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德语精辟126条

康德名言德语原文

1、康德名言 德语

(1)、Aslongasyoudutifully,peoplewillrespectyousincerely。只要你尽职尽责,人们都会由衷地对你尊敬。

(2)、1797年,《道德形而上学》发表;6月14日,柯尼斯堡的大学生们纪念康德学术活动五十周年;7月,《关于迅速签订哲学上永久和平条约的通告》;9月,《论出于利他动机而说谎的虚妄权力》。

(3)、下午从景阳出发,前往我表哥家吃喜酒。表哥家住官店官店中岭村四组,却距离景阳镇尹家村不远。从尹家村大桥出发,沿着五家河一直往上游走,一路坑坑洼洼(注:目前公路已整修),走了大约三四公里,看到路边停了几辆贴了喜字的车,就是从这里进去了。要不是这里停着车,即使是我,也很难发现就从这里进去。为了方便客人,我表哥他们将一路的杂草和荆棘略略略略收掇了一下,比以前稍微好走了些。走了两分钟,就进入到峡谷深处。说是峡谷,其实就是两面极为陡峭的山崖之间的罅隙,抬头仰望,是真正的一线天。小溪流水欢快的流淌着,清亮亮的,让你有鞠一把喝个痛快的冲动。水至清则无鱼,莫说是鱼,就连各种小虫子都没有,只有各色圆润的小石子在水底罗列。在涧流中择路而行,踩在湿滑的小石头上脚底隐隐作痛。有时候水面略宽,就有一块块跳石,需要小心翼翼而过。顺着弯弯曲曲的小溪流,夹在又高又陡的两面绝壁缝隙中慢慢前行,狭窄的地方感觉也就一个人勉强可以通过。有的地方那石壁显得很平滑,有的地方又有突出的怪石嶙峋,甚至有悬挂的石钟乳,不时有细小的水流落下,像一串串晶莹的珠子牵着线,溅在身上凉幽幽的。有一处则是密密麻麻的水幕叫你无从躲避,只好如美猴王钻水帘洞倏的进去,还是难免打湿头发和衣衫。说不出的幽静,只有涧流在不倦的浅吟低唱,一般人难免会感到寂寞甚至害怕。走了一会儿,巨大的山石挡住去路,我表哥他们早早备好了靠着巨石的梯子,都是采用扎实耐用的木材用铁丝捆绑加固,来迎亲的队伍和吃酒的客人行路安全。我手脚并用,慢慢攀援而上。左手边是急速跌落的飞瀑如练,右手边是几米高的岩坎,可不敢有丝毫的马虎。记得小时候我和小的表哥经常由此爬上窜下,没感觉到怎么害怕,现在却不由得不望而生畏!如果有人从后面拍照,想来我爬梯子的样子定是很滑稽可笑。爬完木梯,从那些奇形怪状的石头中转过来转过去,又走过一小段杂草丛生的小路,再爬第二道木梯,不过坡度要舒缓得多,距离也少得多。爬过第二道梯子就快了,转身回望,看到那掩映在云雾缭绕的密林深处的山崖,实在难以置信就是这么上来的。

(4)、大海之所以伟大,除了它美丽、壮阔、坦荡外,还有一种自我净化的功能。

(5)、信仰是生命的力量。信仰所给予人生之谜的答复含有人类的深刻的智慧。〔俄〕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文集》

(6)、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仰望星空~的出处指的是要敬畏星空和道德

(7)、就此而言,我认为,对巴特神学的理解,研究者不能仅停留于对其某一时期或某一部具体神学作品的关注与执着,而应将其所有神学作品当作同一条思想道路的整体加以对待和理解。不同神学作品之间具体内容的冲突也不应理解为不同思想、甚至不同思想实事之间的冲突,而应理解为对同一思想实事的不同理解进路和模式之间的冲突。这一点殊为重要,但却被不少巴特诠释者所忽略。近碰到的一个相关例子,发生在2018年6月中旬由美国普林斯顿神学院巴特研究中心举办的巴特国际年会。在一位同时也是英国牛津大学皇家讲席教授的巴特研究专家做完报告后,一位看样子是博士生的青年学者向报告人问道,他是不是误解了巴特,因为巴特在报告人提到的同一部作品中还有不少针锋相对的说法,与报告人所讲的正好相对立。报告人对此提问似乎甚为不满,对自己的做法,他大致辩护如下:巴特写得太多,想法时有改变,可能连巴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具体是什么想法,研究者只是在巴特所表述过的各种观点中各有所好、各取所需而已。在我看来,研究者在研究巴特时当然可以具有自己的立场和方法,对巴特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态度和判断。但是,作为研究者也同样有责任,尽可能尊重作者和文本,尽可能对作者和文本做整体性和融贯性的理解。若是从巴特所试图见证和指向的神学实事出发,或许报告人和提问人之间在理解和解释巴特上的对立能够得到辩证性的和解与统一。

(8)、本书的核心观点是:面对当代世界的理性危机,大学承担着特殊而神圣的使命。作者描述了理性危机在当代世界(尤其是当代美国)的突出表现形式即所谓“世俗独断论”,强调了大学应对这种危机所处的特殊语境即日益深化的全球化进程,分析了美国大学应对全球化进程的四种进路,论证了作者所选择的“全球性大学”(theglobalnetworkuniversity)(2)方案,对批评这种新型大学理念的四种意见进行了一一回应,并且在一个包括求学、从教、办学、信仰、婚姻和公益等方方面面的人生经历的框架之中,讨论大学为守护理性所承担的神圣使命。

(9)、9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10)、在政治上,如同在宗教上一样要想用火与剑迫使人们改变信仰,是同样荒谬的。〔美〕汉密尔顿:《联邦d人文集》

(11)、7对自然美抱有直接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

(12)、信仰把许多事物视作必须由它移去的大山。〔英〕英奇:《教区长的凡思补遗》

(13)、《论战克隆人:意义、观点与评测》《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年第3期。

(14)、尽到信仰的责任而不求报偿,不论今世后世都一样。〔英〕伯?罗素:《罗素传略》

(15)、信仰是一种自我献身的行为;在信仰中,意志、理性和爱都占有一定位置。〔英〕威廉?英奇:《威廉?英奇教长的聪明与才智》

(16)、前几天翻看以前发的朋友圈,发现2014年的时候,我曾经在学校图书馆读过这么一本书:

(17)、《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是否可行?》《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伦理学》2001年第7期全文转载。

(18)、但我们中文语境,以及很多洗白者说的“存在即合理”中的“理”,指的是道德、法理等概念。并且一些人会认为,既然一个东西存在,那就让它存在着吧,不需要去改良它——这可以是你们自己的观点,但这和黑格尔就没啥关系了。

(19)、我有一个信念:事业虽有大小之别,但只要去做,就一定会成功。〔日〕松下幸之助:《创业的人生观》

(20)、《人本伦理学》是一套新的伦理学理论,之所以冠以“人本”前缀,一是因为该理论将人视为道德的主人,将道德视为满足人需求的工具;二是因为该理论通过检讨古往今来的道德原则,提出了“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至善,以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一切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条件”的“人本道德原则”。

2、康德的德语

(1)、当爱情需要我的时候,我没有资格去享用它,当我需要爱情的时候它却离我而去。

(2)、导语:世上奇妙的是我头上灿烂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以下我为大家介绍有关康德的哲学名言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3)、没有信仰的人是命运的奴隶。〔英〕朱?查?多尔:《对真理的质疑》

(4)、参考资料: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安邦、华中科技大学等

(5)、朝好的方向去,只有一条道路,它存在于所有宗教之中。这就是信仰。〔巴基斯坦〕阿卜杜拉?侯赛因:《悲哀世代》

(6)、思辨的结束就是信仰的开始。〔丹〕祁克果:《恐怖和战栗》

(7)、所以你要说尼采治焦虑,总给人一种南辕北辙的错觉。

(8)、就语言学来说,“语言”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以状物、指事,可以抒发情感,可以发号施令,等等。这些是包括哲学家在内人人都要使用的日常语言工具;不过哲学的语言,不仅限于此。倒不是说,哲学的语言更加抽象,更加概括,恰恰相反,哲学要求有更具体、更实在的语言,它要有那和“存在”“同在”的“语言”。哲学所思、所说的是那具体的、时间性的、历史性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哲学”是“存在”的一种“形态”。“哲学家”要使自己进入“Dasein”的层次,亦即使自己成为“Sein”的一个部分——Sein的现时状态(Da),才能真正“说”到那个“存在”。“哲学”、“哲学家”与“存在”同“在”。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就真的不是一种“理论”的“工作”,而是一种“存在方式”、“生活方式”(维特根斯坦)。

(9)、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思索得越久,就越是对它充满赞叹和敬畏:那是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

(10)、只要能加强信仰或创造信仰,便是真正的奇迹。〔英〕萧伯纳:《圣女贞德》

(11)、Iaminawe,themorallawistheheadofthestarsandhearts。我所敬畏的,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12)、语言的存在,某些时候并非为了沟通,相反恰恰寻求的是非沟通,一如卡夫卡小说里一千米一断裂的墙——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说,这源于人类心理上细小差异的自恋。而语言之镜,时不时映照着人性深处的这种自恋。显然,“骑在两匹语言之马(德语与犹太语)上”的语言驯兽师卡夫卡,书写《中国长城建造时》的卡夫卡,小说语言晦涩如“黑话”的卡夫卡,比大多数哲学家、学者、作家更明白语言骨子里携带着的这种双重矛盾性——卡夫卡知道,巴别塔变乱,恰恰不在别处,而来自人类的内心深深处。

(13)、无论何种途径和特点,其基本的立足点当是将异己的化为自己的,这样,这个“自己”才不是空疏的,而是充实的;而那些异己的(好)东西,也才不是外在的,而已是转化成内在的。

(14)、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苏〕高尔基:《忏悔》

(15)、我大表哥和二表哥的妻子是亲两姐妹,这次这个小儿子“嫁”出去后几个孩子就都已成家了,农村称之为“圆台事”!这里别的都好,就是交通太不方便了,所以他们终都会搬迁到别的地方去。这一次来,和几个侄女儿,侄子都认识了,避免了走到一块儿都不认得的尴尬。恰好我老同罗会波也在这里,相见格外亲热。吃过晚饭,考虑到客人多,住宿不便,我就决定跟山坡上我一个堂兄去他们家住宿。我们一行六七个人拿着电筒向山腰进发。白天下过雪后融化了,泥泞不堪,一走一扯很是费力,走不了几步就气喘吁吁,后背来汗。什么都看不见,就紧紧的跟着前面的人往上爬,一步也不能落下。灌木从间的羊肠小道让我实实在在的起到锻炼身体的效用。走了一会儿,我问走了一半没,有人笑着说说还早着呢,只好又硬着头皮继续走。双腿感觉灌了铅,似乎不受控制了,反正就是机械的一步一步往上爬。有好几处我打了趔趄,赶紧伸手抓住路旁灌才没有摔倒,要不然就会跍碌碌滚下山坡,没准儿就又回到表哥家了。回头望望,表哥家的灯火渐渐远了,转过几个山坡终于不见了。抬头仰望星空,星空只有稀稀疏疏几颗星,仿佛伸手就可采摘,却怎么伸手都又够不着,不由得想起中学时代学过的课文《老山界》,或许红军当年就是像我们这般在夜里翻阅老山界的吧。然后无缘无故的又想起康德的那句名言: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反复地思索,它们就愈是给人的心灵灌注了时时的翻新,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也只有在这时候,人的内心或许才真的无欲无求,只的想法就是早点到达要去的地方吧。实在是有点儿吃力了,路过一片菜地我抽了一根农户插下的四季豆杆子拄着前行。地势也渐渐平缓了些,开始出现了乡村没有硬化的公路。同路的人叽叽喳喳讲话声也大了些,偶尔开一两个火辣辣的玩笑,不知不觉也就到了我堂兄家。坐下来长长的呼了几口气,一摸后背内衣全湿透了。堂兄连忙生了一炉熊熊的柴火让我烤着,这才发现皮鞋和裤脚上全是泥。静下心来一想,其实从下面上来也不远,不到两千米,不过是因为晚上和坡度太大而已。和堂哥俩聊了会儿,又拿出摄像机看了下从峡谷里往上爬拍摄的视频,再次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这时全身也烤火烤得很暖和了,才开始洗脚了睡觉。明早起来回家去,今晚太累了,一定会睡得香甜!

(16)、宁肯孑然而自豪地独守信念,也莫不辨是非地随波逐流。〔英〕查?丘吉尔:《夜》

(17)、一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会给人勇气,只有得到了这种信念才行。〔德〕叔本华:《地位》

(18)、要评判美,就要有一个有修养的心灵。——康德

(19)、第“讲理”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听理”。“讲理”(beingreasonable或reasonableness)包括“说理”,但不等于“说理”。作者本人是说理的高手;他作为校长和作者的雄辩之才在本书中清晰可见,而这显然与他曾经先是辩论队的优秀队员、后是辩论队的成功教练的经历有很大关系。但值得庆幸的是,作者从参与和指导辩论赛过程中所学到的,不仅仅是“说”自己之理的能力,而且是“听”别人之理的能力。他在书中写道:“倾听是对他人深切的尊重表现之一。然而,在社会上和大学校园里,对倾听艺术的关注很少,尤其是怎样倾听那些不同于自己的经历和观点。…这种倾听始于一个真正的愿望,那就是从别人经历中学习并发现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正是这种倾听能力,高校领导必须更加刻意培养。”(13)正是基于对倾听的重视,作者赞成把“对话的对话”(dialogicdialogue)与“辩驳的对话”(dialecticdialogue)区分开来,而不愿意在对话中把反驳他人观点而非向对方学习作为首要动机。(14)把塞克斯顿的这种观点与哲学家阿伦·沃德(AllenWood)在《康德的伦理学》一书中下面这段话联系起来,可以看到塞克斯顿的对话观同时也就是他的理性观:“康德用来表达‘理性’的德语词(Vernunft),是从动词vernehmen衍生出来的,而后者的意思就是倾听,尤其是理解自己所听到的话。一个理性的人首先是这样一个人,他能够倾听别人,并且在别人提供理由时能够理解别人。”(15)

(20)、Freedomisnotwhatmakesyouwanttodo,freedomtoteachwhatyoudonotwanttodo,youcannotdoanything。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教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3、康德名言翻译

(1)、一个人所说的必须真实,但他没有义务把所有的真实都说出来。

(2)、康德说“在这个世,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头顶上璀琛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律。

(3)、活着时有人尊敬,死去后有人悼念,这是坚定信仰的镜子。〔古希腊〕荷马:《奥德修纪》

(4)、信仰可以移山。〔波〕显克微支:《你往何处去》

(5)、信仰和知识,这是天平的两边:一个愈高,另一个就愈低。〔德〕叔本华:《叔本华》

(6)、一切引人向善的信仰都是有益的。〔美〕托?潘恩:《人权》

(7)、光有信仰是不够的。必须满怀热情地保持信仰。〔法〕罗曼?罗兰:《罗曼?罗兰回忆录》

(8)、第三章从道德形而上学过渡到纯粹实践理性批判

(9)、我们依靠信仰而生活;然而,信仰并不是《圣经》与传奇的奴隶。〔美〕惠蒂尔:《需求》

(10)、从某种意义来说,翻译也是消化,好的翻译不仅是文字的转换,而且是思想的理解。就是将人家说(写)出来的思想,自己重新“再”想一(多)遍,这样,也就成为了自己的思想。于是往往还会出现一种情形:文字上虽然找不出恰当的对应词,但却可以有把握地说,它的意思已经懂了。我想,凡能用自己的话将他人的意思复述出来,也就可以说,已经理解了他人的意思了。

(11)、鉴于华中科技大学二级教授韩东屏利用中央经费在《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发表《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道德形而上学原理》批判》,该文给社会大众造成了重大误导,严重败坏了文科学者社会声誉。从2020年12月20日起,本人拒绝承认韩东屏为文科学者,耻与其为伍。建议全体文科学者:(1)要求韩东屏公开赔礼道歉,并与其割袍断义、划清界限,以维护文科声誉;(2)要求华中科技大学调查韩东屏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和聘为二级教授的依据是否达到学术标准。

(12)、整个人生是一幕信仰之剧。没有信仰,生命顿时就毁灭了。〔法〕罗曼?罗兰:《罗曼?罗兰回忆录》

(13)、从来没有一次显著地改变事件进程的群众运动,其参加的个人不是为某种信仰所鼓舞的。〔美〕悉尼?胡克:《理想?社会神话和民主》

(14)、理性一手拿着自己的原理,一手拿来着根据那个原理研究出来和实验,奔赴自然。

(15)、怀疑永远与信仰为敌。〔苏〕高尔基:《重逢》

(16)、人是一种好轻信的动物,他必须信仰某种东西;在缺乏好的信仰基础时,他宁可满足于坏的信仰。〔英〕罗素:《不得人心的杂文集》

(17)、1920年4月17日,巴特在一次会议上发表题为《圣经的问题、洞见和远见》(BiblischeFragen,EinsichtenundAusblicke)的报告。他特别强调,上帝是完全的他者。正是从这篇报告开始,巴特当年的导师哈纳克注意到巴特与其伙伴所开启的辩证神学运动,并且在1923年与巴特展开公开论战。(待续)◼

(18)、羞怯是大自然的某种秘密,用来抑制放纵的欲望。它顺乎自然的召唤,却永远同善、德行和谐一致。

(19)、国家主义力推的主流语系,承载着每个国度的政治与文化火种,国家当然会以行政手段,由上到下层层强制的普及。商业行话与江湖黑话,则因民间贸易的流动与江湖游侠的浪迹天涯,从而从一个地方流转至另一个地方。

(20)、哲学“有家”。哲学有其生老病死,哲学也有自己的名号。哲学的名号不是空集,不是代号;哲学的名号,像人的名字一样,有其具体的历史。曹操不是关羽,康德也不是黑格尔。家里给小孩子起个名字的确比较偶然,但一般来说,这个名字就伴随他的一生,就是他的一生事功、思想、感情的浓缩、象征,不容轻易变换了。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名实相符”吧。

4、康德语录经典语录

(1)、《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江苏海洋大学学报》20

(2)、信念是心灵的良知。〔英〕汉?沃德:《罗伯特?埃尔斯米尔》

(3)、苏格拉底丨柏拉图丨亚里士多德丨笛卡尔丨休谟丨康德丨黑格尔

(4)、1756年1~4月,写作论述里斯本地震的两篇文章和一本书;4月10日,为取得教授职位进行文化答辩。

(5)、”还有一句话,叫“即使是井底的蛙,也拥有的权利。

(6)、老年时像青年时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他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

(7)、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是值得我们深深景仰的,一个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内心的崇高道德法则。

(8)、Themorethemorebusywefeltstronglythatwearealive,themoreawareoftheexistenceofourlives。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9)、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10)、盲目的信仰导致宗教的狂信。〔法〕卢梭:《爱弥儿》

(11)、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

(12)、知性先天的可以做到的,永远无非是预先推定一般可能经验的形式,而既然不是显象的东西就不可能是经验的对象,所以知性永远不能逾越感性的界限,只有在感性的界限内部对象才被给予我们。----《纯粹理性批判》

(13)、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悦,谁就没有道德感,这样的人就没有良心。谁做了缺德事而只害怕被判刑,不由于自己行为不轨而责备自己,而是由于想到痛苦的后果才胆战心惊,这种人也没有良心,而只有良心的表面罢了。但是,谁能够意识到行为本身的缺德程度,而不考虑后果如何,却是有良心的。

(14)、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15)、Menarelikelytobeinvestigated,butthewomandidnotrevealtheirsecrets。男人是容易被考察的,女人却并不泄露自己的秘密。

(16)、(未找到网上电子版,笔者有电子版欢迎留言留邮箱收取)

(17)、奇迹本是信仰的爱的子孙。〔德〕歌德:《浮士德》

(18)、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19)、一个将真诚地去干的人,需要坚定地去信仰。如果他每次都不得不诸求世界同意,如果他不能不顾及世界的同意,又拿出他自己投的赞成票的话,他就是一个可怜的阳奉阴违的仆人。〔英〕卡莱尔:《英雄和英雄崇拜》

(20)、立于之上的信仰不是信仰。〔美〕爱默生:《散文集》

5、康德明言

(1)、包括黑格尔自己,也在后续著作中解释过,这里的vernünftig指的是“理性”,而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伦理道德法律等东西。

(2)、一个人是不能仅仅信仰自己的。〔俄〕屠格涅夫:《前夜》

(3)、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4)、信仰乃憧憬之物的实质,也是未见之物的见证。〔意〕但丁:《神曲?天堂》

(5)、有再看论多洗练的艺术,如果得用离道德事为想,到以只沉醉于本出如的看都足,年还起么这去走不的艺术认之年还只能供娱乐那小用上就用。追求这种艺术以麻醉自己,其子满数都得内是在压抑心道用上就没也的某种不看都,再看是这去走不会么地只有使自己陷于更不用上就更不看都的情况。----《一日一善》

(6)、1909年8月,巴特离开马堡。1909年9月16日,巴特开始在日内瓦的圣玛德林教堂作实习牧师,直至1911年6月25日。当时,他深深服膺于大学期间所受到的自由主义神学教育,一方面遵循施莱尔马赫的传统,强调要把基督教当作历史现象进行批判的研究,另一方面则是遵循康德-赫尔曼传统的教导,把基督教理解为主要是与道德相关的内在信仰经验。在1909年发表的早年思想的重要代表性论文《现代神学和上帝国的工作》(ModerneTheologieundGottesreichsarbeit)中,巴特把第一方面的研究称为历史的相对主义,把第二方面的理解称为宗教个人主义。他在文中认为,这是现代神学或自由主义神学的两个基本特征,并且试图证明现代神学所培养出来的牧师完全有能力适合教会的实践,他们可以辅助信徒内在生命的成长,引导信徒战胜自我和世界,彼此同工,迎接上帝国的到来。

(7)、信仰,强大的信仰,/光明的前途在期待着你;/你嘲笑那遇事摇头的悲观,/高喊着一切都能实现。〔英〕查?韦斯利:《赞美诗集》

(8)、这不是说我不喜欢汉语,我对汉语有着深入骨髓的爱。但这个画面感十足的语系,与真实的物理世界关系不大,因此特别擅长制造幻象。我们知道,幻象过度,容易形成幻象的瘟疫。拉康言:语言是某种缺位所造成的在场。拉康这句话的意思是,语言是物的不在场,但语言是物的映像。然而,字母语系的映像,在映照万物的时候,是一种抽象化后的映像,而非具象化的映像,这种映像与世界有着将表象提纯为理念的本真联系。而我们的映像,倒映的则是丧失了理念的纯粹表象的表象。这纯粹表象的表象,极易塑造一种沉溺于幻象的人格,那便是柏拉图所言的把影子当做真实的洞穴人格。

(9)、我不得不限制知识,以便给信仰留下地盘。〔德〕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10)、8所谓宗教,就是把我们的义务的一切都看作是神的命令。

(11)、不仅在哲学的层面,就是在经验生活的层面,我们也会感到有一些意思是外语所不易完全表达的,而必须换一种方式来说,中国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某一些意思,甚至只有某一些方言才能表达得恰如其分,这是许多人都有的经验。从这个方面来看,造成分歧的不同语言,对人们的思想情感,对生活的意义,又起到多层次挖掘的作用,同时也说明了互相交流的必要。就哲学来说,这种交流,就更为重要,更有启发。

(12)、1788年1月春,《实践理性批判》出版;夏,康德第二次参加校务会议。

(13)、名字当然也有抽象的意义。譬如我们说“人”、“手”、“足”、“刀”、“尺”,大概是就这些东西的共同点来说,与这些东西有普遍的一一对应关系。孔子说,“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这里“名”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这些名字是知识性的。然而,如果我们吟诵元代马致远的小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则诗人就不是在教人“认知”这些事物的名字,不是“看图识字”,也不是循字认物。接下来那句“断肠人在天涯”,似乎这些藤呀、树呀都移上了“断肠人”的“情”,不过光说到这一层似乎还不够。兰普斯的“移情说”固然有相当的价值,但尚嫌浅显了些。在这里,如果我们再参考海德格尔对梵高画作《鞋》的分析,将会有更进一步的体会。这些实物,并不是孤零零的东西,而是在时间、在历史中的,他们有自己的“世界”,而不光占有空间。诗、画中的空间,“存放”的不仅仅是一些实物,而且是它们的“历史”。诗人、画家的“世界”就是他们的“家”。不住在那个“家”里,是说不出那样的“话”(写不出那样的诗、画不出那样的“画”)来的。因为不住在那个家里,就不知道那段“历史”,体会不出那种意味。就这些藤、树、鞋的物理的属性来说,他们不能穷尽其历史的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诗人呈现的是那限制不住的东西,于是我们可以说,诗人呈现了“无限”。

(14)、1962年,巴特造访美国,在普林斯顿神学院、芝加哥大学、弗吉尼亚协和神学院和旧金山神学院等多间大学和神学院巡回演讲。有一次,在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大教堂的一次讲演结束后,一位学生问巴特可否用一句话总结他的全部神学。巴特随口唱出一句由美国女诗人AnnaBartlettWarner(1827-1915)创作的赞美诗《耶稣爱我》的歌词:“耶稣爱我,我知道,因为圣经这样告诉我”。这句歌词正是巴特神学生存和思想创作的集中体现。

(15)、我在想是星空的美丽和深邃给人震撼并激发人们探求未知的冲动对它了解的越多对它未知的也越多令人不禁赞叹造物的神奇由此而充满敬畏和感恩的情绪这是人们对自然应有的态度统一而良好的道德准则给予群居的人类以便捷文明的相处之道它随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断形成和完善成为人类。

(16)、如果迷上那种空中楼阁似的信仰,便会像染上一种不良的嗜好,毁掉一生。〔法〕罗曼?罗兰:《爱与死的搏斗》

(17)、人类就其性格来说,是一种有信仰的动物。〔英〕埃?伯克:《关于法国革命的感想》

(18)、信仰是人生的强有力的“支柱”,是众多文明的基础。〔日〕池田大作:《青春寄语》

(19)、1795年,《永久和评论》发表。1796年,写作《论灵魂的器官》;6月23日,康德后一次讲课。

(20)、彻底的狂热的信仰几乎是纯粹的不可知论,根本不知其所以,却信任之。〔美〕门肯:《去它的!尽是诽谤》

(1)、”它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后一章,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2)、海德格尔提出的“语言是存在的家”,表明了语言与存在的不可分割,二者是表里关系,语言与存在“同在”。哲学要求的语言,不是日常语言工具,而是更具体、更实在的语言,是和“存在”“同在”的“语言”。哲学所思、所说的那个存在,是具体的、时间性的、历史性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哲学”、“哲学家”与“存在”同“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就真的不是一种理论的工作,而是一种“生存方式”、“生活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哲学要求的语言,不是工具性的,而是存在性的,而存在性语言,则更需要生活。于是,哲学离不开母语。坚守自己母语的同时,应努力将不同语言的哲学思考成果化解,使之成为自己的语言,从而丰富和扩大自己的存在方式。

(3)、所谓“人”居住在语言所筑构的“家”里,乃是说,在本源意义上的“语言”并不仅仅是“人”的“工具”,并不是“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里的“什么”,不是“我”决定的,而“什么”(Was,what)本身自有生命。于是,海德格尔还有一句名言,叫“不是我说话,而是话让我说”。这里的“话”,不在普通语言学意义上来理解,不是语言学的形式规则,也非语言学的意义,而是有内容(什么)的“话”。既非“说”的活动,又非语言作为“游戏”(game)的规则。海德格尔这个意思,其实在胡塞尔那里已经有了,胡塞尔的“理念”,就是有具体内容的“什么”,而非抽象概念。这是现象学的基本原则。

(4)、信仰是一种精神的力量。〔俄〕契诃夫:《在路上》

(5)、Nolifegoals,justwithoutacompassandnavigation。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

(6)、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7)、有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笑。

(8)、信仰是一种感情,这种感情的力量,就同其他各种感情一样,恰好同激动的程度成正比。〔英〕雪莱:《雪莱政治论文选》

(9)、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所不同的只是样式有别而已。

(10)、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

(11)、这条可能很多人不太懂,解释一下,康德的著作中充斥着这种“从句套从句,从句再套从句,从句再套从句的超长句子”,我当年买回来一本德语原版的《纯粹理性批判》打算自己看着玩,结果看到一个句子横跨两页纸....让人泪流满面....

(12)、老年时象青年时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他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

(13)、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14)、《“价值是人”及其意蕴》《哲学研究》1993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1994年第1期全文转载。

(15)、信仰看破死亡。〔英〕华兹华斯:《不朽的征兆》

(16)、1911年7月3日,巴特移居乡村Safenwil,开始长达十年的乡村牧师生涯,直至1921年10月9日。巴特服侍的信众主要是农民和工人。由此,他再一次在真实的生活中面对真实的社会议题,并且更加贴近和深切地感受到不同阶级之间的紧张和对立。巴特的神学兴趣让位于具体的生活,他亲身参与当地工会的组织和活动,积极支持工人与资本家的劳资斗争,因此被称为“红色牧师”。当时,社会主义思想席卷工业革命后的欧洲,几乎没有一位有良心、有信仰、有社会关怀的牧师不是宗教社会主义者。至少从这时开始,巴特独立的思想道路上始终存在着关注社会问题的社会主义成分。但正如巴特自己日后明确指出的,不同于另一位著名神学家蒂利希(PaulTillich)对社会主义的原则性关注,他对社会主义的关注只是策略性的。关于巴特的宗教社会主义思想,1914年的《耶稣基督与社会运动》(JesusChristusunddiesozialeBewegung)是基本的文献之一。巴特在其中宣称,“耶稣是社会运动,社会运动是耶稣在当下”。“一个人要想成为真正的人,就必须成为一位(社会主义运动的革命)同志”。

(17)、“我们所确信深知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我们终究会死去。”作为死亡,似乎是从看到其他事物的消亡中得到的经验。然而这个命题确是一个必然的命题。然而或许会有人说,类似于以诺那样的人到底存不存在什么的吧,所以终究这还是一个所谓“还没有发现例外”的经验判断吧。出处:《纯粹理性批判》

(18)、但这个书名,实在让人感觉怪怪的,主要因为1889年,45岁的尼采在都灵引发了一场骚乱。

(19)、Conscienceisaninstincttojudgeourselvesaccordingtothemoralnorm,itsnotjustanability;itisaninstinct。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

(20)、能够正好人们心灵的有两个,一个是头顶灿烂的星空,一个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1)、1908年4月,巴特终于得偿所愿,在图宾根大学逗留一学期后,转学他心目中的“锡安”:马堡大学。逗留马堡的三个学期,对巴特来说,是他五年大学生涯中为美好的时光。他不仅师从心仪已久的神学大师赫尔曼,同时还受到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学者科亨(HermannCohen)和纳托尔普(PaulNatorp)的影响。即使在巴特与自由主义神学决裂之后,赫尔曼对巴特神学依旧至少在如下两个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神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有着自身严格的科学性;其次,对基督真理的确信不需要护教式的辩护,也不需要对具体教条的确信,因为它是以自身为根基的,即在具体的内在信仰经验中,信徒能够经历到耶稣基督。这样的基督中心论在形式上可以说是巴特神学后来发生的“基督论专注”的先声。我们甚至可以说,巴特神学从一开始就是基督中心论,只是在同一条思想道路的不同阶段对基督有着不同的理解。

(2)、在尘世的事务中,人之得救不靠信仰,倒是靠缺乏信仰。〔美〕富兰克林:《格言历书》

(3)、没有怀疑的信仰是死的信仰。〔西〕乌纳穆诺:《基督教的痛苦》

(4)、穆圣教训我们:“功绩的成与败,离不开意念的好与坏,因此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意念,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阿拉伯〕:《一千零一夜》

(5)、一个行为的道德性不取决于它的结果,而仅仅取决于该行为背后的意图。

(6)、何况我们如何知道一个人文学科的新概念有没有生命力?如何知道这些概念会不会转瞬即逝?弗洛伊德颇多的心理学概念,初初诞生,亦被颇多毫无远见的保守人士所鄙夷,但到现在,它反而成为一门广为流传的主流学科。我们能将弗洛伊德诸多的心理学术语说成是人文学科的一种“黑话”吗?显然不能。将一种尚需时间验证,自身懵懂未知的学术语言,简单粗暴的定义为“黑话”,本身便是一个人不能“知无知”的傲慢表现。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康德的德语精辟12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