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作品集14本精辟70条

黑格尔作品

1、黑格尔作品集pdf

(1)、《精神现象学》是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阐述自己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的第一部纲领性巨著。《精神现象学》总结了黑格尔以前的哲学家们的哲学研究成果,宣告了未来哲学的大纲。它的出版标志着黑格尔和谢林在哲学上的彻底决裂。

(2)、本卷收入的是黑格尔早创作的全部哲学体系草案的手稿残篇。

(3)、历史学家将受到黑格尔影响的人分为两个敌对阵营,黑格尔右派和左派。黑格尔右派的代表是他在柏林洪堡大学时期的学生们,他们拥护福音正统的宗教观念,拥护后拿破仑时代的政治保守主义。

(4)、我们对于哲学的研究愈发深入,同时也愈发感受到黑格尔哲学的丰富与深刻、力量与价值。这让我们意识到了过去所理解的黑格尔形象的不足,意识到了新时期重新研究黑格尔的必要性。

(5)、《逻辑哲学论》是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书籍篇幅的著作,现在被广泛的认为是二十世纪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当然,逻辑哲学论在逻辑实证主义者中间有着巨大影响力,也启迪了很多其他哲学家。

(6)、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对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7)、这是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书。它通俗而不庸俗、易懂而不乏学术性、选材丰富而不哗众取宠、追求实用而不敢忽视知识传播的严肃性……它是一本有助于提高读者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使人具有良好的思维素质的书。

(8)、但是,正确、深入理解黑格尔是理解马克思的必要前提,这一点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版跋中说——

(9)、《法哲学原理》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性远不如英、法。弱小的德国资产阶级面临国内外强大的封建势力,表现出典型的两面性:一方面有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另一方面,又屈服于封建势力的压力,使其革命行为带上了改良的色彩。

(10)、参考资料:邓安庆,黑格尔生平与哲学思想之评价,(J),云梦学刊,2019,19-27,19-27;《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林著;电子图书来源:青马先声。若文稿和资源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做相关处理。

(11)、我们相信,有了一定的经验之后,经过编者和译者的精诚合作,《黑格尔著作集》将成为文化界和思想界的盛事。昔年苗力田先生曾经用唐高宗评价玄奘的“引大海之法流洗尘劳而不竭,传智灯之长焰皎幽暗而恒明”,来激励《亚里士多德全集》的编译者。这番话,亦可作为对《黑格尔著作集》编译工作的期待。

(12)、在当今社会,价值混乱已经不是严重的问题,更严重的是思路混乱。对于政客的观点,对于“话语权拥有者”的指引,社会大众往往随之疯狂起舞,欠缺理性判断的能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大多数人害怕哲学,误以为哲学艰深晦涩。其实,哲学可以让我们思路清晰,甚至可以解除我们的痛苦。

(13)、黑格尔在这部巨著中划时代地提供了一部人类意识的发展史,即作为人类精神的“存在史”,因为意识任何时候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Bewu?tsein)。黑格尔把“现象学”直接表述为“意识之经验的科学”。既然“意识”是“被意识到的存在”,那么关于“意识的经验”也就是意识对各种不同“存在”(作为意识之对象)的“经验”,这种“经验”也就是“意识自身的经历”,是把被意识到的“对象”“呈现”或“显现”(scheinen)为“现象”(Erscheinung)的“知识”,这种呈现出来的知识即“科学”。我意识到“天空是蓝色的”,我的“意识”把“蓝色”“呈现”为一个阳光明媚的天空所呈现出来的色彩,于是我们就具有了关于“蓝色”的“知识”,把这样的知识作为“经验的科学”逻辑地表达出来,就是“现象学”。所以,关于“精神”的“现象学”也就是关于人类“意识的经验之科学”。其核心是通过“意识”把“被意识到的对象”“呈现”出来,以构成“精神”之“现象”。所以“精神现象学”既是人类意识的形成和发生史,也是人类精神的形成和发生史,同时也是精神现象的存在史。人类意识发展分为5个阶段:意识;自我意识;理性(这3个阶段属于主观精神);精神(即客观精神);精神。《精神现象学》包含着黑格尔后来创造的庞大体系的基本纲要、萌芽和雏形,同时,后来黑格尔在《逻辑学》《哲学全书》尤其是其中的《精神哲学》中对其“哲学体系”的重新阐明和《精神现象学》的不同定位,都使得学术界对《精神现象学》产生迷宫一样的感受,形成了多样和复杂的阐释。

(14)、黑格尔哲学有其明显的局限性,正如恩格斯所言——

(15)、黑格尔的学说在后代很长时间内一直引起争论,他对思想界有广泛的影响,几乎任何学派都对他的学说给予肯定或提出批判。历史学家将受到黑格尔影响的人分为两个敌对阵营,黑格尔右派和左派。黑格尔右派的代表是他在柏林洪堡大学时期的学生们,他们拥护正统的宗教观念,拥护后拿破仑时代的政治保守主义。

(16)、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作品晦涩难懂,但另一方面,他又具有公认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有理由认为,若非黑格尔,过去一百五十年人类的思想进程和政治进程都会走上另一条道路。深邃的思想可能使他得出了一些看似奇怪的结论,然而,黑格尔作品中的观点和洞见直到今天仍不失力量。本书勾勒了黑格尔哲学的轮廓,对他的观念和主要作品进行了广泛探讨,涉及黑格尔的时代和生平,以及历史的目的、自由和社群、逻辑和辩证法等主题。

(17)、对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希利斯·米勒的“文学终结论”的“中国之旅”做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分析和新的阐述,这篇文章以大量第一手材料阐明了米勒“文学终结论”的真意和本义,纠正了国内学界的误解、误读。读者从这些丰富的资料中可以发现作者在黑格尔美学思想方面的不断思考,也能对相关的研究有一个新的认识。

(18)、黑格尔在斯图加特一共生活了18年,即从1770到1788年。他在这里接受家庭教育,三岁就被送到德语学校,5岁上拉丁语学校,1780年起进入本市人文中学,受到人文主义和启蒙精神的教育,思想被引入到现代世界的精神前沿。这里的课程计划首先是拉丁语,其次是希腊语和希伯来语,有人推断他还参加了法语班的学习。在学校的正规学校课程中,黑格尔不仅学习了沃尔夫哲学“清晰的思想”,而且在14岁时就已经掌握了三段论的全部古典规则。但黑格尔并不满足于学校课程,他通过自学(Privatstunden)来补充,通过广博地钻研古典作家的著作来深化学校课程,这为他后来成为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奠定了基础(MartinGessmann:Hegel,Herder,Freiburg.Basel.Wien,S.14)。同时,学校唤起了他对物理学的兴趣及对数学的热情。所以说,黑格尔自我学习与独立思想的天赋在中学阶段已经充分显露出来。他在15岁时开始练笔,写下了《安东尼、屋大维和雷必达关于三头政治的谈话》(EnteretienunttreAntoine,OctaveedLépidussurleTriumvirat),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17岁时写了《谈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宗教》,从启蒙的立场而非基督教的观念考察古代的多神论;18岁中学毕业之前,他写了《古今诗人的若干差异》的短文,赞扬那些以民族和公众为主题的古代诗人,贬抑关注少数精英的现代诗人。他在阅读《安提戈涅》的同时,还翻译了爱比克泰德(Epictète)和塔西陀(Tacite)的作品,所以他作为模范生中学毕业。他后来在父亲安排下于1788年10月进入图宾根神学院(TübingenStift),学习哲学和神学,因为该校为学生提供奖学金。

(19)、《哲学科学全书纲要》是黑格尔在海德堡大学、柏林大学多年讲授哲学课自用的教科书,是黑格尔生前亲自定稿和出版的著作,以纲要形式全面阐发了黑格尔的哲学体系。黑格尔哲学把“理念”看做世界的本原,认为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

(20)、注:授权发布,转载须统一注明来自长安街读书会公众平台:changanjie-read。

2、黑格尔作品集14本

(1)、《世界史哲学讲演录(1822-1823)》

(2)、古希腊时代始到当代西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哲学大师为主线,在立足各哲学家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传承至今。

(3)、中国哲学家、逻辑学家金岳霖著的一部形式逻辑教科书,成书于20世纪30年代初。第1部分介绍传统的演绎逻辑,第 2部分是对传统逻辑的批评。第 3部分摘要介绍A.N.怀特海和B.A.W.罗素的《数学原理》第1卷中的逻辑系统,并附加了许多解释,第4部分的标题为“关于逻辑系统之种种”,讨论了逻辑系统的性质。

(4)、在《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中,作者精心设计了12道检测思考清晰度的逻辑谜题,涵盖哲学、逻辑推理、信仰、思想一致性、禁忌底线、道德标准、艺术、身心灵、自由、逻辑常识等多个有趣话题。你可以通过12个谜题快速提高你的思考力,抓住别人的思维漏洞!

(5)、黑格尔在书中全面联系人类艺术发展的历史,建立了完整的唯心主义美学理论体系。提出美学研究的范围是美的艺术或艺术的美,美学实质上是“艺术哲学”。主张美是主观与客观、形式与内容、理想与现实、自由与必然的辩证统一。强调艺术是观念在感觉经验上的体现,艺术的发展是精神克服物质局限性而达到“主观性”的过程。

(6)、朱立元,上海崇明人。文学硕士,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1997年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称号。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第第二届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学术兼职:中华美学学会顾问;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上海美学学会名誉会长。主要研究文艺学、美学。

(7)、黑格尔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以及他和马克思哲学之间的关系决定了这项译事的意义。迄今为止,这仍旧是一项未完成的规划。我们相信,有了一定的经验之后,经过编者和译者的精诚合作,《黑格尔著作集》将成为文化界和思想界的盛事。昔年苗力田先生曾经用唐高宗评价玄奘的“引大海之法流洗尘劳而不竭,传智灯之长焰皎幽暗而恒明”,来激励《亚里士多德全集》的编译者。这番话,亦可作为对《黑格尔著作集》编译工作的期待。

(8)、黑格尔哲学深刻地把握到了现时代的本性,它的根基、原则以及丰富的规定性。黑格尔一直不可回避地成为哲学研究的话题,就是因为他是我们时代的同时代人。史密斯指出,尽管黑格尔晦涩难懂,但是由于他的思想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渗入到现代理智生活之中,“今天,任何严肃地寻求理解现代世界之形成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黑格尔达成某种和解”。此外,由于他的深刻洞见和高瞻远瞩,我们惊奇地发现,当今世界上许多事件的理解和处理可以在黑格尔那里得到一定的启发。

(9)、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是德国哲学家,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首府斯图加特;是柏林大学的校长。黑格尔时代略晚于康德,是德国19世纪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德国的国家哲学作了系统、丰富和完整的阐述。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

(10)、《逻辑学》是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 G.W.F.黑格尔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出发点,是承认在自然和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存在一种作为世界本原的“理念”,他的哲学体系就是对理念发展过程的描述。他认为,逻辑学是研究理念本身发展的科学。

(11)、自然哲学构成了本卷的主要内容,占据了全书四分之三以上的篇幅。根据黑格尔传记的记载,在谢林1803年夏天离开耶拿之后,黑格尔在思辨哲学方面陷入相对孤立的状态中。从今天保留下来的相关资料来看,黑格尔在当时对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投入”。他将各种各样的反思、抄自哲学和自然科学书刊中的摘记以及自己完成的物理学试验的花花绿绿的图示都记录在一个保持到后的小本子里。黑格尔自己所做的实验主要是与歌德的颜色理论相关的,他甚至还将他透过窗子观察到的光的色彩折射现象描画出来。为令人称奇的是,自然科学的摘抄几乎涉猎到当时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上至行星轨道,下到泥炭,大到长石,小到梅毒,甚至是隐于无形的电磁现象,可以称得上无奇不有,无所不包。不仅如此,这些摘抄涉及到当时许多知名学者的著述,它们不但来自德文书刊,而且还有许多来自法文书刊和英文书刊。黑格尔在撰写本卷的相关内容时,时常将这些摘抄用做思辨哲学的佐证材料或争论内容的参考注释。黑格尔这一时期的自然哲学思考尽管烙有谢林哲学的印记,但已经显现出独立的探索和创见。

(12)、与海德格尔不同,伽达默尔的“艺术的过去特征”论并没有用“终结”的概念,朱立元教授在书中择取了若干重要论述做概括引用和叙述,评析了伽达默尔对黑格尔美学的理解,如伽达默尔从黑格尔哲学和基督教教义之关系切入,认为黑格尔通过哲学解释了基督教的真理,由此带来一种历史关系,并在一种内在上升的意义中表达艺术亦是如此。

(13)、如海德格尔“伟大艺术终结”论,朱立元教授指出这是从存在论层面上考察艺术和存在者之关联,基于时代的变化来论证伟大艺术终结与美学支配地位形成的反向关系。换言之,在海德格尔看来,黑格尔代表了近代主体性的完成和集大成,所以,黑格尔美学的诞生标志着伟大艺术时代的终结,并认为黑格尔也真正认同这点。

(14)、研究黑格尔是理解当代世界的本性的需要。黑格尔哲学深刻地把握到了现时代的本性,它的根基、原则以及丰富的规定性。黑格尔一直不可回避地成为哲学研究的话题,就是因为他是我们时代的同时代人。史密斯指出,尽管黑格尔晦涩难懂,但是由于他的思想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渗入到现代理智生活之中,“今天,任何严肃地寻求理解现代世界之形成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黑格尔达成某种和解”。此外,由于他的深刻洞见和高瞻远瞩,我们惊奇地发现,当今世界上许多事件的理解和处理可以在黑格尔那里得到一定的启发。

(15)、人生切要的问题很多,它涉及 宇宙论、名学知识论、伦理学、教育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

(16)、反之,“作者中心”论还有一定价值,只要我们尊重常识,尊重日常生活中大量普通的阐释实践,就不能不为作为解释对象的文本的作者留下一定位置。而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在这点上也做了较多论述。因此,作者通过对他们二位的有关论述从阐释学角度做一个实证性的考察和论证。

(17)、本卷整理出版的“精神哲学”到民族精神为止的部分标志着黑格尔思想发展的一个关节点。1802—1803年的《伦理体系》对于“自然法”这一部分的阐述还没有包括精神的理论阶段。关于精神以自身为中介与他者发生关联的思想在1803—1804年的精神哲学中已经初露端倪。对此还可以在1803年讲稿的一个简短的残篇中找到证据。在本卷中,民族精神是“普遍的、持续存在的意识”,对于民族精神来说,“个别性意识不过是直接变为另一种意识的形式,它是意识运动的伦理的方面”。1803—1804年的精神哲学的显著特点是具有意识哲学的性质,因而成为作为“意识经验的科学”的《精神现象学》先驱。本卷的精神哲学部分在近年来特别受到关注的另一个原因在于,这部分手稿不但探讨了意识的理论级次(即语言)及实践级次(即工具),而且还通过对于作为理想性级次的财产和家庭的探讨,发展了在《伦理体系》中开启的承认理论的阐述。

(18)、此外,他也从黑格尔整个哲学、美学体系出发,理解黑格尔关于精神自我认知的三种基本方式——艺术、宗教、哲学——的划分及其逻辑关系,批判“艺术死亡”说;

(19)、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重视黑格尔的《逻辑学》。 马克思在写 《资本论》时运用了黑格尔《逻辑学》中辩证方法的思想。列宁说:“马克思把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形式运用于政治经济学”,并由此得出结论说,“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一章”。

(20)、1831年11月14日黑格尔病逝于柏林。黑格尔在世时一共出版了5部著作:《论费希特和谢林哲学的差异》(1801)、《精神现象学》(1807)、《逻辑学》(1812)、《哲学科学百科全书》(其中包括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三部分,1817)、《法哲学原理》(1821)。去世后,他的耶拿早期著作、手稿以及各个不同时期上课的讲稿不断被编辑出版,其中为著名、成为学术名著的有:《美学讲演录》《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讲演录》《宗教哲学讲演录》等等,还有一些诸如《法哲学讲演录》后来发现越来越重要,也被整理出版。

3、黑格尔作品推荐

(1)、(德)黑格尔著郭大为梁志学译商务印书馆2017年4月出版

(2)、从黑格尔耶拿时期的思想发展过程来看,本卷所说的全部哲学体系都被看做是思辨哲学。也就是说,体系的另外两个部分、即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在此时依然隶属于思辨哲学的名下,并没有被明确划分为实在哲学,以区别于严格意义上的思辨哲学,即作为体系第一部分的逻辑和形而上学。实在哲学的用语出现在1805—1806年冬季学期的课程预告中:“实在哲学,即自然哲学与精神哲学”。在1806年夏季学期的听讲人名单中,它的标题提示:“私人授课:逻辑学与形而上学,或思辨哲学”。“思辨的”一词的含义必须从耶拿文本中所做的反思与思辨的区别上加以理解。对于黑格尔来说,关键点在于如何说明体系的统一:反思哲学将本来分离的客观之物与主观之物的诸规定阐释为自我呈现的外在统一;思辨哲学则将这种统一阐释为在哲学的所有部分中自己建构起来的“同一性”,也就是说,自然哲学与精神哲学通过现实规定性的中介来充分展现这一“同一性”,就像逻辑和形而上学通过思维规定的中介来体现这种同一性一样。将全部哲学体系称为一种“思辨”哲学体系这一做法可以回溯到黑格尔在1801—1802年所持的将全部哲学划分为四个部分的体系构想,这种构想把有限精神哲学与无限精神哲学区别开来。在本卷中,有限精神与精神共同构成了总体上被理解为思辨哲学体系的后一个部分,即第三部分:精神哲学。

(3)、重新研究黑格尔是新时期理解马克思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要

(4)、一般认为黑格尔在柏林如日中天,成为普鲁士的官方哲学家,实际上也不全是如此。一方面,黑格尔在柏林大学登上了其学术和人生的高巅峰,成为世界哲学史上为重要的哲学家之特别是成为德国古典哲学因而也是整个西方哲学的集大成者,这是没有问题的,史上早已如此定论。他在柏林确实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1822年,被任命为柏林大学评议会委员,1829年10月被选为柏林大学校长并兼任政府代表,1831年被授予三级红鹰勋章,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忘记,1826年《福斯报》发表庆祝黑格尔生日的报道则受到普鲁士国王的警告;晚年他发表《论英国改革法案》也被普鲁士国王下令中止;他的法哲学讲课受到告密者指控而不得不受到王储的警告,甚至他的《法哲学》出版一样遭受到书报检查官的严厉检查,只有删除一些“权力”不喜欢看到的文字才能出版。由此看来,他在柏林表面上风光和受到皇家的重用,但实际上依然只是一个不被信任的、时常需要接受检查、监督和被警告的一般教授而已。

(5)、《法哲学原理》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性远不如英、法。弱小的德国资产阶级面临国内外强大的封建势力,表现出典型的两面性:一方面有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另一方面,又屈服于封建势力的压力,使其革命行为带上了改良的色彩。

(6)、出版《黑格尔美学引论》《接受美学导论》《真的感悟》《历史与美学之谜的求解》《实践存在论美学——朱立元美学文选》等著作21部、译作3部,主编《西方美学通史》(七卷本,双主编之一)、《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思潮论稿》(上下)等专著和《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美学》《西方美学史》等教材,发表论文400余篇,获省部以上奖23项。

(7)、黑格尔于1770年8月27日生于德国符腾堡公国首府斯图加特,一个典型的市民之家,家境并不殷实,但具有把黑格尔培养成为哲学家所必备的条件:脑力!母亲承担了他的启蒙教育,但在黑格尔很小时就离开了人世。黑格尔有一个弟弟叫路德维希,于1812年战死在跟随拿破仑远征俄国的战场上。他还有一个妹妹(1773-1832)长相美丽,气质出众却命运悲惨,被称之为“受压抑的安提戈涅”,在黑格尔1831年逝世后不久投河而亡。

(8)、出版社对于译事要求高而严,采取宁缺毋滥、成熟一本出版一本的原则,这项规划从启动至今已有十多年,只有六卷译稿上交并出版,可见出版社相关要求和标准之严格。难能可贵的是,翻译过程本身显示出译者的艰辛与负责。

(9)、区分逻辑的与历史的所谓一书“终结”或“解体”,着重从黑格尔哲学、美学逻辑构架角度解读其关于艺术“终结”或“解体”的内在逻辑含义;进而揭示黑格尔对艺术美本质的规定是其艺术“解体”、“终结”论背后的逻辑根据。

(10)、我们对于哲学的研究愈发深入,同时也愈发感受到黑格尔哲学的丰富与深刻、力量与价值。这让我们意识到了过去所理解的黑格尔形象的不足,意识到了新时期重新研究黑格尔的必要性。

(11)、优秀的译本是深入黑格尔研究的前提。贺麟、王玖兴、王太庆、王造时、杨一之和朱光潜等前辈学者为翻译黑格尔著作并使黑格尔进入中国思想界居功甚伟。但是,国外经典著作的翻译应该大约50年左右重新进行一次,因为随着时代任务的变化和理解的不断深入,对于它们的理解也会发生变化,而由于各种原因,已有的译本也存在各式各样的不足。鉴于黑格尔研究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而世界历史和学界对于黑格尔的理解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民出版社主持了《黑格尔著作集》的编译工作,并推出了该著作集的首批五种六卷:《精神现象学》《精神哲学》《宗教哲学演讲录》(I,II)、《法哲学原理》和《耶拿时期著作》(1801—1807)。与旧译相比较,新译本有它的一些优点和特点,值得特别关注。

(12)、哲学家、人文学者和艺术家们都是这样认为,自然孕育了万物生灵,那么作为创造世界的人类,所有人的生命都源自于女人,女人人体可以孕育生命,繁殖后代,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而这价值,艺术家就用通俗直观的人体艺术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更显示了女性模特人体艺术的俏丽,

(13)、黑格尔左派,有时也被称为“青年黑格尔派”,他们继承黑格尔学说中的革命成分,主张无神论,在政治领域主张自由民主,其中包括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和年轻时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

(14)、无论是组织者还是译者对待翻译都极其审慎,把它当作可以嘉惠学林、功在千秋的一项事业。

(15)、大学毕业后,黑格尔首先是在瑞士伯尔尼一个贵族家庭担任家庭教师,时间从1793到17这期间,曾经作为师弟的谢林迅速成为哲学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也激励着黑格尔。他于1797年末至1800年从伯尔尼转到了法兰克福任家庭教师,以谋求更好地发展。这里的待遇比在伯尔尼优越,又能与好友荷尔德林生活在一起,为他从事哲学提供了有利条件。1801年1月黑格尔在继承父亲的一部分遗产之后,在早已成为耶拿大学教授(1798年)的谢林帮助下,来到了耶拿这个德国哲学与文学中心,他感受到自小显露出来的哲学素养必将在这里为人类精神做出一番成就。他的个性在此时已经充分地显露出来,他虽然不及一些人聪明,但他一直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他是一个一旦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就比别人更加勤奋、坚定和严肃地“奋起直追”、奋发图强的人。这样的性格对于真正严肃的哲学而言恰恰是适合的。所以来到谢林的身边,他更加清楚地知道,他将如何成为一个推进康德并超越康德的现时代的真正哲学家。

(16)、在本书中把归纳从演绎逻辑体系中分离出来,使之与概念的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而成为综合的逻辑方法。在上编传统逻辑中,吸取了数理逻辑对判断刻画的真值表等一些有益成果,目的是与现代逻辑相衔接。

(17)、“我要公开承认我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并且在关于价值理论的一章中,有些地方我甚至卖弄起黑格尔特有的表达方式。”

(18)、耶拿时期,被认为是黑格尔思想形成史中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黑格尔开始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以独立的思想家的身份登上了历史舞台。

(19)、黑格尔的学说在后代很长时间内一直引起争论,他对思想界有广泛的影响,几乎任何学派都对他的学说给予肯定或提出批判。

(20)、长安街读书会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励支持下发起成立,旨在继承总理遗志,践行全民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养才、报国。现有千余位成员主要来自长安街附近中直及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d校学员、国家行政学院学员、全国d代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等喜文好书之士以及d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高端智库负责人专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机构的资深出版人学者等,书友以书相聚,以学养才。

4、黑格尔作品集epub

(1)、自然哲学在本卷中被划分为“太阳系”与“地球系统”两大部分,这一划分也存在于次年撰写的《耶拿体系草稿II》中。天体系统被直观为“理念的纯粹现象”,这个在1803—1804年依然有效的思想已经在1801年论天体轨道的任教资格论文和1801—1802年的一些手稿残篇中表达过。而在1805—1806年的“实在哲学”,即《耶拿体系草稿III》中,天体力学则被当做普通力学来处理,在那里,“太阳系”不再被当做自然哲学中一个独立的章节。这就是说,自然从此丧失了其思辨的特征;精神是从其自身而来的精神,而不再像在本卷中还称呼的那样,是天体系统中“单一的以太”,后者通过地球系统返回自身。因而精神能够以后来的构想为框架达到完成,即在它发展的高阶段,精神哲学终直接返回到逻辑学。

(2)、不过,黑格尔对国家的神化是有前提的。他承认现代国家与市民社会相分离,国家存在的前提是这样一个二律背反:国家通过君主的“经验单一性”表现出来,而市民社会通过人民的“经验普遍性”表现出来。二律背反在现实中造成了专制君主与人民的对立,需要君主立宪制把这两个极端联系起来。他把“三权分立”制度改造为君主的决断权(单一性)、政府的行政权(特殊性)和等级会议(普遍性)组成的立法权的统一。黑格尔认为,君主权是“君主立宪制的顶峰和起点”(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287页。),政府和等级会议是君主权的两个部分。

(3)、《小逻辑》和《大逻辑》内容基本相同,但文字简明扼要,大体上是《大逻辑》的一个提要或缩写。另外,《小逻辑》一些观点比《大逻辑》更成熟,发挥得更充分,其中一些部分还是《大逻辑》所没有的。批判旧式形而上学,创立和发挥唯心主义辩证法,是黑格尔这部著作的重要成果,很值得一读。

(4)、重新理解黑格尔也是哲学研究自身的需要。在谈到亚里士多德时,黑格尔曾经说过,“假使一个人真想从事哲学工作,那就没有什么比讲述亚里士多德这件事更值得去做的了。”我们也可以把这句话用在黑格尔本人身上,把它改写为:如果一个人想要研究哲学,那就没有比研究黑格尔的著作这件事情更值得去做的了。海德格尔一篇论文的题目“黑格尔与希腊人”已经暗示了太多的东西,我们应该在某种意义上把希腊人看作是哲学开端的象征,而把黑格尔看作是哲学的完成。黑格尔也曾有意识地把自己和整个西方哲学的总体性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看作是作为科学的哲学的真正创立者。通过黑格尔而进入西方哲学乃至于哲学本身,是不二法门。

(5)、书中,朱立元教授认为应该区分黑格尔《美学》一书中对“终结”(Ende)与“解体”(Auflösung)二词的不同使用,以获得黑格尔使用“终结”(Ende)一词的真意;

(6)、因为,一方面,这是德国学界公认很好的学术普及版,即使在德国大学的黑格尔思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理论版仍然很通行,得到广泛接受,并没有受到拒斥;另一方面,历史考证版的长处在于对于黑格尔生前未曾公开发表的手稿和讲演的发掘、重新整理和校勘等方面,这并不妨碍一百多年来已经广泛使用和得到承认的那些著作。其次,译者的翻译态度和编者的编辑态度了这套书的质量。

(7)、他阐述了一个有雄心的计划来识别在语言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清晰的说出“逻辑上的语言的条件”来定义哲学的界限(Russell, p. 8 in the C. K. Ogden Translation)。它的目标是能完善伯特兰·罗素早年的逻辑原子论哲学的一个哲学系统。

(8)、耶拿时期是黑格尔哲学创造的暴发期。一到耶拿不久,黑格尔就着手创建自己的哲学体系,尽管还带有法兰克福时期的痕迹,但已经开始展现出崭新的东西,并预示了在哲学史上将会完成的新形态。

(9)、重新理解黑格尔也是哲学研究自身的需要。在谈到亚里士多德时,黑格尔曾经说过,“假使一个人真想从事哲学工作,那就没有什么比讲述亚里士多德这件事更值得去做的了。”我们也可以把这句话用在黑格尔本人身上,把它改写为:如果一个人想要研究哲学,那就没有比研究黑格尔的著作这件事情更值得去做的了。海德格尔一篇论文的题目“黑格尔与希腊人”已经暗示了太多的东西,我们应该在某种意义上把希腊人看作是哲学开端的象征,而把黑格尔看作是哲学的完成。黑格尔也曾有意识地把自己和整个西方哲学的总体性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看作是作为科学的哲学的真正创立者。通过黑格尔而进入西方哲学乃至于哲学本身,是不二法门。

(10)、黑格尔认为,家庭是直接的、自然的伦理。家庭的基础是婚姻,男女两性之爱是“精神的统一”。家庭作为一个人格,具有占有财产和延续的实在性;家庭作为繁衍和教育子女的社会单元,决定了子女在社会中的独立人格。当家庭培养的独立人格成为公民,伦理进入市民社会。他认为,市民社会中的人丧失了家庭之爱,其社会道德是诚信和“天职”或职业道德。市民社会通过自下而上形成的社会组织而进入国家。国家是客观精神的高体现,“国家是伦理理念的现实”,“国家是在地上的精神”,是“神自身在地上的行进”。(注:同上书,253页、259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黑格尔作品集14本精辟7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