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
1、伯牙子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2、为下列语句划分节奏井朗读。
3、《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鸟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
4、(jì)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说苑·尊贤》
5、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6、少选:不久,过了一会儿
7、点击"文言文阅读"关注我们
8、出处: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诵读:靖雯
9、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翻译顾彦先(顾荣)生前喜欢弹琴,去世后,家人就把琴放在灵床上。张季鹰来吊唁,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就径直走向灵床,弹起琴来。弹罢几首曲子,他抚摩着琴说道:"顾彦先还能欣赏这些曲子吗?"随即又大哭起来,哭完连孝子的手都不拉就走了
10、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11、为了突出人物的“善”,作者主要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尤为巧妙的是,用伯牙的“善鼓琴”衬托子期的“善听”,用子期的“善听”衬托伯牙的“善鼓琴”。
12、伯牙鼓琴这个故事相信大家很久以前就听说过了,讲的主要是俞伯牙和锺子期两个人成为知音的一个小故事。知音这个词语就是从这个故事而来,它本来的意思就是精通音律的人,但是在这个故事里,知音的意思就成为了,真正了解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现在也是这个意思。俞伯牙弹奏的“高山”和“流水”,后来也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知音难觅,还有一个就是形容乐曲高雅动听。
13、古人常以琴瑟比喻夫妻关系,所以将妻故再娶称“续弦”。
14、正面刻画伯牙的句子:伯牙善鼓琴/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15、A.方(刚刚)鼓琴志在高山
16、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我国古诗常有提及,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雅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17、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8、伯牙子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1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其他吟唱知音的诗句亦可)
20、这一行为充分表现了伯牙失去知音的巨大痛苦和不再弹琴的决绝态度。因为他“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也就是,世上再没有一个人能像锺子期那样理解自己了,琴弹得再好,没有人懂,又有什么意义呢!
二、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六年级上册
1、伯牙听到他的话,眼神中散发出激动的神情,终于有人能够听懂我的琴声了!伯牙想。他不禁又弹了一曲《流水》。只见锺子期一脸沉醉于其中,一曲结束,才慢慢抬起头来,赞叹地说道:“您弹得真好啊!就像流水一样浩荡!”伯牙又佩服又激动,赶忙对子期说:“只有你才懂得我的乐曲,和我的心声,你可真是我的知己啊!”说完,两人结拜为知音,并相约一年后去子期家拜访他。
2、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
3、赞曰:本文的重点是围绕“善””(文眼),刻画人物——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4、轴:画轴轴心轴线车轴转轴
5、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6、伯牙从小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的老师是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
7、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荀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科,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吕氏春秋·本味篇记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
8、钟子期患病死了,伯牙心里悲伤,他把琴打破了,把琴弦也扯断了,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认为世上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不仅弹琴是这样,有才能的人也是这样。虽然有有才德的人,但是没有人与之交接,贤者又通过什么(路径)来尽忠呢。良马不是自己变成千里马的,而是等待伯乐然后变成千里马。
9、《吕氏春秋·本味篇》记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
10、片段一: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非独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节选自《吕氏春秋》)
11、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12、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3、伯牙在弹琴,钟子期听他弹。伯牙正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高山)说:“弹得真好啊!我好像看到巍峨的大山!”一会儿,伯牙又弹奏到意在描绘流水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江河)又说:“弹得真美啊!我又好像看到浩浩荡荡的江河!”
14、D.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人)
15、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16、(1)伯牙弹琴水平与锺子期的音乐鉴赏能力高不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17、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18、荀子《劝学篇》中亦称“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科”,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
19、首先,理论上,应该是“子之听夫,善哉,善哉!”。——“您的听力好啊,真的很好啊!”所以,这句是一个倒装句,具体一点,是个主谓倒装句。
20、乎:语气词,相当于“啊”。若:……一样。少选:一会儿,不久。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三、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赏析
1、伯牙把琴打破了,把琴弦也扯断了,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因为他觉得世界上
2、伯牙是一个重义的人,锺子期是个重情之人,“伯牙绝弦”表达了两人的深厚友情,也阐述了重情重义的道理。
3、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
4、(注)“逃声”句中,“声音”不是动物,不具有“逃”的特质,所以应该解释为“使……逃脱”,是使动用法。
5、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6、再也没有值得自己为他弹琴的人了。
7、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
8、(3)“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这一行为表现了什么?他为什么这么做?
9、(没mò,同“殁”,死。三弄:演奏主调,并以同样曲调在不同徵位上重复三次,同弦异徵云尔。)
10、弦:琴弦弓弦弦外之音改弦更张
11、只是为了“顺应”这一观点,上课时,我补充了以下两个片段:
12、曝:曝书炽曝曝晒一曝十寒
13、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历,突然遇到暴雨,停留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类似于连绵大雨声音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听出我的心意,想象出的景象就像我心中的景象。我到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14、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万分,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并发誓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这个世上没有值得再为之弹琴的人了。不仅仅是弹琴这样,对人才也同样是这个道理。虽有能人,而不能以礼相待,为什么要求人才对你尽忠呢?就好像不善于驾驶车马,好马也不能发挥日行千里的才能。
15、(译)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六年级上册【55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