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整体介绍
1、巴金的讲解
(1)、巴金是一个具有深厚艺术根底、才华横溢的作家,祖国古典文化的优秀传统和异域文学的丰富营养深刻地影响和滋养了他。因此把巴金的小说放到古今中外有关的文学艺术领域中去研究对比,对弄清楚其风格形成的基本外在原因是很有必要的。
(2)、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3)、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本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除巴金外,还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当代作家。
(4)、他就是我在《死去的太阳》序文中所说的‘我的一个朋友又在项热投水自杀’的那个中国留学生。我们并不是知己朋友,但是在外国,人多么重视友情。我当时想到他,我就在‘金’字上面加了一个‘巴’字。从此‘巴金’就成了我的名字。”
(5)、巴金为何不同意出版他的《全集》?巴金说,编印《全集》是对自己的一次惩罚。因为,他认为,他的作品百分之五十不合格,是废品。
(6)、书房是在二堂这边的一间小屋,窗外便是花园,由巴金的父亲聘请了一个中年先生任教,学生是巴金和他的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共五人,而服侍他们的老书僮是六十多岁的贾福。教书的刘先生很温和,面貌也很和善,而且教学有方。每天早晨,学生一进书房就先给老师行礼,而老师则带着微笑点点头。巴金和他的三哥同坐一根板凳,老师教认方块字,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这个老师从来不骂人,巴金有时背不出书,先生也不生气,只是叫慢慢地重读,直到背得整个课文。因此从小巴金便十分喜爱书房。刘先生很能干,能绘地图、能画图画,同时还画出了小巴金梦想的有山、有洞、有狮、虎、豹的惊险、美妙的图画。
(7)、资讯︱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冬季进馆探访记
(8)、说巴金用父慈子孝的观点评价家庭伦理道德,并在思想深处存留着几丝对其合理成分的留恋,并不等于否认巴金对封建家族制度的彻底批判否定。从社会观上讲,巴金始终主张彻底捣毁家庭秩序和家族制度,而且他首先是从反对专制家庭开始其斗争生涯的。但从伦理观上讲,巴金又认为以道德加血缘来维持家庭伦理秩序是有一定合理性的。这除了表明巴金作为人的复杂性(这是正确理解巴金这部分小说时而带着挽歌调子的关键所在),也证明了民族传统心理对巴金的影响。这并非偶然,我们从冰心、老舍等人的作品中都可寻见这种共同性的印记。这种创作内容方面的特点,决定着巴金的创作风格本质上与我们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审美心理相通。
(9)、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d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10)、有人曾向巴金请教写作秘诀,巴金回答说:“把心交给读者”。巴金的作品以其真诚的品格激励了几代人的成长,并且不断地运用新的传播样式在时代变迁中继续走近读者,走进当下,并为我们带来珍贵的精神启示:心系读者,笔耕不辍,终会迎来生命的开花!
(11)、2020年是巴金先生逝世15周年。2020年带给人们强大的冲击和震撼,谁都没想到世界变得这么风云变幻,这么众声喧哗。“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都期待一种具有超越力量的、伟大的、能让我们静静思考的声音。我想巴金的声音就是属于这样的声音。”评论家、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感慨。“在巴金声音的影响下,我们应学着在时代提供的可能和局限中作大的努力,每个人都要争奇斗艳地让生命开花,这个世界才会有未来和希望。”
(12)、11月29日和11月30日,师三实验2018学年“博览雅阅”校园读书节进行到“书香讲坛·文学殿堂”专题讲座环节,提前与巴金故居沟通,由故居邀请巴金研究专家与儿童文学专家进校,进行巴金知识普及和通识文学教育。巴金研究学者、上师大博士生胡子沛向七年级学生介绍了《文学大师巴金的青年时代》,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收获》杂志编辑吴越向五年级学生讲述如何用《文学之眼看》,学生们积极互动、踊跃发言,对巴金先生、对文学鉴赏有了新的认识。
(13)、他所提供的带有强烈主观性、抒情性作品对于当今的我们仍然有意义,与矛盾、老舍的客观性、写实性的中、长篇小说一起,构成了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中、长篇小说的艺术高峰。
(14)、1927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卓越的作品之一。
(15)、远远地一座塔耸立在山坡上,许多绿树拥抱着它。在这附近很少有那样的塔,那里就是朋友叶的家乡。
(16)、(6)[苏联]卢那察尔斯基:《卢那察尔斯基论文学》,蒋路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213页。
(17)、巴金作品的思想、政治、艺术、社会的价值意义的丰富性,显现出来的反封建的价值指向和一种强烈的、崇高的道德力量。虽在过去的时代,通过舞台剧、影视作品的演绎,得到不同程度的伸张,但它的意义和价值,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必将成为时代进步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刘福泉教授指出:“它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反封建意义的提出,而在于它的反封建的思想主要围绕人们普遍关心的爱情、家庭、婚姻展开,这就使得它不是标语口号式的作品而具有了普世的价值,它的影响将会是巨大的、持久的,必将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18)、我说许多棵榕树的时候,我的错误马上就给朋友们纠正了,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棵榕树,另一个朋友说那里的榕树是两棵。我见过不少的大榕树,但是像这样大的榕树我却是第一次看见。
(19)、两个朋友很快地爬到树上去,从树上抛下几枝带叶的荔枝,我同陈和叶三个人站在树下接。等到他们下地以后,我们大家一面吃荔枝,一面走回船上去。
(20)、38年前,在武康路113号,巴金先生写成了被海内外思想界、知识界、和文学界公认为“说真话的大书”《随想录》,以及《团圆》、《创作回忆录》、《往事与随想》等散文、小说和译作。
2、巴金介简
(1)、12月21日下午,师三实验学校与巴金故居共建签约仪式在学校成功举行,七年级全体同学、师三实验校领导与巴金故居领导济济一堂。同学们奉上了精彩的原创节目,以短剧、朗诵、钢琴等表演形式,演绎了他们心目中的巴金先生和巴金精神。
(2)、而巴金小说所创造的“青年世界”是30年代艺术画廊中具有吸引力的一部分,巴金也因此为扩大现代文学的影响,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
(3)、开放时间:10:00-16:30(周一闭馆)
(4)、另一方面,又往往在描写中流露出对于建立健康正常、温情脉脉的家庭伦理关系的希望。我们民族向来注重讲究伦理道德和血缘关系,对于家庭伦理关系的密切关注,是我们民族传统的心理特点之一(历代文章缺乏对父慈子孝、其乐融融的家庭伦理道德的颂赞,《金瓶梅》《红楼梦》等作品某种程度上也寄寓着这种理想)。《激流三部曲》《憩园》等作品中涉及的父与子冲突的问题,似乎可以寻见西方文学中父子冲突主题的影响(如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屠格涅夫的《父与子》),但巴金笔下的父子冲突,不管觉慧对祖父命令的违抗,觉民对叔父们的指斥,还是大儿子对其父杨梦痴的责骂,其重点和中心都集中在一点:做长辈当父亲的冷酷、自私、愚顽、堕落,根本不值得子女们尊重和孝敬。这里道德成分显然远远大于金钱成分(如巴尔扎克笔下金钱战胜血缘关系的描写),也远远大于心理成分(如20世纪30年代风靡欧洲的弗洛伊德心理学说对西方文学的影响)。它表明巴金用来评价父子冲突的是父慈子孝的伦理道德观念。因此,在写到高老太爷临终前后悔对孙儿的专制压迫时,巴金让觉慧流露出希望祖孙之间能在感情上沟通,对祖父带着隔膜死去感到悲痛的脉脉温情;写到杨梦痴堕落后对自己的荒唐感到悔恨时,又让寒儿从感情上给他安慰,让万昭华和黎先生给他同情。
(5)、三个朋友划着船,我和叶坐在船中望四周的景致。
(6)、 友情在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7)、短篇小说集《复仇集》、《光明集》、》、《沉默集》、《神·鬼·人》、《电椅集》、《将军集》、《沦落集》、《小人小事》、《发的故事》、《长生塔》等;
(8)、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他从小生活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目睹了种种丑恶的社会现象。“五四”运动使他打开眼界,树立起反对封建制度,追求新的社会理想的信念。1927年赴法国学习,第二年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
(9)、2006年《亚洲周刊》曾邀请全球知名学者评选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在前12部小说(集)中巴金的《家》和《寒夜》两部小说均入选,是两部作品入选的作家。一定意义上能够反映出巴金的这两部小说在经典化道路上是值得期待的小说。另据人民文学出版社文学类书籍出版数量统计,《家》是除了《红楼梦》之外出版数量多的小说。
(10)、自然,是巴金几十年来坚持不懈的艺术追求。早在20世纪30年代与沈从文先生的一次关于创作的讨论中,巴金便提出:作品不能靠外加的装饰和技巧取胜,“技巧是为内容服务的”事隔五十年,巴金回顾自己走过的文学道路时又再三地说明:“我不追求技巧”,“艺术的高境界,是真实,是自然,是无技巧”我们当然不会把巴金的“无技巧”领会成不要技巧。因为文学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作家运用一定的艺术技巧,把自己对于社会历史和现实的认识与感受体现在作品中的过程。卢那察尔斯基说得好:“全部艺术就是一大‘花招’,艺术并不是什么天然无饰的东西,所谓‘天然无饰’的艺术可能只是技巧圆熟的艺术。”巴金所反对的是过分雕琢致使作品斧凿痕迹过重,显得虚假。他反对作家故意贴花样,用华丽的盛装掩盖空泛苍白的内容。他强调形式服从于内容的需要,追求自然无技巧的艺术美。由这种审美倾向所制约,巴金在创作中无论是选择题材、塑造人物形象,还是安排情节结构、运用语言都十分注意与现实生活和人们的审美习惯相协调一致,力求做到朴素自然,浑然天成。他的作品,大都直接取材于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生活,色调自然而朴素,连带着令人压抑的黯淡和给人温暖的美好情愫,真切动人。他的人物,有的是直接提取生活中的原型,有的是把生活中的几个人的特点复合在一起杂取合成,有的甚至融注着作者自己的某一生活经历和思想特征。因此他的人物形象大都真实丰满,栩栩如生。在安排情节结构时,巴金不追求离奇曲折。他作品的情节没有荒诞的惊人之笔,也很少大起大落的跌宕跳跃,显示着单纯的特点。他不肯违背生活逻辑,唯心地在结构上另添一段“光明尾巴”以示理想。这固然与其坦诚忠实的个性气质相通,也与其力求自然反对雕饰的艺术观紧紧相连。在运用语言时,巴金不追求华丽堂皇,行文落笔轻松流畅,质朴自然。这些因素合成在一起,充分显示着其创作风格朴素的特点。
(11)、音频选自《回眸一笑——姚锡娟艺术语言欣赏》专辑
(12)、新华社:巴金同志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一生,是对国家和人民忠心耿耿、为文学事业奋斗不息的一生。他秉性耿直,识大体、顾大局。他生活朴素,平易近人。他把整个身心交给了人民,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尊敬。巴金同志的爱国情操和高尚品德以及他为我国现当代文学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
(13)、我有一个应当说是不健全的性格。我常常吞下许多火种在肚里,我却还想保持心境的和平。有时火种在我的腹内燃烧起来。我受不住熬煎。我预感到一个可怕的爆发。为了浇熄这心火,我常常光着头走入雨湿的街道,让冰凉的雨洗我的烧脸。
(14)、李宗刚.高明玉||山师现当代文学学科资料汇编的历史回溯之一
(15)、(3)语言朴实、流畅,富有感情色彩。巴金的语言朴实无华,自然流畅。他喜欢用并列短句,把一些平平淡淡的词句艺术地组合起来,有时候它们是并列的,有时候它们是递进的,单独抽出某一句来看往往平淡无奇,然而将它们采用不同的方式连接起来以后,却造成了一种特别强烈的抒情意味,能够表达出一种难以言传的情绪,产生种奇妙动人的艺术效果。此外,巴金还善于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把无生命的东西变成有生命的东西,把无情的东西变成有情的东西,直接赋予大自然以浓郁的感情色彩,从而达到了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16)、1955年9月,巴金迁居武康路寓所。这是他在上海定居住得长久的地方。在这幢花园洋房里,交织着巴金后半生的悲欢。
(17)、1921年4月1日,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发表在《半月》刊第17号刊载上。1922年冬,在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预科和本科班(英文)肄业。1929年,第一次以“巴金”的笔名在《小说月报》发表长篇小说《灭亡》,引起文坛的关注。1932年5月23日,长篇小说《雾》出版。1933年1月,长篇小说《雨》出版;5月,长篇小说《家》出版。1935年3月,中篇小说《电》出版。1936年4月,《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出版。1938年3月,长篇小说《春》出版。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1954年9月15日—29日,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0年4月,散文集《赞歌集》出版;同年,当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冲击。1979年12月,杂文集《随想录》(第一集)出版。1982年10月,《随想录》(第三集)出版。1983年起,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90年,获得苏联人民友谊勋章;同年获第一届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3年11月,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2005年10月17日,因病在上海逝世。
(18)、 书写外国人生活的作品,这类作品集中在《复仇集》、《电椅集》中,《光明集》里也有一部分作品。这类作品描写了许多外国人的故事,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外国人形象。
(19)、 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在他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其中尤以他的《激流三部曲》和《寒夜》为著。巴金的短篇小说题材丰富多样,但总体也可归结为六类。
(20)、主要内容 写的是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小说写了觉新、觉民、觉慧兄弟三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写了几对年轻人——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觉慧与鸣凤之间的恋爱、婚姻纠葛,写了他们不同的遭遇;写了学生请愿,觉慧被关禁闭,兵变惊乱,鸣凤、梅芬、瑞珏相继惨死,觉民逃婚,觉慧出走。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3、巴金详细介绍
(1)、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2)、广东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获中国话剧研究会“金狮奖”;2007年获文化部80名优秀话剧工作者称号;2007年获中国广播学会颁发“演播艺术家”荣誉证书;2015年获广东省第二届文艺终身成就奖。2019年入选70年70人.杰出演播艺术家。
(3)、(2)巴金:《探索之三》,《巴金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550页。
(4)、清代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五岁的小巴金随同父母亲离开成都,沿着古驿道坐轿、骑马、乘船,来到了广元县。这儿山明水秀,北望秦岭、南视剑门,是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武则天的诞生地。
(5)、(7)巴金:《幸福的船》,开明书店1931年版,序第6页。
(6)、遵守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主动出示健康码、扫描场所码,配合工作人员测量体温,并做好身份信息登记后入馆。
(7)、1993年,巴金90岁诞辰时,四川省作家协会打算以巴金的名字设立基金会和文学奖,巴金又是坚决不同意。巴金专门致函四川省作家协会,再次表述自己的意见:“我一向不赞成以我的名字建立基金会、设立文学奖。”
(8)、我们陆续跳在一只船上。一个朋友解开绳子,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间流去。
(9)、1922年冬,在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预科和本科班(英文)肄业。
(10)、巴金不忘初心,坚守了承诺,他始终心怀热忱,并不是因为他从未经历沧桑,而是巴金早已渗透了生活的真相。人生难免坎坷,巴金一生也失去了不少,命运难免不测,但只要保持一颗滚烫的心,得到的总会比失去的多。愿我们深情且从容,不负来人间一趟。
(11)、 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读书期间,在“五四’新潮思想影响下,加入进步青年组织“均社”。1927年1月,赴法国巴黎求学。1928年12月,回上海。1933年,任《文学季刊》编委1934年,赴日本旅行。1935年8月,从日本回国。主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务,主编《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生活小丛刊》等。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任《救亡日报》编委,与茅盾共同主编《呐喊》(后改名《烽火》)杂志。1938年2月,写完《春》。1944年5月,与萧珊在贵阳花溪结婚。1945年,于重庆作《第四病室》。1950年后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1957年7月,任《收获》主编。1977年,任1983年中国作家协会主席。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出版了《随想录》之《病中集》、《无题集》等作品。90年代后出版随笔集《再思录》,编辑出版了《巴金全集》(二十六卷)等。2003年11月,中国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称号。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12)、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的绿叶伸到水面来。树叶绿得可爱。这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但是我看不出树干在什么地方。
(13)、对于影片改编,巴金认为,改编也是创作,改编者必须增加或删去一些东西,使改编本成为有创造性的艺术品,不要让影片变成小说的注解或翻版。或者选取其中的一个部分作为再创造的主体,而舍弃其他的部分,使它成为一个自具中心、自有特点的新作品,否则就“只叙述了故事,却没有多少打动人心的戏。编导同志似乎想用尽力气来解释原著,却忘记了他应当做‘艺术的再创造’的工作”。结果,想抓住太多东西,样样都不肯放手,但样样都是一瞬即逝,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好像影片只是在对观众讲故事,并不让人们看清楚人物的面貌和内心。因此,“老实说,我并不喜欢《家》这部影片。”巴金的观点放在当下影视作品的改编也是有效的。
(14)、半个世纪以来,巴金以言论和艺术创作热情地参与中国现代化文化建设。
(15)、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16)、 反映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小公务员革命者等各阶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的反抗斗争。
(17)、李宗刚、赵佃强||山师现当代文学80年代研究生学者群解读
(18)、巴金故居副馆长吕争介绍了巴金故居共建活动情况,她表示对在场家长和校方在学生素质教育上的重视十分钦佩,认为共建关系不仅会使巴金精神得到传承,更会让传统文化陪伴孩子一生。
(19)、“性情所铄”仅仅是一方面,是形成和决定创作风格的一个直接因素。“陶染所凝”作为另一方面,是客观因素对风格的制约和影响。其主要是指时代思潮、民族风习和中外文学艺术传统的熏陶,它对巴金风格的影响同样不应忽视。巴金生活和创作的时代,是中华民族承受着大灾大难,而又在这灾难中顽强挺进的血与火交织的岁月。地火在运行,岩浆渴求着喷涌,整个时代气氛骚乱激荡,处处酝酿着巨大的变动。历史是在迂回曲折中缓慢而坚定地前行。作为一个意识到并渴望着这种大变动的进步作家,巴金敏感地捕捉和搜集一切能显示变动的信息,并由此确定自己的文学创作基调,他始终把反帝反封建作为自己的创作宗旨,以呐喊反抗斗争呼应着时代对革命对变动的呼唤。作为一个热烈而悲愤的歌者,巴金呻吟、痛哭、狂歌,呐喊在自己的激情旋律中。只有我们对于巴金生活在其中的那个时代精神有着较为准确的把握,并真正认识了巴金坦诚热情的个性气质,我们才能深切地理解:为什么巴金的笔底汹涌着那般炽烈的激情;为什么他往往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法,显示出强烈的主观性、抒情性、诗性;为什么他的作品形象间满孕着动势,而格调总是悲愤;为什么他不拘泥于炼词造句,不求精约严谨,力主酣畅明快;为什么他不注重精雕细刻,而公开标举无技巧的旗帜,讲求自然。巴金小说创作的热烈、悲愤、明快、朴素的风格,在客观上正是风雷激荡的时代精神所哺育的结果。
(20)、《随想录》读者群分为批评家及文学研究者、知识界读者和一般读者三个部分,对作品的认知相应表现为整体理解、部分理解和简单理解。一些读过或了解《随想录》的读者往往要问:“《随想录》真的那么好吗?”在此,胡景敏教授建议把《随想录》看成一个“思想发展”的整体,而不是现在人们乐于谈论的《随想录》“这本书”的好或不好。《随想录》包含150篇作品和数篇序跋,它是作者一生的思想总结,包含多元的思想要素,对事物的看法随新时期进程而发展,因此,重视其文本的思想整体性很有必要。它的价值不仅留在了已成过去的思想史,而且也在当下与以后,它的思想的“好”不但在提倡讲真话,讲了真话,自我解剖,忏悔,……,也还在其他。“那种《随想录》‘这本书’在艺术上‘好’或‘不好’的言说方式毫无意义,如果评价其艺术水平,应该着意发现其中的‘珍珠’,而不是随手去抓取‘沙砾’。”
4、巴金整体介绍200字
(1)、随后,来自于校朗诵社团的同学们通过情景演绎,由巴金先生的少年时期的“鸡军队”的故事、青年时期思想转变和求学经历和老年时期关爱青少年的故事,感受巴老的人文情怀与温暖思想;并通过《随想录》与《鸟的天堂》的片段诵读缅怀巴老、致敬巴老。
(2)、(10)巴金:《致马德兰·桑契(1926)》,罗炯光编选:《现代作家书信》,文心出版社1993年版,第582页。
(3)、粉碎“四人帮”以后,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些巴金过去的着作,巴金心里很不安,便关照出版社不要给他寄稿酬。出版社如何处理这笔钱?在d委会上,大多数人主张以巴金的名义设一个编辑奖。知道巴金肯定不会同意,于是,在向巴金转述d委意见时,就说建议把稿费用来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编辑或作者。果然,巴金很快回信,说道:稿费就用来帮助作者吧,“设立奖金我不赞成,我反对用我的名字。”
(4)、人们一提起溥仪,谁都知道,他是我国清代时的末代皇帝!可是,一提到李道河,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他是当今文坛泰斗巴金的父亲。当然,就更不知道他是清代广元一个知名的末代县令!
(5)、当生命的火焰熄灭,巴金留下的温柔和闪光,也将永远在世间熠熠生辉。
(6)、巴金的母亲对子女的教育也花费了许多心血。在广元的日子里,她给巴金和两个姐姐、两个哥哥亲手装订了小白纸本,差不多每天都亲自给孩子们手抄一首娟秀的小字的词。晚上,巴金在桐油灯前的方桌旁靠着母亲读写和背诵小本上的词,后来他深情回忆说:“这是我们幼年时代音乐。”
(7)、一方面,他把受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的青年知识者作为歌颂的正面主人公,在作品中极力描绘他们的反抗斗争,强调他们敢于牺牲的献身精神,行文落笔带着诗意的赞美,显示着热烈明快的特色。另一方面,他又如实地写出了这些青年的斗争在严酷现实面前的惨重失败,字里行间流露着烦闷和哀愁,给作品悲愤的格调添加了阴郁的因素。这种矛盾现象不可避免地削弱和限制了巴金作品的思想深度。
(8)、巴金胞弟李济生曾谈起四哥爱书、买书的情况:“说到他喜爱的东西,还是书。这一兴趣从小到老没有变。在法国过着穷学生的清苦生活时,省吃俭用余下来的钱,就是买自己喜爱的书。有了稿费收入,个人生活不愁,自然更要买书。‘28’日本侵略军的炮火毁去了他的住处,收藏的书也随之毁了。习惯已成,兴趣所在,书慢慢地又积累起来。去日本小住1年,就买了许多英日文版书带回来。有的名家作品他会不遗余力地搜集各种文字的译本。住屋几乎全放满了书。解放后搬了家,房子宽敞了,书架、书橱也随之增多增大。书房内四壁皆书,客厅内也顺墙壁一溜立上4只大书橱,连走廊上、过道上也放有书橱。一句话,无处不是书了。”
(9)、广元山高林密,云雾深处常有虎豹出没。一天夜里,广元山区有一个猎户抬来一只老虎,带着一脸惶恐地对老爷讲,他进山打猎,只想猎狼、豹、狐,却不想误杀万兽之王,未存心打虎,不敢冒犯虎威,怕虎对他报仇,没想到竟打死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没办法,才把死虎献给“父母官”以减轻罪过。巴金的父亲甚为感动,给了猎户许多钱,留下了这极不寻常的礼物。后来,死虎在衙门里躺了一天,才被剥了皮肢解。从此后,小巴金的父亲便多了一张虎皮作椅坐垫,而且常常有人到巴金家中要虎骨粉泡酒当药吃。后,只剩下虎的头骨放在桌上,有时小巴金的眼花了,会恍忽地以为是一只活虎来了,吓得他尖叫着连连后退。三十年后,巴金还记得小时候在广元见过老虎的老虎骨形状和猎人说话时的惶恐表情。他回忆说:“老虎死了后,还能使人害怕、受人尊敬,象老虎这样的猛兽,值得热爱……”
(10)、巴金的一生可谓著作等身,他为我们留下的文学作品基本收在了26卷本的《巴金全集》和10卷本的《巴金译文全集》中。刘福泉教授指出,根据巴金的小说,尤其是对《家》改编的电影、影视剧等,在同时代作家当中是数量多的,并且具有改编持续时间长,数量众多,改编质量好,影响范围广的特征。从1941年电影《家》的拍摄开始到2018年音乐剧电影《家》的上映,这样的改编状况是现代史上任何一位作家作品的改编所没有的。“形成这样一个局面的重要原因是巴金作品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体,思想性与故事性强,能够被不同时代的读者与观众接受。”巴金作品影响了几代人,已经成为历史上的经典。“至今,很多作品都是书店里长时间的畅销书、长销书,图书馆里借阅率高的作品。”
(11)、作品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闭塞的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用作家自己的话说:他“所要展示给读者的乃是描写过去十多年间的一幅图画”。
(12)、许多巴金研究者、巴金的热心读者都关注着这幢“独立式花园洋房”,认为这里的一切都应该好好保存,让人们永远记住,一位文坛巨匠曾在这里长期生活过。
(13)、1985年因译配《血疑》中的大岛幸子一角获“飞天奖”优秀女配音演员奖和大众电视“金鹰奖”佳女配音演员奖。
(14)、12月10日,阳曲路小学与巴金故居共建签约仪式在学校成功举行,各年级学生代表、家长代表、阳曲路小学校领导与巴金故居领导共聚一堂。同学们朗诵《海上日出》、回顾十岁生日仪式,家长代表“阳曲好爸爸”周浩讲述与巴金故居“美好的遇见”、如何将故居与学校牵线合作,巴金故居副馆长吕争、阳曲路小学校长马慧华做了精彩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