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代表作
1、屈原的代表作离骚
(1)、我的灵魂时时都想着归去啊,哪会片刻忘记返回故乡?背向夏水边而思念郢都啊,故都日渐遥远真叫人悲伤!登上大堤而举目远望啊,姑且以此来舒展一下我忧愁的衷肠。江汉平原人民还过着平安欢乐的日子啊,江汉盆地还保持着传统的楚国风尚。
(2)、君不行兮夷犹,(2)蹇谁留兮中洲?(3)美要(yāo)眇兮宜修,(4)沛吾乘兮桂舟。(5)令沅湘兮无波,(6)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7)吹参差兮谁思!(8)
(3)、从史诗中知道,崇山是龙和麒麟的故乡,是东海神仙聚会的地方,在那里“泉水潺潺,绿树茵茵,伸手可以挠月,张嘴可以咬星,驴马自由奔跑,男女歌舞不停。”是苗族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美好的乐园。(详见《湘西苗族》)
(4)、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5)、(9)天时:天意。怼(duì):怨怒。威灵怒:神明震怒。
(6)、《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并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离骚》一组,《九歌》一组,构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风格。
(7)、王逸在其《楚辞章句》中认为“三后”是指“禹、汤、文王”;朱熹认为“三后”是指“少昊、颛顼、高辛”。
(8)、对先祖们如此亲子爱民的美好德行,屈原一定深为所动,再联想到奸佞横行、楚王昏昏的朝廷,屈原更是愈加怀念楚之先祖,于是将先祖们写进了诗篇中。
(9)、 这首县志上的古诗,尤为重要,诗中为我们后人提供了两个极为关键的信息。一个是“山有幽兰秀,溪多杜若香”,这与前面提到的《离骚》那段现实的描写,其环境是何其相似;一个是“《离骚》著成后,此地赋才多”,这是明白无误地告诉了《离骚》是在溆浦写就的。你看,《离骚》在溆浦写成后,影响了一大批溆浦子弟,以至造成“此地赋才多”的现象。
(10)、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
(11)、一九七二年湖南长沙东郊马王堆一号汉墓发现的前汉帛画和一九七三年从长沙东南子弹库楚墓出土的战国帛画的主题有相通之处,都是为死者的灵魂升天而画的。而《离骚》《涉江》中关于“神游”的描写、关于人物服饰、行为的描写,都与长沙出土的楚帛画极其相似。《离骚》《涉江》对昆仑县圃、春宫西海等理想世界的描写也是极其相似的。
(12)、第27期:文化惠民月特别活动——《历年五月演出特辑》第二期
(13)、(12)荪:香草,即石菖蒲。桡(ráo饶):短桨。兰:兰草:旌:旗杆顶上的饰物。
(14)、三是挽歌:《国殇》悼念为国家战争而牺牲的将士的祭歌。“殇”是未成年(不足20岁)而死于野外的人。
(15)、和司马迁同时代而年辈稍早的有东方朔作《七谏》,庄(东汉人避讳作严)忌作《哀时命》,都是摹仿屈原的作品,文中所述屈原的思想和遭遇,也与《史记》所述相接近,所以《史记》所载屈原事迹是基本可信的。当然,传中也有偶然失叙或史实错记之处。
(16)、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17)、鲁迅先生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曾经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确如其言,陶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连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
(18)、二是广泛。全文提出172个问题,问天上事,问地上事,问人间事。一问到底,而且有问无答。屈原借天而发问,抒发心中不满。
(19)、第42期:歌剧《塞利维亚的理发师》——令人捧腹的喜歌剧大戏
(20)、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学者,也是当时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是一个挺拔正直的人,也导致流亡。屈原的爱国思想无处可展现。迄今为止流传至今的屈原许多代表作,都是屈原内心的真实写照。
2、屈原的代表作是《楚辞》
(1)、(7)霾两轮兮絷四马:车轮陷入泥中,驾车的四马被绊住了。霾(mái,埋)。通“埋”,只两轮陷入泥中。絷(zhí,直);绊住。
(2)、将“离骚”作“离忧”解者,还有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他在倾其毕生精力完成的《管锥篇》中说道:
(3)、古往今来,凡是中国读书人,只要一提起屈原,首先想到的便是他的代表作《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家喻户晓的经典名句,冠绝古今,与日月齐光,铸成了中国的民族魂。作为首长篇抒情诗,《离骚》,凝结着诗人的审美理想和生命激情,是古典诗歌的高山幽谷。它以神奇的语言和浪漫的音律,用凄婉、沉郁、柔绵、旷达、洒脱、迷狂、悲哀、痛苦、欣悦、华丽、空灵、豪放等多重的情绪和风格,吟唱出千古不朽的绝句。
(4)、第75期: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新时代的“莎式”爱情
(5)、《九歌》是《楚辞》篇名。原为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据汉族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6)、第35期:话剧《骆驼祥子》——旧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欢离合
(7)、(24)罔:通“网”,作结解。薜荔;一种香草,缘木而生。帷:帷帐。
(8)、(11)薜荔:蔓生香草。柏(bó伯):通"箔",帘子。蕙:香草名。绸:帷帐。(凡香草类皆指君子,腥秽类皆指小人,君子流芳名,小人流臭名,以气味类推,除此皆如此)
(9)、(8)参差:长短不齐,这里指楚怀王思念贤良而无心于音乐,其好吹奏乐器,而因思念贤良而吹错乐音时值。
(10)、姐姐对我遭遇十分关切,她曾经一再地告诫我。
(11)、离骚,王逸注:“离,别也。骚,愁也。”即离别的忧愁。
(12)、他被世人称为“诗歌之父”。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公元前342年屈原诞生于楚都丹阳,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13)、1《九辩》《九歌》:相传是启从天上偷带到人间的乐曲。
(14)、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采三秀兮於山间,石磊磊兮葛曼曼。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廕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又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15)、第20期:《昭君出塞》——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的选择
(16)、屈原在《离骚》中的三次神游之前,碰到一个神秘的女子,她以长者的口吻亲切地责备、规劝着屈原,焦虑不安地关心着屈原的命运,诗中写道:
(17)、 而这七次使用,都是将“离”作为“离别”、“离开”、“分离”之意。这就极其明白地告诉了我们,标题“离骚”中的“离”就是“离别”、“离开”的意思。如果还要认为“离骚”是什么“畔牢愁”、“牢骚”、“遭遇忧愁”的意思,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身为古代第一个语言大师的屈原,为什么要故弄玄虚,偏偏要用一个跟诗中七次使用过的“离”意相悖的意思作为标题,岂不是连起码的写作常识都不懂吗?何况那个年代还不兴文字狱,根本用不着象曹雪芹那样去搞“假语村言”。
(18)、桂櫂(同棹(zhào))兮兰枻(yì),(19)斲(zhuó)冰兮积雪。(20)采薜荔兮水中,搴(qiān)芙蓉兮木末。(21)心不同兮媒劳,(22)恩不甚兮轻绝!(23)石濑(lài)兮浅浅(jiān),(24)飞龙兮翩翩。(25)交不忠兮怨长,(26)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27)
(19)、謇謇(jiǎnjiǎn):形容忠贞直言的样子。
(20)、“远离尘世一切愁、恨”,这和诗人在《离骚》中三次神游西天极乐世界也是十分吻合的。
3、屈原的代表作为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
(1)、第1期:“消失吧,黑夜! 星星沉落下去,黎明时我将获胜!”
(2)、《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
(3)、(2)毂:(gǔ)车轮贯轴处。车错毂;指两国双方激烈交战,战车交错。毂是车轮中心插轴的地方。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4)、 被同“披”,戴着。明月:夜光珠。璐:美玉名。
(5)、前面己论述过,屈原到了溆浦之后,是溆浦的民间巫歌、祭歌、情歌、樵歌、渔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找到了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从而创作了有史以来笫一首现代派诗歌《涉江》,这才有了后来的“离骚”。而《涉江》和《离骚》在人物、服饰、内容、思想等方面的描写又是一脉相承、惊人的相似,因而自古以来《涉江》有小《离骚》之称。这一切明白无误地告诉了我们,《离骚》写于溆浦也是合符情理的。
(6)、舒新宇,湖南溆浦人。怀化市作协副主席。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二级。传记文学《向警予》获湘版图书一等奖和省政府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奖,《盗火者之歌》获1986年湖南省儿童文学大奖,两书均被国家教委、团中央、全国妇联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选为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书目。纪实文学《死囚的伊甸园》被译成日文。学术著作《破解屈原溆浦之谜》登上2007年图书排行榜。《过年》入选湖南省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长篇小说《向警予》被列入中国作协2005年度重点扶持作品。
(7)、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有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南宋朱熹《楚辞集注》、清代戴震《屈原赋注》等注本。
(8)、(7)佳:佳人,指湘夫人。期:期约。张:陈设。
(9)、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10)、第45期:舞剧《沙湾往事》——岭南风情民俗的长卷
(11)、我们惊喜地发现,《离骚》中的第一次神游与《涉江》里的神游何其相似。屈原在《涉江》里写道:
(12)、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吾与君兮斋速,导帝之兮九坑。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壹阴兮壹阳,众莫知兮余所为。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结桂枝兮延□,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可为?
(13)、(题集)《涉江》是屈原晚年放逐江南时所作的-首优秀的爱国主义抒情诗。在这首诗中,诗人尖锐地揭露了楚国的统治者的腐朽和罪恶:在他们的把持下,"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贤臣斥疏,奸佞横行:"阴阳易位",一切处于颠倒混乱的状态。好好的一个楚国,被弄得乌烟瘴气,"溷浊"不堪。这是诗人对楚国反动势力的愤怒控诉和强烈斥责。另一方面,诗人有力地申述了要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保持高尚情操的决心,反复表示要斗争到底。"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刽等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是说,虽然把我放逐到偏僻荒远的地方(战国时期,沅水流域还荒凉),虽然要一辈子遭殃到底,我也要始终坚持自己的主张,毫不犹豫地遵循正道,绝不去随俗浮沉,同流合污。在这里,诗人对于反动势力的腐朽性,对于自己因坚持理想而遭受打击的必然结局,都表现出十分清醒的认识,所以他一再用"固"和"终":"固将愁苦而终穷"、"固将重昏而终身",对于这种遭遇,诗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总之,全诗塑造了-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高洁脱俗的形象。
(14)、《惜诵》:惜,痛,悲伤;诵:陈述。惜诵,即以悲伤的心情陈述往事。
(15)、3邈邈(miǎomiǎo):浩渺无际的样子。
(16)、 以:用。这两句是说忠臣贤士未必会为世所用。
(17)、作者通过三次神游,虽然获得了暂时的愉悦跟快乐,但终仍然未能摆脱遭受群小诬陷、打击和君王猜疑、放逐的痛苦和悲愤。
(18)、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19)、 霏霏:云气浓重的样子。承:弥漫。宇:天空。这句是说阴云密布,弥漫天空。
(20)、朝吾将济于白水234兮,登阆风而绁235马。忽反顾236以流涕兮,哀高丘237之无女。溘吾游此春宫238兮,折琼枝239以继佩。及荣华240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2吾令丰隆242乘云兮,求宓妃243之所在。解佩纕以结言244兮,吾令謇修245以为理。纷总总其离合246兮,忽纬繣247其难迁。夕归次248于穷石兮,朝濯发249乎洧盘。保250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2虽252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2览相观254于四极兮,周流255乎天余乃下。望瑶台256之偃蹇兮,见有娀257之佚女。吾令鸩258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雄鸠之鸣逝259兮,余犹恶其佻260巧。心犹豫261而狐疑兮,欲自适262而不可。凤皇既受诒263兮,恐高辛之先我。欲远集264而无所止兮,聊浮游265以逍遥。及266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267之二姚。理弱268而媒拙兮,恐导言269之不固。世溷浊而嫉贤270兮,好蔽美而称恶2闺中272既以邃远兮,哲王273又不寤。怀274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275?
4、屈原的代表作古诗
(1)、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2)、《九歌》是《楚辞》的篇名,原为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在楚地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改作加工而成,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九歌》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3)、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4)、捐余袂兮江中,(33)遗余褋兮澧浦。(34)搴汀洲兮杜若,(35)将以遗兮远者;(36)时不可兮骤得,(37)聊逍遥兮容与!(38)
(5)、《天问》的素材是当时的神话和各种奇幻故事,诗歌展现了屈原个人对历史和自然的思考和看法。
(6)、《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
(7)、众人无法挨家挨户去说明,谁会来详察我们的本心?
(8)、举鼓槌敲得鼓声咚咚响,疏节奏缓拍节声调安详,
(9)、庚寅(gēngyín):指庚寅之日。古以干支相配来纪日。
(10)、《惜往日》:惜,痛惜、哀伤;往日,指过去的岁月。题意是痛述、回忆过去的日子。诗中回忆了早年曾受怀王信任,起草宪令、参政议政的情节,叙述自己遭受谗言被罢职、奸臣当道、理想破灭的痛苦遭遇,抒发自己无端受诬陷而君王又不明察的心情。
(11)、第5期:“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12)、(8)援玉枹(fú)兮击鸣鼓:主帅鸣击战鼓以振作士气。援:拿着。玉枹:用玉装饰的鼓槌。
(13)、 腥臊:恶臭之物,比喻谄佞之人。御:进用。
(14)、 溆浦:溆水之滨。儃佪:徘徊。这两句是说进入溆浦之后,我徘徊犹豫,不知该去哪儿。
(15)、诗中描绘的神游,是诗人的后神游,境界更显壮阔,气势更见恢宏,时空的自由度也更为博大,有乐舞相伴,云旗委蛇,八龙驾御,屯车千乘,极尽帝王的排场,达到了至尊神的礼遇。这是诗人遭受沉重打击和官场失败之后的自我幻想和自我安慰。诗人意识到自己斗不过那帮奸佞小人,也没有能力使君王翻然醒悟,那就只有远离都城,想方设法摆脱这般锥心的愁苦,屈原特地选择了远离郢都千里之外、山重水复、雪峰深山的南蛮之地溆浦,作为自己流放的栖身之地。这种选择的本身就足以应证了“离骚”的题意一一离别忧愁。而这种离别忧愁的神游,在《涉江》里,在《远游》里,都一再出现,可见屈原对“离忧”之迫切到了何种强烈的程度。
(16)、吉祥的日子,良好的时光,恭恭敬敬娱乐天神东皇。
(17)、《离骚》虽说是一首充满灵幻的抒情诗,但作者突然插进一段现实的描写:用江离和芷草披在肩上啊,把秋兰结成素佩挂在身旁。光阴似箭我好象跟不上啊,担心岁月不肯饶人。清晨攀折小山上的木兰啊,采摘水边的香草是在黄昏。日月不停地运转啊,春天去了紧跟着秋天来临。草木经秋便要凋零啊,我为自已逐渐衰老而担心。
(18)、第41期:音乐剧《音乐之声》——用温暖唤起对音乐的热爱
(19)、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20)、战国楚帛画的发现只能证明屈原作品的可信性,因为《离骚》《涉江》等关于“神游”的描写、关于人物服饰、行为的描写,都与楚帛画本质相通。而且《离骚》三次“神游”都与屈原(他是《离骚》歌主的原型)在笫一次流放时的思想感情相通,从中还可以寻找出诗人经历,特别是与楚怀王关系发展的蛛丝马迹,无论就“生活”还是从“艺术”看都是相真实的。曲解往往缘于“误解”或“难解”。只要平心静气、实事求是地把这三次飞行的经过、目的及其前因后果理出头绪来,许多“混乱”和“模糊”都可以迎刃而解。
5、屈原的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1)、(21)搴(qiān千):拔取。芙蓉:荷花。木末:树梢。
(2)、大家公认《离骚》是放逐于江南所作。这样就排除了作于第一次流放的可能性,这在屈学界己成为定论。
(3)、第28期:文化惠民月特别活动——《历年五月演出特辑》第三期
(4)、第65期:音乐剧《玛蒂尔达》——直抵心灵的力量
(5)、请问,屈原两次流放,经过那么多的地方,除了溆浦,又有哪个地方的山水被他如此浓墨重彩地描绘过?没有!即是他出生的秭归和投江的汩罗,也没有享受到如此殊荣。而很多人认为是怀念长沙的那首绝命词《怀沙》,全诗也没有一句写到值得留恋的长沙风物,连起码的点题诗句都没有。(“怀沙”实际上是怀抱沙石自沉的意思,笔者将有专门的论文探讨。)只有溆浦诡异灵秀的自然山水才使三闾大夫如此钟情,如此迷恋。
(6)、通过三次神游,四次与舜帝等神灵的对话,更加坚定了诗人到天国去实现个人的理想的夙愿。他在诗的“乱曰”即“尾声”中后说道:算了吧!
(7)、《山鬼》出自《九歌》的第九首。《九歌》是一组祀神的乐歌,据说是屈原在汉族民间祀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修改而成的。《九歌》中有不少篇章描述了鬼神的爱情生活,如《湘君》《湘夫人》等,本文也是如此。"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因为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称"山鬼"。
(8)、 夷当时对周边落后民族的称呼,带有蔑视侮辱的意思。南夷:指屈原流放的楚国南部的土著。
(9)、当地传说,在屈原探望的亲友中,有比屈原年纪大的长辈,如婶婶、叔母、伯娘、姨娘之类的直系亲戚。这一发观足可解开困绕人们两千年的女媭之谜,女媭就是婶婶、叔母、伯娘、姨姨中的一个。只有她们几个人才会以长者的口吻亲切地责备、规劝着屈原,焦虑不安地关心着屈原的命运。诗中写道:
(10)、汨(mì):水疾流的样子,此处用以形容时光飞逝。
(11)、索:草有茎叶可做绳索。此作动词,意为搓绳。
(12)、身处这样古木森森、云缠雾绕的深山之中,耳闻野兽的吼叫和鸟雀的鸣啭,目睹蛟龙的出没和山水的暴涨,恍如到了神界仙地,易使人与神奇的大自然沟通,在心灵上与神灵链接,生出无限的神秘玄想和思古的幽情。所以说,是溆浦奇妙神秘的山水和雄丽瑰怪的风情激发了诗人玄妙的灵感和魔幻的遐想,终成就了华彩绝伦、意象万千的千古绝唱一一《离骚》。
(13)、首先要在时间段上有个大体的界定,然后再从作品本身寻找突破口,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里隐藏着大量家族及个人的秘密和写作的动机,屈原也会有意或无意在内容上留下诸多创作的秘密。
(14)、史诗告诉我们,泸溪峒泸溪岘是苗族迁徒到湘西以后的第二个主要根据地。
(15)、《橘颂》: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的咏物诗,有“咏物之祖”之称。同时是《九章》中很特别的一篇诗作——语气不同(情绪轻松)、诗体不同(多为四言式)、思想不同(信念坚定——“生南国兮,深固难徙”)、喻意不同(以橘喻人)、创作时间不同(似为处女作)。全诗通过赞颂橘树,以物寄情,托物言志,既是对理想人才的称颂,也是对自己崇高志向的抒发。
(16)、屈原自称是颛顼的后裔,而颛顼又是苗人和瑶人的先祖,《山海经·大荒北经》清楚地说明了颛顼与苗民的关系:“颛顼生驩兜,驩兜生苗民。”
(17)、1942年,《屈原》重庆首演,导演陈鲤庭,金山饰屈原,白杨饰南后,顾而已饰楚怀王,石羽饰宋玉,施超饰上官大夫靳尚,丁然饰公子子兰,张瑞芳饰婵娟。当时的媒体报道说:“上座之佳,空前未有,此剧集剧坛之精英,经多日筹备,惨淡经营,堪称绝唱。”
(18)、力度不够,忠贞不二的屈原还是痴心不改,寻思着再写一篇。
(19)、第48期:话剧《四世同堂》——老北京的风俗画卷
(20)、《悲回风》:诗首“悲回风之摇蕙兮”,即为蕙草被旋风(即回风)摇动而悲伤。依秋天的悲凉景象抒发情感,寄托了屈原对黑恶势力的痛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1)、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2)、索琼茅276以筳277篿兮,命灵氛278为余占之。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279而慕之?思九州280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281?曰:勉282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283女?何所284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285?世幽昧以昡曜286兮,孰云察287余之善恶?民288好恶其不同兮,惟此d人289其独异!户服290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览察291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292之能当?苏粪壤293以充祎兮,谓申椒294其不芳。
(3)、众人无法挨家挨户说明,谁会来详察我们的本心?
(4)、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便远去了,不再同屈原说话。
(5)、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跖。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凌阳侯之汜滥兮,忽翱翔之焉薄。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6)、褚润琴,女,傈僳族,怒江州广播电视台民族语部编辑,1979年出生,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双语文秘专业,从事傈僳语新闻、电影编、译、播多年。只要喜欢,就要坚持不放弃,尽管尝尽所有的酸甜苦辣,只要尝试的脚步不停下,终会尝到自己喜欢的味道。
(7)、《离骚》有两千多字,三百多句诗句,分为前后两部份。前部分主要叙述的个人出生,经历,和理想抱负,后半部借虚拟的神话人物抒发情感。总体来说,饱含了屈原激烈而丰富的情感。抒发了对祖国的忠贞,强烈抨击黑暗腐败势力,以及落魄不得志的忧愁。
(8)、(题解)《湘君》是屈原所作《九歌》的篇目之与《湘夫人》内容相关。《湘君》《湘夫人》分别以湘水男神和湘水女神为咏诵主体,互相表达思慕之情。王逸以为湘君是水神,湘夫人是舜之二妃。有学者认为湘夫人是娥皇女英,湘君是舜帝。
(9)、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大体说来,《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其内容与风格可与《离骚》列为一组,大都是有事可据,有义可陈。
(10)、(17)神以灵:指死者的英灵不泯,精神不死。以,连词,而
(11)、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说:“它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真正光辉的起点和无可比拟的典范。两千年来,能够在艺术水平上与之相比配的,可能只有散文文学《红楼梦》。”
(12)、刘向《新序》中《节土》篇也说:“屈原逐放于外,乃作‘离骚’。”
(13)、 屈原名平,“原”是他的字。战国时代楚国人。贵族出身,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小的时候受过良好教育,知识广博,记忆力强,了解国家治乱的道理,口才和文笔又都出众。青年时代他做楚怀王的左徒(官名),在朝廷里,经常与楚怀王商议国家大事,起草命令;出到外面去,就接待外宾,与诸侯对答,内外工作都做得很出色。他主张修明法度,任用贤才,联齐抗秦。起初,楚王很信任他。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屈原的代表作是《楚辞》精辟11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