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简介十字精辟64条

巴金简介10个字

1、巴金简介10字左右

(1)、在七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巴金共有一千万字的著作和数百万字的译著。其著作先后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海内外广为流传。2003年,国务院授予他“人民作家”的荣誉称号。

(2)、这一切可怕的景象哪一天才会看不到?这样的可怕的声音哪一天才会听不见?这样的悲剧哪一天才会不再上演?这一切象箭一样的射到我的心上,我的心布满了痛苦的创痕,因此我的心痛得更历害了,我不要这颗心了。

(3)、    我是春蚕,吃了桑叶就要吐丝,哪怕放在锅里煮,死了丝还不断,为了给人间添一点温暖。

(4)、说来也巧,刚跨入新世纪不久的一天下午,当我来到巴老的病室时,只见午睡刚起的巴老戴着眼镜,坐在被摇高了的病床上一边吸氧,一边收看着电视,神情十分专注、认真。究竟是什么影片这样吸引着他呢?哦,原来电视里正播映着电影《英雄儿女》。在黑白的画面上,飞机、坦克和枪炮声交织在一起,显示出一幅气势磅礴的大决战场面。此情此景一定会勾起巴老的回想。他在四十多年前远离家门、告别亲人来到了朝鲜,同志愿军官兵一起度过了三百多个难以忘怀的日日夜夜,他也不会忘记与众多的英雄促膝交谈和采访中收集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回国后,经过提炼和精心刻画,用文学的样式艺术地再现了像王成、王芳、李大海等一批英雄人物的形象。

(5)、《憩园》描绘的内容还是家庭文化,但批判的指向发生了变化,由封建传统的礼教开始转向民俗文化。作品中姚国栋的岳母对姚小虎的控制,与其说是溺爱,不如说是担心外孙安全,因为万昭华是继母,继母在中国民间社会有“晚娘”之称,人们大都认为继母歹毒,会虐待继子。因而姚小虎的外祖母时时护着他,生怕他受伤害。在巴金前期的作品中,批判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而这种黑暗是抽象的,飘渺的,难于把握的,相比之下民俗文化更具体,也更亲民。巴金的事业开始下放并且扩大,试图解构民间民俗中的毒瘤。

(6)、散文合集:《旅途随笔》、《巴金自传》、《忆》、《随想录》,《随想录》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他在书中痛苦回忆、深刻反思,完成了真实人格的塑造。《随想录》收录巴金先生文革结束后创作的一百五十篇文章,分为《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共五集,统称随想录。

(7)、女主人公曾树生是一个爱动、爱热闹、爱热情生活的新派女性。她不像旧式妇女那样严守妇道,也不同于资产阶级妇女放浪形骸,内心深处还是有着责任感与道德感。使树生内心矛盾的是她的家,一个一想到就会浑身发冷的家。婆媳关系已经极为严峻,婆婆讽刺她不过是一个姘头,而她则说可以找自己的丈夫。这样的话语显现出新旧思想的格格不入且不可调和。她有时也体恤婆婆,可婆婆咄咄逼人的言语和挑拨离间的行为让她再也无法忍受。在银行她并不甘愿做“花瓶”,她有苦衷,家庭的经济压力使她不得已而为之。她与陈主任出入酒馆,甚至搭伙作囤积投机生意,一半是为了自我享受,一半是为了家庭。树生的这种人生态度和赚钱方法说明了资产阶级思想正染袭着她。善良而患病的丈夫,自私而顽固的婆婆,争吵与仇视,寂寞与贫穷,树生在战争的时代里消耗着青春……她是不得已决定了去兰州,而并非因陈主任的吸引。她深爱她的丈夫,即使到了兰州还是会给文宣写信寄钱,时时询问文宣的病情。因两个月未曾收到文宣回信,她匆匆回到重庆,而留给她的却是无尽的哀愁与迷茫。

(8)、抗美援朝战争中,19万7千多名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儿女,无数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以及所有为这场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所共同谱写的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始终回荡在我们心中。

(9)、《寒夜》特别感人肺腑在于“真”,无论情节、语言或情感,它是平民的史诗,是战争年代普遍知识分子的真实生活状态,是作者发自肺腑的感慨。没有了前期的激越,巴金以平淡冷静之笔深掘人物内心。

(10)、《夜未央》(波)廖·抗夫,(俄)克鲁泡特金著

(11)、现代文学家,现代翻译家,现代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有影响的作家之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曾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12)、然而,仍有人好奇地提出:巴老曾经为北京军区某团的一座塑像题词“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友”,“王成”的原型难道不是赵先友吗?

(13)、    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在他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其中尤以他的《激流三部曲》和《寒夜》为著。巴金的短篇小说题材丰富多样,但总体也可归结为六类。

(14)、    巴金先生的一生都奉献于文学事业中,他爱国爱民族,爱文学爱读书,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的文学值得我们品读,走进巴金先生,了解这位和蔼可亲的文学作家,今天,这个特别日子,请和小编来怀念这位可亲可敬的先生吧!

(15)、《叶美良·皮里雅依》,叶美良四十多岁了,但生活过得“比狗还不如”,不仅没有一个窝,连面包也没有一块。他长期没有工做,而且很明显,失业的人那么多,就是他愿干脏苦的活,以贱的代价出卖劳动力,也不会有人雇佣。他讥讽道:“仁慈的先生,可敬的强盗和吸血鬼,我们是来献上我们的皮请您饱餐的,您是不是高兴用一天六十戈比的代价来剥我们的皮呢!”几句话,把血淋淋的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揭露得淋漓尽致。

(16)、小说刊出后,引起了茅盾、夏衍、荒煤的关注,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夏衍读过《团圆》后,就责成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它改编成电影。

(17)、少年时代巴金辗转于成都、上海、南京、北京等地求学。面对五四运动以后各种思潮的出现,巴金的思想与行动陷入了深刻的矛盾。年轻的巴金被无政府主义的思想所吸引,向往俄国“民粹派”,还亲身参加无政府主义运动,巴金成为满怀战斗热情的理想主义者。政治运动失败后,巴金陷入矛盾。

(18)、从一封1927年Frankfurt的世界语回信说起

(19)、作为现代散文家的巴金的起点——《海行杂记》的创作与版本考察

(20)、巴金的批判姿态也不似从前高踞云端,而是慢慢下降,开始近民。因而作品体现的烟火气与人间俗味较前期作品更浓。《憩园》中颠覆了民间所谓“后母歹毒”的固执观点,这是司空见惯且大众早已默认坚信的民间价值观,巴金却将批判笔锋转向这里。可见他已从思想的高塔走下,步入满眼世俗的人间。

2、巴金的简介十字

(1)、以巴金具体作品分析新文学建设和传统文学间的关系。

(2)、A、通过梅、凤鸣、瑞钰三个女子的悲剧,控诉封建制度、礼教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揭露封建制度的罪恶。

(3)、欣赏原汁原味的老建筑:大连市文博艺术馆所在建筑原为德国驻大连领事馆旧址,始建于1925年,被列为大连市首批重点保护建筑,是南山风情一条街上为数不多的原汁原味的老建筑。

(4)、你可能读过巴金的许多作品,但不一定看到过他创作时的手稿。巴老说《第四病室》的手稿“是在蚊子的围攻下写成的”,是什么样的创作的背景?手稿和书有什么不一样?陆怀民的年龄为什么反复改?

(5)、    只有愚昧无知的人才会随便读到一部作品就全盘接受,因为他头脑空空,装得下许多东西。

(6)、一九四四年五月到六月我在贵阳中央医院的三等病房“第三病室”里住了一个时候。我记不起正确的日期,也忘记了我究竟做了多少天的病人。可是“第三病室”的情景和病人的日常生活,还有某几位医生和胡适的面貌以及言语动作,我闭上眼睛就看得清清楚楚。我并不愿意把这些人和事情长久记住。然而太深了的印象是无法轻易抹去的。我在一九四五年五月开始写《第四病室》的时候,因为“记忆犹新”,我的确有“重温旧梦”的感觉。不过这不是“好梦”,这是一连串的噩梦。无怪乎我当时为小说中许多繁琐的细节十分激动。读者们有理由不喜欢这本书,因为小说中来来往往的人物较多,而病室里人们又喜欢用号码代替病人的姓名。匆忙的读者翻开书只见“第*床”、“第*床”在活动,却弄不清楚那些病人“姓甚名谁”。我们的祖先有个好习惯:自报姓名。我自小爱好戏曲,看见人物上场,自言自语,几句话就把自己介绍得明明白白,故事讲得清清楚楚,我不但当时很满意,到现在我仍然佩服剧作者那种十分出色的简练手法。不幸我没有学到这个本领,因此我一开头就把读者引进迷宫去了。更可笑的是我竟然“赐”给某一个病人两个姓,过了十五年我才发现自己的错误,在《文集》付印时改正了。

(7)、传承民族经典,弘扬优秀文化——音乐剧《家》的改编与创作

(8)、1952年年初,由全国文联组织、巴金带队的访问团前往朝鲜前线,次年巴金再赴朝鲜。在两次赴朝鲜进行大量采访和实地踏访的过程中,他积累了丰厚的创作素材。这一阶段,巴金所创作的多个抗美援朝题材的作品广为流传,其中中篇小说《团圆》,后被改编为电影《英雄儿女》,上映后成为风靡全国、家喻户晓的影片,感动和激励了无数人,至今余韵犹在。电影插曲《英雄赞歌》在新近公映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金刚川》中再度作为主题曲唱响。

(9)、1938年,2月,写完《春》。3月,参加文协,被选为理事。

(10)、《可汗和他的儿子》,可汗和他的儿子同时喜欢一个俄罗斯女俘虏,这个俘虏是儿子阿尔加拿抢劫回来的,人们举行许多盛大的庆祝来欢迎他,赞美阿尔加拿的勇敢,半岛上所有的贵人全出来参加这些庆祝大典。儿子的勇敢受到可汗的嘉奖,并且在宴会上许诺儿子想要什么都可以给他,儿子提出把那个俄罗斯女子赐给他。可汗沉默很久后同意了。但是,宴会散后父子俩还是起了些争执,“我们彼此可怜可怜吧,父亲”,“我们杀了她”,后一致同意将女子从山上扔到海里去。在女子被扔下海后,可汗也跳海了,儿子继承了父亲的可汗位子。

(11)、一天傍晚,楼梯传来巴金沉重的脚步。萧珊和养子绍弥迎了上去,只见他提着两大包刚买的书,气喘喘的。萧珊问道:“又买书了?”“嗯,当然要买书了。”巴金回答道。从来就十分尊重,也什么都依着巴金的萧珊,这时说了一句:“家里已经没有什么钱了。”巴金问也不问家里到底还有多少钱,日子能不能过下去,就说道:“钱,就是用来买书的。都不买书,写书人怎么活法?”

(12)、“温暖的友情——巴金与友朋往来手札展”北京展正式对公众开放|纪念巴金先生诞辰115周年

(13)、巴金被人们称为“世纪老人”。一位诗人王火在《敬寿巴老百岁》中写道:时光如水,巴金是金。真心真爱,深意深情。大志大悟,举重若轻。大作大家,淡泊宁静。曲奏南薰,霞焕椿庭。 人歌上寿,仁者遐龄。 立言立德,益世益民。 如鹤如松,长寿常青。 百岁翩临,华夏集庆。 海上人瑞,天际有星。

(14)、斯托姆的作品被誉为“德语诗文之明珠”。诗与青春是作者吟咏的永恒主题,怀念往昔是作品忧郁的情调,这些感情在各篇作品中回旋盘桓,让读者读后也千肠百转。译者巴金说,“对一些劳瘁的心灵,这清丽的文笔,简单的结构,纯真的感情也许可以给少许安慰罢”。

(15)、   是收在《沉默集》中的三篇历史题材的小说,即《马拉的死》、《丹东的悲哀》、《罗伯斯底尔的秘密》。这三篇作品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社会生活,总结了那段历史的教训。

(16)、文人多自尊,多轻狂,多自以为是。世上少有赞叹别人的文人,更鲜有批评自己的文人。所谓“文人相轻”,不仅有道理,而且是一个普遍现象。

(17)、不是所有的作品,我们都能有幸看到作者的手稿,因为战乱、社会动荡等各种原因……

(18)、1909年,5岁的巴金进私塾认字。16岁时,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其间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革命刊物和克鲁泡特金的《告少年》等外国作品。

(19)、《癞虾蟆和玫瑰花》被认为是一个童话故事,讲述了一朵玫瑰逃过了癞虾蟆的捕食,被姐姐摘下献给早夭的弟弟的故事。这朵玫瑰虽然在凋谢前被摘了下来,但它却觉得这是充满意义的,因为它的采摘,凝聚着姐姐对弟弟深沉的爱意。

(20)、1921年,参加编辑《半月》刊,组织“均社”,参加些革命性的社会活动。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并翻译俄国作家迦尔洵的小说《信号》,这是他第一篇译作。

3、巴金的资料简介20字,用自己的话说

(1)、1957年7月,任《收获》主编。同年始编《巴金文集》14卷本,至1961年编定后出版。

(2)、廖·抗夫(1881—1913):波兰作家,也是波兰社会d的一员。著有短篇小说《薇娜》、剧本《夜未央》等。二十五岁时廖·抗夫在柏林用德文写成剧本《夜未央》。该剧1907年底在巴黎公演,立即轰动,此后两年连演百余场。

(3)、我一再地提到“记录”二字,只是因为小说中的人物和事情百分之九十都是真实的。经过作者加工的人物只有两个,一是书中的“我”,二十三岁的陆怀民;另一个不用说便是年轻女医生杨木华。第六床朱云标后的死也是我增加的,我当时只看见朱云标给人用担架抬到内科病室去,并不知道他是死是活,他搬走后两天我就出院了。至于烧伤工人悲惨的死亡,患梅毒、吃长素的老人静悄悄的去世,摔断了手的司机的受尽折磨……全是真人真事。我在这里做的不过是照相师的工作。生活本身已经够丰富了,还用得着我这管破笔为它加一些颜色?既然有人从一滴水中看出了一个世界,为什么不能在一个病室里看到当时半壁江山的中国社会呢?

(4)、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1954年9月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0年4月,当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文革”期间,受到冲击。晚年发表杂文集《随想录》。1983年起,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2003年11月,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5)、很快,剧本又转到了文化部,夏衍指示电影局主管领导:“重点拍好这部电影,胶片要用从英国进口的!”几乎是同时,剧本也送到了上海,请巴金审阅。巴金看后也表示同意将它搬上银幕。

(6)、《木木集》是屠格涅夫自身成长中的感人故事和半部自传,收录了《木木》、《普宁与巴布林》两部中篇小说,前者写于一八五二年,后者完成于一八七四年。《木木》中的人物原型很多出自作家自身的生活,《普宁与巴布林》也是屠格涅夫童年和青年时期的回忆。

(7)、再有就是自我欺骗、粉饰太平的人性特点。这一点在《随想录》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文革”时期,人们习惯了讲大话,讲空话,讲套话,似乎假话说得多了就会变成真的,假话说得多了中国的面貌也会随之变得焕然一新了一样。所谓的“破四旧”,把西方的名著译本也划归此列,似乎把外国的书都烧了,自己的书就永远是厉害的了一样,滑稽可笑。但是就是这么可笑的事情,却造成了重大的灾难,毁了成千上万的书,害死了无数的文人墨客。究其原因,就在于不止是一个人或者少数的几个人进行了所谓的“自我欺骗”,而是无数的人想要一起粉饰太平,并醉心于这种太平盛世的表象之中,这不得不值得我们警惕。

(8)、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巴金受到残酷的迫害,萧珊也因为与巴金的关系受到非人的待遇。1972年7月萧珊因患癌症住院,而巴金在干校劳动不被允许探望,于是萧珊只得独自在医院接受调节,半个月后含冤长辞人世。

(9)、作为一个具有巨大文学成就的作家,巴金不能创作是痛苦的,他现在走了,我感觉很平静——邱华栋

(10)、■ 1952年,巴金(左)和黄谷柳在朝鲜开城战地*

(11)、1944年5月,在贵阳与萧珊(原名陈蕴珍,浙江宁波人)结婚。

(12)、南方文坛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文艺理论和批评期刊。1987年创刊时,16开64页双月刊,铅印。现为大16开96页,胶印。邮发代号:48-初由广西文联和广西人民出版社合办,两年后由广西文联单独主办。1996年底改版,并迅速在中国文坛崛起,被誉为“中国文坛的批评重镇”。现任主编为张燕玲女士。

(13)、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子善

(14)、1936年,巴金与上海爱国女学校学生陈蕴珍(萧珊)结识。陈当时是巴金作品的喜爱者,两人由通信讨论作品开始认识。1938年7月,萧珊高中毕业后追随巴金来到广州。直到1944年,已经40岁的巴金才在桂林花溪与萧珊结婚,两人的婚礼极其简朴,没有任何仪式也没有一桌宴席。1945年,抗战胜利,女儿李小林出生。

(15)、欣赏在其他地方欣赏不到的版画:作为一座专业的版画艺术博物馆,大连市文博艺术馆以独到的眼光策划原创版画展,这些展览都是您在其它地方所看不到的。

(16)、2019年12月22日~2020年2月29日

(17)、中长篇小说:《灭亡》、《家》、《爱情三部曲》、《春》、《秋》等优秀作品。

(18)、巴金是一位身体力行的作家,更像是理论实践家,在当时的年代便享有很高的威望,这全归于他的“真”,他浑身流淌的“爱”。巴金有着夸父逐日般的生命哲学,他将生命的意义寄于对他人的“放散”,是一颗赤裸裸的真心,巴金的品格至今动人全在表里如一的“真”!

(19)、硬朗随性 直抒性灵——从《第四病室》手稿看巴金的字

(20)、书房是在二堂这边的一间小屋,窗外便是花园,由巴金的父亲聘请了一个中年先生任教,学生是巴金和他的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共五人,而服侍他们的老书僮是六十多岁的贾福。教书的刘先生很温和,面貌也很和善,而且教学有方。每天早晨,学生一进书房就先给老师行礼,而老师则带着微笑点点头。巴金和他的三哥同坐一根板凳,老师教认方块字,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这个老师从来不骂人,巴金有时背不出书,先生也不生气,只是叫慢慢地重读,直到背得整个课文。因此从小巴金便十分喜爱书房。刘先生很能干,能绘地图、能画图画,同时还画出了小巴金梦想的有山、有洞、有狮、虎、豹的惊险、美妙的图画。

4、巴金简介100字以内

(1)、被遗忘的“下等人”:《寒夜》中的女傭、小贩和车夫 

(2)、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3)、广元山高林密,云雾深处常有虎豹出没。一天夜里,广元山区有一个猎户抬来一只老虎,带着一脸惶恐地对老爷讲,他进山打猎,只想猎狼、豹、狐,却不想误杀万兽之王,未存心打虎,不敢冒犯虎威,怕虎对他报仇,没想到竟打死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没办法,才把死虎献给“父母官”以减轻罪过。巴金的父亲甚为感动,给了猎户许多钱,留下了这极不寻常的礼物。后来,死虎在衙门里躺了一天,才被剥了皮肢解。从此后,小巴金的父亲便多了一张虎皮作椅坐垫,而且常常有人到巴金家中要虎骨粉泡酒当药吃。后,只剩下虎的头骨放在桌上,有时小巴金的眼花了,会恍忽地以为是一只活虎来了,吓得他尖叫着连连后退。三十年后,巴金还记得小时候在广元见过老虎的老虎骨形状和猎人说话时的惶恐表情。他回忆说:“老虎死了后,还能使人害怕、受人尊敬,象老虎这样的猛兽,值得热爱……”

(4)、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卓越的作品之一。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巴金的简介十字精辟6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