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代表作
1、歌德代表作什么小说
(1)、 “歌德塑造了一种强健的、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体态灵巧的、有自制能力的、崇敬自己的人,这种人敢于把大自然的全部领域和财富赋予自己,他强健得足以承受这样的自由;
(2)、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外国诗人,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
(3)、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蜩螗集》,《战声集》等。
(4)、 德语文学的古典时期一般指“魏玛古典文学”(WeimarerKlassik),起于1786年歌德第一次开启意大利之行,止于1805年席勒逝世。歌德与席勒紧密合作,创作了大量传世之作,创造了德语文学的繁荣期。
(5)、在热情的控制下(爱),浮士德初对知识的渴望逐渐被对玛甘蕾的贪欲所取代,进而他和摩非斯特设法诱奸姑娘(取)。此时,摩非斯特已经把浮士德变成了一个自私的人。两个同谋终于成功使玛甘蕾爱上浮士德,但结果是悲剧:玛甘蕾不仅怀孕,而且由于不同遭遇,她被判死刑(有,生,死)。故事的结尾是上帝把玛甘蕾的灵魂带到天堂,因为他不评判人们所谴责的玛甘蕾的罪恶行为,而只评判她纯洁的意图。这又与亚洲佛陀的思维一致。
(6)、(2)vonGoethe,J.W.(2013).浮士德(译文名著精选)(ChineseEdition)(ChunqiQian,Trans.;1sted.).上海译文出版社.
(7)、 《浮士德:一部悲剧》(Faust.EineTragödie)是是歌德的代表作,是他毕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结晶。
(8)、瓦尔克教授介绍道,歌德的一生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见证了欧洲教会的兴衰。在歌德出生的那个年代,欧洲还是在现代化开端前的封建时期,而他辞世的时候欧洲已经成为了一片现代化的土地。
(9)、小编想向大家介绍的,是他生活审美化的观点(schönesLeben),即一种浪漫主义的生活方式,一切生活起居细节要体现艺术与美的原则,这体现当时维也纳的巴黎的新艺术运动对作家的影响。
(10)、《魔山》 DerZauberberg:艰涩的集大成之作
(11)、君子是否应该“不器”?歌德在教育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年代》,也谈到过类似话题,他把“不器”看作是一种注重通识教育的体现。歌德在他的这部作品中间讲了两个极端,第一种极端是通识教育,即要了解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所有的都要穷尽。还有另外一种教育的观念是专攻某一个方面的职业教育。歌德把这两者进行了一个对比,想表达的是这两者并不是通往教育的终目标的。“因为要穷尽所有知识的教育方式是不可能实现的,同时把人培养成某一种职业的专才也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因为它会导致知识的贫瘠化、人的贫瘠化和人终的异化,成为一种工具。”瓦尔克表示,教育终的目标是要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这也就是孔子主张的“中庸之道”。
(12)、诗剧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进步知识分子自强不息,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进取精神。歌德运用了欧洲当时所有的诗体,表现了他错综复杂的思想感情,给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文化作了艺术总结。它与《荷马史诗》《神曲》《哈姆雷特》并列为欧洲文学的四大名著。
(13)、(5)卢铭君:德语文学史教程DeutscheLiteraturgeschichte--EinLehrbuchfürGermanistikstudium(2022),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4)、《轮舞》 Reigen:施尼茨勒的争议之作。
(15)、(狂飙突进运动释义摘自卢铭君:德语文学史教程)
(16)、语言学习馆位于广州图书馆南6楼,是存储各类语言学习资料的特色主题馆。现有馆藏7万余册/件,为读者提供语言类音像资料、书籍、期刊以及语言学习数据库等。
(17)、后来他回到人间,已经百岁,双目失明,仍要继续奋斗。后,率领人民填海,建立起理想的自由国土。这时感到为大众造福才是有意义的生活,因而心满意足地死去。
(18)、歌德被称为“魏玛的孔夫子”,是因为他的思想和孔子有很多契合点。瓦尔克说,歌德是读过拉丁语版和法语版《论语》的,而且歌德不仅是阅读而已,还把很多儒家的学说和想法融入到他自己的文学创作中。
(19)、此后,浮士德继续得到靡非斯特的帮助,从个人的小世界投身社会的大世界:开始他接触政治生活,希求功名,向皇帝倡议大量发行钞票,解救了财政危机,却被昏庸的皇帝视作浅陋的魔法师。于是,他又在瓦格纳的“人造人”帮助下,穿越时空,追求古希腊的美女海伦,并与海伦结婚生子,儿子欧福良无限制的追求高飞,却坠地身亡,海伦也悲痛离去。
(20)、 值得一提的是,在他们正式建立友谊之前,这两位德国文坛巨人曾长期老死不相往来,彼此都对对方心存芥蒂,甚至怀有敌意。
2、歌德代表作浮士德
(1)、托马斯·曼(ThomasMann,1875-1955)既继承了世纪末精致的颓废美学,又兼具社会批判的气质,他小说中的美学与哲学成就为他带来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垂青。
(2)、《死于威尼斯》 DerTodinVenedig: 三百年间美的德语,文学和电影是上美的少年;
(3)、“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经过半个月的作品收集,嵊泗县图书馆2022线上厨艺大赛终于到了公布结果的时刻!(请以下获奖的朋友于12月21至25日,上午8:00—11:下午14:00—20:00嵊泗县图书馆门口领取,逾期作废)
(4)、(诵)丨仓央嘉措史诗---穿越一场久违的遇见
(5)、 1805年席勒逝世,对歌德是个沉重的打击,他失去了“自己生命的一半”。席勒不仅是歌德的亲密朋友,而且也是他创作的合作伙伴;失去席勒,歌德就在思想上和创作中陷入孤独状态。
(6)、作家自己也曾说:“对一件事正确的理解和对同样一件事的误解之间并没有完全清晰的界限。”(„RichtigesAuffasseneinerSacheundMissverstehendergleichenSacheschließensichnichtvollständigaus.“)
(7)、里尔克(ReinerMariaRilke,1875-1926)出生于奥匈帝国治下的布拉格。里尔克在他的《布里格手记》中写道:“我在学习观察(Ichlernesehen)”,这恰恰是作家自己的写照。
(8)、母亲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膝头,讲述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给他听。母亲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言辞新奇而丰富,歌德常常听得如醉如痴。也许正是传承了母亲的这种才能,歌德成年以后母亲仍是跟他像朋友般共同探讨问题。
(9)、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Wilhelm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直到20世纪,才激起深远的调门各异的回声。后来的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后现代主义,都以各自的形式回应尼采的哲学思想。
(10)、暖风,语言艺术爱好者,醉心朗诵,推崇用真实的声音表现文字独有的魅力。
(11)、于是,浮士德离开了书斋。他喝下了魔汤,恢复了青春,爱上了少女葛丽卿。深陷爱中的葛丽卿却因此家破人亡,虔诚于宗教的她在狱中等待上帝的裁判。浮士德经历了瓦卜吉斯之夜群魔会,赶来解救葛丽卿,却遭其拒绝,内心感到了极大的痛苦。
(12)、但歌德并非只是一个转折时期的旁观者,他本人也成为了这个变革大潮中间的一员。比如,这股变革大潮推动了歌德革新了几乎所有题材的德语文学,在歌德之后整个的德语文学语言和歌德之前的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了。歌德新的现代性的德语文学语言,还在影响着现在很多德语的作家;同时,歌德建立了全新的艺术观:他强调艺术的原创性,提出了天才美学和原创性美学这两个概念。“对于歌德来说,他认为一个艺术作品的真正价值应该是创新性和原创性,而不是在既有的形式上继续进行模仿和发展。”瓦尔克说。
(13)、《判决》DasUrteil:卡夫卡父子冲突的极端表现;
(14)、现代出版一本书,可以用商业手段炒作、找亲朋好友做广告,一本书尚且可以炫耀一时,但是100年之后没有这些社会资源了,真正决定这些书是否有市场的都是后来人。《论语》虽然只有只言片语,不尽完善,但是已经不需要为它的流芳百世背书,而且它的当代影响力也能它能够继续流传下去。歌德的著作也是如此,世界各国的人都在接受着歌德智慧的赠予。
(15)、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JohannChristophFriedrichvonSchiller)——(1759年11月10日-1805年5月9日),通常被称为弗里德里希·席勒,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他是歌德的挚友,死后和歌德葬在一起。他还是《欢乐颂》的词作者。
(16)、因为浮士德一直找不到世界的本质(无明),他出卖自己的灵魂给魔鬼摩非斯特,跟魔鬼“学习生活”。在魔鬼的陪伴下,浮士德接触到各种感官享受(触,受):酒精、舞蹈、音乐、美女。他的兴趣很快集中在一位叫玛甘蕾的美丽善良的姑娘身上。
(17)、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Wolfgangvon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代表作品《少年维特的烦恼》、《浮士德》等。
(18)、《伽利略传》 Galilei: 科学家的追求、真理与伦理的冲突,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19)、歌德的作品充满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在诗歌,戏剧,散文,自然科学,博物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主要作品有剧本《葛兹·冯·伯里欣根》、中篇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未完成的诗剧《普罗米修斯》和诗剧《浮士德》的雏形《原浮士德》,此外还写了许多抒情诗和评论文章。
(20)、图为坐落于莱比锡市Naschmarkt上的歌德雕像
3、歌德代表作《浮士德》的体裁是
(1)、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2)、 歌德晚年的创作极其丰富,重要的如自传性作品《诗与真》(AusmeinemLeben,DichtungundWahrheit,1811-1833)、《意大利游记》(ItalienischeReise,1816/17)、长篇小说《亲和力》(DieWahlverwandtschaften,1809)和《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WilhelmMeistersWanderjahreoderdieEntsagenden,1821),抒情诗集《西东合集》(West-östlicherDivan,1819),逝世前不久,又完成了《浮士德》(Faust.EineTragödie)。
(3)、对于儿子的作品,母亲是凡有必读,并总能给予恰如其分的评论。歌德悟性很高,妈妈一点就通,并能很快完善自己暴露出来的不足。
(4)、 狂飙突进运动因市民阶级崛起而产生。17世纪,市民阶级相当贫困;到了18世纪中叶,这一阶级逐渐富裕起来(新兴市民阶级指的是贵族与农民、手工业者之间的社会阶层,相当于现在的中产阶级)。他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然而在政治上并没有前途,无法实现政治诉求和目标,只能诉诸文学和教育。因此,狂飙突进文学常揭露和批判腐朽堕落、专制集权的统治阶级,反对强调理性,重视人的自由。
(5)、施尼茨勒是小编喜欢的作家之戏剧是他突出的成就,终其一生,他一共创作了44部剧本,而且大部分是突破古典戏剧限制的独幕剧。在小说方面,施尼茨勒以短篇小说见长,他擅长捕捉人物瞬间的印象,投影现代人隐秘的内心世界。
(6)、“这个‘不器’简单地说就是不要把你变成一个器皿,但我想现在片面地宣传这种思想是不负责任的。”傅杰认为,孔夫子当时是想培养弟子成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但是现代社会,人想要在社会上立足,首先要有自己的特点,也就是要培养一技之长,不一定都是绝技,但是在某一个位置上“可能没有人替代你,你的位置才比较稳固”。
(7)、(4)范大灿:德国文学史(修订版)第二卷(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2019),商务印书馆
(8)、 但是,我们总是要一读再读,因为这本书不但能给我们自身的生活起到先验的指导,同样也可以让我们获得超脱于自身小世界之外的丰富的精神体验。除去常读常新,我们没有办法对这本书获得更加深入的理解。
(9)、我如今在这古典的土地上深受鼓。往古和今世对我谈得更高声、更迷人。我在此遵从指示,手不停地翻阅着。古人的着书,每天都获得新的享受。可是阿摩却让我通宵忙着别的事。教我的虽不过一半,却给我加倍的幸福。当我探摸着可爱的酥胸的外形,我的手。滑下到臀部,我不是增添了许多知识。我这才真了解大理石像;我思考而比较。用触摸的眼晴观看,用观看的手触摸。尽管我爱人夺去我白天的一些时间。她却把夜晚的时刻交给我作为补偿。可也不是老亲吻,也说些有道理的话。如果睡魔找上她,我就躺着作遐想。我常常就在她的怀抱之中作诗。在她的背上移动手指,悄悄地数着。六音步诗律。她在可爱的睡乡中透气。她的气息扇起我内心深处的情焰。阿摩也挑亮灯火,他想起从前曾给。他的三位大诗人同样效劳的时代。
(10)、 歌德在狂飙突进时期片面追求形式突破,谋求主观宣泄。在近距离接触希腊艺术后,这一倾向得到纠偏。他转而追求古典艺术,重新重视规则,讲究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11)、终于见到你,你那甜蜜的目光已给我身上注满欣喜;
(12)、 1788年8月7日,席勒日后的妻子莎洛特和她的姐姐卡罗利内曾安排歌德与席勒会面,想为这两位大作家提供一个彼此接近的机会。但事与愿违,两人不仅没有彼此接近,反而增加了对对方的反感。
(13)、《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是他毕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结晶。第一部出版于1808年,共二十五场,不分幕。第二部共二十七场,分五幕。全剧没有首尾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
(14)、说到浮士德精神,董问樵直接引用了悲剧人物的表白来分析其主要方面:永不满足现状,不断追求真理,重视实践和现实。杨武能的《试析〈浮士德〉的哲学内涵》提出:浮士德精神非纯粹的德意志精神,而是整个欧洲文化和哲学传统的延续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三百年欧洲精神的凝聚和结晶。张辉在他的论文《浮士德精神与中国化审美诠释》里比较了宗白华、张月超等人的观点后发现了审美现代性本身的一个悖论:审美的来理解浮士德精神,并以之进行审美启蒙是对人全面发展的吁求,同时由于对审美作用的片面强调,可能伴随着审美本质的变异乃至异化,使人变成审美乌托邦里的“单向度的人”。
(15)、左起:现场翻译、托斯腾·瓦尔克、傅杰、沈奇岚
(16)、歌德创作的顶峰是《浮士德》。这部诗剧取材于16世纪的浮士德传说。歌德从小就喜欢传说中主人公,长大后心里就隐约有他的影子。歌德觉得有必要将浮士德全面地展现出来。浮士德向往自由,认为高的知识是美的财产,然而他的追求却被俗世所阻碍,他也就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找到了生命的真谛。浮士德其实是文艺复兴以来进步的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歌德本人。
(17)、 ·(Vollkommenheit)、
(18)、 1775年,歌德去魏玛宫廷任职,这标志着歌德脱离了狂飙突进运动,也标志着歌德青年时代结束了。
(19)、后来,战乱年代给了歌德机会去了解戏剧,他也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就开始写起剧本来。著作先后有《葛慈冯?伯里欣根》、《亲和力》、《诗和真》、《意大利游记》等。
(20)、1749年8月28日,歌德出生于法兰克福镇(位于黑森州)的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小时候,父亲是严厉的、严肃的。而母亲则用不同于父亲的那种温柔、体贴的母爱安抚、保护、激励着歌德,引导他对学习的兴趣,并竭力培养歌德掌握对于文学的正确理解能力。
4、歌德代表作浮士德是一部什么题材的作品
(1)、为了防止对一个领域过度钻研,导致丧失对其他专业的敏锐度。有的理工科院校会举办人文阅读竞赛,宣传一年要读多少本书,读完了有奖励。傅杰认为,文学就是要逐字逐句精心品读的。“一本《歌德谈话录》里面肯定有很多人生智慧,那真是一个老人到了人生的尽头所彰显的炉火纯青的人生和学问境界。”这绝不是囫囵吞枣、走马观花的阅读方式所能体悟得到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歌德代表作浮士德精辟6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