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评价雨果精辟71条

陀思妥耶夫斯基评价

1、陀思妥耶夫斯基评价平民

(1)、“那是一张被满腔热情扭曲了的脸。那头颅大得惊人,让人情不自禁地觉得那就是一个世界,大得足够容纳他笔下那数不胜数的人物。”

(2)、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地位的终奠定,自然是因为后期的几部小说——《罪与罚》、《白痴》、《群魔》和《卡拉马卓夫兄弟》,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从早期作品跨越到后期杰作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观念的转变(从西方派逐渐向斯拉夫派转移)以及写作技艺的日益成熟,都有赖于在西伯利亚所遭受的那些苦难,也有赖于19世纪60年代初期俄罗斯活跃的思想论战中这些苦难经验在各种观念中的“浸泡”和“淘洗”。

(3)、陀氏的癫痫病带给他身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巨大阴影,但是即便这一点,也成为他创作上一股独特的源泉,他塑造的角色中不乏癫痫病人,即便不是癫痫病人,他笔下的人物几乎都带有点神经质似的性格特征。可以推测,癫痫这种神经官能性疾病给陀氏带来很多常人无法企及的心理体验,正是这些趋于极端的心理体验拓深了作品的深度。

(4)、《罪与罚》提出了一个震古烁今的命题:人按照天性法则分成两类人。第一类人占绝大多数,是低级平凡的人,使命是维持着这个世界,增加它的数目。第二类人少得可怜,但是他们推进这个世界,引导它走向目标。第二类人为了实现他的使命,成为破坏者,都犯法,有必要踏过尸体和血泊。人类社会中绝大多数的所谓恩人或建立者都是可怕的刽子手。拿破仑不就是如此吗?自古如此,将来也是如此。

(5)、“所有这些‘不平凡的’人,起来反对自然规律和人类道德义务的束缚,并非出于善良的意愿:他们就像为主人劳动而逐渐变老的农奴,被迫去追求自由。这是某种人类语言无法表达的东西,性格与此没有关系,如果存在两种道德,那也不是平凡人和不平凡人的道德,而是日常性道德和悲剧道德”

(6)、知识分子的尊严和处境尴尬常常使他无所适从。

(7)、某种程度上,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调和者,他的这种中立不是庸俗化的中庸,恰恰是一种深刻。从这种中立立场,逐渐发展到一种认知的复杂性,后把他推到一个伟大小说家的地位,因为文学是容纳这种复杂性的合适的载体。与其诉说观点,不如去讲一个故事,用这个故事中的某种丰富的阐述性去表达那种复杂性。

(8)、有的朋友可能又会说了。你太注重自己的主观感受了,完全凭自己的好恶去断言一个作家历史地位,这一点儿也不公平。恰恰相反,在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大师中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笔者喜欢的一位。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个人的好恶就胡乱的拔高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成就,而必须得对于其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现在的一些人单纯从个人感觉来看评价艺术水平高低,并且对于国家对美国影视等一些文艺作品的整顿一概加以谩骂,说到底还是一种自我中心的表现。

(9)、188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准备写作《卡拉马佐夫兄弟》第二部。2月9日他的笔筒掉到地上,滚到柜子底下,他在搬柜子过程中用力过大,结果导致血管破裂,当天去世,弥留前妻子为他朗诵圣经。葬于圣彼得堡。

(10)、正如大作家博尔赫斯在给西班牙语版《群魔》写序时说的:

(11)、不,他不是语言的受害者;但他对人类心灵的处理显然太寻根问底了,根本谈不上是他宣称自己所属的俄罗斯东正教,而这种处理的质量之高,主要受惠于句法而不是信条 。每一个写作生涯,都起始于个人对成圣 、对自我改进的追求 。迟早,通常很早,一个人便会发现他的笔完成的东西远远多于他的灵魂 。这个发现,常常会在一个人内部创造一种难以忍受的分裂 ,并且部分地造成了文学在某些不明就里的人群中享受的神灵附体的声誉 。可以说,这也蛮好,因为六翼天使所失几乎总是凡人所得 。此外,无论走哪个极端,本身都是沉闷的,而在一位好作家那里,我们永远听到高天与排水沟的对话 。如果一个人或其手稿没有因此而毁掉 (像果戈理的 《死魂灵 》第二部 ),则这种分裂恰恰创造了一位作家,因而他的工作也就变成了使他的笔追上他的灵魂 。

(12)、总结来说,对心理的描写到位。例如通过外在事物在内心呈现的不同颜色来说明“幻想家”的感知,厉害大大的。

(13)、19世纪60年代初的五年,陀思妥耶夫斯基把大量精力用于杂志的约稿、编辑、校对、论战的工作上,与此同时他也以惊人的热情从事文学创作。这一时期,陀思妥耶夫斯基重要的作品是两个手记——《死物手记》和《地下室手记》。《死屋手记》显然应归因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生活中的不幸事件,但是它恰好也顺应了俄国文学当时喷涌的一股潮流。许多人用素描般的松散笔法写出自己的个人经历,然后以看似随意的方式组合起来拿去发表。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这类作品都很熟悉,离开苦役营之后,他已经读过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故事》,以及赫尔岑从50年代中期开始在《钟声》杂志上连载的回忆录《往事与随想》。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回到圣彼得堡即忘我地投入杂志的论战,当他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他也念念不忘激进派的那些激进的主张。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和他们对话,比如《死屋手记》中写到那些卑贱的苦役犯,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他们是完全反理性的。他们为了维护自己作为人的基本尊严,会歇斯底里,然后不顾一切后果地去做一些事情,而这是完全违背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的那种理性功利主义的。他以此来证明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理性功利主义是不完善的,是有问题的。

(14)、再者,一位中产阶级作家自己的地位,刚好岌岌可危到足以带着相当的敏锐观察下层发生的事情 。相对而言,上层的处境,因其实际位置较高,反而缺乏巨大的魅力。至少,从数字上说,一位中产阶级作家处理更多样的苦难,也因此吸引更多读者 。不管怎样,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赢得广泛读者群的原因之梅尔维尔、巴尔扎克 、哈代 、卡夫卡 、乔伊斯 、福克纳也是如此 。看来,六千卢布的等值,可有伟大的文学 。

(15)、她宁愿穷困潦倒也不与她父亲的所在的阶级求和而苟且偷生。

(16)、列夫·托尔斯泰是俄罗斯现实主义的顶峰作家之在19世纪的时候他有着俄国“社会百科全书”的美誉,他对世界文学同样有着巨大的影响。托尔斯泰在文学创作还有社会活动当中,提出了“托尔斯泰主义”,影响了很多的政治运动。托尔斯泰更是被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17)、我们来翻翻他给美国大学生上课时,写的课堂讲义《俄罗斯文学讲稿》,其中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章节,堪称毒舌的典范:

(18)、同时我要说的是陀和托都不是那么容易读的,托是包罗万象的,陀也是包罗万象的,托马斯·曼、伍尔芙等人对他俩作的评价是很恰当的。在西方文学传承中,陀传承众多,而托几无传人。这是因为托是理想化的、贵族的、大部分时间是祛魅的、反文学的。而陀则是现代的、当下的,是隐幽的,艺术的。有意思的是托与陀的私人关系很微妙。他们有共同的交际圈子,有共同的想促成他们相见的朋友。但直至后,彼此的名字也就只出现在他们各自发表的一些尖锐而不失敬意的专业评论里。

(19)、时代裹挟下的养娃军备竞赛:“每年2/3收入用于孩子报班”,还能硬撑多久

(20)、1872年,完成了《群魔》。1873年开始他创办“作家日记”期刊,很受欢迎。1880年他发表了《卡拉马佐夫兄弟》,这是他后期重要的作品。

2、陀思妥耶夫斯基评价雨果

(1)、1847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空想社会主义感兴趣,参加了彼得堡拉舍夫斯基小组的革命活动。同年果戈理发表《与友人书信选》,别林斯基撰写《给果戈理的一封信》,对其观点给予驳斥。陀思妥耶夫斯基喜欢别林斯基这篇文章,并寻找到手抄本在小组上朗读。1849年4月23日,他因牵涉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而被捕,并于11月16日执行死刑。在行刑之前的一刻才改判成了流放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变,同时癫痫症发作的也愈发频繁。

(2)、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40年代结识了涅克拉索夫,1845年,在涅克拉索夫的鼓励下,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出他的处女作——书信体短篇小说《穷人》。1846年1月《穷人》连载于期刊《彼得堡文集》上,广获好评。《穷人》的单行本在一年后正式出版,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在24岁时成为了文学界的名人。但是不久之后由于文学上的分歧,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涅克拉索夫、别林斯基决裂。

(3)、单纯从故事的内容来看,就充满了为了迎合政治需要而胡编乱造的痕迹。一方面,小说中宣称男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信奉的理论是世间的人分为超人和普通人两种,只有超人才能拯救世界,并且把这个视之为革命思想的核心。然而事实上,不管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社会主义者和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没有一个认为这种超人哲学就是革命的。而且他们认为只有人民大众才是值得尊敬的,所谓超人哲学是反革命的。先把反革命的思想说成是革命思想、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然后再借此加以谴责社会主义,这显然是先射出了箭然后再去画靶子,为了达到政治目的而完全不顾基本事实了。

(4)、有读者分析,很多人之所以抵抗这份诱惑,是出于一种“内在傲慢”,他们看起来是不舍得把“高尚的自我”带入小说里“疯魔到无可救药”的境界,实际上是害怕在陀思妥耶夫斯的笔下看到那个不堪而又脆弱的自己。

(5)、1866 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速记员安娜·格利戈里耶芙娜·陀斯妥耶夫斯卡娅的帮助下完成了中篇小说《赌徒》。安娜后来成为他的妻子,在两人的婚姻生活中,陀思妥耶夫斯基仍然试图通过赌博来改良他们的经济状况,为此经常在信中向妻子道歉。在小说《赌徒》中,他清晰地揭示了赌徒的种种心理:

(6)、就错综复杂而言,其名词常常自鸣得意地坐在句尾 、其主要力量不在于陈述而在于从句的俄语,是极其便利的 。这不是你们那 “不是 /就是 ”的分析性语言 ——这是 “尽管 ”的语言 。如同一张钞票换成零钱,每一个陈述的意念在俄语中立即蘑菇似的迅速扩散 ,发展成其对立面,而其句法爱表达的莫过于怀疑和自贬 。俄语的多音节特性 (一个词平均有三至四个音节 )所揭示的由一个词覆盖的现象所包含的自然 、原始的力量 ,远胜于任何理性分析所能揭示的,而一个作家有时候不是发展其思想,而是撞见并干脆陶醉于那个词的悦耳内容,从而转变话题,朝着一个意料不到的方向运动 。而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我们目睹题材的形而上学与语言的形而上学之间一种非同寻常的摩擦力,其强度近乎施虐狂 。

(7)、后,毛姆放弃了所有的抵抗,他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墓地前,又一次目睹了作家的脸,面对这尊半身雕像,他写到:

(8)、相较于陀氏的其他大部头作品,《穷人》算是短篇小说,如果你想读陀氏作品,不妨从这部作品开始。

(9)、连有好脾气美誉的屠格涅夫也和他闹掰,当然他和屠格涅夫的矛盾未必责任全部在陀氏。后来受另一位作家的影响,托尔斯泰对陀氏也有微词,不过总体而言,对于陀氏的文学能力还是普遍比较认可,但是陀氏声名盛时期是他晚期和死后才赢得的。

(10)、同时代作家中的老司机别林斯基也认为这是天才之作,对陀氏说:“珍惜您的才能吧,始终做个诚实的人吧,您将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

(11)、除了提出伟大的命题,书中对于一个杀人犯犯罪前后心理上的煎熬描写穷尽人的想象力的极限,把神经末梢的每一个颤抖都描述出来。你无法理解没有杀过人的陀氏为什么能获得比杀人犯本人还要真切的体验。

(12)、But!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样高加索山脉上、波罗的海旁骄傲绽放的高岭之花,一个强者怎么够呢?

(13)、俄国十月革命后,多民族的苏维埃文学家的队伍就开始形成。

(14)、误入歧途与正常生活一样,是命中注定的。地下室人说,剩下的路只有一条,放弃无益的斗争,追随怀疑主义和悲观主义,看看它们将人引向何方。

(15)、前两天,笔者谈了谈中国现行审美观中存在的问题。今天,我想再以斯大林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评价为例谈谈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持一种怎样的文艺标准。

(16)、“七月初,酷热蒸人,傍晚,有个青年走出自己的斗室——这是他向C胡同的二房东转租的。他来到街上,然后慢腾腾地、仿佛犹豫不决地朝K桥方向走去。”

(17)、“我不过是在我的生活中把你们都不敢实行一半的事发展到极端罢了,而且你们还把自己的怯懦当成了明智,你们自欺欺人,并以此自慰。因此较之你们,我可能还多一些‘活气’。”

(18)、其实,仅仅就从斯大林时代推崇的文学大师这个名单来看,这种论调就是不值一驳的。因为莱蒙托夫和果戈里这两位创作年代相近的作家比较起来,果戈里要比莱蒙托夫思想保守得多。莱蒙托夫毕生是反对沙皇统治的,而果戈里则始终是一个保皇派,而且还曾经在和别林斯基的争论中公开表示要捍卫农奴制。如果是斯大林时代真的把政治标准作为第一标准,那么应该推崇莱蒙托夫而贬斥果戈里。而事实却恰恰相反,斯大林时代对于果戈里的评价甚高,认为其是俄罗斯整个19世纪的文学史上仅次于普希金与托尔斯泰的大作家,甚至宣称“今天仍然需要果戈里这样的作家”。对莱蒙托夫的评价则较低,认为莱蒙托夫算不上杰出的文学大师,因为其主要的文学创作并没能够跳出普希金开创的“多余人”之路。这显然主要是从文学的角度进行评价的。

(19)、按照陀氏的计划《卡拉马佐夫兄弟》并未全部完成,对于主角阿廖沙他有计划在后几卷重点刻画这个人物,让他在发下一连串骇人听闻的罪行,后来再通过经历种种波折终得到拯救。可惜随着陀氏的死亡,这部作品就此总结,不过因此却保留阿廖沙这个人物形象,一个陀氏所有作品中善良、高雅、具神性的人物。

(20)、1854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被释放,但是要求必须在西伯利亚服役。1858年他升为少尉,从此可以有自己的时间来思考与写作。从假处决事件到西伯利亚服刑这十年时间是他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他开始反省自己,笃信宗教。

3、陀思妥耶夫斯基评价狄更斯

(1)、好想和哪位“幻想家”说一句:加油,只要活着,面包(身体和灵魂的伴侣)都会有的,只是可能做面包的粮食有所差别。

(2)、对此作充分论述的是另一位研究者А.В.阿尔希波娃。她说:“……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艺术家-革新者的基本特点是:预见的才华,大胆地描写传统作家所不敢描写的那些生活方面。在一八七七年《作家日记》中他写道:‘……如果在早先已经、特别是现在所处的这种混乱状况的社会生活,很可能就是具有莎士比亚气魄的艺术家也还不能从其中找出正常的规律、主导的线索,那么至少也得有人即使不幻想找出主导线索,也应该哪怕阐明这团混乱的一个部分吧?主要的问题是,大家仿佛都还根本顾不上这一点,仿佛此事对伟大的艺术家而言也为时尚早。’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这里显然是以自己的论据与冈察洛夫论争。他深信,带着新成就来到世界的真正的诗人,必须阐明‘这团混乱’。他似乎在此预言,描写不和谐与不谐调是可以见到的未来的艺术的命运,正是以此预感并预测到二十世纪的美学追求。与此联系的还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个信念。描写丑,‘对生活的否定’(用别林斯基的话来说),作家坚决拒绝把它(指生活。——引用者)区分为‘崇高的’和‘低下的’,悲剧的与喜剧的。显然,这一点就是同时代批评家那么厌恶的他的美学上的革新。他们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津津乐道一切放荡行为的不道德的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严肃地描写卑鄙的生活风习以及按从前尺度来看的‘渺小的’人物。同时他不怕贬低传统上‘崇高的东西’。”这位研究者在这里充分论证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何以敢于真正描写生活中混乱、丑恶的现象的意义,并由此形成了丑的美学。可以说,在这一点上,陀思妥耶夫斯基首开现代主义美学的先河。

(3)、 购买(译文有声会员卡)即可解锁全场上百部有声书和相关名著解读有声栏目。

(4)、比如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很大一部分作品以写“小人物”,或曰小公务员为主要对象,包括前期的成名作《穷人》与后期第一部公开攻击社会主义的作品《地下室手记》均是此类主题。《穷人》使用的是书信体,写了一个老公务员竭力帮助一个年轻姑娘,为此宁愿搬入贫民窟省吃俭用,但是终未能成功,姑娘为了不给他生活压力还是嫁给了一个地主。《地下室手记》也可翻译为《地下人手记》。其使用的是自白体,写的是一个居住在地下室中的40岁的公务员回忆自己年轻时与一个妓女的恋情,在刻意折磨对方的同时又折磨着自己。

(5)、俄罗斯西方派实际上始于彼得大帝。彼得大帝在1703年下令建彼得堡城,目的就是要强烈地改造俄罗斯民族的某种劣根性,要往西方——特别是法国这边靠拢,西方派的代表作家主要是屠格涅夫、别林斯基。而斯拉夫派特别强调俄罗斯本土传统。19世纪中期,俄罗斯有一个特别热门的话题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在当时来讲,是一个充满着理想的乌托邦。当时各思想派别的学者都从各自的角度谈论社会主义,有个斯拉夫派的代表学者阿克萨科夫,写了一篇文章,论证说俄罗斯传统村社的形式,蕴含着原始社会主义的形态,村社和当时所鼓吹的社会主义的很多纲领有一种天然的契合。而村社在俄罗斯,从13世纪开始到当代已经有将近1000年的时间,是一个渊源流长的传统。所以他们认为俄罗斯在这方面是优越的,俄罗斯村社的传统里有利他主义的东西,这和强调个人主义的西方迥然有别。

(6)、除了空气 、土壤 、水和火之外 ,金钱是人类必须与之经常打交道的自然力之一 。这是今日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逝世一百年之后 ,他的小说依然保持相关性的一个原因 ,如果不是主要原因 。考虑到现代世界的经济航向 ,也即生活标准的普遍贫困和无差别 ,这位作家可以说是一个先知式现象 。因为在与未来打交道时避免犯错误的佳途径 ,乃是通过贫穷或犯罪这个棱镜来认识它 。

(7)、几乎没有例外地,他的小说描写的都是生活在狭窄环境中的人 。这种素材本身,令人废寝忘食的阅读 。然而,使陀思妥耶夫斯基变成伟大作家的,既不是他的题材那不可避免的错综复杂,甚至也不是他心灵独特的深度和他同情的能力,而是他所使用的工具,或毋宁说,他所使用的材料的组织,也即俄罗斯语言 。

(8)、1860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返回圣彼得堡,次年发表了长篇《被侮辱与被损害的》。1864年他的第一任妻子和兄长相继逝世,他濒临破产,整个人陷入消沉之中。1866年他的代表作《罪与罚》出版,为作者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9)、再有是一些原来具有民主主义思想或民族解放的民主主义倾向的作家,这些作家的状况比较复杂,他们克服了种种复杂的不正确的思想意识,站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方面来。

(10)、“究竟怎样生活更好些?是廉价的幸福,还是崇高的痛苦?”

(11)、但他们更有对立的一面,即自古希腊以来的诗与哲学的对立;上帝的自由国度与人间的理想国的对立。可以想象,现实也是如此,陀的拥趸多是尼采一脉的(虽然陀与尼采有根本性的不同),这类人多半经历过创痛,忍受着苦难。无论光明与黑暗,都深深拥抱每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托的拥趸多是柏拉图一脉的,他们追求真实、警惕艺术,满怀济世激情。拥抱光明,祛除幽魅。广博、深沉地爱着人与万物。 

(1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

(13)、他充分地利用俄语的不规则语法 。他的句子有一种发烧 、歇斯底里 、乖僻的步速 ,它们的词汇学内容几乎是美文 、口语和官僚语言的疯狂大杂烩 。确实,他绝非悠闲地写作 。就像他的人物一样,他写作是为了糊口 :永远有债主或后限期在等待他 。不过,对一个受后限期困扰的作家来说,他的离题是非同寻常的,而这些离题,我敢说,更多是由语言引起的,而不是由情节的要求引起的 。读他,你不能不想到,意识流不是源自意识 ,而是源自一个词,这个词改变或重新定位你的意识 。

(14)、这当然不是完全准确的:在《白痴》中,比六千卢布大得多的数目飞入纳斯塔西亚 ·菲利波芙娜的火炉 。另一方面 ,在世界文学上令人心碎的一个场面中 ——没有任何读者的良心在经历这个场面之后还能保持完整 ——《卡拉马佐夫兄弟 》中的斯涅吉辽夫上尉把不多于两百卢布的钱跺入积雪堆里 。然而,重点在于,那六千卢布 (相当于现在的两万美元 )在当时可以购买一年的体面生活 。

(15)、《被侮辱和被损害的》是陀思耶夫斯基一部长篇小说,我很喜欢。

(16)、费奥尔多•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出生于一个军医家庭。父亲因晋升八级文官,获得贵族身份,并购置了两个小田庄。这是一个暴躁任性、专横冷酷的人。他的妻子玛•费•涅恰耶娃(作家的母亲)善良贤惠,因不堪他的妒忌和折磨,很早去世。而他自己,据说因虐待田庄上的农民,在田间被他们聚殴致死(一说可能是被殴打后死于中风)。

(17)、第一位是世界上著名的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他选择了《卡拉马佐夫兄弟》:

(18)、现在这两部小说尤其是后边儿的一部《鬼》被西方人奉之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宣称其有力的证明了革命的不可行性。但事实上这部小说的原型只不过是信奉巴枯宁无政府主义的假革命分子而已,与马克思和恩格斯等真正的科学社会主义者是尖锐对立的。不仅马克思与恩格斯坚决反对这种个人恐怖道路,即使是像车尔尼雪夫斯基这样的俄国第二代平民革命家虽然在思想上与巴枯宁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他们也不赞同那些人只是搞破坏的活动。像小说《怎么办?》里边儿就用了大部分篇幅来介绍怎样建设新社会的内容。因此,《鬼》通过攻击假革命的胡作非为来否定真革命,显然是一种愚蠢而又低级下流的手法,也就不可能有多少价值。相比之下,托尔斯泰虽然也不赞成俄国的革命活动,但是在《复活》等小说当中仍然强调革命者有好有坏,总体来看品德水准还是要高过大多数人的,因为毕竟牺牲自己来拯救社会这种高风险的事没有几个人能做得到。这种思想境界无疑比沉迷于政治偏见的陀斯妥耶夫斯基高出太多。《白痴》倒是相对好一些,但是总体来看也不是很成功。特别是小说中极力塑造的正面人物梅什金公爵虽然热心助人但是反而害了别人,这种描写证明他作者本人也不太相信这样的正面人物能够改造俄国社会。

(19)、瓦尔科夫斯基这样的地主资产阶级就应该被消灭,他作为丑恶的代表人物,瓦尔科夫斯基这个地主资产阶级的形象可以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可以与巴尔扎克的的葛朗台,可以与果戈里的乞乞科夫想媲美。

(20)、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ФёдорМихайловичДостоевский,1821年11月11日—1881年2月9日),俄国作家。

4、陀思妥耶夫斯基评价中国

(1)、为什么会出现误读,弗兰克做了分析:一是和许多以第一人称讽刺戏仿的作品一样,它往往使叙述者和读者之间必不可少的距离消失,从而让读者难以透过人物看清讽刺的对象。二是《地下室手记》中人物的戏仿功能一直被其作为某种艺术化身的巨大生命所掩盖,所以吊诡的是,对正确理解《地下室手记》造成大妨碍的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造人物的天赋。

(2)、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戏剧性强,情节发展快,接踵而至的灾难性事件往往伴随着复杂激烈的心理斗争和痛苦的精神危机,以此揭露出资产阶级关系的纷繁复杂、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剧性。

(3)、先说一点,起码的,得把他们的重要作品都过一遍,才有资格评价两位老人家吧。

(4)、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爱好始终是文学。在幼时,他就间接直接地接触到俄国文学和西欧文学。现在在学校里,于夜阑人静之际,他如饥似渴地阅读西欧文学,同时开始写作。

(5)、陀氏缺点多多的性格中也有鲜明的优点,那就是他极其善良和慷慨。虽然自己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深陷严重的债务危机中无法自拔,但他对于穷人和亲戚都力所能及提供帮助。即便在穷苦潦倒的时候,遇到流浪汉和乞讨者,他会掏出口袋里仅有几个硬币救助他们,对于依赖他的亲戚们,也倾尽所有提供帮助,不仅没有怨言,甚至达到不可理喻的境地。

(6)、那股迫使他这样做的力量,是他的语言那无所不吃的杂食性,它终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就连上帝 、人 、现实 、罪责 、死亡 、无限 、拯救 、空气 、土壤 、水 、火 、金钱也无法满足它;于是它扑向自己 。 

(7)、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于小贵族家庭,童年在莫斯科和乡间度过。1846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穷人》,受到高度评价。1848年发表中篇小说《白夜》。1849年因参加反农奴制活动而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此期间发表有长篇小说《被侮辱和被损害的》、《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等作品。

(8)、此外我个人尤为称赞的是,在米佳庭审时,律师的辩护词简实在是精彩绝伦。对于案情的推断缜密到无懈可击,对于案件的现实性从个别案例引证到社会现象,尤为称道的对于心理学的阐释简直绝妙:心理学虽然是一门深刻的学问,但它总还是像一根两头能打人的大棒。检察官用心理学的一头来打人,几乎达到快将人打死程度了。这时律师阐述了心理学大棒的另一头如何打人,让人心服口服。

(9)、费奥尔多虽然爱好文学,但因父命难违,于一八三八年一月进入军事工程学校念书。当时他就耽于思考,在那时致兄长米哈伊尔的信中可以看到他已在思考人生意义。他因当时只能“无休止地过闲适的生活”,感到“活着而没有希望是可悲的”。这是一个早就向往冲霄高举的少年的烦恼。在信中他还表示向往自由:“我只有一个目标:自由。为了它我可以牺牲一切”。也就在此信中他还写道:“人是一个秘密,要识破它,如果我一生都在猜度这个秘密,那你也别说浪费时间。我正在研究这个秘密。因为我要成为一个人。”可见他当时就已在探索心灵的秘密,而从“人是一个秘密”一语可以知道他当时已是一个心灵复杂的人。

(10)、第四位是上海作协新晋会员、在酗酒与戒酒之间反复横跳的脱口秀演员、诗人李诞,他在新出版的首部中篇小说《候场》里,除了扉页引用了《卡拉马佐夫兄弟》以外,《候场》正文里他还借小说主角“李诞”之口,为陀思妥耶夫斯基打抱不平:

(11)、本文选自诗人布罗茨基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评论:他的苦难生活、深邃的心灵与高强度的俄罗斯语,成就了他复杂而深邃的文学。他曾写道,“苦难是什么,苦难应该是土壤,只要你愿意把你内心所有的感受、隐忍在这个土壤里面,很有可能会开出你想象不到、灿烂的花朵。”他笔下那些生活在狭窄环境的人,至今仍撼动着无数读者的灵魂。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陀思妥耶夫斯基评价雨果精辟7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