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三十而立原文及译文精辟65条

孔子论语三十而立原文

1、孔子曰三十而立全文

(1)、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

(2)、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大学之道;三十岁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四十岁能成为知者,无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规律;六十岁所闻皆通;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法度。”

(3)、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真相:我们知道,在春秋时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后人要研读那时侯的文章,便要再经过一个“句读”的过程。

(5)、总之,你会发现,15岁,这个年龄,对古人来说,是人生一个十字路口。而孔子,选择了志于学。

(6)、耄耋(màodié):八九十岁。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老人

(7)、这一点在我身上,比较明显。小时候家里人,脾气不怎么好。一遇到不随自己心意的事,自己先“炸掉”。这种来自原生家庭的行为惯性,在谈恋爱的时候,给当时的女朋友,现在的媳妇,带来了很大烦恼。

(8)、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有一句话讲的是:幸运的人,童年了他的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都在自己的童年。

(9)、孔子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作成《论语》。与其为卓出的衣钵继承者孟子统称为“孔孟”。

(10)、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

(11)、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孔子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12)、做智者是简单的,大家都能做到,但是能装傻,这是一种高明的举动,却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啊。”

(13)、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14)、真相:后半句的意思就是:固执的庸士就是这样子。

(15)、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16)、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7)、孔子: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排行第二“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

(18)、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19)、  温故知新,已经是一个常见常用的成语。在我们的日常观念中,常常以此来强调“温习”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孔子就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经常温习和熟悉已经学过的知识,使之成为自己思考问题时能自由取用的材料,这样才会使人感到学习的快乐。孔子的弟子曾子每天会从三个方面来反思自己的行为,其中一件是“传不习乎”?就是老师今天传授的知识,我温习了吗?当天学过的知识,当天复习,这倒符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的规律。

(20)、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2、孔子论语三十而立原文及译文

(1)、孔子在他十五岁的时候,立志要作学问,经过十五年的努力,根据他的人生阅历,到了三十岁而“立”。这是孔子对于自己在3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并不是他的人生追求。后人往往把"三十而立"中的"立"解读为成家立业,这可不是孔子的本意。孔子说他“三十而立”,是指他这个时候懂得礼数,言行得当。在现代社会,在30岁的年纪,自我人格完全独立,并对社会和人生都有了相对明确的认知,具有承担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

(2)、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3)、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4)、老夫耄矣,无能为也。--《左传·隐公四年》

(5)、孔子的十五岁立志,每个人应该有一个志向,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比如,医生、律师、老师、创业者。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7)、而四十岁呢?“四十而不惑”。严格地说,三十岁以后,开始慢慢步入中年,事业有成,正是自己建立功勋,闯荡事业的时候。到了四十岁,当然事业可能尚未完成,但是通过在人生路途上十年的坎坷和跌打,对于社会上的种种关系,前因后果,经过了很多跌宕起伏的波涛的历练,就会处于一种“不惑”的状态。三十岁以前,可能人生的经验还不够,面对着某些事、某些人,可能还不能决断,还有些执迷。但真正到了四十岁的时候,对这一套基本上就比较熟练了,就不会有感觉上的盲点和误区了,心如明镜,就不会迷惑。

(8)、    孔子自称“十有五而有志于学”正是指得其入大学学经术之时。“志于学”的志向未必一定要入大学才能发起,人生各有各的际遇机缘,有的人几岁时便立下大志,十分清楚自己以后要干什么;有的人终其一生也未必有什么明确的志向。而对于“学”来说,《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其大部分的内容都在讲应该怎样为人,因此这里的“学”应该指的是做人的道理。“三十而立”的意思比较明确,“立”就是立于礼的意思,“子曰:不知礼,无以立。”孔子认为做人的高境界是“仁”,而“克己复礼曰仁”,他甚至宣称如果“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可见在他眼中“礼”对于为人的重要性。再走过十年,四十而不惑,孔子对于自己的道路已再没任何疑虑。

(9)、这套书是由数学教师罗芳兰老师联合一线数学教师,耗时一年半,专门为孩子打造了一套数学故事游戏书。

(10)、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1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12)、(形声。从老、至声。本义:年老。古指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同本义(ageoverseventyoreighty)

(13)、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14)、冷静下来,遇到事情,难道不应该,想办法解决吗?你不光不想办法解决,还总大吼大叫的发脾气?啥毛病呀?

(1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6)、“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鹊踏枝》)圣人回顾生命历程,饱含人生的品味和喟叹,言有尽而意无穷,令千古读者读之,莫不感慨万千。当然,“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也。”(张潮《幽梦影》)不同读者根据各自的人生历程和体验来品味圣人的微言大义,必然是酸甜麻辣各不同,自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17)、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学成自立,四十岁能不再迷惑,五十岁能领悟天命,六十岁能听到忠言逆言都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都不会越出规矩。

(18)、◆未来15年:文化产业才是大生意,是暴富的行业

(19)、这句话字面上的理解一般都没有错误,但大家却都不知道这句话还有下半句:“硁硁然小人哉”。

(20)、《论语·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孔子语录三十而立

(1)、这是孔子对于自己在3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

(2)、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让多少人唏嘘不已。

(3)、原来这是孔老夫子在称赞一个叫宁武子的人,他说:“宁武子在世道清明的时候就展示自己的才华,做一名智者;世道浑浊的时候就装傻,做一个愚者。

(4)、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5)、《经典之音》第22期:论师道——“温故知新”章讲读

(6)、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就有了自己的德行和做人的原则;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能接受;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7)、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

(8)、“五十而知天命”就说得有些厉害了,为什么呢?“天命之谓性”!孔夫子的一生中对性与命是很少提及的,他讲得多的是仁、义、礼、乐、忠、孝这一套思想,性命他是看得很淡的。但是为什么这里要说“五十而知天命”?我们前面一起学习了《中庸》,知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为什么五十岁才能“知天命”,而三十就不行?我多年来都在一些寺庙的佛学院上课,也遇到一些青年的法师们,有些就认为自己已经知天命了,我说未必。知天命在理论上很容易,比如现在学生物学、学医学的人,他们也许已经了解自己和别人的身体构造,了解人类的生命是怎么回事;但这种了解只是知识层面的了解,还未达到经验层面。哪怕你是修道的、学佛的,对“命”的感觉仍然是一种知识,还没有一个实际体验。

(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0)、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11)、你看,这才是“有教无类”的大教育家孔老先生的本意嘛。

(12)、六十而耳顺。凡有血气,必有争心。人都不喜欢,别人否定自己。但是谁都不可能像人民币一样,做到让任何人都爱自己。那么在客观上,不论你做什么事情,都会有人说三道四。

(1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4)、孔子还说:“立于礼。”(《论语泰伯》),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所以孔子说他“三十而立”,是指他这个时候懂得礼,言行都很得当。

(15)、真相:此句原话是“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1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7)、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18)、如果站在男性的角度来说,与女子的关系很难处理好;

(19)、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多数人将这句话作为君子之道,尤其是商人之道,但其实与孔子的想法相左。

(20)、《为政》对为政之道进行了系统、深刻的概括与总结,有宗旨、有纲领、有细目,是孔子及其儒家学派有关政治性质、理想、实践环节的理性认识的集中反映,也是儒家道德政治的鲜明体现,言简意赅,胜义迭呈。

4、论语经典名句三十而立

(1)、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孔子一生的作品都被后人及其弟子收录在《论语》中。

(2)、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3)、对于孔子这样一位智者,在生命的后几年,说的话,值得我们不断琢磨。

(4)、《论语》与《易经》、《黄帝四经》、《老子》、《庄子》,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典籍,它们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的智慧结晶。

(5)、又如:耋老(年老;老年人);耋吏(老吏);耋耄(高寿);耋寿(指高寿的人;老人);耋耄之年。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孔子论语三十而立原文及译文精辟6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