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简介图片
1、《韩非子》简介资料
(1)、“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治国的手段)具(具备)矣”––––––法家虽赏罚并用,但赏为表,罚为里。(古代)中国的法就只是刑法,没有保护人民权利的民法。
(2)、“主失其神,虎随其后;主上不知,虎将为狗”(君主丧失神威,那么奸臣就会步步紧逼;如果主上对此不了解,凶猛的乱臣贼子会伪装成忠实的狗)––––––韩非子要树立君王的的,哪怕他是昏君,臣民也不得冒犯他。
(3)、投稿邮箱:690089431@qq.com
(4)、△“古典名著普及文库”《韩非子》,岳麓书社出版
(5)、“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为人臣不忠,当死;言而不当,亦当死”–––––––把大臣往火上烤,言与不言,都有死的危险。所以,我们说,传统政治是以生命冒险的政治,而现代政治则是大家共同遵守同一“游戏规则”的政治。
(6)、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
(7)、 有意者请联系主编小微(lzxxw66)
(8)、“欲为其国,必伐其聚;不伐其聚,彼将聚众”––––––专制统治者都不容许老百姓聚在一块,像秦始皇,三人聚议,必杀无赦。
(9)、韓非,作為儒家大師荀子的學生,卻沒有接受儒家的觀點,反而“喜刑名法術之學”。
(10)、口吃是个小毛病,并不影响一个人正确的人生观。
(11)、这还不是重点,让人震惊的是,韩非子自己说,他的法家思想其实源自道家。再想想与道家相关的黄老之术,一切就都清晰无误了。
(12)、這裡的所謂“五蠹”、“八奸”是韓非認為的幾種對國家的統治沒有益處,反而有很大危害的人。
(13)、“黄帝有言曰:上下一日百战(君臣之间一天有上百次冲突)”––––––没有制度、规则、法治的约束,没有人民的主权、治权,上下一日百战的戏会没完没了地上演。
(14)、《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百,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韩非的法家思想伟大的实践者是秦始皇,秦国的教育制度,便为法家思想。以法为教是秦代施行政策,加强思想法制,巩固中央集权的标志之一。
(15)、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主张变法。
(16)、韩非的思想主张有利也有弊。嬴政汲取了他的精华,统一了六国。不过秦国虽然因统一六国而强大,也因为了嬴政的暴政,在很短时间内就走向了改朝换代。
(17)、韩非子的文章说理精密,文笔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
(18)、“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帝王之道在于秘不可泄,运用之巧在于不为人所知)–––––––神秘莫测是专制政治的特点,公开透明是民主政治的特点。
(19)、那咱们来猜猜,他们的结果如何?蝉有可能吸到露水,但是呢?螳螂呢?
(20)、●作者韩非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三家的思想,提出了一套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关于《韩非子》的注释,有清人 王先慎《韩非子集解》,近人 陈奇猷《韩非子集释》、 梁启雄《 韩子浅解》等。由于先秦时期文学、史学与哲学处于共生的状态,韩非又是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更多的是被作为思想著作来看待。然而,此书从文学角度来看,其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韩非子》还运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法家思想和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书中出现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了。
2、韩非子简介及人生经历
(1)、稿件内容:学术稿、评论稿、专题稿、人物稿、论文稿、读后感悟等均可。可以以道德经的发祥地---函谷关为依托,以弘扬国学文化为主题,介绍、论述道文化遗迹、道教人物、历史故事、介绍自己学习道德经的经验感悟等。
(2)、他的文章也十分的精密,政策推论有理,构思严密,他也善于运用许多寓言故事来讲出大道理,幽默却也耐人寻味。
(3)、不同于儒家的留意关怀,也不同于道家的关心自我超越,这是一部我国完整的政治学重要典籍。
(4)、法是规范百姓和臣下,对于君主又有另一套理论体系“术”。学习权术对臣下、百姓进行赏罚,从而牢牢地控制住“势”。
(5)、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子·说林上》
(6)、“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安息)。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法家政治行不通)”–––––法家不让人民安息,秦始皇调用全国四分之三的壮年劳动力做苦力,这样,法家政治虽然行得通了,但人民却要让统治者淤塞而死了。
(7)、英明的君主听取臣子的言论一定要督责它合乎实用;观察臣子的行为,一定要督求它具有功效。能这样的话,那么空泛陈腐的学说就不会再有人谈论,矜夸虚妄的行为也不会有人文饰了。(《六反》)
(8)、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韩非子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在他文章中出现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
(9)、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拨开迷雾看历史,那些犯上作乱者,又有几人读过书。那些落地举子黄巢、洪秀全……们,只能为他人做嫁衣裳,不可能成就一方煌煌霸业。
(10)、下面咱们先做个游戏,看图猜寓言。大家准备好了吗?好,游戏开始。
(11)、欲成其事,先败其事。(事情有时候要做成他却往往要先败坏它)
(12)、多说一句,一直有儒家的人否定荀子是儒家的人,因为他提倡的是性本恶。
(13)、 韩国和秦国,谁是螳螂和蝉,谁是黄雀呀?准确无误,说说你的理由——韩国目光短浅,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
(14)、韩非倒下了,这位在理论方面什么都懂的一代宗师,终因面对现实幼稚迂腐,倒在了瞬息万变的政治斗争之中。
(15)、“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故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术是藏于胸中,以处理各种事宜而且暗中操纵群臣的权术。所以,法越公开越好,而术则不要显露出来)“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权术就是,根据能力授予相应的官位,按照名位而责求实际的功效,稳操生杀予夺的大权,约束群臣的有能力者)––––––韩非子法家的核心是“术”,即阴谋权术。其术五花八门,堪称中国一绝。
(16)、谁来给大家读一读第二篇寓言。主要人物是谁?干了什么事?
(17)、你们看这里面这三个人,他们做的事有什么特点?—都是错的—对,这三个人都有错儿,而且错得很离谱,错得很夸张。这三则寓言都是在用人物的错误来揭示道理)
(18)、《戰國策》中將韓非的死,歸咎到姚賈的身上;《史記》則直接描寫為李斯用毒藥害死了韓非。不管具體是誰,韓非終究是被秦國權貴害死了,其中,秦王嬴政也難辭其咎。不然,李斯和姚賈恐怕沒那個能力和膽量。當然,這些人起了很大的推波助瀾的作用。
(19)、他在其《韩非子》里面有《解老》与《喻老》两篇,直述自己思想源自于老子,故后世称之为道法家,意味从道家里面延伸出来的新法家思想。他总结了法家三位前辈、代表人物商鞅、申不害、慎到的思想,主张君王应该用‘法’、‘术’、‘势’三者结合起来治理国家,此为法家之博采众长之集大成者。
(20)、你能够学以致用了,你对故事是真的掌握了。同学们配合着再来读一读,拿出我们的阅读资料,女生齐读资料中的故事,男生齐读投影中的道理,螳螂捕蝉,读。
3、《韩非子》简介资料大全
(1)、战国末年,李斯生于汝南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重阳办事处李斯楼社区)。其字号不见于《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元人吾丘衍《学古编》等书则称其“字通古”,可靠度存疑。
(2)、对人的趋利本性,韩非子毫不掩饰地作了描述。他说,人生在世,除了利欲之外,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栉风沐雨,费心劳形,不都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试想,在青天白日之下,万丈红尘之中,有多少人因为贪心不足而迷途不返,多少人因为侥幸取利而血染黄沙?大家都知道唇亡齿寒的典故吧?当年晋献公要借道虞国去征讨虢国,用价值连城的宝璧和骏马收买虞国的国君。虞君欣然同意,他的大臣宫之奇极力劝谏:虞和虢是相互依存的,如果虢早晨灭亡了,那虞晚上就会陷入同样的命运;就像没有了嘴唇,牙齿就受寒一样。虞君贪利忘危,拒不采纳宫之奇的谏言。晋军灭掉虢国后,回师虞国,赖在那里不走。三年以后,找了个借口,轻而易举就把虞国灭了。宝璧和骏马重新回到晋献公手中。献公高兴地说:璧还是原来的璧,马却见老了。虞君利令智昏,引狼入室,留下千古笑柄。在历史和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3)、韓非一直主張以法治國,遏制貴族專權,去“五蠹”,防“八奸”,減少這些人對國家的危害。
(4)、秦王終同意了,將韓非抓了起來,投入監獄。不過還是沒下定決心殺掉韓非。此時又是李斯、姚賈之流,將黑手伸入獄中,將韓非直接害死了。等秦王覺得可惜,再想放出韓非時,韓非早已死去了。
(5)、他有先天性的严重的口吃。别人说话,简明扼要。他说话又双叒叕,不连贯,说三遍,好像从他口里说出来的话,都很重要。
(6)、他寄希望于君主,为强者说话。但他忘了,他自己也是臣子;他反对私学,他也自己也是私学弟子。
(7)、韩非子另主张‘名实相符’,认为君主应根据臣民的言论与实绩是否相符来决定功过赏罚。
(8)、意思是说:寡人若能见到此人,与他交游,便是死也没遗憾了。
(9)、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主张人性本恶,所以韩非子也继承了人性本恶的观点,但是他却否定了儒家的礼教说法。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法”、“术”、“势”。法就是治理国家的法,韩非认为治理国家要通过法律制度来施行;
(10)、韩非虽死,但是其法家思想却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奉《韩非子》为秦国治国经要,帮助秦国富国强兵,终统一六国。
(11)、重点:理清人物、事件,从寓言的小故事中感受大道理。
(12)、“是故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这里所谓的“奸”,主要指知识分子的活动。韩非子建议对知识分子诛心灭迹。可以说,任何专制社会都要实行文化专制主义、文化法西斯主义。
(13)、情境二:超市买牛奶可以赠毛绒玩具,可是毛绒玩具不单卖,小明就全买了,因为小明喜欢的只是那个毛绒玩具。
(14)、投稿人应稿件的合法性,并对稿件拥有版权,文责自负.
(15)、于是,李斯等人便在秦王面前进言,说韩非是韩国的公子,定会以韩国的利益为利益。今大王欲吞并诸侯,韩非是不会真心为秦国出力的。
(16)、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主张法制,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军主专制,秦始皇就是采用他的学说,统一了中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17)、“圣人之治民,先治者强,先战者胜”(圣人治国,未等用刑,人民就服法,这样国力就强大;未等开战,就稳操胜券,这样必胜无疑)––––––圣人就是善于恐吓人民的统治者!
(18)、而当时跟李斯一起在荀子那里学习的还有一个叫韩非的人,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公子,战国后期重要的思想家,先秦”法“、”木“、”势“学说的集大成者,他极力提倡封建君主专制主义,讲求以法治国,替代了国君专制的制度。
(19)、在他文章中出现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了。
(20)、这个作者一定很了不起,他是谁,你们知道吗?
4、韩非子的简介资料大全
(1)、韩非是韩国的王公贵族,但是他的学说不被当时的韩王所采纳。在悲愤之下,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言的著作。
(2)、“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听说过吧。这个故事辩证地告诉我们,凡是都有不一定,有利必有弊,一件事情表面上看起来很糟糕,说不定也未必有多糟糕。
(3)、说到韩非,这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韩非是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其尊称是韩非子或韩子。事实上,韩非的背景厉害,他是韩王(战国末期韩国君主)之子,与此同时,他也是荀子的学生。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韩非可以说是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不过,韩非却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终被下狱毒死。值得一提的是,韩非曾被誉为得老子思想精髓多的二人之另外一个人就是庄周)。韩非著有《韩非子》一书,本书一共五十五篇,将近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4)、稿件要求:积极健康正能量,表述鲜明,资料真实。一律采用网上投稿模式,word格式,如有配图,投稿时请发附件。
(5)、此外,荀子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发展了前期法家主张变革的思想,认为社会是不断前进的,是一代胜过一代,他高度赞扬推行法治的秦国:“威,强乎汤武;广,大乎舜禹。”远远超过历代“先王”。因此,他提出“法后王”的进步历史观。这与儒家“法古”的社会历史观也截然不同。
(6)、为了得到这个世不二出的人才,嬴政以派兵攻打韩国相威胁,要他交出韩非,为秦国效力。
(7)、他虽然是荀子的弟子,但没有承袭荀子的儒家思想,却爱好“刑名法术”之学,且归本于‘黄老之学’。《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记载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事非”,“皆原于道德之意”。
(8)、自见之谓明。(能够认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
(9)、他是儒学的巨敌,这个儒家的卧底是反对“儒家”思想的。他犀利地指出仁义、道德是没有用的,个人的德行也是靠不住的,尧舜这样的圣人不用法也能善治,桀纣这样的暴君什么法也是约束不了的。在法的方面,韩非特别强调了“以刑止刑”思想,强调“严刑”“重罚”。
(10)、韩非是韩国的王公贵族,但是他的学说不被当时的韩王所采纳。在悲愤之下,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言的著作。
(11)、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自胜谓之强。(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12)、“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从道德角逐,到智谋角逐,再到强力取胜,人类社会愈加凶险。韩非子看透了社会的真相。
(13)、李斯杀韩非的出发点不是妒忌韩非,而是韩非是韩国人,当时秦国正在攻韩,韩非身份太特殊必然会阻止秦国攻韩,而韩非回国也会帮助自己的国家,像韩非这么厉害的人,不管是让他回去还是不回去,都是一个极大的隐患,韩非是早晚要除掉的。于是,李斯出于种种利益考量就把韩非逼死了。
(14)、這些人中,以新任寵臣李斯和縱橫家學派的姚賈(jiǎ)為代表。
(15)、韩非子的提出这一套理论后认,认为只要是中人之资的君主,依靠这三者的理论就可以很好的治理号国家,也就有点是在提倡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16)、“五蠹”指:學者(戰國末期的儒家),言談者(縱橫家),帶劍者(遊俠),患禦者(依附貴族私門,逃避兵役的人),工商之民;
(17)、法家主张实际以事实考验,不光用外在虚有的声誉来决定取舍,所以能看东西、能回答问题的,就不是瞎子、哑巴,能举起千斤重鼎的就是大力士,能胜任官职的就是好官吏,其他赞誉与毁谤的言辞,都离不过事实。法家的功用主义在实际政治上,未尝不是客观有效的铨叙原则。
(18)、你们知道韩非子为什么要讲这样一个故事吗?老师告诉你们,这个故事里边还有故事,想听吗?
(19)、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 (1) 。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代表人物,韩桓惠王之子,大儒荀子学生,秦国丞相李斯师兄。
(20)、培养学生对中华古代文化的热爱,弘扬学生爱国意识。
5、韩非子生平简介及作品
(1)、“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在韩非子的眼里,父子、夫妻、君臣的关系都不可靠,他是彻底的绝情主义者。
(2)、●《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韩非及其弟子的作品集,又称《韩子》。该书在韩非生前即已流传。据《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或以为刘向《七录》)也说“《韩子》二十卷。”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可见今本并无残缺。全书文采斐然,别具一格,具有独特鲜明的个性特征。
(3)、别看他说活结巴,文章却是运笔华美,议论酣畅,波澜起伏,层层深入,论事入髓,刺人心弦,极具论辩技巧。很快,《韩非子》一书就在七国之中流传开了。秦王羸政看了韩非子的《孤愤》、《五蠹》两篇文章,大为叹服,还以为是古人所作。
(4)、“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律不会奉迎显贵臣子,就像墨绳不会避绕木头的弯曲之处一样)“刑过(惩罚过错)不避大臣,赏善(赏赐善举)不遗匹夫”––––––对于“外人”,可以做到“法不阿贵”,“不避大臣”;对于皇亲国戚,统治者的天平往往就倾斜了。
(5)、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及个人简介或摄影者姓名。优秀作品将有机会录入《函谷研道》杂志一并发表。
(6)、這裡,李斯、姚賈勸秦王說,韓非是韓國公子,現在秦王您要消滅六國,其中包含韓國,所以韓非不為秦國著想,為韓國著想,這是人之常情,是很正常的。這樣,我們秦國就不能重用他,但是因為他長時間在秦國,熟悉秦國的所有情況,將他放回韓國,對秦國危害也大,好的辦法是殺了他。
(7)、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终被下狱毒死。他被誉为得老子思想精髓多的二人之一(另一人为庄周)。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8)、“今不知治者必曰:得民之心。欲得民之心而可以为治,则是伊尹、管仲无所用也,将听民而己矣。民智之不可用,犹婴儿之心也。”–––––––把百姓看作“不可用”之“婴儿”,所以,不必“得民之心”,这说出了历史的真相。朱元璋何曾忌惮过民心?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或许是对的,但失民心者不一定失天下(民主社会另当别论)。
(9)、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到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为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出身韩国宗室贵族,与李斯均是荀子学生,后因其学识渊博,被秦始皇召唤入秦,正欲重用,却被妒忌的同窗李斯害死。韩非子死后,秦始皇在他的思想指引下,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帝业。
(10)、年轻时,李斯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在战国时期人人争名逐利的情况下,李斯也是想干出一番事业来。
(11)、韩非子的文章说理精密,文锋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比如《亡征》一篇,分析国家可亡之道达47条之多,实属罕见。《难言》、《说难》二篇,无微不至地揣摩所说者的心理,以及如何趋避投合,周密细致,无以复加。
(12)、尽管口吃,但他说的话总是能够一针见血,但也带着讽刺的味道,的形象。
(13)、此時秦國的國策還是隨時準備滅韓。韓非呢,不忍心見自己的祖國被滅亡,於是難免在秦王面前替韓國說好話。這可就觸碰了秦王的底線,是秦王不能接受的了。
(14)、“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故明主观人,不使人观己”––––––(旧)中国的统治者学习了老子的静退治国之术以及韬光养晦之术。所以,个个都是阴谋家。
(15)、寓意:此故事用于批判那些不知变通,死守教条的思想方法。这个故事包含着两种意义,既讽刺了懒汉思想,也批判了经验主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是不会成功的。
(16)、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史记》)
(17)、《韩非子》为读者呈现了一位人所共知的韩非子,并结合其作品,介绍了其跌宕起伏的一生和主要的政治观点。读者将看到一位虽口讷难言,但才思敏锐,虽身在秦国,却心系故土,周身上下充斥矛盾的韩国公子。蕴“法”“术”“势”于一炉,昌君主驾驭制衡臣子之术。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18)、“千乘之君(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君,指中等国家得君主)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万乘之君(指大国之君主)无备,必有千乘之家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如果千乘之君不防范,则必有百乘重臣窥隙候变,从而夺得臣民,改朝换代;如果万乘之君不防范,则必有千乘重臣鼾睡于侧,伺机篡国夺权)––––––––中国文化就是暴力文化、夺权文化。
(19)、“凡奸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亲幸之势也。是以主有所善,臣从而誉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毁之。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大凡奸臣都想顺从君主的心意,以取得被宠幸的权势。所以,君主所喜欢的,大臣顺着恭维;君主所憎恶的,大臣跟着诋毁。大凡人的一般情况是,爱憎相同的就相互肯定,爱憎不同的就相互否定)“夫安利(安全有利)者就(趋之若鹜)之,危害者去(避之不及)之,此人之情也”––––––人性的弱点,韩非子洞察秋毫。特别是,中国人性情曲谨,不率直,善于溜须拍马,为民族性的大病痛。
(20)、韓非子善於用寓言故事的方式來講述道理,像我們所熟知的:自相矛盾、濫竽充數、守株待兔、買櫝還珠、鄭人買履、智子疑鄰,等等,都出自《韓非子》一書。
(1)、在《韩非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含蓄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来寄托自己的爱国思想,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螳螂捕蝉的故事。
(2)、清影小语11月份的主题就是寓言,咱们四年级的主编是郝佳宁老师。佳宁老师给大家推荐的是中国古代寓言,你们都读了吗?
(3)、《四库全书子部》法家类存目:《韩子迂评》二十卷。
(4)、《唐书艺文志》丙部子录法家:《韩子》二十卷。尹知章注韩子。
(5)、接受了韓非思想的秦國越發強大,並終統一了六國。
(6)、此時秦王難免開始對號入座,琢磨一下自己朝中哪些人屬於“五蠹八奸”。朝中那些權貴、大臣等人也難免憂心忡忡,擔心自己被秦王認為是“五蠹八奸”,這些人開始嫉恨韓非起來。
(7)、作为贵族子弟的韩非从小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振兴家族,富强韩国,因此,小小年纪就单独一人周游列国,一路上努力的学习各家的思想。
(8)、他人生的闪光点,不在于他出身贵族,不在于他学识渊博,不在于他的论述精辟,不在于他的政治智慧,而在于他得到了秦王嬴政——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的青睐。
(9)、荀子之所以在强调儒家礼义时,还强调法家用外在强制力治理国家,是其“性恶论”的人性论基础在起作用。荀子和孟子的“性善论”相对立,主张“性恶论”。他说:人性就是“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里好愉逸”。认为人都有“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的本性。故有“欲”必争夺,造成天下大乱,所以他认为人性是“恶”的。正因为人性与礼义相反,因此除了用教化的方式去感化人的内在德行,还需要用武力、强权等外在力量去约束人的言行,使之安分守己。
(10)、全文精心翻译,注释简明,译文流畅,无需古文基础,即可畅读全书。
(11)、嬴政有些许遗憾。他没有重用韩非,却也不愿放他走,他要把韩非留在身边做花瓶。因为在当时,韩非是一位无人能比的重量级人物。
(12)、关注清影小语,你会读到更多的寓言故事。从小故事中体味大道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13)、在这群星璀璨的季节,韩非子即便不是亮的那颗,也是光环耀眼的那颗。因为,他是一个时代的终结者。在他之后,再无诸子百家。
(14)、韩非子,说了你这么多,你你你……确确确定……不不不……会……会会……吐吐槽槽……吧吧。
(15)、所以官职就是贤能之士的鼎、俎,实际交付给他官职,让他处理事务,那么愚拙或贤智就可以分别了。没有方术的人由于言论不切实用,会被发觉;不贤能的人由于不能胜任职事,也会被察觉。
(16)、“万乘之患,大臣太重;千乘之患,左右太信,此人主之所公患也”(万乘之君的祸患,在于大臣的权势太重;千乘之君的祸患,在于对左右太信任,这是君主所共有的患害)––––––中国社会的病症在于权势,中国人的病症在于不讲信用。
(17)、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韩非子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
(18)、所以令尹杀了直躬,楚国的坏人坏事就没有人再向上告发了;孔子奖赏逃兵.鲁国人作战就要轻易地投降逃跑。君臣之间的利害得失是如此不同,而君主却既赞成谋求私利的行为。又想求得国家的繁荣富强,这是肯定没指望的。
(19)、而韓非卻以道家學派的理論為根基,“歸本于黃老”(清簡無為,君臣自正),再將法家這三種觀點結合起來,繼承並發展了法家思想,成為法家之集大成者。因此韓非被後人尊稱為韓非子。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韩非子简介及人生经历精辟11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