文中引用的作用答题技巧
1、(2)结构类——对偶、排比、反复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散文引用的作用答题技巧【81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