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之心一句歇后语是什么精辟112条

司马昭之心后一句

1、司马昭之心后一句歇后语

(1)、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髦。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当长,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

(2)、相关:成语,意为野心明显,为人所共知。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继其父及其兄之后,继续发展司马家族势力权倾朝野,其篡位野心人尽皆知。其d羽曾刺死魏帝曹髦。其子司马炎后来篡魏自立。

(3)、此事经媒体报道后,顿时让这个原本低调的生日会,因朴槿惠的萨德言论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特别是中国媒体在国内报道后,中国网民在社交平台表示愤怒,以及对朴槿惠的指责,“贱人就是矫情,一点没错,什么时候都要刷存在感”、“果然是朴婆卖瓜,自卖自夸”、“这很明显是在向美邀功,以求美国能在她现在危难之际拉一把。只可惜,烂泥扶不上墙喽”。

(4)、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5)、被“亲信门”事件搅得焦头烂额的朴槿惠,就在青瓦台面临搜查之际,还念念不忘“萨德”,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

(6)、赵翼:司马氏当魏室未衰,乘机窃权,废一帝、弑一帝而夺其位,比之于操,其功罪不可同日语矣!

(7)、解释:刘备、刘璋因为张松献图的事情有了矛盾,刘备让张飞带重兵沿长江而上,途中很多人投降,但是刘璋的巴郡太守严颜,严阵以待,誓与城池共存亡。严颜虽年近古稀,却非等闲之辈,有万夫不当之勇,张飞亲临前线,用计抓了严颜。

(8)、公元251年八月,司马懿去世,少帝曹芳诏司马懿之子司马师为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司马师接过父亲的权杖后,更加骄横,曹芳一点儿主权也没有。

(9)、公元260年,曹髦觉得司马昭迟早是当逼自己退位的,就像当年曹丕逼退汉献帝一样,他不能忍了,于是召集了身边的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为了鼓励他们跟着自己一起杀掉司马昭,曹髦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这句话一直传到今天,其实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

(10)、解释: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继其父司马懿及其兄司马师之后,继续发展司马家族的势力,权倾朝野。魏帝曹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其野心,后率人讨伐司马昭,被其d羽刺死(见司马昭弑君)。

(11)、司马师换皇帝,很快就引发了“汝南三叛”中的第二叛,毌丘俭、文钦起兵,司马师不顾患有眼疾,带兵平叛,却被文钦之子文鸳劫营时,吓的眼珠子掉出了眼眶,虽终平叛了毌丘俭、文钦,却也一病不起。

(12)、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几位大臣知道这样做等于是飞蛾投火,都劝他暂时忍耐。

(13)、虽司马师意识到了曹髦是厉害角色,但他已经腾不出手来了,很快毌丘俭、文钦的叛乱就发生了,连司马师也死了。

(14)、雨点由疏转密,天空一片灰暗,间或有雷霆闪电。

(15)、这句话体现出司马氏对夺取天下的野心,其实这句话之前还有一句,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句话跟诸葛亮有关,前面有诸葛亮数次北伐失败,后来才有司马氏建立政权。

(16)、无论是普通人还是皇帝,一旦做了傀儡,那就一点自由和权力都没有了,想做什么都有人说不,甚至连想吃什么东西也做不了主,中国历史上,这样的皇帝不少,萧昭文就是其中之他连想吃蒸鱼都没门。

(17)、而司马昭未受追究,后来更被封为晋王,死后其子司马炎篡魏自立(见魏晋禅代)。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18)、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19)、司马师同意了,一个14岁的小屁孩有啥可怕。同时他更明白,郭太后之所以强推曹髦,也是为了自己着想,你让“八竿子打不着”曹据当皇上,她这太后还怎么玩?就这样曹髦登基!

(20)、魏帝曹髦等于是表明自己不愿意像汉献帝一样,坐着被废除,他想找机会铲除司马昭,当年魏帝曹髦才20岁,年轻有为,用钟会的话来说就是:武类太祖,文同陈思。意思是武功像曹操一样,文采如曹植一般,这可是相当高的评价了。

2、司马昭之心一句歇后语是什么

(1)、好在这仅是一个梦,司马懿很庆幸,不是真的。但司马懿却错了,从此后这种恶梦就缠上了他,两个月后司马懿就自感大限将至,于是交代完后事,把权力给了长子司马师后,司马懿死了!

(2)、司马昭所谓的天下其实是指天下的世族大家们,没有权臣会对普通小百姓的感受投入过多的关注。东汉开始兴起的世族势力在三国曹魏时期得到了膨胀,他们拥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力量,一些家族世代垄断某些官职。司马家族本身就是大世族,又是依靠北方世族的支持上升起来的政治势力。小皇帝暴亡,而且是被自己间接杀死了,世族大家们怎么对待这件事,司马昭心中没底。

(3)、赵翼:司马氏当魏室未衰,乘机窃权,废一帝、弑一帝而夺其位,比之于操,其功罪不可同日语矣!

(4)、郭太后同意换皇帝,却表示:让曹据登基不符合礼法。难道你们敢不认我老公曹叡是先帝?若认,那就立曹叡这支的宗亲为帝,“东海定王(曹霖),明帝(曹叡)之弟”,他的儿子曹髦,已14岁了,合适!

(5)、公元265年,司马昭病死,他的儿子司马炎迫使魏帝曹奂“禅位”,自己称帝,建立晋朝,历史上称为西晋。

(6)、曹髦本来是无缘于皇位的,而仅仅是高贵乡公。(曹魏嘉平六年,即254年),魏帝曹芳被司马师废黜,降封为齐王。曹髦因为是曹丕嫡孙,被选中成为新皇帝。当时曹髦才14岁。虽然年少,但是由于过早目睹了家庭变故、宫廷争斗和皇室日衰的政治现实,他显露出了与年龄极不符合的成熟和世故。正史艳称他“才慧夙成”,“有大成之量”。

(7)、羊祜:先帝顺天应时,西平巴、蜀,南和吴会,海内得以休息,兆庶有乐安之心。而吴复背信,使边事更兴。夫期运虽天所授,而功业必由人而成,不一大举扫灭,则役无时得安。亦所以隆先帝之勋,成无为之化也。

(8)、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闻讯赶到。曹髦见三人到来,不等他们开口,大声诉起苦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我忍受不了他的羞辱了,不能坐等被他废黜。就让我们君臣在今天解决此事。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

(9)、(成语拼音)sīmǎzhāozhīxīn,lùrénjiēzhī

(10)、显然曹髦的这个结论,是另有目的!当然你也可视为,他是在逼群臣站队!因为曹髦是以少康自比,故而潜台词就是,支持我这结论,你就是我的人,那就跟着我光复曹魏!

(11)、贾充恶狠狠地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司马家如果失败了,我们这些人还会有好下场吗?还不出击!”他对周围的士兵高喊:“司马家养你们这些人,就是用在今天的。今日之事,没有什么可以迟疑的。”

(12)、司马懿死后,大儿子司马师辅助十三岁的皇帝曹髦(máo),权势比司马懿更大,但没有多久,就病死了。司马师在病重的时候,便把一切权力交给了弟弟司马昭。

(13)、一天,他把自己的几个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然后告诉这些人,自己不想束手待毙,希望他们追随自己一同讨伐司马昭。但是,这些大臣认为这样做风险太大,劝曹髦隐忍,曹髦不听,带侍从去袭击司马昭,谁知这些大臣中有人告密,曹髦被司马昭杀死,故事以悲剧收场。

(14)、曹髦和关羽一样,去杀人之前都说了一句霸气的话,关羽是真的温酒斩杀了华雄,可惜曹髦却没能斩杀司马昭,因为王沈等人听了,立马劝曹髦不要冲动,可曹髦已经写好了讨贼诏书,他把诏书丢在大地上,恶狠狠的说:"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所惧?况不必死邪!"意思是就算是死了,也没什么可怕的,更何况又不一定真死,慌个锤子啊!

(15)、他理想的途径,是让曹髦如汉献帝,司马昭也一直在向这方面努力。哪料曹髦却来了这么一招。

(16)、司马昭掌权执政后,多次发动战争,平叛淮南地区的叛军,使魏国进入一个和平的环境时代。等到国中经理稳定后,司马昭开始着手消灭蜀汉和东吴。当时的蜀汉已经日益衰败,刘禅昏庸无能,国内战乱不断,百姓生活穷苦,四下逃窜,各地出现叛军起义。天下之地,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如此的三国对立已经长久,结束割据势力,统一天下是顺乎天意,魏国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彻底了消灭了蜀国。虽然东吴不是司马昭收取的,但是没有司马昭前面的努力和准备,司马炎岂能如此容易。

(17)、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谓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王经曰:“昔鲁昭公不忍季氏,败走失国,为天下笑。今权在其门,为日久矣,朝廷四方皆为之致死,不顾逆顺之理,非一日也。且宿卫空阙,兵甲寡弱,陛下何所资用,而一旦如此,无乃欲除疾而更深之邪!祸殆不测,宜见重详。”帝乃出怀中版令投地,曰:“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所惧?况不必死邪!”于是入白太后,沈、业奔走告文王,文王为之备。帝遂帅僮仆数百,鼓噪而出。

(18)、意思就是说:我已经决定了,就算死也要做,更何况还不至于死掉!

(19)、不过,司马昭虽然掌握大权,但他依旧打的是曹魏的旗帜,消灭西蜀,杀害邓艾、钟会都是借助曹魏的名义。

(20)、出处:《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高贵乡公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3、谚语司马昭之心后半句是什么

(1)、魏帝曹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来形容他的野心,后来魏帝率兵征讨司马昭,却被司马昭的同d刺死,而司马昭并没有追究同d的责任,反而封同d为王。司马昭死后他的儿子司马炎撺掇魏国政权,建立晋朝,人们就用用司马昭之心,来形容一个人的野心。

(2)、三国时期,魏国大将军司马懿有个儿子叫司马昭。魏国在魏文帝曹丕死后,大权实际上落到司马家父子手里。司马家在魏国呼风唤雨,甚至能左右皇位更替。

(3)、“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这些都是房玄龄对他的评价。

(4)、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髦。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当长,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

(5)、既然选择了做男人,就应该有一身硬骨头,即使被折断,也要发出响声!

(6)、司马家一边的军队慌乱躲避,形势开始不利于司马昭了。

(7)、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从野心方面来说,司马昭不逊于任何一位觊觎皇位的野心家。

(8)、在朴槿惠这个发言中,笔者注意到里面一句话,很重要,她说“虽然引发广泛争议,但对强化韩美同盟起到很大作用”。为什么说这句话重要,就在于韩国方面从一开始部署“萨德”系统时给出的理由是为了应对朝鲜的威胁,但中韩两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很多专家学者都对这个似是而非的理由给予反驳。韩国延世大学教授文正仁久直接指出,“就连首尔都不在‘萨德’的保护范围之内,你防御谁?”而此时朴槿惠的一句“对强化韩美同盟起到很大作用”,实际上是说了实话,部署“萨德”就是为了美韩同盟关系,是听美国话,讨好美国用的,根本不是什么针对朝鲜!

(9)、公元265年,司马昭去世,他的日子司马炎跟着继位称帝,把曹奂直接从皇位上赶下来,封他为陈留王,从此西晋政权正式建立,而西晋建立过程中,当属“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为传神。

(10)、南面精灵森林虽无大动作,但也是屯兵百万驻扎关外,其心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只等待时机成熟便将发起狂涛骇浪的攻击。

(11)、曹髦面无表情:“大将军开口,谁敢不从?”司马昭碰了个软钉子,气呼呼地质问曹髦:“你把俺比作泥鳅、黄鳝,是几个意思呢?”

(12)、魏帝曹髦看到自己的毫无权力,感觉到愤忿,于是召集了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对他们说道:司马昭的野心,就连路人都知道了,我不能坐视被废除的耻辱,今天我应该与你们一出去讨伐司马昭。

(13)、他先跑到宫里去,对着曹髦的尸体放声大哭了一场,然后下令召集贵族百官,商量对策。

(14)、司马师也明白,自己到了大限,连忙喊来弟弟司马昭,把权力交给弟弟,等于司马师跟司马懿一样,是被吓死了。就这样第三匹马,司马昭登场了!所谓的“三马同槽”,也就进入到了收割果实的阶段。

(15)、魏帝曹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其野心,后率人讨伐司马昭,被其d羽刺死(见司马昭弑君),而司马昭未受追究,后来更被封为晋王,死后其子司马炎篡魏自立(见魏晋禅代)。

(16)、那么当时成济,就真没别的办法吗?当然有!须知,曹髦率领的是乌合之众,你杀皇上干啥?把这些毫无战斗力的乌合之众干掉,用盾牌手等围困住曹髦等,总之别人随便杀,破其声势,想方设法困住皇上就成了!

(17)、(成语释义)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18)、解释:徐庶虽然身在曹营,却终身不为曹操献一计一策,身在曹营心在汉,是指一言不发的意思了,或者是不愿意和人交谈或献计献策而不发言的意思。

(19)、公元265年,司马昭病死,他的儿子司马炎迫使魏帝曹奂“禅位”,自己称帝,建立晋朝,历史上称为西晋。

(20)、让人没想到的是,出了成济这种无脑笨人。

4、司马昭之心一句是什么

(1)、司马懿死后,大儿子司马师辅助十三岁的皇帝曹髦,权势比司马懿更大,但没有多久,就病死了。司马师在病重的时候,便把一切权力交给了弟弟司马昭。

(2)、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杀掉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3)、分明是“逼”曹髦表态,曹髦却紧闭嘴唇,一声不吭。

(4)、曹髦急了,高喊:“我是天子,谁敢拦我!”挥舞着宝剑,左右乱砍。司马昭一边的将士见小皇帝赤膊上阵,不知所措,只好小心躲避,不敢进逼。宫中士兵和仆人们见状,又聚集起来,向宫外继续前进。两边军队保持若即若离的距离,开始胶着。曹髦认为这是上天保佑曹家,自己身为天子,天下,更加起劲地舞剑向前冲。

(5)、司马师意犹未足,带剑入宫,逼死了张皇后。将少帝曹芳废为齐王,降王皇后为齐王妃,立高贵乡公曹髦为魏王。十月,司马师立高贵乡公曹髦为魏帝。

(6)、曹髦从怀中掏出诏书,狠狠地向地上一扔,说道:“此事就这么定了!即便是死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更何况谁胜谁败还说不准呢!”然后,他跑去找太后商量。王沈、王业二人急忙出宫报告司马昭,司马昭听后立即作了相应的部署。

(7)、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8)、结果成济过去就一矛刺死了曹髦,随后司马昭听闻消息后,立刻就吓瘫了!因为这种在光天化日之下,杀皇上的事太骇人听闻,司马昭根本承担不起这罪名和恶名。

(9)、其实,早在这之前,朝廷大权就归了司马氏家族。公元254年,权臣司马师以“失德”为由废掉皇帝曹芳,立十四岁的曹髦为帝,改元“正元”。曹髦年少,虽有皇帝之名,却无皇帝之实,实权被司马师掌控。当然了,他即使不年少,实权也不可能掌握在自己手里,人家让他当皇帝,目的就是为了弄个傀儡在那里杵着。

(10)、曹髦死后,司马昭做贼心虚,伯人咒骂,就假惺惺地自己责备自己,灭了凶手成济的三族,以此来掩盖自己的罪行。之后,他另立十四岁的曹奂为傀儡皇帝,改年号为景元元年(公元260年)。至此,司马昭篡权活动的步骇已经完成,曹魏政权名存实亡。

(11)、许多人相信,萧昭文是被萧鸾毒死的。这样也好,至少,他再也用不着天天蹲“监狱”了。

(12)、曹髦是文帝曹丕的长孙,年仅十四岁,十分聪明,登基后即改嘉平六年为正元元年,大赦天下。

(13)、这其实也应是曹髦所预想的结果之否则他不会说“况不必死邪”。也就是说,曹髦喊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后,随即亲自讨伐,是在用帝王后的尊严,对冲司马昭的,把局面彻底搞乱——乱了,他才能有机会!根本就不是无脑送死或鲁莽行事。

(14)、曹髦不怕死,可王沈等人怕死,他们连忙去报告司马昭,但曹髦就一个人,手提三尺之剑,像一位侠客直冲司马府,虽然司马伷调兵来阻止曹髦,但曹髦毕竟是皇帝,血统摆在那里,士兵们不敢动他,纷纷退避,就这样曹髦杀入了司马府,他打算直接找司马昭,一剑把他杀了再说。

(15)、众人看到杀气腾腾的曹髦走过来,所有人都被吓傻了,司马昭的心腹贾充见了这一幕,也不禁呆住了,而贾充养的武士成济却很淡定,他问贾充该怎么办,贾充脸一沉:"我平时养你们是干什么的,还问司马,直接动手啊!"于是成济二话不说,上去直接把曹髦砍死了,曹髦的计划直接破产。

(16)、他的父亲死后,他的哥哥司马师继承他父亲权势,权势甚至变得更大,大到可以废除一个未亲政的皇帝曹芳,又立了一个十三岁的“傀儡”皇帝曹髦。

(17)、出处:《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之心歇后语是什么。”

(18)、当年5月,曹髦找来召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后说道:如今,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以待毙,既然无路可走了,那我就只能以皇帝的身份,亲自去诛杀司马昭!

(19)、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几位大臣知道这样做等于是飞蛾投火,都劝他暂时忍耐。在场的一个叫王经的对曹髦说:"当今大权落在司马昭手里,满朝文武都是他的人;君王您力量软弱,莽撞行动,后果不堪设想,应该慎重考虑。"

(20)、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几位大臣知道这样做等于是飞蛾投火,都劝他暂时忍耐。在场的一个叫王经的对曹髦说:"当今大权落在司马昭手里,满朝文武都是他的人;军王您力量软弱,莽撞行动,后果不堪设想,应该慎重考虑。"

5、司马昭之心后面一句

(1)、司马懿死后,大儿子司马师不久废除了已经成年但迟迟未能亲政的曹芳,另立十三岁的曹髦为帝,权势比司马懿更大,但没有多久,就病死了。司马师在病重的时候,便把一切权力交给了弟弟司马昭。

(2)、再说曹髦,听闻司马师死后,立刻一道圣旨发给司马昭:命他镇守许昌,不得妄动。却命傅嘏率领大军回京!司马昭明白这道圣旨背后,藏着怎样的凶险,根本不听,亲自率大军回了洛阳,来见曹髦,这其实就等于是一次兵谏!

(3)、羊祜:先帝顺天应时,西平巴、蜀,南和吴会,海内得以休息,兆庶有乐安之心。而吴复背信,使边事更兴。夫期运虽天所授,而功业必由人而成,不一大举扫灭,则役无时得安。亦所以隆先帝之勋,成无为之化也。

(4)、司马昭毕竟对突然的变故心虚,极需要将这件事情尽快摆平。他下令收殓皇帝尸首,开始操办丧事。多数贵族百官都应召来到皇宫,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对皇帝的“驾崩”悲伤欲绝。少数贵族官员没有来到,其中就包括大世族出身的陈泰。

(5)、也就有了后来的甘露之变,魏帝曹髦率领一批宫人、太监、侍卫等人一起大呼小叫地出宫讨伐司马昭去了,先是在半路上遇到了司马昭的弟弟司马伷,司马伷不敢交战了,直接逃走了,后来曹髦又遇到了贾充,结果被贾充指使的成济所弑杀。

(6)、曹髦和关羽一样,去杀人之前都说了一句霸气的话,关羽是真的温酒斩杀了华雄,可惜曹髦却没能斩杀司马昭,因为王沈等人听了,立马劝曹髦不要冲动,可曹髦已经写好了讨贼诏书,他把诏书丢在大地上,恶狠狠的说:"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所惧?况不必死邪!"意思是就算是死了,也没什么可怕的,更何况又不一定真死,慌个锤子啊!

(7)、其实就算没人告密,曹髦也不可能成功,经过十几年的篡位,司马家已经牢牢控制了朝政,整个朝廷之上,所有的政权和兵权都是司马昭控制的,皇宫之中曹髦身边的卫士、太监、宫女几乎都是司马昭派来的,曹髦根本毫无反抗之力。

(8)、这句歇后语的由来是:三国时,魏文帝曹丕死后,由司马懿和曹爽辅佐曹睿执政。曹睿 死,司马懿杀了曹爽,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立曹髦为皇帝。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不把曹髦看在 眼里,威胁要封晋公。曹髦气愤不过,说:“司马昭的心,路人所知也。”

(9)、战功卓著的司马懿与魏宗室为权势明争暗斗。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在洛阳发动政变,诛灭曹爽集团,从此魏国的实权为司马氏掌握。

(10)、公元260年,曹髦觉得司马昭迟早是当逼自己退位的,就像当年曹丕逼退汉献帝一样,他不能忍了,于是召集了身边的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为了鼓励他们跟着自己一起杀掉司马昭,曹髦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这句话一直传到今天,其实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

(11)、司马昭私下里派贾充率领一队兵马拦截,在城中与禁军展开激战。曹髦大呼自己是真命天子,尔等岂敢弑君造反?贾充看到众将士纷纷撤退,不敢阻挡,手下将士成济忙问如何是好?贾充吼道:司马公养着你们,不就是要你们为他效力的吗?成济听到此话,带领众将士冲上前去,一剑刺穿了曹髦的前胸,当场死亡。

(12)、曹髦不接受劝告,亲自率领左右仆从、侍卫数百人去袭击司马昭。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杀掉了。

(13)、于是贾充强撑颜面喝道:“司马公白养活你们了,这事还用问我吗?”

(14)、司马昭极需要所有世族的支持。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派人去召陈泰入宫,理由是皇帝突然驾崩需要会集大臣商议,双方都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司马昭不需要说什么,多次派人催请就是他明显的态度了;陈泰也不需要问什么,去还是不去也是他明显的态度了。

(15)、曹髦年纪虽小,对自己的处境也有极为清醒的认识,但他并不想接受自己的傀儡命运。他祖宗是谁呀?一代枭雄曹操!虽然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并非铁律,但是一般情况下,枭雄后代的血液里,基本上没有甘为人下的基因。

(16)、其中尤以宁安为首,在她四下打探之后,才发现原来正尧曾经就是河东队的一员,如此一来,正尧给柳彦拿药到现场去自然便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17)、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的后一句就是: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

(18)、在司马昭这九次拒绝中,他事也办了,名声也落下了,且还趁机更一步,削弱了皇帝的。两年时间,司马昭几乎就要全面完成布局了。如今无论曹髦身边,还是曹魏国土上,都是司马昭的亲信人马!

(19)、曹髦的行为完全就是自杀行为,而不是刺杀司马昭,他从第一步就走错了,当曹髦想行动时,他居然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王沈、王经与王业三个人,这三个人当中就有两个人不可靠,直接报告了司马昭,只有王经忠于曹髦,这一步就走错了,就算有这个可能,曹髦也是会失败的,事情被泄露怎么可能成功。

(20)、有官员拦住曹髦,上奏说天降大雨,出师不利,请皇帝收回成命。曹髦一把将他推开。

(1)、曹髦怒视着司马昭,意思很明显:老子几个意思,还用得着问吗?

(2)、张悌:摧坚敌如折枯,荡异同如反掌,任贤使能,各尽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

(3)、傀儡皇帝历来被人瞧不起,这位傀儡皇帝却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他到底做了什么,以至于竟获如此“待遇”?

(4)、倘若曹操地下有知的话,估计他会狠抽曹丕,大骂曹叡,却要抱着曹髦放声大哭,喊出:这特么才是我真正的曹家子孙!

(5)、曹髦跟着又说:"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就是说自己不愿在被司马昭摆布,要直接去杀了他,曹髦能说出这种话,足见他的气势逼人,多么霸气,直逼当年温酒斩华雄的关羽,当初曹操想给关羽敬一碗酒,关羽却说:"酒且放下,我去去便回!"同样是如此霸气。

(6)、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杀掉了。

(7)、王经吓坏了,连忙劝阻。但曹髦却随后道:“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所惧?况不必死邪!”

(8)、魏帝曹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其野心,后率人讨伐司马昭,被其d羽刺死,而司马昭未受追究,后来更被封为晋王,死后其子司马炎篡魏自立。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9)、司马昭杀死曹髦后,立曹奂为帝,即魏元帝,也是魏国后一位皇帝。曹奂仅为十五岁,完全被司马昭掌控,也是个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司马昭一直野心勃勃,为何没有去取而代之?为何还要如此麻烦的另立新君?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实后面还有一句话,体现司马昭的遗憾和大智慧。

(10)、相比往年的一片热闹场景,今年的这个生日,朴槿惠过得就颇为低调,只是与青瓦台13名主要秘书官共进午餐,并且吃了刀削面。

(11)、司马昭年少跟随司马懿南征北战,经常在外领兵打仗,和那些世袭王位、手无缚鸡之力的王公贵族,司马昭更清楚的看透这个社会,了解社会中的主要矛盾,明确自己的治国之道。在治国上,司马昭是一位实干家,辅佐朝政,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治上修改律法,整顿吏治;经济上,注重发展农业,提倡节俭,注重老百姓的生活。魏国的政治和经济一度逐步发展。

(12)、于是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司马昭之心一句歇后语是什么精辟112条