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1、简述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启示意义
(1)、②元代王祯的《农书》,记载重点在生产工具改革方面。
(2)、二级:双鹤听泉良宵引清夜吟极乐吟秋风词拉纤歌
(3)、此外,道家特别注重养生,因此令人颇为迷惑:既然已经看淡生死,为何还痴迷于长寿?殊不知,智者养生,意在防病与修德;至于寿命,任其自然:人生贵精,而不贵长。
(4)、①原因: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民间文化日益繁荣;小说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读物;印刷术的发展。
(5)、②人生态度:逍遥(旁观、超然,无所恃)(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6)、道家思想,常常被贴上“消极”的标签,也因此备受讥评。从热入温,则觉水冷;先冷后温,便觉水热。道家所重,中庸而已;既不积极济世,也不消极避世——心中静躁不同,则眼中昏明有异。
(7)、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京剧形成的原因、时间、特色、地位。
(8)、材料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9)、首先,道家面对人生生死的态度是坦然的,认为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死也就无所谓生,自然的面对生死,才是生命应有的态度。道家认为生死都是自然的过程,人不应该去违背这种自然,但这样并不是道家不爱惜生命,或是把生命看做可有可无,从整体上看,道家是有强烈的生命价值,认为只有热爱自己的生命,才能积德进道。 《列子·杨朱》有杨朱言:“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杨朱认为如果人人都贵身爱生,不以天下之利交换自身的生命,那天下就大治了,个人的安危也可保存,被认为是道家轻物重生的典型。《庄子·让王》也说:“能尊生者,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尊重爱护自己的生命,是立身处世的根本,懂得珍惜自己生命的人必然是齐贵贱、不伤身的人。《老子》第六十四章有:“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道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主张人们摒弃外在物质的欲念,健全自己的体魄,归于自然的本身。所以轻物重生,就是道家告诉人们了解自然与自身的和谐,不要一味去追求身外之物,没有强烈的欲望也就不会被其所伤害,因此而达到各自相安的目的。
(10)、(12)采——论琴音之采得之于几经锻炼後指下之神气(音色论);
(11)、道家主张天人合追求“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给管理的启示是推行管理应追求客观与主观的辩证统对主观能动性不夸大、不贬低,让管理行为符合管理规律,做到合法、合情、合理。
(12)、朱喆,又名朱哲,湖北蕲春人,1965年6月生,武汉大学哲学博士,曾受业于萧萐父、李德永、唐明邦诸师。现为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学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名师、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全国朱子学会理事、湖北省哲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高校研究生德育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炎黄儒学会副会长;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庄子的人生智慧”主讲人、国家教学科研团队负责人。曾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社会科学研究》、《中国文化月刊》(台湾)、《宗教学研究》、《宗教哲学》(台湾)、《哲学与文化》(台湾)等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三十余篇,出版《教育哲学思想片论》(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文化讲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艺术文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佛画解码》(宗教文化出版社)、《吹沙纪程》(上海文艺出版社)、校注《中华道藏》(华夏出版社)等著作。
(13)、(1)地位: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14)、人们爱说“永远”“无穷”,却不知,时间尚不可永远,空间且不能无穷——何事何物,能无终无极?山再高也有顶,水再深也有底:世间优的文化,出自中国;人类高的智慧,源于道家。
(15)、②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系统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张仲景也被后世称为“医圣”。
(16)、“无物无用”“因物尽用”的普遍功用观 309
(17)、(百家争鸣,启于春秋,兴盛于战国,它是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
(18)、太子率先致意、“贫贱者”未回礼并自信地给予解释,这些关键信息不能证明等级森严,故C项错误;
(19)、绒扣与轸子的系结有两种方法,一种为传统穿结法:绒扣头从轸子尾孔穿入,从侧孔穿出绕颈项一圈,再从露于颈部的绒扣底下穿人侧孔,由顶孔穿出。此法便于在轸子的尾端绒扣上续系琴穗等挂件饰品。因此,单绒扣长度不得短于50厘米(单根丝线则须长于100厘米以上)。另一种方法较为简便,称为简易穿结法:即当绒扣头从侧孔穿人并穿出顶孔后,绒扣尾端绕轸子颈部一圃,再从颈部露出的绒扣底下拽出。其长度不得短于20厘米(单根丝线则须长于40厘米以上)。
(20)、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
2、简述道家思想的内涵
(1)、(6)元:曲。是在宋词、金元俚曲基础上经后世文人重新制作而形成的兴起的新诗体,与音乐、戏曲结合比较紧密的诗歌形式。大量使用白话、方言、衬字。成因: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
(2)、文化条件:私学兴起,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局面,培养出大批知识分子,士人阶层壮大、活跃。
(3)、③代表:王羲之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4)、法家指出制定法令必须明白易懂,“故圣人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然后“布之于百姓”,“使卑贱莫不闻之”。同时,“燔《诗》《书》而明法令”,“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其言谈者,必轨于法。”给管理的启示是企业在进行规范化管理时,行文应该简洁、易懂,将相关信息予以公开、透明,周知大家。同时加强培训和宣导,摒弃与法冲突的东西。
(5)、哲学思想——创立儒学,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6)、“自然是无为的好表征,无为是自然的必定要求”,③无为是道家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时所采用的态度与方式。清静无为是道家的重要行为法则,人们如今也越来越意识到道家的无为显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蕴藏大为的无为,因为老子之道讲究无为自化,清静自正,无为就是不违反本性,不违背内在规律,顺势而趋,形似无为,实则达到无不为之良效。
(7)、道家认为,天地万物虽然形态各异,但其本源上相同,所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译文:天地与我们都是道心之大用的妙用所生,万物与我们都是一个本体而没有人我万物之别。)
(8)、三级:玉楼春晓精忠词泣颜回风雷引秋江夜泊飞鸣吟阳关三叠春晓吟满江红映山红小草
(9)、(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10)、③表现:吴道子是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被誉为“吴带当风”,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图》。
(11)、兵家主张居安思危,谨慎对待战争。给管理的启示是管理没有一劳永逸,应居安思危,关注变化,即时应对,审慎决策。
(12)、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不为正统儒家重视。
(13)、③代表: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
(14)、评价:①不仅在思想史上具有重要贡献,在文学和美学方面也很有建树;
(15)、(8)逸——论琴音之超逸实来自琴人品德之超逸(品德与修养论);
(16)、②墨子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取征引;战国之后趋于没落。
(17)、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18)、古代道家是一种思想流派,可以追溯到古代。道家用“道”来探讨自然、社会和生活的关系。道家主张道家遵循自然规律,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
(19)、根据处理问题不同,“无为”的态度既可用于政治,也可以用于修身。道家各派在坚持“无为”本质的前提中,通常给予了“无为”更丰富的内涵。
(20)、解析:据“《史记》、魏”可以判定是战国时期,“太子”首先向“新贵”“文士”致意这一与常规不同的行为反映了魏国对田子方的敬重,而田子方在解释自己失礼行为时所提供的论据——“随时……在别国……被派上用场”,则从侧面反映了重视士人不是个别国家对待个别人物的单独行为,而是普遍现象,故A项正确;
3、概述道家思想
(1)、①原因: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使其更注重内心的修养。
(2)、《性命圭旨》:以诗赞老子、释迦、孔子右三圣。该书认为道即是杰,太阳尽则死,心性为人之本体,人生虚幻,三教皆主张明心见性,劝人性命双修,修炼金丹。并言只有金丹一途乃修行之正路。书中总结了各种有关内丹原理及方法,阐述了各种内丹功法的术语和基本思想。
(3)、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为学术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4)、①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5)、(3)汉朝:赋。是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代表: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
(6)、兵家主张胜战,认为消耗战不可打,应力求歼敌,从而获取资源、鼓舞士气和支持战略实现。同时,认为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强调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给管理的启示是推行管理应高度重视,稳扎稳打,看准机会,务求成效。
(7)、②东汉张衡:发明了浑象仪;提出地球是圆形的见解,比欧洲早1000多年;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候风地动仪。
(8)、古代道家是一种思想流派,可以追溯到古代。道家用“道”来探讨自然、社会和生活的关系。道家主张道家遵循自然规律,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
(9)、另一位是明末清初琴坛上重要人物徐上瀛,他受了宋.崔遵度(953一1020)《琴笺》“清丽而静、和润而远”思想的影响,写成了琴学重要的论著《溪山琴况》。徐上瀛,别号为青山,娄县东仓人,其《溪山琴况》见于《大还阁琴谱》。其中二十四况的提纲和内涵简析如下:
(10)、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其学说以“道”为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
(11)、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琴腹内,头部又有两个暗槽,一名“舌穴”,一名“音池”,一名“纳音”尾部一般也有一个暗槽,称为“韵沼”。
(12)、②长远:汉代大一统之后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13)、④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方法—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14)、①政治上: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15)、指琴表面上因长年风化和弹奏时的震动所形成的各种断痕。断纹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龙鳞断等。一般来说,琴不过百年不出断纹,而随年代久远程度不同,断纹也不尽相同,是鉴藏古琴的主要依据之一。
(16)、①荀子的思想杂取百家,与孔孟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
(17)、《冲虚真经》:即《列子》,内容多为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以此阐发其思想。
(18)、十级:潇湘水云樵歌广陵散秋胡笳十八拍幽兰梅园吟三峡船歌江雪
(19)、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中下层的利益。法家集大成者是韩非子,“今胜于古”的进步历史观为封建统治阶级改造社会提供了理论依据;“以法为本”、“法不阿贵”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符合当时的社会需要,具有积极意义;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法家的治国模式是以严刑峻法为根本,以愚民为手段,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实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韩非子的法家理论为秦王所采纳,成为他灭六国、建立专制体制的理论依据。但单纯化的法家思想导致苛政暴敛,从而促使秦朝二世夭亡。秦汉以后,法家作为一个学派消失,但历代王朝重视“法”的作用,这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却在中国延续了2000余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绝圣弃智”“摽剥仁义”的价值重估论 312
4、阐述道家思想
(1)、③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系统总结历代经验、吸收新实践成果,充分汲取西方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体现了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作者因此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
(2)、礼乐之同时并用可使个体和群体之间能互相调剂,形成人与人之间平和而合理的生活。所以礼乐这两套表面相反的技艺的推行,实为求达到相辅相成的和合性的目的。而从古琴形制命名所借用的社会秩序、等级的名称来著,可见其制作形制即寓有教化人伦的深意。
(3)、古琴音乐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温柔敦厚、「德音之谓乐」和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清微淡远等思想的影响。传统琴曲主要用五声音阶,即五正音,这可说是儒家中和雅正思想在音乐上的落实,而琴乐清虚淡静的风格和意境则主要为道家思想的反映。
(4)、事进愈速,其终愈早;物长愈缓,其亡愈迟。留罪过,则延缓人类的衍化;立功业,则加速人类的灭亡。圣人不忍为大恶,亦不敢行大善,故庸德庸行;不愿碌碌无成,亦不敢赫赫有为,故空谈玄理。
(5)、(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6)、曲愈高,和者愈寡;智愈高,知者愈稀。且衣愈白,污染愈易;言愈高,误解愈多。道家经典,或语精省而境高远,或言简浅而意深隐:若拘泥于字面,则难悟其精华。——特别是其中的“无”,往往不是空空如也,而是介于有无之间。
(7)、②陆王心学: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发明本心”以求理;
(8)、在琴面右侧头部8-10厘米处横嵌的一条硬木,称为岳山。用硬制木制成。蝇头及蝇头的打结用弦头的一端绕结而成,并位于岳山顶端系连绒扣的弦结,称为蝇头。因两小圈形如蝇头而得名。打结时不宜过大过小以求美观。
(9)、(3)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出现“三教合一”。
(10)、五级:鸥鹭忘机楚歌关山月高山洞庭秋思释谈章(普庵咒)文王操碧涧流泉岳阳三醉采茶调浏阳河茉莉花
(11)、解析 由材料中“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可以看出他强调了儒学的社会实用功能。B、C两项主要是政治统治方面的,D项是教育方面的。故选A项。
(12)、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13)、道教的玄妙思想、神仙境界、奇异方术、逍遥精神、贵生伦理渗透到文学艺术领域的方方面面,道教的自然情怀、浪漫主义深深影响着传统文艺的审美观,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南北朝以来的《搜神记》、《酉阳杂俎》、《聊斋志异》等志怪小说与道教密切相关,唐宋传奇《枕中记》、《太平广记》等包含大量的道教元素。
(14)、老子说: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因为没有达到满盈的程度,所以能够在事物趋于破旧的时候浴火重生。老子认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事物发展壮大而达到满盈的程度,就必然逐渐走向衰老死亡,就是说它渐渐不再近于道了,不近于道就会早衰亡。因此领导者不应当过分追求壮大,使事物趋于满盈而过早走向死亡。反而应当注意发展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不至于过早满盈的程度,因而能够从容创新,使事物在破旧死亡之前能够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而处于有足够发展空间的新状态,因而能够继续发展。
(15)、《洞玄灵宝定观经》:是一本教导我们如何在“定”和“观”中走出迷雾,重新找回人身、人生宝贵之物,真正成为“万物之灵”的经书。
(16)、A.诸子百家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坚持不懈、执着追求是百家争鸣的精神动力
(17)、儒家主张“为政在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认为管理的好坏取决于管理者的好坏,提出“惟仁者宜在高位”、“有治人、无治法”。它给管理的启示是企业应对人力资源高度重视,人岗匹配、贤者当位。
(18)、七弦武声主少商。武星刚以应柔。乃武王之所加也。
(19)、杨朱派主张自我利益和自我天性的保护,反对侵害个体的行为。这种学派认为人的个体性很重要,要保全自己,懂得趋利避害,珍重自己的生命。既要保护自己,也不要伤害他人,希望在个体完善中达到社会的和谐。
(20)、楚人精神浪漫哲学——冯友兰道家思想研究疏释 383
5、请概述道家的主要思想
(1)、改变人类作战方式;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2)、(6)洁——论琴品与人品之配合(道德论);
(3)、(1)特点:在内容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研究方法上,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在应用上,主要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4)、十六法亦可组成四组: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淡、中和疾徐。
(5)、春秋时期,老子总结了古代道教的精髓,形成了完整的道教理论体系,表明道教已经正式形成。其学说认为“道”是高的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6)、(4)滑——论指法技巧在滑与涩表现上之难易(技巧论);
(7)、道家认为天地万物有其客观运行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是道,而道源于自然、寓于自然,故道法自然。给管理的启示是推行管理应以客观为基础。尊重规律,不违背规律。
(8)、法家主张“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法加乎奸令者也”,即法令必须由官府制定。给管理的启示是企业构建组织架构、订立标准化流程、制订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时,应该统一规划、严格职属,不可政出多门。
(9)、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魏晋时期、盛唐、宋代、明清出现不同绘画特征的原因及其表现。
(10)、第一组为外在演奏风格的描述,第三组均为演奏时内在意境与曲韵表达的描述,第四组则为演奏时对乐曲整体节奏速度均衡的要求。第一组之轻松脆滑除在此处言技巧外,亦为论琴材九德之一“奇”的内容。
(11)、(24)速——论小速意趣、大速意奇之旨(技巧、趣味与意境论)。
(12)、物质基础:铁器和牛耕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起;
(13)、道家思想的主要流派有黄老列庄、黄老学派,纵横家、修真派、法家学派、玄学、杨朱学派可能对庄子产生影响。慎到、田文等齐国陵下法家学派也是以道家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兵家思想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14)、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发展过程,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5)、(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而庄子主张“顺自然”。
(16)、“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艺术追求写意、神似、自然的风格和神韵。王羲之、顾恺之、吴道子、赵孟頫、黄公望、祝枝山、徐渭、朱耷、郑板桥等书画家都是道教徒,其作品深受道教思想浸润。道教音乐的曲调、唱腔促进了音乐戏曲的发展,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都充分汲取其营养。
(17)、“道”“技”之间——庄子艺术与哲学思想简论 356
(18)、(3)某学者指出:“孔子是传统制度的拥护者,而墨子则是一种新社会秩序的追求者。”
(19)、(1)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用”“节葬”。
(20)、④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竞相礼贤下士,重用人才。
(1)、(6)澹——论琴元音之孤高岑寂(趣味论);
(2)、答案: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3)、春秋时期,老子 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成系统的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等影响深远。
(4)、黄老之学主张一切自然,万物都要以自然为本。物我之间都要有自然,共同自在逍遥。同时主张休养生息,恢复精力,一切从简,这种学派思想特别适合经历战乱后的国家。
(5)、法家认为“法与时转则治,治与时宜则有力”。法无常可,须应时而变。它给管理的启示是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如组织架构、职能分工、工作流程、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等,都应依时而变、动态管理、实时更新,使之与实情相符。
(6)、②积极: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现人性的庄严。
(7)、第三节先秦道家有无论与西方哲学有无观 81
(8)、②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法儒结合,此后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9)、③天人关系: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
(10)、(5)宋:词。起源丰富;又称“长短句”,便于更加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按特定的乐调曲谱“填词”。成因: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市井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国家分裂、战乱频仍。
(11)、政治思想——①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提出“正名”主张;
(12)、老聃所推崇的“柔弱”,实是柔弱于外,而刚强于内。内外皆柔,则软懦;皆刚,则暴躁。如外强而内弱,则伤人且害己。故性要随和,而心不可缺主见;外当浑厚,而内不可乏精明。
(13)、而道家則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虚极静笃,自然而然,念止息停,无为而为。
(14)、身与心和谐的生命超越精神:道家主张把个体的自然存在和精神自由置于一切外在的附加物之上,走出人生的困境,挣脱“物役”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人生。
(15)、法家主张“事断于法……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主张法无贵贱,法外无恩,以法作为治国的惟一工具和惟一标准。它给管理的启示是企业应以“法”为准,大小事宜,依“法”而行,而不能随心而治。
(16)、(黄宗羲认为臣君平等、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倡导言论自由、建立监察和咨询学校。)
(17)、综合此十六个提纲,可将其内容的描述作不同的组合。总的来说,还是著重于风格、意境、道德和技巧几方面。属于较抽象意境的描述者有高、清、虚等;论琴的表演技巧老有脆、松、轻、滑等;论琴品与人品者有洁、清、虚、幽等;论琴的风格者有古、淡等。
(18)、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促进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发展
(19)、琴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之别。宫、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征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等级。后来增加的第七根弦称为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大之徽代表君象征闰月。
(20)、郭沫若认为:“道家思想可以说垄断了二千年来的中国学术界,墨家店早已被吞并了,孔家店仅存了一个招牌。”道教作为传承道家思想的主力,先后产生了魏晋玄学、隋唐重玄学和宋元明清内丹学,在学术领域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
(1)、四弦属火为徵。火星应夏之节。弦用五十四丝。万物成美。故曰为之事。
(2)、唐代的制琴高手有很多,除雷氏家族(雷威、雷霄、雷文、雷珏、雷远一)外,文献记载的名家尚有:张越、郭高、沈镣等。
(3)、节情、禁情、灭情与无情、安情、任情 322
(4)、九级:离骚捣衣龙翔操乌夜啼秋塞吟水仙操墨子悲丝阳春大胡笳楼兰散
(5)、①《黄帝内经》: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6)、七级:忆故人长门怨龙朔操佩兰天风环佩白雪列子御风风云际会春江花月夜山水情
(7)、“有”“无”之间——先秦道家环境哲学中的价值论思想
(8)、(15)圆——论吟猱、按弹、乐句转折间婉转动荡无滞无碍之处理(技巧论);
(9)、(2)评价: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利益。
(10)、(2)战国时期:楚辞。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句式自由灵活;瑰丽华美,相像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代表:屈原《离骚》。
(11)、(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2)、奇所包含的特质为轻松脆滑,轻谓材轻,松谓声透,脆谓声之清老(老,桐木也),滑谓声之泽润,近木材也。总的来说,十六法的提纲和内容以抽象性、文学性和形象化的描述为多,实际配合技巧实践的理论少,故容易导致偏向唯美形式主义。
(13)、春秋时期,老子总结了古代道教的精髓,形成了完整的道教理论体系,表明道教已经正式形成。其学说认为“道”是高的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14)、独树一帜的曾氏之学,是对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智慧的凝结。曾国藩一生“用将则胜,自将则败”。曾之用兵,靠“敬”与“诚”两字,广得人才。一旦委以全权,用将得当,屡建大功;胜则自傲,自将而一试身手,屡战屡败,至于数次自杀未遂。正是这些磨难和经验教训使他逐渐明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哲理,达到“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的人生境界,能够自胜而拥有强大的人格力量。
(15)、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
(16)、道家认为“无为”是“道”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不是指不作为,而是指不经过深思熟虑,无目的地行为。道家认识到任何有目的的行为都可能使行为本身产生偏差。
(17)、①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认为人皆有私,每个人都应顺其“自然之性”,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提出“万物皆生于两”的社会发展观,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18)、道家认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主张无为而治,就是好的管理。给管理的启示是管理应顺其自然,处事低调,懂得授权与集权,各司其职,不擅自越级、越权,力求以简单、自然、朴实的方法进行管理。
(19)、②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20)、“仁”字早见于《尚书·金滕》:“予仁若考(我的才能和美德同先父一样)。”这个“仁”指的是才能和美德。后来的政治家讲“仁”,则指的是人际的伦理关系。孔子对仁作了充分的阐发,把它提高到伦理哲学的高点,形成为一种系统的儒家学说。孔子所讲的“仁”,涵义十分宽泛,“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则是其主要的两个内容。孔子强调,仁既是人的内在心理感情和自觉道德意识,也是高的道德标准。仁者应该“泛爱众”“亲亲”“能爱人、能恶人”,为此必须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卫灵公》),“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孔子所讲的“仁”是普遍的爱,它在阶级社会里,是不存在的。不过,孔子讲“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劳动者身份地位的变化,这是思想发展史上的飞跃。孔子所讲的“仁”,又是同“礼”联系在一起的。他说:“克己复礼为仁”。只有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于周礼的规范,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才算有了仁德,这反映了他对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僭越周礼行为的不满。在上述伦理观念的基础上,孔子针对春秋时弊,要求体察民情,减轻剥削,主张“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择可劳而劳之”(《论语·尧曰》),“薄赋敛”(《说苑·理政》);反对暴政虐民,斥责“苛政猛于虎”(《礼记·檀弓》),主张行德政,省刑罚。后来,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形成“仁政”学说和重民思想。
(1)、轸子系绒扣调节琴弦松紧长度、改变音高之用。多用红木紫檀等坚韧耐磨的木料制成。中心头尾穿通,颈部旁侧有一斜孔与中心孔相通,侧孔斜向顶端。考究者孔口呈钝状,顶部孔端微微向中心凹陷。
(2)、《伍柳仙宗》:汇集了伍柳派气功内丹术的精华;
(3)、道家虽然从战国时代即为诸子百家之道教把原为道德哲学家神化了。直到汉朝后期才有教团产生,东汉末年张道陵创立道教,天师道奉老子为太上老君。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老子李耳(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唐代尊封老子为大道元阙圣祖太上玄元皇帝。
(4)、②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5)、兵家重视情报,强调用间,强调知己知彼方能百胜百胜,认为虚实、形势所体现出来的都是情报,情报是胜战的关键因素。给管理的启示是企业应多方收集信息,加强情报管控,做到知己知彼、心中有数,为决策提供依据。
(6)、六弦文声主少宫。文星柔以应刚。乃文王之所加也。
(7)、《诸真宝诰》:“诰”指用作告诫或劝勉的文体;后指帝王下达命令的文告。道教所称“诰”为道门文体的一种,用于斋醮诵经之时,以表达至心皈命礼之意,宝诰皆骈体短文,赞颂其道行德化和神功妙迹,对启迪后人、教化世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诸真宝诰为道门诸天尊和历代仙真教诫告示之真言。为道门所重,乃道士日诵修持之要典。
(8)、可惜除雷氏琴外,余者皆无作品传世。宋代的制琴名家很多,如北宋朱仁济、马希亮、马希仁、僧仁智,南宋金洲、金公路、陈亨道等,末期尚有严樽、马大夫、梅四言等人。宋人制琴刻年款者较少,亦有很多落唐款的仿作。
(9)、②时间:清乾隆年间(1790年)形成,同治年间兴盛。
(10)、因此,人们应充分认识并尊重自然界规律,让宇宙万物“自足其性”。个人与社会也是共生互存关系,修道不仅要“度己”,而且要“度人”,以各种适宜的方式,图世界共同的利益。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简述道家思想的内涵精辟15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