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代诗人李绅
1、写下了“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诗句,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统治者不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的鞭挞;“锄禾日当午,……粒粒皆辛苦”表现了他不仅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还反映了他对劳动果实的珍惜,启示人们当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用辛苦换来的。
2、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浅显易懂,但却十分感人,主要原因是借助形象的描述、形象的议论,来揭示生活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描述,细致写烈日下农民田中锄禾;议论,紧紧围绕人人必需的“盘中餐”。而且,诗的前后联系很紧,顺理成章。没有前面两句的描述,后面两句议论就显得空泛,没有根基,没有力量。反之,没有后面的议论,前面的描述也就还停留在表面,意义也就没有这样深刻了。
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诗人,而一些唐代诗人的别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唐诗空前绝后的繁荣。按照通常的说法,别称如下: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王——杜甫诗伯——毕四曜诗囚——贾岛、孟郊诗奴——贾岛、无可诗翁——张襄州诗豪——刘禹锡、白居易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诗瓢——唐球
4、我们尊重知识,尊重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劳成果。
5、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江苏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江苏无锡东亭长大厦村)。
6、李绅个子瘦小,但少年聪慧,尤其是擅长诗歌。他早年的诗歌,多关注下层,体察百姓疾苦。史书如是说“乡赋之年,讽诵多在人口。”
7、讽刺的是,李绅在《悯农》诗中教导世人要节俭,珍惜粮食,但在其成为显贵之后,颇为奢侈。
8、因为这首诗写得太好,流传至今深入人心,以至在人们的心中对于作者李绅,自然而然就认为他是体察人间疾苦的伟大形象。实际上的李绅却并非如此,宦海浮沉数十年,曾位居丞相,随着入仕久混官场,李绅逐渐变得豪奢浪费,悯农之心荡然无存。有个故事能表现李绅的变化:相传他喜欢吃鸡舌,而每次吃鸡舌要杀掉三百多只鸡,被宰杀的鸡在院内堆积如山。
9、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10、书法篆刻临摹展作品连载(23)高清大图
11、李绅想的却不一样。他看到田野里农夫正在冒着炎炎烈日,辛苦地劳作,吟诗一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还不过瘾,立即又吟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2、顺便说下,这便是司空见惯成语的来历。这里的司空就是指李绅。李绅对豪奢生活习以为常,令人意外。
13、随着官职越来越大,他的豪奢之气越加严重。根据记载,他一顿饭可以吃掉上千贯钱却连眼都不眨一下。
14、李绅是唐代的诗人,他写的诗有: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5、虽为官有些政绩,但整体上建树不大,为世人称道,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
16、李绅在扬州时还经手“江都尉吴湘冤案”,李绅误信扬州都虞侯刘群之言,将江都县尉吴湘逮捕下狱,以贪污、强娶民女罪,判处死刑。
1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绅
18、润州观察使李锜聘为从事,不随其叛乱,拜右拾遗。
19、李绅能够写下《悯农》,说明他将心比心,懂得换位思考,起码对底层人士的辛劳是有所触动的。
20、按照奏章中的说法,事情的起因是扬州都虞侯刘群欲娶流落广陵的美女阿颜。不料阿颜的养母却悄悄把阿颜嫁给了江都县尉吴湘,刘群闻讯后气愤。
二、唐代诗人李绅的名句
1、其实,他的代表作不光是有我们开头提到的这一首诗,还有一首你肯定也听过。
2、而晚唐的宰相杨收,则号称饮食"极水陆之珍",用的必定是"缕金案",手里还要把玩和田玉的婆罗门子,可谓是奢华到了。
3、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公元799年(唐德宗贞元十五年)所作。
4、而在私生活方面,他也确实是称得上奢侈糜烂。
5、李绅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然而不幸的是,他刚刚6岁,父亲就因病去世。失去父亲的孩子,在古代称之为“失怙”。而这也就代表了李绅不仅失去了父爱,也失去了富裕的生活。
6、2017年7月3日丁酉年
7、译文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8、十年春秋苦读才能及第,你为什么不积累知识,而去想那些远大的志向呢?
9、就唆使他人举报吴湘贪污公款、强娶民女。《册府元龟》中的说法是,李绅欲夺阿颜献给李党老大李德裕,所以一心想干掉吴湘这个绊脚石。
10、元和元年(806年)进士,补国子监助教。
11、我在博物馆“画”方言全市青少年儿童漫画大赛
12、细非行雨讵从龙。卷风变彩霏微薄,照日笼光映隐重。
13、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14、作品流传至今的有《追昔游诗》3卷、《杂诗》1卷,收录于《全唐诗》。
15、第二首诗生动地选取了盛夏季节,烈日当头,农民在田间挥汗如雨、辛勤劳作的劳动场景,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盘中餐”“皆辛苦”,表达了对农民阶层以及农民生活处境的同情。
16、你以为这样就算完了?不然,他不仅欺压百姓,连自家的亲戚也从没好脸色。
17、唐代的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唐代宰相、诗人。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大历七年(772年),父亲李晤时任乌程县县令,生李绅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李绅六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庐氏带着他迁居润州无锡(今属江苏),由母亲躬授学业。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18、这件事不知是否属实。如果是真实的,李绅的人品确实是有问题的。
19、事实的确如大家想象的那样吗?
20、不久,李锜因谋反被朝廷诛杀。由于李绅曾反对李锜,朝廷嘉奖他的胆识和气节,元和四年,召他入京任校书郎。元和十四年(819),李绅升任右拾遗,第二年又升任翰林学士,当时的李德裕、元稹也都任翰林,由于三人均才华横溢,因此被称为“三俊”,三人也都情意相善。而李绅和李德裕的关系为密切,在结识后的二十多年中,他们俩在政坛中始终是亲密的盟友。而白居易,由于此前在政坛上太过锋芒毕露,已在元和十年被赶出京城,调到地方任职。
三、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一诗
1、而与这些高官权贵们的奢靡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平民们的苦难生活。
2、这两首诗虽短,但寓意深刻,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千年诗坛上久诵不衰。
3、事实的确如大家想象的那样吗?有一点不容怀疑,李绅早些年,甚至在写下这两首诗时的确有不同寻常的经历。
4、数十年的宦海沉浮,使得李绅备尝人间滋味,他曾风光高居相位,也曾频频遭贬谪。在李绅后期的诗作中,已难见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更多的是感伤自身遭遇、回忆皇恩浩荡及歌颂自己的政治功德的作品。后来的李绅彻底变了,已经完全没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节约意识和“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悲悯情怀了。
5、李元将很高兴,经常收留他在家中吃饭。
6、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亳州谯县古城人(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李绅活了74年。
7、李绅除了生活奢靡外,在做人上,似乎也有许多为人诟病的地方。
8、李绅的蜕变,给后人起码提出了以下警示:一是人会随境遇不同而发展变化,有的人不是越变越好,而是有可能由好变坏;二是节俭美德的养成,并不是会写作、背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可以一锤定音。
9、悯农二首(968人评分)0朝代:唐代作者:李绅原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0、近年还发现李绅写的另一首悯农诗:
11、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12、不过4年之后李绅因中风而辞去相位,2年之后病情加重终去世,终年75岁。
13、有人认为,这种说法不见得真实。毕竟李绅和李德裕都是老之将死之人(李绅在此事后第二年就死了,李德裕死于五年后),不太可能为争夺一美貌女子谋人性命。
14、夜晚石桥上灯火阑珊好似星光闪烁的银河,城外河中游船上的桅杆就像天上星斗。今日市场朝廷风俗已不似以往繁华,已不需开口询问当年的迷楼在何处。
15、译文:只有虚假的,不好的东西才需要一个好的包装。如果是真实的,好的东西就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来掩饰了。十年春秋苦读才能及第,你为什么不积累知识,而去想那些远大的志向呢?
16、第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诗人在抒发感慨。盘,盘子,这里指碗。餐,指饭食。皆,都。意思说:有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言外之意,世上的人们,难道不应该珍借每一粒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吗?
17、此时韦丛病逝,薛涛本以为能等到元稹前来迎娶,而元稹转身娶了妻,续了弦,早就忘记还在苦苦等他的薛涛。
18、这说明李绅生活奢靡基本上做实的。宋人《太平广记》说他“以旧宰相镇一方,恣威权”。《太平广记》是民间小说,偏向纪实,受众很广,可见李绅在后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怎么好。
19、而崔颢此人出身唐朝门阀士族“博陵崔氏”。在崔颢51年的生涯中,除了一首《黄鹤楼》,留下的就是情色事件。
20、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亳州谯县古城人(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四、唐代诗人李绅有哪些诗
1、跟这些人比起来,一顿饭才吃好几百贯的李绅,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了。
2、公元806年,李绅进京赶考,终如愿以偿地考中进士。这也就意味着他步入了仕途之路。
3、写出万千农民辛劳的李绅,并不是农民。他是唐朝宰相的曾孙,家世显贵又富贵。
4、还有人认为,李绅执意处死吴湘,是为讨好李党老大李德裕而实施的一次报复行动。吴湘的叔父吴武陵当年得罪过李德裕的老爸李吉甫,两家是世仇。
5、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6、经历了宦海的沉浮之后,李绅似乎明白了为官之道。因此他也逐渐的“渐次豪奢”,也因此顺利地融入了官场。
7、曾经唐文宗还哀叹说,在盛唐年间只有唐玄宗才能够穿得起的金鸟锦袍,到了他那个时代,却是富贵人家里往往皆有,而其他的文武官员则是变着法子的纵欲享乐。
8、进士及第后,李绅被授予国子助教的官职,但李绅并不喜欢,他也不指望俸禄过活,不久便辞官东归。当他抵达金陵时,驻扎此地的观察使李锜欣赏他的才华,任命他为从事官。此时距离安史之乱结束已有多年,但各地的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都拥兵自重,地方割据愈演愈烈。当从事官没多久,李绅就发觉李锜这人太过专恣,不愿再做下去。李锜大怒,打算捕杀李绅,李绅得到消息赶在被抓之前逃回了无锡。
9、《古风》亦题作《悯农》,《唐诗纪事》说:“绅初以古风求知于吕温,温见齐煦,诵其《悯农》诗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又曰:此人必为卿相。果如其言。”唐代士子有以行卷投递达官权贵的习惯,一旦得到赏识,就有可能在科举中获益。吕温学行卓越,又富于悲天悯人的情怀,他《闻砧有感》诗有句,“所恨捣衣者,不知天下寒”,情绪如此,难怪见了李绅的诗篇引为同调。
10、当时李绅描写的《悯农》中,其实一点都没有夸张的色彩,百姓们吃饱饭都不容易。
11、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12、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是小学课本里一首必学的诗。这首诗看似简单,却又犹如放大镜一般,把百姓疾苦,劳动不易等问题放大,让读者感同身受,不自觉地产生敬农,爱农之心,确实是一首佳作。不过老师不会告诉你,作者李绅后来都做了哪些坏事。
13、这样看来,李绅变坏的这40年,何尝又不是风雨飘摇的唐朝,慢慢的走向末路的一个缩影呢?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悯农二首》,之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另一首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两首诗的意义相同。节约粮食的诗句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出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这两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近代以来更作为思想教材选入了小学教科书。
14、李绅一生仕途坎坷,历仕五朝皇帝。
15、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16、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
17、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8、后来朝廷命御史崔元藻前往扬州复查,发现吴湘罪不至死。
19、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20、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五、唐代诗人李绅的诗
1、因此李绅更加努力地读书,希望自己可以一举中第,那样就可以施展抱负,为天下的百姓谋福祉。
2、李绅很同情他,便在回信中说:“过去争论的话,我怎么能记恨?互相之间不对的地方,我早忘光了。”张郎中感激,亲自面谢,两人释嫌和好,同旧时是朋友一样。两人经常一起高高兴兴地痛饮。
3、刘禹锡曾应邀参加扬州节度使李绅的宴会,见李绅家中歌妓成群,写有《赠李司空妓》:“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李绅见他如此着迷,便将家妓送给刘禹锡。
4、李绅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在他六岁时父亲就病故了,一直由母亲卢氏教授他诗文经义。从十五岁开始,李绅就搬到了惠山,在惠山寺里读书。由于天资聪颖,李绅这时在诗坛上已崭露头角。他所作的诗文,被无锡人传诵一时。由于李绅个头很小,无锡人就给了他一个外号:短李。
5、刘禹锡中进士后,起初在京城做官,后来受到排挤,到地方履职。在苏州刺史任上,他有一次到李绅家做客。宴会上,李绅家私妓云集,刘禹锡感慨良多,便写下了《赠李司空妓》:
6、诗歌的大意是:佳肴美酒,歌姬美色,轻歌曼舞,李司空早已习以为常,养尊处优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可我刘禹锡却肝肠寸断,于心不忍。
7、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亳州谯县古城人(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生平卷入牛李党争,为李(德裕)重要人物。
8、第25个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
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0、回顾李绅的一生,青年时他同情和悲愤,入仕后他血气方刚,中年时他欺上瞒下,老年时他老奸巨猾。
11、穆宗时,因受李逢吉陷害,又接连被贬;开成初年文宗时,又开始升迁。
12、我愿赵燕妹,化为嫫母姿。
13、"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一句广为流传的诗句也是他写的。
14、李绅34岁考中进士,后一路升迁;
15、为什么会这样呢?可能还是跟当时中晚唐的权力场里所流行的风气有关。
16、然而他后来很多不堪的骂名,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他的站队问题。
17、崔元藻调查后发现,吴湘贪赃属实,但款项不多,强娶民女之事则不实,所以罪不至死。但李绅却一意孤行,强行将吴湘送上了断头台。
18、《书法》杂志1977年创刊,以服务读者、振兴书法艺术为己任。面向海内外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是当代中国书法界的刊物之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双效”期刊,获中国文联、中国书协“兰亭编辑出版奖”。
19、漂亮的金鱼蒸饺,主要成分是面粉,也就是我们的小麦弟弟~
20、元稹娶妻韦丛,两人生育五子一女。而元稹也为韦丛写下了很多爱情的诗词,这在当时让很多人为之羡慕与赞叹。
六、唐代诗人李绅
1、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2、可是元稹这个好男人是伪装的,元稹本是一个嫌贫爱富的人,当时的元稹和崔双文恋爱,已经开始谈婚论嫁,可是遇见了家世更好的韦丛,元稹忘记了和崔双文的花前月下,转身迎娶了韦丛。而崔双文就是崔莺莺的原型,元稹不仅没有迎娶崔双文,还利用自己的文笔,伤害曾经爱过的人。
3、香喷喷的玉米饼,主要成分是玉米粒,也就是我们的玉米姐姐~
4、宋初人编的大型类书《太平广记》记载:“李绅以旧宰相镇一方,恣威权。”“时人相谓曰:‘李公宗叔翻为孙子,故人忽作流囚。’于是邑客黎人,惧罹不测,渡江淮者众矣。主吏启曰:‘户口逃亡不少。’绅曰:‘汝不见掬麦乎?秀者在下,粃粏随流者不必报来’。”
5、《旧唐书》给李绅的评价是:“绅始以文艺节操进用,受顾禁中。后为朋党所挤,滨于祸患。赖正人匡救,得以功名始终。”这里的朋党涉及朋党之争,也就是当时的“牛李党争”。昌六年(846年),李绅病逝于扬州,朝廷给他至高荣誉,“赠太尉,谥文肃。”总体来看,朝廷还是比较认可李绅的。
6、唐朝大诗人杜甫的墓在洛阳市东约23公里的偃师市杜楼村北。墓碑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所立,上刻有“唐工部拾遗少陵杜文贞公之墓”几字。1956年重修该墓时在四周砌上青砖,呈八角形。墓北原有杜甫祖父杜审言墓,现已毁弃。再向北走,有杜甫先祖、晋当阳侯杜预墓,不过如今仅保存下来一座墓碑。杜甫故里在洛阳市东约65公里的巩义市南窑湾村,是一座清静雅致的小院落,靠山有一个砖砌窑洞,现在建有故里纪念馆。
7、他虽然一度入京拜相,却可以说是官越做越大,名声越来越臭,诸如骄奢淫逸之类的评价对他可从来没有少过。
8、而在入仕的早期,他也确实是一个仗义执言的青年才俊,甚至有一次被刀架在脖子上都不怂,可以说也是深怀大义。
9、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三十五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文肃”。扩展资料李绅个人作品:
10、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诗中语言朴实无华,浅显易懂,但却十分感人,主要原因是借助形象的描述、形象的议论,来揭示生活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11、李绅出身官僚地主家庭,他的父亲曾做过金坛、乌程、晋陵三县的县令。李绅出身相对较好,但却有一个不幸的童年。李绅幼年失怙,《旧唐书》说他“六岁而孤,母卢氏教以经义”。由于父亲早逝,李绅便由母亲卢氏拉扯长大,个中生活想必并不轻松。大约14岁时,李绅在无锡惠山寺读书。
12、据说每一个吃货都有一道自己爱的主食,不知道亲们更喜欢吃哪一种呢?对每一个爱吃的人来说,美食就像是自己的恋人,她在桌上亭亭玉立,不停地散发出令人陶醉的芳香,让人恨不得马上把她占为己有,真是要爱到想一口把她吃掉呢~
13、在他担任淮南节度使的时候,欺压百姓,强加赋税,使得百姓苦不堪言,纷纷渡江逃难。
14、这首诗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
15、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
16、唐代著名诗人,少年才俊,久负盛名,15岁便创作出千古传诵的《悯农》诗。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唐代诗人李绅的名句【116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