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治学之道精辟66条

治学论道之经

1、论治学之道pdf 米尔斯

(1)、就地取材(jiùdìqǔcái)成语解释:就在原地寻取所需要的材料。成语出处:《诗经豳风七月》:“蚕月条桑。”唐孔颖达疏《十字注疏》:“条其桑而采之,谓斩条于地,就地采之也。”

(2)、李贽骂道学家是“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的两面人;

(3)、童年时,母亲早逝,七岁,跟父亲白斋公读书,十二岁即作《老农老圃论》,综合《论语·子路》中樊迟问稼与《论语·微子》中子路问荷蓧老人两件事,赞扬关心农事的樊迟,讽刺轻视农事的孔子。

(4)、我们看学者,一般治学的人,研究学问多年的人,和其他群体相比往往有这样的特征:他比较细致敏感,比较善于独立思考,同时,比如和一般的劳工阶层,和其他阶层相比,学者、知识分子的自我意识比较强,这是他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以说主要是优点,学者就是凭借这样的特点才能在学术上有所成就。但是,围绕这些特点,会形成学者或知识分子的某种道德困境,这是我的观察。大家也可以对照自己的经验,观察比较一下。

(5)、张载对于礼学的重视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探究的层面,而是能够身体力行地进行“周礼”的社会实验。为政期间,张载大力推行德政礼教,重视道德教化,“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取得了不凡的政绩。晚年回到横渠书院著书立说,他仍然不忘体察民情,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周礼和“井田制”两项实践。张载一生,躬行礼制,进则为循吏,退则为乡贤,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学术宗旨。他崇实致用的价值取向、力行践履的治学精神,经过历代关学学者的继承和发扬,逐渐成为了关学鲜明而突出的精神品格。

(6)、讲究生命形而上境界的学者,或言「天人合一」,或论「心在自然」,甚至讲「心空寂灭」,

(7)、李贽认为“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若谓二生于一又安从生也?”

(8)、今天我們去講匠人精神。真的不是技術問題,大匠之心即聖心。以前的書院培養了士,士散落到這個社會的各個行業裡來,各個行業都有士;士,確定了此一行業的高度。僅僅追逐技術以後,就會走向追新獵奇的反方向去。這個時代,之所以沒有大師,是因為沒有士了。當年劉備打草鞋,他還有經師呢!人有技師以習術,有經師以正生,類似於西方的教父。這個生命之師專門負責善護良知。所以,劉備的經師叫盧植,曹操的經師是蔡邕。連孫悟空還跑去學焚香點茶,讀經論道,這樣猴子才能有人性,否則的話,就是猴子。這是教育的根本。

(9)、事实上,大部分教授只是认真做自己的研究和教学,参与媒体发声的虽也有优秀的教授,但多数也属思出其位,在教授群体中多半算不上研究能力靠前的。

(10)、他的老师,包括了葛剑雄、姚大力、秦晖等历史名家。

(11)、天人关系: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强调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观能动性,主张“治天命”、“裁万物”、“骋能而化之”的思想。荀子明确的宣称,制天命而用之,认识天道就是为了能够支配天道而宰制自然世界。

(12)、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牧豕听经一面放猪,一面听讲。

(13)、另外,知识分子还有一个人格上的短板,“语言的巨人,行动的侏儒”,这句话大家都知道。学者、知识分子比较容易流于纸上谈兵、坐而论道、清谈误国,对劳动、对实践比较容易漠视。相对于他们理论上思考的周密、系统、深入,其执行力往往比较差。这当然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缺少勇气。《论语·为政》中有句话:“见义不为,无勇也。”见义勇为的成语就是源自这句话。这话是孔子对他身边人讲的,所针对的也应该是平常他和弟子们习见的现象。它的意思是,遇到一件事——所谓的“义”就是应该去做的事,但是不做,孔子没有说这人糊涂,没有说他没有认识到这件事应该去做,也就是说,孔子认为这不是认知或学问上的问题,而是因为没有勇气。这句简单的话包含着深刻的伦理学的问题,就是说,道德不是一个纯理性问题,它需要非理性的,或者说理性之外的,感性的力量作为支撑,勇气就不是纯理性的东西。所以,“见义不为”不是由于认知的缺乏,而是勇气和胆略的缺乏,是道德承担的意愿的缺乏。所以《孟子·公孙丑》专门讲到“养勇”,勇气可以培养,它跟人的身体状况直接相关,不是一个纯精神,更不是纯理性的东西。所以,孟子接着就讲“吾善吾浩然之气”。平常我们说豪气干云、气冲霄汉,所讲的都是这个“气”。当一个人“豪气干云”的时候,他的实践的意愿会强。一个人“气冲霄汉”,表明他正在渴望行动。这个气,是一种充塞身体,能让人行动起来的一种力量。总之,“语言的巨人,行动的侏儒”,也是学者和知识分子容易陷入的一个道德困境,同样需要思想改造,需要实践的磨炼,包括勇气的培养。

(14)、比喻求学努力。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

(15)、我們為什麼來學?我們每一個生命有著什麼樣的方向和擔當,也就是孟子所說的:守先祖之道業,待後世之來者。每個人實際上都是道統的傳承者,每個人都是道德的守護者,這個時代,只要還有一個君子,後來者就有燈塔和希望,因為小孩子的成長,都是上行下效的,如果上面不正,小孩子很難學正。

(16)、时间倒回到23年前,财经大学毕业后,张宏杰成了个普通银行职员。

(17)、想亲身参与思辨的过程,就来这三尺案前论世事人情

(18)、评价:李贽著述甚丰,是一位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是晚明思想启蒙运动的一面旗帜,他尚“真”弃“假”,毫不留情地投刺“无所不假”、“满场是假”的社会现实,反对儒家的泛道德主义,自建了以“童心说”为核心的新思想体系。他的“离经叛道”使他处于时代矛盾的焦点上,严重触犯了统治阶级赖以稳固加强统治的“儒学”,使朝野思想体系引起剧烈震荡。

(19)、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20)、孔子設教,就一顆杏樹,足矣,所謂杏台設教,夫子于樹下弦歌,學生們各自讀書,有問題就舉疑,這叫問學,我們今天還講“學問”,《論語》實際上就是弟子問問題。偶爾呢,孔子和大家在一塊,雅集一會,所謂的聊天也是言志,緊扣著每人來治學的方向,須臾不離。

2、论语中治学之道

(1)、呼天叫地(hūtiānjiàodì)成语解释:见“呼天号地”。成语出处:清·唐训方《里语徵实》卷下引《暗室灯》:“(韩魏公曰)百姓多愚,或为枉断,抱憾终身,早夜呼天叫地,我岂安乎?”

(2)、3人一组,可有替补队员(可以跨院组队,推荐学院组队)

(3)、指直到年老还在钻研经籍,形容好学不倦饱经霜雪饱:充分;经:经历;霜雪: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许许多多的艰难困苦饱经忧患饱:充分;经:经历。

(4)、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陆逊次子,孙策外孙。年二十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凤凰元年(272),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卒于官,终年49岁。

(5)、孟子將它總結為:守先待後,這是每個人的責任,這也是我對書院來學的人的一個提醒,生命不是孤零零的存在,不是說你吃飽了就沒事了,不是說你結婚跟父母沒有關係。這並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自由戀愛,自由不可以上無父母,下無子孫。

(6)、我上个学期给上个年级的文艺学专业硕士生开过一门课,叫《文艺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关于治学,关于研究学问,做了一些相对系统的阐述,今天就不多说了。

(7)、修身养性:当人遇到烦恼事,或者有什么委屈想不通的时候,坐下来安安静静地读一下《道德经》,老子的智慧言语会让人找到自我安慰的良药。

(8)、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

(9)、形容坚持原则而能变通、不固执。五经扫地五经:借指文人。

(10)、也就是说,贪者为钱财不多所忧,权势者为地位不高所愁;迷恋权势地位的人,特别喜欢社会动荡,以便乱中得势。

(11)、苦心经营用尽心思去筹划安排。离经叛道原指违反封建统治阶级所尊奉的经典和教条。

(12)、锻炼大脑:在反复读《道德经》的过程中,有一天就会自然而然地想着要背里面的好句子,我就是这样。年轻人也好,中老年人好,背《道德经》是很好的脑力运动,对提高记忆、防止老年痴呆症大有好处。

(13)、伦理观上主张“性向善”,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14)、举一个康有为的例子。康有为(1858-1927)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人物,有些专业的同学可能不太了解,稍微介绍一下。今年正好是戊戌变法120周年,两个甲子,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领袖——当然一定程度上这也是他本人和他的弟子们塑造出来的一个形象。

(15)、下面讲一下人格与治学的关系,这是今天的主题。

(16)、这两个例子,康有为和罗振玉,学术上有成就,人格上成问题。当然,有很多德才兼备的学者,一方面卓有建树,一方面淡泊名利。但也有大量相反的例子。所以,从经验来观察,这两者没什么直接关联,既没有正相关关系,也没有负相关关系。从理论上看,可以这样来归纳,品质和操守,属于道德范畴,归根到底,是处理“我与他人”,也就是这一个主体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治学属于认知范畴,主要是和文字、资料、逻辑打交道,归根到底是处理主体与客体,也就是“我与物”之间的关系。所以,这两者的用力方向和层次,都是不一样的,不应把它们混为一谈。

(17)、反经行权经:常道;权:权宜的办法。指违反常规,采取权宜之计。

(18)、第二种含义的人格,就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这些特征的总和,人的整个精神素质的总和,是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

(19)、人生的真正价值,也不仅仅在于谈玄论道,而在于有没有落实。

(20)、中国人基因中的责任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忠孝思想(仁、义、礼、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伦理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儒家思想与专制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到现在还是华人的主流思想。

3、治学之道翻译

(1)、极言文章有重要作用。经纬万端比喻头绪极多。

(2)、说水浒一百单八人皆有忠有义之人,都有“义”是可能的,都“忠”却未必;同情宋江心在朝廷,这不和自己蔑视礼教、轻视伦理纲常相互矛盾吗?

(3)、遮天盖地(zhētiāngàidì)成语解释:形容数量多,占的面积大。成语出处:严阵《竹矛大旗歌》:“啊,团结的大旗,啊,我们遮天盖地的红云!”

(4)、指小商贩或小手工业者所经营的买卖。也指买卖做得小。

(5)、教育方面: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等,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扩大的教育对象的范围;他以“成人”、“君子”为教育目标,提出“因材施教”等诸多重要教育原则。

(6)、天崩地裂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

(7)、学者和知识分子常常会面临这样的道德困境:和其他群体相比,比较容易骄傲,比较容易自我中心。因为自我意识比较强,因为在治学方面有过人之处,所以比较容易清高孤傲和自我中心,容易形成过于清晰的我与他人,就是人我之间的界限,比较容易形成原子化的人格——独往独来,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这是由它的阶层或职业特点所形成的道德上的薄弱之处。

(8)、荒诞没有根据的话传经送宝经:经典,经验。把成功的经验和办法传送给别人诞妄不经荒诞虚妄,不合常理经邦论道指治理国家,谈论治国之道。

(9)、天经地义经:规范,原则;义: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

(10)、说到自律,早睡早起是简单的,如果不是每日要上班打卡,相信很少有人能做到,更不要说每天写一篇日记和锻炼身体了。自道光二十二年,曾国藩就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合理的规划,每天吃喝拉撒睡,都有精确的时间点,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每天坚持用楷书写每日的见闻,回忆自己当天所做的事情,反思做的不好的地方,并加以改正,用楷书写日记,还锻炼了字,一举两得啊。

(11)、现在,很多人在红尘中翻来滚去,什么时候能静下来慢慢欣赏一支曲,细细品读一本书呢?

(12)、   李为学,男,出生于1979年1月,山东省邹平县人,兰州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研究生与博士生分别毕业于兰州大学、复旦大学。

(13)、李贽年轻时颇遭困顿,为了生活,参加乡试,中举人。出任河南辉县教谕,擢升南京国子监博士,为父亲守孝期满后任北京国子监博士、礼部司务,迁南京刑部员外郎、刑部郎中,后出任云南姚安知府,任期未满,辞职不干了。

(14)、全身放松,治病健身:有病的人,一身紧张,这里不疼那里疼,难受得很。静下来背诵《道德经》一段时间后,身体放松了,该疼的地方也不疼了,病慢慢就好了,身体自然健康了,红光满面,人越活越仙见。

(15)、王阳明作为一个圣人,自然很精通四书五经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并又是进士及第后,做了朝庭官员。就这样的一个圣人,他的思想并不是去想怎样来升官发财或伺机报复,而是在思悟人的思想变化在于“心”。再说,从王阳明的成长经历来说,他有着一个不断进取之志,并有着超常的智力。在任观政工部其间,提出了一整套切中时机的军事策略,并被朝庭采纳。就在养病期间也授徒讲学,慨然有倡明儒学之志。

(16)、那么什么是研究学问?它是通过观察、阅读、思考,借助学科化的知识和理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里包括几个部分,首先是观察、阅读、思考,“观察”超出了单纯的书本阅读和书本知识的范围。我们人文社科研究平常要对生活、对世界进行专注的——或者有时不那么专注的,而是比较随意的观察,然后是对相关文献进行阅读,在这个基础之上再进行思考。这是第一个部分,是基础。

(17)、由于当时朝庭奸宦刘瑾专权,王阳明等人上疏切谏。请皇帝“宥言官,去权奸”,结果被廷杖逮系诏狱。被贬值到贵州龙场驿任驿丞,实则是改造。这是王阳明政治生涯遭受沉重的一次打击,赴任期间还遭到奸宦的追杀并差的丢了性命。

(18)、张载强调治学要注重阐发义理,不能拘泥于文字。他说:“若只泥文而不求大体则失之,是小儿视指之类也。”读书须推究作者本意,把握文章的微言大义,如果拘泥于语言文字,不洞悉义理,就像小儿识物,对经典的理解只能流于表面,难有进益。因此,必须摆脱经典文本的束缚,突破“字字相校”的训诂之法,追求义理的融会贯通。

(19)、然後,學人具體幾點起床啊,什麼時候吃飯啊,這些活誰幹啊,就有他們自己議出來的。一條條議,不要議空,當前書院遇到什麼問題,就寫下來,怎麼處理,怎麼應對。大家才都可以遵守,如果發現這個規則定的又問題,在執行的時候大家再議,調改。日常規範是從書院長出來的,是自己議的,執行就有親切感。

(20)、再举一个例子。罗振玉(1866-1940),也是近代有成就的大学者,在甲骨学、考古学、金石学、目录学、版本校勘等方面都很有成就。近现代甲骨学有四个成就特别高的学者,称为“四堂”,罗振玉号“雪堂”,排第一个。但是,他的品质也很低劣。罗振玉早年在浙江一个富商家里做家庭教师,这个富商也是收藏家。富商突然去逝,罗振玉知道这个富商的夫人没什么文化,就装作特悲伤的样子,说一年的束脩,就是工钱,都不要了,捐给东家充作奠仪,就是丧葬的费用。然后他又说,怀念东家,想挑几样字画作为纪念。这个夫人是个外行,就让他到藏书楼随便挑。罗振玉挑了500多件唐宋元明的字画,还选了百余卷唐人写经,然后打道回府,从此开始做古玩字画的生意。罗振玉做古玩字画生意,同时还伪造古字画,他仿刻古代名人的印章,印在无名字画上,再加盖上“罗振玉鉴赏”的图章,就这样骗取钱财。还有,大学者王国维是他的儿女亲家,特别老实,鲁迅曾经说王国维“老实到像火腿一样”。王国维是学术奇才,罗振玉顺手牵羊窃取王国维的不少成果。

4、何为治学之道

(1)、▲张宏杰,在“百家讲坛”收视率获2013年第一

(2)、王夫之:“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提出耕者有其田;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唯物主义者。

(3)、在西南联大时,梅贻琦是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总负责人,权势很大,但他却从没有以权谋私,徇私舞弊。学校给他配了一辆车,但他从来没用过,去那里都是步行。有时去外地出差,能坐火车绝不坐飞机。他常挂在嘴边一句话就是:"让我管这个家,就得精打细算。"

(4)、王阳明(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宣扬“心即理也”“心外无物”等;致良知;知行合一。

(5)、相对来讲,人格的含义复杂一些,有三种含义,需要加以辨析,否则容易发生混淆。而治学的含义比较单纯,比较好理解。

(6)、那麼讀書就會讓我們明理,明理你就能做事情。這樣就構成了一個無內無外的一個整體。就是事情和道理,不是分割的。空口讀書,僅僅是累計一些知識,是沒有意義的。也不是只講做事,變成了勞工。在書院越是久的學人,他幹的活越多。唯明理者,可以擔當。不能明理,做一點小事,就會煩惱不斷。就會糾結說:憑什麼讓我做事?憑什麼我要做這事?憑什麼你不給我錢,還讓我幹那麼多事?我們不會給太多解釋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论语中治学之道精辟6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