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桃花源记原文
1、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2、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3、2021年部分省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
4、(35)鸡犬相闻:(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5、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
6、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
7、背诵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好的方式便是“跟着”武陵人的脚步,置身其中,后把一路上的故事分享给太守。而《桃花源图》便是仇英此趟“尾随”的所见所闻。
8、(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
9、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样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说自己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想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10、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1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12、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13、③或至百二三十岁。()
14、光一下子刺到了武陵人的眼睛,他用手稍微挡了一下。紧接着,开阔明亮的场景给他的视觉带来一场冲击。
15、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16、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17、这个幻想中的桃花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
18、huò、yǎn、qiānmò、yì、tiáo
19、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与外人间隔。
20、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在那儿,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
二、桃花源记原文手写图片
1、规: 计划,打算。(词类活用)
2、(27)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
3、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文中描写桃源人精神状态的语句是:;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语句是:;描写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是:。
4、快乐语文天地2020年中考名著阅读知识汇总
5、林子的尽头是溪流的源头,于是出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亮。渔人于是离开船,从洞口进去。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完全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6、为陶渊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痛苦生活而叹惋。
7、(65)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说。
8、桃源里的人叮嘱他不能告诉别人,可这是武陵人向往的生活,他希望世人皆知生活应该如此美好简单。而且自己竟然遇上了这种“穿越”的事情,自然想确认这不是一场梦。
9、例二:便舍船,从口入。(是“〈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的省略。句意:〈渔人〉就丢下船,从洞口进去。)
10、远近:偏义副词,这里指远。
1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2、E.规计划F.遂于是,就A.shě舍弃shè屋舍B.zhuó衣着zháo着急
13、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像陶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一任太守一类官职,家境早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1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交代了桃花源人来到此地的原因。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表现了桃花源人对战乱的厌恶、痛恨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另一方面暗写了作者对秦汉以来,特别是对东晋黑暗腐朽社会的否定。
15、(9)杂:别的,其他的。
16、异:意动用法,“以……为异”,对……惊异、诧异。(词类活用)
17、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八九年级上册古诗文译文+赏析
18、例一:问所从来(是“问之所从来”的省略。“之”代“渔人”。句意:问〈渔人〉从哪里来。)省介词:
19、邑人()诣太守()垂髫()
20、2022部编语文七至九年级课文朗读汇总
三、桃花源记原文翻译注释
1、“我这是穿越的剧本?”
2、(42)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3、古义:隔绝,不通音信;今义: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
4、②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5、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了
6、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7、相唤共同致农耕,天黑还家自休息。
8、A.问/所从来B.后遂/无/问津者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9、③文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文中突出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是:;文中突出“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句是:。
10、隆安二年(公元398年),渊明加入桓玄幕。隆安四年初(公元400年)奉使入都,五月从都还家,于规林被大风所阻,有诗《庚子岁五月从都还阻风规林》,表达了他对归家的渴望和对园林对旧居的怀念。一年后因母丧回浔阳居丧。
11、缤纷:繁多而错杂的样子。
12、屋舍俨然(房屋,名词)
13、《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14、本文的行文线索是。
15、译文:田间小路交错相通,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田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都跟桃花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闲快乐。
16、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合集
17、为了突出主旨,作者从自然景象和生活情景两方面描绘了美丽祥和的桃花源。自然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生活情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作者所描绘的理想境界的生活图景,寄托着作者的社会理想。
18、快乐语文天地2020中考语文复习知汇总
19、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而这田园生活也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等消极思想。
20、忘路之远近(助词,的)
四、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1、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他顺着小溪划船行走,不记得路程的远近。突然到了一片桃花林,生长在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其他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在地上散落着。渔人对此觉得十分惊奇,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2、屋舍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3、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八九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4、①陶渊明潜元亮东晋安乐宁静的,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②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发现访问离开③土地平旷,房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85)欣然:高兴的样子。
6、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7、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总复习阅读理解解题策略梳理
8、豁然开朗: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9、那里的人见了渔人,竟然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那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的往来。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这个人给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也各自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在这里住了几天,就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人说啊!”
10、包括标点一共395个字。《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11、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
12、捕鱼为业(动词,作为)
13、陶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说,或名岱或名茂),父亲具体事迹已不可考。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初的家境不坏。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十二岁庶母辞世。
14、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5、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
16、译文: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菜饭食(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就告别离开了。桃花源人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向外面的人说啊。”
17、武陵人受到了全村高的接待仪式——喝酒吃鸡。
18、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开始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19、八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全集目录+复习
20、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句意: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五、桃花源记原文拼音
1、本文大约作于永初二年(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其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无法改变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的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
2、本文大约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其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无法改变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
3、(71)不足:不必,不值得。
4、(72)为:介词,向、对。
5、从小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他早年曾受过儒家教育,有过四海为家的志向;在那个老庄盛行的年代,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喜欢自然。又爱弹琴读书。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6、初中语文表现手法知识点汇编
7、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
8、jìmǐfèizǔrúyí
9、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一带。
11、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12、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16个常考题+答题模板!收藏!
13、倦游人自不寻源,琴弹归去来兮赋。三十五天悬道书,何人敢犯龙威怒。
14、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15、(75)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做标记。处处,到处。
16、舟逐古津远,绿树蘸波圆。缃桃红浅,一川相映落英繁。
17、秦王暴政乱纲纪,贤士纷纷远躲避。
18、元嘉元年(公元424年),颜延之为始安太守,与渊明结交,有轶事颜公付酒钱。
19、表现人民生活恬适、和乐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0、兹来亦是桃花渡,桃花未开杏花暮。杏花也复可怜人,何必桃花问前度。
六、桃花源记原文
1、D、诣太守,说如此古义今义
2、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和今义。(至少三个)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6、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8、与世隔绝:不与人来往,或已以局外人的身份看待事物。
9、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这指老人。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这里指小孩子。(借代修辞)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10、虽无年历记时日,四季推移自成岁。
11、第一问:渔人“具言”,主要是回答桃花源中人的问题“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如:今是晋,秦之后尚有汉、魏,魏之后方为晋。点拨:作者不正面详细叙述这一对话过程,却用总述的方式把它浓缩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很好地反映了陶渊明文章的语言风格。
12、第一部分(①):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13、八上‖《寂静的春天》17章合集
14、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生活安逸的地方。现用来比喻一种虚幻的超脱社会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境界。
15、初中语文重点文体知识梳理(含中考语文高频考点分析与总结)
16、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
17、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8、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抒情、写景、议论紧密结合,情景交融,从中反映了作者的个性,他的清高自赏和不与世俗同习。
19、(5)行:行走这里指划船。
20、武陵人仿佛遇到了知音。
1、部编版初中语文各年级上册教学资料汇总
2、(名著课堂)《水浒传》(1~100回)每回试题及答案
3、C.jiān房间jiàn间隔D.shuài率领lǜ圆周率E.yǔ语言yù不以语人
4、俨然:整齐的样子。(古今异义)
5、(36)种作:耕种劳作。
6、皆出酒食(动词,拿出)
7、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8、世外桃源是理想,也可以是现实。
9、(44)从来:从……地方来。
10、桃花源记——陶渊明(魏晋)
11、(40)黄发垂髫(tiáo):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象征,用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12、豁然()俨然()阡陌()()
13、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
1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桃花源记原文手写图片【134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