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名言及意义
1、论语中的名言有什么?
(1)、(译)子贡说:“如国有人广泛地给人民百姓许多实惠,又能扶贫济困,怎样?可以算仁人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那必定是圣人!尧舜尚且为做不到这样而感到为难呢!所谓仁人,自己想要成功,先要帮别人成功,自己想要通达,先要帮别人通达。凡事都能从切近的生活中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可算是实行仁的方法啊。”
(2)、不担心贫穷,而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3)、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4)、译文:可以同这个人讲的话,你却没有讲,这是失掉朋友;不可以同这个人讲的话,你却告诉他了,这是说错话。所以有智慧的人在与别人交谈中,能够做到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
(5)、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孔子《论语》
(6)、译文: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7)、出自《论语·卫灵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任何人只要采取行动,就会产生错误,无论多么成功的人都是如此。但是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失败了,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对待错误的态度,当错误发生时,勇敢地面对并坦然承认,反而会获得人们更大的尊重,使自己增长经验,获得信任的好办法就是正视自己的错误。
(8)、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9)、(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10)、译文: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里面也是很有乐趣的。用不义的手段所得到的财富与地位,对于我来说好像浮云一样。
(11)、译文:其人为重,鬼次之,学问需循序渐进,不可躐等而求;其人事尚未处理好,不必考虑鬼事。
(12)、译文: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13)、(原)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14)、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16)、出自《论语·子张》。品德高尚的人一旦犯了过错,就像出现了日食和月食一样。一出现过错,人们都能看见;而当他改正过错时,人们都仰望他。处于高位的人,受人瞩目,他们的言行对人们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更要注意自己的品行,一旦稍有缺失,就会被人们发现,这时绝不可掩饰,一旦掩饰则有失风度,会使自己的威信受到极大的损害。
(17)、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9)、三军中重要的统帅是可以换人的,但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以改变。
(20)、(译)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获得‘文’的谥号?”孔子说:“他聪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2、论语中的一些名言及其含义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3)、人们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找他人的缺点,爱拿自己的长处与他人的短处相比。在与人相处中,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学习之,看到别人的缺点,要加以改进。
(4)、(原)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多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6)、(已经过去的已无法挽回,正在到来的还可以补救。)
(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8)、论语经典名句翻译与理解,《论语》作为记载孔子思想和言行具性的一部著作,而且论语也是有着很多的经典名句,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论语经典名句翻译与理解的相关资料。
(9)、译文:殷纣王的不善,不如传说的那样严重。因此,君子憎恶居于下流,(一旦居于下流,)天下的一切坏事(坏名)都会归到他的头上来。
(10)、(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1)、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歌,主题欢乐但是不过分淫靡,哀愁但是又不那么悲伤。”
(12)、(他孔子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13)、(译)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14)、出自先秦《论语·子路》。对于自己要时刻保有知耻之心,出使他国要不辜负君主交付的使命,这就可称得上是士了。这是孔子对“士”所提出的标准。
(15)、(赏析)孔子很重视仁、义、礼、智、信,经常反复地教导学生应该注意提高这五个方面的修养。孔子还以“文、行、忠、信”即历代文献、社会生活的实践、对待别人的忠心、与人交际的诚信四种内容教育学生。
(16)、译文: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
(17)、又如《子张篇第十九》:“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这一段又像子张或者子夏的学生的记载。
(1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9)、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20)、(译)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也很愉快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3、论语中的名言和含义
(1)、译文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一无所成。”
(2)、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3)、(译)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没有能力。”
(4)、(原)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译文:不担心人们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不知道别人。
(7)、(释义)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
(8)、译文: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9)、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10)、的是国家的法令、制度(的建设),小人关心的则是(别人给他的)恩惠。
(1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2)、(原)子曰:“君子道者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13)、《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14)、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15)、出自《论语·子罕》。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样才能断定他之后不如现在的人呢?
(16)、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孔子《论语》
(17)、(释义)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爱之心的。
(18)、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19)、(原)冉求曰:“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划。”
(20)、(译)叶公问怎样为政。孔子说:“使近处的人民感到喜悦幸福,使远处的人民来投奔归附。”
4、论语的中的名言
(1)、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上学习,喜欢学习不如快乐学习。”
(2)、(原)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己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3)、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孔子说:“早晨得到了真理,即便当晚失去,也没有什么遗憾的。”
(4)、(释义)质多胜于文(即只有朴实的内心,而语言粗鲁、行为野蛮、仪态丑陋),则如野人般粗鄙;文多胜于质(即只有漂亮的言辞、文明的行为、儒雅的仪态,而内心不够朴实),则浮华不实,文、质配合适当,才叫君子。
(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7)、释义: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过于质朴直率,就会显得粗野,但是太在意繁文缛节、文辞修饰,又显得华而不实。文与质相得益彰方显君子本色。
(8)、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9)、(赏析)这是孔子的话。孔子不仅把仁、义看作是道德的体现,也把敢不敢行仁仗义看成是一个人的道德体现,这就是道德的勇气。所以孔子强调智、仁、勇这三种美德,认为智、仁、勇是“天下之达德也”。当然勇也需以礼来节制,不然要出问题。为此,他又说:“勇而无礼则乱。”“义”、“勇”之间的关系,孔子说:“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这些道理,阐述得深刻。
(10)、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1)、(赏析)为了减少父母的担心,古人提出“父母在,不远游”。即便要出行,也不能漫无目的地四处云游,而应有个明确的落脚处,好让父母能放得下心。
(12)、出自《论语·季氏》。庶人:百姓。国家的政治清明,那么,百姓就不会有非议了。
(13)、译文: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14)、(赏析)大凡圣贤哲人,必是对真理有着极为热烈的追求,一生都在追求心中那个崇高的目标。而一旦获得了这个真理,人生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15)、译文: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6)、译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1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18)、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19)、译文: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
(20)、(释义)不要忧愁别人不知道自己,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5、论语中的名言有什么
(1)、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4)、译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5)、误解:“愚不可及”出自《论语·公冶长》,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愚蠢到了极点,别人都赶不上。但孔子口中的“愚不可及”却并非是这个意思。
(6)、(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7)、译文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8)、(赏析)这句话所说的就是对待学问的态度。对于知识和学问,我们只有从内心深处热爱它、喜欢它,才能不断地去学习,不断的去探索,不断地去追求。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如果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就要从自己的本心出发,把它当成一种乐趣,因为乐趣才是前进的动力。
(9)、(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
(10)、(译)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可以说是:‘思想纯洁,没有邪恶的东西’。”
(11)、很多人理解古文都会按照现代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又或者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而断章取义。
(1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1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4)、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5)、(译)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道德和学问)抬头仰望,越仰望越觉得高耸,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好象就在前面,忽然又像是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停止前进都不能。我竭尽全力,仍然像有座高山矗立眼前,虽然我想攀上去,却没有途径。”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论语中的一些名言及其含义精辟9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