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下载
1、老子道德经原文译文全文阅读及下载
(1)、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2)、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
(3)、有些先天聪明和富于心机的人,也是无所作为的。
(4)、《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5)、不崇尚贤能之辈,方能使世人停止争斗。不看重珍奇财宝,方能使世人不去偷窃。不诱发邪情私欲,方能使世人平静安稳。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使他们心里谦卑,腹里饱足,血气淡化,筋骨强壮。人们常常处于不求知、无所欲的状态,那么,即使有卖弄智慧的人,也不能胡作非为了。遵从无为之道,则没有不太平之理。
(6)、“道”是浑全之朴,“众妙之门”。“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
(7)、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8)、掌握了事物的本质,就可以执掌天下万物的命运。
(9)、当其无有车之用(因为中间有空车才能行进)。
(10)、常使民无知无欲(常使人民深刻感悟无知无欲的益处),
(11)、《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12)、道可道,道。名可名,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3)、后其身而身先(因为谦让反而获得人民的拥戴),
(14)、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15)、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所以天下反而没人与你相争)。
(16)、《道德经》的总字数因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马王堆帛书,甲本为5344字,乙本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今本,河上公《道德经章句》为5201字(外加重文94字),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为5162字(外加重文106字),傅奕《道德经古本》为5450字(外加重文106字)。
(17)、读懂《道德经》,掌据好整体框架重要,全篇81章,37章是说明自然的,44章是说人在社会上的处事原则,它与《论语》以及后事所有书籍的不同点是,其它书籍只告诉你在社会上的生存法则,而《道德经》还告诉你原因,并用自然界的规律为你解释。
(18)、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19)、要想真正读懂《道德经》,必须放空心态,把自身处于一个幽静、空灵的环境中不可,如果你一边读《道德经》,一边有人找你谈生意、谈升职、去旅游,甚至打麻将,你再怎么读也理解不了,因为这里面有许多内容是需要用心去感悟的,而往往与现实的态度是背道而驰的。
(20)、我独昏昏(惟独我们得道之士仿佛昏昏沉沉)。
2、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下载百度网盘
(1)、旷兮其若谷(心胸会变的旷达开朗虚怀若谷),
(2)、执掌天下万物之命运,就可以做到“不出户窥牖而知天下”,老子所谓的“执大象,天下往”。
(3)、敦兮其若朴(品质会变的敦厚诚恳朴实无华),
(4)、道可道,道。名可名,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5)、在这我也给予不了过多的解释,因为我也不太懂,但我只想说,假如你真的调整好心态,准备好好读懂《道德经》,那么道德经三个字不要读的太溜,因为这个道德和现在的道德意思是不一样的,《道德经》的道德是由两部分组成的,所谓道,即是自然,包括宇宙的运行规律和自然的运行法则,所谓德,是人在社会中应遵循的处事原则。
(6)、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因此常用无意识以发现其奥妙),
(7)、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道德经》也好,还是帛书的《徳道经》,都不可能是老子在函谷关写下的原文内容。
(8)、故能敝而新成(所以才能敝弃陈旧获得更新)。
(9)、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wp8K2PS7U5gNlENFdxrQQ提取码:1bvy 书名:道德经新课标必读国学经典系列注释译文无障碍阅读
(10)、俗人昭昭(世俗之人看上去都能明明白白的事情),
(11)、《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共八十一章,上篇《道经》讲述的是宇宙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揭示了阴阳变化的微妙;下篇《德经》讲述的是处世方略,道出了人事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世之道。《道德经》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2)、吾所以有大患者(我所以有强烈患得患失的心态),
(13)、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古人所言“曲则全”者),
(14)、天地不理会世上所谓的仁义,在其看来,万物是祭神用的稻草狗。圣人也不理会世上所谓的仁义,在他眼里,百姓是祭神用的稻草狗。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冶炼的风箱吗?虚静而不穷尽,越动而风越多。话多有失,辞不达意,还是适可而止为妙。
(15)、谷神不死(掌握采集大道能量的方法就可以长寿),
(16)、《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17)、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使那些自作聪明的人无用武之地)。
(18)、(翻译):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19)、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0)、这种封建思想就是王富民贫的思想,不能藏富于民,设法制止高价位的珍贵古玩和豪华用品,从去除奢侈之风上,使百姓无从羡慕嫉妒恨,不生强取偷盗心,从而淡化了贪心与奢求,安心的从事农耕。
3、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下载百度云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至于一些文字上的变动,我个人觉得无伤大雅,因为在印刷术产生后,书本还会出错,即使我们现代出版社都免不了犯下一些错误。那么,古代纯粹凭着手抄,尤其是焚烧百家之书的事情发生后,口耳相传之下,出错更是在所难免的。郭店简本老子它的抄写年代早。但之所以前期被很多道家研究者排斥,是因为大家接受不了这样一个事实——传世本的《道德经》竟然很可能是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逐渐形成,而不是以前以为的那样,老子思想影响了诸子百家。
(3)、行为上不以外力胁迫干预万物,行不言之教,故曰“不出于户”。
(4)、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难得之货令人图谋不轨)。
(5)、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
(6)、如婴儿之未孩(如婴儿刚出世还没有学会笑)。
(7)、如果不制作、不炒作、不收藏难以得到的珍贵财物,那么贫穷的老百姓就不会去偷窃;百姓看不到足以引起他们贪心的事和物,那么纯朴的民心就不会被迷乱,并引起焦虑不安。
(8)、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就叫做玄秘。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9)、让百姓有吃有穿就行,保持身体健康,平淡安稳的活着即可,使他们丧失远大的理想与有所作为的志向,不起逆乱之意,常怀谦卑之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10)、故从事于道者(所以生活在自然规律中的人们),
(11)、《道德经》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有九九八十一章,全篇共计约有五千余字。
(12)、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3)、使用各种制度和方法让他们没有太多的认知和欲望。让百姓当中那些有才智和想法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
(14)、此三者不可致诘(此无色、无声、无形之物无法用语言描述),
(15)、如果你还年轻,那我劝你还是不要读,尽管老子说的之正确,但与现今主流观念是相背的,我们在社会上是要不断奋进,而它让你选择无为,我们需要的是得,而它认为失更好,我们需要的是强,而它认为弱能胜强。如果你已步入老年,读懂《道德经》对身心是有益处的,良田百顷也只吃一碗饭,房屋千间也只睡一张床,退休工资多一点少一点真的无所谓,反正也用不完,大家说是不是?
(16)、综上所述,《道德经》博大精深,智慧、能量兼而有之,实属高维,一千个读者,或许会有一千种解读。这和个人的学识、眼界、胸怀、格局、悟性、修为有关。
(17)、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18)、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
(19)、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
(2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4、老子道德经完整版
(1)、另有一些人,针对郭店简中不同于传世本、帛书本的“绝圣弃智民复孝慈……”提出了一种后来影响比较广泛的看法——庄子的后学们(不是庄子本人),偷偷把原始老子文本修改了,专门用来批评儒家。这是比较可能的一种情况,也为学界所认同,并提出了早期儒道关系融洽的说法。
(2)、掌握了凡结果必然且只能由运动产生的客观规律,可以说“不窥牖而见天道”。
(3)、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
(4)、俗人察察(世俗之人看上去都能清清楚楚的事情),
(5)、太上,不知有之(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
(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7)、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我何以知道众生万物的规律)?
(8)、无为而治是本章的主题思想,但是要无为而治,就必须做到以上几点。这是用制度、法律、文化等方法来治民的一种理念,从而达到圣人不去治,而能达到治理的更好的治。
(9)、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10)、使百姓没有知识和文化,失去更高的认知判断能力,因为知识可以改变普通百姓的命运,相当于釜底抽薪,一旦失去了知识和欲望,缺乏了眼光和格局,即使是
(11)、保此道者不欲盈(保持这种方法修道的人不会骄傲自满),
(12)、通过不提倡和不抬高百姓中有知识有修养的贤达人士、知识分子和有能力的人,让百姓知道做贤人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使百姓失去争取和上进的想法,从而达到天下百姓之中无有贤者的目的。
(13)、道,空虚无形,其大能却无穷无尽,渊远深奥啊,像是万物的祖宗。放弃自以为是的锐气,摆脱纷纭万象的迷惑,和于你生命的光中,认同你尘土的本相,你便能在幽幽之中,看到他那似有似无的存在。我不知道有谁产生他,他先于一切有形之帝。
(14)、孰能浊以止(如何将这种混乱的杂念止住呢)?
(15)、《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16)、万物作焉而不辞(顺应万物的发展规律而不横加干涉)。
(17)、(翻译):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18)、豫兮若冬涉川(开始学道者谨慎的象严冬过河),
(19)、为腹不为目(重视内在的充实而放弃表面的愉悦),
(20)、北大的王博教授设想了一种可能:墓主人因为喜欢儒家,所以把原本做了改动。他所说的原本,就是说后世流传的传世本老子,在郭店简以前也有这样一本完整的书。这种观点在早些年很受欢迎,但根本站不住脚,所以北大有人对王博的看法做了批评,认为这种观点属于无端臆测,因为完全没有校勘和文献上的证据。
5、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下载阅读
(1)、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
(2)、现在认为,孔子见过的老子很可能不是写书的老子。前一个老聃,是孔子时候的人,大概就是被杀掉的周太史老阳子。后一个老聃,则是战国中期写书的那个人,即关尹的学生(史记里把关尹误以为成守函谷关的令尹了,后世又错误的把关尹喜曰——高兴的说,当做了尹喜)。
(3)、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4)、浑兮其若浊(意识会经历浑浊及混乱的考验)。
(5)、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因为它不自贪自益其生,所以能长生。同理,圣人把自己置于后,他反而在前;把自身置之度外,他反而长存。这不正是由于他无私,反而成全了他的私吗?
(6)、我独闷闷(惟独我们得道之士仿佛蒙在鼓里)。
(7)、先从字面这样解读:不推崇德才兼备的人,导致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致老百姓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让老百姓没有心机,填饱老百姓的肚子,减少老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老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单纯没什么城府,没什么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无故生事端。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事、办事顺其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简单地说就是:顺其自然,不起争端,无事不找事,无为而治。
(8)、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
(9)、幽悠无形之神,永生不死,是宇宙深远的母体。这个母体的门户,便是天地的根源。冥冥之中,似非而是,延绵不绝,用之不尽。(第七章)
(10)、(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1)、再深层次地解读:《道德经》是一本讲领导法则和领导艺术的智慧之书。第三章,再深层地解读,那就是:领导者好不要特意宣称自己喜好某种道德标准,而是应该制定规矩,然后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用行为去影响、感化大家,潜移默化;不要为自己的欲望、喜好贴上标签,领导者要把自己的心态放平实一些;领导者好不要喜形于色,轻易就把自己的欲望暴露出来,领导者应时刻保持一种冷静的、清醒的态度;不要实际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人要有一种平衡的智慧;欲望放低,姿态放低,身段放低,事业才会做得更好,现在的人缺乏的就是匠人精神。匠人精神的核心就是把欲望放低,认真做事,踏实做人,好好干活;先打牢物质基础,人才能去掉多余的欲望;
(12)、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下载百度网盘精辟9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