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总结性作品是
1、陀思妥耶夫斯基创造的总结性作品是
(1)、想想确实如此,如果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玲珑八面,事事周全圆融,那么他就不可能把全部精力放到创作中,也就无法取得创作上的辉煌。陀氏的性格特征明显投射在他的作品中,很多人物都具有陀氏自身性格某些特点,他极其敏感多疑的性格,也使得他对人性挖掘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度,这正是他作品特出了不起的特征。
(2)、俄罗斯有一个传统的节日那就是“群架日”,在冬季的后一天,春天来临的时候,在这一天俄罗斯人会吃饱喝足,然后双方会约上一些人,在河边或者草地上打群架。只要年满9岁就可以参加这个活动,通常这个节日都是男人参加,女人会在边上为他们加油助威。基本不会有人受重伤,因为边上会有裁判,当一个人被打倒了,就必须停下,不可以再继续追打,不过鼻青脸肿轻微骨折,有时候是避免不掉的。这个活动已经流传了几百年,当时人们是为了庆祝春天来了可以农耕了。
(3)、《群魔》作为一种个体言说,实际上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自己灵魂的拷问,他从一个革命主义的信仰者转变成一个虔诚的东正教徒,这与他个人的从谢苗诺夫刑场上在后一刻突然由死刑改为流放有关,在那里他体会了痛苦,使他变成一个信仰者,他不再相信革命会给人类带来进步,所有这些思想的冲突都始于他自己世界观的转变。
(4)、戴大洪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内心一直有一种情怀,简单地说,是宗教情怀。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对人产生根本影响的是人的道德,而不是物质生活的好坏,尤其在他接触底层民众之后,他认为宗教对俄国民众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5)、我们会为您提供优质的内容和服务,快和我们互动吧。
(6)、鲁迅的见解很精辟,道出了中国人难读懂陀氏作品的民族文化心理原因,有人将鲁迅的见解归纳为以下几点:“人类不能忍受太多的真实,人类不敢正视自身诸多的心理现象。人的灵魂深处本来就不安份,敢于正视自己,并向别人承认的人就更少,何况写出来曝光,这是人类心理的共同特征;把人放在万难忍受的境地,反复煎熬、磨炼,极力使他们在痛苦的极限中活得长久,这是常人无法接受的心理耐久力和承受力的考验;陀氏的‘快要破裂的忍从’,是太伟大的忍从,中国读者不熟悉、不理解。俄国人是笃信宗教的民族,基督教义深入俄国百姓。中国没有基督,在中国,君临一切的是‘礼’,而不是‘神’;对于千百年来以儒家中庸之道为处世哲学的中国人,对人对己都讲求既不过分又无不及。中国人世代承袭的人生追求的高境界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平和泰然,不习惯让心灵总是处于激烈的震荡和受难般的超越中。”
(7)、(9) 转引自彭克巽: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艺术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
(8)、1846年1月,《穷人》在《祖国纪事》上发表,受到了广泛的好评,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举成名。之后,他又先后写出了《双重人格》、《女房东》、《白夜》和《脆弱的心》等几个中篇小说。
(9)、陀氏文本揭示出,苦难和人悲剧性处境的深层原因在于人天性的盲目。为了使这个问题具体可感,作家引入了孩童形象。孩童形象的引入不仅是作家对孩童问题作为主题的关注和思考,也是作家使用的文本手段和叙述策略,是作家话语体系的组成部分,即从“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洞察人类本质的隐喻性表达。孩童身上单纯与盲目并存,这正与人类自身的双重性特点相吻合。
(10)、陀氏被人们称为现代心理小说家。他的心理描写主要表现人的潜意识层中的东西,即人的本能冲动、隐秘的恶和病态的思想,并在深入的心理剖析中揭示和挖掘人物的性格和本质。这就是他独具特色的“灵魂的拷问”。其次,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关注的不是人的现实生活,而是人的内心秘密:这里有野蛮的虐待狂、病态的受虐狂,有正常情况下的心理活动,也有超常情况下的心理活动。不仅如此,陀思妥耶夫斯基还以深刻的洞察力,发现了人身上的人性分裂、性格分裂、精神分裂、内心分裂。许多主人公都是双重性格、两副灵魂的人物。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经常出现此我与彼我、这一方面的我与另一方面的我的激烈搏斗,演出了一幕幕惊心动魄而又神秘莫测的“灵魂之战”。后,由心灵拷问进入意识流描写。19世纪的小说家大多描写的是人的正常心理,即使有时深入到潜意识的层次,也不构成作品的主体。陀氏小说中的人物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往往具有”双重人格“,特殊的心理状态要求作家用特殊的方法来表现。这就导致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愈来愈倾向于描写人物的深层心理,描写人物心理的非正常状态,如直觉、幻觉、预感、激烈的内心冲突、梦境等,大段的此类描写构成了“意识流”。
(11)、设计与哲学ID:PhilosophyDesign
(12)、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9世60年代写的一则笔记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段话:
(13)、如果说《罪与罚》夯实了陀氏伟大作家的身份,那么《卡拉马佐夫兄弟》则把陀氏推向金字塔的顶峰,使他成为第的伟大作家。
(14)、俄罗斯是一个女多男少的国家,女性比男性多了近1000万,所以很多俄罗斯女孩在本国的愁嫁,近年来也有很多俄罗斯女孩来到中国工作,然后嫁给了中国男人。
(15)、史航谈到,比起“高的山峰”,他更愿意用“低的天空”来形容陀思妥耶夫斯基,他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更像是穿越在那个时代,后没有下脚的地方。他“像一个正常人被关到精神病院,一个当代人被关到了俄罗斯的那个时代。他一直开着录音笔在记录”。
(16)、除了提出伟大的命题,书中对于一个杀人犯犯罪前后心理上的煎熬描写穷尽人的想象力的极限,把神经末梢的每一个颤抖都描述出来。你无法理解没有杀过人的陀氏为什么能获得比杀人犯本人还要真切的体验。
(17)、(2) (俄)Круглыйстол.«Проблема«реализмаввысшемсмысле»втворчествеДостоевского»//Достоевскийимироваялитература№20,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Москва(J),200.
(18)、这样一句话,可以成为我们从总体上认识陀思妥耶夫斯基,认识他全部创作的一把钥匙。
(19)、杰符什金为了帮助瓦尔瓦拉,自己搬到贫民窟,省吃俭用。但终,迫于经济条件,他还是难以把瓦尔瓦拉救出火坑。瓦尔瓦拉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得不嫁给地主为妾。《穷人》继承了普希金的《驿站长》和果戈理的《外套》描写“小人物”的传统,但比以往写“小人物”的作品有新的突破。他不但把19世纪40年代俄国社会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深受双重压迫的平民阶层的苦难充分展示了出来,而且把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描写得更为丰富,更为复杂。白夜《Белыеночи》经典名著《Белыеночи》故事情节:一位靠幻想度日的孤独的幻想家与自幼父母双亡、与奶奶相依为命、与房客私订终身的姑娘纳斯金卡四个夜晚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第一夜他们相遇;第二夜他们互相对对方袒露心迹,讲述各自的人生经历;第三夜,幻想家安慰女主并帮纳斯金卡传信给她的迟迟没有露面的心上人;第四夜,纳斯金卡依旧没有等来心上人,痛苦失望之余决心和幻想家在一起,给了幻想家以极大的希望,可是在回家的途中,纳斯金卡的心上人出现并把她带走了!后,他们各归其位,前者仍活在幻想之中,后者则与心爱之人步入结婚殿堂。好不容易碰到一个可以敞开心扉、准备与之度过一生的姑娘,在快要美满之际,现实却把它活生生的击碎了。
(20)、?《被侮辱与被损害的》《Униженныеиоскорблённые》《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是俄国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创作于1861年。全书由四个部分和一个结尾组成。故事发生在50年代末的彼得堡,正值农奴制崩溃和资本主义兴起的时期。资产阶级冒险家和骗子华尔戈夫斯基亲王同被他侮辱和损害的人们之间的冲突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华尔戈夫斯基一手制造了两个家庭的悲剧,一是他侵吞了贫穷、没落的伊赫德曼耶夫贵族家庭的仅有的一座田庄,并且为了娶拥有百万家产的卡佳做儿媳而破坏了伊赫德曼耶夫的女儿娜达莎同自己的儿子阿辽沙的婚事。另一个是斯密司老人一家,他的女儿被华尔戈夫斯基始乱终弃,骗走了财产,死于贫病交迫之中,斯密司也终死于贫困。斯密司的外孙女不能宽恕她的父亲——华尔戈夫斯基,她的倔强、带有疯狂的反抗精神引起人们对“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恨,显示了小说的现实主义力量。而小说当中这些不幸的人往往是逆来顺受,流露出毫无出路的绝望情绪。《死屋手记》《ЗапискиизМёртвогодома》死屋手记是一部描写沙俄时代监狱生活的纪实长篇小说,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期发表的一部重要、有影响的作品。
2、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创作特点
(1)、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公历1821年11月11日-1881年2月9日)的创作历程可以概括成一句话:“残酷的天才,关于人的一切痛苦的记忆”。鲁迅这么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这位先生,我是尊敬、佩服的,但我又恨他残酷到了冷静的文章。他布置了精神上的苦刑,拉了一个个不幸的人来拷问给我们看。他竟作为罪孽深重的罪人同时也是残酷的拷问官而出现了。他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他们,不但剥去了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要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洁白来。
(2)、他的另一部作品叫做死屋手记,是在自己坐牢的时候,回忆监狱的种种写的,可以说也是他的代表作品,这牢中的人形形色色,有好人也有坏人,但他却始终都在发现一颗善良的心。
(3)、作为曾经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成员,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这种发端于西方的否定性思潮并不陌生,甚至一度是这种思潮的拥护者和鼓吹者。进入19世纪60年代以后,多年的牢狱生活及社会上虚无主义的盛行使作家开始重新审视这一思潮。
(4)、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热烈地捍卫人的尊严,肯定人的价值和追求人的理想、人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尽管他探索到的并非都是真理,尽管他在世时更多地看到的是丑恶的现实和被扭曲的人性。他也是一个具有极强的艺术创新意识的杰出的艺术家,他对人性深度的开掘和“复调”小说艺术是对世界文学的重大贡献。
(5)、《九封信的故事》 《普罗哈尔钦先生》 《波尔祖科夫》
(6)、1860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返回圣彼得堡,次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这部作品可以被看作是他前后期的过渡作品,既有前期的对社会苦难人民的描写,又带有后期的宗教与哲学探讨。这段时间他文学上有所进展,但生活却连遭打击。1864年他的妻子和兄长相继逝世,他还需要照顾兄长的家人,这使得他濒临破产。他希望通过赌博来还清债务,却欠下更多债,整个人陷入消沉之中。
(7)、跟随着一位身材瘦高、面颊异常消瘦的中年女士在房间里慢慢走着,听着这位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博士专家讲解着陀氏的生活和他不朽的文学作品。
(8)、作家幼年的居所就在济贫医院的院内,从小就目睹周围人们所遭受的疾病的折磨与贫苦的痛苦。
(9)、 1936年,鲁迅给日文版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普及本写了导言。评价依然像十年前一样,没有什么变化。但有了中国视角里的话。文章一再谈及残酷的美带来的启示。在赞佩的同时,也略有微词,他看到了与我们东方人不一样的地方:
(10)、(8) 转引自彭克巽: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艺术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
(11)、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40年代结识了涅克拉索夫,1845年,在涅克拉索夫的鼓励下,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出他的处女作——书信体短篇小说《穷人》。1846年1月《穷人》连载于期刊《彼得堡文集》上,广获好评。《穷人》的单行本在一年后正式出版,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在24岁时成为了文学界的名人。但是不久之后由于文学上的分歧,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涅克拉索夫、别林斯基决裂。
(12)、 鲁迅式的延宕是通过对自己的否认来完成的。他不断解剖自己,从颠覆己身的话题开始进入现象界。在致读者的信里,他就说,自己是一个醉虾式的人物,其文字是有毒的。在另一封致友人的信里,他不断强调自己的黑暗和无聊。当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是可笑与可怕的时候,精神的起落颇为可疑。《野草》里阴冷无助的人与事,时光里凝固的泪痕,隐隐地有着《死屋手记》的遗响。在上帝远离尘世的地方,坚韧地挣扎于死地的人,倘还有生命的光热在,那他在本质上就有着基督式的伟岸在。鲁迅身上的神异性因素,似乎可以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一种类比,虽然他们的差异那么巨大。
(13)、1854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被释放,但是要求必须在西伯利亚服役。1858年他升为少尉,从此可以有自己的时间来思考与写作。从假处决事件到西伯利亚服刑这十年时间是他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他开始反省自己,笃信宗教。
(14)、少年的两次打击15岁时,他的母亲因肺结核去世,他沉浸在丧母的哀痛之中。16岁时,他崇拜的诗人普希金在决斗中死去。每次随哥哥和叔母从教堂朝拜回来,他总是不断痴痴地朗诵普希金的诗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1838-1843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学习。青年陀思妥耶夫斯基信仰空想社会主义,于1847年加入了进步的彼得拉谢夫斯基小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由于参加彼得拉谢夫斯基小组的活动,陀思妥耶夫斯基被判处死刑。在临刑前的一刻,陀思妥耶夫斯基被改判苦役。1850-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西伯利亚的鄂木斯克服苦役四年,又在边防服兵役五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近十年流放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重回彼得堡,长期居住在贫民区。这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发生了重大转变,创立并宣传“土壤派”理论。他认为,贵族和平民无法沟通陀思妥耶夫斯基简介,平民缺乏接受革命的基础,即没有革命的土壤。解决俄国问题的出路只有忍耐、顺从和笃信宗教。此后,他皈依了宗教,成为一个虔诚的信徒。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第一次婚姻?1857年2月6日,陀氏和玛丽娅结婚,当天他的癫痫病发作,这在夫妻间引起一系列震动和创伤性后果。
(15)、 这样一个自我清高的人却成了杀人犯,变为罪人。人是多么不可理喻的存在!作者在描述其心理活动的时候,一再写他在折磨、刺激自己的途中获得快感。这种精神畸形的存在,我们思之不禁为之寒栗。那些在仇恨里诞生的哲学不可能带来希望,而给人间的是毁灭性的灾难。这样的人物,在后来的阿尔志跋绥夫的《工人绥惠略夫》里又一次再现出来。鲁迅其实从这部作品里,看到了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双重影子。他翻译这部无政府主义意味浓厚的作品,其实就是讨论知识阶级的问题。在无望的时代,仅有复仇是可以的么?鲁迅赞成压迫下的复仇,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此是一种反对的态度。他们的价值观虽然不同,可是却在刻画非理性的战栗的时候,显得那么相似。鲁迅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善于对人的内心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一些地方完全出乎读者的意料。人的内心诸多无绪、黑暗、可怕的形影形成了一个令人震颤的空间。
(16)、个人觉得除了上面的三部作品,《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和《地下室手记》也是比较不错的作品,不大喜欢《少年》。《少年》这部作品当时受到其他作家的批评,对此,陀氏是不肯接受批评的,怼了回去:我的作品不是写给傻瓜看的。好吧,至少目前,我承认我是个傻瓜。
(17)、1834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进入莫斯科契尔马克寄宿中学,毕业后入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在该校工程部制图局工作。一年后,他自动离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
(18)、精神重生的主题是作家笔下复调式重复的主旋律,遍布在作家后期创作的几乎所有故事中,是阴暗背景下明亮的色彩。这个主题触及所有故事的主人公,不仅是如《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阿廖沙等正面形象经历这个精神过程,连反面人物如《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斯梅尔加科夫,或者《群魔》中的斯塔夫罗金也被这一主旋律所振动,只是他们的结局不是正面意义上的精神重生,而是被良心的苏醒所震撼,以悖逆的意志选择拒绝。以人们接受中是阴沉的小说《群魔》为例,其中大部分主人公都以自杀和他杀方式结束其现实中的命运,但如果不被“善恶报应”、“大团圆”等程式化小说结局所桎梏(那在有限的时间段内总是带有乌托邦性质的,或者说是幼稚的一厢情愿),以完全现实的态度看待具体历史语境,就会接受悲剧式的结局。舍斯托夫认为陀氏同时拥有第二视力(超越的信仰视角)和第一视力(以现实理性看待当下时事),陀氏并不因看到人精神重生的可能就将问题简单化,而是看到政治阴谋渗透到生活中每个角落的历史现实,对于恐怖政治褫夺人的精神自由乃至生命权利的历史真实给予了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关照,再现了阴谋家以践踏无辜者之血而得到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欲望满足的现实,沙托夫被杀的结局是现实历史的必然悲剧。但在死亡君临现实的语境中,依然可以看到生命之光的开启,沙托夫在小说结尾处经历了精神重生:以宽恕对待曾被诱惑、走投无路的妻子,而不是看到让自己受辱的妻子落难而幸灾乐祸,以弥合了内心伤害的爱和合法父亲的喜悦等待即将出生的情敌的孩子。这种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我的超越显现出的是神性之光,构成小说阴影中的温暖色彩,映衬出人精神高贵的画面。精神重生的亮色照出所有人的神性,甚至是集聚了一切邪恶又富有诱惑力的面具式人物斯塔夫罗金,也在后发出了忏悔,即在纵情种种欲望后的虚空中发出对高存在和永恒生命的渴慕——去修道院找吉洪长老忏悔。虽然他的精神重生半途中止——因无力承受神性苏醒的冲力引发的良心谴责而自杀,但这是他这样一个极其蔑视人性的兽性之人经历生命运动的方式。
(19)、陀氏有着大起大落的人生。他在写完《穷人》的第二年,参加了彼得堡的革命小组。他尽管革命,但反对暴力,主张改良。后来,他因为牵涉一桩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而被捕,随后被执行死刑,却又在刑场上被临时改判流放西伯利亚。流放几年后,又被释放,但必须在西伯利亚服役。就这样,陀思妥耶夫斯基度过了非凡的10年。
(20)、结婚之后,两人幸福。安娜深情照顾年老多病的丈夫,既是他的妻子,又是他的速记员、秘书、女管家、书籍发行人和销售员。从此,陀思妥耶夫斯基生活安定了,这以后他写了大量作品,包括《白痴》、《群魔》、《少年》、《卡拉马佐夫兄弟》等举世闻名的长篇小说。
3、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阶段
(1)、——浅论俄罗斯国民性中自我救赎传统与弥赛亚情结
(2)、 五四那代人,对未来文化走向的思考,总体是确切性的。《新青年》的主要声音便是人道精神和科学理性,以及这里衍生出的自由、民主的要求。从那时候的文人书写里发现,对托尔斯泰精神的神往,以及借鉴其价值理想,是人们较为一致的选择。鲁迅加入《新青年》队伍,便是自觉的呼应这种确切性的渴念。
(3)、陀思妥耶夫斯基宣扬,只有爱和受苦受难的基督教精神,才能荡涤人世的罪恶,使人的道德更新。譬如:拉斯科利尼科夫曾向索尼娅下跪,索尼娅见状,大惊失色。他解释道:
(4)、《圣诞晚会上基督身旁的小男孩》 《拙劣的笑话》 《农夫马列伊》
(5)、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她正是作为一个俄罗斯妇女才说这话的,她的过人之处也就在这里。她说出了这部长诗的真谛。”
(6)、?正是这双重人格之间的激烈冲突,使主人公不断地动摇在对自己的“理论”(即关于“平凡的人”与“不平凡的人”的观点)的肯定与否定之间。对于拉斯柯尔尼科夫来说,如果甘愿做逆来顺受的“平凡的人”,那么等待他的是马尔美拉陀夫的悲惨结局,如果去做一个不顾一切道德准则的“人类主宰者”,那就会与为非作歹的卑鄙之徒卢仁和斯维德里加伊洛夫同流合污。他的人格中的主导面终于在白热化的搏斗中占了优势,并推动他后否定自己的“理论”,向索尼娅靠拢。?小说通过这一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弱肉强食”原则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毒害,有力地批判了这一原则的反人道主义的实质,并且从客观上否定了建立在“超人”哲学基础上的无***主义式的反抗,因为这种反抗决不可能给被压迫者带来新生活的转机。索尼娅形象分析索尼娅是一名青楼女子,处在社会的地层。她单纯、善良、瘦弱,但为了养活全家,她不得不从事低贱的职业,受尽了屈辱。但是尽管如此,她非但没有放弃对上帝的信仰,反而苦难使她的信仰变得更为炽烈。特别是当她发现拉斯柯尼科夫背弃了上帝犯了杀人罪时,便认为拉斯柯尼科夫比她还不幸,为了挽救他的灵魂,她爱上他,并且愿意陪伴他到西伯利亚去服苦役。
(7)、对她来说,陀氏永远是个可爱、、朴素、热情的丈夫。1918年6月1日,她买到两磅冒着热气的面包,全吃下去了,当晚腹痛剧烈,诊断为急性肠炎。6月9日去世,终年73岁。死时身边既无儿女,也无亲眷,孤苦伶仃,穷愁潦倒,凄凄惨惨地死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陀思妥耶夫斯基主要作品前期(1844-1859)1845《穷人》《Бедныелюди》1846《双重人格》《Двойник》1847《女房东》《Хозяйка》1848《白夜》《Белыеночи》陀思妥耶夫斯基主要作品后期(1859-1881)1861《被侮辱与被损害的》《Униженныеиоскорблённые》1861-1862《死屋手记》《ЗапискиизМёртвогодома》1864《地下室手记》《Запискиизподполья》1866《罪与罚》《Преступлениеинаказание》1868《***》《Идиот》1871-1880《群魔》或《鬼》《Бесы》1875《少年》《Подросток》1879-1880《卡拉玛佐夫兄弟》《БратьяКарамазовы》роман《Бедныелюди》小说叙述一个年老贫穷的小官吏杰符什金同情被地主迫害的孤女瓦尔瓦拉的故事。
(8)、不过,对文学的兴趣与家庭的培养也密不可分。幼时家庭生活虽然比较封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却是重视的。他们每每给孩子们诵读文学作品;为作家及其长兄米哈伊尔安排就读的切尔马克寄宿学校,是莫斯科家境优越的富有子弟学习的私立学校。家中阅读的文学作品及寄宿学校对文学课教学的重视在作家文学修养的培育起到了极大的影响,长兄写诗,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则醉心读书。他大量阅读俄国和世界名作,是一个“严肃而爱沉思的孩子……很少对游戏感兴趣……”
(9)、 1907年前后,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几乎同时进入鲁迅的视野。他在《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里对托尔斯泰的价值取向有着真诚的肯定。不久之后,鲁迅与周作人所译介的《域外小说集》,许多作家都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门徒。迦尔逊、安德莱夫的文本,差不多都流淌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血液。鲁迅在有意无意之中,与俄国重要的文学传统开始相遇。
(10)、我们从上面这段话中可以看到,拉斯科利尼科夫就是俄国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阿列哥。
(11)、从1861年起,他先后发表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死屋手记》、《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等重要作品。其中,1866年发表的《罪与罚》,为作者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这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经济上却处于极端艰难的境地。他的妻子和哥哥相继病故,使他精神上也濒于崩溃的边缘。债主们不断向他讨债,威胁他,要查抄他的财产,并逮捕他下狱,他急需偿还的债务有3000卢布,他多方想法弄钱,毫无结果。这时出版商斯杰洛夫斯基跑来说,他愿意出3000卢布买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有著作的版权,而且陀思妥耶夫斯基还要再写一部长篇小说给他,限期半年交稿。绝望之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被迫同意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时正赶写一部长篇小说,精神极度痛苦,癫痫病也不时发作,他根本没时间另写一部作品。合同是1866年4月订的,规定11月1日前小说交稿,可是到10月初时,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个字也没写出来。
(12)、这本书是第一本读完的大部头,对我的启发性大,该书全面收录了查理芒格的个人传记及投资哲学,以及过去20多年芒格主要的公开演讲和媒体访谈。其中对我影响大的是芒格所提到的普世智慧、宣导要培养跨学科思维及误判心理学,极具价值。我之所以选择那么多不同类型的书,就是受到其提倡的跨学科思维的影响。
(13)、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意至关重要。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具体地说,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其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这种方法的本质,就是分析相关的语境。
(14)、陀思妥耶夫斯基成长过程中的经历,使他表现出孤独甚至孤僻的一面。长兄米哈伊尔在信中也说他“深沉不露”。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军事工程学校求学的近六年间,很少与人交往。这并不奇怪:无论是身处纪律严格、毫无自由可言的军校生活中,或是面对那些富足、傲慢而又无知的同学,都只有自我封闭才能保护好自己及自己的自尊心。在同学格里戈罗维奇的记忆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呆在一边不参加游戏活动。坐在那儿埋头读书,并且总是寻找背静的地方……”类似的回忆还有很多。耽于幻想、醉心阅读、孤僻成性、不屑与人来往,在内心中却相信自己无论在智力还是在道德方面都高踞于同龄人之上。成长中这种常态的沉思与内省,自然引起他对于内心世界的关注。1838年他写信给长兄说:“我不知道我的忧思何时方能平息?人注定只有一种状态:他心灵的空间是天地的结合。”这表明他已经注意到人的内心世界的复杂性,人的双重性。而在次年他给长兄的信里更可以看到,这位刚刚成年的年轻人是怎样沉入内心,阅读文学作品时着眼点又在何处:
(15)、他在这篇作为社会历史总结的演说中呼吁道:“谦卑点吧,骄横的人,首先要克服自己的骄横。谦卑点吧,游手好闲的人,首先要在祖国的田野上辛勤劳动。”他认为这就是“人民的信仰和公理”。而他说这话的矛头是针对他认为是脱离了祖国“根基”的俄国革命知识分子和“社会主义者”的。“在他看来,社会主义似乎是一种非但无益,反而有害的思想。”⑤
(16)、在陀氏故居,我足足待了两个小时。走出故居时,心中有赞叹,也有伤感。(陀翁创作的艰辛和取得的惊人成就让人赞叹,妻子的支持和伟大令人赞叹。陀翁身上具有的矛盾复杂的性格,妻子带着手稿离开,为之赞叹且伤感。)
(17)、 借此可以知道时局不同,立论便往往不免于转变,预见的事,是之难的。这一篇上,作者还只将托尔斯泰判作非友非敌,不过并不相干的人,但到一九二四年的讲演,却已认为虽非敌人的第一阵营,而是“很麻烦的对手”了,这大约是多数派已经掌握了政权,于托尔斯泰派之多,渐渐感到统治上的不便的缘故。
(18)、生活环境及家庭环境,使作家在他本应欢悦无忧的幼年,不仅被贫困和疾病所围绕,而且受到压抑和拘束。身处严厉的家庭管教中,虽未必使他变得“隐瞒真情实感”,但的确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他对世界和金钱的看法,形成了他那忧郁、内向的性格。
(19)、 托尔斯泰去世时,中国人似乎并不觉得,现在倒回去,从这篇里,可以看见那时欧洲文学界有名的人们——法国的AnatoleFrance,德国的GerhartHauptmann,意大利的GiovanniPapini,还有青年作者D.Ancelis的意见,以及一个科学的社会主义者——本论文的作者——对于这些意见的批评,较之由自己一一搜集来看更清楚、更省力。
(20)、止庵谈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穷人》时,只是一个记录者,但从《双重人格》开始,他不满足于只从表面写人。从西伯利亚回来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几部作品仍然在写“被侮辱的与被损害的”这样一种人,写的还是比较表面的人物。直到《地下室手记》,才开始呈现出和以往的作品完全不一样的面貌,“这本书跟他前面的作品完全不一样,而且启示了他后面的作品。很多文学都是从这本书来的,他把一个人作为人的性格,无穷尽地往下挖掘,一个人既是这样又是那样,不光是意识层面,还有行为层面。”
4、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过程中的转折点
(1)、再有,这是整体性原则,在其统摄下,陀氏的叙事呈现为严密的话语体系:作家为了阐释自己的对人的信念,使用了繁复的文本叙述手段,诸如整体结构与局部叙述的对照、大型对话与微型对话的分布、人物、情景的对位,具体象征与抽象隐喻等,这些艺术手法在“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的统摄下,共同构筑出陀氏描绘精神现实的文本世界。
(2)、她虽然爱着“***”梅什金公爵,却拒绝了他,表示愿意嫁给出十万卢布“买”她的商人之子罗果仁;然后在她的生日晚会上,当着这群伪君子的面,将十万卢布投入熊熊烈焰,以示对金钱主宰一切的世道的无比蔑视。在作者笔下,她是一个敢于反抗的女性,不但没有逆来顺受,甚至也不准备宽恕一切。尽管后她被杀死了,但她的行为却给人以启示。《Идиот》作家想在《***》中写出自己的理想人物,以与革命民主主义的理想人物相对立。这个理想人物就是梅什金公爵。梅什金虽然纯洁善良,对不平等的社会强烈不满,向往人人友爱团结的世界,却奉行了基督教的博爱、忍让、宽恕诸原则。一方面,他爱着娜斯塔西娅;另一方面,对出于妒忌心与情欲而杀死娜斯塔西娅的凶手罗果仁又实行宽恕。《群魔》或《鬼》《Бесы》《群魔》是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他塑造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自由主义者及七十年代初民主青年的群像。作者着重探索了***的内心活动。《群魔》的主人公之一是自称为革命者的彼得·韦尔霍文斯基。他通过其领导的秘密组织进行恐吓、讹诈、纵火、暗杀等恐怖活动,企图动摇社会基础,以便发起暴动,夺取政权。作者以令人惊叹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心理描写拆穿了他的骗局;他是个阴谋家和恶棍。
(3)、高尔基在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天才是无可辩驳的,就描绘的能力而言,他的才华也许只有莎士比亚可以与之并列。”⑧
(4)、这是一个人格分裂作家反映在创作上的特征吗?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在内心深处充满矛盾和斗争的人,这种激烈的矛盾和斗争之所以没有把他压垮,主要是因为他找到了一条在精神上寻求解放的出路,那就是人对上帝的爱和人自身的和解。要实现这个终目标,就要在人世间的苦难中体尝快乐,以致被侮辱与被损害也是一种幸福。在《地下室手记》的结尾部分,作者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是廉价的幸福,还是崇高的苦难,两者之中哪一个更好些?”
(5)、《罪与罚》可以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为知名的小说,这是他的代表作品,可以说他擅长写的就是人的心理描写,讲述了这位大学生如何的苦难,如何的遭遇不公,他的内心受到了怎样的煎熬,后不得已他杀死了一直迫害他的高利贷债主,后又是一层接着一层的心理害怕,躲藏,他害怕别人知道是自己做的,但是后他却还是走向了光明。
(6)、坊间流传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父亲对待孩子粗暴,比如他要求自个的孩子在他上班回来打盹时轮流替他驱赶苍蝇,而且必须保持安静。然而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写传记的作家约瑟夫·弗兰克却以为《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父亲的原型并非作者本人的父亲。父子间的信件包括他们自个的言论都指向父子间的关系十分不错。
(7)、《时代》杂志被查封对陀氏兄弟打击巨大,哥哥因此背上巨额债务。一年后,两人创办第二份杂志《时世》,《时代》杂志的资源没有被很好地继承下来,《时世》的财务状况从一开始就很糟糕。这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太太因病去世,三个月后,作为他经济支柱的哥哥也突然去世。陀思妥耶夫斯基坚持将并未盈利的杂志办下去,从莫斯科的姨妈那里提前预支了一笔遗产,终杂志破产,血本无归,他因此背负了巨额债务。
(8)、1849~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沙皇政府逮捕并流放到西伯利亚。十年苦役,长期脱离进步的社会力量,使他思想中的沮丧和悲观成分加重,从而使他流放回来后创作重点逐渐转向心理悲剧。
(9)、基于持有这样的理念,拉斯柯尔尼科夫才拿起斧头砍杀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可是他没有成为拿破仑,甚至连抢劫的钱也不敢拿,道德、信仰就把他击溃了。后来,拉斯柯尔尼科夫自首,流放西伯利亚,他似乎通过宗教信仰获得了平静,但是似乎他心中的问号还在,那就是他为什么就不能成为第二类人呢?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创作特点精辟6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