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原文一句一翻译精辟88条

论语十二章翻译一句一译

1、论语十二章翻译一句一句

(1)、译文: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2)、颜渊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就是仁。一旦所有的人都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全天下就尽归于仁了。对仁的追求完全取决于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具体的做法。”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3)、译文:孔子说:“好啊,回了!一筐饭,一瓢饮,在陋巷,人不能忍受这种忧虑,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好啊,回了!”

(4)、大意: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新旧知识相融合)。

(5)、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

(6)、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7)、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8)、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9)、字词解释: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省;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10)、文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          ,            。”

(1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2)、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13)、试译:孔子说:“我和颜回说一整天,他从不反驳,好像笨笨的。后来我观察他自个的心思言谈举止,也是很能发挥的,颜回并不傻啊。”

(14)、在《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出了要求:           ,他认为君子做事要敏捷、迅速,但说话要谨慎。

(15)、大意: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16)、试译:孔子说:“父母在世,看子女的孝心;父母过世,看子女的孝行;父母过世多年,还是不改变父母的正道,就可以说做到孝了。”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8)、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9)、试译:有子说,“一个人能够孝顺爹娘,敬重兄长,却喜好违犯上司,那是少有的;不喜欢违犯上司,却醉心于捣乱,这样的人从来不会有。君子抓根本,根本扎稳了,一切为人处世之道自然生发出来。孝敬父母,尊敬哥哥姐姐,这就是仁的根本吧!”

(20)、季氏伐颛臾一事,是在“陪臣执国政”的鲁国的特殊背景下发生的。“陪臣”指的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他们的先祖即庆父、叔牙和季友都是鲁桓公(前771---前694在位)的儿子、鲁庄公(前693---前662在位)的弟弟,号称“三桓”。到孔子这时,“三桓”执鲁国国政已达一百六七十年之久。在这一百多年间,公室(鲁君)和私室(三桓)之间的主要斗争有:①前594(鲁宣公十五年)针对三家分地扩展颁布了“税亩”制度;②前562(鲁襄公十一年)三家“作三军,三分公室,各有其一”;③前517(鲁昭公二十五年)欲诛季,三桓联合进攻,昭公被迫逃亡。这斗争一直继续到战国初年,《史记·鲁周公世家》说:“悼公之时,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

2、论语十二章原文一句一翻译

(1)、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2)、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18子张学干(gān)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5)、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6)、(赏析)对这句话的理解,大可指文化,小可指修身,还可指文学、艺术等等。比如用来谈表演,“质胜文则野”如同演小品,“文胜质则史”如同看春晚,“文质彬彬”那是看歌剧了。

(7)、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8)、20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9)、文中的比喻句形象表达孔子的观点。“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用盲人搀扶者的失职来比喻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而没有尽到责任。“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比喻有双重喻义:一是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作龟玉。季氏攻打颛臾,好比虎兕跑出笼子伤人;颛臾如被攻灭,好比龟甲、玉石毁于盒中,二是将冉有、季路比作虎兕、龟玉的看守者,虎兕出柙伤人,龟玉毁于椟中,是看守者的失职。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若不能劝谏季氏放弃武力,致使颛臾被灭,也是他们的失职。

(10)、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11)、试译:孔子说:“治理国政用道德,就好比北极星安住本位,群星围着它转。”

(12)、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           ,           ?

(13)、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14)、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封地,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

(15)、这里的“匹夫”不建议解释为“一个人”,范围和身份地位都不一样,你略加比较分析,就知道啦。

(16)、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17)、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18)、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mò),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9)、寓意: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只有把学习视为乐趣,我们才能学得更好。

(20)、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3、论语十二章翻译一句一译及注释

(1)、试译:季康子问:“要使老百姓恭恭敬敬、忠诚老实而又努力工作,该怎么做呢?”孔子说:“你自己待人接物能庄重自持,老百姓就恭敬了;你自己能孝顺长辈、慈爱晚辈,老百姓就忠实了;你自己提拔好人、开导弱者,老百姓就卖力了。”

(2)、字词解释:饭:吃饭,名词作动词水:冷水,肱:胳膊,于:对于。

(3)、在《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           ,           ?

(4)、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5)、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6)、寓意: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不仅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学习别人的弱点,反省自己是否有类似的问题。

(7)、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8)、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恰到好处,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9)、①[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10)、(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11)、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12)、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yù)祭,如不祭。”

(13)、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14)、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15)、(赏析)“克”有两种意思:一为“克制”,二为“战胜”。这里两种解法都有意味。克制自我,战胜自我,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合乎礼仪,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需要。

(16)、文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            。”

(17)、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进而又能从中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18)、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19)、子曰:“三军①可夺②帅也,匹夫③不可夺志也。”(《子罕》)

(20)、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

4、论语十二章翻译一句一译简短

(1)、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寓意:时间紧迫,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3)、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4)、“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5)、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6)、寓意:每个人都应该有雄心壮志,坚定信念,坚持不懈。

(7)、文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了各自志向:“          ,            。         :‘         !’          ,            ?”

(8)、孔子在河岸上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9)、①(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②(吾(wú))人称代词,我。③(日)每天。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⑤(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⑥(忠)竭尽自己的心力。⑦(信)诚信。⑧(传(chuán))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0)、(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1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2)、①[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13)、在《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           ,           。

(1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5)、⑧[传(chuán)]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6)、字词解释:有:通:“又”,用于零数和整数之间,立:独立做事情,惑:迷惑、疑惑,逾:越过、超过,矩:规范、规范

(17)、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1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20)、字词解释:而:表转折,却。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5、论语十二章翻译一句一句翻译

(1)、子夏①曰:“博学而笃志②,切问而近思③,仁④在其中矣。”(《子张》)

(2)、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3)、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4)、译文:孔子说:“饭疏食饮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5)、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8)、试译:孔子说:“光读书,不琢磨,就糊涂;瞎琢磨,不读书,就没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论语十二章原文一句一翻译精辟8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