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寄托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
1、这句不是写思乡之情,而是表现对生活多变、物是人非的感慨,类似‘人面不知何处,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意思
2、在此地,在国际的鸡尾酒里,/我仍是一块拒绝融化的冰——/当保持零下的冷/和固体的坚度。//我本来也是很液体的,/也很爱流动,很容易沸腾,/很爱玩虹的滑梯//但中国的太阳距我太远,/我结晶了,透明且硬,/且无法自动还原。
3、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写下。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4、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5、「诗词鉴赏」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6、《乡思》是北宋诗人李觏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一二句从远处着笔,写诗人极目天涯时所见所感。三四句从近处着墨,写诗人凝视碧山的所见所感。
7、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是王勃的名篇,是他供职长安时写的一首送别诗.开头两句把秦地的长安遥接蜀地的五津,绘出一幅风烟迷离的壮阔图画,同时寓有离别之意.送客的况味本是令人凄伤的,但诗人用豪健的言语安慰友人,一扫通常送别之作的哀愁之气,显示出大丈夫洒落的胸襟.“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化用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句意,语言更精炼概括,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
9、冬至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间也很热闹,穿新衣,互赠饮食,互致祝贺,一派过节的景象。白居易当时正宦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舍中,有感而作此诗。
10、岑参: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1、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游子对异乡的一切也怀有本能的排拒心理。余光中留学美国时写的《我之固体化》很能说明问题:
12、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13、据说,宋之问被贬到岭南,因不适应那里的的生活,神龙元年(705年)十月宋之问过岭,次年春即冒险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下了此诗。
14、此诗首句只叙事,不言情,但情感自生。第二句中的“龙钟”是沾湿的意思,全句说:揩眼泪已经揩湿了双袖,可是脸上的泪水仍旧不干。这种写法虽有夸张,却极朴素、真切地再现了一个普通人想家想到极点的情态,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15、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16、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17、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18、情感寄托与灵魂归依
19、20世纪新诗对乡愁的表现,很早就显示出文化乡愁的倾向。闻一多20年代留学美国时的《忆菊》,把“四千年的华胄名花”菊花等同于祖国,作为中心意象的“菊花”,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冯乃超20年代写于日本的《乡愁》,思念故乡如画的风景:“我爱石砌的环拱的桥头/与桥底缓慢的浊流/橙黄的月亮照着黄色的小船/我念木版画里的苏州”。另一首《南海去》,借送弟弟们回国,表达了对物产丰饶的南海家乡的眷念赞美之情:“南海去/我的故乡在南海里/农园四季有花开/茉莉的幽香/烘我初恋的心爱/鸡冠的鲜红/焚着情热的花蕾//南海去/灰蓝的屋宇/花岗岩的石柱/龙眼的果树结圆珠/荔枝的老红胜胭脂/七月的阳光池水里/七月的鲜红南海里”。这两首诗中都含有地域文化成分。
20、白话文: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二、抒发诗人思乡的诗句
1、该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早见于唐朝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2、一个反题:客舍似家家似寄
3、季节、风景和风俗中氤氲着丝丝缕缕文化的愁绪。林耀德的《穿着中国的服饰》,通过对早晨从“长堤走过”的一位少女穿着的“中国服饰”的细致入微的刻画,从服饰文化的角度,表现了海外游子的思乡情感和文化认同心理:
4、“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在不经意间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尽的乡愁;“满”字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5、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6、王湾《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暗含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7、第二句“欲作家书意万重”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
8、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9、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10、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11、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2、不过,即使是拆开信封,也不一定就要补充什么。这就是心灵微妙的变化的反映,诗人通过“又开封”这一动作,清晰地表达了出来,这振动和变化的缘由就是思乡的情感。从结构上说,这也不是单纯的平面层次,是由动作,反映出了心灵的微妙感受的变化。和“断肠人在天涯”,“悲秋常作客”这样的诗句表达的情思相比,这是一种内心微妙细腻的情思,诗人用平易语言表达出来了,没有过多的渲染和修饰,也是感人至深的。
13、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不仅是地域的表征,而且规定着地域的质性,对家乡的思念在更深的层次上就是对文化的孺慕。“文化制约着人类”,家乡的一方水土上,有着独特的自然风景、民情风俗、历史传说、文学艺术,构成自成体系的文化传统,使生长于斯的人从小置身其中,浸润濡染,渐成习惯。一旦离开自己的家乡客居异地,人地生疏,满目异俗,多有不适,游子便会从地域乡愁中滋生出更深刻的文化乡愁。余光中回顾数度旅居美国的经历时曾说:“远适异国,就算是待遇不薄,生活无忧,但在本质上始终却是一种‘文化充军’”。所以,异乡即使安乐丰饶,游子也会感到“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14、王安石评价张籍的诗“看似寻常奇崛”,这句话在这首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15、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16、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便很容易体验到异乡感。如余光中的《新大陆之晨》所写,这种以种族和文化龃龉为底蕴的尖锐刺人的异乡感,几乎无处不在,从卧具到早餐到语言到长相到环境,都能引起游子条件反射般的身在异乡的感觉,唤醒并强化游子的种族、文化归属意识。游子们深知“异国无根的一代,/永远没有下一代”,他们甚至从“西瓜”的甜美悟出了“根”的重要:“一个个沉默挺腹的西瓜,/隐藏在丰颐甜美的背后,/竟是那贴向泥土的根蒂;/所以家国的贴切,/实在是甜美的根源”(张错《火传》)。因此他们要求结束这种无根的异乡漂泊,明确表达了企慕的家国的回归意识:“我们需要更完整一点的国,/和更美满安定的家”(张错《沧桑》)。
17、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定居。//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迺慰迺止,迺左迺右,迺疆迺理,迺宣迺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家室。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迺立皋门,皋门有伉。迺立应门,应门将将。迺立冢土,戎丑攸行。
1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9、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2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三、寄托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
1、长江悲已滞,念将归。
2、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的两句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3、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4、在古典诗歌中,蔡琰的《悲愤诗》叙写自己被掳往南匈奴的边地思亲痛苦,较早流露了文化乡愁意味:“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思父母,忧念无穷已”,既有气候不适的地域因素,也有民风习俗不适的文化因素;传为蔡琰所作的《胡笳十八拍》,咏叹被掳后的乡思,也是由地域和文化双重不适刺激引发的:“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披甲兮为骄奢”、“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原野萧条兮烽戍,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正是地域和文化的双重不适,使得女诗人“凄楚流恨”,“恶居于此”。此后的古代乡愁诗中往往含有文化乡愁的因素。
5、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6、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7、台风季,巴士峡的水族很拥挤/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黄河太冷,需要掺大量的酒精/浮动在杯底的是我的家谱/喂!再来杯高粱//我的怒中有燧人氏,泪中有大禹/我的耳中有涿鹿的鼓声/传说祖父射落了九只太阳/有一位叔叔的名字能吓退单于/听见没有?来一瓶高粱//千金裘在拍卖行的橱窗里挂着/当掉五花马只剩下关节炎/再没有周末在西门町等我/于是枕头下孵一窝武侠小说/来一瓶高粱哪,店小二!
8、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9、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10、《逢入京使》中,表现出诗人豪迈胸襟的句子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1、服饰不仅是一种性别、年龄符号,它更是一种种族、文化符号,中国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表征。对寄居海外、满目异俗的炎黄子孙来说,“穿着中国的服饰”,不正是他们思乡怀国、寻根溯源、认同本土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吗?
1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3、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14、唐 武则天《唐享昊天乐 .第十二》
15、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16、“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17、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18、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增添了欲归不得的怅惘,思绪变得更加复杂多端了。
1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
20、韦庄《章台夜思》中的名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与本诗“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都有“雁足传书”的相关描述,两诗中诗人通过“雁足传书”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四、用梅花寄托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
1、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2、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3、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4、这是一首五律诗,颈联被明代胡应麟赞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时序匆匆交替,这怎不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诗中“生”“入”用了拟人手法。虽是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含理趣。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5、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6、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7、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是王勃的名篇,是他供职长安时写的一首送别诗。开头两句把秦地的长安遥接蜀地的五津,绘出一幅风烟迷离的壮阔图画,同时寓有离别之意。送客的况味本是令人凄伤的,但诗人用豪健的言语安慰友人,一扫通常送别之作的哀愁之气,显示出大丈夫洒落的胸襟。“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化用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句意,语言更精炼概括,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0、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1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12、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含蓄地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4、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回乡偶书》
15、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16、诗中与“我底妈”、“我底姊”并置的“那人儿”,就是故乡的恋人。潘漠华写于同期的《游子》,与《落花》相似,留在游子“迷漠的记忆里”的,不仅有“父亲干枯的眼睛,/母亲没奈何的空安慰,/兄弟姊妹底对哭”,还有“那人儿底湿遍泪的青衫袖”。余光中的名诗《乡愁》的前三节,亦是血缘亲情和爱情合写。厂民30年代的《采桑女》值得特别关注:
17、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8、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19、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20、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五、用月来寄托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
1、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
4、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5、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云南平定,康熙帝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6、《次北固山下》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
7、长风几,吹度玉门关。
8、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0、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11、在诗中,诗人写自己和家乡亲人相互思念,使这一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12、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风平浪静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13、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抒发诗人思乡的诗句【94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