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是怎么来的简单概括精辟137条

简述程门立雪的故事

1、程门立雪故事简要叙述

(1)、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2)、他的著述颇多,主要的都收集在《杨龟山先生文集》中,他的哲学思想继承了二程的思想体系,被后人称之为“程氏正宗”。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3)、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4)、《程门立雪》是一个隐藏在成语中的故事,主要讲述宋代著名理学家师洋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师洋和程颐。主要情节如下:

(5)、为人要学会尊重别人,只有尊重别人才会让别人尊重自己并且重视自己

(6)、等到小书僮把门打开,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原来外面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深了,而杨时仍然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连脚都没有动一下。

(7)、程颢,程颐是当时的名儒。杨时弃官师从二人,是因知道这是自己想要的。他后来先后任职浏阳、余杭、萧山三县,都建有好的政绩。让人钦佩的是,他侍奉师父程颐时,地上因下雪。

(8)、生活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尊敬不仅仅停留在认识上,还要落实在行动中去爱老师感恩老师。

(9)、北宋时期的,在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

(10)、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11)、北宋时期的,在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

(12)、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4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13)、出处:《宋史·道学传杨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4)、                         

(15)、过了一会儿,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小书僮出来对杨时说:“这位相公,天上开始下雪了,你还是赶快回去吧,等改天天气好了,你再来见先生吧!”

(16)、每每翻开那本用旧的大字典,后一面后一个字,那无比熟悉的“酢”,总让我想起那件事。

(17)、为人要学会尊重别人,只有尊重别人才会让别人尊重自己并且重视自己

(18)、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19)、首播:FM4星期一至五 8点、12点、19点、22点

(20)、就这样,他们不知在雪地里站了多长时间。程颐终于醒了。他打开门出来赏雪,却看见两位学生正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外,都要成雪人了。程颐大吃一惊,问道:“看你们身上和脚下的雪,就知道你们已经来很久了,为什么不进屋呢?”杨时连忙上前施礼,对程颐说明来意,“我们是来向老师请教问题的,中午到时您在睡午觉,我们怕吵醒您,没敢进门。”程颐听了大受感动,连忙请二人进屋。二人这才进屋,向老师请教问题。后来,“程门立雪”的故事广为传颂。

2、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是怎么来的简单概括

(1)、室内:小班授课、多媒体课程、上镜、广播课程、形体训练

(2)、                         

(3)、程颐,字正叔,又称伊川先生。他与兄长程颢都是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被世人称为二程。他们出身于官宦世家。兄长程颢字伯淳,长期居住洛阳聚徒讲学;程颐前后从事讲学和著书达30余年。二程思想各有侧重,程颢著有《定性书》、《识仁篇》等,程颐则有《易传》、《颜子所好何学论》传世。因二人在重大问题上意见一致,后人对他们的思想言论不加细分,便将两人的语录和著作合编成《二程全书》。

(4)、读完《程门立雪》,我被师洋尊师重道的精神所感动。也正是因为他尊重老师,虚心向老师请教,才终成为了一名知名学者。全国人民千里迢迢来拜他为师,大家都尊称他为“龟山先生”。试想:师洋苦等之后,会不会不认真记起程颐教给他的东西?如果师洋发现老师没有时间,就转身离开,这将关上成功之门。

(5)、过了很久,程颐醒来,发现师洋站在窗外的雪地里。他浑身是雪,脚下的雪有一英尺多厚。他很快站起来,欢迎他们进屋。

(6)、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遗书十二》:“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人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

(7)、杨时与游酢二人去拜见老师程颐,正碰上老师坐着小睡,他们怕惊动老师,就在门外等着,一直到程颐醒来。这时,门外的雪已下了一尺多深。

(8)、“禀先生,这个叫杨时的年轻人,现在还在门外。”小书僮回答说。

(9)、这个故事被程府的老管家记录下来,送入皇宫,载入史册。于是,程门立雪这则成语传下来了。

(10)、二程为当代名儒。杨时舍官师事之,知所择矣。其后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皆有惠政。可佩者,侍立师旁,雪深一尺而不去。盖其得力于二程之礼教多矣!

(11)、杨时(1044-1130)北宋学者、官吏。字中立,号龟山,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剑西镛州龙池团(今属福建明溪县龙湖)人。熙宁九年进士。历官浏阳、余杭、萧山知县,荆州教授、工部侍郎、以龙图阁直学士专事著述讲学。

(12)、原文: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3)、                         

(14)、程颐醒来后发现门外的雪已下了一尺多深。程门立雪由此而来。程门立雪比喻尊师重道。杨时(1053-1135)字中立,号龟山,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将乐人。北宋哲学家、文学家、官吏。熙宁九年进士,历官浏阳、余杭、萧山知县,荆州教授、工部侍郎、以龙图阁直学士专事著述讲学。

(15)、(出处)《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6)、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17)、杨时这种尊敬老帅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四面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18)、又过了4年,程颖去世了,杨时听到噩耗,悲痛不已,在家中还设了灵位悼念他的老师。不久,他约自己的学友亲自到洛阳去拜见程颐老先生。杨时这年已将近不惑之年了。

(19)、但杨时、游酢并没有因此终止求学,他们又打听到程颐老师的住处,准备拜他为师。而这时的程颐老先生因为年岁已高,已经不再收学生了。

(20)、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3、程门立雪 概括20字

(1)、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塑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2)、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理学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 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3)、(例句)我们在学习和工作当中,应该有程门立雪的精神,虚心向他人学习。

(4)、因为程颢去世了,杨时就想去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于是,杨时就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休息。

(5)、“程门立雪”,这一典故选自《宋史·杨时传》。杨时是宋朝著名学者,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

(6)、直到程颐—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7)、程门立雪的故事,讲的是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后来,“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8)、“首页”——“节目回顾”——“阿文与阿明的朋友圈”

(9)、妈妈的话如当头棒喝一般,我恍然大悟。感谢妈妈让我明白,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用严谨的态度去对待。一丝不苟才能知道后的答案。

(10)、杨时两人不敢打扰到程颐,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静静地等待先生醒来。由于天寒地冻,二人冷得直发抖,杨时的一只脚还冻僵了,但是他们依然静静地在门外等候。过了很久,程颐终于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游酢,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11)、感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尊重师长是一种美德,是受到人们赞扬的。我们从小就要尊重老师、尊重长辈。

(12)、外面风雪很大,但他们不为所动,毫无退缩之意。过了很久,程颐醒了,他见杨时和游酢,仍然站立在门外,并见到外面的雪,已下了一尺多厚,此时杨时和游酢,已变成了两个雪人,而他们并没有疲劳和不耐烦的神色。程颐忙叫他们进来,高兴地收他们为弟子。

(13)、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14)、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15)、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松松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担心惊动打扰老师,就在门口静候,没有吵醒先生。

(16)、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17)、这则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杨时和游酢去拜会当时著名的理学家程颐。程颐正在闭目养神,杨时、游酢二人恭敬地站在一旁,等了很长时间。程颐醒来,门外已雪深一尺。后人就以“程门立雪”作为尊师重道的范例。“程门立雪”也可说成“立雪程门”。

(18)、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学派,世称“山先生”。

(19)、杨时千里寻师,程门立雪,诚心讨教的行为被传为佳话,流传千古。“程门立雪”这则成语告诉人们,在求学路上,只有虚心才会不断获得进步,只有礼貌才会得到他人的肯定。没有多少人会对粗俗无礼、骄傲自满者积极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

(20)、洛阳曾是周王朝的统治中心,有大量简册图籍、文书档案,是周王朝的文化荟萃之地。当时,老子任国家守藏史。孔子为了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前往洛阳向老子请教。

4、简写程门立雪的故事

(1)、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塑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2)、杨时回答说:“没关系,我在这里等一会儿好了。”

(3)、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4)、事实证明,对老师有一分恭敬,便有一分成就。我们要以尊师重教为动力,以理想、信心为帆,以勤奋,拼搏为浆,乘长风破浪,去开启求知的航程,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5)、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为了便于著书传道,程颐上书宰相文彦博,希望将洛阳城南10公里处龙门山胜德庵上方寺附近的“荒芜无用之地”,拨给他作为学田,以供著书讲学资用。文彦博满足了程颐的要求,把自己在伊川鸣皋镇一处庄园赠给了他。程颐就在文彦博所赠的庄园上建立了书院,正房五间为讲堂,东西厢房各三间是弟子居住的地方,门厅一间,匾书“伊皋书院”。另有宅地10亩,粮田10顷,以赡生徒。

(6)、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7)、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8)、后来,孝感百姓为了纪念二程,在程子港建起了二程祠,明末祠毁。清顺治十八年(1661),孝感知县张擢士重建于东岳庙侧,形成著名的孝感古八景之一“程台夜月”。可惜该楼毁于1968年,今仅存遗址。

(9)、杨时虚心好学,孜孜以求,终于学有所成。他历任浏阳、余杭等地知县,还任过荆州教授等职。后来,官至右谏议大夫兼国子祭酒。到了南宋高宗时,他担任过工部侍郎和龙图阁直学士等要职。

(10)、老师是园丁,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教给我们知识;老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所以我们一定要尊重老师,爱戴老师。

(11)、在宋朝时期,有两个兄弟,一个叫程颢,另一个叫程颐。兄弟两都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都是极有学问的人。每天慕名前来拜访求学的人络绎不绝。在当时有一个叫杨时的人,从小就聪明好学,他四岁就开始念书,七岁就可以写诗作画,八岁就能写词作赋,人称神童,远近闻名。

(12)、我国北宋时有个著名的学者名叫杨时,经典故事:程门立雪。他年轻时好学,经常访师拜友,向别人请教问题。寒冬的一天,杨时在学习中遇到了不明白的问题,就和同学游酢一起去向当时著名的理学家程颐求教。当他们来到程家时,恰巧程老师正在睡午觉。为了不打扰老师,他们就在大门口静静地站立等候。这天,天气很糟,阴沉沉的天空飘起了雪花,雪花落在他们的头上、身上,一丝丝凉意袭来,他们怕吵醒老师,仍不肯进屋,就一直这样站在门外的雪地里。雪越下越大,天也越来越冷,他们的手脚都冻得生疼,可是他们谁也不活动活动,跺跺脚,搓搓手。

(13)、平时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杨时和游酢尊师重教的精神。在学校,我们要认真听老师讲课,按时完成作业,每当见到老师时,要向老师问好,还要遵守学校纪律等等。我想:这些都是尊重老师的表现吧。

(14)、(释 义)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15)、杨时这种尊敬老帅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四面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16)、杨时十五岁时开始攻读经史,在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终于登进士榜。从此之后,他开始一生立志着书立说,并且云游四方,所经之地也是讲学授课,深受当地的学者欢迎。当他来到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时,发现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于是打算长期居住在此,专心研究理学,著《列子解》。  有一年,杨时要赴浏阳县令上任,杨时早就仰慕程颐的学问才华。虽然上任路途遥远,但是他任然不辞劳苦,绕道经过洛阳,想去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程颐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路上都没有了一个行人。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门口时,适逢程颐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和游酢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于是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杨时一生精研理学,特别是他“倡道东南”,对闽中理学的兴起,建有筚路蓝缕之功,被后人尊为“闽学鼻祖”。

(17)、程颢字伯淳,又称明道先生。程颐字正叔,又称伊川先生。他们是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为宋明理学的奠基者。

(18)、现代·冯至《但开风气不为师》:“日子久了,我很少看到一个教授或讲师对学生耳提面命,更没有听到过有什么学生程门立雪,表示求教的虔诚。”

(19)、但是,再看我们班,老师在讲课,下面有同学在说话打游戏,甚至有偷吃的。不知道老师说的知识能不能放到我脑子里。老师批评了班上不听话的孩子,但过了一会儿,孩子又开始说话了。这样的学习态度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

(20)、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5、简述程门立雪的故事50字

(1)、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入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2)、                         

(3)、记得当天下午在老师布置我们读这个成语故事的早上,我们刚上完了数学课,老师布置下了许多的作业,我们大家都在拼命的写作业,除了这么一个男同学:他正在别人的位置上闲逛,去弄别的女同学,根本像是没有作业一样。而且就在前一天,他的妈妈刚刚来过学校。就在上语文课的前两分钟,同学们老师反应这个情况,老师值得后气急败坏地叫了他的家长来到了学校,这次他还是左耳进右耳出,在怎么训他也只是无济于事。

(4)、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入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5)、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6)、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松松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担心惊动打扰老师,就在门口静候,没有吵醒先生。

(7)、(出处)  《宋史·道学传杨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8)、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9)、那个小书僮见杨时不肯走,也就不再理他,自己进去了。

(10)、北宋大学问家杨时,在40多岁时与好友游酢一起去向程颐求教,凑巧赶上程颐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下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拦住了。程颐一觉醒来,才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

(11)、过了一会儿,天空中渐渐地下起了鹅毛大雪。天气也开始变得很冷。雪越下越大,天越来越冷,但是老师还在睡觉。他们依然很有礼貌,没有打扰老师,而是在大雪中等待。这时候,杨时的朋友游酢因为寒冷的冬雪天气已经坚持不住了。他有好几次想要把程老师叫醒,但是杨时没有让他这么做。

(12)、程颐见杨时求师心切又懂礼貌,就收下了杨时这个门徒。后来杨时果然学有所成,成了国家栋梁。“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13)、书院兴办后,四方学子,云集程门,“讲易学、授理学”,求教者日夕盈门,“学者出其门多,渊源所渐,皆为名士”。程颐此后终生在书院著书讲学,他的思想体系和著述及其传道活动大多是在伊皋书院完成,故被称为“伊川先生”。程颐所传之道,就是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的“洛学”,它对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建立起了莫基作用,具有开创之功。

(14)、(解释)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15)、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16)、“谁知道先生什么时候结束坐禅呀?也许他今天一个下午都会坐禅呢!先生经常是这样的。”小书僮好心地提醒杨时。

(17)、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备受欢迎。

(18)、“没关系。麻烦你等程颐先生坐禅结束以后,替我通禀一声,就说杨时在门外恭候先生教诲。”杨时仍然执意要在程府外等候。

(19)、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理学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20)、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后来,“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1)、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理学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2)、“不!晚生既……然要向……前辈请……教,当然……应该……恭恭……敬敬地……在门外等……着。”杨时冻得浑身直发抖,说话时也直打颤。

(3)、“程门立雪”指学生恭敬求教,比喻尊师重教,诚心求学。这则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含褒义。

(4)、                         

(5)、程门立雪里杨时和游酢尊师重道的精神固然令人敬佩,感动。但我还明白了另一个更为重要的道理,是妈妈的言行让我警醒:认真的态度重要。

(6)、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均为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颢、颐二人孩童时代读书求学于姥姥家———孝感董湖西北隅(今孝南闵集乡一带)。《孝感县志》云:“程子读书台,在县东五里,宋庆历年间,二程读书于此。”程子读书台又名“凤凰台”,因相传在晋穆帝永和四年(348年),有凤集于东岗,产九子于其上而得名。二程在孝感学习、生活有十八年之久,平时即读书于其台之楼上,故也名程台。“其楼曰夜月楼,虚窗晃明,美景澄清,无屋舍烟火之凑密、儿童鸡犬之声杂,其澄心悟道,深究理学,伊洛学派亦肇基于孝感”。程颐十八岁后,游伊洛、进太学,就学于周敦颐,著《颜子好学论》等书,逐步创立了北宋著名的理学流派,形成独树一帜的“程朱理学”,其学说受到许多名彦硕儒的推崇。

(7)、这则成语里的“程”就是指孝感著名理学家、“凤凰二程”中的弟弟程颐。

(8)、要学会尊重别人,只有尊重别人才会让别人尊重自己并且重视自己。

(9)、北宋时期的,在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

(10)、程是指宋代理学家程颐。立雪是指学徒站在雪中虔诚求道。“程门立雪”的原意是说:冒着大雪在程颐门前站着。用来形容尊敬老师,虔诚求教。

(11)、程门立雪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12)、(释义)  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13)、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14)、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备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15)、读完这则故事,我被杨时尊师重道虚心求教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作为新时期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杨时尊敬老师、尊重教育的品格。

(16)、程颐见杨时求师心切,又那么懂礼貌。心里高兴,就收下了杨时这个门徒,而且还把自己哲学思想的精髓全都教给了他。

(17)、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18)、五一期间没发成语故事,今天开始继续更新哈。今天是成语故事第二十九期,我们一起来学习『程门立雪』。

(19)、有一年,师洋在去浏阳县令的路上,不厌其烦地绕过洛阳,向程颐学习深造。一天,师洋和他的同学右左,因为他们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去老师家请教,以便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

(20)、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1)、宋朝有两位著名的理学大师和教育家,即程颖和程颐弟兄俩,他们名震四海。杨时对这两位理学大师崇敬。一次,他考取了进士并被授予官职,但他没有去上任,而是跑到河南领昌(现河南许昌县)拜程预为师,虚心求教。几年过去了,杨时学成回家,临别时,对老师拜了又拜,依依不舍地走了。程颖望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说道:“我的理学思想由他带往南方去了!”

(2)、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虽然求师心切,但仍旧恭恭敬敬的站立在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醒了过来,看到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他们两位怎么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但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3)、                         

(4)、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比喻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5)、就这样,他们不知在雪地里站了多长时间。程颐终于醒了。他打开门出来赏雪,却看见两位学生正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外,都要成雪人了。程颐大吃一惊,问道:“看你们身上和脚下的雪,就知道你们已经来很久了,为什么不进屋呢?”杨时连忙上前施礼,对程颐说明来意,“我们是来向老师请教问题的,中午到时您在睡午觉,我们怕吵醒您,没敢进门。”程颐听了大受感动,连忙请二人进屋。二人这才进屋,向老师请教问题。后来,“程门立雪”的故事广为传颂。

(6)、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7)、杨时青少年时,学习不仅勤奋刻苦,而且虚心好学。他虚心求学的美德被人们传为佳话。

(8)、杨时(1044-1130)北宋学者、官吏。字中立,号龟山,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剑西镛州龙池团(今属福建明溪县龙湖)人。熙宁九年进士。历官浏阳、余杭、萧山知县,荆州教授、工部侍郎、以龙图阁直学士专事著述讲学。

(9)、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4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10)、可是好景不长,程颢老师不久就因病去世了。两位学生悲痛万分,他们永远的失去了一位好老师。

(11)、那是一个深秋的夜晚。也许是天气冷的缘故,星星也不愿露面,月亮也半躲半藏的。灯光照在桌上,映着那快速移动的笔尖。周围只听见笔触碰纸的沙沙声。

(12)、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就去拜见当时著名的哲学程颐。到了程颐家,可是门上的小书僮对他说:“程颐先生正在书房坐禅,你还是先回去吧,过两天再来。”

(13)、                         

(14)、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15)、讲述与沟通:复述、叙讲、动画片配音、交谈、采访

(16)、尊师重教,我们中华民族千年不衰。为人子弟,在年少的时候就要亲近良师,结交益友,要从他们那里学习礼仪和知识。

(17)、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是怎么来的简单概括精辟13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