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佳肴翻译【54句文案】

一、虽有佳肴翻译

1、(7)困:不通,理解不了。

2、虽有至道(古义:好到极点;今义:到)

3、(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4、原文:《礼记·学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5、多用整句(包括对偶),造成整齐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6、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8、(8)“自强”,意思是自己努力。“强”,竭力,尽力。

9、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10、(5)"故",词。因此所以

11、同时展示戒尺,来约束他们的仪容举止;〔学生春季入学,教官〕没有占卜而大祭就不去考查学生,使学生内心从容不迫;时时观察却不说,让问题在学生的心中积聚;年幼的学生只听老师讲解而不随便发问,学习不逾越难度。

12、虽有嘉肴中食是什么意思: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4),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13、①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②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14、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

15、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16、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惑。

17、(2)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2分)

18、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9、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二、虽有佳肴翻译

1、大学开学的时候,〔天子或官吏〕穿着礼服,备有祭菜来祭祀先哲,表示尊师重道,学生要吟诵《诗经·小雅》中〔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叙述君臣和睦〕的诗,在一开学就用做官事上的道理勉励学生。

2、这七点,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古书上说:“大凡学习,若学习做官,就先学习与职务有关的事;若学习做士,就先学习学士应有的志向。”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3、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4、(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3分)

5、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6、西汉时期官员、学者、代表作《礼记》。

7、B(B项的两个“学”都是“学习”之意。A项中的“其”字第一个是表示推测的语气;第二个是代词。C项中的“反”字第一个是“反语”之意,第二个通“返”;D项中的“而”字第一个表示转折,第二个表并列关系。)

8、虽有嘉肴的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的翻译。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虽然有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9、(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10、(5)“是故”,连词,所以。

11、虽有嘉肴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翻译。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虽然有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12、⑵嘉肴:美味的菜。佳,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13、古代设学施放,每二十五家的"闾"设有学校叫"塾",每五百家的"党"有自己的学校叫"庠",每一万二千五百家的一"术"有自己的学校叫"序",在天子的王城或诸侯的国都设立有太学。〔太学〕每年招收学生入学,每隔一年对学生考查一次。第一年考查学生断句分章、弄清经文旨意的能力,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亲近同学,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广泛学习和亲近老师。

14、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15、译文: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16、翻译:即使有美味的菜,(如果)不品尝(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好的道理,(如果)不学习(它),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这样以后(注:然后,这样以后。然,这样。后,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别人这样以后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以后能够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17、(翻译: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18、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19、本文出自戴圣的《礼记》,《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20、C.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三、虽有嘉肴翻译及原文赏析

1、⑵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2、唯其这样,才能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周围的人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会来归顺他,这就是大学教人的宗旨。古书上说:“〔求学的人〕应效法小蚂蚁衔土不息而成土堆的精神。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3、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6分)

5、(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6、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7、(2)(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8、(2分)教学相长(也);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

9、古代设学施放,每二十五家的"闾"设有学校叫"塾",每五百家的"党"有自己的学校叫"庠",每一万二千五百家的一"术"有自己的学校叫"序",在天子的王城或诸侯的国都设立有太学。〔太学〕每年招收学生入学,每隔一年对学生考查一次。

10、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2分)

11、(4分)(1)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12、B(解析)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断句既要考虑句意,也要参照语法特点。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这样划分,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此题中,B项划分正确。

13、通过对比说明“学”与“教”的两种困境: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4、戴圣将战国到汉初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人所记的各种有关礼仪等论著,编撰成书,被称为《小戴记》或《小戴礼记》。该书原为解说《仪礼》的资料汇编,后经郑玄作注,摆脱从属于《仪礼》的地位而独立成书,其要言精义比起《仪礼》中的繁文缛节,更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戴圣因此开创了“小戴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虽有佳肴翻译【54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