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代表作10首古诗
1、杜甫的代表作诗有哪些
(1)、同时因为相对轻松的缘故,杜甫在这一时期写了《戏为六绝句》,对格律诗,复古诗风等诗坛乱象做了一个总结,对初唐诗事算是来了个一锤定音。
(2)、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6)、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8)、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也称杜少陵,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是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一生中共创作了3000余首诗歌,其中约1500首被保留下来,大多被收集于《杜工部集》里。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称为“诗圣”。杜甫的所有诗歌中,产生了不少流传千古的诗句,在中国诗歌文学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因而杜甫的哪首诗水平高,哪些句子绝,成为后人的热议。
(9)、杜甫,在唐朝是诗人第在古代所有诗人中也是第一。他的成功处首先是在他有高尚的抱负。他自比稷与契,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是迂阔不切事情的抱负,高尚的意境却由此产生,因为事实远不如他所想的那样顺利,使得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对坏人坏事采取“嫉恶怀刚肠”,“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的态度。任何文人都读过《孟子》“庖有肥肉,野有饿莩”,到杜甫才化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名句,在他以前没有一个诗人能造出这样的句子,只因为没有杜甫那样的抱负和意境。——范文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0)、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12)、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13)、要说李白好的诗篇,我认为当是这首横跨古今的《把酒问月》。自古以来,中国追求的高境界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而在古诗词中能够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可以说是寥寥无几,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张孝祥的《念奴娇》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而李白的《把酒问月》也是其中的代表。《把酒问月》超脱了现实,将思考转移到了天地宇宙,“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14)、译文:拉弓要拉坚硬的,射箭要射长的。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杀人要有限制,各个国家都有边界。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1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6)、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17)、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是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从前有人把它推为全唐七律的压卷,说成“空古准今”的,固然是出于封建士大夫的偏好;而有人认为“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赞赏这首诗深邃的意境和超迈的风格,艺术见解还是不错的。
(18)、四处流浪的他,就像那无所依靠的沙鸥,独立在这茫茫的天地中。
(19)、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20)、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杜甫的代表作10首古诗有哪些
(1)、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2)、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杜甫远祖为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 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祖籍襄阳(今属湖北),曾祖父杜依
(4)、很多人根据诗歌的内容认为要写这首诗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春天;而是平野;三是大江。
(5)、译文: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6)、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去:离开。空:只。返:通返,返回。空悠悠:深,大的意思悠悠:飘荡的样子。晴川: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原。历历:清楚可数。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乡关:故乡。
(7)、首先 ,他崇尚的儒家的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这符合广大文人志士追求的思想。他用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其中“三吏”和“三别”传颂千古的名篇。
(8)、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9)、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10)、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11)、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锦江两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
(1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3)、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14)、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15)、 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以算是从760年到766年,杜甫居住在成都草堂时,创作了480多首。第二阶段是从766年四月一路流浪至768年正月在夔州居住,这一时期也创作了430多首。第三阶段是杜甫又漂泊于湖北和湖南,终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这一阶段杜甫也创作了150多首诗。
(16)、“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成都是三国时期汉国的都城,诸葛亮在这里主持国政二十余年,立下了勋业。晋代李雄在成都称王时为他建立了祠堂。后来桓温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只有武侯祠完整无损。“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成都产蜀锦,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他们住在成都的少城(成都旧有大城、少城),所以又称成都为锦官城、锦城或锦里。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成都地近锦江,这里山川明丽,美如绣锦,因而得名。“森森”,是形容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据《儒林公议》、《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
(17)、后人评价杜甫得诗人之体,此言甚善。杜甫的《秋兴》八首,是七律的体现,尤其第一首更是广为流传。
(18)、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19)、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20)、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杜甫的代表作10首古诗词
(1)、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杜甫写大气象出神入化,《登楼》中仅“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一句,即可照耀万古。
(3)、自己屋子烂了,想到的是“天下寒士”,此心真是可比日月昭昭。
(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5)、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6)、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7)、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8)、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通“影”,日光。霁(jì):雪停。五更鼓角: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战伐:崔旰(gàn)之乱。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跃马:指公孙述。字子阳,扶风人。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人事:指交游。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漫:徒然、白白的。
(9)、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10)、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11)、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12)、至德二载(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城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疏救房琯这件事,杜甫经宰相张镐力救而得释放。但“帝自是不甚省录”,从此之后,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这年九月,长安收复。十一月杜甫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于乾元元年(758年)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13)、杜甫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甚为推崇,在多首杰出的诗作中都提到过诸葛亮。不过对于诸葛亮的描写及评价为全面深刻的,莫过于这首《蜀相》。
(14)、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5)、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16)、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17)、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18)、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9)、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
(20)、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4、杜甫的代表作古诗有哪些
(1)、这段时间是他穷困潦倒的时期,又身体抱恙,但“文章恨命达”,这也是他诗作爆发的阶段。无论平仄、对仗等体式,还是起承转合的文法,都是信手拈来。他的诗句在格律中游刃有余,功力已臻化境。
(2)、诗佛王维向往并践行与世无争、恬淡自乐的自然田园生活。这首《积雨辋川庄作》是其七律作品的高峰。
(3)、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4)、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5)、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
(6)、▲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7)、岱宗夫如何?齐鲁情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白也诗,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9)、这段时期,是杜甫一生中痛苦深重的时期,战乱四起,忍饥挨饿,归朝前就是个流民,而被流贬之后沿途看到老百姓深受战火荼毒,也让杜甫的作品沉痛郁结。而他在后期流贬之际的叙事性歌行体“三吏三别”也成为记载安史之乱社会动荡,百姓离乱的史诗性作品。我们称其为“诗史”。
(10)、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11)、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12)、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13)、《春日忆李白》唐·杜甫白也诗,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14)、▲这首诗描写细腻、动人,颇为难写的夜雨景色,却写得十分耀眼突出,使人从字里行间,呼吸到一股令人喜悦的春天气息。这首诗题虽是《春夜喜雨》),但是全诗不露喜字,却又始终充满喜意。
(15)、无边落木萧萧下之后,紧接的是不尽长江滚滚来。长江的凶险呼应了落木的凶险,长江汹涌奔腾的气势造就了无边落木的磅礴气势。造成这种视觉上的冲击效果,是由诗人所处的观景位置、长江在夔州境内的巨大落差共同实现的。一个“来”字表明诗人站在下游往上游看;一个“落”字写出了长江奔涌出盆地时形成的巨大落差。这两句明面上写景,实则是暗喻诗人自身命运的凶险:多病、潦倒、年迈、客居他乡。即使是在社会保障比较完善的今天,一个人身上兼具以上全部关键词,也是凶多吉少的。
(16)、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
(17)、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江:长江。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三山:山名。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秦淮区武定门北侧。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浮云:比喻奸邪小人。日: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长安:这里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18)、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19)、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0)、《秦妇吟》是唐末诗人韦庄的长篇叙事诗,此诗借妇女之口描述了黄巢起义时的社会乱象,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全诗情节曲折丰富,结构宏大严密,语言流丽精工,在思想与艺术两方面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为中国古代叙事诗树立了一座丰碑。后人把此诗与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北朝乐府《木兰辞》并称为“乐府三绝”,也是唐朝叙事诗的一座丰碑。
5、杜甫的代表作及诗句
(1)、我参考多家书籍、资料整理了杜甫优秀的35首代表作,40句千古名句,四个时代的生活背景,以及各个背景下的代表作,总14839字,与您分享,只是业余爱好,喜欢杜甫诗词的朋友请收藏,丰富业余生活,陶冶情操,由于水平有限,不足之处请老师给予指点。
(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漂泊西南,诗歌带有丰富的政治内容和浓郁的时代气息:忧国忧民,对以诸葛亮为代表的忠臣、名臣的崇敬;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对世事的感怀;隐居心境的恬淡;对亲人的思念。代表作《蜀相》、《江汉》、《登高》。
(4)、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6)、 公元763年,当时正流落在四川的杜甫听闻安史之乱结束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7)、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8)、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奔流。吴国宫殿的鲜花芳草遮没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那些悠悠浮云总是遮蔽太阳的光辉,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让人内心沉痛忧郁。
(9)、岁末时节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映照下,明朗如昼。破晓时军营中鼓角声更显得悲壮凄凉,银河倒映江面,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夷歌”之声。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终也成了黄土中的枯骨;人事与音书,都只能任其寂寞了。
(10)、若是自身的因素,也许不会有那么多遗憾,可是偏偏他的退休时被迫的,可想而知他的心中该有多痛苦。
(11)、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
(12)、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13)、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14)、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5)、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16)、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17)、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多广泛的,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之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18)、崔颢的诗歌不多,但是仅此一首《黄鹤楼》,便足以名垂万古。这首《黄鹤楼》,曾令诗仙李白自叹弗如。《黄鹤楼》亦曾多次被认为是唐诗七律的巅峰之作。
(19)、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20)、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这两句写出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画。由于当时是兵荒马乱的时候,人们彼此之间都不敢轻易走动。而到了秋天,天地间一片萧瑟,在看到祖国的山河满目疮痍,作者的内心复杂。此时又听到一只孤雁在空中悲鸣,诗人的内心更增添了几分伤感。
(2)、大历三年(768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冬天的时候漂泊到湖南岳阳,泊舟岳阳楼下。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登岳阳楼》 。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大历四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长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
(3)、他曾到过夔州,写下被称为“七律之冠”的《登高》;后来也曾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写下千古绝唱《登岳阳楼》。
(4)、此曲只应天上有,江船火独明,战骨当速朽,几时树功勋:
(5)、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6)、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7)、“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前面的四句都只不过是描写当时的环境,这两句才开始配合题目,表达诗歌的主旨思想。我虽然有兄弟姐妹,但是在这兵荒马乱的岁月,每个人都天各一方,彼此之间也没有办法联系,也更不知道他们现在是死是活。
(8)、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9)、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10)、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11)、(5)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
(12)、译文:房兵曹的这一匹马是产自大宛国的名马,它那精瘦的筋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它的两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样尖锐,跑起来四蹄生风,好像蹄不践地一样。这马奔驰起来,从不以道路的空阔辽远为难,骑着它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驰骋沙场,甚至可托生死。拥有如此奔腾快捷、堪托死生的良马,真可以横行之外,为国立功了。
(13)、这两句古诗看似平淡,但是做只要内蕴的情感觉丰富。作者看到月亮,继而产生了思念故乡的感情,但毕竟夜色冰凉,他的绵绵愁思当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他在这首古诗当中思念故乡,但在“有弟皆分散”以及“无家”当中就能看出,家已经不存在。如此境遇,让杜甫内心十分焦灼。
(14)、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赠花卿》
(15)、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16)、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17)、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18)、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19)、主要经历:1995-2012年开办建材商贸公司、同时2007-2012年经营酒店和土特产批发、2000-2012年连任江苏省丰县工商业联合会北京商会秘书长及两届商会会长、2012年转型从事专业企业管理(包括教育、酒店、餐饮、美容美发行业),1995年-至今坚持参与公益事业活动23年,曾参加过北京广播电台《人生热线》栏目制作;北京《城乡同行》电视制作;北京电视台《经济栏目》创业制作等,与十几家媒体合作过。2007年开始自学国学、文史、哲学知识,古诗词、作大量笔记和心得感悟1350篇。
(20)、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1)、明代学者胡应麟评价杜甫的《登高》: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律第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元人凭此诗云,一篇之内,句句皆奇,一句之内,字字皆奇;亦有识者。历来杜甫的《登高》,是公认的古今第一七律。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4)、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5)、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7)、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8)、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9)、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0)、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11)、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12)、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13)、全诗意境开阔,气象万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诗人的孤苦伶仃的形象,情景交融,使得整首诗一种十分沉重的孤独感。
(14)、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15)、李白是有天才的唐代诗人,具有仙人的气质。李白写任何形式的诗歌,都可自成一派,达到高水准。这首《登金陵凤凰台》,可谓李白七律的巅峰。
(16)、《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17)、如此的悲天悯人情怀。除了发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王菩萨,实在找不出再有人能与之媲美。
(18)、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9)、这首诗写的和《石壕吏》相反,是老翁应招出征,老妻哭倒在路上。老翁壮志犹存,而且子孙全部阵亡了,觉得自己也无所谓了。但是到后一刻,真的要离老妻而去,而且明白知道此去再不能相见时,“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肝肠寸断,不能自已。
(20)、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这段时期,是杜甫一生中痛苦深重的时期,战乱四起,忍饥挨饿,归朝前就是个流民,而被流贬之后沿途看到老百姓深受战火荼毒,也让杜甫的作品沉痛郁结。而他在后期流贬之际的叙事性歌行体“三吏三别”也成为记载安史之乱社会动荡,百姓离乱的史诗性作品。我们称其为“诗史”。
(2)、杜甫经历安史之乱的悲惨景象,对国家和人民寄予了深沉的关怀。《阁夜》气象宏大,基调苍凉,能反映杜甫的风格。
(3)、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4)、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5)、神奇自然,会聚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杜甫的代表作10首古诗有哪些精辟14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