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精髓的一句精辟67条

老子顺其自然的名言

1、老子顺应自然的名言

(1)、更深层次的“利而不害”,那是体现着无私无欲、无为自然的天道属性和规律属性。凡是能利益一切的有情无情的无为之“作为”,道祖称为“应无住所而生其心”。

(2)、(感悟)只有由易入难,积少成多,才能成就大事。

(3)、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但再坚硬的石头,也经不起水的攻击。太极拳虽然看似动作缓慢柔弱,却能四两拔千斤,以柔克刚。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的,但是却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4)、你有试过种下一粒种子或是植下一棵树吗?可能我们大多数人都做过这些,播种和浇灌植物,这并是什么难事。试想一下,你刚给种子浇完水,就开始歇斯底里地朝它大喊:“花在哪里?我现在就要!”

(5)、法国作家小仲马,他不依靠他父亲的名声,用自己的实力取得一番成就。小仲马一次次地给报社寄稿,开始都被报社退了回来,他没有因此而失望,仍继续创作,经过不懈的努力,终著成了成名之作《茶花女》。

(6)、关于道的学说,庄子把道的理论引申到人生方面,多方面地思考了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庄子认为,人的生命异常短促,在短促的生命过程中,又会受到各种社会事物的束缚和伤害。

(7)、(翻译讲解):塞信私欲的通道,关闭情感的门户,终身不会窘困。

(8)、《黄帝内经》中说:“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9)、真正的顺其自然,是竭尽全力之后,面对任何结果,哪怕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也能坦然地接受,不强求,不拧巴。只要努力了,没有遗憾就好。这句话,很容易让我们联想起另一句话“尽人力,听天命”。听天命,必须是在尽人力之后的。“尽人力”无愧于心,“听天命”乐观通达。

(10)、外欲之人,贪于世事,外求华饰欲乐,贪名求利,对名利取之无度,整日奔波于名利之中,以致心中不静,而生烦恼,身心皆疲。

(11)、(翻译讲解):处理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12)、但是庄子正是借由这样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讲述了一个顺应自然规律,淡然的看待生死的问题。

(13)、顺其自然:指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不人为去干涉。

(14)、感悟:事物达到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15)、功成身退,天之道。(出处)《道德经·第九章》(译文)成功之后激流勇退,符合天的道理。

(16)、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老子》

(17)、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出处)《道德经·第九章》(译文)金银财宝很多,没有谁能守得住。

(18)、顺其自然,是人生的一种智慧,所谓顺其自然,就是顺应本身的规律,对于外界的事物坦然的去接受。

(19)、纵观梁启超和徐志摩的师生情谊,在梁启超一方而言,只能是“爱之深,责之切”,对徐志摩来说,可能就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了。

(2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2、《道德经》精髓的一句

(1)、能战胜别人的人,自然是比较有力量有能耐了;但要是能够战胜自己,那才是真正的强者。其实争强好胜,和别人攀比逞能,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人难能可贵的是战胜自己,超越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提升自己,这才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强者。

(2)、爱迪生作为伟大的发明家,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做了无数次失败的实验,前后共试用了6000多种纤维材料,后才确定用钨丝来做灯丝,延长了电灯的使用寿命。

(3)、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的终要求的是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也就是所谓的“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4)、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出处)《道德经·第六章》(译文)它(谷神)的本体是绵延存在而又若有若无的,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

(5)、(翻译讲解):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6)、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七章》(译文)执政者要遵循天道、顺从人伦,以常规的道理治理国家。但用兵却要用诡诈、出奇制胜。要取得天下太平,须用“无为”之法、自然之道。

(7)、因为我们“有身”,就为身的生存产生贪欲之心。这种贪欲之心,集中表现在物欲上。一定的物质条件是生存的基础,但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不遏制人膨胀的物欲,人与人的争夺就必定不可避免,终人人都在争夺中痛苦地生存,这种生存毫无价值和意义,所以这种有身为我的自私贪欲,只能给我们带来“大患”。

(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出处)《道德经·第二章》(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的标准,于是就有了与之对立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的标准,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

(9)、常人的心就是贪欲妄想之心、私心杂念之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就是给“百姓”奉献,也就是圣人的人生价值就在于为一切众生服务,为一切众生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德能。

(10)、老子曰:大功告成,诸事办妥,老百姓都认为我本来就是这样自自然然的也就是说,完成功业的过程没有受他人强制的感觉,是人们的本性使然。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有被习惯左右行为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化习俗求生存的本性;有创新,适时改变自己的习惯和习俗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本性。顺着这些本性去完成功业,人们会觉得原本就如此,很顺当,不会有牵强和被强迫的感觉和不满。完成功业也就自然而然。这也就是人性化管理能够事半功倍的根据。

(11)、《道德经》精选十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3)、“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欲,而民自朴”-出自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道德经》  译文: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无欲,而人民就自然淳朴。

(14)、大的祸害就是不知足,大的过失就是贪得无厌。知道知足的人,经常都是心满意足的。在西方的观念中,往往赞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而在中式智慧中,我们经常强调要知足常乐,不要奢求太多自己能力外的事情,因为和自身条件不匹配的欲望,往往会带来灾祸,因为你容易采取一些规的手段去满足,比如校园贷中的裸贷等等,或者去抢劫、杀人,走上歪路。

(15)、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训》

(16)、老子曰: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

(17)、老子曰:知人的人具有睿智,自知的人算是聪明。能胜人的称得上是有力量,能自胜的人才算得上是强大。因此吕氏春秋先己篇曰:“故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自知篇曰:“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败莫大于不自知。”一个管理者如果缺乏自知之明,自胜之功力,就很难知人善任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18)、(因为心无所恃,所以随遇而安)意思是:即使心里对万事没有更多的奢望和祈求,也没有可依仗之物来改变现状,那么,也不要盲目悲观、怨天尤命甚至妄自菲薄,相反,此时需要的是一种平常之心,需要的是一种笑看风云变幻的乐天心态和豁达境界,这首先就需要做到“随遇而安”。

(19)、(感悟)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老子主张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

(20)、所以,要好好珍惜人与人的缘分,好好珍惜人与人的友谊,好好珍惜难得的今生,珍惜难得的一切拥有。

3、老子顺其自然的解释

(1)、解悟:越是在意的东西,就越容易失去;积聚的财物越多,带来的灾祸也越多。所以,只有懂得知足,懂得适可而止的人,才可以长久平安,不会让自己遭受侮辱,置身于险地。

(2)、(翻译讲解):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3)、 顺其自然:是说万物自有其理,世事不可强求,很多时候谋事在人,而成事在天。只要自己尽力而为,没有什么可愧对的。对于很多经历与结果,要用达观豁然的心情去面对,时时刻刻抱有一颗平常心。

(4)、(翻译讲解):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5)、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译文)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立功勋,自高自大的人不能进步。

(6)、(翻译讲解):柔弱胜刚强,没有不知道的,但很少有人能做到。

(7)、译文:“宠”来了,就很高兴;“宠”走了,就很失落;“辱”来了,就很伤心;“辱”走了,就如释重负。一颗心随着外界的毁誉飘来荡去,再不能有片刻的安宁清净。喜怒无常,悲欢不定,就象生了大病一样。

(8)、不可否认的是,当你变得越聪明,你就说得越少。沉默让你保持好奇、持续思考以及不断想象,这会让你自己的思路更清晰。

(9)、(感悟)老子以盈满、锐利为譬喻,说明金玉满堂、富贵而骄者容易招来灾祸,主张“功遂,身退,天之道”。

(10)、对于老师的劝诫,持有爱情至上观念的理想主义者徐志摩是不认同的。他在回复梁启超时,申明自己这样做只为“求良心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

(11)、天道的运行是自然无为的,没有自我意识,更没有自我意识支配下的争夺心理和行为,故“天道不争”。

(12)、我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种子慢慢长成植物再开花成熟需要时间。你无法加速这个过程,就像在我们的生活中,所有结果也不会出现。

(13)、“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无有何患?”我们有什么忧愁呢?就是有我这个身、有“自私”、有“贪心”。有了物质这个身体,就要受物质世界根本规律的制约。

(14)、(感悟)做事贵在坚持。谁笑到后,谁笑得好。

(15)、(翻译讲解):治理大国就像烹煮小鱼(一样的道理)。

(16)、失之淡然:失去东西要淡然处之,做到淡泊名利。

(17)、人道和天道正好相反,穷的越穷,富的越富。富人资源越多,赚钱就越容易;穷人整日为生活奔波,越是没钱,就越难赚钱。

(18)、《道德经》中讲:“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19)、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淮南子·说林》

(20)、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但再坚硬的石头,也经不起水的攻击。太极拳虽然看似动作缓慢柔弱,却能四两拔千斤,以柔克刚。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的,但是却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4、老子说的顺其自然的话

(1)、解悟:正直的人,看起来却好像委曲随和;真正灵巧的人,往往低调处世,不显示自己,看起来很笨拙;真正善于辩论的人,往往不漏锋芒,谨慎发言,看起来好像很木讷的样子。

(2)、 老子认为,对于任何事情,对待结尾都要如同对待开始那样慎重,要始终保持对做事的热情和激情,做到有始有终。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无论我们发生何种事情,要始终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谦逊,和“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一如既往坚持下去,不忘初心,方的始终。

(3)、译文: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很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就会越发让人感到难过。因此人要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如此方可长久。

(4)、能战胜别人的人,自然是比较有力量有能耐了;但要是能够战胜自己,那才是真正的强者。其实争强好胜,和别人攀比逞能,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人难能可贵的是战胜自己,超越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提升自己,这才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强者。

(5)、老子要人们“修德符道”。以人生的社会活动来看,要达到无私无欲、无为自然的属性,奉献人生,便是根本的“修德”内容。如果奉献人生的修习你能达到无私无欲、无为自然的程度,那你就真的修德符道了,你就得道了。

(6)、《太上感应篇》中讲:“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7)、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而且强调“无为无不为”。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道德经》精髓的一句精辟6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