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虚笔记史铁生读后感精辟120条

务虚笔记史铁生

1、务虚笔记史铁生原文

(1)、  ●害怕忘记,我害怕那两个冷漠的字,“忘记”这两个字能使一切珍贵的东西消灭,仿佛不管什么原本都一钱不值。

(2)、如果说诚实大胆是WR的天性的话,那么内心的执着就是Z的天性。巨大的内心体验笼罩了幼小的躯体。而那个懵懂的O在走入这样的世界后,被深深地震撼了,她觉得自己爱上了Z,然后忘记了过去的爱抛弃了自己的家庭,就真的那样一路爱了下去,直至到死她也没有承认她不爱Z或者Z不爱她。画家Z就亲手将O一直苦心经营或者说是虚构的爱轻易地毁灭,而对于Z来说,他自己也许也正在虚构一种爱,虚构一种自以为是的对高贵艺术的追求。

(3)、怅然若失,是一个少年皈依真理的时刻。——史铁生《务虚笔记》

(4)、  ●如果这月光照亮你,如果我们相距得足够近,你的影像映入我的眼帘,这就是:现实/如果这月光照亮过你,如今我们相距已足够远,但你的影像仍飘留在茫茫宇宙,这就是:过去/如果这北方的月光中只剩下我,但我的意识超越光速,我以心灵的目光向沉沉夜空追踪你南方的影像,这就是:眺望/如果现实已成过去,如果过去永远现实,一个被忽略的欲望在没有地点的时间或在抹杀了时间的地点,如果追上了你飘离的影像那就是:梦。

(5)、在很长很长的日子里,不断地想起,未必一定是思念,那更像是多年如一日的生活所养成的习惯,是平静河流上的一个摆渡――就像是集邮,把往日的收藏拿出来看一看,无论是引出快乐还是引出痛苦,都益于时光的流逝,然后依旧把它们收藏起来,不让它们为非作歹,打破一条河流的通畅,包括不让往事把今天弄得脸色惨白。――史铁生《务虚笔记》

(6)、因而我盼望夜晚,盼望黑夜,盼望寂静中自由的到来。甚至盼望站到死去,去看生。

(7)、《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对母亲的后悔,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8)、但问题是,有了爱的欲望,就获得了爱的资格吗?不是。WR、F都没有爱的资格,因为,他们都无法对自己的爱(不是爱人)、对自己说的话负责。只有一个具有了独立人格的人,才有爱的资格。只有这个社会尊重了人的独立人格,人才成为真正的人。而按照这个标准,F、Z的叔叔终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人,O终选择了放弃生命。按照这个标准,不得不说,很多人,一辈子也没有成为真正的人。

(9)、一同去承受人世的危难,一同去轻蔑现实的限定,一同眺望那无限与,于是互相发现了对方的存在,对方的支持,难离难弃,这才是爱情吧。

(10)、  ●爷爷从来不提起叔叔,不说明爷爷已经把他忘记了,恰恰相反,说明他把他记得深。

(11)、  ●如果这舞台的灯光照亮过你,当我回来你的影像已经飘离,如果你的影像已经飘进茫茫宇宙,这就叫做:过去。

(12)、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13)、我曾赴白天,伤在集市。在那儿,价值埋没于价格,连人也是一样。――史铁生

(14)、史铁生在《务虚笔记》中的讲述不是简单的叙述故事,更像是散文写作—常常在叙述完故事后,史铁生就开始阐明他的观点。《务虚笔记》被看作是史铁生的自传体小说,但你千万不要期待能从中读到史铁生的完整的人生经历,因为史铁生的意图不是向我们讲述故事,而是借着故事作人生的思考。王安忆形容这部小说是“纯粹虚构”的小说。一般的小说,虽然也是虚构的,但它们大部分都是对外部现实的模拟,而史铁生的这部小说摆脱了外部的现实模拟性,以虚构来虚构。王安忆的话很难理解对不对?如果我没有理解错,那么她想说的其实是,《务虚笔记》不像传统小说那样具有连贯的情节,没有讲述一个包含着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完整故事。

(15)、书中写童年伙伴、青年际遇,写故乡变迁、隐秘家史,写了邻居小姑娘姗姗、写了B老师、传奇的梅娘。

(16)、  ●爱着的人是不会自杀的,包括只爱自己的人

(17)、现在是将来的过去,现在是过去的将来,将来是将来的现在。

(18)、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19)、  ●但那已与我无关,那仅仅是他自己的印象和设想,是他自己的生命之一部分了。

(20)、  ●我真应该早点儿知道那个“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那样我就能更早地自由,并且更多自信。

2、务虚笔记史铁生读后感

(1)、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命运,与一颗敏感的心灵和聪慧的大脑相遇,必定会让那些属于生命本身的问题更加凸显,因为在这种条件下,它们更加不容无视,更加咄咄逼人。小时候读江姐的故事,读到敌人把竹签扎进她的十根手指,不敢想象那场面,更不敢想象如果换作自己会怎样,小小的孩子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我当不了江姐,受不了那样的严刑拷打。读过《务虚笔记》我才明白,小时候自己的情绪中还含有一种庆幸:幸好那不是我。还有很多庆幸:庆幸自己没有残疾,庆幸自己没有生在极度贫困的家庭,庆幸自己没有一个酒鬼父亲,庆幸自己不是罗密欧朱丽叶……庆幸自己绕开了所有那些不幸。但那样的不幸是存在的。每个人的具体境遇不同,境遇一旦变化,也许我们头脑中的大部分价值判断都要发生变化,至少会不再。精神是强大的,但肉体是真切的;肉体是基本的,但精神不可泯灭。网上读到的一句话说,凡属人的事情,没有什么是仅仅身体性的,我深为赞同,但想补充一句,凡属人的事情,也没有什么是仅仅精神性的。这或许是我们的存在令我们永久困惑的原因,它永远都不是一道数学题,也永远都不是一幅解剖图。

(2)、  ●很可能,这颗星球上的一切梦想,都是由于生命本身的密码……

(3)、我逐年养成习惯,早晨一边穿衣起床一边听广播。然后,在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里,若是没人来,我就坐在这儿,读书,想事,命运还要我写一种叫做小说的东西。仿佛只是写了几篇小说,时间便过去了几十年。几十年过去了,几十年已经没有了。那天那个女孩儿竟然叫我老爷爷,还是那个男孩儿毕竟大着几岁,说“是伯伯不是爷爷”,我松了一口气,我差不多要感谢他了。人是怎样长大的呢?忽然有一天有人管你叫叔叔了,忽然有一天又有人管你叫伯伯了,忽然有一天,当有人管你叫爷爷的时候你作何感想?太阳从这边走到那边。每一天每一天我都能看见一群鸽子,落在邻居家的屋顶上咕咕地叫,或在远远近近的空中悠悠地飞。你不特意去想一想的话你会以为几十年中一直就是那一群,白的、灰的、褐色的,飞着、叫着、活着,一直就是这样,一直都是它们,永远都是那一群看不出有什么不同,可事实上它们已经生死相继了若干次,生死相继了数万年。

(4)、  ●舞台设计者无计可施,那排树是对时间的强行说明。

(5)、  ●我有时想像那无从想像的无限,发现其实很简单——只是人们并不想老实地承认——那不过是想象力的极限罢了。

(6)、比如性,那赤裸的相见,不是赤裸地表白爱的真诚、坦荡,就是赤裸地宣布对爱的轻蔑和抹杀。(p36)

(7)、世界的结构基本不变,寒冷和温暖的比例基本不变。但这并不是说,极地的寒风不会造成赤道的暴雨。上帝的人间戏剧继续写下去,就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p46)

(8)、他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和《命若琴弦》,固然是偏重于感性和经验的,但实际上他已注意到大历史中个体的荒诞感,从而使得他关于插队生活的叙事,能与当时流行的知青文学叙事划清界限。”

(9)、  ●很可能这时,几十年时光试图回来,但被恐惧阻挡着还是找不到归路。

(10)、大的遗憾,是当我读到史铁生的作品的时候,他已经死了。

(11)、  ●现实在梦想中流行,一如梦想在现实中传诵。

(12)、  ●也许从来就有这样一个秘诀:咒语由被施咒的人自己说出来,就是解除咒语的方法。

(13)、残缺就是孤独,寻求弥补就是要摆脱孤独。当一个孤独寻找另一个孤独时,便有了爱的欲望。――史铁生《务虚笔记》

(14)、  ●但发生,我记得只是一瞬间,不期而至两只手偶然相碰,却不离开,那一瞬间之后才想起是经过了漫长的期待。

(15)、WR在大西北劳改地,确实懂得了很多事理。他懂得了孩子式的激情(也包括他的初恋)的徒劳无用。“童话是没有说完的谎言”。他懂得了“只有权力,能够真正做成一点儿什么事”,他要抓住我们这个残酷的现实世界的把柄。经过了生活的磨炼,他当然懂得了政治的肮脏;但他决心投身于肮脏的权力斗争。可是,正当他滔滔不绝地宣讲自己的政治哲学并所向披靡的时候,冷不防“我”向他提到了O,并质问他:“你真的是不爱她了吗?”他立刻楞住了,不知如何回答。他无法欺骗自己的心。但他仍然想用理智来克制自己的情感:“我只是想,怎么才能,不把任何人,尤其是不把那个看见皇帝光着屁股的孩子,送到世界的隔壁去。其他的事都随他去吧,我什么都可以忘记,什么都可以不要,什么骂名都可以承担……”“我”则一针见血地揭穿了他的伪善:“这么说你才是一个圣洁的人,对吗?”他不承认。但他越是不承认,越是标榜自己将来会“遗臭万年”,就越是说明他与他所攻击的那些“圣洁的人”、精神贵族没有两样,甚至比那些人更加“圣洁”,进而他牺牲了“个人的”荣誉和爱情而结了一门政治婚姻,据说为的是更有权力来拯救人民!

(16)、如果宗教是人们在不知时对不相干事物的盲目崇拜,但其发自生命本源的固执的向往却锻造了宗教精神。

(17)、  ●当时我就想,我们很快就要互相失散,我和这两个孩子,将很快失散在近旁喧嚣的城市里,失散在周围纷纷纭纭的世界上,谁也再找不到谁。

(18)、  ●尽管设想可以很多却总是有限的,不大可能与实际一致。  ●对死的设想也是这样,你知道你肯定会在某一天死去,你有时候设想你终归会怎样死去,在什么样的时间和地点以及什么样的情境中死去,但这设想很少可能与实际一致,死真的来了的时候你还是猝不及防。

(19)、  ●活着,就是这喧嚣中的沉默,就是这拥挤中的孤独,活着就是没有道理的苦难

(20)、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史铁生《我与地坛》

3、务虚笔记史铁生经典语录

(1)、我没统计过我与多少个世界发生过关系,我本想借此关系去看看另外的、非我的世界,结果他们只是给了我一些材料,供我构筑了这个对我来说的世界。(p74)

(2)、  ●无论那个夜晚在他的记忆里怎样保存,那都只是他自己的历史。

(3)、甚至还有葵花林里的叛徒女人和Z的叔叔,少年hj为了爱情的长跑,Z对姐姐M说不出口的迷恋,这些因为在特定的时代而显露出绝望的悲哀的故事都指向了同一个命题——爱情。

(4)、发现他人之丑恶,等于发现了自己之丑恶的可能。

(5)、我曾走过山,走过水,其实只是借助他们走过我的生命;我看着天,看着地,其实只是借助他们确定我的位置;我爱着她,爱着你,其实只不过借助别人实现了我的爱欲望。

(6)、(对爱欲的描写)“那疯狂不能描写。不是不敢,而是不能

(7)、  ●没法证明的虚无是存在的,不是吗?没法证明的无可以有,况且这不是人的智力的过错。那么,在一个故事结束的地方,必有其他的故事开始了,开始着,展开着。的虚无片刻也不能存在的

(8)、无言是对的。要是上帝把漂亮和弱智这两样东西都给了这个小姑娘,就只有无言和回家去是对的。

(9)、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史铁生《命若琴弦》

(10)、  ●所谓“昨天”,也许不如干脆说“过去”。但是不,这不一样。譬如,说“我们的过去”,那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要是说“我们的昨天”呢,便包含了对那段时光的态度。譬如“我们从过去走来”不过是陈述一种进程,而“我们从昨天走来”却是在骄傲着一种进步。“过去”仅仅是对时间的客观描述,“昨天”却包含了对历史的主观感受。

(11)、史铁生第一篇小说是《爱情的命运》,代表作中篇是《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代表作长篇小说是《务虚笔记》,《务虚笔记》使他一举成名。2019年9月23日,史铁生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12)、  ●如果现实已成过去,如果过去永远现实,一个伤痕累累的欲念在没有地点的时间中或在抹杀了时间的地点上,如果追上了一个飘离的影像那就是:梦。

(13)、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走向,意味彼岸的成立。走到,岂非彼岸的消失?彼岸的消失即信仰的终结、拯救的放弃。因而天堂不是一处空间,不是一种物质性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恒途。

(14)、WR直到被发配到大西北才感到了人与这个世界隔绝的痛苦,Z却早已在幼小的心灵中就悟出了人与人本来就互相处在“世界的隔壁”。WR试图用政治的手腕来禁止人对人的放逐,Z则用艺术的追求来突破人与人的等级阶梯。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即在政治的领域和艺术的领域,都在追求成为“人上人”,成为人类的救星或征服者。因此,他们对人类神圣的爱情也只是视为他们进行征服的一个绊脚石(WR)或是手段(Z)。所以,毫不奇怪,当爱情(然而是儿童式的爱情)至上论者O问Z“爱情和事业,哪个更要紧”时,Z随口便答道:“当然是事业”,并解释道,事业上的成就是人们得到爱情的前提,“你以为有谁会去爱一个傻瓜吗?”这就引出了Z终生所抱的信念,也是使O的终生信念即纯情之爱受到致命打击的差异论观点。

(15)、  ●如果我已经回来,如果你已经不在,但我的意识超越光速我以心灵的目光追踪你飘离的影像,这就是:眺望。

(16)、树叶柔和爽朗的呼吸,诗人一路吹着口哨回家,一路踢着石子妙想联翩,感到夕阳和晚风自古多情,自己现在和将来都是个幸福的人。

(17)、可我为什么还想活呢?因为你还想得到点儿什么,你觉得你还是可以得到点儿什么的,比如说爱情,比如说价值感之类,人真正的名字叫欲望。。

(18)、窗外下起了今年的第一场秋雨,下得细碎,又不连贯。早晨听收音机里说,北方今年旱情严重,从七月到现在,是历史上同期降水量少的年头。水,正在到处引起恐慌。

(19)、这一本小说,还是很厚的`,也不容易看进去。

(20)、《务虚笔记》是2010年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史铁生的首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96年《收获》杂志上,同时也是他半自传式的作品。由二十二个段落合成,叙述了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社会嬗变带给残疾人C、画家Z、女教师O、诗人L、医生F、女导演N等一代人的影响。

4、务虚笔记史铁生PDF

(1)、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是为了收藏。――史铁生《我与地坛》

(2)、  ●罪恶的想象力在其极端,必定千篇一律。

(3)、  ●这预言胜利时就被人记住,失败时将被人忘记——所有的预言差不多都是这样。

(4)、史铁生第一篇小说是《爱情的命运》,代表作中篇是《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代表作长篇小说是《务虚笔记》,《务虚笔记》使他一举成名。2019年9月23日,史铁生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5)、从根源上说,Z的艺术或者爱情,都置根于儿童时代对高贵和美的向往。然而,社会给他上的第一课是:高贵和美是属于上层等级的,人和人的差异或者等级是他达到高贵和美的必经阶梯;他本人则属于下层等级。他用什么来爬升到上层等级呢?用他的天才和勤奋,用他的成就和事业。然而,正如WR一样,目的和手段在Z这里也发生了一种颠倒或者说异化:本来爱情(或艺术)是追求的目标,现在成了征服人、“打败他们所有的人”的手段。“你的崇拜要变成崇拜你,你要高贵地去征服你曾经崇拜的高贵”。他在梦中都在呼唤:“杀了它,杀了它,杀了它们……”。

(6)、然而,上帝之为上帝,就在于他是不需要提出理由的,他为所欲为,用不着给你一个说法。面对上帝的沉默,苦难者也沉默下来了。弱小的个人对于强大的命运,在它到来之前不可预卜,在它到来之时不可抗拒,在它到来之后不可摆脱,那么,除了忍受,还能怎样呢?

(7)、在《务虚笔记》出版10年之后,史铁生长篇新著《我的丁一之旅》即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小说的主题是作家以往作品回避的“性与爱情,这一对千年不死的游魂”。

(8)、一同去承受人世的危难,一同去轻蔑现实的限定,一同眺望那无限与,于是互相发现了对方的存在,对方的支持,难离难弃,这才是爱情吧。

(9)、  ●然后不知何时,我记得我一如既往地仰望他,他却从那片概念里消失掉,我未及多想,又见他从那消失的地方活脱出来。

(10)、故事从爱情的本原写起,描述了流落到人间后,亚当与夏娃互相寻找的过程。该书责任编辑说,一位在轮椅上生活了30多年的作家,对于情与爱,因其与众不同的人生而作着一种孤独和冷静的思考,并将这些都浓缩在《我的丁一之旅》之中,小说诗性的语言十分洁净,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11)、不得不说,读这样的作品是累人的,那些高密度和高浓度的心灵叩问,要一一跟随下来并不容易。不知道史铁生写这本书花了多久时间,也许是他之前的全部生命时间,而读者试图用短短几天的时间跟上全部细节,显然不太可能。至少我在读到后面的时候,有一些段落跳过未读,因为脑子已经转不动了。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这本书的喜爱和好评。

(12)、  ●当黑暗隐藏了某些落叶,你仍然能够想象它们,因为你的想象可以照亮黑暗可以照亮它们,但想象照亮的它们并不就是黑暗隐藏起的它们,可这是我所能得到的的真实。即便是那些明亮中的,我看着它们,它们的真实又是什么呢?也只是我印象中的真实吧,或者说仅仅是我真实的印象。往事,和故人,也是这样,无论它们飘转进明亮还是逃遁进黑暗,它们都只能在我的印象里成为真实。

(13)、当WR由于“思想犯罪”而被发配到边疆去时,他的青春激情就被彻底地否定了。当WR登上西行的列车时,他们的爱就已经被牺牲掉了,不管以什么样的理由。O仍然执着地要求WR记住她的地址,WR却知道,童年式的两小无猜的爱是一去不回了,从那一天起,他“长大”了。所以当O说“我肯定能把新地址告诉你”时,他的回答是:“不过我不会把我的地址告诉你”。他作为一个长大了的成人,十分明智地切断了一切青春的幻想。爱作为少年时代的幼稚和孩子的梦幻,在残酷现实面前是那么无力,不堪一击,只有永远停留在“美丽梦境”中的孩子如O,才会执着于它,而悲剧是必然的。

(14)、命运的一个不可思议的特点就是,一方面,它好像是纯粹的偶然性,另一方面,这纯粹的偶然性却成了个人不可违抗的必然性。一个极偶然极微小的差异或变化,很可能会导致天壤之别的不同命运。命运意味着一个人在尘世的全部祸福,对于个人至关重要,却被上帝极其漫不经心、不负责任地决定了。由个人的眼光看,这不能不说是荒谬的。为了驱除荒谬感,我们很容易走入一种思路,便是竭力给自己分配到的这一份命运寻找一个原因,一种解释,例如,倘若遭到了不幸,我们便把这不幸解释成上帝对我们的惩罚(“因果报应”之类)或考验(“天降大任”之类)。在这种宿命论的亦即道德化的解释中,上帝被看作一位公正的法官或英明的首领,他的分配永远是公平合理的或深谋远虑的。通过这样的解释,我们否认了命运的偶然性,从而使它变得似乎合理而易于接受了。这一思路基本上是停留在为一己的命运讨个说法上,并且自以为讨到了,于是感到安心。

(15)、永存梦想的人间,比全是现实的世界,更能让我坦然面对死――这就像你在告别故乡的时候,是仍然怀念她,还是已经不想再来。――史铁生《的事》

(16)、当残疾人C被爱委会的老太太带着审视的目光质疑他的性能力时,作为读者的我都隔着纸张感受到了一个男人的屈辱和尴尬,我不可避免的联想到了史铁生,同时又为自己的联想感到惭愧的歉意。史铁生是不是一直活在这样的众人自以为善意的目光里呢?

(17)、所以,虚无的悲叹,寻根问底仍是由于肉身的圈定。肉身蒙蔽了灵魂的眼睛,单是看见要回那无中去,却忘了你原是从那无中来。――史铁生《病隙碎笔》

(18)、我一直要活到我能够坦然赴死,你能够坦然送我离开,此前死与你我毫不相干。此前,死不过是一个谣言北风呼号,老树被拦腰折断,是童话中的情节,或永生的一个瞬间。我一直要活到我能够入死而观,你能够听我在死之言,此后死与你我毫不相干。此后,死不过是一次迁徙永恒复返,现在被未来替换,是度过中的音符,或永在的一个回旋。我一直要活到我能够历数前生,你能够与我一同笑看,所以死与你我从不相干。――史铁生《永在》

(19)、诗人L的判断是:“O的这一次爱情其实早已完结了,但是她不愿承认”,“在那儿并没有心的贴近和心与心之间的自由”。但是,并不只是“这一次”爱情完结了,事实是O已看出,她所能理解的“所有的”爱情都已完结了。在她眼里,除了这种对征服者的爱之外,再没有别样的爱;但这种爱使她感到寒冷和孤独。“她本能地渴望着温暖的依靠,她的心和肌肤都需要一个温暖而实在的怀抱”。但她不知道,这种怀抱要靠自己独立地去争取,而不能靠上天赐予。然而她的人格已被Z摧毁了,她发现除了自己幼稚的一厢情愿外,这是一个无爱的人间,她对爱本身、对所有的男人感到寒心。然而这又无法解释O所留下的充满激情的遗言。

(20)、史铁生妻子是米,1961年出生,1982年西北大学数学系毕业,1989年与史铁生结婚。后成为出版社编辑,在2012年创作了散文集《让死活下去》,表达对史铁生的怀念。

5、务虚笔记史铁生百度云

(1)、这是史铁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为数不多的长篇小说之一。

(2)、  ●你不是英雄你就不如甘心做你的奴隶别埋怨别人,要么,你就去使自己成为英雄。

(3)、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哲学的三个命题的第一个就让许多人停下了脚步,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假如抹去了一个人的名字,而用抽象的字母来指代,我们就会惊恐地发现,你无法确定他们究竟是真实的,还是只是存在于你脑海里的想象。

(4)、我永远留住了一个偏见:女人是适合当大夫的,白大褂是她们优雅的服装。――史铁生《我与地坛》

(5)、《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对母亲的后悔,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6)、画家以他艺术上的成功证明,他正是WR曾如此鄙视地贬斥的精神上的富人。同样,Z也瞧不起WR的“忍辱负重,救世救民”,认为“那不是虚伪就肯定是幼稚”,并指出“虽然他并不能拯救什么,但是他也许可以成为万众拥戴的拯救者”。实际上,如果有谁挡了WR的道,他的确会毫不犹豫地送他到“世界的隔壁”去(如果有此必要而他又有这个权力的话)。Z则否认一切救世主,“每个人都应该管他自己,他是奴隶还是英雄那完全是他自己的事,没有谁能救得了谁”。这的确比WR更高明。

(7)、我一直有着一个凄苦的梦,隔一段时间就会在我的黑夜里重复一回:母亲,她并没有死,她只是深深地失望了,对我,或者尤其对这个世界,完全地失望了,困苦的灵魂无处诉告,无以支持,因而她走了,离开我们到很远的地方去了,不再回来。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到底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我便在醒来时、在白日的梦里为它作一个续:母亲,她的灵魂并未消散,她在幽冥之中注视我并保佑了我多年,直等到我的眺望已在幽冥中与她汇合,她才放了心,重新投生别处,投生在一个灵魂有所诉告的地方。――史铁生《庙的回忆》

(8)、爱情,到底是什么?爱情不是法律,对,不是。爱情不是良心,对,至少不是由良心开始和由良心决定的。爱情不仅仅是生理的快乐,对,不仅仅是那种事。(p36)

(9)、《病隙碎笔》该书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控索了关于我们人生的书籍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

(10)、  ●是差别推动了欲望,是欲望不息地去寻找平等,这样上帝就造就了一个永动的轮回,或者,这永动的轮回就使“我”诞生。

(11)、就像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还有名的你,那是你的继续是同一个人的继续。人山人海也是一样,其中的每一个人,一百年后多二百年后就都没有了,但仍有一个人山人海在那儿继续,一如既往地喧嚣踊跃梦想纷纭,这之间的衔接就如同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看不出丝毫断裂和停顿。(p108)

(12)、我甚至现在就能清楚的看见,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它,我会怎样的想念它,我会怎样想念它并且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

(13)、在《务虚笔记》中,史铁生对命运之偶然性的研究有了更加自觉的性质。命运之对于个人,不只是一些事件或一种遭遇,而且也是他在人间戏剧中被分配的角色,他的人生的基本面貌。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命运即人。基于这样的认识,史铁生便格外注意去发现和探究生活中的那样一些偶然性,它们看似微不足道,却在不知不觉中开启了不同的人生之路,造就了不同的人间角色。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把这样的偶然性名之为人物的“生日”。不同的“生日”意味着人物从不同的角度进入世界,角度的微小差异往往导致人生方向的截然不同。这就好像两扇紧挨着的门,你推开哪一扇也许纯属偶然,至少不是出于你自觉的选择,但从两扇门会走进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中去。

(14)、  ●你被杀死了,你就是一个应该活着的好人;你活下来了,你就是一个应该被杀死的坏蛋。

(15)、  ●对于重逢的形式,我们怕的不是残忍我们怕的是平庸。

(16)、O的爱情依赖于恨,这种恨又激发起对这爱本身的恨。O已不再爱她的“爱”了。但她仍然期望有一种不是建立在恨上的爱,在她的视野中,这就是“死”:“在O的眼睛里,那也许是假期的到来,是平等的到来,是自由的到来。在那个世界里,不再有功利的纷争,不再有光荣和屈辱,不再有被轻视和被抛弃的心,不再有差别……那才是爱情,才称得上是爱情,才配有一种神圣的仪式”。

(17)、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条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

(18)、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到自己的身影。――史铁生《我与地坛》

(19)、我一直要活到我能够历数前生,你能够与我一同笑看,所以死与你我从不相干。

(20)、从心的人自由,独立思考的人迷人,坚持做喜欢事的人则兼并着美丽与坚韧。

(1)、《我的丁一之旅》的文字依然充满史铁生的标记,古典、诗意、灵动,在看似散漫实则缜密的结构里,精心构筑了一个睿智空慧的哲思世界。

(2)、  ●但那个地方,在长久的记忆里变幻不住甚至似有若无,唯那惊诧惊奇惊恐和自惭形秽真真确确长久地留在印象里

(3)、如果你喜欢这本书,那么欢迎你来到史铁生的世界。

(4)、《我与地坛》中所说:“这么多年我在这园里坐着,有时候是轻松快乐的,有时候是沉郁苦闷的,有时候优哉游哉,有时候恓惶落寞,有时候平静而且自信,有时候又软弱,又迷茫。其实总共只有三个问题交替着来骚扰我,来陪伴我。第一个是要不要去死,第二个是为什么活,第三个,我干吗要写作”, 残疾带来的肉体的痛苦和精神的重压,“要不要去死”对史铁生来说,是一个极为严峻的问题。

(5)、2019年9月23日,史铁生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6)、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礼拜日。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礼拜日,本该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7)、  ●你必于写作之先就看见了一团混沌,你必于写作之中追寻那一团混沌,你必于写作之后发现你离那一团混沌还是遥远。那一团激动着你去写作的混沌,就是你的灵魂所在,有可能那就是世界全部消息错综无序地纺织。你试图看清它、表达它——这时是大脑在工作,而在此前,那一片混沌早已存在,灵魂在你的智力之先早已存在,诗魂在你的诗句之前早已成定局。你怎样设法去接近它,那是大脑的任务

(8)、  ●他们生日的差别意味着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入世界,他们的命运便位于两个不同的初始点上。初始点的微小差异,却可以导致结果的天壤之别。人一生的命运,很可能就像一种叫做“混沌”的新理论所认为的那样,有着“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

(9)、             摘自《务虚笔记》

(10)、从我出生到现在的16年间,我所庆幸的是家里没有一个人离开过,现在的一切和十六年前的一切,至少从角色数量方面,是只增不减的。我惟一接触过的死亡来自电视里各种各样的新闻报道。能出现在的电视里的大抵都是或有才或有权的人,而这些人中,只有两个人让我流下过眼泪。

(11)、  ●也许是在过去,也许是在未来,过去遗留在梦里,或者未来提前走进了梦中吧。我有过类似的体验:一种情景,或者一种感觉,仿佛曾经有过,发生过或者经历过,但是想不起由来,甚至明明知道那是不可能见过的,但无疑又是多么熟悉。这怎么解释呢?也许是前世所见?但更可能是一个久已忘怀了的梦,一个从开始就没有记住的梦,或者是一个白日梦——未来,在你的心中的造化。但那梦景变成情绪弥漫在心灵中而没有留在大脑里,凭智力很难把它找回来。

(12)、C关于爱情的思考开启了画家Z和女教师O的死亡序幕,故事到了这里有几分悬疑的味道,同时也将一群人牵出水面,医生F,女导演N,诗人L他们之间有着抽丝剥茧般的联系,随着故事的深入,这样符号性的人物忽然有了色彩:

(13)、史铁生父亲是史耀琛,在东北地区工作,母亲在北京林业大学工作。两人育有史铁生和史岚。

(14)、  ●死是什么,也许正像爱是什么,不知在哪儿但必定有其答案

(15)、他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和《命若琴弦》,固然是偏重于感性和经验的,但实际上他已注意到大历史中个体的荒诞感,从而使得他关于插队生活的叙事,能与当时流行的知青文学叙事划清界限。”

(16)、《务虚笔记》是轮椅上的史铁生的首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96年《收获》杂志上,同时也是他半自传式的作品。由二十二个段落合成,叙述了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社会嬗变带给残疾人C、画家Z、女教师O、诗人L、医生F、女导演N等一代人的影响。

(17)、回家去是对的,要是上帝把弱智和漂亮都给了这个小女孩,就只有无言和回家去是对的。

(18)、  ●一切被意识到的生活都是被意识改造过的,它们只是作为意义的载体才是真实的,而意义乃是现在的赋予

(19)、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的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20)、永恒的距离,才能引导永恒的追求。永恒孤独的现实,才能承载永恒爱情的理想。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务虚笔记史铁生读后感精辟12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