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翻译简短100字【120句文案】

一、刻舟记翻译

1、箬篷覆之:箬篷,用竹叶做成的船篷

2、核舟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高二分左右。中部高起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上面覆盖着箬竹船篷。船舱两旁开有小窗,左边和右边各四扇,总共八扇。打开窗子看,可见雕花的船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可欣赏到右边窗上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左边窗上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字,都涂了石青颜色。

3、(104)为:做,这里指雕刻。

4、(译文)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5、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盖大苏泛赤壁云。

6、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20)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27)右膝,诎(28)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7、船的背面较平,作者在上面提上自己的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叔远甫刻”,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书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8、第一层(2段),介绍船体结构,船舱部分。

9、(92)篆章:篆字图章。

10、全文语言生动平实、洗练,“核舟”的形象刻画得十分具体,其上的人物亦描绘得逼真而又生动,这些都无不体现了作者细腻的文笔。

11、魏子仔细地看了这只核舟后,十分惊奇道:啊,手艺实在是灵巧神奇啊!《庄子》、《列子》书中所记载的能工巧匠,被称赞像是鬼斧神工的很多,可是有谁能在不到一寸的材料上运刀轻松自如地进行雕刻,而又能刻得胡须眉毛都十分清楚的呢?

12、(译文)又刻了一个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迹的颜色是红色的。

13、本文所写的这件雕刻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它构思精巧,形象逼真,显示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本文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这件雕刻品的各个细节,然后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来写,从而鲜明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

14、那船的顶部较平,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个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15、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黍子左右。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16、花影文苑以精选原创长篇小说、微小说、散文、游记、诗歌(单首不超过20行,组诗限3首)发布。

17、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8、船的背面较平,作者的名字题写在上面,刻的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叔远甫刻”,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楚明白,字体的颜色是黑色。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19、古文名篇|李密《陈情表》全文翻译及解析,一起感受一千八百年前李密的孝顺之心!

20、山上淡淡地抹了一丝白云,遥远的青天粘上广袤的枯草,这时画角之声已经停歇在寂静的谯门。暂且搁住将要远行的船棹,勉强一起举起告别的酒尊。许多蓬莱阁上的往事,空空地回首,就象烟雾一样缭绕飞纷。遥看远处的夕阳之外,有栖归的寒鸦数点,静静的溪水环绕着孤独的乡村。离情别意使人清魂,正当这个时候,他的香囊已经暗暗脱解,爱情象罗带将轻易地离分。不用提起怎样进入青楼,如今薄情的名声依然犹存。这次一别不知何时再能相见也?胸襟两袖之上,白白地染上悲伤的泪痕。能掠起伤感之处,是在那高城已经望断,灯光闪烁的黄昏。

二、核舟记翻译简短100字

1、(11)箬篷覆之:(刻着)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竹叶做的船篷。之,代词,指小船。

2、(50)卷末:画卷的左端。

3、②今义:两个事物进行比较。

4、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5、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6、椎髻:居右者椎髻仰面

7、⑥若……状:好像……的样子。

8、(译文)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9、倒装句,定语“修狭者”后置,应为“盖简修狭桃核为之”。

10、(29)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

11、古文名篇|韩愈《祭十二郎文》全文翻译及解析,一起体会韩愈丧失爱侄的悲痛之心!

12、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32)各一人。居右者椎髻(33)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3、居右者椎髻仰面——

14、(47)为,做。这里指雕刻。

15、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核舟记》表现的多是古代人物,核舟“南湖红船”把写真肖像人物引入核舟创作中,写实刻画了党的一大代表,展现了“日出东方、开天辟地”的伟大创举,当为别开生面,既是古为今用,也是推陈出新,使古老的核舟艺术赋予了新的内涵。

16、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7、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涂成了石青色。

18、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19、(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20、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三、核舟记翻译简短的300字

1、(20)现,显露、露出。

2、③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径,直径。

3、如果有那么一个人,拿我的话来告诉我,我也一定会怀疑他撒谎骗人。可现在这却是我亲眼见到的事实。从这件作品来看,在棘木刺的,未必不能雕刻出母猴来。啊,手艺技巧也实在是太神奇了!

4、⑦历历数也: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5、他平放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6、(31)之:代词,代指“船舱”。

7、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8、(21)微侧:略微侧转(身子)。

9、记叙文阅读之整体感知

10、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刻着)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11、此文所写的这件雕刻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典故——“大苏泛赤壁”。它构思精巧,形象逼真,显示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这件雕刻品的各个细节,然后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来描写整个核舟,写了作者对核舟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家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赞叹以及对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赞美之情。

12、答:因为中间船舱的位置高起而宽敞,加上对联的颜色醒目,由此说起能引发读者兴趣;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舟的背景和主题,可以使读者通过想像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先写船舱,不仅可以增强浓厚的艺术情趣,而且也极其自然的引出下文中船头三人的情态的描述。

13、(57)绝:极,。

14、(109)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大苏,苏轼。人们称他和他的弟弟为“大苏”、“小苏”。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苏轼曾游赤壁,写过《赤壁赋》、《后赤壁赋》等作品。

15、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撑船的人。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火炉,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16、(88)了了:清楚明白。

17、①古义: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18、投稿邮箱:3195796802@qq.com

19、后对核舟所作的总结性说明,为的是加深读者对微雕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之巨的印象,同时自然地过渡到作者的议论,再一次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一微雕作品的赞美。结尾通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用以强调材料体积之小和雕刻的容量之大,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使文章如核舟一样,显得精细而完整,令人爱不释手。

20、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应为“则题名于其上”。

四、核舟记翻译及注释

1、(“衡”通“横”,横着)

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清风缓缓地吹来,水面不曾泛起一丝波纹。徐,缓缓地。兴,起。

3、⑧视端:眼睛正视着(茶炉)。

4、(其:他的,指佛印的)

5、此文通过白描的手法,详细而有条不紊地记述了他所得到的一个微雕作品——核舟,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6、明朝有一个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图案。

7、(71)椎髻:梳着椎形发髻,名作动词。髻,在脑上或脑后挽束起来。

8、(37)其,代词,那人。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端,形容词,直、正。容,容貌。

9、(译文)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身子,

10、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1、第2—5段,详述核舟之“奇巧”。

12、①卷端:指画卷的右端。

13、(30)可历历数: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可,可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14、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肢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15、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

16、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鲁直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像极了佛教的弥勒菩萨,坦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他平放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17、(40)则,副词,就。题,书写,这里指刻上。名,字。

18、关注+转发,就是大的支持!

19、明朝(有一个)有特殊技艺(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部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

20、原文:明朝末年魏学洢《核舟记》

五、核舟记翻译及原文一句一译

1、(13)雕栏相望: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焉,语气助词,无义。

2、第四段分述。而舟子一个悠闲,一个专注

3、明朝有个特别手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

4、《核舟记》的文体是古代的散文。“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成分。求采纳

5、判断句,动词“为”表示判断,可译为“……是……”。

6、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7、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8、人物:为宫室、器皿、人物,

9、魏学洢经历了人生巨变,世态炎凉,一下子成熟了很多,他明白自己做官的希望破灭了,只好与周边的普通劳动人们交往,以此来排解心中的苦闷,这期间他写出了传世名篇《核舟记》,记载了一名微雕工艺师的高超技艺和敬业精神。

10、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竟然,尚且)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11、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中国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人,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12、明代名篇《核舟记》把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高深、精巧描述得真切而生动,读起来感人至深。王叔远的核舟更是吸引了一代又一代民间艺人为之神牵梦绕,不断复制和再创造。

13、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1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14)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15)”,石青糁之

15、第二小层(第3段)介绍船头部分,写舟上游览者——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和神情。这一层对表现雕品的主题具有重要的作用,作者的介绍也为详细。除了细致地写出人物的衣着、姿势而外,还着意描述了苏、黄二人泛舟时的心情。从“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他们在这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记了现实的烦恼,而陶醉在画卷的美好意境里,这是何等豁达、放旷的胸襟!至于佛印的“矫首昂视”,则又给人一种洒脱不群的感觉。这就自然成为苏、黄二人神情的陪衬,使画面显得不单调。

16、核舟的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设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可以看到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17、①古义:通“拣”,挑拣。

18、曾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曾,竟然。盈,满。

19、(译文)黄鲁直左手拿着画卷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卷,好象在说什么似的。

20、(18)盖:大概,原来是。

六、刻舟记翻译

1、(43)而:表并列,并且。

2、核舟记第一段和后一自然段可以看出说明的对象是核舟。《核舟记》开头第一段便将民间艺人王叔远的雕刻技艺评价为“奇巧”,点明其雕刻技艺的总特点为“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后一段作者发出“技亦灵怪矣哉”的赞叹,不仅照应文章开头,也进一步突出核舟“灵巧”的特点。

3、各隐卷底衣褶中——

4、倒装句,状语“若蚊足”后置,应为“若蚊足细”。

5、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神奇啊!“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

6、——倒装句,定语“相比者”后置,应为“其相比者两膝”。“相比”是中心词“两膝”的后置定语,“者”用作后置定语的煞尾,相当于“的”。

7、省略句,“居”后面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应为“居右者椎髻仰面”。

8、第6段总述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由衷地赞美雕刻者精湛的雕刻技艺“技亦灵怪矣哉!”。

9、船头上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右边,鲁直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一同在看一轴字画手卷。东坡右手拿着画卷的右侧,左手搭在鲁直的肩背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两膝互相靠近,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10、(译文)核舟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四扇,共八扇。

11、(译文)明朝有一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

12、(40)石青:一种矿物质的蓝色颜料,这里译为用石青。

13、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窗户八扇;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刻有船桨,刻有炉子;刻有茶壶,刻有书画横幅,刻有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咦,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14、曾: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5、简: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16、《核舟记》作家作品+翻译注解+问题简答+文言知识归类

17、(1)明,明朝。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曰,名叫、叫作,不译作“说”。

18、(译文)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室、器皿、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

19、译文:核舟首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遮盖着。旁边开了小窗户,左右各四扇,共有八扇。打开小窗看,两边的雕花栏杆正好左右相对。关上小窗,只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并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20、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佛印(苏轼的好友)位于右边,鲁直(黄庭坚)位于左边。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核舟记翻译简短100字【120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