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语录原文及翻译精辟109条

庄子语录书籍

1、庄子的语录

(1)、(翻译):处在尧舜时代,天下没有困穷之人,不是因为他们有智慧;处在桀纣时代,天下没有通达之人,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智慧,一切都是时运造成的呀。

(2)、(翻译):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3)、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

(4)、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

(5)、所以,我们看到的《庄子》是这样的:每讲一个或几个故事,穿插一段言论。言论多是作者本人的话,起画龙点睛、贯穿上下文的作用。各章节之间没有衔接、过渡,貌似连贯性不强,但全篇又有统一的中心或主题。

(6)、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

(7)、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

(8)、世俗的人都喜欢别人赞同自己而厌恶别人不同意自己;赞同自己就喜欢,不同意自己就厌恶。

(9)、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10)、浮生若梦,若梦非梦。浮生何如?如梦之梦。——庄子

(11)、所谓寓言,就是寄托之言,就是讲个故事,把要说的话放到故事里。所谓重言,就是反复强调的话。什么是卮言呢?根据北京大学常森教授的研究,卮言当系危言之误。所谓危言呢,也就是一本正经的话。它在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一篇文章连贯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12)、10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宗师》

(13)、其中,《寓言》讲《庄子》的写作体例和基本观点,可以视为全书的序言;《天下》篇讲《庄子》的成书背景,并评述当时各家学说,可以视为全书的附论。《盗跖》、《说剑》、《渔父》,基本由单篇故事构成,虚构色彩明显,无疑是庄子后学作品。

(14)、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15)、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一一《庄子,齐物论》

(16)、感悟:人们的目光常常流连于过去,以致漠视现实,荒废现在,轻则岁月蹉跎,重则功败垂成。项羽自矜功伐,自以为已取得别人永远无法超越的成功,沉溺在过去辉煌的战绩之中,后却被刘邦逼得自刎乌江。人生如梦,白云苍狗。事物总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过去的都已过去,未来的也未能来临,重要的自然是珍惜现在,活在当下。

(17)、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人间世》

(18)、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一一《庄子,田子方》

(19)、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齐物论》

(20)、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观无妄。《庄子·外篇·在宥》

2、庄子语录原文及翻译

(1)、在今本中,《渔父》、《盗跖》属于杂篇,《胠箧》属于外篇,均不是重要篇目,并且也不看不到《畏累虚》、《亢桑子》等篇名。由此可知,司马迁读到的《庄子》,肯定跟今本有很大的不同。

(2)、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3)、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4)、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逍遥游》

(5)、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庄子天运》

(6)、(翻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7)、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

(8)、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9)、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逍遥游》

(10)、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齐物论》

(11)、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逍遥游》

(1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白马跳过缝隙),忽然(一晃而过)而已”——西方人相信天堂,印度人相信循环再生,中国人只相信现世,所以,我们经常感叹生命短暂。

(13)、大意: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14)、不要去和夏天的虫子谈论冰雪,只活一季的虫子,体会不了冬天的冰雪。

(15)、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山木》

(16)、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17)、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18)、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19)、 孔子曰:“……当尧舜之时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之时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秋水》

(20)、(翻译):无为,就能够利用天下,而感到闲暇有余;有为,就被天下所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以虚无、自然、无为,阐释无为之治。

3、《庄子》经典语录

(1)、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庄子·天道》

(2)、1“故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藏身)而弗(不)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闭口不言)也,非藏其知而不发(去智不用)也”——中国的思想是留恋世俗,在世俗中隐逸,印度的思想是彻底超越世俗,遁入宗教。

(3)、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4)、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5)、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庄子·杂篇·天下》

(6)、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7)、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

(8)、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人间世》

(9)、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逍遥游》

(1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1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12)、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1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14)、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15)、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庄子·天运》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16)、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17)、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18)、假如对一个没有读过书的人谈论诗词歌赋,不仅你会觉得“对牛弹琴”,对方也会觉得你“不说人话”。

(19)、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20)、1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更多庄子名言尽在“习古堂国学网”)

4、庄子经典书籍

(1)、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2)、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

(3)、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4)、   翻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5)、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6)、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7)、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8)、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9)、“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10)、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宗师》

(11)、人生存于天地之间,如同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一眨眼就过去了。

(1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13)、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14)、1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15)、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16)、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齐物论》

(17)、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逍遥游》

(18)、通于一而万事毕。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

(19)、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20)、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5、庄子语录经典语录

(1)、(翻译)天久旱无雨,河水干涸了。许多鱼被困在河中滩地上,它们亲密地互相依靠着,嘴巴一张一合地吐着唾沫,来润湿它们的身体(藉以延缓生命,等待大雨降临),倒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这里暗喻世人应忘掉生死,而游于大道之乡。成语"相濡以沫"(也作"以沫相濡")源出于此。

(2)、 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至乐》

(3)、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4)、(释义)正人君子之间的交往不带任务功利色彩,淡的像水一样,于是就成为真正的朋友,取得对方的信任。

(5)、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

(6)、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德充符》

(7)、一个人,在你年轻的时候,你有责任把你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你不能说在你年轻的时候一个人就逍遥去了。其实,这种不入世,会让人没有一种价值实现感,而且你也挺不负责任的。

(8)、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

(9)、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10)、1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11)、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12)、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13)、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14)、我们今天看到的《庄子》,共有三十三篇,分内、外、杂篇三个部分,全书六万五千余字,这是今本《庄子》的样式和规模。但历史上的《庄子》,肯定不是这个样子的。它的成书和定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15)、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16)、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17)、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18)、1“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休息)。不思虑,不预谋”——中国知识分子的清闲淡泊总是与劳动人民的现实格格不入。

(19)、1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20)、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庄子·人间世》

(1)、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齐物论》

(2)、 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3)、“至治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治世的高境界是,不崇尚贤才,不重用能人。君上如树枝无心于上,百姓如野鹿无拘无束)——蒙昧时代是庄子的理想社会,他为什么不致力于构筑新的自由社会?中国人缺少创造性吗?

(4)、“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

(5)、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胠箧》

(6)、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人间世》

(7)、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8)、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9)、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庄子语录原文及翻译精辟10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