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五则原文
1、孔子的论语五则
(1)、解释: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2)、对于一篇课文来说,要解决的问题不外是字词、课文、写作、习题等几个方面。
(3)、老子说“不贵难得之货”,心灵的智慧五千年所流传下来人类高的智慧您让孩子去读,读真正的经,读高明的智慧;各位如果你的孩子还没开始读经,从此刻开始你是否可以为了给孩子佳的教育时机抽时间用心看为人父母必须要看的几场演讲王财贵教授系列视频:
(4)、因此,我认为: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
(5)、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d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6)、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7)、(译文)子张问孔子说:“令尹子文几次做楚国宰相,没有显出高兴的样子,几次被免职,也没有显出怨恨的样了。(他每一次被免职)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事全部告诉给来接任的新宰相。你看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是忠了。”子张问:“算得上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仁呢?”(子张又问:)“崔杼杀了他的君主齐庄公,陈文子家有四十匹马,都舍弃不要了,离开了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他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就离开了。到了另一个国家,又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又离开了。这个人你看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上清高了。”子张说:“可说是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仁呢?”
(8)、其人人皆可成圣贤。通过学习,每个人都可以通达天命,而建立完善的人格。事实上人们遵守社会礼法,能更好地通达天命,彻悟道体,成就道德学问。
(9)、译文:(1)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0)、我高中毕业是1960年,正好碰上大饥荒,全国上下休养生息,文化界也暂时活跃起来。中华书局那时候连续出了好多《中华活页文选》,选的都是古代的名文。我很喜欢,便篇篇买、篇篇读。读来读去不满足了,就想把《四书》《五经》也找来从头读一遍。第一本想读的就是《论语》。那时候,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刚刚出版不久,我去书店买了一本。一个字一个字老老实实地读,每天晚上读二十页,一本四百页的书二十天就读完了。觉得兴味盎然,快乐无比。
(11)、比方说思考一道题,其实是将问题逆向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要知道这个条件,需先解决什么问题?这样一步步分解开来,变成一个个小问题,直至推到已知条件,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佳方法。
(12)、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13)、大意: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相结合。
(1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6)、《泰伯》第十八章: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17)、其借以表明以德导民的效果,并不会限制人的自由。孔子三十而立——能融于社会礼法作一番事业,可见德政非但不影响人们建功立业,而且能帮助人们成就。到七十岁更是可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表明德治的效果正是人性的自由与解放。
(18)、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1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20)、孔子得到了齐景公的赏识,景公欲以尼溪之田封孔子,被晏子阻止。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
2、孔子论语五则原文及拼音
(1)、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2)、译: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辩。”孔子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靠伶牙俐齿和人辩论,常常招致别人的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4)、清代学者崔述则对《论语》的成书提出不同看法,他注意到今本《论语》前后十篇在文体和称谓上存在差异,前十篇记孔子答定公、哀公之问,皆变文称“孔子对曰”,以表示尊君。答大夫之问则称“子曰”,表示有别于君,“以辨上下而定民志”。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6)、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爽?有人向他求点醋,他却向自己邻居那里讨点来给人家。”
(7)、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8)、译: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家乡的学生有远大志向,但行为粗率简单;有文采但还不知道怎样来节制自己。”
(9)、字词解释:有:通:“又”,用于零数和整数之间,立:独立做事情,惑:迷惑、疑惑,逾:越过、超过,矩:规范、规范
(10)、译: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
(11)、字词解释:博:广泛,笃:忠实、坚守,切:恳切,仁:仁德。
(12)、孔子那个时代所遵循的“礼”的形式,在今天已时过境迁,但孔子那个时代“礼”的精神指向,要在人间实现“仁爱”的秩序,这是永恒的需要。爱是需要一套制度去保障的,这也是永恒存在的逻辑。
(13)、孔子的第二个确信,就是他确定天命指向仁指向爱,所以人人应当走向仁、走向爱。
(14)、个别教学注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15)、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使胳膊弯着做枕头,乐也在其中。用不正当的手段使自己富有、尊贵,这对我如同浮云一般(不值得关心)。
(16)、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17)、6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1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9)、大意: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相结合。
(2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孔子说:"一年中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后凋谢的。"
3、孔子论语四则原文及翻译
(1)、译: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强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就是刚强的。”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欲望太多,怎么能刚强呢?”
(2)、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3)、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4)、译文:曾参说:“我每天从多方面反省自已: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了呢?对老师传授的功课,是不是用心复习了呢?”
(5)、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6)、MichaelPuett说,他认为这是中国文化精神中特别的东西,他认为这种精神以孔子为代表,这是一种积极上升的心理。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优点也有缺点,但打磨自己,释放自己的优点,控制自己的缺点,使自己变成更的人,这是孔子的精神特点。
(7)、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8)、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9)、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伪装出一副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很少是仁德的。”
(10)、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后凋零的。”
(11)、译:孔子说:“伯夷、叔齐两个人不记人家过去的仇恨,(因此,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因此也就少了。”
(12)、12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13)、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14)、 孔子叫漆雕开去做官。他回答说:“我对这事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
(15)、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16)、人格可以通过学习进一步和升华,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
(17)、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19)、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埃
(20)、学《论语》也困难,忌一日曝十日寒,心血来潮,打渔晒网,这般。
4、孔子论语五则原文及翻译
(1)、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 孔子谈到公冶长时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虽然他曾坐过牢,但不是他的罪过。”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3)、东汉永平元年(58年)徐防上书云“发明章句,始于子夏”,是汉人于七十子重子夏,故以《毛诗》直承子夏。
(4)、 孔子说:“花言巧语,面貌伪善,过分恭敬,这种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仇恨暗藏于心,表面上却同人要好,这种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5)、带着青少年读《论语》,首先要读出的,就是这个世界的可信靠性,对运行这个世界的根本力量的信靠。如果孩子从小接触到一些中国历史上的天命信息,知道在人生动荡、挫败的过程中,在社会找不到依靠的时候,在父亲、母亲、朋友找不到依靠的时候,有一个地方是可以找得到的,那就是至高的上天,那是一种永恒的依靠。
(6)、19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7)、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
(8)、我在掌上国学院讲“孔子的历史突破”这一课时,讲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在周王朝“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政治-文化传统中,上天赋德就是上天赋权。孔子之前,上天所赋德的,是商朝和周朝的开国君王,如天命选择了周文王灭除商朝建立周朝。孔子是一个贱民出身,是一个没有被明媒正娶的年轻母亲带大的私生子,社会地位很低,但孔子却有着跟上天相通,“天生德于予”的文化王者的心理。
(9)、字词解释:饭:吃饭,名词作动词水:冷水,肱:胳膊,于:对于。
(10)、(译文)有人问子产是个怎样的人。孔子说:“是个有恩惠于人的人。”又问子西。孔子说:“他呀!他呀!”又问管仲。孔子说:“他是个有才干的人,他把伯氏骈邑的三百家夺走,使伯氏终生吃粗茶淡饭,直到老死也没有怨言。”
(1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2)、译文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孔子论语五则原文及拼音精辟7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