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业传
1、文章作者孙莱芙,摘自孙莱芙的博客。
2、中方工作人员年轻气盛,同时也因为他个人对杨门女将的故事深信不疑,遂回敬了一句:“怎么不可能,你们的女王不就是三军统帅吗?”事后这位工作人员受到了严厉批评。
3、雍熙三年,杨业收复应朔的战役中,延朗担任先锋。他在朔州城下,跟契丹展开激烈战斗。反复冲杀,不幸流矢中臂,他却愈挫愈勇,杀伤了契丹的无数人马。
4、柴成务(934-1004)、吴淑(947-1002)、杨亿(974-1020)纂修《太宗实录》80卷。写入雍熙三年(986)条下的《杨业传》中。此传的作者很可能是杨亿,因为他是本书主要的撰写人,共写了56卷。又是他在《杨文公谈苑》中介绍杨业的具体情况。在宋代,国史、实录是不许外传的。他写到笔记中,使得杨业的英雄形象在世人中广泛流传。他所谈、所写的杨业事迹,依据的原始资料只能是李若拙的《杨继业传》。时仅距《杨继业传》成书12年。
5、绝密军事会议如何会惊现于世
6、这个杨延朗就是演义中的杨六郎,因避讳皇帝名字后改名杨延昭,但他不是杨家将演义中杨业的第六个儿子。
7、杨业在北汉官至建雄军节度使(东都事略杨业传)。按后唐同光元年以晋州为建雄军;我们前边摘引“开宝八年正月北汉主命刘继业、马峰攻晋州”,马峰当时,官枢密使,而刘继业名列其前,可知杨业这时已经是建雄军节度使了。但晋州始终没有攻下,他那节度使只是遥领,并没有到达任所。
8、杨家后人建祠堂到了如今我们可以查到的是在四川梓潼有杨家的后人,这个地方刚好地处军事重镇雁门关,杨家的后人会来到这里生活,可能就是因为曾经这里是杨家浴血奋战的地方,有不少的杨家英魂都在此长眠。根据专家的考察,在雁门关下有杨氏祠堂,而且这个祠堂距今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9、在“杨家将”的传记中,杨府男性主角,除了老令公杨继业以外,有名的就是杨六郎和杨宗保这父子二人了。这两个人物也非历史之本貌。杨六郎者,杨大郎之谓也。
10、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
11、杨延朗的生平,各书记载只从朔州战役或遂城战役说起,这已是雍熙三年以后的事了。他青年时期的活动,只有《宋史》说杨业生前,“每征行必以从”的一句话。当时他地位还低,史家不作比较详尽的记录,这是可以理解的。
12、杨业阵亡以后,杨延昭继续在河北的边防前线任职。北宋咸平二年(999年),辽国南下进犯。当时杨延昭正在遂城,由于遂城小,又没有作好防守的准备,遭到了辽军的猛烈围攻,城中人心惶惶。杨延昭召集城中壮丁,授予武器,配合宋军,全力固守。当时正值隆冬,杨延昭命人担水浇在城墙上,一夜之间就冻成了坚冰。城墙光滑难登,辽军的猛烈攻势无法继续,只好撤退,宋军缴获了辽军遗弃的军资器械。杨延昭出奇计保全了遂城,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他因功被授予莫州刺史。
13、古代对中书令的尊称。《魏书·高允传》说:“于是拜允为中书令……高宗重允,常不名之,恒呼为令公。”唐郭子仪为中书令,亦被称为令公。
14、《烬余录》(徐大焯著)说:杨业长子渊平(随殉)、次子延浦、三子延训、四子延环〔初名延朗〕、五子延贵、六子延昭、七子延彬(初名延嗣);延昭子名宗保,世称杨家将。徐大焯为宋遗民,元初尚在,他这说法大约是很据南宋人的杨家将评话而来。
15、后还需要探讨一下杨业姓名的变化。杨业初叫杨重贵[6]20入北汉后,被北汉皇帝刘崇收养,赐名为刘继业,路振(957-1014)《九国志》里有《刘继业传》。北汉被宋灭后,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说他“复姓杨氏,止名业”[6]4现在看来,这一说法不完全正确。李若拙的《杨继业传》说明他曾经叫作杨继业,换言之,刚入宋时,只是改为原姓,名没有变,又过了若干年,才去掉继字,单名业。大概称杨继业的时间比较长,所以李若拙仍写成《杨继业传》,而曾巩《隆平集》卷11《潘美传》中仍称之为杨继业。
16、统领欧洲盟军战胜法西斯德国的蒙哥马利元帅,上世纪60年代初访问中国。外事活动之余,他对中国方面安排他看的一出京剧《杨门女将》大惑不解。通过翻译,蒙哥马利元帅提出质疑,认为女人当元帅不可能。
17、穆桂英是明代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又名《杨家将传》、《杨家将演义》)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府演义》中的人物,后来杨家将相关小说被改编成戏剧和电视剧,穆桂英也因此变得家喻户晓。
18、而关于“杨门女将”的故事,那更是无处寻觅,在正史中,连一点影儿都摸不到。在《宋史·杨业传》的记载中,只将杨继业及其子延昭等七人,和其孙杨文广记录其中,对于杨氏家族中的女眷,一个都没有提起。假如,杨门中真的出现了小说中的女中豪杰带军征战,那么,一定会有一个专门收录义妇、节妇相关事迹的传记出现。
19、潘美对于杨业不以正眼看觑,平日既忌其能又夺其功的事实,前边已谈到许多。此次朔州之役,作战计划为何任凭王侁摆布,而不考虑杨业的建议?同杨业约好在陈家谷口布防,为什么制止不了王侁的自由行动?恼人的是:已经知道杨业在前方失利,身为统帅,不派兵应援,反而自己也擅自离开防地!以上这一系列的行动,除了他有意要陷杨业于绝境以外,再得不到任何合乎逻辑的解释。他这阴毒左计,杨业同他共事七年,察言观行,具有敏感。杨业所说“奸臣所嫉”、“奸臣所迫”,就是指着潘美。
20、倘若说他在这次战役中有什么过失的话,那也仅是因为他误信了王之言而已。惟其如此,所以,宋太宗赵光义在事后处理参战人员时,仅把潘美降三级使用,而对负有主要责任的监军王则“除名,隶金州”,刘文裕“除名,隶登州”。
二、杨业传文言文阅读
1、杨延昭也继承了自己父亲的遗志和使命,他的一生都是处于宋朝对战辽国的防御战争之中,他也跟杨业一样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但是他的儿子杨文广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杨文广所处的年代跟自己的爸爸和爷爷不同,当时的宋朝已经和外国议和了。
2、到了南宋,民间艺人把杨家将故事编成了话本,在民间越传越盛。到了元代,杨家将故事形式又有新拓展,出现了杂剧,比如《昊天塔孟良盗骨》等等。
3、杨业一共7个孩子,而并不是8个。小说《杨家将》和连续剧《杨家将》中,杨业一共8个孩子。据《宋史》记述,杨业一共7个孩子,他们是:杨延朗、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环、杨延贵、杨延彬、杨延玉。在其中杨延玉随乃父征伐,于陈家谷口一战殉国。
4、其实历史上杨家将没有杨宗保,也没有穆桂英。但是的确有佘太君的存在,佘太君原姓折掘(沙陀族),和杨家同为山西豪强,共同抗击契丹,保一方安宁,后归汉,其弟名叫折御卿时任府州刺史。在949年与杨继业成婚。
5、山西自古出良将,民间谚语说“山东出相,山西出将”。杨业出生在这样的地方,父辈又是地方武装力量的领袖,加之生长在烽火连天的时代,所以他自幼就善骑射,好打猎。每次出猎,他的猎获物总是比别人多。他还常对伙伴说:“我将来当了大将带兵,会像老鹰、猎犬追逐兔子一样。”十五六岁的时候,杨业已跟随父亲出入沙场了。
6、在演义中,四郎被辽将献于萧太后请功,四郎宁死不屈,慷慨陈词,大骂太后,但是未表明身份。萧太后很喜爱杨四郎的一身好武功,又见得杨四郎生得一表人材,于是招降四郎。四郎为报金沙滩血债,忍辱负重,隐瞒身份,将“杨”字一分为化名“木昜”。萧太后大喜,招为附马,将琼娥公主许配给四郎。
7、历史资料没有记载穆桂英和杨排风等人物,虽然穆桂英和杨排风都不存在,但是穆桂英人物形象是女性的化身和象征,她具有女性的象征性意义,当然象征不一定是真实。
8、“杨家将”既然半真半假,扑朔迷离,那么“杨门女将”呢十分遗憾的是,在小说和电视剧里轰轰烈烈的“杨门女将”,正史中却一点影子都没有。
9、宋朝末年有位文人徐大焯在其《尽余录》载曰:"杨业,太原人氏,世称为杨令公;(业有七子)长子延平随殉,次子延浦、三子延训官供奉;四子延环初名延朗,长子延贵并官殿直,六子延昭,从征朔州有功,并且在宋真宗时期与七子延彬又屡建战功,授予团练使。杨延昭子宗保官同州观察。"
10、另一方面,明政府也推崇杨家将,希望借此宣扬忠君思想。
11、宋军出动之初,三路一齐节节胜利。三月间,曹彬收复涿州,田重进收复了飞孤、灵邱。出雁门关的这一路也收复了寰州、朔州、应州。四月间继续前进,潘美收复云州,田重进又收复蔚州。
12、有一句话流传很广,说“北宋无将,南宋无相”,意思是北宋无名将,南宋无名相。其实,这是天大的误会,南宋怎么会无名相?李纲、赵鼎、张浚、虞允文、文天祥、陆秀夫,哪一位不是建立赫赫功勋、作出巨大贡献的名相?
13、杨四郎在正史中名为杨延环,而在民间戏曲中叫做杨延辉。《宋史?杨业传》中却记载,杨业战殁后,杨四郎被朝廷封做了殿直官,并未有变节行为。所以,四郎到底结局如何,不得而知。
14、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杨家将的谱系是这样的:第一代,金刀令公杨继业,继业有8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名杨延昭,又名杨六郎,六郎生子名文广,文广之子名宗保,宗保生子名怀玉。
15、我真的还爱你 早睡早起
1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四郎杨业不懂得兵书,为人忠烈勇武,很有智谋。训练、作战时,和士兵同甘共苦。讨代北方苦寒之地时,别人大都使用毛毯,杨业只是裹着棉衣坐着处理军务,旁边也不设置火炉,侍从的人几乎冻僵了,但是杨业神色轻松没有一点怕冷的表情。他治理政事很简便,统治属下很有恩德,所以士兵乐意为他效命。朔州战败时,他属下还有一百多人,杨业对他们说:“你们各自有自己的父母和妻子儿女,和我一起战死,没有好处啊,你们可以跑回去,禀报皇上。”众人都感动哭泣不肯离开他。杨家将的故事,家喻户晓,这得拜那些精彩的戏剧故事所赐。
17、王侁为后周枢密使王朴之子。入宋以后,曾从征江南。太平兴国三年,送契丹使至境上并出使灵州,官通事舍人。从征太原,领兵分守石岭关。以征服河西有功,领蔚州刺史。雍熙三年北伐,任并州驻泊都监,又为云雁等州兵马都监。这时他是潘美的部属,潘美有指挥他的权力。
18、杨延昭(958—1014),本名杨延朗,后因避赵玄朗讳,改名杨延昭,亦称杨六郎。北宋抗辽大将杨业长子(一说为次子,为杨延玉之大弟),生于五代后周显德五年,卒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原籍麟州(今陕西神木)新秦人,北宋前期将领。自幼随杨业征战。雍熙三年北伐,杨业率军攻应、朔等州,延昭为先锋,时年二十九岁,战朔州城下,流矢穿臂,战斗愈勇,终于攻下朔州。其父死,便担负起河北延边的抗辽重任。雍熙北伐之后,延昭在景州(今河北景县)、保州(今河北安新县)等地抵御辽军侵扰,死后陪葬于永安县(今河南巩义宋英宗永厚陵)。
19、宋朝虽然灭亡了,但是杨家将的故事并没有因此消失,在大宋灭亡之后,为了能够逃避敌人的追捕杨家的人分成了几部分,往不同的方向逃命。
20、杨业是哪里人,史传记载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地方:麟州新秦(今陕西神木县北)、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和保德火山(今山西河曲南)。一个人的籍贯怎么有三个地方,究竟哪里是杨业的故乡呢?清朝乾隆年间的《保德州志》上记载:“杨业,旧志(指以前修的《保德州志》)谓即本州人。”旧的《保德州志》虽然不是杨业时修撰的,但保德人记载本州的名人,总不能把不是本州的人硬当做保德州人来写。而且,民间传说杨业的父亲杨信是“火山王”“火山刺史”“火山节度使”。火山是个地名,属于唐朝岚州宜芳县,紧靠黄河东岸,宋朝时曾设火山军、火山县。五代时候,契丹进扰到保德州,杨信就在家乡聚众结堡,当了一支武装力量的首领。“火山王”大约就是杨信的自号或是乡人对他的称呼。
三、杨业传注释
1、“上遇我厚,期捍边破贼以报,而反为奸巨所嫉,逼令赴死,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于异地!”乃不食三日而死一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2、考察至此,可以回答本文开始所提的问题了。参加战前会议的人,除了杨、潘、王、刘之外,还有都监郭超。此外,至少还有一位河东随军转运使,其姓名目前尚难确知,有待今后史料的发现,相信同在一个岗位工作的官员,其立场应该是一致的。这样,朝廷不调查则已,一旦调查,真相就无法包住。
3、有人认为元曲中的名字和行次比较可靠,我看未必尽然。“延昭即延朗”,这在《续长编》卷82明白地写着,元曲中把“昭”、“朗”分为两人,这是显著的破绽。这有破绽的演述,如何能够站得住呢?
4、传统戏曲中,杨老令公与妻子佘老太君一共生有七个儿子。还有戏曲中说杨继业有八个儿子,号称“七郎八虎”。
5、“杨家将”既然半真半假,错综复杂,那么“杨门女将”呢?遗憾的是,在小说和连续剧里轰轰烈烈的“杨门女将”,史书中却一点儿影子也没有。
6、另外,根据《宋史》的记载,杨文广应该是杨延昭的儿子。北宋赫赫有名的范仲淹曾经将其收为部下,后来,他跟随狄青一同南征,后,被调任做了定州路副都总管,迁步军都虞侯。由此可以看出,关于“杨家将”的故事基本上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让人感到扑朔迷离,难以分辨。
7、很多传说故事美丽,例如相关杨门女将的故事,自古以来始终吸引着大伙儿的兴致,以致于我们对这段历史坚信不疑。但历史也经常跟人们说笑,通常人们坚信不疑的“客观事实”,一直以来被持续充实的一段美丽传说,并不是真实的历史——杨门女将的故事就是这样一段美丽的“假历史”。
8、另方面是他死后跟他有关系的人给他所作的传状。这类传状的浮夸性,当时人已有所揭穿。如赵彦卫说“近世行状、墓志、家传,皆出于门生故吏之手,往往文过其实”(云麓漫钞卷8)。史官们根据“自录来者”的材料以写实录,所以得出“美独拔寰朔云应州”的结论了。
9、另一方面是杨家将真实情况,其中杨门虎将代表男性,杨门女将代表女性,历史资料记载杨家将,其中佘赛花、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的事迹比较多,这些情况是真实存在。
10、杨业,山西太原人,从小洒脱有侠气,善于骑马射箭,喜欢打猎,所得猎物比别人多好几倍。曾经对他的随从说:“我将来当将军带兵,也要像用猎鹰、猎狗追逐野鸡、野兔一样”。
11、杨文,字筠江,生于明嘉靖年间,浙江台州府杜桥大汾后洋人,自幼家境贫寒,其成长的年代正值倭寇屡屡侵犯台州,烧杀劫掠、无恶不作之时。明嘉靖三十四(1555)年,抗倭名将谭纶出任台州知府,征招乡兵整顿军备以抗倭寇,杨文遂应招入伍。每次与倭寇对阵,杨文均冲杀在前,深得谭纶的赏识与提携。后戚继光调任海门卫参将,与谭纶同守台州,杨文便追随两位抗倭英雄征战沙场,屡建奇功。后人尊称其为“杨老令公”,应该属于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杨业和他的一门忠烈
12、西岳史风||于赓哲:学者走上大众媒体,要有心理准备
13、[2]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由于他父亲的关系,宋太宗给他以供奉官的名义。供奉是冷官,他始终随父在军中,潘美、杨业派他驻防宁武关沿线,也很合乎情理。杨延朗决心抗敌,每到一处,总是修城筑寨,如他以后在静戎军,也曾重修过城池,今徐水城便是。因此,上述的“杨六郎寨”,应该当作延朗的遗迹来看待。
15、《洪羊洞》里杨延昭的唱词:“老娘亲所生我兄弟七个”说的很清楚,佘太君一共生养了7个男孩。《李陵碑》里杨继业:“四八郎失番邦无有下梢”里说的杨八郎,叫杨延顺。八郎原名王英,是杨继业的老朋友王子明的儿子。王子明当年和杨继业、王怀、杜天之并称北汉“四大令公”。王子明临终前,把的儿子王英托付给了杨继业,改名杨延顺。这就才有了后来的“七郎八虎”,他们八个的名字很好记,按照“平定光辉,德昭嗣顺”排列。
16、7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巨野人,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著有《小畜集》,《宋史》卷293有传。
17、应该看到,以上二书都是真宗在位时所写,颇有特殊意义。因为在真宗初即位的咸平二年(999),将已故的老丈人潘美正式列为太宗三位配享功臣之一[6]9这是臣子所能享受的高荣誉。而此时史官们仍将潘美害杨业的事公诸于众,可见宋代史官还是敢于秉笔直书的,而真宗尊重史官的直书,亦属难能可贵。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18、山是那座山,湾是那道湾,
19、我国自西周以后,规定了一套严辨嫡庶的宗法制度,“立子以长”(《淮南子·汜论训》)爵位由长子继承,民间也形成“绝次不绝长”的风俗。从《续资治治通鉴长编》“廷朗等五人及贵子二人”看来,杨业共有七子。同时以延朗“领衔”,分明他是长子。《宋史》所说杨业儿子的人数、排行都和《续长编》相合,而名宇提得更加具休。
20、在历史上,由杨业到杨延昭,再到杨文广,三代为国戍边,忠勇闻于当时,美名传于后世,可敬可叹。然自杨文广之后,杨家不复有良将闻于世,古人云:“君子之泽,三世而斩”,惜哉。
四、杨业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1、这些遗迹并没有叫做“六郎寨”,也没有人说它和六郎有关系。这一反证,就说明凡被称为“杨六郎寨”者,一定有它的来历,不能全说成“附会”。相反地,这些实物,正可补文献记载的不足。
2、因为各种评书、演义、戏曲的渲染,杨业杨老令公已经成了中国一位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杨老令公的死,许多人都归罪于大奸臣潘仁美忌妒贤能,公报私仇。不过,演义毕竟是演义,那么,历史中的杨业究竟是怎么死的?潘仁美的原型潘美究竟有没有责任?谁才是导致杨业去世的真正凶手?
3、《东都事略》杨业传,只有“子延昭”一句。
4、他原来是北汉的一位将军,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征讨北汉,平时就听说过杨业的名气,曾经重金悬赏寻求他。后来杨业所守的古城危急了,杨业劝北汉皇帝刘继元投降,来保全性命。刘继元投降以后,宋太宗派使者召见杨业,高兴,任命他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军队回朝以后,任命杨业为郑州刺史。
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家将
6、总之焦赞是确有其人。孟良姓名,虽不见于史传,但我们想杨延朗从小带兵,他手下一定会有几员战将,方能他常打胜仗。所以对于孟良,也不可以认为是完全出于小说戏曲家的臆造。
7、追根到底,潘美、王侁等敢于诬告、胁迫以至陷害杨业,则又有其客观原因。王夫之论宋太宗说:“忌大臣之持权,而颠倒在握;行不测之威福,以固天位”。所以“夙将如曹彬,而弭德超得行其离间;血战如杨业,而潘美等得谤以叛离”。这几句话揭穿了宋太宗惯于施用权术的阶级本质并探寻出潘美、王侁等敢于逼死杨业的根由了。
8、雍熙三年(986),宋朝军队开始了对契丹的大举征伐,任用忠武军节度使潘美担任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令杨业为潘美的副手。不久,宋太宗下诏书,要将云、应、寰、朔四州的居民迁往内地,命令潘美等人率领部下的军队护送这些居民。这时,契丹皇太后萧氏与她的大臣耶律汉字、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一起率领十几万军队重新攻陷寰州。杨业对潘美等人说:“现在辽国军队正处在士气旺盛的时候,不能同他们交战。”然而,监军王侁说:“您一向被人称为‘杨’,怎么现在遇到敌人却逗留徘徊不与交战呢?莫非您还有其他的意图吗?”杨业说:“我并非贪生怕死,只因为现在时机对我方不利,白白牺牲士兵而不能立功。(既然)现在您拿不愿牺牲来责备我,那我就当在你们之前先出战。”
9、据《九国志》记载,当宋太宗派遣宦官召唤杨业时,杨业拒绝投降。宋太宗无奈,只能“令中使谕继元俾招继业”。刘继元立刻派遣心腹前往,告诫杨业,北汉已经灭亡,希望杨业不要坏了刘继元的好事。在这样的情况下,“继业乃北面再拜,大恸,释甲来见”。可以说,杨业降宋是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做出的无奈之举。
10、清初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里,也讲到杨信起兵火山地区。还说他亲自去过这个地方,看到杨信屯兵的一座城堡遗址,当地居民称之为“杨家城”。至今,河曲旧城东数十里仍有“杨家城”“杨家寨”等村寨多处。又据清朝初年山西人康基田讲,在河曲附近的岢岚州(今山西岢岚县),出土了杨氏墓碣,上面写着杨业夫人折太君的事。还有,晚清人李慈铭的《荀爽斋日志》说:“今山西保德州折窝村,有大中祥符三年折太君碑,即杨业妻也。”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是宋真宗统治的年代。所以,说杨业是保德人,不仅有文字记载,而且有出土文物可以为证。
11、佘太君(934~1010年),又称折太君,名赛花,云中(今山西大同)人,折德扆(yǐ)之女。宋代名将杨继业(杨业)之妻。这是中国古代杰出女性的代表,能文能武,是一位巾帼英雄,由于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后人愿意美化这个人物,就传说她的高寿,符合人们心中对英雄的赞扬。
12、在这样的氛围中,杨家将的故事更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明代纪振伦的《杨家将通俗演义》和清代熊大木的《北宋志传》两部书,使得杨家将故事终定型。
13、其他6子,延朗为崇仪副使,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环、延贵、延彬并为殿直(官名)。这7个孩子除杨延玉战死外,余皆善始善终。并无流落番邦、身死奸臣之手一说。
14、《宋史?杨业传》记载杨业共有七子,而南宋李焘所著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则说杨业仅五子。至于南宋王朝的《东都事略》中,则只提到杨延昭一个儿子。从诸种史料看,杨业有几个孩子至今还是个谜。
15、本文摘取自郝树侯《杨业传》
16、元丰六年(1083)前,曾巩(1019-1083)写入《隆平集》卷17中。其中说到“杨邺,一作继邺”,说明他在史馆工作时见到过李若拙的《杨继业传》。“业”写成“邺”,可能是后人传抄中产生的错误。
17、岳渎炳灵,景纬腾精。挺生王佐,郁为国桢。公实人杰,奕世扬声。紫气钟异,仙李流英。髫年老成,弱冠秀出。才周变通,名兼望实。一命起家,三捷入室。乃睠斯厚,惟良有秩。践更外计,均输所资。两使绝域,专对是宜。既吟红药,爰伏青规。获麟纪事,华衮无私。壮志凌云,徽猷迈俗。妙誉铿金,英词润玉。仰贺推心,常思效足。方协帝畴,奄终天禄。命不臧兮泣琼瑰,哲人逝兮泰山颓。隙驹谢兮不返,朝露晞兮增哀。远日臻兮即长夜,佳城郁兮永无开。
18、在这场“胜利”的支撑下,北汉苦苦守城,终于等到了契丹援军。加上当时由春入夏,进入雨季。宋军瘟疫流行。宋太祖不得已撤兵还朝。
19、爱你的你不爱他 早睡早起
20、北宋杨业为了宋朝的安稳和发展,先后收复了云州等多处失地,为宋朝立下巨大功劳,后却因为没有援军而落得如此下场,实在是可惜可叹啊!杨业怎么死的杨业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杨家七个儿郎的父亲,他是宋朝杰出的著名将领,带领着宋朝军队一举收复了云州等地方,为大宋创建下了汗马功劳,一度为人们所崇拜和敬仰
五、宋史杨业传
1、“飞蒭挽粟,智计如神”,是称赞李若拙后勤工作干得很出色。“随大军入云中,登城,望而叹曰:‘古郡也,既得之,患失之,守之者将何人乎?’”说明他并非在后方待着,而是随大军一起出征,到了云中(今山西大同),登上了城楼,并为如何任用合适的将领守城而操心。“乘传赴阙,奏便宜事,太宗益加赞叹”,在西路军杨业等完成攻占四州任务之后,李若拙负责奔赴开封,向太宗汇报作战的具体情况,太宗满意。这说明随军转运使是深受皇帝信赖的,是皇帝在军中的耳目。
2、根据史料记载,幼年的杨延昭沉默寡言,但是总是喜欢玩行军作战的游戏,杨业看了以后说:“此儿类我。”以后出征都会带他同行。
3、绣球抛起来,抛起爱一段,
4、在杨门女将小说中,敢于冲破千百年来的封建束缚,大胆地描写了广大妇女在社会上不可缺失的重要地位,小说中描绘了“十二寡妇破阵”、“穆桂英挂帅”、“佘太君点将”等精彩章节。同时,作品也影射了当时战争的残酷与罪孽:男人们作战都纷纷死伤,只有依靠妇女去前赴后继,和平是压倒一切的真理!
5、北宋抗辽名将杨业,一名继业,本名重贵。原为北汉大将,归宋后复姓称杨业。曾因大败辽军被称“杨”。太宗雍熙三年(986年)第二次北伐时任西路军副统帅,受伤被俘后绝食而亡。其事迹后被演为电视剧《杨家将》。
6、西岳史风||李裕民先生讲座纪要:历史文献的阅读与研究
7、“勇而有谋”,说明杨业当时顺利攻占数州,并非单靠勇敢,正如《孙子兵法》谋攻篇所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杨业很可能采用奇袭或劝降等多种手法,巧妙地用小的代价,迅速完成攻占云应四州的任务。
8、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9、开宝二年三月,宋太祖亲征晋阳,分置砦(即“寨”字)于四面,命党进主其东偏。师未成列,杨业领突骑数百前来袭击。进挺身逐业,麾下数人随之。业走入城壕,北汉兵出援,业缘入缒城(东都事略党进传)。
10、你爱的他不爱你 早睡早起
11、“关西世家”整个建筑由前厅、后厅两部分组成,坐东朝西,三开间,占地面积282平方米,前厅面积略大于后厅,前厅内没有活动戏台一座,架于柱间,戏台分左右两部分,大小一样,均是长5米,宽27米,高63米,中间铺板,板长3米,戏台四角台柱头均是莲花结顶一类图案。这种古朴坚实、可装可拆可抬的明朝戏台,2013年在浙江省也是罕见的。后厅后墙檐额枋正中,悬木质匾额一块,上正书“三(zhan)堂”三字。后厅所有木质柱均呈梭形,础为(木质)形;三面墙(南北二墙、后檐墙)上的柱、梁架及斗拱、枋,均为陶质,古朴大方。建筑后厅的年代刻在北墙上的石碑上,时间是“万历元年(1573年)八月二十八日”,由杨官五为首建造。
12、小说《杨家将》和电视剧《杨家将》中,杨业共有8个儿子。据《宋史》记载,杨业共有7个儿子,他们是:杨延朗、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环、杨延贵、杨延彬、杨延玉。
13、其实,真实的杨家将虽然没有小说中那么悲壮,但是,杨氏一门报国的精神,却始终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奋勇向前为国效力。因此,他们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脊梁,引领着世人不断前行。
14、一头是阿哥,一头是阿妹,
15、在北宋初期,他是一位抗辽的名将。将门出虎子,传说他有七个儿子。于是成就了民间故事《杨家将演义》,可是传说版本不同,所以连后代都有不同说法。
16、客从四方来,翻过了几重山,
17、在戏曲舞台上,“金沙滩”一战,杨氏兄弟死伤殆尽,令公碰碑、七郎被害,五郎出家,四郎、八郎失踪。仅剩的六郎依然为国征战。六郎死后,他的子孙――杨宗保和杨文广,仍在保家卫国。
18、公讳若拙(944—1001),字藏用。有唐郇王祎八代孙。大王父讳定,夏州观察使。王父讳珫,宗正少卿。皇考讳[光赞,贝冀]等州观察推官,赠左谏议大夫。皇妣彭城刘氏,赠本县太君。洪源巨派,姓族居高。国史家牒,勋德尤盛。子孙振振,□□□冕,或主祀在镐,或因官入洛,久为唐两京人也。公即大谏长嗣也。
19、李若拙葬于万年县洪固乡大赵村。洪固乡在县东南15里这里,唐宋时期被达官贵人视为风水宝地,许多名人安葬于此,如名将浑瑊及其孙侃,柳嘉泰、论惟贤、韦钧、马实和名臣王绍等。宋有尚书比部员外郎陈汉卿、观察支使刘贻庆、左羽林军大将军杨怀忠等葬于此大赵村当即今长安区之大兆村。墓志应在此地出土,今不知为何人所藏。从拓片字体、葬地、撰者署名以及墓主生平与《宋史》相对照,其真实性应无可疑。
20、《元曲选》谢金吾和昊天塔都演述杨家将故事。这两剧都说六郎弟兄七人,名叫平、定、光,昭、朗、景、嗣。
六、杨业传
1、其杨业主动降宋。《宋史·杨业传》云:“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开宝元年宋太祖虽然没有拿下北汉都城太原,但是在撤军时把太原附近多个州县的百姓带离北汉。到北汉灭亡时,辖区内十个州,只有三万户(约10万人)百姓,三万士兵。这样弱小的北汉,在北宋大军的打击下,注定了要灭亡。但五代以来有一个传统,城池被攻破,城内官军常常被屠戮;若主动归降,则可保一方平安。在这样的情况下,杨业劝说刘继业投降。在杨业的本传中,杨业是一个骁勇善战,且仁德爱民的好将领。
2、杨业与潘美(小说家笔下的“潘仁美”)并非有仇。陈家谷口逼杨业进军,后又将接应部队撤走的人是王而非潘美。按《宋史·王传》,王字秘权,开封浚仪人,其父王朴,曾任后周枢密使,因上筹边之策而名噪一时。
3、萧太后名绰,小字燕燕,戏曲上呼她为“银宗”。为了支撑这“母寡子弱”的局面,由耶律斜轸、韩德让参决大政,对宋问题则委耶律休哥处决。
4、《宋史》记载的七个儿子分别是:杨延朗、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环、杨延贵、杨延彬、杨延玉。其中杨延玉随乃父征战,于陈家谷口一战殉国,其余六子,后皆善终,延朗为崇仪副使,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环、延贵、延彬并为殿直(官名)。可见,他们并无流落番邦、身死奸臣之手一说。
5、经过历史方面的一些相关学者考察证实,在历史上其实是确有其人。只是佘太君却并非姓佘,而其本姓乃是折。从《毕沉关中金石记》以及《续资治通鉴》等史料之中可以看出,杨业年轻之时曾在离石、临县一带的七星庙驻防,因此迎娶了府州折氏的女儿。
6、北伐军能够迅速进展,首先是由于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响应。当宋军向北推进的时候,边地人民团结起来,自动袭敌,有的夜入辽营,斩取首级来献。宋太宗下令在边疆应募勇士,马上掀起了参军热潮,应募的人很多。
7、“三年春、三月,美率师出西陉,与虏遇,追至寰州,破之。靳首五百级,刺史赵彦辛(辽史圣宗纪作赵彦章)以城降。遂围朔州,其节度副使赵希赞以城降。转攻应州,其节度副使文正〔续长编卷27作艾正),观察判官宋雄以城降。四月,下云州,靳首千级。会班师,诏美归代州。”
8、在读者的印象中,杨业一生作战的主要敌人是辽人,是外族,其实不然。杨业本是并州太原人,从他的父亲开始,就是北汉大将。北汉初建,认辽国为父,倚靠辽国的援助和太原坚城,对抗中原的后周、北宋王朝,保有山西狭小的一块领土。杨业三十余年的军旅生涯中有二十年,主要是和宋人作战。杨业能打。在“杨家将”的故事中,杨业号称“金刀杨令公”。在历史上,杨业也号称杨。只是,杨业这个“”的称号,是屠戮无数宋人将士而获得的。
9、[1]李裕民.杨业死因之再探索[C]//首届全国杨家将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
10、伊川县杨大管业有限公司是水泥管道的生产企业。我家就在洛阳这边,他家在我们这边知名度很高,口碑很好。建议到实地考察一下,或者查一下网上的相关资料。
11、北宋在雁门关、宁武关沿线,修建堡寨很多,今天还有不少的遗存。如从阳明堡至平型关,沿路上有许多烽火台。从烽火台和伴随的碎片砖瓦来看,可以断定它是宋朝遗迹。
12、[3]王禹偁.小畜集[M].四部丛刊本.
13、所以,还是那句话,想要了解真正的历史,就要去翻阅古籍,查阅资料,去看正史。切勿单凭影视作品,或者民间传说,就轻易下判断,因为,那样会闹出很多笑话。
14、辽乾亨四年〔宋太平兴国七年)九月,景宗卒于焦山(在今山西左云〕,子隆绪即位,把国号又改为契丹。这时隆绪年才十二岁,由其母箫太后摄政。
15、虚空如何生万有 晃来晃去
16、而北宋真宗朝的《杨文公谈苑》则提到了五个儿子:
17、《李若拙墓志》重要的价值就在于提供了有关杨家将的新史料,虽然仅105字,却包含了丰富的信息。为便于分析,再次引录于下:
18、大中祥符九年(1016)二月,王旦等编《两朝(太祖太宗)国史》120卷,有《杨业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0引《国史·杨业传》即《两朝国史》之《杨业传》。
19、“刘继业为继元掉太原城,甚骁勇。及继元降,继业犹据城苦战。上(宋太宗)素知其勇,欲生致之。令中使谕继元招继业。继元遣所亲信往,继业乃北面再拜,大恸,释甲来见。上喜,慰抚之甚厚。复姓杨,止名业。寻受左领军卫大将军”。
20、没有。历史上只有杨业、其子杨延昭,杨延昭之子杨文广。杨宗保和穆桂英都是虚构的。穆桂英的原型是明朝末年战功卓著的女性军事统帅、民族英雄、一品诰命夫人秦良玉。
1、北汉灭亡以后,刘继业归降北宋,宋太宗素知刘继业威名,授予他左领军大将军,郑州防御使。《续资治通鉴》中记载,刘继业在太原城头苦战防守,甚至北汉主刘继元投降以后,还在坚持战斗。后宋太宗派刘继元亲自招降,刘继业才大哭解甲归降。
2、这样,孟良城、焦赞寨是为了配合六郎赛而形成为犄角之势的军事建筑。《元史》焦德裕传说:“远祖赞,从宋丞相富弼镇瓦桥关,遂为雄州人”。按富弼于宋仁宗时几次地出使契丹,焦赞随从他来镇守瓦桥,约在此时。由于富弼直言敢谏,他推荐这员勇将效命边疆,或者还在他出使之前,也很有可能。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杨业传文言文阅读【122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