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黯怎么读【119句文案】

一、汲黯

1、对比一下,大将军卫青来见,汉武帝在卫生间——“让他过来~在这见~”。廷尉张汤来见,汉武帝在喝酒,不仅没戴帽子,而且衣服也不整齐——“来来来~见见见~”

2、汲黯是西汉武帝时代人,以刚直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他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节,讲求实效。虽然表面上不那麽轰轰烈烈,却能把一个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朝廷把他从东海太守调到朝廷当主爵都尉,一种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职。

3、译文:皇上问道:“汲黯这个人怎么样?”庄助说:“让汲黯当官执事,没有过人之处。然而他能辅佐年少的君主,坚守已成的事业,以利诱之他不会来,以威驱之他不会去,即使有人自称像孟贲、夏育一样勇武,也不能憾夺他的志节。”

4、不过,汲黯对皇帝已经是够客气的了。廷尉张汤(高法+高检+公安部长)要修改刘邦时代的法律条文,汲黯当着汉武帝的面破口大骂张汤“你要胡折腾,你就断子绝孙!”

5、(接上页)上替,祸机作于内室,逐错命于子光,覆师于夫差,陵夷不返,二代而吴灭。

6、及浑邪至,贾人与市者,坐当死者五百余人。黯请间,见高门,曰:"夫匈奴攻当路塞,绝和亲,中国兴兵诛之,死伤者不可胜计,而费以巨万百数。臣愚以为陛下得胡人,皆以为奴婢以赐从军死事者家;所卤获,因予之,以谢天下之苦,塞百姓之心。

7、十五志于学,博览群书。

8、汉武帝一次面对一众大臣,提出要如何当一个明君,并说出自己的一些想法,结果汲黯完全没给其他臣子敷衍趋势的机会,马上站出来说皇上不要虚伪了,你内心有那么多欲望,外表还装的跟圣人一样,你这样如何效仿上古尧舜禹大帝呢?

9、第一次是两越交兵,这一次汉武帝看来是没有给他处罚,假如给他一个很重的处罚,触及他的皮肉再触及他的灵魂,他第二次就不敢了

10、伟大的炮手!他继承了从上古至汉初那些优秀炮手的光荣传统。在放炮的一刻,无数优秀的炮手灵魂附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那一刻,他不是一个人!

11、可见汲黯不愧为西汉第一直臣,南宋诗人刘克庄称包拯就是宋代版的汲黯。

12、文景之治的时代,休养生息虽然让民间缓过气来,但无为而治还是带来了极大的政治隐患。一方面自由经济让贵族豪强迅速积聚大量财富,社会贫富分化随着经济盘子的做大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刘邦时代分封的同姓诸侯国权力越来越大,血缘却越来越薄,一场中央与诸侯之间的正面冲突在所难免。

13、这就是我的愿望。"皇上说:"你看不上淮阳郡太守这个职位吗?过些时候我会召你回来的。只因淮阳地方官民关系紧张,我只好借助你的威望,请你躺在家中去治理吧。"汲黯向皇上告别后,又去探望大行令李息,他说:"我被弃置于外郡,不能参与朝廷的议政了。

14、汲黯是汉武帝当政时的主爵都尉,由于性情耿直,不畏权贵,常常得罪人,故被群臣鄙称为“戆头”,也叫汲黯大戆。

15、他气愤地咒骂张汤说:“天下都说,不能让一个有刀有刷的官吏当大臣。如果我们不按照张汤的律法去做,我们将使整个世界在恐惧中站在一起,不敢移动,不敢直视眼睛!”

16、因此,皇帝越来越依赖公孙弘和张汤。公孙弘和张汤恨汲黯,连皇帝也不喜欢他,想找个借口杀了他。作为丞相,公孙弘向皇帝提议,任命汲黯为内史大臣。纪安多年来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内部历史委员会委员。

17、默然就是不说话,被气得不说话了,肯定是戳中内心了。

18、皇帝生气。他的脸色变了,继续往前走。皇帝退位后,对大臣们说:“这太过分了。汲黯太愚蠢了。”纪安受到一些大臣的批评。

19、他喜欢无事生非,搬弄法令条文,在朝中他深怀奸诈以逢迎皇上的旨意,在朝外挟制为害社会的官吏来加强自己的威势。您位居九卿,若不及早向皇上进言,您和他都会被诛杀的。"李息害怕张汤,始终不敢向皇上进谏。

20、《史记大讲堂》每周三晚19:30首播

二、汲黯怎么读

1、然而,濮阳的官员们都很敬畏纪安,愿意留在他的下面。当时郑、子庄、陈县人。他的祖先郑钧是项冀手下的一位将军。项冀死后不久,就属于汉朝。高祖下令将所有的旧项纪都以项纪的名义提出来时,郑钧并没有听从命令。高祖命令那些愿意叫他名字的人把他当作医生来崇拜,并把郑钧赶走了。郑钧死于孝文帝时期。

2、赋能个体崛起打造品质生态

3、第二件事是河内郡出现火灾,河内郡的郡治就是现在河南省的武陟县,这个地方发生火灾,一下烧了几千户民宅,汉武帝就派汲黯去视察

4、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馀,东海大治。称之。

5、首先,我们一起学习一个字——戆,读杠。

6、汲黯崇仰道家学说,治理官府和处理民事,喜好清静少事,他为政力求无为而治,弘其大要而不拘守法令条文。他把事情都交托自己挑选出的得力的下属去办。他治理郡务,只是督查下属按大原则行事,并不苛求小节。他体弱多病,经常躺在卧室内连门都不出。一年多的时间,东海郡便十分清明太平,人们都称赞他。皇上知道后召他回京任主爵都尉,比照九卿的待遇。

7、一个炎热的夏天,汉武帝坐在树荫下的一个凉快的帐子里,没戴帽子。

8、汉武帝对汲黯的忌惮,不光是在国家大事上,有时候自己饮酒作乐的休闲时间,听见汲黯要来,那就立马会清场收拾一番。

9、说对了,汉武帝还真是怕汲黯,不仅汉武帝怕,汉武帝的爸爸汉景帝也怕——这就是忠臣的力量。

10、过了几年,遇上国家改铸五铢钱,老百姓很多人私铸钱币,楚地尤其严重。皇上认为淮阳郡是通往楚地的交通要道,就征召汲黯任他为淮阳郡太守。汲黯拜伏于地辞谢圣旨,不肯接印,皇上屡下诏令强迫给他,他才领命。

11、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日“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上曰:“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12、黯多病,赐告②者数,不愈。庄助复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也?”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愈人,然至其辅少主,守成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③,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13、所以,等到汉武帝登基的时候,汲黯、司马迁们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盛世。

14、《汲黯传》,宋淡黄藏经纸本,小楷册页,共10页,每页纵6厘米,横4厘米,乌丝栏界,每页12行,行字数16至18不等。共计1946字。

15、他们一听到别人的意见,就立即报告皇上,以免耽误事情的进展。结果,瑶山以东广大地区的出租车司机和知名老人一致称赞他的美德。

16、大将军卫青已经越发地尊贵了,他的姐姐卫子夫做了皇后,但是汲黯仍与他行平等之礼。有人劝汲黯说:“从天子那里就想让群臣居于大将军之下,大将军如今受到皇帝的尊敬和器重,地位更加显贵,你不可不行跪拜之礼。”汲黯答道:“因为大将军有拱手行礼的客人,就反倒使他不受敬重了吗?”大将军听到他这么说,更加认为汲黯贤良,多次向他请教国家与朝中的疑难之事,看待他胜过平素所结交的人。

17、老人看人真叫准,后来公孙弘完全按着老人指的反方向走了下去:曲学阿世。

18、汲黯是武帝朝中名闻遐迩的第人物。他为人倨傲严正,忠直敢谏,从不屈从权贵,逢迎主上,以此令朝中上下皆感敬畏。他四次犯颜武帝,三次斥骂丞相公孙弘和御史大夫张汤,言辞都极为尖锐无情。难怪群臣为之震恐、责怨;公孙弘、张汤对他恨之入骨;而武帝虽在背后骂他甚至起过杀心,但又不得不承认他是“社稷臣”而宽容几分。司马迁怀着极其钦敬的心情为汲黯树碑立传,不多叙政绩,而倾全力表彰他秉正嫉恶、忠直敢谏的杰出品格。

19、当他出现在皇帝面前时,他走上前说:“陛下把朝臣当柴火用。皇帝沉默了。汲黯退位后,皇帝说:“一个人是不会无知的,这是事实。看这句话,汲黯的愚蠢越来越严重了。”

20、他就像没有看见他们一样充满激情。他很年轻,在政府的地位很低,但是他的朋友都是他祖父那一代的人。武帝即位后,郑庄先后被陆中将、集南集团太守、江都大臣等提拔为九位部将之一。由于武安对侯天芬和魏继侯的意见有争议,杜莹不恰当的意见,他被贬为jg,让大农场主转移。

三、汲黯传怎么读

1、在他晚年,汉朝征用匈奴,招募当地少数民族。郑庄向人们和他们的客人推荐,为大农场承运,欠下了不少钱。

2、在这份奏章里,汲黯用了很大篇幅把他路过河南时境况和做法向汉武帝进行了详细汇报。原来,那一年的河南又是水灾又是旱灾,很多百姓饱受灾难之苦,流离失所地去逃生、要饭,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情况,惨的竟然有父子相食的状况。汲黯在视察火灾回来的途中看到这种情况,就利用天子使者身份开仓放粮,救济灾民。

3、汲黯死后近两年的时间,汉武帝却一直闷闷不乐,总念叨着汲黯。或许,再也听不到汲黯的“炮”声了,他已感到寂寞……

4、 后来在地方上担任东海太守,战绩不错,被召回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5、大将军卫青入侍宫中,皇上曾靠在床边接见他。丞相公孙弘平时有事求见,皇上有时连帽子也不戴。至于汲黯进见,皇上不戴好帽子是不会接见他的。

6、“黯”与“暗”两字音同义近,有时通用,如“暗淡”有时也作“黯淡”。有时不能通用,如“黯然”不能写作“暗然”

7、郑庄在写《内务史》时,曾警告他的官员说:“无论贵贱贵贱,都不应该让任何访客停留在城门内。”他尊重客人,在他们面前卑躬屈膝。郑庄为人诚实,没有私产。他靠工资和报酬养活他的老年朋友。

8、汲黯在景帝朝就做官了,由于他为人严正到了令人畏惧的地步,连汉景帝都怕他,武帝即位以后也畏惧汲黯。

9、汲黯答道:"因为大将军有拱手行礼的客人,就反倒使他不受敬重了吗?"大将军听到他这么说,更加认为汲黯贤良,多次向他请教国家与朝中的疑难之事,看待他胜过平素所结交的人。

10、汲黯认为当县令耻辱,便称病辞官还乡。皇上闻讯,召汲黯朝任中大夫。由于屡次向皇上直言谏诤,他仍不得久留朝中,被外放当了东海郡太守。汲黯崇仰道家学说,治理官府和处理民事,喜好清静少事,把事情都交托自己挑选出的得力的郡丞和书史去办。

11、黯然而不愠,日亦章乎。

12、按我们读历史只关心帝王将相的习惯,这个主爵都尉确实算不上什么大官,甚至这已经是汲黯职业生涯的顶点,然则在汲黯眼中,帝王将相也没什么了不起。

13、图(唐)独孤及撰《吴季子札论》,卷第65页

14、公孙弘和张汤恨透了他。而吴迪虽然在背后骂他甚至有过杀人的心,但又不得不承认他是“国变大臣”而容忍了几分钟。司马迁怀着对纪安的崇敬,为纪安建立了一座丰碑。

15、他与独孤及《吴季子札论》说的“窃谓废先君之命,非孝;附子臧之义,非公;执礼全节,使国篡君弑,非仁;出能观变,入不讨乱,非智。”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论季子》之“四非”文字内容对照看到,俩人之“非孝”、“非公”内容完全相同,“非仁”有差异,“非智”也基本相同。由此可见,这两位历史人物的言论辨析关键之是当年历史条件下,对“固执信谅,坐视沉淪,非仁”与“执礼全节,使国篡君弑,非仁”有不同解读,敬请专家学者评说吧。

16、对于当时的汉朝人来说,匈奴的记忆不美好。早在刘邦时代就发生过白登之围,差点把皇帝的命给丢了;吕后时代以太后之尊竟然遭到匈奴莫顿单于的言语调戏,还得客客气气地忍让下来;接下来文景两朝对匈奴坚持以和亲和通商为主,严防死守为辅,勉强没有吃大亏。

17、保留贵族精神和君子之风的,便只有汲黯。

18、 汲黯敢直谏东亚第一猛男汉武帝,被汉武帝称为社稷之臣,后犯了小错被免官,后又被召回拜淮阳太守,于任上去世。

19、“快走,快走,汲黯估计疯了”……

20、对此,汲黯很不以为然。他对汉武帝说:陛下用人怎么就像堆柴火,越是后来的就越是放在上面(成语“后来居上”的来历就在这里)!

四、汲黯传

1、汉朝正在征讨匈奴,招抚各地少数民族。汲黯力求国家少事,常借向皇上进言的机会建议与胡人和亲,不要兴兵打仗。皇上正倾心于儒家学说,尊用公孙弘,对此不以为意。及至国内事端纷起,下层官吏和不法之民都弄巧逞志以逃避法网,皇上这才要分条别律,严明法纪,张汤等人也便不断进奏所审判的要案,以此博取皇上的宠幸。而汲黯常常诋毁儒学,公孙弘、张汤则深恨汲黯,就连皇上也不喜欢他,想借故杀死他。公孙弘做了丞相,向皇上建议说:“右内史管界内多有达官贵人和皇室宗亲居住,很难管理,不是素来有声望的大臣不能当此重任,请调任汲黯为右内史。”汲黯当了几年右内史,任中从未废弛荒疏过政事。

2、人死不能复生,汲黯只能马后炮般发一通毒舌。汲黯说,我们攻打匈奴,是为了保护我们的百姓和财产,这么多年牺牲了多少大汉男儿,付出了多少百姓军费,匈奴人投降,我们不把他们贬为奴婢分给死难将士的家属,已经充分彰显天朝的人道主义了,哪还有牺牲我们的百姓去讨好他们的道理呢?

3、那么,汲黯心中到底关心的是什么呢?

4、但是,汲黯同志该放炮还是时常要放的。一次,汉武帝随口说了一句官话:我们一定要学习上古时代尧舜的优良传统。对于皇帝说出的这样的官话,100个大臣得有100个哼哼哈哈,然后拍上一句:皇上,您老人家就是尧舜!再恶心一点儿的:皇上,尧舜怎么能跟您老人家比呀!追根结底把握一点原则,那就是“没有恶,只有更恶”。但是,汲黯是那101个,并充分体现一个炮手的优良传统,进谏说:“皇上,你心里的欲望太多,对外却偏偏假仁假义,这样怎么能成尧舜那样的圣君!”这哪是大臣该说的话,简直就是骂汉武帝是桀纣那样的昏暴之君。

5、意思是,太傻,太蠢,傻到太嚣张。北方俗语有“戆头”,上海话有“戆大”(发音接近:港渡)。这个字的意思,相信大家应该能理解了。

6、·东方朔:一朵盛开在西汉王朝的奇葩

7、18149141616

8、有了前一次的教训,汉武帝也学乖了:汲黯你不是会装病嘛,这次别想,有病你也得给我干活儿。于是,汲黯只能硬着头皮去了东海。

9、汲黯回应道,老大设置我们这些大臣,难道是为了都来奉承谄媚他自己吗?你们醒醒吧,我才不会这样做陷老大于不义。

10、汲黯回到了长安,看到了汉武帝,又变得不老实了,炮弹又开始一发接一发地放了起来。但是,汉武帝也学乖了:你放你的,我做我的,权当耳旁风!

11、《汲黯传》,宋淡黄藏经纸本,小楷册页,共10页,每页纵6厘米,横4厘米,乌丝栏界,每页12行,行字数16至18不等。共计1946字。赵孟頫,1254年出生,1322年逝世,元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官道人,中年曾作孟俯,湖州人。宋宗室,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传世画作有《鹊华秋色图》、《红衣罗汉图》、《幼舆邱壑图》、《秋郊饮马图》、《江村渔乐图》等。

12、汲黯当然很愤怒,多次质问张汤,说你好歹也位列九卿,上不能弘扬先帝基业,下不能抑止邪恶,不能安国富民,却拿法律当儿戏胡乱篡改!

13、地湖吴姓同“公”不同“籍”特色现象

14、老大就问公孙弘怎么回事,公孙弘以一贯的朴实、谦虚、礼让话风答道,了解我的人,会认为我是忠心的;不了解我的人,会认为我不忠。

15、汉文帝是刘邦的庶子。刘邦一生戎马,从起兵反秦到打败项羽,从亲征匈奴到消灭诸侯,终于大一统的身后也留下了一个其实无比难以治理、无比穷困匮乏的庞大帝国。随后又经历了吕后干政的数年,大汉政权更加风雨飘摇。汉文帝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迎立登基的。

16、汉武帝坐在龙椅上,有个地缝恨不得都钻进去。如果是别人,汉武帝难免是大发雷霆,训斥一番,然后或杀或贬。但对汲黯却一点办法没有,此君可啥炮都敢放,没办法,汉武帝只能一甩袖子,气哼哼走了。边走边对身边的太监叨唠:“好久没听汲黯这家伙放炮了,以为转性了,谁知放的炮越来越响!”接着,史书上虽未记载,但汉武帝很可能说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两个字——MD。

17、有趣、有质、有味儿:文艺的、思想的、感性的

18、可是,御史大夫张汤他的智巧足以阻挠他人的批评,奸诈足以文饰自己的过失,他专用机巧谄媚之语,强辩挑剔之词,不肯常常正正地替天下人说话,而一心去迎合主上的心思。皇上不想要的,他就顺其心意诋毁;皇上想要的,他就跟着夸赞。

19、退朝以后汉武帝并没有处罚汲黯,只是说他太愚直。汉武帝为什么“惧怕”汲黯?汉武帝在位期间多次派兵攻打匈奴,解决了汉朝初年汉朝对匈奴弱势的局面,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又怎么可能真正惧怕汲黯,汉武帝其实把汲黯当成了自己身边的魏征,才会对汲黯事事宽容,汲黯身上有三大特征受到汉武帝的赏识。

20、公孙弘作为汉武一朝厉害的官场老狐狸,与汲黯多次朝堂交锋,甚至利用权力安排汲黯做长安西区的市长。因为长安城内尽是高官显贵,极难治理,然而没想到汲黯几年之内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

五、汲黯传原文及译文

1、在司马迁很小的时候就听人说过,汉高祖建国的那些年,天子出巡连四匹一样颜色的马都凑不齐。而等到司马迁自己生活的时代,大汉朝建国已经七十多年,日子终于变好了,只要不遇水旱之年,天下粮仓总满得很多谷米都放烂了,京城的钱多得连穿钱的绳子也烂了,老百姓家中也骑上了高头大马,甚至乘母马外出赴宴会被人鄙视……

2、即使大王不能从匈奴手中夺取安慰天下人民的补给品,不能用严厉的法令杀死五百多无知的人,这就是所谓的‘护叶损枝’,我私底下认为大王这样做是不可取的。”皇帝沉默不语,表示不赞成。然后他说:“我很久没有听到纪安的话了。几个月后,纪安被判犯有轻罪。于是吉安退到乡下去了。

3、观此《汲黯传》同他自临的《乐毅沦》、《临定武兰亭序》款书小楷一样,也是只见方峻刚利,而没有赵的虚婉遒媚。而此帖后3行落款虚和端庄更是俞和达不到的。

4、听说汲黯老实了,而且又有如此突出的政绩,汉武帝又动心了,就又把他召回了长安。

5、所以关于文景之治的常见的说法“休养生息”实在是逼不得已,就算这时候再有战争,打下去也只能是人吃人了。

6、没点家族背景、没点节操勇气,这种事很难吧?汉武帝的确不太高兴,所以将他外放当了个县令。哪曾想骄傲的汲黯认为当县令太丢脸,竟然一怒之下辞职走了。汉武帝惜才,只好召他回朝。

7、尊重才华和劳动,按赞赏码为高晓亮赞赏:

8、汲黯出来说话了,说要杀就杀我吧,那些匈奴背叛他们的君主来投降,咱们只要有秩序地把他们引过来就行了,何必折腾老百姓去侍奉投降的人!

9、俞和虽然是学赵孟頫成功的一位,也是仿赵孟頫书多水平高的一位,其精工扎实、功力深厚,但赵的虚和婉丽,俞和却没有能学到。

10、汲黯说,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浑邪王,有必要大动干戈吗?我堂堂大汉朝有必要倾尽财力去侍奉一个外族人吗?到底谁是主人谁是仆人啊?

11、这是对汲黯人格的敬重。

12、难得的是,汉武帝对汲黯一让再让,礼遇有加。大将军卫青来,他坐在马桶上就见了。丞相公孙弘来,他帽子不戴就见了。汲黯进宫,汉武帝却一定正襟危坐。如果匆忙之间来不及整理衣冠,则会躲进帐中,以免不恭。

13、相反,汲黯混得还很好,很有人缘,如果不是汉武帝实在忍受不了,再加上汲黯身体不太好,他可能混得更好。

14、居无何,匈奴浑邪王率众来降,汉发车二万乘。县官无钱,从民贳马。民或匿马,马不具。上怒,欲斩长安令。黯曰:"长安令无罪,独斩黯,民乃肯出马。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弊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上默然。

15、发蒙振落”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轻而易举。

16、始汲黯为谒者①,以严见惮。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

17、“汲黯,你太过分了!”

18、批儒又批法,表面上汲黯是坚持文景时代的黄老之治,但实际上恪守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点汉武帝其实是心里明亮的。有一次汉武帝问一个大臣,汲黯是怎样的人,对方回答说,汲黯当官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如果他辅佐年轻的皇帝,一定能坚守事业,什么也不能动摇他。汉武帝感慨说,确实如此,他差不多能算是社稷之臣了吧。

19、“汲黯,你不要命了?”

20、贵族精神,是要用生命来支持的。

六、汲黯

1、那么汉武帝为什么不杀汲黯呢?

2、那么汉武帝还有什么可以做的呢?

3、另外此帖第12页,也就是第6幅图的两页不慎遗失,为明代小楷大家文征明所补写,文征明尽量仿原帖风格,但前后对比,还是能写出风格上的较大差异,但同样精彩。这是赵孟頫与文征明两位小楷大家跨越数百年的合璧之作。

4、说的事如果老大会上没答应,会后,公孙弘就拉上汲黯找老大再说一说。一般都是让汲黯先讲,公孙弘在后边补充,领导常常很高兴。

5、汲黯治理郡务,一如往昔作风,淮阳郡政治清明起来。后来,张汤果然身败名裂。皇上得知汲黯当初对李息说的那番话后,判李息有罪,诏令汲黯享受诸侯国相的俸禄待遇,依旧掌管淮阳郡。七年后汲黯逝世。

6、来源:美国犹他家谱学会(GenealogicalSocietyofUtah)。

7、有一次,汉武帝说要实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办好事。没等皇帝把话说完,汲黯就说:“陛下内心里那麽贪婪多欲,表面上却要装得实行仁政,这是何苦呢?”一句话把皇帝噎了回去。

8、行文至此,应该有疑问了。汲黯如此愚直,怎么能混得下去呢?

9、汲姓十分冷门,但其实汲家从战国起十几代世居高官,可说是纯正的世家贵族。汉武初年,汲黯凭借家族关系,获得谒者的职位。谒者虽是掌管礼仪和传达圣谕的小官,但却有接近皇帝的特权。

10、紧接着不久,河内郡(今河南武陟)发生火灾,火势凶猛,一千多户人家遭殃,汉武帝又派汲黯去查看情况,结果汲黯又没有到河内郡,而是到了河南郡(今河南洛阳),汲黯回来跟汉武帝汇报说:我到了河南郡发现当地发生了水旱灾害,灾民泛滥,出现父子相食的惨状,我擅自传你的旨意把河南郡的粮仓打开赈济当地灾民,我现在回来向你请罪。

11、众所周知,这场冲突的高潮就是七国之乱,结局是汉景帝大获全胜,到汉武帝实行推恩令逐步削藩,诸侯国已经不再是帝国的痛点,中央集权的同时,民间财富也迅速积聚中央,这才出现了《史记》里描述的那一派富足景象。

12、汲黯揭发公孙弘,前面已经说过。他对张汤,同样毫不留情。有一次,汲黯甚至当着武帝的面,痛骂职务还是廷尉的张汤:身为正卿,上不能富国,下不能安民,却擅改高皇帝约法,就不怕断子绝孙吗?

13、汉武帝被呛得差点没晕死过去,简直想亲手杀了这个老东西。

14、汲黯交旨“启奏陛下,我去了河内,民房烧毁是因为建筑过于密集,没啥大不了的~回来的时候我路过河南郡(洛阳),那边闹灾荒,问题比火灾那边严重多了~我代表您打开了粮食库,把大米、面粉、小米、鸡蛋……都发给老百姓了,他们很高兴,感激陛下感激得紧呢”

15、吴亡之后,吴王夫差的后代去了哪里?

16、·萧何:善济天下,星耀西汉

17、公道什么的,当然也不会有。因为“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的张汤,名为整顿吏治,实为固宠弄权。

18、当他进入朝廷时,他喜欢畅所欲言,反复崇拜皇帝。他常常欣赏傅博和袁昂。他放弃了与关赋、郑正、宗正六的友谊。他们还不得不多次受到规劝才能留在原来的岗位上。

19、汉武帝虽然嚣张跋扈说一不但对待汲黯始终都很宽容。因为他觉得汲黯在,他就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虽然有时很烦,但武帝毕竟是一代明君。武帝在汲黯身上看到的不仅仅是“戆”,更多的是忠心和耿直,认为汲黯是“社稷之臣”。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汲黯怎么读【119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