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200字精辟87条

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1、两小儿辩日看出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1)、孔子曰:“毁人之善以为辩,狡讦怀诈以为智,幸人之有过,耻学而羞不能,小人也。”

(2)、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13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3)、但是《论语》一书中记载的孔子是幽默温馨的,他是一本实际保留孔子言行以及门下弟子的纪录册,他与学生间不仅有「传道,授业,解惑」,不时还有风趣、温馨或轻松的画面洋溢其中,学生都是从内心真正去尊重老师的,要是学生对老师不满也可以提出抗议,这些事都令学生感到有趣和新鲜。

(4)、孔子是一个具有很高的贵族修养的人,他对人的态度是很谦恭的,做人的行为是很严肃的,日常是很讲究教养的;他还是一个博学和有文化的人,他有艺术修养,也有经典知识;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的理想就是恢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秩序,而他认为恢复秩序、治理国家的手段就是“礼”,他对此很有自信,也能躬身实践,但他以礼治国的观点并没有得到哪个君主的认同,因此他一生在政治上是失败的,但在学问和教育上却取得了成功,这种成功使他享誉后世,而且死后的社会地位逐渐攀升,终由人而圣,但那个被万世景仰的孔圣人早已经不是那个为理想而奔波而育人的孔丘了。

(5)、我把这,看成是孔子对一位老友特别的致意方式,否则,孔子的形象就有点“双重暴力倾向”了(但朱熹的官方教科书——《论语集注》,却正是这样注释的)。

(6)、有人问孔子,说你怎么不从政呢?孔子从佶屈聱牙的古《尚书》中,拖出一句让人似懂非懂的话,什么在家对兄弟好点,也是从政,说,这就是从政,你说什么是从政?——孔子是一门心思想从政的,但到处碰壁,受冷遇,这人哪壶不开提哪壶,孔子自然没有好心气,干脆气呼呼胡说一通,把他给打发了。

(7)、6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译文)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道:“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便是仁人了。”子张道:“请问哪五种。”孔子道:“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工作效率高、贡献大,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8)、0 《诸子百家》:回望那个可以相信梦想的时代

(9)、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篇第十五(凡41章)

(10)、但孔子,却以一种公共形象,矗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11)、孔子去楚国的时候,有位渔夫想送他一些鱼,孔子不要。渔夫说:“现在天气太热市场又远,这些鱼也卖不掉。我把它扔到粪堆上太可惜,所以想要送一些给您。”孔子就接受了。并且让弟子打扫地方准备祭祀。弟子说:“人家都要扔的鱼送了您一些。您却用来祭祀,为什么呀?”孔子说:“我听说怕食物变质分出来一些送人的人是仁厚的人啊。接受了仁厚的人送的东西怎么能不祭祀呢?”

(12)、孔子能够对损害国家形象或者危害社会违反法律的人采用雷霆手段,可见孔子虽然温和宽厚,却也不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

(13)、“求!尔何如?”对曰:“方六如(或)五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14)、孔子不是复古者,他是要借古改今,他对礼进行了改革,他将礼与仁结合了起来,通过仁加强礼的协调功能,使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度转向充满温情的人际关系。

(15)、有人劝孔子,天下这么乱,想改变天下是多难的事情呀。还不如找个好地方,种种粮食,安安稳稳过一辈子呢。

(16)、女人无才是德,女人裹脚是美,多么邪恶的礼!

(17)、孔子五十六岁的时候,以大司寇的身份代理鲁国国相的职务,他面露喜色。他的学生说:“听说君子遇到灾祸不流露出恐惧,遇到好事也不流露出喜欢。”孔子说:“是有这个说法。不是也有人说:‘君子也为自己地位高贵却为人谦虚感到快乐吗’?”

(18)、孔子路过匡地的时候,由于他长得像阳虎,阳虎曾经虐待过匡人,匡人就把孔子拘禁起来。拘禁了五天也不放人,孔子的学生又害怕又着急。孔子却说:“如果老天要灭绝这些文化,后代的人就不知道这些文化了。如果老天不灭绝这些文化,匡人能把我怎么样呢?”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19)、庄子。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庄子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20)、所以,七十三年起起伏伏,跌跌撞撞,冷雨暖风,孔子在给后人留下一些“漂亮外套”的同时,也没忘记留下另一些冷硬实用的“里子”,我们权且称之为孔子的城府之语吧。

2、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200字

(1)、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论语•阳货》)

(2)、不学《诗》,无以言|季氏篇第十六(凡14章)

(3)、李零教授在书中有何精彩观点?清和君读的时候对以下这处感触尤其深,分享予诸君,并附上其余诸家观点:

(4)、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尧曰篇第二十(凡3章)

(5)、“礼”字在《论语》中出现了74次,讲到礼的地方有49处。孔子认为:

(6)、(译文)仲弓问仁德。孔子道:“出门[工作]好像去接待贵宾,役使百姓好像去承当大祀典,[都得严肃认真,小心谨慎。]自己所不喜欢的事物,就不强加于别人。在工作岗位上不对工作有怨恨,就是不在工作岗位上也没有怨恨。”仲弓道:“我虽然迟钝,也要实行您这话。”

(7)、2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8)、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已的假借字,意为止)也。居(平时)则(辄,每每,常常)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9)、其后便是长达14年的游历生涯,孔子经历了“匡蒲之困”“陈蔡绝粮”等困境,而依然坚守理想,坚韧不拔。这14年,是孔子一生极为重要的阶段,也是他思想成熟与丰富、精神锻铸与新生的14年。

(10)、鲁国有一个吝啬的人,用瓦锅煮了一盆饭,自己觉得味道很美,便用一个小瓦盆装了一盆送给孔子,孔子高兴地接受了这盆饭。孔子的学生子路说:“瓦盆是简陋的餐具,饭也是普通的饭。您怎么这么高兴啊?”孔子虽然有时候生活困窘,但他是士大夫阶层,平时生活还是很讲究的。席子摆得不正他不做,肉切的不方方正正的他不吃,肉的佐料不对他也不吃,出门还必须要坐车。那么平时生活这么讲究的孔子,为什么会欣然接受一瓦盆普通的饭呢?孔子对子路说:“喜欢劝谏的人心里惦念着君王,吃到美食就想到父母的人心里惦念着父母。我看重的不是他餐具的好坏,看重他吃到好吃的东西就想起了我的这份心意。”

(1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2)、历代儒客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配享孔子、祀以太牢,追赠兖国公,封为复圣,陪祭于孔庙。

(13)、什么是“礼”?《说文》“礼,履也”,就是一个人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履行的责任。它是外在的制度即礼制,也是内在的观念即道德准则。其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是区分上下、尊卑、亲疏、远近,使之有差别,强调“分”;二是协调上下等级这些差别,使之更和谐,强调“和”。

(14)、孔子的祖上是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之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

(15)、孔子诛少正卯,就是以思想罪和文字狱来杀人!

(16)、孔子很看重人内心的诚敬,也深知言语跟一个人内心的关联,所以他说,“言思忠”,“言忠信”。意思是,心里怎么想,嘴上就应该怎么说。但孔子其实是个心理因素不太稳定的人,情绪不好时,他也会言不由衷,甚至听上去,还有点阴阳怪气。

(17)、孔子有大半的人生中都在从事传道、授业、解惑以及有教无类的教育工作中。相传弟子有三千人,贤弟子七十二人,在德行方面突出的有颜渊、仲弓等人;在语言方面突出的有子贡;而办理政事能力强的则有子路;熟悉古文献的有子游、子夏。

(18)、“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或)会同(会同,指诸侯盟会之事),端章甫(穿戴礼服礼冠),愿为小相焉。”

(19)、0 《中华经典指掌文库:论语》:随时随地读一读

(20)、孔子见南子剧照,其实是周迅见周润发哈,但是谁也不知道南子长什么样。就当她是南子吧!

3、我认为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1)、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其祖上为宋国贵族。他幼年丧父,青年丧母,家境贫苦,但他自小喜欢学习(主要是周礼),且学无常师,虚心求教,三十而立,于礼有成。青年孔子为了生活,干过一些底层工作,如委吏(管仓库、会计的)、乘田(chéng,管畜牧的)。三十多岁时他曾问礼于周,求仕于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但齐景公并不想用他,于是36岁时他回到鲁国,此后至到50岁,他主要在家修诗书礼乐,教书育人做学问。

(2)、0 《孔子:即凡而圣》(Confucius:TheSecularasSacred)

(3)、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社会(具体说,可能是指城市、政府内部)都按游戏规则行事,你说两句怪话,有点怪癖,没什么大不了(像现在的李敖);如果全都不按牌理出牌,上午不知下午,今天不知明天,那你就得当心了。装装疯,卖卖傻,可能没人理你,但牙口一定得咬紧了,说话千万要低调,要会装孙子(阮籍、刘伶悟到了,嵇康没有)。

(4)、仲由很不高兴地逼着老师给个说法:明明知道那是一个名声不好的名媛,老师你怎么能去见她?你成天给我们讲什么非礼怎么着的,自己怎么没有把持住呢?再说你这当师傅的名声要是坏了,让徒弟们今后怎么在江湖上混?

(5)、但是,孔子对别人要求高,是出了名的。很多大臣对齐王说,孔子的要求很高的。你要是用了他,他会给你定很多很多的规矩。衣服怎么穿、走路怎么走;国王大臣之间怎么说话,怎么做事,要麻烦死。用这些来管老百姓,肯定没人听。

(6)、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曹姓,颜氏,名回,字子渊,鲁国人,居陋巷(今山东省曲阜市旧城内的陋巷街,颜庙所在之地)尊称复圣颜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儒客大家,孔门七十二贤之首。

(7)、他仰慕西周的制度,可他生活的时代,偏偏是礼已崩坏,天下失序的春秋晚期,所以他批评不知礼不守礼的人(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表扬知礼的人(如子产)。他也呼吁人们要“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要懂得“尊尊亲亲”的道理,要“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他想达到的政治理想境界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

(8)、一块肉,如果切得不端正、不规矩,孔子是不吃的。一块席子,如果摆得不端正,孔子是不坐的。

(9)、孔子地位被如此推崇是理所当然的,搞懂以后就知道他的伟大是实至名归的,我们国家出了一个这样的圣人,不要被我们自己给辱没了!

(10)、孔子去武城这个地方,听到弦歌的声音,莞尔一笑说:“杀鸡怎么用得上宰牛的刀呢?”孔子的学生子游是武城的城宰,相当于现在的市长吧,他用孔子教他的礼乐等治国之术治理这个地方,把这个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老百姓知书达礼。但武城是个小地方,孔子觉得用治国之术来治理一个小地方有些大材小用,所以说了这句话。子游听了孔子的话说:“我曾经听老师说过,君子学了道以后就会有仁爱之心,老百姓学了道以后就会通情达理。”孔子说:“同学们,子游说的话是对的啊,刚才我说的那句是玩笑话。”

(11)、整理编撰文化典籍,是孔子教学生涯,尤其是生命的后5年里所做的另一件重大事情。孔子汇集了当时所能搜集到的各国文献,将《诗》《书》《礼》《乐》《易》和《春秋》整理、编辑成系统的教材,其中的《春秋》是他重新编辑与撰写的。

(12)、0 《哲读论语》:安乐哲、罗思文英译《论语》

(13)、《春秋穀梁传》,《春秋》三传之儒家“十三经”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体裁与《公羊传》相似。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穀梁赤,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晋人范宁撰《春秋穀梁传集解》,唐朝杨士勋作《春秋穀梁传疏》。《春秋穀梁传》在西汉宣帝时曾经盛极一时,是研究先秦到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14)、这已经不是梦话,而是昏话了,还夹杂着一股不管不顾的孩子气。饥不择食,慌不择路,就这样应验在“中庸之道”和“君子固穷”的孔夫子身上。

(15)、三跪九叩是礼,男当太监是礼,纳妾也能是礼。

(16)、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该说的话,你没跟人说,这是错失了机会;不该跟他说的,你说了,这就是说错了话。一个聪明人,既不应该错失机会,也不要说过了才知道后悔。

(17)、(本文选自李木生《孔子:我不是圣人》,中华书局出版)

(18)、虽然孔子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圣人,似乎高高在上。实际上很多时候,他拿他的学生们没办法。学生一不高兴,该批评他批评他,该顶撞他顶撞他,该给他甩脸子给他甩脸子,孔老师为了自证清白甚至不得不当着学生的面对天发誓。在学生面前,他也不是真理在握的,有时候学生说的话他也会听。

(19)、(译文)孔子说:“天下太平,制礼作乐以及出兵都决定于天子;天下昏乱,制礼作乐以及出兵便决定于诸侯。……天下太平,国家的高政治权力就不会掌握在大夫之手。天下太平,老百姓就不会议论纷纷。”

(20)、但在孔子所梦想恢复的周礼中,极端压制女性。

4、你心目中的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1)、真实的孔子,应该是个急性子。章太炎说他“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孟子的原话,是“三月无君则吊”,意思都是闲居三个月,孔子就心神不宁,寂寞难耐了。《论语•乡d》中有一笔传神的描写,说孔子“君命召,不俟驾而行。”——听到国君召唤,没等车备好,就急冲冲地出门。这样的性格,显然并不适合从政。“圈内人士”不过略施小计,孔子就敏感地自动辞职下岗了。

(2)、子贡是孔子在外流浪十四年的大收获,也是孔子晚年的“机要秘书”。如果说颜渊是“版孔子”,是孔子精神的化身,那子贡就是“实践版孔子”的成功代表。中国古人说君子立德、立功、立言,子贡在这三方面,均无可挑剔,尤以立功为卓著。司马迁说“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常相鲁、卫,家累千金”(《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俨然是战国后期苏秦、张仪的祖师爷。孔子死后,子贡成为理所当然的“大阿哥”,别人都是守孝三年,唯独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子贡有高傲的气质,却以谦逊的姿态,从老师那学到了精粹的知识。子贡是所有孔门弟子中,没有酸腐书生气的。有话明说、直说的子贡,死后没有薪火后继,反倒是孔子有点瞧不上眼的“参也鲁”的曾子,成为孔门衣钵的传递者。

(3)、孔子并不喜欢那帮年纪轻轻的弟子,成天对自己一副恭敬拘谨的样儿,为此,他时不时地来一句让人“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的话,接着就一边哈哈大笑,一边解释:开玩笑,开玩笑。比如,他对子游说过,割鸡焉用牛刀,弄得子游很是迷惑;又对颜渊说,如果你是老板,我就给你打工。他还说过,假如能发财,替人驾马赶车也愿意干。——随即又补一句,如果发不了财,那还是干回自己的老本行。

(4)、一天之内,只要哭过,孔子不会再笑,孔子认为那样不庄重。遇到办丧事的人,或者残疾的人,孔子一定面容严肃地表示同情。

(5)、 安贫乐道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6)、他对失势的国君仍保持着恭敬的礼节,对不守规矩的权臣冷嘲热讽;他风度翩翩,走起路来衣服袖子飘飘荡荡,气度雍容;他身材高大,箭术高明,连鲁莽的子路也给降得服服帖帖;他是个超级音乐发烧友,诗三百倒背如流,听到好的音乐,几个月都吃不出肉味。

(7)、人就恐怖的多了,有贪念、食欲、情欲、快乐欲等,七情六欲。如果我们人类的这些欲望不用各种宗教学说以及法律控制,任由欲望肆意发挥会成什么样子,大家可以拔高了扩大化思考一下。我想任由欲望发挥,人类都不复存在了,更加不用提什么发展了!所以我们需要学习,要懂得控制好使用好我们的各种欲望,从而达到维护整个社会良性发展的目的。

(8)、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让劳动效率大大提高了,一般的平民就有余力去开垦荒地,那他们对给周天子上供的那块地就不上心了。诸侯们已经不指望周天子分封土地,对周天子定下来的规矩也就没那么在意了。原来建立等级秩序的社会条件不存在了,“礼崩乐坏”由此形成,形势比人强。

(9)、只要略一浏览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就能看出,孔子并不单是一个好的教书先生。孔子曾经是一个颇为杰出的政治家,称得上政绩卓著,一度官至鲁国代理宰相。孔子还是一个懂得“文事者武备,武事者文备”,颇有侠义风采的外交家。一个激进的、动真格的改革派。一个直接指挥过战斗,并取得战场胜利的前敌指挥员。虽说史迁的笔墨,难免有所放大,但绝不可能凭空杜撰。

(10)、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泰伯篇第八(凡21章)

(11)、冉求可能是孔子知名弟子中,没有宗教感,甚至没有一点精神追求的人。他学习的目的,就在于让自己,也让自己的朋友,生活得好一点,也确实学到了够用的本领。冉求是个袭人式的人物,他事孔子恭敬如父,但孔子就是不感冒他。

(12)、0 王东杰《乡里的圣人:颜元与明清思想转型》

(13)、“仁”字在《论语》中出现了105次,讲到仁的地方有58处。什么是“仁”?孔子精炼的回答是这样:“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如何实现这种爱人之仁呢?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也就是推己及人,同时还应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这两个方面合为一体,就是孔子“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

(14)、葛兆光2007年5月在东南大学的演讲《后的贵族:孔子的时代和他的理想》(载《解放日报》2007年5月13日,又收入《看澜集》)

(15)、孔子就是这样的儒,但他可谓是“君子儒”,他授徒不独传授技能,并且传授主义,他不只把礼看作谋生的职业,而是视为实现其政治理想的事业,他为礼注入了新的思想内涵,因此他之后“儒”这个概念被孔门之徒所专有了。换句话说在孔子的时代儒还只有职业阶级的意义而没有学派的意义,儒之成为学派的名称乃是战国初年的事;那时已有了与儒对抗的学派(早攻儒的是墨家),即所谓“道术分裂”以后的事。

(16)、墨子。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 (5)  ,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墨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17)、那圣人的标准是什么呢?儒家学说认为,人的一生如果达到三立,才能成为圣人。哪三立呢?就是立德,立功,立言。孔子的德行无疑是很优秀的,在他的言行录《论语》中有充分地表现。立功方面,孔子提倡礼,主张仁政,孔子在出任鲁国中都宰和大司寇时,史书中记载道: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可见政绩很不错。孔子还在在任期间让齐国归还了鲁国的“汶阳之田”,并平定了一次鲁国的叛乱。因此,在立功方面,孔子也起得了很大的成就。

(18)、“唯(语首词,无义)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9)、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多,赞其好学仁人。

(20)、孔子曾通过自己学生的关系,当了齐卿高昭子的家臣,以求得与齐景公交往的机会。没想到被齐相晏婴揭了老底,又没得到重用,灰溜溜跑了。

5、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1)、《论语》开篇首章有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样意思的话,孔子说过好几次。孔子,要说世人都不知道他,肯定不是;要说世人真的明白他,好像也不是。处在知与不知之间的孔子,本来就不是个心境平和、情绪稳定的人。于是这种尴尬恼人的处境,难免有时让夫子口出怨言,甚至产生近乎邪僻怪异的冲动。

(2)、曰:“莫(同暮)春者,春服既成(定,指天气稳定了,不用老换衣服,春衣能穿的住了)。冠者(成年人)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乘凉)乎舞雩(yú ,舞雩,是地名,在曲阜东南,是求雨的坛),咏而归。”

(3)、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

(4)、姑布子卿说:“他有着尧帝的额头,舜帝的眼睛,大禹的脖子,皋陶的嘴巴,从前面看上去,气宇轩昂像是一位帝王;从后面看上去,两肩高耸,脊背瘦弱,只有这一点赶不上四位圣人啊!”

(5)、但是,据朱熹《四书集注》所注,孔子平生并没有这些经历,故“疑‘使摈’、‘执圭’两条,但孔子尝言其礼当如此尔”。

(6)、(曾子文化)往期文章推荐阅读(点蓝字可直接跳转到文章)

(7)、作为孔子得意的弟子,毫无疑问,曾子心中大的榜样就是自己的老师。所以他所说的三省吾身可以理解为是以老师孔子为榜样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200字精辟8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