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经典语录及翻译精辟82条

庄子语录赏析

1、庄子语录经典

(1)、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庄子〃知北游》 人们都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当作神奇,把自己厌恶的东西当作臭腐;然而臭腐可以变化为神奇,神奇也可以变化为臭腐。所以说:&#整个天下不过是一种气罢了。&# 对立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成语&#化腐朽为神奇&#源出于此。

(2)、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

(3)、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4)、如今世俗所追求的和所认为快乐的,我并不知道这种快乐是真的快乐,还是不快乐。我观察那世俗之人所认为快乐的,大家都争相追逐,那种拼死竞争的样子,好像无法平静下来,他们都认为的快乐,我不知道有何快乐而言,也不知道有何不快乐。究竟有没有快乐呢?我觉得无所作为就是真正的快乐,可是世俗之人却认为那是大的痛苦。所以说:“大的快乐是忘却快乐,大的荣誉是忘却荣誉。”

(5)、死人,没有君在上面,没有臣在下面,也没有一年四季的操劳之事,放纵自如与天地同在,即使南面为王的乐趣,不能超过呵。

(6)、赏析:简.爱的好友海伦对她说了一番看似平凡却又含道理的话。面对生活的不公,对于很多事情我们都应该学会忍耐,经受考验,显示我们的勇气与毅力,渡过难关。

(7)、有个名获的市官问屠夫关于检查大猪肥瘦的方法,屠夫说,就是越往下腿踩就越明白。大道无所不在,越从低微的地方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

(8)、人们都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当作神奇,把自己厌恶的东西当作臭腐;然而臭腐可以变化为神奇,神奇也可以变化为臭腐。所以说"整个天下不过是一种气罢了。"对立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成语"化腐朽为神奇"源出于此。

(9)、    至纯:18265913832         木易:13310143419

(10)、故纯朴不残,孰为犠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庄子·外篇·马蹄》

(11)、接着,作者以尧的故事为引,引出对大道的赞颂。尧制裁小国就如同十日并出,让世间万物都沐浴到他的光辉。大道普照万物也与之同理。在这里,作者将大道置于一切道理之上。

(12)、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让王》 太阳升起时就下地干活儿,太阳下山了就返家安息,无拘无束地生活在天地之间而心中的快意只有我自身能够领受。

(13)、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庄子骈拇》

(14)、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今奚为奚据?奚避奚处?奚就奚去?奚乐奚恶?

(15)、3死亡只是永远的长眠,不安、愧疚、顾及、都会在人死之后烟消云散。

(16)、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庄子〃让王》 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 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17)、第三则故事写的是王倪对啮缺谈至人超越世俗利害是非的观点。啮缺问王倪是否存在共同的是非标准,即真理标准。对此,王倪用各种不同的动物对居处、味道、美色有各自不同的反应,以此为喻,说明不同的人从各自不同的立场出发,对同一事物肯定有不同的是非标准。庄子混同是非,齐一万物的观点在这里论述得很充分,他赞美了至人的超凡脱俗,表现了他对至人精神自由境界的追求。

(18)、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在宥》

(19)、出自《庄子·秋水》。(译文)从细小看庞大不可能全面,从巨大看细小不可能真切。

(20)、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世的。

2、庄子经典语录及翻译

(1)、庄子名庄周(约前369一前286年),宋国蒙(今商丘东北)人。他继承与发展了老子的学说,不仅是道家学派的奠基人,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散文家。《庄子》共52篇,现存33篇,是公认的道家经典。其文恣肆,想象奇幻,深奥莫测,颇难索解,不仅哲理丰富,而且充满了许多寓言故事,为国学提供了上百个经典成语典故。现摘录40个著名的格言名句,以共同赏析。

(2)、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3)、出自《庄子·庚桑楚》。(译文)圣人精于顺应自然之道而拙于人为之道。

(4)、“我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无限,用有限去追求无限,是没戏的。等到成了知道所有的人,就已经死了。"

(5)、白话释义: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6)、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庄子的名人名言,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7)、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

(8)、译文:知识少的不了解知识多的,年寿短的,不了解年寿长的。 

(9)、浅井之蛙听了这一席话,惊惶不安,茫然不知所措。再说你公孙龙的才智还不足以知晓是与非的境界,却还想去察悉庄子的言谈,这就像驱使蚊虫去背负大山,驱使马蚿虫到河水里去奔跑,必定是不能胜任的。

(10)、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孝顺的儿子不去巴结父母,贤良的忠臣不去奉承君主,这就是作贤臣、作孝子的高境界了。叹世俗阿谀成风,叹世人大惑不可救,呼唤真正的孝子、贤臣。

(11)、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胠箧》

(12)、半夜的时候,骷髅来找庄子了,在梦里。骷髅说,你猜的那些吧,都是做人的累啊。做人多难啊,我告诉你,鬼特别的自由,你要不要听听?庄子表示了自己的兴趣,于是骷髅就将给庄子听,语气颇有乐不思蜀的意思。

(13)、一个人就算能力再强,只靠他一个人是没有办法取得成功的。

(14)、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15)、译文: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16)、影子的影子问影子说:“正当我刚刚跟着你走的时候,你却突然又停了下来;正当我刚刚跟着你坐下来的时候,你却突然又站了起来;你怎么就如此地没有独立的志操呢?”影子回答说:“我后面还有一个对应地管束我的东西在如此地做吗?我后面的那个对应地管束我的东西的后面还有一个对应地管束它的东西在如此地做吗?对应的我只是像蛇腹下的横鳞或蝉的翼一样地被动地随之而动而已吗?我怎么能知道我为什么会一会儿被这样?又怎么能知道为什么一会儿会不被这样呢?”

(17)、第一个片断至“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是,写河神的小却自以为大,对比海神的大却自以为小,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第二个片断至“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以确知事物和判定其大小极其不易,说明认知常受事物自身的不定性和事物总体的无穷性所影响。

(18)、解释: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

(19)、庄子所持的宇宙与人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两忘的,所以他有着通达的生死观;庄子认为是道给了我们的形貌,天给予了我们形体,我们要做的是不要因为好恶而损害自己的本性。他以人的完整生命为起点来思考人应当度过一个怎样的生活旅程。

(20)、对统治者以功爵笼络贤能的伪善给予深刻的揭露,对后世散文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在揽宇宙于一纸,包万物于一文的充满生机、遐想的《逍遥游》中,作者富有艺术魅力的文笔吸引了为数众多的读者,使作品成为中国古代寓言体论说文中一篇著名的佳作。

3、《庄子》经典语录带翻译和注释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养生主》

(2)、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 悲痛与欢乐,会使德性流于邪僻;不忘喜怒,会以道为过错;陷入好恶,会丧失道德。

(3)、“哈哈!你们是再也遇不着死火了!”我得意地笑着说,仿佛就愿意这样似的。)第一它很美,它跟那种一般的记一个风景,记一个故事不太一样,是讲一种自己的内心的情绪,内心的一些哲学的思考。《简爱》佳句赏析

(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5)、魏牟靠着几案深深地叹了口气,然后又仰头朝天笑着说:“你不曾听说过那浅井里的青蛙吗?井蛙对东海里的鳖说:‘我实在快乐啊!我跳跃玩耍于井口栏杆之上,进到井里便在井壁砖块破损之处休息。

(6)、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 论》 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即事物对立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

(7)、“齐物论”,即整齐万物之论。庄子提倡齐一万事万物,在他看来,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人与动物是无差别的,正确与错误是无差别的,一切事物都是这样。本篇表现的是庄子对世俗的否定,和对无差别的自由境界的向往。庄子认为,要达到无差别的精神自由之境,就必须超脱世俗观念的束缚,忘掉物我之别,忘掉是非之辩

(8)、白话释义: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9)、再如,庄子认为宋荣子的思想仍然处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局限并没有完全超越世俗定“内外”和辩“荣辱”的纷争,只是在这种纷争中不动心,因而不是真正的“无待”。庄子批判了世俗的有所待,提出了追求无待的理想境界,同时也指出了从“有待”至‘无待”的具体途径。这就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0)、大寒季节到了,霜雪降临了,这时候更能显出松树和柏树的茂盛。“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高尚。

(11)、时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于行之美恶。

(12)、忘却世间沉杂,坐下来细细品一口香茗 ,稳下来慢慢走人生大路

(13)、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14)、使者对他说,我们的君王将治理国家职务托付于你,希望你不辞辛劳能够接受。他继续钓鱼没有起身,只是对使者说道,传闻你们国家有一只龟兽,已经死去很长时间,你们的君王把龟包裹在锦缎里珍藏在匣子里,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这只龟是愿意死了被尊贵的供奉起来,还是愿意活着在烂泥沼里自在的爬动呢?两位使者回答,当然是愿意在泥沼里爬动。此时庄子大声说道,你们回去吧,我就想像龟一样在泥沼里活着。

(15)、而“天籁”则是在除去主观情感与意识之后,让他们本身回归各自的声音,这就是天籁,天籁在人籁与地籁之中,而人籁与地籁的自然状态就是天籁。

(16)、庄子认为,这些不过是他们为了生存以及显示自己学问高尚,故意互相攻击的声音而已,无论是大知小知,大言小言,都像是各自为了维护自己地位和尊严所辩解的状态,所以在百家争鸣时期,其他学生都争着发表意见,唯独道家的庄子保持缄默其口。

(17)、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庄子·杂篇·天下》

(18)、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19)、鲦(tiáo)鱼:一种淡水鱼中的银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约16厘米,又名白鲦。

(20)、出处:战国时期·庄周《庄子·外篇》中的《秋水》篇。

4、庄子的语录

(1)、庄子写这一段话的时候,背景就是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事件,而庄子则对于这百家言论不一的现象进行了形象而又生动的描写以及批判。

(2)、译文:阳朱说:弟子们记住,品行贤德而又能去掉自以为贤的想法,哪里会不受爱戴呢! 

(3)、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4)、肩吾、连叔是《庄子》里面的寓言人物,而接舆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曾经高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而隐晦地教训过孔子的那位。接舆的话,连孔子都无法反驳,肩吾当然更是惊怖,因为这个跟他的认知大有径庭——注意,后世汉语词汇里面使用的成语“大相径庭”就源自这里了——接舆说了些什么呢?

(5)、它不了解自己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胜任的,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强大。 成语&#螳臂当车&#的典故由此而来,用以比喻不自量力。

(6)、近年来,也有哲学家对此表示怀疑。因为庄子所说,只是自己的一种体验,把体验当成知识,固然表现了其超然的态度,但对认识却大有不利,因为认识与体验是两回事。严格来说,庄子并没有从逻辑上反驳惠施,而是把逻辑引到了它够不到的地方,即各人当下的内心体验,而这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的。不过,庄子既然运用了逻辑推理,就应该把它运用到底。假如我是惠施,就会继续追问:你说你在濠上时知道了鱼的快乐,但那是刚才的你,而现在说话的当下你已经不再是刚才的你了,你怎么会知道刚才的你知道鱼之乐呢?比如我,我也不知道我刚才怎么知道你知道鱼的快乐。面对这样的诘难,我想庄子不会再说什么,他在语言上是输了,即被剥夺了说话的资格,但在内心却未必认为输了,他只要诉之于内心体验,就是永远的赢家(精神胜利法)。但恐怕不会有任何人愿意真正充当这样的赢家,因为一个每一个瞬间都不认同自己另一个瞬间的人将不再会是一个人了,甚至于将什么都不是。也许庄子的真正意图正是要说人什么也不是,但他决不可能说出这一点,因为一“说”他就“是”了(语言是存在之家)。实际上,就连纯粹内心的体验,甚至就连沉默,也是需要时间的(所谓“保持沉默”),而一进入时间,就“是”一点什么了(所以海德格尔把“存在”与“时间”看作不可分的),就有在先在后之分了,就可以用语言和逻辑来“说”了。所以只要提到“刚才”的你和“现在”的你的区别,就会彻底取消庄子的发言权。

(7)、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杂篇·天下》

(8)、井蛙不可以语於海,夏虫不可以语於冰。《秋水》

(9)、圣人安其所安,不安其所不安;众人安其所不安,不安其所安。

(10)、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11)、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大寒季节到了,霜雪降临了,这时候更能显出松树和柏树的茂盛。 “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高尚。

(12)、出自《庄子·大宗师》。(译文)死和生,非人为之力所定,就像黑夜和白天交替那样永恒,完全出于自然。

(13)、出自《庄子·大宗师》。(译文)把整个天地当作大熔炉,把造化作为高超的冶炼工匠。

(14)、万物与我合一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我与大自然合二为珍惜大自然每一个生物,都是有生命的,大到一些动物,小到一些花草树木。也只有把这些有什么的生物、动物当作跟自己一样,有着生命,去珍惜他们的生命,尊重他们的生命。

(15)、有了机械,就会产生机巧之事;有了机巧之事,就会产生机巧之心;机巧之心放在胸中,就会破坏纯白的品质。不具备纯白的品质,就会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就会被道所抛弃。功利机巧的确是坏事害人的东西。

(16)、庄子回以故事作为启发: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庄子对惠子说: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告诉惠子怎样“巧用”这个“五石之瓠”,建议他可以把这种大葫芦作为腰舟系在身上,用来浮游于江湖之上,这正是一种自由自在的“逍遥游”境界。

(17)、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18)、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19)、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至人不 (译):至人泯灭了物我的对立与区别,不再有“我”,神人听应自然,完全抛弃了“功业”的概念;圣人深明事理,完全抛弃了“声名”的桎梏。 (解)伟大的人不为自我、功业、声名所累。

(20)、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吾将曳尾于途中。《庄子·外篇·秋水》

5、庄子摘录

(1)、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观无妄。《庄子·外篇·在宥》

(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 (译):知识少的不了解知识多的,年寿短的,不了解年寿长的。 (解)“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早晨生出晚上就死的菌和夏天出生秋天就死的昆虫因为年寿短而难以经历和知晓更多的事物。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庄子经典语录及翻译精辟8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