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精辟110条

论语十二章翻译少字

1、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视频讲解

(1)、(赏析)仁,是一个人的内在追求;礼乐,是一个人的外在表现。没有仁德,外在形式就失去意义。

(2)、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有的解释者说,这是孔子安贫乐道、不求名位的思想。这种解释可能不妥。

(4)、21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5)、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6)、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文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晳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着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的语句是:          ,          ,            。

(9)、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10)、1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1)、在《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是:           ,           。

(12)、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4)、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守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15)、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céng)是以为孝乎?”

(16)、字词解释:博:广泛,笃:忠实、坚守,切:恳切,仁:仁德。

(17)、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18)、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19)、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0)、《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2、巜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

(1)、字词解释:而:表转折,却。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2)、(恕,汉语拼音为shù。这个恕字,虽然经过孔子用这两句话来解释,但他的含义很广泛,一切事情,凡是自己不愿的事情,都不能够推给他人。这里包括言语行为都在其中的。)

(3)、(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5)、温故而知新(故,古义:    ;今义:    )

(6)、——《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       时期人,春秋末期的       、        、        ,   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9)、孔子说:“军队的主帅,是可以改变的;但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10)、10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11)、试译:孟懿子问怎么行孝。孔子说:“不要违背。”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在车上告诉樊迟说:“孟孙问我怎么行孝,我回答说:不要违背。”樊迟问:“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在世,如礼服侍;父母过世,如礼安葬,如礼祭祀。”

(1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3)、夫子:季康子。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

(14)、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呀!

(15)、颜渊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就是仁。一旦所有的人都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全天下就尽归于仁了。对仁的追求完全取决于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具体的做法。”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16)、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7)、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18)、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9)、试译:有子说:“守信接近于义,说到做到。内心谦恭接近于礼,可以免受耻辱。因为它们接近礼义,还是值得推崇的。”

(20)、(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能取法的人在里面;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3、论语十二章翻译少字数20

(1)、(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2)、孔于说:“各位小同学,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3)、字词解释: 焉:于此,在其中,择:选择,善者:好的方面,优点,从:跟从、学习。

(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5)、翻译: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6)、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7)、①(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②(吾(wú))人称代词,我。③(日)每天。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⑤(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⑥(忠)竭尽自己的心力。⑦(信)诚信。⑧(传(chuán))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8)、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反复练习实践了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9)、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提问并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0)、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11)、《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12)、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5)、《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因为冉有、子路两人心口不十分生气,“           ”一句表达了他对此等行为的厌弃。

(16)、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7)、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18)、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19)、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20)、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4、论语十二章翻译少字数

(1)、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很少有真诚的。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2)、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3)、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4)、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5)、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6)、文中的比喻句形象表达孔子的观点。“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用盲人搀扶者的失职来比喻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而没有尽到责任。“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比喻有双重喻义:一是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作龟玉。季氏攻打颛臾,好比虎兕跑出笼子伤人;颛臾如被攻灭,好比龟甲、玉石毁于盒中,二是将冉有、季路比作虎兕、龟玉的看守者,虎兕出柙伤人,龟玉毁于椟中,是看守者的失职。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若不能劝谏季氏放弃武力,致使颛臾被灭,也是他们的失职。

(7)、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为师矣。”(《为政》)

(8)、译文: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9)、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0)、莫春者,春服既成:莫春:指农历三月。莫,通“暮”。既:副词,已经。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几个成人,几个孩子。五六都是虚数。

(11)、《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1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14)、(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15)、孔子在河岸上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6)、君子对道义通晓(看重),小人对利益通晓(看重)。

(17)、(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18)、唯有放下,才能不放弃。学国学课程,想干啥干啥,该干啥干啥,建议都支上本儿,上网偷菜、工作、聊天、炒股,就像在家听老妈叨叨一样。老妈叨叨的不过是几十年的事儿,咱叨叨的是几千年的事儿,而已。其实想想,咱岁数越大,越像自己的爸妈,为啥呢?他们当初的叨叨,其实都灌到咱耳朵里了,只是咱不觉得、没注意而已。我们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出其不意,攻其无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9)、翻译: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20)、字词解释:而:表转折,却。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5、论语十二的翻译

(1)、——《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借用盲人搀扶者的失职来比喻冉有、子路没有尽到家臣的职责的句子是                 ,                    ,                   ? 

(3)、试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理解别人。”

(4)、(翻译)曾子说:我每一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服务标语

(5)、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6)、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7)、试译:孔子说:“君子没什么好争的,一定要争的话那就比比射箭吧。射手首先相互揖让,登堂射箭;射完后相互作揖下堂,比输的喝罚酒。这种比争是有君子风度的。”

(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9)、子曰:“三军①可夺②帅也,匹夫③不可夺志也。”(《子罕》) 

(10)、注释:①川:河,河流。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逝,流逝。斯,这,指河水。舍,舍弃。

(11)、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12)、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13)、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欤?”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4)、试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求学;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没什么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耳根顺了;七十岁随心所欲,没有不合情合理的。”

(15)、文中孔子赞同曾晳的回答,从“          :‘            !’”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16)、《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其地位自不待言,专家们的翻译自然都是经反复揣摩、精心推敲后做出的。近日教《论语>十二章》时,觉得有几句的翻译还是可以讨论讨论的,尽管自己都觉得这有点大不敬,或没事找事之类的……

(17)、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8)、《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19)、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20)、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1)、(赏析)喻,明白,通晓,这里可译为“懂得”。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君子重义,小人重利;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

(2)、同时指出:“第二章‘三省吾身’讲学习方法,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此章强调的是加强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养。……曾子具体讲到了他自我反省的三个方面的内容,说明自省是儒家弟子自我教育、自我修德的方法和途径。)

(3)、(常识)今天我们讲古人很智慧,大道理都是他们早就讲过的,而且中外相通,孔孟、老庄等观点,和沉思录,和古希腊哲学家心有戚戚焉。这也很好理解,不是古人太智慧我们太笨,而是人类的大道理就那么几条,古人总结出来了,后人不信,再经历,再总结,然后还是那样。这就是真理,就是常识。所以,常识靠谱。

(4)、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5)、试译:孔子说:“周朝取舍了夏商两代的制度,集礼仪文化之大成啊!我遵从周礼。”

(6)、曰:“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

(7)、论语十二章及翻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8)、“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9)、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10)、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巜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精辟1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