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心论点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心论点和论证思路
(1)、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继承孔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称暴君为“一夫”,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家心性学之本。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至顺元年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定为“亚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
(2)、④胶鬲(gé):殷纣王时人,曾以贩卖鱼、盐为生,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辅佐周武王。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论述这一论点的目的是什么?
(4)、(6)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5)、意思是: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
(6)、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全文共两部分。第一部分: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第二部分: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艰苦磨炼的必要性,说明人才在困难中造就,安逸享乐能使人(国家)死亡。
(7)、电子课本: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电子版)!暑期预习必备!
(8)、全文内容:《孟子·告子章句下》 孟子及其弟子
(9)、鱼盐:此处意为在海边捕鱼晒盐。《史记》称燕在渤碣之间,有鱼盐之饶;齐带山海,多鱼盐。
(10)、 说明忧患可以激发人奋发有为,成功人士必经一番磨难。
(11)、作者说“顾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大任”指什么?“是人”指哪些人?
(12)、⒊饿其体肤 饿:使……饥饿 ⒋空乏其身 空乏:使……穷困
(13)、(1)而后作 作:
(14)、⒈第一自然段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分别指出这六人的人名及身份:⑴舜(农民) ⑵傅说(工匠) ⑶胶鬲(商贩) ⑷管夷吾(囚犯) ⑸孙叔敖(隐士)⑹百里溪(奴隶)
(15)、(4) 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
(16)、请学生快速阅读一遍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小组讨论)
(17)、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选拨、任用。
(18)、这是全文的警策之语。作者在前文充分的论证说理之后,水到渠成推出这个结论,深化主题,也更鲜明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19)、文学常识 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名轲,战国中期人
(20)、⒋《孟子》是儒家经典之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成为此后读书人的必读书。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心论点是哪一句原文
(1)、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甚至痛苦的磨难,逆境出人才,逆境可以增添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和勇气,磨练意志。
(2)、孟子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国君实行“仁政”,要与民“同乐”。孟子的思想学说就是著作《孟子》。《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对话体著作。
(3)、⒎然后知生于忧患 生:使……生存发展⒏而死于安乐也 死:使……萎靡死亡
(4)、C.本文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佑君主的贤士,不警惕敌国外患,常常会遭到灭亡。
(5)、抢救34天后,初三女孩不幸离世:孩子的平凡,你愿意接受吗?
(6)、这样以后可以知道,忧虑患害使人发展,安逸享乐使人灭亡。
(7)、 作者由个人作为上升到国家治乱,提出了什么论断?
(8)、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兴起,指被任用。 畎亩:田地。
(9)、(11)苦其心志:使他的思想痛苦。心志,思想。
(10)、也许,他们的父辈给他们了许多财富,但独独就忘了一件宝贝——磨砺。自古英雄多磨砺,不是吗?磨砺不也是成功必须的一块基石吗?我们才不是要做温室之绽放,而是想在蓝天中搏击!
(11)、明确:运用举例论证(或事实论证),列举了古代六位名人虽然出身贫贱,但在经历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的例子,引出并论证了“生于忧患”的观点,极具说服力;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气势,使论证更充分。
(12)、B.本文认为人要有所作为,既要经受客观艰苦环境的考验,也要在主观精神意志上经受磨练。
(13)、⒊征于色,发于声 古义:征验,表现 今义:走远路,打比方
(14)、⒊第二自然段主要阐述要成就大业,必先在思想上、生活上、行为上等经受一番艰苦磨练的道理,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在生活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在行为上受磨练的句子是“行拂乱其所为”。
(15)、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结合文章说一说你认为这其中关键的是什么?
(16)、⑪法家拂士:法家,有法度的大臣;拂,假借为“弼”,辅佐;拂士即辅佐的贤士。
(17)、(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18)、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19)、③版筑:一种筑墙工作,在两块墙版中,填入泥土夯实。
(20)、 中考作文 |课内外阅读 | 诗词歌赋| 名著导读 |古文阅读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点论据论证
(1)、胶鬲(gé):商纣王大臣,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
(2)、第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式? 举例论证
(3)、 主客观条件相互结合,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对客观环境的激发,人的主观世界又是怎样做出反应的:
(6)、作者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你认为“能改”的条件是什么?
(7)、⒉第一自然段,从议论的角度看,它的作用是:为下文论述论点提供有力的事实论据。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8)、2019年中考第一次《语文》模拟考试(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9)、 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10)、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国外患者,国恒亡。
(1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2)、(7)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所以说举于市(集市)。
(13)、⒑你能列举出一个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例子吗?
(14)、(乙)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
(15)、孟子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国君实行“仁政”,要与民“同乐”。
(16)、 40秒改一篇作文,阅卷老师看什么?把这些写好,你就是满分作文
(17)、 《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他又善于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加上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
(18)、 在总结了大量亡国史实的基础上,作者针对国君提出了怎样的论断:
(1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0)、此文选自《孟子·告子下》。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心论点阐述了孟子
(1)、⒓出则国外患者 敌:敌对的(名词作形容词)
(2)、第一部分(1-2):举例论证人才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3)、答案:示例:科学家将青蛙投入已经煮沸的开水中时,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来的高温刺激立即奋力从开水中跳出来,得以成功逃生。当科研人员把青蛙先放入装着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加热,结果就不一样了。青蛙反倒因为开始时水温的舒适而在水中悠然自得。当青蛙发现无法忍受高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不知不觉被煮死在热水中,这正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4)、入则无法家拂士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
(5)、全文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论,使文章紧凑,论证缜密;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即使语气错落有致,又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6)、译文: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才能。
(7)、翻开历史的长卷,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一个个无比强大的朝代掀起尘土冲我咆哮着,却又带着哀怨慢慢远去。
(8)、⒋从行文看,文章第二自然段中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是人”指上述六人及此相似的其他人,作者认为,对那些将要委以重任的人物,应该经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磨练,终达到今天人们说的“铁不炼不成钢”,“玉不琢不成器”中的“成钢”、“成器”的境界。
(9)、(13)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10)、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国外患者,国恒亡。
(1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12)、用这些来 使……坚韧 有所作为 被举用,被选拔、 知晓 表现
(13)、⒉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把他和孔子并称为“孔孟”,并称其为“亚圣”。
(14)、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
(15)、(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国外患者,国恒亡
(16)、出则国外患者 (出:指在国外。动词用作状语。)
(17)、第一自然段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分别指出这六人的人名及身份:⑴舜(农民) ⑵傅说(工匠) ⑶胶鬲(商贩) ⑷管夷吾(囚犯) ⑸孙叔敖(隐士)⑹百里溪(奴隶)
(18)、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国外患者,国恒亡。
(19)、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只听得孟子喃喃自语道:“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心论点从哪两个方面论证的?
(1)、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论述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百里奚(xī):又作百里傒。本为虞国大夫。晋国灭虞国,百里奚与虞国国君一起被俘至晋国。晋国嫁女于秦,百里奚被当作媵臣陪嫁到秦国。百里奚逃往楚国,行至宛(今河南南阳),为楚国边界之鄙人所执。秦穆公闻其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于是与之。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至秦,秦穆公亲释其囚,与语国事三日,大悦。授以国政,号称“五羖大夫”。史称秦穆公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政,“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事迹见于《史记·秦本纪》。
(3)、请转到朋友圈!中考、高考生家长会感谢你的,这个对他们有用!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心论点是哪一句原文精辟8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