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及注音【132句文案】

一、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

1、市罢:集市结束。

2、示例:你可千万不要学~。

3、其:他的,指郑人的。(代词)

4、至之市——至,到。之,往,去。市,集市。

5、韩非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著有《韩非子》,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

6、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7、度(duó):衡量。用尺子度量的意思(动词)

8、置: 放,搁在。(动词)

9、欢迎加入读书吧俱乐部。

10、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11、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12、韩非的书传到秦国,秦王赞赏韩非的才华。不久,因秦国攻韩,韩王不得不起用韩非,并派他出使秦国。

13、第二个,“至之市”中“之”是一个助词,放在动词谓语和宾语之间,表示朗读停顿,没有实在意义,只有语法功能。

14、第三个,“而忘操之”中“之”是一个代词,指自己“量好的尺码”。

15、这是先秦时期一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所写的《外储说左上》;它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但它更像是一则寓言,主要说的是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情愿相信自己丈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直接试鞋试出来的结果,宁愿相信外界数据也不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

16、《郑人买履》的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自己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上去,却忘了带尺码。已经拿到了鞋,就说:“我忘了拿尺码。”便返回家中取尺码。再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17、者:(怎么样)的人。

18、秦王认为李斯言之有理,便抓捕韩非。廷尉将其投入监狱,后逼其服毒自杀。韩非想上书始皇帝,被拒绝。后来始皇帝后悔了,派人赦免他,但是韩非已经死了。

19、本篇文章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是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主要讲明君治理国家要有办法,全文分为六章,分别从“忠言逆耳”、“民为利/士为名”、“以身作则”、“诚信”等方面论说,至今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值得后人借鉴和学习。

20、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法治思想,适应战国末期治理乱世的历史环境,对秦王朝统一中国功不可没。"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中央提出的治国方略,韩非的法治思想是在战国末期礼制遭到严重破坏的形势下形成的治国思想。"

二、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及注音

1、③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2、者:(怎么样)的人。(定语后置)

3、有一天,他看自己脚上穿的草鞋,心想:“我现在有钱了,也有一门手艺了,是时候应该有一双属于自己的布鞋呢。总穿草鞋也不好,太容易伤脚了。”他先量自己的脚,量好后,却把尺寸丢到一边。

4、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5、已:时间副词,已经。

6、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郑国人)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郑国人)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终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7、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8、那人听后,摇摇头,觉得王田无药可救,便扬长而去。

9、战国时期,有一个郑国人,想为自己买一双新鞋子。去集市之前,这个人预先找来一小段绳子,用它比着自己的脚,事先量好自己脚的长短尺寸,然后就高高兴兴地出门了。

10、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

11、每天背诵一篇小古文,语文成绩差不了。一起来欣赏今天的小古文吧。

12、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就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鞋呢?”他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3、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4、郑大脚却说:“我信不得我的脚,我相信用尺子量过的尺寸!”

15、人家要得是古文每个字的意思,好象不对吧.看我的!郑人买履(古文意思)有个想买鞋子郑国的人,先量了自己脚的尺码,并把尺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集市了上,忘了带尺码。他已经得到鞋,说:“我忘记带尺码了。”回去取。立即返回,集市已散,终没得到鞋。人说:“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打的好累呀.我们刚学了.你放心我是好学生!呵呵!~

16、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17、他来到了集市上,集市人很多,张明东逛逛,西看看,来到了一家卖鞋的店铺,伙计看到有客人来了,很热情把他迎了进去。张明在店里看了好一会儿,找到了一双自己满意的鞋子,伙计把鞋子拿出来,张明连忙到口袋里拿尺码。但是,尺码没找到,自己却急得满头大汗,这才想起自己忘带了。伙计在旁边看了,问他:“客人,你找什么了?”张明答道:“我尺码忘拿了,我回家拿。”说完不等伙计答话,就急匆匆回家了。

18、度(dù):名词,量好的尺码。

19、用 法 主谓式;作定语、状语;含贬义

20、在他文章中出现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了。

三、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放在座位上。等到到集市上去的时候,却忘了拿尺码.已经拿到鞋子了,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于没有买到鞋。

2、(半面)《后汉书·应奉传》“奉少聪明”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奉年二十时,尝诣彭城相袁贺,贺时出行闭门,造车匠于内开扇出半面视奉,奉即委去。后数十年于路见车匠,识而呼之。”后因用以称瞥见一面。《北齐书·杨愔传》:“其聪记强识,半面不忘。”唐钱起《赠李十六》诗:“半面喜投分,数年钦盛名。”

3、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终没有买到鞋子。

4、过路人听了哈哈大笑起来:“真是个傻冒,难道这尺码不是用你的脚量出来吗?有了脚还需要尺码吗?”

5、郑人有欲买履者:此名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且:将要。

6、他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可能相信自己的脚的。

7、操:动词,拿、携带。

8、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9、置:放,搁在。(动词)

10、一大早,他就去了集市。到集市的时候,他突然想起来自己忘了带那张写着尺码的纸。他对买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已经量好的尺码,我现在先回去拿。”说完就赶回家里了。

11、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他到集市上去,却忘了带上量好的尺寸。他已经选好了一双鞋,想比比大小,发现量好尺寸的绳子忘记带来了,于是又急忙赶回家去取。等他带着绳子跑回来时,集市已散,他终没能买到鞋。别人知道后对他说:“为什么不用你自己的脚试一试呢?”他固执地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2、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法家代表人物,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门师兄。

13、注释:①度:量(长短) ②度:尺寸尺码

14、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15、怎么样,听了我的讲述,有没有觉得他真的和他的外号一样?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快来告诉我吧。

16、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①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②。”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7、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

18、tiāohǎolexiézǐ,cáifāxiàn:“wǒwàngledàichǐmǎ。”jiùfǎnhuíjiāzhōngnáchǐmǎ。děngdàotāfǎnhuíjíshìdeshíhòu,jíshìyǐjīngsànle,tāzuìzhōngméiyǒumǎidàoxiézǐ。

19、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

20、第一个,“而置之其坐”中“之”是一个代词,指自己“量好的尺码”。

四、鲁人锯竿入城文言文翻译

1、近义词 生搬硬套、死搬教条

2、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

3、正巧,有一个人路过此地,听见了王田的话,于是停下脚步上前问道:“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脚呢?”

4、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5、遂(suì):于是。

6、坐:同“座”,座位。⑫

7、第四个,“反归取之”中“之”是一个代词,指自己“量好的尺码”。

8、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韩非子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

9、一个路过的人听到了,问:“小兄弟,在这干嘛呢?唉声叹气的。”

10、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代表人物,韩桓惠王之子,大儒荀子学生,秦国丞相李斯师兄。

11、希望你们可以跟随木木老师

12、在现实生活中,的确也存在“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人,而且不在少数。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而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会僵化,行动就容易碰壁。

13、宁(nìng):副词,宁可,宁愿。自信:相信自己。

14、韩桓惠王之子,大儒荀子学生,秦国丞相李斯师弟。

15、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16、操:拿、携带。(动词)

17、何不试之以足:之,代词,代指他想买的那个鞋子,是特殊句式中的倒装句,正常语序应该是"何不以足试之?"意思是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鞋子呢?

18、点评:真心佩服小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她将一个做事固执,不听别人劝告的人物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故事情节完整,生动有趣!

19、田登作郡守时,忌讳别人冒犯他的名字,甚至连“灯”字也不让别人说。为此,他先后惩治了包括吏卒在内的许多人。于是,整个州郡内,人们都戏称“灯”为“火”。元宵节晚上放灯,田登允许人们前来游观,就让手下人写了一张公告榜贴出去,榜上写着:“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州郡中人人见了都暗自发笑,有人还编出歌谣讽刺道:“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20、tāhuídáshuō:“wǒníngkěxiàngxìnliànghǎodechǐmǎ,yěbúxiàngxìnzìjǐdejiǎo。”

五、郑人买履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1、而:顺承连词 意为然后

2、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春秋时代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3、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4、张明到家找好尺码,再来到店铺时,店铺关门了,鞋没买到。他呆呆坐在店铺门前,这时,有一个路过的人看见他,就问:“你怎么了?”张明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过路人。

5、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

6、韩非人虽死,但是其法家思想却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奉《韩非子》为秦国治国经要。帮助秦国富国强兵,终统一六国。韩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7、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8、韩非子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其关于法家学说的著作,为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9、韩非深爱自己的祖国,但他并不被韩王所重视,而秦王却为了得到韩非而出兵攻打韩国。韩非入秦后陈书秦王弱秦保韩之策,终不能为秦王所用。韩非因弹劾上卿姚贾,而招致姚贾报复,遂入狱。后李斯入狱毒之。

10、他便将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那个人。

11、他到了集市上,找到了鞋店,准备买一双鞋子。但郑大脚发现写着自己脚尺寸的纸条落在了家里。于是郑大脚赶忙回家去拿纸条。当郑大脚再次赶过来时,集市已经快要打烊了。鞋店老板看见了问:“都快要打烊,你怎么到这会才过来呀?”郑大脚说:“我打算买一双鞋子,我先用尺子量好了脚的尺寸,并把自己脚的尺寸写在了纸条上,然后我赶到集市上,发现纸条没拿,我赶回家拿上纸条,又赶来集市,耽误了时间,你这店铺都快打烊了!”

12、这个郑国人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只懂死守教条而不懂变通,没有头脑的人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的确是有的,而且并不少。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容易碰壁。

13、以法为核心,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改造了传统法律文化,对现代中国法治建设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指导意义。

14、别人问他:“买鞋时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穿一下,试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那可不成,量的尺码才可靠,我的脚是不可靠的。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5、到了集市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郑国人好不容易挤进去,找到了卖鞋的。刚想买,却发现自己没带尺码。他对老板说:“老板,我先去拿尺码,回头再来买,记得等着我。”老板建议:“客官,你为什么不穿上试一试呢?”郑国人不听:“不行,我只相信尺码,尺码是可靠的。对不起,我先走了。”老板追在他身后喊:“别走呀!穿上不行吗?”可是,老板跑不过郑国人,只好回去了。

16、第五个,“何不试之以足”中“之”是一个代词,指“鞋”。

17、这个文言文告诉我们人要学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有个买鞋的郑国人,把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放在座位上,等到了集市挑好了鞋子才发现自己没有带尺码,又回家去拿,回来时候集市已经没有人了,他没有买到鞋,他说自己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这个文言文告诉我们人要学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是寓言故事。

18、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9、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0、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本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本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本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六、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

1、郑人买履 (zhèng rén mǎi lǚ)

2、古义;在古时候和文言文是一种解释,今义;在现代社会又是一种解释.例如'妻子'古义是妻子儿女.今义是指男人的配偶.。

3、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抄袭给你看的撒

4、张明听了,抓抓头,好象明白了什么,又好像……

5、矛与盾: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牌坚固,什么东西都刺不进去。”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东西都能刺穿。”有人说:“用您的矛刺您的盾怎么样?”这个人被问得没话可说了。郑人买履: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究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6、一天,郑大脚要去集市买一双鞋子。在这之前,他先用尺量了一下自己的脚,接着把他脚的尺寸写在一张纸条上,后他就出门了。

7、履:鞋子,革履。(名词)乃:于是(就)

8、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9、有个郑国人打算去探亲访友。去做客,衣冠得整洁呀!于是他对着镜子,换了身衣服。正准备出门时发现鞋子嫌小了。于是,他量了量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椅子上,买鞋去了。

10、旁边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呢?”

11、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终没有买到鞋子。

12、韩非子的文章说理精密,文笔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

13、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4、履:鞋子,革履。(名词)

15、翻译: 郑国有一个人准备到集市上去买一双鞋,在家先用一根小绳量好了自己脚的长短尺寸,随手将小绳放在座位上,起身就出门了。 来到集市想起小绳被搁在家里忘记带来。拿到鞋说:“我忘拿尺寸了。返回家中,拿了小绳又急急忙忙赶往集市。等他到了集市,集市上店铺已经关门。他鞋没买成。

16、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7、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18、(小古文)《拔苗助长》&《掩耳盗铃》注解及练习

19、郑人买履,是先秦时代一则寓言故事,出自战国《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它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但它更是一则寓言,主要说的是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20、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寸,然后就把尺寸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的时候,他忘带了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寸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终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你为何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2、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3、郑zhènɡ人rén有yǒu欲yù买mǎi履lǚ者zhě,先xiān自zì度dù其qí足zú,而ér置zhì之zhī其qí坐zuò。至zhì之zhī市shì,而ér忘wànɡ操cāo之zhī。已yǐ得dé履lǚ,谓wèi曰yuē:“吾wú忘wànɡ持chí度dù”。反fǎn归ɡuī取qǔ之zhī,及jí反fǎn,市shì罢bà,遂suí不bù得dé履lǚ。人rén日rì:“何hé不bù试shì之zhī以yǐ足zú?”曰yuē:“宁nínɡ信xìn度dù,无wú自zì信xìn也yě。”

4、郑人有欲买履(lǚ)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5、无奈,他瘫坐在地上,心想:“哎,今天回去肯定会被妻子骂的,明天一定要记得带尺码。”别人听了,问他:“你当时为什么不直接用脚来量呢?”他理直气壮地答道:“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我自己的脚。”

6、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7、《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共二十卷。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战国时期韩国人,为韩国公子,与李斯同学于荀子,喜好刑名法术之学,为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8、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9、点评:这个故事读来很是有趣,因为小作者真正抓住了故事的寓意,将郑人做事死板,不懂得变通的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特别是故事的末尾,显得意犹未尽,引发了人们进一步的思考。你读出故事的寓意了吗?

10、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自己的脚,并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于是就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就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鞋呢?”他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1、该随机应变的时候,也要有从善如流的态度。

12、生搬硬套,死板教条,刻舟求剑,墨守成规,冥顽不灵,胶柱鼓瑟,因循守旧。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及注音【132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