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贺知章的诗
1、本文配图为贺知章草书代表作《孝经》
2、山源夜雨度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
3、次句“乡音无改鬓毛衰”,即虽然我的鬓发早已经斑白,但是我的乡音却从没有改变。我们说语言朴实,是对诗歌风格的一种描述,是通过朴素、简洁、准确的语言传达一种真挚、美好的情感。这句诗便是如此,仅仅以一句乡音未改便道尽了诗人对故乡五十多年来的无限牵挂和思念。同时,乡音未改也从侧面表现了贺知章久别回乡的亲切感。
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无改 一作:未改/难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5、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第二首诗:
6、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一整首都是赞美春天的。但是细分的话,2句是描写春天的景色,4句借比喻来抒情。
8、肃和黄祗是祗,我其夙夜。夤畏诚洁,匪遑宁舍。礼以琮玉,荐厥茅藉。念兹降康,胡宁克暇。雍和夙夜宥密,不敢宁宴。五齐既陈,八音在县。粢盛以洁,房俎斯荐。惟德惟馨,尚兹克遍。注:《唐书·乐志》曰:“玄宗开元十三年,禅社首山祭地祇乐:迎神用《顺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奠玉帛用《肃和》,迎俎入用《雍和》,初献用《寿和》,饮福用《福和》,还宫用《太和》,送神用《灵具醉》以代《顺和》。”。
9、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唐越州会稽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人。诗文以绝句见长,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他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为时人所倾慕。晚年放荡不羁,人称“诗狂”。*贺知章诗文精佳,且书法品位颇高,尤擅草隶。他的墨迹现存尚有绍兴城东南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的《龙瑞宫记》石刻和流传到日本的《孝经》草书。*常与李白、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饮酒赋诗,时谓“醉八仙”。。
10、《唐禅社首乐章·顺和》,一首有名的五律,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唐禅社首乐章·顺和的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
11、苑中珍木元自奇,黄金作叶白银枝。
12、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13、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14、唐朝的诗人李白个性很张狂,毕竟对于这么一位才子来说,他狂自然有他狂的道理,不过还有另一位诗人,他同样很狂,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贺知章,虽然他的狂不如李白有个性,但也是狂的令人折服,为此他自己还取了一个别称“四明狂客”。杜甫在他的《饮中八仙》中对于贺知章有过极为形象的描写:“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这两句写得很是有趣,同时也把贺知章的形象勾勒得活灵活现。
15、桃李从来露井傍,成蹊结影矜艳阳。
16、鈒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17、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18、咏(yǒng).用诗词等来描述,抒发感情《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七言绝句。这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诗中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它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19、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0、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二、李白写给贺知章的诗
1、唐朝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另外,我国自古便是产丝大国。丝绸向来是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而这也正是柳树的风韵。所以寥寥十余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却是足以令人叹为观止的。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则是诗人紧承“绿丝绦”继续联想而出,即这些如丝的柳条似得细细的柳叶儿到底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如果对应在美人的丝织裙带上,那么就是在赞美裁缝技艺的精湛。
3、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唐越州会稽永兴(今萧山)人,早年迁居山阴(今绍兴)。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4、《唐禅社首乐章·寿和》,是唐代的乐府体裁的诗歌,描写唐禅社首乐章·寿和的概括。
5、采莲曲,唐代:贺知章
6、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7、第一二句完全是在写景,而且充满了诗情画意,“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眼前的会稽山完全被大雾给笼罩了,不过很快这雾气又散去了,那山上的树木也是看得清清楚楚,而这个时候的山上到处都是郁郁葱葱,镜湖里的水在没有风的情况下,那也是激起了阵阵涟漪,看上去的漂亮。
8、而贺知章这首诗是咏柳,说明它是赞美了柳叶的巧夺天工。后一句“二月春风似剪刀”,即这一切都是春风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来的。拟人手法的运用,既巧妙地回应了前面一句的设问,又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同时它也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具有无限的美感。
9、江皋闻曙钟,轻枻理还舼。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始见沙上鸟,犹埋...
10、《回乡偶书·其二》——唐代贺知章
11、贺知章,这个名字在诗人中,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他是唐朝前期的一位重要诗人,对盛唐诗歌的繁荣产生了“一花引来万花开”的巨大效应,为唐诗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2、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13、本卷以草书写“今文孝经”本文,每行四字至十六字不等,共一千余百余字。无署款。卷尾有小楷题“建隆二年(961)冬十月重粘表贺监墨迹”,推测为贺知章之作。此卷另有刻本传世。十七世纪后半期传入日本,明治年间由近卫家进献皇室。2006年3月13日至2006年4月26日上海博物馆举办“中日书法珍品展”,该作品回到祖国。全卷有晋人法度,含章草隶意,气势磅礴,落笔精绝,笔法遒健,风尚高远,为鉴赏家所重视。
14、荒憬尽怀忠,梯航已自通。九攻虽不战,五月尚持戎。
15、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16、题袁氏别业/偶游主人园
17、▍编辑:Wulibang(ID:2820092099)
18、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
19、题袁氏别业/偶游主人园,唐代:贺知章
20、黄祗是祗,我其夙夜。夤畏诚洁,匪遑宁舍。礼以琮玉,荐厥茅藉。念兹...
三、贺知章的诗
1、诗谜是谜语的一种,通常以诗为谜面,以题为谜底。如白居易的“乌鸢争食雀争窠,独立池边风雪多。尽日踏冰翘一足,不鸣不动意如何”,谜底是“鹤”;苏轼的“纷纷青子落红盐,正味森森苦且严;待到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谜底是“橄榄”;于谦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谜底是“石灰”。
2、而贺知章的这首诗,有这样的艺术效果,离不开它的创作背景。唐玄宗天宝三载,也就是公元744年,八十六岁高龄的贺知章辞去了朝廷官职,告老回到了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而此时距离贺知章离开故乡已经过去了五十多个年头,其心中的无限感慨可想而知,但贺知章却只是将它浓缩成了这首短短二十八字的小诗。
3、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4、《奉和御制春台望》,是唐玄宗作《春台望》一诗后,群臣和此而作的诗歌。群臣和诗同题尚存的有贺知章诗、许景先诗,另有苏颋的《奉和圣制春台望应制》。
5、《孝经》,纸本,纵0厘米,横21厘米。
6、《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唐代贺知章
7、译文:别墅主人和我没有见过面,偶来坐坐赏那林木和石泉。主人哪,不要发愁去买酒,口袋鼓囊囊,不缺打酒钱。
8、贺知章诗全集(录入《全唐诗》共19首)《咏柳》唐代: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回乡偶书二首》唐代: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采莲曲》唐代:贺知章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送人之军》唐代:贺知章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长城寄,无贻汉国忧。《答朝士》唐代:贺知章鈒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9、至哉含柔德,万物资以生。常顺称厚载,流谦通变盈。
10、本文介绍的《孝经》全卷纵笔如飞,一气呵成,龙蛇飞舞,神采奕奕。略取隶意,融入章草,以求高古。既有唐人的严谨作风,又有晋人流润飞扬的风姿,对晚唐和宋人书风影响巨大。
11、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
12、徒言南国容华晚,遂叹西家飘落远。
13、《望人家桃李花》,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
14、至哉含柔德,万物资以生。常顺称厚载,流谦通变盈。圣心事能...
15、两人聊着聊着,已至黄昏。贺知章便尽地主之谊邀请了李白去喝酒。可是,刚要坐下,他才想起自己没带酒钱。好尴尬!他索性把腰间的金饰龟袋解下来,抵了酒钱。李白阻拦说:“使不得,这是皇家按品级给你的饰品,怎好拿来换酒呢?”两人都称酒仙,难得相遇,故一醉方休。
16、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17、张旭之外,另一位唐代书法家钟绍京也是贺知章的好友。据说,画圣吴道子还曾向贺知章学过书法。
18、《咏柳》——唐代贺知章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唐代贺知章原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采莲曲》——唐代贺知章原文: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19、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20、译文:会稽山上的雾气散了,显露出高峻的山体和葱郁的草木,明净的水面上没有风也起了水波。别说春天已经结束花草都凋谢完了,另有人在水流中央采摘菱叶和荷叶呢。
四、贺知章的诗第四个字是风
1、别业,即别墅,是本宅外另建的园林游憩之所。这种地方当然是钟造化之神秀,集人工之精华。作者偶来此地,立刻被其吸引,决定小作逗留。
2、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3、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回乡偶书》,便是一首催人泪下的诗。它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之手,是贺知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说到贺知章,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毕竟他的不朽诗篇《咏柳》,家喻户晓。当然,他的《回乡偶书》也是脍炙人口。一度勾起了人们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读后让无数人落泪。
4、贺知章写诗可谓大手笔,他知道游览饮酒之作早已是汗牛充栋,易为陈言,因此他另辟蹊径,整首诗都从虚处写,实处全由读者去填补。作者不以有嘉宾而无贤主为憾事,因为单是这林泉就值得流连,于不言中道出了林泉之美。
5、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但是在这里,早春二月的柳化身为美人而出现,柳就像美人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让人在春天里如痴如醉,通过柳树赞扬了春风唤醒了万物生机。此诗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6、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7、圣心事能察,增广陈厥诚。
8、主人哪,不要发愁去买酒,口袋鼓囊囊,不缺打酒钱。
9、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10、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答案,希望能帮到你!谢谢采纳!
11、首句“少小离家老大回”,即年少时离开故乡,迟暮之年才回来。别看这句诗朴实无华,实际上包含了极其深沉的思想感情。要知道对于贺知章来说,他的“少小离家”就是三十七岁中进士以前,而“老大回”却是八十六岁高龄了。五十多年的沧桑岁月,不仅深埋了贺知章的仕途人生,也深埋了贺知章对故乡的无限牵挂和思念。
12、《咏柳》——唐代贺知章
13、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1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5、岐陌涵馀雨,离川照晚虹。恭闻咏方叔,千载舞皇风。
16、红木制笔杆,笔锋大3cm中8cm小5cm
17、《题袁氏别业》——唐代贺知章
18、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
19、《采莲曲》——唐代贺知章
20、那么现实生活中的贺知章也是一位极有趣的人,当年他在长安初遇李白,两人就结成了忘年之交,为此一起去到酒店喝酒,等到结账的时候一摸口袋没有带钱,于是把随身携带的金饰龟袋解下来当酒钱,从而也是成为了唐朝诗坛的一段会话,当时的李白刚刚在文坛崭露头角,为此也是欣赏不已,事后还专门写诗赞美贺知章。
五、回乡偶书唐贺知章的诗
1、帐宿伊川右,钲传晋苑东。饔人藉蕡实,乐正理丝桐。
2、《唐禅社首乐章·太和》,一首有名的乐府诗,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3、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4、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北宋曾巩也创作了一首七言绝句《咏柳》:
5、《采莲曲》无数的诗人写过,但是总体上来说,大部分的作品都落入了俗套,即使是李白、王昌龄、王勃、白居易等等这些大诗人的在写这一类题材,那都只是写得很平淡,没有贺知章这首生动有趣,虽然这首诗同样也没有高超的表现手法,可是写得又是极为细腻,只是那么信手拈来,却是充满了一种高远的意境,读来令人拍案叫绝。
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陇云晴半雨,边草...
8、译文: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9、贺知章是唐代书法名家,善草隶。窦氏兄弟评唐名家书多讥贬,惟推崇贺知章“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可知贺知章当时书法之声誉。
10、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11、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中。
12、贺知章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大唐会稽永兴人。他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
13、帐宿伊川右,钲传晋苑东。饔人藉蕡实,乐正理丝桐。
14、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15、我年纪轻轻就离开了家乡,到了晚年才回家。虽然我说话时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但是耳朵旁边的鬓发都已经白了。村里的孩子看见我都不认识啦,都笑嘻嘻地问我:“老爷爷,您是从哪儿来的呀?”
1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7、很显然,贺知章的《咏柳》更胜一筹,美得令人心醉!贺知章这首诗歌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如今此诗被写进了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所以说人人会读。
18、精致善琏狼毫湖笔3支装
19、贺知章性情放旷,善谈笑,好结友人,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
20、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会有分享,都是免费订阅,请您放心关注。
六、贺知章的诗
1、《唐禅社首乐章·肃和》,是唐代的乐府体裁的诗歌,该诗流传久远,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唐禅社首乐章·顺和的概括。
2、《晓发》,是写的一首五言诗。并已纳入《全唐诗》。
3、贺知章的这首《采莲曲》,虽然在表现手法上很一般,可是写得又是极为细腻,通篇只是那么平铺直叙,但却是同样营造出了一种唯美的意境,使得我们在这首诗中,立马能够感受到诗人笔下的那份唯美的意境。这也正是诗人为独特的一个地方,只是描写了普通的风景,以及普通的事物,可是写得又是充满了诗情画意,在这么寥寥数语之间,却是写得出神入化,所以这样的作品,那也是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4、江皋闻曙钟,轻枻理还舼.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
5、《回乡偶书》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贺知章。其全文诗词如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译文)我在年少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斑白。所有儿童们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他们笑着互相问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呀。《咏柳》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贺知章。其全文诗词如下:
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7、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8、胄出天弧上,谋成帝幄中。诏旂分夏物,专土锡唐弓。
9、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会稽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10、虽说诗以言志,但诗更能传情。即便是一些语言很朴实的作品,它也往往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如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让我们感受到了金榜题名的喜悦;再如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让我们体会到了丧失国土的沉痛。或绽放笑容,或催人泪下,或热血沸腾,百般情绪,这便是诗永恒的魅力。
11、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颠。...
12、贺知章诗歌今存共十九首:《唐禅社首乐章·顺和》、《唐禅社首乐章·太和》、《唐禅社首乐章·肃和》、《唐禅社首乐章·雍和》、《唐禅社首乐章·寿和》、《唐禅社首乐章·福和》、《唐禅社首乐章·大和》、《晓发》、《奉和御制春台望》、《望人家桃李花》、《送人之军》、《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题袁氏别业》、《咏柳》、(一作柳枝词)《相和歌辞·采莲曲》、《回乡偶书二首》、《答朝士》、《董孝子黯复仇》。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诗人、书法家。
13、稽山云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14、《唐禅社首乐章·大和》,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唐禅社首乐章·大和的概括。
15、《董孝子黯复仇》,这首诗描述的就是汉朝轰动一时的董孝子为母复仇一事。
16、唐天宝三载,贺知章奉诏回乡,百官送行。坐船经南京、杭州,顺萧绍官河到达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其时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自然格外高兴。忽然他见到了一株高大的杨柳,在河岸边如鹤立鸡群,英姿勃发,一时兴发,就提笔写了《咏柳》一诗,成为千古绝唱。
17、贺知章的作品被爱好书法者视为珍品。贺知章墨迹留传很少,其传世书法作品中,尚有绍兴城东南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的《龙瑞宫记》石刻和流传到日本的《孝经》草书等。
18、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回乡偶书》
19、曾巩这首诗是继贺知章咏柳诗之后,描写春柳的力作。但和贺知章的咏柳有很大的区别。贺知章的咏柳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写活了柳和风,曾巩的咏柳则借柳讽刺那些势利小人。
20、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1、十年心事苦,惟为复恩仇。
2、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3、这样我们再回头看首句中的“碧玉”,它和柳的颜色明显是有关的。且它和次句中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这里还有一个深意就是,南朝萧绎的《采莲赋》中有“碧玉小家女”一句,也就是后来“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的来源。所以贺知章诗中的碧玉,就很自然地将柳树和亭亭玉立的美人联系在一起,从而再联想到她绿色的丝织裙带。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李白写给贺知章的诗【123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