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作者是如何高度概括诸葛亮一生的【131句文案】

一、蜀相作者

1、(唐诗三百首60)王昌龄《塞下曲》

2、(唐诗三百首*)李白《望天门山》

3、电子教案和PPT配套获得

4、(唐诗三百首76)王维《终南山》

5、(唐诗三百首83)王维《鹿柴》

6、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 泪满襟——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 (敬佩)

7、(唐诗三百首127)杜甫《哀江头》

8、(唐诗三百首61)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唐诗三百首65)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10、借诸葛亮之酒杯,浇自己仕途不顺、怀才不遇的块垒。

11、(唐诗三百首69)王维《桃源行》

12、(名家名篇名作)朗诵合集

13、这首联两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自问。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亲切。特别是其中的“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又因

14、公元746年杜甫满怀政治理想到长安考试求官,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身受其害,困居长安10年之久。不幸的遭遇使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

15、蒋琬祖籍祁东县砖塘乡,三国到唐朝,为永昌县治,距今县城42公里。此地曾发掘大批汉砖而得名,还出土有一石碑,刻有“蒋侯故里”四字,无疑指蒋琬。今日尚可寻觅到古老护城河遗迹,亦可见城墙遗址。昔日的烽火硝烟今虽不在,四顾青山,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16、首联和颔联写景,点出了丞相祠堂,通过描写祠堂、柏、碧草、黄鹂等景物,并用“自”和“空”,营造了寂寞悲凉的意境氛围。颈联和尾联叙事抒情,写了对于诸葛亮三顾茅庐、平定天下、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功业和才干的钦佩。

17、(唐诗三百首73)王维《归嵩山作》

18、这颈联两句,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末联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19、刻画了诸葛亮怎样的人物形象?

20、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品的深层意蕴。

二、蜀相作者是如何高度概括诸葛亮一生的

1、这首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为什么题目不是“诸葛祠”而是“蜀相”?

2、历届央视主持人大赛资源

3、蜀相:三国时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4、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5、(唐诗三百首4)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6、(唐诗三百首38)李颀《古从军行》

7、中国古代在清明节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历史上早在路旁植树是由一位叫韦孝宽的人于1400多年前从陕西的。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式。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1979年,在的倡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

8、(唐诗三百首*)王昌龄《采莲曲》

9、以“蜀相”为题,表达诗人对诸葛亮的尊敬和敬仰。

10、(唐诗三百首35)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11、问题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为密切。(明确:自,空) 

12、同病相怜型(类比)

13、(唐诗三百首86)王维《山中送别》

14、(唐诗三百首123)杜甫《望岳》

15、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16、(唐诗三百首116)李白《行路难》

17、这是一首游览兼咏史的诗,是杜甫初到成都游武侯祠时所作。诗题曰《蜀相》,而不是《诸葛祠》,可见此诗意在写人,写出丞相一生的功绩,表达自己的仰慕和惋惜。诗的前半写祠堂之景。一个“自”字和一个“空”字说明祠堂的荒凉,感物思人,引出后半写丞相之事。“天下计”写出丞相开创大业、挽救时局的雄才大略。“老臣心”见出丞相鞠躬尽瘁的报国苦衷。“出师未捷”既有对丞相未竟事业的惋惜,又有对自己才困时艰的感叹。此诗感人至深,故刘辰翁说:“全首如此,一字一泪矣。写得使人不忍读,故以为至。千年遗下此语,使人意伤。”。

18、(唐诗三百首3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9、(唐诗三百首113)李白《长相思》

20、(唐诗三百首82)王维《酬张少府》

三、蜀相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学习铺叙的写法,赏析以点带面、虚实相间、渲染烘托的艺术手法。

2、诸葛売心意在北方,但是南方战乱不断,为了断绝后顾之忧,建兴三年(225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铁锁一^具、曲盖一^个、則后羽德鼓吹各一^部、虎贲60人。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讨伐雍阊、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闾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蜀汉在南中安定并获得一定兵源补充后,经过长期积累,于是有了北伐的基础。

3、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

4、(唐诗三百首106)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5、(唐诗三百首122)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6、(唐诗三百首27)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7、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著名的一首。

8、首先这是抒发作者的离别之情的一首诗.然后表达了作者的“乐观”的精神.综合起来简单说是作者用质朴的语言、壮阔的胸襟抒发自己对“知己”的惜别之情.

9、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千百年来深受广大百姓的尊崇和敬仰,诸葛文化痕迹留存很多。下面是题陕西祁山五丈原诸葛庙的对联:

10、诗人借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表达对其的称颂、崇敬、仰慕之情,同时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借此抒发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两人同样是功业未就,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他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1、正如《唐诗钞》中语“公之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

12、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在朗读时,要读出诗的韵脚,这样听起来会更加和谐优美。

13、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刘备三顾茅庐,诸葛出山,联吴败曹,成三国鼎足之势。公元221年,助刘备在成都建蜀汉政权,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刘禅继位,诸葛亮勤勉谨慎,政事必亲,赏罚严明;联东吴,和蛮夷;兴屯田,强战备。前后五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积劳成疾,于234年病逝五丈原。

14、这颈联两句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因为这一联是全首诗的重点和核心,所以诗人从开篇起便暗运斧斤,不断蓄势,一路盘旋,到此才着力点明,并用了浓重的笔墨。这也正合乎律诗中间二联“宜乎一浓一淡”的写作法则。这一联同时还是杜甫以议论入诗的范例。本来,以抒情为主是诗歌的显著特征,一般并不夹有议论。但是杜甫在这方面却打破了常规,而常以议论入诗,这不仅使他的诗歌内容有了特色,还体现了杜诗的一种技巧。

15、本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的赞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先死的惋惜。

16、(唐诗三百首119)李白《庐山谣》

17、(唐诗三百首56)王昌龄《春宫曲》

18、(唐诗三百首*)高适《别董大》

19、(唐诗三百首90)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0、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四、蜀相作者

1、(唐诗三百首*)王维《使至塞上》

2、“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成都是三国时期汉国的都城,诸葛亮在这里主持国政二十余年,立下了勋业。晋代李雄在成都称王时为他建立了祠堂。后来桓温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只有武侯祠完整无损。“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成都产蜀锦,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他们住在成都的少城(成都旧有大城、少城),所以又称成都为锦官城、锦城或锦里。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成都地近锦江,这里山川明丽,美如绣锦,因而得名。“森森”,是形容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据《儒林公议》、《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唐诗三百首36)孟浩然《早寒有怀》

5、(唐诗三百首105)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6、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词人的情感,把握诗词的意境。

7、(唐诗三百首63)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唐诗三百首89)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9、公元221年(蜀汉章武元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汉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他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10、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1、(唐诗三百首10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2、(唐诗三百首135)杜甫《梦李白》其二

13、作者借游览古迹,称颂蜀汉丞相诸葛亮辅佐两朝,表达了作者惋惜其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情。

14、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15、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16、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17、(唐诗三百首97)李白《赠孟浩然》

18、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19、(唐诗三百首*)杜牧《清明》

20、(1)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

五、蜀相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1、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感。

2、(唐诗三百首115)李白《蜀道难》

3、联络方式:jjrmt@vip.1com(注:投稿文字作品或音频作品,须提供文稿,并注明作者简介或诵读者简介、联系方式等信息)

4、(唐诗三百首10)贺知章《回乡偶书》

5、(唐诗三百首42)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6、读后,你知道这里面蕴含的典故吗?

7、由于安史之乱,杜甫携家和人民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活的底层。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甚深。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使他写出了《春望》《北征》和“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8、《蜀相》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诗。《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译文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9、这尾联两句接受着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力的崇高慕名和对他工作未竟的怜惜心境。这两句诗是叙事兼抒情;再加上前面六句有力衬托,使读者感到收束得既有精力,又有余味。清代王渔洋从前说:“为诗结处总要健举。”沈德潜也以为“宕出远神”是诗篇结束的一种好办法。所有这些妙处,都在本诗的结句中得到充沛的表现。

10、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开创。济:扶助。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出师:出兵。

11、后两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12、(唐诗三百首93)王维《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13、作者:杜甫丨诵读:熊亚利

14、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1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6、(唐诗三百首112)李白《清平调三首》

17、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18、橘树是果树中的上品,又能经得起严冬风霜的熬煎,终年常绿,尤其是后出人意料的设问,震人心弦,增添了诗的艺术魅力。

19、(唐诗三百首77)王维《过香积寺》

20、(唐诗三百首64)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六、蜀相作者

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3、(唐诗三百首121)高适《燕歌行》

4、(唐诗三百首8)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唐诗三百首40)李颀《送魏万之京》

6、(唐诗三百首118)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7、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概言之,这首七律话语奇简,但容量颇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诉尽诸葛亮生平,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展现在读者面前。后代的爱国志士及普通读者一吟诵这首诗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一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句时,不禁黯然泪下。

8、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乱于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9、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人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10、(唐诗三百首75)王维《汉江临泛》

11、(1)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12、(唐诗三百首94)王维《秋夜曲》

13、“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的事。诸葛亮《出师表》上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频烦”,多次地烦劳。另一说见清代汪师韩的《诗学纂闻》,汪师韩认为“频烦”是唐代俗语,意思与“郑重”差不多。“天下计”,是指统一天下的谋略。具体地说,这里指诸葛亮所制定的以荆州、益州为基地,整饬内政,东联孙权,北拒曹操,而后统一天下的策略。“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创基业;“济”是指辅佐刘禅匡济艰危。“济”,有完成的意思,也可以解释为守成、成了事业。“老臣心”,指诸葛亮尽忠蜀汉,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14、(唐诗三百首120)李白《静夜思》

15、《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16、12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17、(唐诗三百首87)王维《相思》

18、(唐诗三百首113)李白《长相思》其二

19、明确: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 

20、(唐诗三百首95)李白《早发白帝城》

1、问题:“寻”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柏森森”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唐诗三百首13)张九龄《感遇其二》

3、(唐诗三百首130)杜甫《春宿左省》

4、有的怀古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心愿得成,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5、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6、抓住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

7、(唐诗三百首44)李颀《琴歌》

8、(唐诗三百首*)李白《三五七言/秋风词》

9、(唐诗三百首24)孟浩然《宿建德江》

10、(唐诗三百首129)杜甫《春望》

11、(唐诗三百首29)孟浩然《春晓》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蜀相作者是如何高度概括诸葛亮一生的【131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