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怀念母亲的文章精辟111条

怀念母亲的文章名篇名人

1、写怀念母亲的经典文章

(1)、我后来从事报道文学,在各地的乡下人物里,常找到父亲和母亲的影子,他们是那样平凡、那样坚强,又那样的伟大。我后来的写作里时常引用村野百姓的话,很少引用博士学者的宏论,因为他们是用生命和生活来体验智慧,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伟大的情操,以及文章里动人的素质。

(2)、这四本书选用了国内多位名家的文章,像谢冕、孙绍振、舒婷、谢有顺、陈章汉、章武、南帆、林那北、朱以撒、朱谷忠、哈雷、杨健民、萧春雷、林焱、李泉佃、施晓宇、石华鹏、施雨、陈家恬、戴冠青、苏忠、小山、练建安等,北方的作家葛水平,以及台湾作家朱天衣、朱天心姐妹的散文、古月的散文与诗歌,以及畅销书作家雪小禅的散文,还有国内的诗人:梁征、哈雷、李龙年、年微漾王祥康、苏忠、叶玉琳、江小鱼、郭永仙、庄文以及平潭籍作家杨际岚、何龙、林传生等,以及平潭时报文学副刊“海坛风”的多位作者,特别是一些平潭本土的文学青年可能是第一次有文章被编入,当地的文学刊物中,这是对平潭文学巨大的推动与鼓励。由于时间的关系,这套书并没有美轮美奂的效果,只能说是说是对文学的一种鼓励与温暖吧!

(3)、我能给他们的实在太少了,这也是我常深自忏悔的。有一次我读到《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佛陀这样说:

(4)、妈,已经九点,按习惯你应该睡了。此趟西藏之行前途未卜祸福并存。

(5)、舒婷作为当代著名女诗人,她的散文自成风格,犹如邻里话家常,轻松幽默且诙谐。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评说:“舒婷长期一个人生活在鼓浪屿是得天独厚的,她的作品有很多风格”。

(6)、妈,你有这样的感觉吗?真正的幸福与并不是因为你拥有尊贵的地位、骄人的财富、渊博的学识而垂手而得。我是这样认为的,只要一家人健康愉快地共处在一起,生活过得充实而祥和那应就是幸福。

(7)、季老先生那份孝心和赤子之心深深让我感动!怀着对季老先生的崇高敬意,和对自己母亲与祖国母亲真挚的爱慕,我决定要好好读书,发奋图强,报答父母,报效祖国!

(8)、我想念妈妈,忽想到怎么我没写一篇《回忆我的母亲》啊?我早已无父无母,姐妹兄弟也都没有了,独在灯下,写完这篇回忆,还痴痴地回忆又回忆。

(9)、因为时间的缘故,作协的工作又是兼职挤时间做。第一次作为执行副主编负责统筹约稿,十分感慨国内外的作家们,对平潭文学编辑的信任,许多作家并不曾见面却赐美文,让我十分感动。

(10)、民国47年的台湾,既无电视、电脑,电影院也少,妈妈就利用晚间,教我读《古文观止》。数十年来,每次回忆当时妈妈灯下课子的温馨画面,就感动不已。这次妈妈在加护病房的初期,意识清楚。探病时,我背《桃花源记》给她听,背对了,她点头;背错了,她摇头。我们重温了50多年前母子共享的快乐时光。现在妈妈走了,我不敢再碰《桃花源记》,深怕自己控制不住夺眶而出的泪水。

(11)、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引用了这几段。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不少,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一想到我的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心潮腾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

(12)、男孩子长大了是要顶门立户的,因此哥从小就多得了她的宠爱,好吃好喝的先尽着他,然后是父亲,接下来才是我。一次哥地里干完重活儿回家,独享着刚出锅的油汪汪烙饼和母亲温存的抚慰,我的一腔怒气只好憋成一眶泪水和一棍子打瘸一只面前窜来窜去的老母鸡的勇气。

(13)、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这是一个母亲对她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被阎王爷叫去了,但她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14)、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5)、进医院的两个星期前,大姊还带妈妈到台南後壁乡去看国际兰花展。只有后的这三星期她是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但她仍然幽默,和我们谈以前的趣事。我们要她做一个兰花手的姿势,她会刻意用两只手来做,还上下摇动,逗得我们大乐,病房常有笑声,完全没有受苦的样子。

(16)、千年一遇海坛春,让我们借海坛的东风,御风前行!

(17)、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18)、妈妈从我们小时,就教我们要勤俭、诚实、清廉、爱国;要读古文、读英文、练毛笔字。病中跟我们笔谈时,她还写着:“你父亲和我,一生不贪财”。家中建立勤劳奖金制度,鼓励做家事,养成子女劳动与储蓄习惯。

(19)、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

(20)、请附作者简介和照片一张,并将图文稿件一次性发送到邮箱,不要分开发送。

2、名家怀念母亲的文章

(1)、母亲,您是孩儿头顶上的鞭子,我怎敢懈怠,一定只争朝夕,克己容人,求真务实,风雨兼程。

(2)、“三三”少年们。左为胡兰成;前排为朱家三姐妹:天文、天衣、天心;后排为母亲刘慕沙,父亲朱西甯。

(3)、  生涯中的一花一木,一喜一悲都当以温存之心,细细体会。哪怕当时是痛苦与烦恼,而过后思量,都可以化痛苦为信念,转烦恼为菩提。

(4)、妈,停停写写,想想停停,夜已深了。盼天亮又怕天亮,天亮了我就把自己交给了西藏,交给了命运,交给了妈妈提心吊胆的祈祷。我甚至是怀着感恩的心去的,我更加肯定这是一场灵魂的洗礼与朝圣。

(5)、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有意思。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6)、(第97期桃花节专刊)印象南景,十里桃花(诗歌)

(7)、她刚哭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我醒了起来劝她,她不肯住。这时候,我总听得见前堂(二嫂住前堂东房)或后堂(大嫂住后堂西房)有一扇门开了,一个嫂子走出房向厨房走去。

(8)、母亲生于1918年10月4日,1994年7月28日去世。父亲生于1917年3月20日,2003年8月23日去世。父母虽然已去世多年,但父母慈祥的面容经常在脑海浮现,也时常在梦中与父母相见。

(9)、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穈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太失了“先生”的身份!

(10)、每年除夕夜,我总是格外地怀念母亲。母亲在世时,一到春节前夕,她总是家里忙的人,也是家属院里忙碌的人。自打小年一过,母亲不仅要为家里准备过年操劳,而且要走家串户,为邻居、亲友筹备过年忙活,一直到大年三十吃年夜饭才安顿下来。母亲出生在江南,又没学过烹饪,却精通北方面食的制作,不论炸油条、炸油饼、炸糖糕、炸麻叶等无不味色一绝,因此,逢年过节总被人请来请去,成了免费厨师,帮教帮做,忙得不亦乐乎。至于南方菜的制作,如腌腊肉、腌鸡鸭、灌香肠、烤鱼干、腌雪里红、腌萝卜干、晒白辣子丶包粽子、烹红烧肉、剁椒鱼头、白辣子炒鸡胗等无不精通,使我们几个儿女今生饱了口福。

(11)、十一二岁时,我稍活泼一点,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口田里做戏。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这算是我活泼的玩艺儿了。

(12)、都说作为文学编辑,约稿也是技术活。首先谈谈约稿的心情吧。

(13)、有一位也在看护父亲的郑先生告诉我:“要知道你父亲的病情,不必看你父亲就知道了,只要看你妈妈笑,就知道病情好转,看你妈妈流泪,就知道病情转坏,他们的感情真是好。”为了看顾父亲,母亲在医院的走廊打地铺,几天几夜都没能睡个好觉。父亲生病以后,她甚至还没有走出医院大门一步,人瘦了一圈,一看到她的样子,我就心疼不已。

(14)、(4)末段划线句子通过对菊花绚丽烂漫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秋天特有的情思,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两点情思。(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话开得正烂漫。)

(15)、⑤常常,遇见不相识的路人,因为两个用着嘹亮童音,如同歌吟的孩子背诗的声音而驻足,听完之后,看见他们眼中的惊奇和赞赏,我和弟弟仿佛穿上了华美的衣裳。

(16)、母亲和父亲一样,从来不要求我们什么,她是典型的农村妇女,一切荣耀归给丈夫,一切奉献都给子女,比起他们的伟大,我常觉得自己的渺小。

(17)、逆来顺受惯了的我,变得缄口无言,不大喜欢与人交往。若如一位深居闺房的小姐,羞于见到一双双诧异的眼神,只得躲于深闺之中。我却害怕那些怜悯的目光,在诉说不同寻常悲苦落薄的我,一声声叹息,一声声无奈,更增添了我的苦痛。生命的出生是无奈,生命的离去也是无奈。我的出生既是无奈,母亲离去更是无奈。我只能在无奈里挣扎,在无奈里痛苦,在无奈里苟活。

(18)、我母亲几次邀了本家长辈来,给他定下每月用费的数目。但他总不够用,到处都欠下烟债赌债。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没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厅的两排椅子上满满的都是灯笼和债主。我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只当做不曾看见这一群人。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门”了,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打发一点钱。

(19)、向往西藏走进西藏已是蓄谋已久的事了,我相信那里也妈妈的神往之地。中国的佛教早就是从印度哪边传过来的,释迦牟尼佛祖就诞生在喜马拉雅山下的不丹国。西藏是一个全民信佛的地方,人们虔诚礼拜终身奉佛。

(20)、  琦君的作品多以儿童故事为主,大半是以她的家乡浙江温州为背景,作品中的那些风土人物勾勒出了一幅中国农村社会的朴实生活图景。她写的故事不但好看,而且透露着许多做人的道理。

3、怀念母亲的文章名篇名人有哪些

(1)、天下的儿女哟,尽孝真的要及早,无论你是少年还是成年,无论你所处的生活环境是贫穷还是富足,无论你的工作有多忙,即使你是在为理想事业奋斗,或在为生活生计奔波,在‘孝’字上什么都不能成为你的借口,什么解释都是苍白的。

(2)、(2)母亲身体不好,却不告诉我,我的心情不好,经常向母亲发脾气

(3)、读到《如风岁月稠》《壶中煮光阴》《海坛笔中游》《薄暮惊鸿雨》等小标题,这曾是我在灯下编辑初稿时,分别将闽地民俗、民艺匠心、海峡情缘、石厝乡心、岛上诗语等作为分类主题,这也是女性编辑的小心思吧。

(4)、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

(5)、沈从文(1902年-1988年)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6)、母亲在我的心里依然是一片空白,使我更加怀念起母亲来,搜索依稀的记忆,找寻往昔的片段,究竟还是忆不起母亲的容颜。翻箱倒箧,想找一张母亲的照片,遗憾的是母亲未曾留下半张。无奈的思绪不是滋味,只能想着母亲静静躺在山坡上,隆起一捧黄土,那就是母亲居住的地方。也不知母亲在山坡上孤独的躺了多少年?惭愧啊,也不知母亲何年何月何日生?也不知母亲何年何月何日死?身为人子,竟然不知道母亲生辰年月,离尘祭日。真是天大不孝,不可饶恕的大不敬,在心里产生了一种罪恶感,对不起母亲,背负了愧对母亲自我的谴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不奢望像那些孝子们在母亲床前孝行天下!我只乞求能知道母亲长啥样,姓氏、名谁?然而,我这小小的愿望却无从实现。只能增添着我的罪恶感,加重负重愧对母亲的心。每每别人问起我的母亲,而我只能无言以对。那一刻,我是多么负累、羞涩、愧疚、自责、不孝。

(7)、父母都是能吃苦耐劳的人。除参加生产队正常劳动外,春夏时节,收工后还要出去挖野菜,打猪草。养猪挣些零花钱。秋冬季节,收工后还要出去拾柴禾。人民公社的年代,农民一年四季都在为生奔波、忙碌。经常是汗流浃背。但有时还是吃不饱,穿不暖。生活极其艰难。

(8)、这是父亲典型的个性,他是不论什么事总是先为我们着想,至于他自己,倒是很少注意。

(9)、平潭是祖国距离台湾近地方,直线距离仅68海里,现在“海峡号”通航,两岸早已实现了早发夕至的盛景,现在许多台胞在平潭安居创业,早已实现了岚台两岸交流的新融合。

(10)、父亲的青壮年时代虽然受过不少打击和挫折,但我从来没有看过父亲忧愁的样子。他是一个永远向前的乐观主义者,再坏的环境也不皱一下眉头,这一点深深地影响了我,我的乐观与韧性大部分得自父亲的身教。父亲也是个理想主义者,这种理想主义表现在他对生活与生命的尽力,他常说:“事情总有成功和失败两面,但我们总是要往成功的那个方向走。”

(11)、  琦君(1918-2006),台湾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后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等。

(12)、常在散文网上看到一些凭吊母亲的文章,让我深深地感动和泪流。不由得无限的哀思悄然铺开涌入心底,弥漫在疼痛哀思恍若遗憾里。遗憾着母亲竟英年早逝,在那无知懵懂幼小的年龄,记忆是一片空白,哪里还有母亲的形象?虽然父亲后来娶上了继母,但是我们之间似乎有着血缘相隔距离的生疏,阻碍了母爱。在我的心里依然不能认定她就是我的母亲,时不时的悲痛着生母为何要离我而去?在那遥远的天国,您是否还记挂着我,孤独的存留于世,痛苦的活着?生命的离去,是没有选择,只能服从。如果生命的离去可以选择的话。我想,我的母亲无论如何也不会离我而去,奔那遥远的天国,静赴安然。她也会像所有的母亲一样,把我抚养成人,定要我快乐幸福!绝不会在那遥远的天国,与我阴阳两隔。

(13)、从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

(14)、母亲,我深深怀念的老母亲。想起您,总是您那一头白发。我拜托风儿,轻轻撩起它,让我看清您盼儿的神情;母亲,我深深怀念的老母亲。想起您,总是您那依树而立的身影。我拜托明月,照亮您的梦境,让您看一看儿寻觅您的眼睛。

(15)、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16)、朱氏三姐妹因为她们的创作,在台湾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文化名人。在朱家三姐妹中,朱天文和朱天心为多产,名气也大。朱天心的作品为畅销,家人经常打趣说她是个印钞机。朱天心嫁个老公唐诺,和她一样流连于平价咖啡馆,痴迷于文字创作。相形之下,朱天衣更以教小孩子写作而闻名,是台湾金牌写作老师。但实际上,她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作家,她的小说有《旧爱》、《青春不夜城》、《孩子王》、《再生》等。朱天衣还爱好戏剧、歌唱等,曾以一首民歌《深秋浓浓的枫红里》轰动台湾歌坛,还获得了“金韵奖”。姐妹三人合著有《三姐妹》、《下午茶话题》等书。而早在1993年,南京出版社曾出版过朱氏一家五口人合著的《带我去吧,月光──台湾朱家五人集》。

(17)、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当然是房间里什么也没有,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

(18)、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以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19)、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20)、史铁生是当代中国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4、怀念母亲的名人名言

(1)、妈,如果人真的有下来世,我一定还要做你的儿子,因为我实在习惯不了没有你。即使你再不爱我宠我,能赖在你身边做一条为你看家的狗我也愿意!能远远看着你,对我都是一种幸福!

(2)、潘玉英,北京人,曾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插队,后入职铁路工作,八十年代初法律专业毕业,长期从事法院工作,并担任全国铁路法院内部期刊责编十年。在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文章六百余篇,其中数篇获奖。

(3)、今天,焚香撰文,寄予天国,倾诉感恩母亲心声,聊慰怀念慈母之情。

(4)、《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古代的儿童启蒙读物。小时候只是听说过有这本书,没有读过。如今已过天命之年,读本应该孩提时代就应读的书,受儿童应该受的教育,当然相见恨晚。学习了《弟子规》,懂得了按《弟子规》的要求应该怎样孝敬父母,但父母已经不在了。于是就产生了写一篇怀念父母的文章,来弥补遗憾。

(5)、其实早在母亲4-5岁的时候,外公就在辽沈战役中牺牲了,当时外婆带着年幼的舅舅和母亲,走过一段怎样艰辛的岁月啊!这也是我近几年一次和舅舅聊天中才知道的。

(6)、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

(7)、妈妈并不笨,该说她很聪明。她出身富商家,家里也请女先生教读书。她不但新旧小说都能看,还擅长女红。我出生那年,爸爸为她买了一台胜家名牌的缝衣机。她买了衣料自己裁,自己缝,在缝衣机上缝,一会儿就做出一套衣裤。妈妈缝纫之余,常爱看看小说,旧小说如《缀白裘》,她看得吃吃地笑。看新小说也能领会各作家的风格,例如看了苏梅的《棘心》,又读她的《绿天》,就对我说:“她怎么学着苏雪林的《绿天》的调儿呀?”我说:“苏梅就是苏雪林啊!”她看了冰心的作品后说,她是名牌女作家,但不如谁谁谁。我觉得都恰当。

(8)、  琦君的散文以理性小品和情趣小品居多,在作品中,突出浓郁的个性色彩,结构上采取闲话家常的方式,谈自然,谈社会,谈人生,且多取温馨的回忆题材,不离亲情人伦之美。语言也讲究文白交融,艺术境界上则追求自然天成,从平淡中见出膏腴醇厚。

(9)、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们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10)、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

(11)、(第104期)梦回《红果园》,难忘《剪子股》(散文)

(12)、《怀念母亲》主要讲的是:作者季羡林读大二时,年仅四十多岁的母亲就过世了,这对作者来说是个不小的进攻。他很思念生身母亲。过后去外国留学,他进一步觉得到了本身的孤寂与伤感,又一遍遍留念着本身的祖国母亲,从未断过。这类留念之情,始终随同着作者在国外留学的十一年。

(13)、●《一切,都只是故事》文/祁连阳光诵/欲语斜阑

(14)、“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谢冕先生文字之下浓浓的故乡情,就是对故乡好的念想吧。

(15)、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作者在六岁时就离开了生母,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这给作者留下了终天之恨。后来,作者到德国留学,祖国母亲又成了他梦中的牵挂,这种感情异常强烈,对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他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时光。

(16)、读到这里,不禁心如刀割,涕泣如雨。这一次回去看父亲的病,想到这本经书,在病床边强忍着要落下的泪,这些年来我是多么不孝,陪伴父亲的时间竟是这样的少。

(17)、⑿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广为人们称道。他一生历尽艰辛,但词中蕴含的超然物外的旷达人生态度却无不让人心生钦羡仰慕之情。

(18)、每年的母亲节,走在街上,看到路两边的花店火热销售的气氛,我都不敢直视,那是我揪心时刻,那份情、那份爱已不在属于我,因为我再没有那样的机会,每次泪水都会顷刻溢出眼眶,伤心不已……

(19)、⑧这里面的忧愁呢?追悔呢?感伤呢?为什么既不怀念远去的朋友?也不追忆逝去的情事呢?为什么没有年华老去的无奈?为什么没有时不我予的慨叹?为什么这首诗读完了,竟然对生活有了好多喜悦的情绪,让我忍不住想要出门去,感觉一年四季的风花雪月,感觉活着是一种幸福。

(20)、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5、关于怀念母亲

(1)、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5岁时,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紫红色的洗衣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2)、一次记不得犯了什么错误,被母亲拿树条追打。我一边恐惧地逃跑,一边对她“早知道就不生你了!”的怨责大声对抗:“谁让你把我生下来的!”这句没心没肺的话语让母亲在短暂的惊愕后对我更劈头盖脸暴打,我逃到一个混浊的池塘边,跳下去的心都有了,除了没有一跃而入的勇气。

(3)、从字里行间中我都能感受到季老先生对母亲的愧疚和那份送不出去的思念。

(4)、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5)、曾在省内的几个笔会,见过舒婷几面,她极少在众人面前讲话,喜欢静坐一隅。曾经在一次笔会请她为平潭时报四周年庆题词,她欣然写下:

(6)、我初中一年级暑假,参加童子军露营,学会了做红烧茄子。回家后做给妈妈吃,她看到13岁的儿子居然懂得做菜孝敬妈妈,开心极了!也因为妈妈会做菜,我的四个姊妹不但能做菜,还会做整桌酒席。

(7)、  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8)、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9)、我母亲管束我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眠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藉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10)、妈妈走了,明天就是母亲节,我们怎麽来过生平第一个没有母亲的母亲节啊?

(11)、  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过,对于花生、桂圆、松糖等等,已经不稀罕了。那么我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于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12)、6岁的大姊每天走路送饭给上班的妈妈,妈妈不时典当外婆送她的首饰来贴补家用,全家生活相当拮据辛苦,但在乱世中全家人能够团聚,已经相当幸运。等了一年多,全家总算在1951年10月来到台湾,先借住在桃园,半年后搬到台北市万华,在一个拼凑的大杂院住了11年,我的童年在此度过,小妹也在此出生。

(13)、父亲有五个孩子,这里面我和父亲相处的时间少,原因是我离家早,工作远。我十五岁就离开家乡到台南求学,后来到了台北,工作也在台北,每年回家的次数有限。近几年结婚生子,工作更加忙碌,一年更难得回家两趟,有时颇为自己不能孝养父亲感到无限愧疚。父亲很知道我的想法,有一次他说:“你在外面只要向上,做个有益社会的人,就算是有孝了。”

(14)、每个嫂子一生气,往往十天半个月不歇,天天走进走出,板着脸,咬着嘴,打骂小孩子出气。我母亲只忍耐着,人道是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时,她就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命苦,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

(15)、在此感谢各位作者及读者对本平台的信任与支持!

(16)、妈妈生长在湖南宁乡一个书香世家。父母知书达礼,她幼受庭训,从小聪慧善良,进小学前念过私塾,国学底子不错,又写得一笔娟秀洒脱的好字,有大家风范。

(17)、虽然我读完了这篇文章,可是文章的内容仍在我的脑海。以后,我一定会爱我的妈妈

(18)、我的母亲姓黄,年纪极小时就随同我一个舅父外出在军营中生活,所见事情很多,所读的书也似乎较爸爸读的稍多。外祖黄河清是本地早的贡生,守文庙作书院山长,也可说是当地读书人。所以我母亲极小就认字读书,懂医方,会照相。舅父是个有新头脑的人物,本县第一个照相馆是那舅父办的,第一个邮政局也是舅父办的。

(19)、  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给儿子,告诉他是“分岁酒”,喝下去又长大一一岁了。他挑剔地说:“你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小时候家乡自己酿的酒呀。”

(20)、梁实秋(1903-1987),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

(1)、生命的本身就是一段冒险的过程,如其平平淡淡地去消磨,倒不如轰轰烈烈去演绎。忠实自己的内心,做自己想成为的哪个,活出自己应有的模样。

(2)、妈妈每晚记账,有时记不起这笔钱怎么花的,爸爸就夺过笔来,写“糊涂账”,不许她多费心思了。但据爸爸说,妈妈每月寄无锡大家庭的家用,一辈子没错过一天。这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她是个忙人,每天当家过日子就够忙的。我家因爸爸的工作没固定的地方,常常调动,从上海调苏州,苏州调杭州,杭州调回北京,北京又调回上海。

(3)、母亲走后不到五个月,大爹也悄悄地走了,一年之间我的两位亲人就永远地离我们而去。当时正是欲哭无泪,叫天天灵,叫地地不应。老天啊,你夺我亲人去,只留下空屋,留下无尽的思念。曾几何,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只是因为心太痛,心太难受。多少次梦中梦见您,当我想要去和您拥抱时,您却悄然不见,只因为阴阳两相隔,天地各一方。当我思念您时,只能在您的坟前点燃纸钱,让它们带去我无尽的思念。亲人啊,您们能听见我的呼唤吗?愿您们在那边过得挺好。

(4)、妈,如果真的有来世,我一定做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再不伤你的心。一定用心念书,用心做人,做一个地地道道的君子,还你今生个一心愿!

(5)、妈妈天性善良勤俭,伺候奶奶相当体贴,两人在家事上分工合作,情同母女,碰到爸妈意见不和,奶奶还常站在媳妇这一边。

(6)、他常教我多写些于人有益的文章,少批评骂人,他说:“对人有益的文章是灌溉施肥,批评的文章是放火烧山;灌溉施肥是人可以控制的,放火烧山则常常失去控制,伤害生灵而不自知。”他叫我做创作者,不要做理论家,他说:“创作者是农夫,理论家是农会的人。农夫只管耕耘,农会的人则为了理论常会牺牲农夫的利益。”

(7)、(4)a、花代表美好的事物,希望他看花是为了转移他病痛中的痛苦,更是为了让他找到生活的勇气。

(8)、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万分之一二。家中经济本不宽裕,全靠二哥在上海经营调度。大哥从小就是败子,吸鸦片烟,赌博,钱到手就光,光了就回家打主意,见了香炉就拿出去卖,捞着锡茶壶就拿出去押。

(9)、  读书一定要做笔记,手到自然就眼到心到了,口到不一定要到,有时默读反而快。读后抄下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摘录大意,记下作者与书名,写点自己的感想,这本书就成了你的朋友了。

(10)、岁月如一指流沙在指尖匆匆滑落,转眼已到了中年。

(11)、我仰躺在沙发上,听风路过窗外。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名家怀念母亲的文章精辟11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