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相近的名言
(1)、(27)出则国外患者: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国家的忧患。出:在外面,指在国外。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2)、第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式? 举例论证
(3)、⒊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 解释:辅弼,辅佐
(4)、(7)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所以说举于市(集市)。
(5)、为下文论述论点提供有力的事实论据。论证方法:事实论证
(6)、(19)征:征验、表现。发:显露、流露。喻:了解、明白。
(7)、⒊第一自然段运用排比的修辞,作用是:概括六个历史人物的事迹,突出“生于忧患”这一中心论点,增强语言气势。
(8)、⒏全文先后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9)、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
(10)、⒍所以动心忍性 古义:用这些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11)、(4)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12)、(2018黑龙江龙东)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13)、孙叔敖: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隐居海边,被楚王发现后任为令尹(宰相)。
(14)、(1)选自《孟子·告子下》(《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标题是编者加的。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15)、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6)、(22)而后作:然后才能奋起。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17)、(2)困于心,衡于虑( )
(18)、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①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②之。弗信。
(19)、⒒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
(20)、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10字
(1)、(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2)、古义:这样以后,这样……才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3)、⒐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狱官 今义:士兵
(4)、忧患可以使担当大任的人骇发粪菏荼孤讽酞釜喀经得住苦难的考验,可以促进人类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但是,在美国阿拉斯加动物园中的鹿苑里发生了一件值得每个人深思的事。
(5)、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 一个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磨练的句子:
(7)、 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
(8)、 专立一段,归纳全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9)、(甲)(乙)两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3分)
(10)、(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11)、忧患:忧愁祸患。安乐:安逸享乐。忧愁患难的处境可以使人发奋而得以生存,安逸快乐的生活可以使人懈怠而导致灭亡。指时时警惕,才能杜绝祸患。也指仁人志士为国家、百姓的忧患而奔波劳碌,为国家、百姓的安乐而奉献生命。
(12)、(3)胶鬲:胶鬲原以贩卖鱼盐为生,西伯(周文王)把他荐给纣王。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13)、(14)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14)、这六个人的共同点是都出身卑微,历经磨难,又都有所作为。
(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子·告子下》全文为:
(16)、用“/”为文中画线,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1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8)、孟子所举的例证是舜帝、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六人。其实,为人所熟知的,还有姜子牙的故事。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成为《孟子》著名的篇章之后人常引以为座右铭,激励无数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奋起。其思想基础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英雄观念和浓厚的生命悲剧意识,一种崇高的献身精神。是对生命痛苦的认同以及对艰苦奋斗而获致胜利的精神的弘扬。
(19)、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0)、 主客观条件相互结合,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简单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3)、(13)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4)、这个推理过程属于逻辑学上的归纳推理,即由前面六个特殊的事例,归纳出后面带普通意义的结论;又通过后面的结论,说明了前面六个人物所以成功的原因:
(5)、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能够生存,在大家安居乐业的情况下却会灭亡。
(6)、舜从田地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推举,胶鬲从贩卖鱼盐之中被起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任用为相,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赎回而用为大夫。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以)种种行动去违背、扰乱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干。
(7)、(18)而后作:这样之后才能有所作为。而,然,代这样。
(8)、(25)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喻,明白,了解。
(9)、(14)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建议读kòng。
(10)、
(11)、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12)、(2)玩物丧志:只顾欣赏所喜好的东西因而消磨志气。
(13)、百里奚(xī):又作百里傒。本为虞国大夫。晋国灭虞国,百里奚与虞国国君一起被俘至晋国。晋国嫁女于秦,百里奚被当作媵臣陪嫁到秦国。百里奚逃往楚国,行至宛(今河南南阳),为楚国边界之鄙人所执。秦穆公闻其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于是与之。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至秦,秦穆公亲释其囚,与语国事三日,大悦。授以国政,号称“五羖大夫”。史称秦穆公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政,“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事迹见于《史记·秦本纪》。
(14)、胶鬲(gé):殷纣王时人,曾以贩卖鱼、盐为生,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辅佐周武王。
(15)、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6)、畎(quǎn)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畎,田间水渠。
(17)、周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曹雪芹举家食弱著《红楼梦》司马迁惨遭宫刑而愤作《史记》越王勾践,经受奴仆之苦,而卧薪尝胆,战胜吴国,成就大业。“自古英雄多磨难”。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18)、⒋《孟子》是儒家经典之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成为此后读书人的必读书。
(19)、⒋从行文看,文章第二自然段中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是人”指上述六人及此相似的其他人,作者认为,对那些将要委以重任的人物,应该经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磨练,终达到今天人们说的“铁不炼不成钢”,“玉不琢不成器”中的“成钢”、“成器”的境界。
(20)、第3层(然后知……安乐也):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
(1)、 孟子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提出:
(2)、(19)恒过:常常犯错误。恒,常。过,过失,错失,此处是过失的意思。
(3)、他因为自身所遭遇的困难而忧虑、痛苦、困惑,造成内心的压抑,而他也就在不断冲破这些心理压抑的尝试中,活跃了自己的思维,激发了自己的创造力。
(4)、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在修辞上,此文也很有特色。《孟子》善用排比句,往往采用一连串结构相同的句式,对于同一论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说明,有如千流万壑,一时俱下,形成滔滔不可阻挡的气势。孟子文之称雄辩,这类句式的采用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配合归纳的推理方式,便采用了这种句式,一起首连举六位圣贤的成功事迹,从数量上给人以深刻印象,使人觉得“生于忧患”确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接着又极力铺排艰难环境给人们带来的磨难,反衬了圣贤成功的不易;然后再历述圣贤面对艰难忧患的正确态度与处理方法,终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很有说服力。一般说来,铺陈排比的写法,固可造成宏大气势;若处理不当,也可致繁复拖沓之虞。其后的汉大赋,由于片面强调了这一特点,往往使人难以卒读。而孟子的这篇文章,虽通篇采用排比句式,却仍给人以行文简洁的印象。原因在于,孟子十分注意遣词用字,尽量扩充每一词语,尤其是动词的容量。以起首一段为例,共六句话,六个动词,包括一个“发”,五个“举”,既表现了人物由微贱趋向显达的运动过程,又暗示了人物身份:舜君子,是圣人,他的成功,固然因为尧的赏识,但主要靠的是他自身的才能与努力,故曰“发”;傅说等是臣,是贤人,他们的成功,固然因为自身的才能与努力,但主要靠的是明主的知遇,故曰“举”。
(6)、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7)、第1层(人恒过……而后喻):从正面讲人必须经过挫折、困苦,才能长进和有所作为。
(8)、(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⑤后患。驱天下以从⑥欲,罄⑦万物而自本,采城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⑧.遂以四海之尊,殒⑨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
(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选自《孟子·告子下》。
(10)、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1)、⒊征于色,发于声 古义:征验,表现 今义:走远路,打比方
(12)、版筑:一种筑墙工作,在两块墙版中,填入泥土夯实。
(13)、(7)故:所以。任:责任,使命。于,介词,给。是:代词,这,这些。
(14)、(7)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所以说举于市(集市)。
(15)、成语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死于安乐也。”
(16)、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17)、(3)必先苦其心志( )
(18)、(18)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的所不具备的能力。曾,通“增”,增加。所不能,指原先所不具备的能力。曾益:增加。
(19)、(1)请用“/”标示出下面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只标示一处)。
(20)、⒏全文先后使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简单10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⑵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3)、(13)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4)、⒊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提出“民为贵,君为轻”,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
(5)、例:吴越之战后,越王卧薪尝胆,终打败吴国,取得胜利;而吴王夫差却贪图享乐,终导致国家灭亡。
(6)、 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委靡死亡。
(7)、(17)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动,惊动,震撼。忍,坚韧。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10字精辟8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