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1、通过蛇之毒来衬托赋敛之毒。作者这样写要阐明什么观点?即《捕蛇者说》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2、另外,我们再来看几个句子。后边有几个句子同学们要特别注意!“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这里,“殚”和“竭”意思是一样的吗?
3、20太医以王命聚之:以,用。命:命令。聚,征集。之:这种蛇,指永州异蛇。
4、师:同学们自读了文章以后,能从整篇文章来考虑,很好。那么,既然这种蛇这么毒,为什么永州之人还要“争奔走焉”——大家争着去做这件事,为什么?(稍停,学生举手)
5、什么样的人家不到十分之一呢?(学生议论,稍停)
6、11之:指被毒蛇咬后的伤毒。
7、的那个“毒”字(指前面板书的“毒”字)
8、师:这个道理是通过蛇毒的衬托,通过两者的对比,自然而然地引出来的一个结论。(48)
9、师:惊吓、害怕。解释为“害怕”的话,那么理解成谁“哗然而骇”比较准确?
10、“涕泗流”——杜甫有一句诗:“凭轩涕泗流”,那是眼泪鼻涕一起流下来。蒋氏光有眼泪,没有流鼻涕。(笑)(19)
11、陈:适时小结,及时巩固。蓄势足,对“利”与“害”的理解自然轻松了。居:充分研读三个对比,领悟“专其利”之深刻内涵,由博返约。
12、师:是受其害。“专其利三世矣”,其实是受其害三世矣,中间有明显的转折关系。在自读的时候,同学们提出这个问题来,有的解释为“就”,有的解释为“却”。我叫你们自己想想看,同学们想得很好,也讲得很对。
13、师:对!蓄势!(50)
14、品读:汤丽萍(主持人)、陈汝虹、居文进
15、12然得而腊之:然,但。得,抓住。而,表顺接。之,它,代永州的异蛇。
16、师:好,“这里有转折的意思”。请坐。前面写的是“专其利三世矣”,三代受到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后边讲的是什么?是受其利吗?
17、师:“汪然出涕”(板书:涕)
18、师:在诗里边叫“对仗”,在一般文章里头就叫“对偶”。(30)
19、师:“斯役之不幸”,“斯役”指什么?
20、。《苛政猛于虎》当然也有蓄势,但比较简单。而这一篇呢?特别讲究蓄势,所以人家评论它“立意非奇,奇于蓄势”。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特色。
二、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1、师:对,“困苦不堪”。这一句找得好。是不是还可以找其他句子,表示比较关系的句子?(22)(学生举手)
2、以“利”为纬,突破文本重点
3、讲受其害也讲清楚了。他的祖父呢,“死于是”。“是”代什么?
4、师:可以“抵其租入”——可以抵租。作者把两件事联系在一起了。一件是什么呢?捕蛇。(板书:捕蛇)
5、以:假设连词,如果。
6、师:现在我们看下去。第2自然段,我们先读一遍。
7、生:“则吾斯役之不幸”。
8、师:对,反而成为“利”了——“专其利三世矣”。所以我们说,这里通过三个方面的鲜明对比,使捕蛇之害变成了捕蛇之利,“利”和“害”就是这样变化的(板书:在“利”“害”两字旁加“}”)
9、王国维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词然,课亦然。
10、这一段有几个字,我们先来解释一下。“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什么叫“专其利”?(学生举手)
11、居:“戚”字又言捕蛇之“害”,为突显赋敛之“毒”铺垫。
12、师:“虽死”中的这个“虽”是什么意思?
13、师:“毒”字解释为怨恨。这个“毒”字与前面
14、生:“以啮人,无御之者。”
15、这又是一层,是第二个对比。我们再来看第三个对比,是讲他们平时生活情况的对比。平时这些捕蛇者有没有危险?有没有啊?
16、捕蛇而不纳税,对蒋氏来说,到底是“利”还是“害”,钱老师在课堂上对此花了大量笔墨,使学生明白领悟“利”“害”,实现对文本重点的有效突围。
17、钱老师先请学生解释“专其利三世”的语意,以引起注意,“利”,是好事;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则”字的含义,据“意”索“言”,结合蒋氏“甚戚”的神情,让学生体悟到捕蛇之“利”,实是“害”,形成教学的第一次波澜。其后,教师又结合蒋氏听闻“复赋”之言后“大戚”“汪然出涕”的神情以及与“纳税者”乡邻生存对比的自言,几番细读、质疑、研讨、探究,使学生明白捕蛇者和纳税者的“安”“危”差异,“害”竟然成了“利”。赋敛之“毒”、纳税者之“惨”,因教师“导”得精巧而使学生不言自明,从而激起教学的第二次波澜。后再以“专其利三世矣”的回环照应强调“利”,再品其深刻意蕴,成就第三次波澜。整个过程回环曲折,高潮迭起,其味隽永。
18、24当其租入:(允许用蛇)抵他的税收。当,抵。
19、有个姓蒋的人家,享有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三代了。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险些丧命也有好几次了。”他说这番话时,神情像是很悲伤。
20、汤:用凝练的语言表述文本中心思想,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陈:模仿迁移,于斟酌取舍中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三、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图片
1、师:对。坐下。在讲法上,谁有不同意见?(学生举手)
2、生:“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3、我们这堂课就上到这儿。
4、生:这篇文章比起《苛政猛于虎》更进一步,是抄袭《苛政猛于虎》的。
5、师:下面我提些问题,看同学们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是不是真正理解了。(6)
6、师:刚才×××(指生1)
7、居:用设问,使学生知“对偶”,更知“对偶”的作用效果,但要言不烦。
8、38余悲之:我同情他。
9、13腊(xī):干肉,这里作动词用,指把蛇肉晾干。
10、师:括号表示括号中的是加进去的意思。这里“劳累得”不是加进去的意思,所以不要括号。同学们讲得很好。(32)
11、这就是文章的妙处!我们必然想:为什么蒋氏会这样?下文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12、于是,我们看到钱老师教学的《捕蛇者说》,没有“字字落实”的串讲,有的是言与意之间的自由穿梭;没有孤立的语言知识积累,有的是言意兼得的鉴赏品味。教学艺术之精妙令人惊叹,下面就三个方面作简要阐述。
13、永州之野的蛇是很特别的,这从哪个字上可以看出来?
14、出处:唐代柳宗元《捕蛇者说》
15、生:“劳累得”外面的括号是多余的。
16、就是这句话(指板书“奇于蓄势”)
17、让我们携手同行,带着对语文的热情畅想语文;带着对语文的热诚唱响语文;带着对语文的热爱畅享语文。
18、还是什么?总之,觉得不大恰当。怎么翻译好?是不是就按照这个句子本该有的意思去翻译?——“现在那些人家剩下的不到十分之一了”。我觉得这样表达比较清楚一些。(34)
19、师:下面一个自然段怎么讲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59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