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哲学观点是什么
1、黑格尔的哲学问题
(1)、大的天才尽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让微风吹来,眼望着天空,温柔的灵感也始终不光顾他。
(2)、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对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3)、一个拥有真正美的心灵总是有所作为的,并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4)、“主体”和“自由”是黑格尔规定“精神”的两个核心概念。精神的首要特性是辩证的运动,而“主体”就是运动的主体。主体在运动中逐步地完善自身,同时实现精神的价值。主体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精神的价值,它就获得了多大程度的自由。主体首先转向自身,在自我意识中获得思想的自由;这种自由的自我意识即主体性。其次,主体在创造文化的历史中获得政治上、生活上的自由。后,主体在认识精神的艺术、宗教和哲学活动中获得完全的自由。黑格尔肯定西方文化的不同形态,如希腊哲学和艺术、希腊罗马宗教和犹太教、基督教和近代哲学都有不同程度的主体性和自由,它们构成了人类精神进步的环节。他否定中国伦理具有主体性和自由,无异于把中国伦理排斥在人类精神之外。
(5)、知识不是从学习得来,而只是对于已经存在于心灵内、灵魂内的东西的一种回忆。
(6)、大部头的《逻辑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逻辑”,是黑格尔在写作《哲学全书》之前所写成的。
(7)、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是贯穿其体系的辩证法。《不列颠百科全书》说,黑格尔“渊博的具体知识则为他提供坚实的基础。他发现一切事物——逻辑的、自然的、人的、神的——都可纳入辩证法的架构,在正题与反题之间几度徘徊,随后又回到更高级、更丰富的综合”。
(8)、应该承认,哲学思想是指导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的思维基础,而新闻传播思想是在此基础上开始并且掺和着许多现实因素而形成的对新闻传播活动根本、直接的指导思想。
(9)、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时代略晚于康德,是德国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黑格尔出生于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首府斯图加特;卒于柏林,柏林大学(柏林洪堡大学)校长任内。
(10)、现代自由的出现,是历史的一个必然产物,也是历史的一个偶然产物。
(11)、理性是一切事物的目的;哲学的这种进步给了这个命题以解释。
(12)、人的一切文化之所以是人的文化,乃是由于思想在里面活动并曾经活动。
(13)、为了一个永久的目标,不得不赋予一个永恒的记忆。
(14)、20世纪,黑格尔哲学重新受到广泛重视。黑格尔研究成了国际现象,不同阶级、不同的学派,都提出自己的解释,从中引出自己的结论。今天东西方很少有哲学家和哲学派别不同黑格尔发生直接和间接的关系。
(15)、黑格尔派或新黑格尔主义,成了历史现象。但黑格尔哲学却在发挥自己的作用,启发当代人的思想。在中国,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中有影响的一位哲学家,他的哲学也正在得到较以往更深入的研究。
(16)、“中国”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起着反衬西方文明的作用,没有中国的落后,也就显现不出黑格尔所处的西方文明的先进;反过来说,没有黑格尔所代表的西方文明的立场和观点,中国也不至于那样落后不堪。黑格尔按照他的评判模式,在他所了解的关于中国的材料中,解读出他所要看到的、一切低级、落后和愚昧的东西。如此解读是系统的,全方位的,举凡哲学、思维方式、语言、道德、政治、宗教等等方面,凡是他认为人类精神有进步的领域,都有“中国”阴影的反衬。
(17)、他声称,宇宙是一个演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目标或目的,即宇宙理性的目的。而在这个过程中,矛盾是一切生命和运动的根源。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矛盾的原则统治世界——这就是黑格尔由低到高、不断发展、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
(18)、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作出决定。
(19)、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
(20)、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高尚的东西。
2、黑格尔哲学思想诠释
(1)、黑格尔认为,“逻辑”的起点是概念;冥顽不灵的理智、无意识的理智,是展开了的概念;自然是逻辑观念演化成精神所经过的转化阶段;然后,体现或外在化于自然中的观念,复归于自身而变成为精神——在精神中观念向自己显示自己。
(2)、无知者是不自由的,因为和他对立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
(3)、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任何事物内部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就像老子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形式上具有的特点,从量变开始,质变是量变的终结。
(4)、理念首先是逻辑地演进,从纯粹的存在、按照否定的原则一直发展到理念,完成了理念的自我认识。
(5)、历史不是幸福生长的土壤。历史书中的空白页是人类的幸福时期。
(6)、只有在一个卓越的共同体中,我们才能够谈论一个统一的社会或文化。
(7)、是与无并非仅仅消亡于对方之中,事实上它们只是无法区分的。
(8)、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观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是不彻底的。
(9)、马克思充分肯定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把辩证法从他神秘的哲学体系的束缚下解救出来,。并且继承了他的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核。
(10)、他是他自己本身的目的他自身中有一种无限的价值、一种永恒的使命。
(11)、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乃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抑他人的伟大使之与他人相齐。
(12)、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庙,其他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
(13)、所谓学习是指接受一种异己的东西进入思维的意识,这乃是用事物去填满一个空的空间的机械联合过程,而这些事物对于这空间乃是生疏的、不相干的。
(14)、人类从历史学到的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15)、我们对一个人的质疑和反驳,必须从接受他的前提开始,提出的质疑和反驳才是有效的。
(16)、在纯粹光明中就像在纯粹黑暗中一样,看不清什么东西。
(17)、爱情确实有一种高尚的品质,因为它不只停留在性欲上,而且显出一种本身丰富的高尚优秀的心灵,要求以生动活泼,勇敢和牺牲的精神和另一个人达到统一。
(18)、(5)理性及表现形式也只是意志和欲望的表现。
(19)、婚姻实质上是伦理关系。婚姻是具有法定意义的伦理性的爱。
(20)、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3、黑格尔哲学有什么思想
(1)、个性像白纸,一经污染,便永不能再如以前的洁白。
(2)、而在黑格尔那里,他认为只有矛盾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不仅仅只是二律背反,他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矛盾,而世界的历史的发展其实就是精神的外化的过程,只有精神发展了世界才能发展,黑格尔认为拿破仑就是行走的的精神。辩证法在黑格尔那里成为了他真正的意义,才得到了他的发展。
(3)、(4)整个大自然以及无生命的事物也不例外。
(4)、有一些宝贵的东西作为它的目标时,生活才有价值。
(5)、黑格尔还把中国的宗教与专制政治联系在一起考察。他说:“在中国,个人没有独立性,所以在宗教方面,他也是依赖的的,是依赖自然界的各种对象,其中崇高的便是物质的上天。” 黑格尔把中国宗教当作自然宗教,即崇拜自然物的宗教,“天”是物质性的。他显然接受了龙华民的解释,而不同意莱布尼兹对中国宗教的理神论解释。黑格尔把中国的自然宗教称为“国家的宗教”,并说“这就是皇帝的宗教,士大夫的宗教”,因为“皇帝居高的地位,是自然的主宰,举凡一切与自然力量有关联的事物,都是从他出发。”孔子的道德学说“与这种自然宗教相结合”。
(6)、在黑格尔之前,有人通过中西哲学的相似之处肯定中国哲学的存在和价值。黑格尔指责这种比较方式“纯属形式上观点”。比如,中国哲学以“一”为基础,与爱利亚派和斯宾诺莎以“一”为基础根本不同;中国哲学的象数与毕达哥拉斯以“数”为本源根本不同,不能把两者之间的差别看成是不重要,非本质的。
(7)、哲学思想在黑格尔1788年进入图宾根神学院深造的几年里,受I.康德、B.斯宾诺莎和J.-J.卢梭等人的思想影响。在大学时期的生活和学习,引导他开始研究政治和宗教,并对现实进行批判。他把哲学家与民众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同时指向宗教和专制制度。
(8)、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黑暗中一样,看不清什么东西。
(9)、黑格尔的体系有不少牵强附会、削足适履、生搬硬凑,甚至荒谬错乱之处,现在很少有人相信黑格尔的体系。但无论赞成他,还是反对他,人们都不能忽视黑格尔的辩证法。人们之所以不得不重视他的辩证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辩证法是用来论证历史进步观的,与“进步 / 落后”的二元对立密不可分。西方人看待文化历史现象,只要摆脱不了“进步 / 落后”两大阵营的对立,就无法摆脱论证历史进步观的辩证法。
(10)、自卑往往伴随着怠惰,往往是为了替自己在其有限目的的俗恶气氛中苟活下去作辩解。这样一种谦逊是一文不值的。
(11)、对于启蒙学者尊重的孔子及其学说,黑格尔投以鄙薄的态度。他说:“孔子的教训在莱布尼兹的时代曾轰动一时”,但实际上,在孔子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孔子所讲的只是道德常识,“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儒家经典《论语》也没有多大价值。从内容上看,孔子要求臣对君、子对父以及兄弟之间尽义务,“这种义务的实际只是形式的,不是自由的内心的情感,不是主观的自由”。从表达形式上看,《论语》充满警句箴言,反复申述,“毫无出色之点”。黑格尔甚至说:“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
(12)、这三大理论也是一个正反合的逻辑关系,量变质变的规律是事物内部的规律,而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是事物发展规律,而这三大规律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其余两个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展开的形式。
(13)、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
(14)、18世纪的一些启蒙学者在中国文化中推崇的是中国伦理精神,黑格尔着力反对的也是中国伦理精神。在他的眼里,中国的伦理道德甚至还没有被提升到“精神 ”的层次。“伦理”在黑格尔哲学中范围很广,不但包括道德,家庭、社会、国家、法律等,也属于“伦理”范畴。他对中国伦理的评价是:“凡属于‘精神’的一切——在实际上和理论上,没有束缚的伦常、道德、情绪,内在的‘宗教’、‘科学’和真正的‘艺术’,一概都离他们很远。” 黑格尔如是说的依据是,中国的伦理没有“主体性”因素,没有自由的精神。
(15)、实践“以客观世界为前提,作为他物的客观世界走着自己的道路”。
(16)、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处的人,才会没有出头之日。
(17)、马克思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结合起来,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谱写了哲学史上的新篇章。因此,黑格尔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功不可没。
(18)、给婴儿洗澡后,不能把婴儿连同脏水一起倒掉。
(19)、黑格尔哲学的大成就,是从世界观的高度用辩证法代替了形而上学。 黑格尔反对把世界看作固定不变、没有矛盾的东西。
(20)、一是“自在的”状态,此阶段以逻辑学的原则来观察;
4、黑格尔的哲学观点是什么唯心
(1)、义务所限制的并不是自由,而只是自由的抽象,即不自由,义务就是达到本质,获得肯定的自由。
(2)、小逻辑中,精简了大部分材料,但其哲学思想却是更成熟的。故而一般对黑格尔哲学的研究中,都以小逻辑为准。《逻辑学》(WissenschaftderLogik)(1812-1816)(作者于1831年计划出版第二版,但未完成时便去世)《哲学科学全书纲要》(EnzyklopaediederphilosophischenWissenschaften)(1817-1830)(全书分三个部分: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先后共出版过3个版本;其中逻辑学部分被称为“小逻辑”)附注:黑格尔所谓的“逻辑”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逻辑学,既不是传统的演绎逻辑,也不是近代的归纳逻辑,更不是逻辑斯谛或数理逻辑。
(3)、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时代略晚于康德,是德国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黑格尔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首府斯图加特;是柏林大学(今日的柏林洪堡大学)的校长。
(4)、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象征着了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黑格尔,德国哲学家,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斯图加特,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政治哲学家。他对德国的国家哲学作了系统、丰富和完整的阐述。
(6)、二是在空间、时间中的“自我显现、自我异化”和“他在的”状态,以自然哲学来观察;
(7)、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乃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抑他人的伟大使之与他人相齐。
(8)、黑格尔的《逻辑学》三大理论: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三个辩证法规律在哲学上普遍性达到极限程度。这是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首先阐述出来的,恩格斯则将它从《逻辑学》中总结和提炼出来,从而使辩证法的规律变得更加清晰了。辩证法规律揭示的全是极限本质之间的联系,是抽象程度高的产物。
(9)、哲学史的本身就是科学的,因而本质上它就是哲学这门科学。
(10)、民族不是为了国家而存在的,民族是由国家创造的。
(11)、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
(12)、凡一切事物,其自身的真相,必然是思想所思的那样,所以思想即在于提示出对象的真理。
(13)、一个灰色的回忆,怎能抗衡现在的生动与自由。
(14)、历史是一条永动的河流,随着它的奔腾独特的个性不断被抛弃,并且总是在那个新的法律基础上形成新的个性结构。
(15)、我们所经验到的世界是由人的解释或虚构一层一层累积出来的。
(16)、历史首要的并不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而是精神获得知识的努力。
(17)、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语: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常缩写为G.W.F.Hegel;公元1770年8月27日—公元1831年11月14日),德国哲学家。
(18)、大逻辑里面的阐述,引用材料较多,但思想并不成熟;并且内容分布不均匀。而哲学全书中的逻辑学部分,也就是“小逻辑”,代表了黑格尔哲学中比较成熟的逻辑思想。
(19)、无知者是不自由的,因为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黑暗的世界。
(20)、此时,黑格尔尚未形成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仍然认为宗教高于哲学,认为哲学作为反思的思维不能把握生命和精神的无限性。这一看法不同于他以前的观点,到耶拿以后,黑格尔很快又放弃了这一观点,转入论证知识。
5、黑格尔的哲学史观
(1)、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对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2)、意志是世界的本质 ---所有事物的本质,都是意志。
(3)、我们的理性独立于特殊的关切,而规定意志的能力构成了我们的自主与自由,构成了我们的根本价值。
(4)、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的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
(5)、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建筑物则是凝固的音乐。
(6)、没有人能够替别人思想,如没有人能够替别人饮食一样。
(7)、在黑格尔看来,中国语言的落后反映了中国人缺乏精神、思想贫乏。他认为语言是“精神的特定存在”,“语言好像是思想的躯体”。一个民族的语言与它的精神和思想是一致的。他把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的区别看成是先进和落后的精神的区别。按照他的说法,在拼音文字中,一个名词由连续的语音表达出来,能够完整地表达一个独立概念,这是理智固有的有价值的表现思想的方式。象形文字把名词分解成不同的图形,从而切断了名赐概念、语言和思想之间的连续性,把思想限制在图形的空间形式中,使精神丧失活力。他因此说,象形文字只适用于像中国这样精神处于停滞状态的民族。
(8)、黑格尔认为,包括中国之内的东方“不属于哲学史”。但黑格尔不时用“中国哲学”这样的术语,那都是在否定的意义上使用的,并不表明黑格尔真的承认中国哲学的存在。在他的视野里,“哲学应从希腊开始”。通过希腊哲学与中国哲学的比较,黑格尔否定中国哲学的存在。爱利亚派首先提出了“纯有”的范畴,是哲学史的开端;与此相反,中国哲学以“无”为开端,“那就连手都不用转了,因为在转手之前,无已经转为有了”。在黑格尔的体系中,“无”是继“有”之后的一个范畴,是通过对“有”的否定而来的,如果认为“无” 在“有”之前,那就变成“表面的抽象游戏”。
(9)、黑格尔和康德、费尔巴哈三个人并列为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和集大成者。而黑格尔哲学思想中的“合理内核”部分——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
(10)、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11)、同时,在西方学术界中,黑格尔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至今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但是他在西方哲学中的地位是公认的。
(12)、历史活动源于“人的需要,冲动,倾向和热情。”
(13)、黑格尔又说:“孔子的哲学就是国家哲学”。中国的道德学说是为专制的政治服务的。在中国,只有皇帝一个人有自由,其他人一律没有自由,一切政令都出自皇帝,“臣民都被看作还处在幼稚的状态”。君臣关系是家庭的放大。“在家庭之内,他们不是有人格的个人,因为他们在里面生活的那个团结的单位,乃是血统关系和天然义务。在国家之内,他们一样缺少人格;因为国家内大家长的关系为显著,皇帝犹如严父,为政府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一切部门。”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黑格尔哲学思想诠释精辟9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