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鲍之交文言文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1)生我的(人)是父母,但了解(知道)我的(人)是鲍叔牙啊!
3、《管鲍之交》出自《列子》。列子,名御寇,是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为先秦天下十豪之一。《列子》一书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哲学著作,汉代以后又称《冲虚真经》,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4、管仲在齐国执政为相之后,凭借小小的齐国滨临大海的地理条件,流通货物,积累财富,富国强兵,与普通人同好同恶。所以他的著作中说:“粮仓充实就知道礼节;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制度,六亲就紧紧依附。
5、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匡正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6、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第三个:刎颈之交
8、“刎颈之交”也是经常被人们用到的一个词。该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大作《史记˙廉颇蔺相如传》原文如下:
9、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10、但是,吴保安和郭仲翔,二人确实素未谋面。彼此一起长大的情谊,还能理解,而对一个从未谋面的人,却能相知相交,不顾自己,舍身忘家,一心一意为他奔走,并且坚持十年,救人于危难之际,这样的情谊,多么难得。这样的感情,就算是父子,也难以超越吧!
11、管鲍之交鲍子遗风视死如归管鲍分金各为其主阵前对垒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如有帮助请给好评,谢谢
12、“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13、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
14、管仲在齐国执政为相之后,凭借小小的齐国滨临大海的地理条件,流通货物,积累财富,富国强兵,与普通人同好同恶。所以他的著作中说:“粮仓充实就知道礼节;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制度,六亲就紧紧依附;礼、义、廉,耻的伦理不大加宣扬,国家就会灭亡。
15、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处境恶劣,而鲍叔不认为我是愚笨的人,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
16、跟着长小老师学古文③《鹦鹉灭火》
17、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也许很多人都听过。那是发生在春秋时期,有齐国人管仲和鲍叔牙,二人从小一起长大。
18、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9、听到(别人)批评自己(过,过失,闻过就是听说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就很高兴。形容人虚心善于接纳别人的批评
20、原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二、管鲍之交文言文注释
1、起初,管仲和鲍叔牙合伙做买卖。管仲家里穷,出的本钱没有鲍叔牙多,可是到分红的时候,他却要多拿。鲍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高兴,骂管仲贪婪。鲍叔牙却解释说:“他哪里是贪这几个钱呢?他家生活困难,是我自愿让给他。”
2、十分注意事情的轻重缓急,谨慎地权衡利害得失。桓公实在是恼恨小妻蔡姬,就南去袭击蔡国,管仲则趁机讨伐楚国,谴责不向周王室进贡包茅。桓公实际上是北征山戎,管仲却趁机让燕国实行召公的善政。
3、司马迁在元封三年(前108年)接替其父担任太史令,从太初元年(前104年)开始创作《太史公书》(后来称为《史记》)。
4、幸好,郭仲翔还活着。他在南蛮做了十年奴隶,过得生不如死,但是他一直相信吴保安不会不救他,所以,就这样坚持活下来了。果然,等了十年,他真的带上绢丝来了。素未谋面的二人终于见上面之后,一起痛哭流涕。
5、早年辅助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协助公子小白夺得国君之位,并推荐管仲为相。齐桓公三十年(公元前656年),参与“召陵之盟”使诸国尊齐王霸主。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鲍叔牙称相,并在不久后病逝。
6、(1)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7、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共4分。
8、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
9、第五个:忘年之交
10、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11、跟着长小老师学古文⑥《先天下之忧而忧》
12、管仲掌理政事,善于转祸为福,转败为功。十分注意事情的轻重缓急,谨慎地权衡利害得失。桓公实在是恼恨小妻蔡姬,就南去袭击蔡国,管仲则趁机讨伐楚国,谴责不向周王室进贡包茅。桓公实际上是北征山戎,管仲却趁机让燕国实行召公的善政。
13、编辑|文言文阅读内容团队
14、后来,他路过剑南这个地方时,恰好有同乡吴保安也在这里当官。吴保安听说过他的事,知道他这个人比较重义气,就写信给他,希望他能举荐自己。郭仲翔收到信后,感到有些惊讶,毕竟二人素未谋面,他都不认识吴保安是谁,但又觉得吴保安肯定是一个比较了解自己的人,便举荐了他。李将军果然就让吴保安升了官。
15、“管鲍之交”由此得名,后来人们就用这个词来形容与好朋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16、齐、鲁两国在柯地盟会的时候,桓公打算背弃同曹沫所签订的归还鲁地的盟约,管仲却坚持归还,让鲁国信重齐国,天下诸侯也因此而归附于齐。所以说“懂得给予是为了有所获取,这是治理政事的法宝。”
17、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管仲家境贫困,常常占用鲍叔的一部分财产,鲍叔却一直待他很好,不因这而生怨言。后来鲍叔服侍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侍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
18、后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9、《史记》中的一些故事也演变成了很多成语流传至今。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来自《史记》中的“管鲍之交”的故事。
20、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
三、管鲍之交文言文节奏划分
1、因此不论述,只是论述他们的一些轶事。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但孔子却小看他。莫非认为周朝的统治已经衰微,桓公既是贤君,而管仲不劝勉他实行王道,却辅佐他称霸吗?《孝经》说:“顺应并推广美德,匡正并补救恶行,因而君臣上下就能相亲相附。”这难道不是说的管仲吗?
2、(1)常与鲍叔牙游()
3、其实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很多人都熟悉,印象中小学课本里有关于他们二人的故事,好像课文名字就叫《将相和》。另外成语“负荆请罪”也是出自于此。
4、卒相与驩(欢),为刎颈之交。
5、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6、(注释)①贾(gǔ):做买卖。②召(shào)忽:齐人。与管仲一起事奉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也自杀。
7、颁布政令就好像流水的源头,要能顺乎民心。”所以他的政令浅显而易于推行,一般人所向往的,就因势而给予;一般人所不赞成的,就顺应而革除。管仲掌理政事,善于转祸为福,转败为功。
8、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9、鲍叔牙替管仲辩护,极力掩盖管仲的缺点,完全是为了爱惜管仲这个人才。管仲听到这些话,感动,叹口气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管仲和鲍叔牙就这样结成了生死之交。
10、伯牙绝弦(《吕氏春秋》)
11、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12、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⑥,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⑦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13、管仲,名夷吾,是颖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不久,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14、管仲多次当官,都被人驱逐,别人都讽刺他没有才能。只有鲍叔牙说他不是没有才能,只是没有遇到好的时机。
15、——关注“唐诗宋词天天读”——
16、管仲的富足可以同诸侯王室相比,有三归,有反坫,齐国人并不因此而认为他奢侈。管仲死了以后,齐国遵循他的政教,常常强霸于诸侯之中。
17、十分注意事情的轻重缓急,谨慎地权衡利害得失。桓公实在是恼恨小妻蔡姬,就南去袭击蔡国,管仲则趁机讨伐楚国,谴责不向周王室进贡包茅。
18、跟我来一场小古文之旅吧
19、跟着长小老师学古文⑧《杀驼破瓮》
20、《答苏武书》李陵写给他的朋友苏武的信,真切又感人.恩还有《世说新语—伤逝》有好几则关于友情的短文,也很不错.贴两则给你吧: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四、管鲍之交文言文拼音注释
1、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也。
2、A.分财利多自与吾与汝毕力平险
3、颁布政令就好像流水的源头,要能顺乎民心。”所以他的政令浅显而易于推行,一般人所向往的,就因势而给予;一般人所不赞成的,就顺应而革除。
4、管仲①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②游,鲍叔知其贤。已而鲍叔事③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④管仲。管仲既用,任政⑤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5、所以他的著作中说:“粮仓充实就知道礼节;衣食饱暖就懂得荣辱;君王的享用有一定制度,六亲就紧紧依附;礼、义、廉,耻的伦理不大加宣扬,国家就会灭亡。颁布政令就好像流水的源头,要能顺乎民心。”
6、第二个:管鲍之交
7、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8、当时,他的妻子和儿子实在贫困不已,只好去找他。母子二人度日艰难,走在半路上连盘缠都不够,幸亏偶然遇上吴保安的上司杨安居,带他们去见吴保安,并出钱让吴保安去救朋友。吴保安这才带上一千多匹绢,去赎郭仲翔。
9、跟着长小老师学古文⑦《读书》
10、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管仲比较穷,鲍叔牙比较富有,但是他们之间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管仲和鲍叔牙早年合伙做生意,管仲出很少的本钱,分红的时候却拿很多钱。鲍叔牙毫不计较,他知道管仲的家庭负担大。有好几次,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反而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还安慰管仲。管仲曾经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罢免,鲍叔牙认为不是管仲没有才能,而是因为管仲没有碰到赏识他的人。管仲参军作战,临阵却逃跑了,鲍叔牙也没有嘲笑管仲怕死,他知道管仲是因为牵挂家里年老的母亲。后来,管仲和鲍叔牙都从政。齐桓公想让鲍叔牙^丞相,鲍叔牙却认为自己没有当。
11、“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殉难,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12、年少时,他们两人曾一起上战场。管仲每次打仗,都喜欢躲在后面,别人都笑话他怕死。只有鲍叔牙知道,他是因为有老母亲需要孝顺,并不是怕死。
13、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14、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婪的人,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处境恶劣,而鲍叔不认为我是愚笨的人,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
15、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16、在政治上,他推行国、野分治的参国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齐国,并在国中设立各级军事组织,规定士、农、工、商各行其业;在经济上,实行租税改革,对井田“相地而衰征”(见先秦租税),并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
17、春秋时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辅佐齐桓公,施行改革。
18、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⑧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19、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20、六年后,郭仲翔的父亲去世了,他安葬完父亲,就去找吴保安,希望能报答他。可没想到,吴保安夫妻俩五年前就因为感染时疫去世了,只留一个儿子吴天祐。郭仲翔不由痛哭不已。吴保安十年之间,一直为他挣钱,哪里享过清福!如今,到了本该享福的时候,却早早地去世,他怎能不难过呢!
五、管鲍之交文言文拼音注图片
1、下列语句中划线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管鲍之交”的主角是管仲和鲍叔牙。该典故出自《列子》一书的“力命”篇。原文如下:
3、(参考译文)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大臣们都认为屈辱而自杀,而我宁愿在牢中受到羞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4、②鲍叔牙: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
5、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6、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7、等到小白立为齐桓公,公子纠被杀死后,管仲也被囚禁起来。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为齐国的相国以后,执掌齐国的政事,辅助齐桓公成就霸业,九次会集各国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全都仰赖管仲的计谋和策划。
8、释义: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9、所以他的政令浅显而易于推行,一般人所向往的,就因势而给予;一般人所不赞成的,就顺应而革除。管仲掌理政事,善于转祸为福,转败为功。十分注意事情的轻重缓急,谨慎地权衡利害得失。桓公实在是恼恨小妻蔡姬,就南去袭击蔡国,管仲则趁机讨伐楚国,谴责不向周王室进贡包茅。
10、C.召忽死之辍耕之垄上
11、(包惊几笃于友谊)(原文):包惊几笃于友谊,与吴东湖善。吴卒,抚其家甚至。后方嫁女,闻吴女将适人,贫不能理装,即以其女之奁具赠之,己女后一载始嫁。时论称之。(译文):包惊几对朋友间的友情很忠诚,与吴东湖是好朋友。吴东湖死后,包惊几照料吴家极其周到。后来,当包惊将自己的女儿要出嫁的时候,他听说吴东湖的女儿将要嫁人,但因家中贫穷不能自备嫁妆,他就把自己女儿的嫁妆送给她,自己的女儿晚了一年才出嫁。当时的人们都以此赞扬他。
12、“忘年之交”是指年纪辈分不相当的人而结交为朋友。这个故事的主角是祢衡和孔融。出自《后汉书·祢衡传》,原文:“衡始弱冠,而融年遂与为交友。”四十岁的孔融和二十岁的祢衡交为朋友,故称“望年”。
13、史记独特的叙事艺术,注重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更深层次的探究,综合前代的各种史书,成一家之言,纵向以十二本纪和十表为代表,叙写了西汉中期以前的各个历史时代,横向以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为代表,统摄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各个领域和行业,形成纵横交错的舒适结构。
14、太史公说:我读管子的《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以及《晏子春秋》,他们说的都很详细。读过他们的书,想考察他们的事迹,所以编写了他们的传记。至于他们的书,世上大都能见到。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D)(2分)
16、认真的文言文学习平台
17、郭仲翔只好把吴保安夫妻尸骨挖出来,扛在肩上,带回家乡重新安葬,就如同对待自己的父母亲一般。然后,把吴保安的儿子当成自己的亲兄弟,教他读书,培养他成人,为他娶亲,还分了一半家产给他。等他去朝廷补官时,他举荐吴天祐,希望他顶替自己的职位,准备告老还乡。朝廷得知他们两家之间的事情,都感动不已,便让他们一起当官,以成全他们的情谊。
18、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9、管仲曾经带兵打仗,进攻的时候他躲在后面,退却的时候他却跑在前面。手下的士兵全都瞧不起他,不愿再跟他去打仗。鲍叔牙却说:“管仲家里有老母亲,他保护自己是为了侍奉母亲,并不真是怕死。”
20、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
六、管鲍之交文言文
1、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时,经常与鲍叔牙交游,鲍叔牙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生活贫困,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始终对他很好,没有怨言。后来鲍叔牙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2、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
3、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4、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5、正是由于鲍叔牙的无私大度以及彼此的信任、相知、理解、感恩以及默默的付出,才浇灌出了一朵馨香而持久的友谊之花,并造就了一段令人津津乐道的千古美谈。美好的友情令人向往,管鲍之交却告诉人们:朋友需要选择,更需要惺惺相惜。
6、点击"文言文阅读"关注我们
7、①管仲:字仲,名夷吾,齐国颍上人,春秋前期齐相,曾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
8、如果说,管仲遇到鲍叔牙是十分幸运,那郭仲翔遇到吴保安,可以说是三生有幸。鲍叔牙能对管仲如此了解,是因为二人从小一起长大。
9、不论什么年代,即使是亲兄弟,可能也会因为一些利益纠纷,而彼此心生嫌隙。可鲍叔牙既不计较管仲与他敌对过,遇到利益分歧,他都能宽容理解,也不嫉妒管仲的才能,甚至还想尽办法救下他的命,让他坐上比自己还大的官。如此心胸宽广、大度善良,还心怀天下,这样的人,是何其神圣啊!
10、⒈阅读选文,解释下列加点的文字。①权谓吕蒙曰谓:②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托。③及鲁肃过寻阳及:到……的时候。④肃遂拜蒙母遂:于是。⒉翻译下面的句子。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相看。⒊写出文中两个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其余的题我没有准确答案。
11、管仲在齐国执政为相之后,凭借小小的齐国滨临大海的地理条件,流通货物,积累财富,富国强兵,与普通人同好同恶。
12、亲爱的同学们,由我们长江小学语文老师制作的“文言文拓展阅读课”第九期又跟大家见面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小古文是《管鲍之交》。
13、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14、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15、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婪的人,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处境恶劣,而鲍叔不认为我是愚笨的人,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
16、回到家乡后,杨安居把这件事上告朝廷,郭仲翔就重新当了官,吴保安也因为重义气被升官,调到别处去了。郭仲翔也没来得及报答他。他知道南蛮那里美女多,就买了十个美女送给杨安居,以报答他的恩德。
17、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但孔子却小看他。莫非认为周朝的统治已经衰微,桓公既是贤君,而管仲不劝勉他实行王道,却辅佐他称霸吗?《孝经》说:“顺应并推广美德,匡正并补救恶行,因而君臣上下就能相亲相附。”这难道不是说的管仲吗?
18、C.管仲之谋也要离之刺庆忌也(《唐雎不辱使命》)
19、“管鲍之交”这个典故告诉人们:管鲍之间的深情厚谊不是凭空练就的,而是建立在两人长期的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坦诚和相互谅解的基础之上的。
20、B.鲍叔不以我为贪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管鲍之交文言文注释【120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