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原文译文
1、论语十二章原文译文注释
(1)、翻译: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2)、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这一章讲“仁”,是从学习方法上讲的。博学而志向坚定,好问而多想当前的事情,仁德也就在其中了。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这就叫“博学而笃志”;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想当前的事情,多想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这就叫“切问而近思”。
(4)、(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5)、试译:鲁哀公向宰我请教“尊社稷神该栽什么树”的道理。宰我回答说:“夏后氏栽松树,殷朝人栽柏树,周朝人栽栗树,说:‘让人战栗。’”孔子听后说:“既成事实就不多说了,事已至此就不劝阻了,过去的事就不追究了。”
(6)、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7)、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呀!
(8)、(答案)(1)事情的成功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而成的。
(9)、(3)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问题。(关注细节或注重小事。)
(10)、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3子曰:“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2)、试译:鲁定公问:“君王领导臣下,臣下服事君王,该怎么做?”孔子说:“君王领导臣下靠礼,臣下服事君王靠忠。”
(13)、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4)、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
(15)、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学而时习之
(16)、(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____________ 殆:____________
(17)、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1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9)、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20)、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2、论语十二章原文译文抄写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3)、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4)、探究: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贫乐道的品质。(学习态度)。
(5)、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6)、试译:孔子说:“光读书,不琢磨,就糊涂;瞎琢磨,不读书,就没用。”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5)在学习上,兴趣是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0)、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呀!
(11)、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1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3)、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能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14)、(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________________
(17)、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18)、翻译: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19)、(3)班上的张长林同学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已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句劝勉他勤奋学习。
(2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论语十二章原文译文高中
(1)、字词解释:贤:贤德、高尚 箪: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堪:能忍受 乐:乐趣
(2)、(2)《〈论语〉十二章》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4)、(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⑥矩⑦。”(《为政》)
(6)、答案: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7)、注释: ①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② 堪:忍受
(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10)、(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11)、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文’。”
(1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13)、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15)、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6)、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17)、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8)、(解析:A、B、C三项均为代词。D项是动词,到。)
(19)、译文: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到三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到四十岁,对自己的言行学说坚信不疑,到五十岁,懂得世事发展的自然规律,到六十岁,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对待听到的一切,到七十岁,可以从心到身自由运作,而又不越出应有的规矩。”
(20)、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4、论语十二章原文译文注音版
(1)、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2)、(示例)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3)、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4)、子贡问道:“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它的呢吗?”孔子回答说:“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5)、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6)、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7)、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8)、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
(9)、(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10)、(答案)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11)、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12)、试译:孔子说:“用政令训导人,用刑法统制人,老百姓就力求免遭刑罚,却没有廉耻心。用道德教导人,用礼仪规范人,老百姓就会有廉耻心,还会主动匡正自己。”
(13)、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4)、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15)、 因此一部经典作品就像一道特殊的光源,不同时代的读者去赏析它时,都会被这道光源照进内心中不曾被照亮的部分。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去读它,也会因为想法和境遇的改变而产生不同的领悟。
(1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7)、译文: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18)、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⑤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⑦不习乎?”(《学而》)
(19)、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20)、注释: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5、论语十二章原文译文及理解
(1)、注释:①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4)、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
(5)、《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版)为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部编版"教材,分为六三制七年级上册和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6)、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加于别人身上。”
(7)、(7)逝者如斯夫 斯:这,指河水
(8)、寓意:每个人都应该有雄心壮志,坚定信念,坚持不懈。
(9)、试译:孔子说:“由啊,告诉你什么叫做‘知道’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叫做知道。”
(1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1)、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学,二是虚心求教。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
(12)、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13)、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4)、答案:举一反道听途说、见贤思齐、安贫乐道、巧言令色、尽善尽美、患得患失、任重道远、三思而行、随心所欲、言而有信、文质彬彬、察言观色、择善而从、精益求精。
(15)、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16)、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17)、试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貌似善良,缺德啊!”
(18)、《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19)、试译:子贡问什么是君子,孔子回答说:“想说的话他自己先做到,别人就会跟从他。”
(20)、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2)、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呀!
(3)、(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5)、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所选十二章,主要包含二个方面的内容。①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包括第12章;②关于思想品德修养,包括第11章。
(7)、子曰:“三军①可夺帅也,匹夫②不可夺志也。”(《子罕》)
(8)、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大意: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多学、多思、多问)
(10)、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1)、字词解释:博:广泛,笃:忠实、坚守,切:恳切,仁:仁德。
(12)、字词解释:三军:军队的通称 匹夫:普通人,男子汉。 夺;改变
(13)、(3)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没有收获,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14)、(7)曲肱而枕之 肱:________________
(1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论语十二章原文译文抄写精辟11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